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祝总斌指出:“由于人的种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与支配,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的外在体现,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从而从一个重要角度反映了封建王朝的盛衰兴亡”。材料说明封建统治机器运行机制

A.常常受到人为因素干扰

B.实际效果背离设计初衷

C.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

D.是王朝盛衰的根本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有时是比较准确的,有时则大打折扣,有时甚至基本没有体现”说明古代王朝统治机器运行机制不确定性,比如唐朝比较稳定,汉代、明朝和清朝比较随意,C正确;A和B与材料主旨不符合;D中根本原因属于君主专制,排除。

     

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

B.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

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A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可知B说法错误,故排除B;依据材料“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结合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情况可知C正确;D说法绝对,不合史实,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

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

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B

从材料“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已经确立了一整套的权利继承的原则,一些特殊的情况都已经有了细致的规定,这体现了体现了一定的理性成分,故B项正确,AC项错误;儒家思想在春秋时期产生,战国时期发展,形成一套的伦理道德是在西汉之后,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是关键。

     

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A.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宗法嫡庶关系确立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C

“宗”代表着祖先,它的数量增多表明对祖先更为重视,“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说明对人的重视程度更大,因此本题选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祭祀仪式的问题;B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与嫡庶尊卑的问题;D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强调天人合一医德内容。

     

西周有“同姓不婚”的传统。周王室常与异姓贵族联姻,称异姓诸侯谓伯舅、叔舅。周王室此举在于

A.加强对诸侯国控制

B.保证周王室血统纯正性

C.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D.确立长幼有序等级观念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A

根据材料可知,周王室常与异姓贵族联姻,依靠血缘关系的扩展和宗法继承规则,使得诸侯国大都控制在与周天子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人手中,进而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周王室的做法有利于加强对诸侯国控制,而不是保证周王室血统纯正性,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信息,而是强调周王室的做法有利于加强对诸侯国控制,排除C。材料强调周王室的做法有利于加强对诸侯国控制,而不是确立长幼有序等级观念,排除D。

     

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

A.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

B.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

C.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D.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材料信息“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说明西周时期天命观、政治系统(周王)、宗族系统(大族长)三者的融合,故B项正确;A项错在“有效地”;C项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错误;“稳定了统治秩序”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西周的封君权力来自于周王,并且通过周天子上达天听,这实质上反映出西周政治、宗族和天命的联系。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材料中列举出的《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等体现出许多社会现实问题,D正确;A属于政治信息;B属于地方制度;C不符合材料经济规定。

     

图中是中国古代官阶制变迁五大阶段示意图。对秦汉和明清时期官阶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自隋唐以来,尤其明清时期,“官本位”思想已经在每个读书人的心里牢牢地扎根了。读书做官已成为科举时代的主导思想。这导致

A.不学无术之风发生了逆转

B.一批锐意创新人才的产生

C.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

D.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材料表明科举制的产生,使得读书做官成为了知识分子追求,有利于官员的选拔,统治者可以笼络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有利于专制统治的基础得以扩大,C正确;A说法不正确;科举以四书五经为内容,尤其是明清八股取士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B不正确;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置,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相关内容,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办法,使下层民众做官成为了可能,科举制的史实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能让不同阶层的人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进而扩大了统治基础,以此作答即可。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

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说明中央对于地方控制的加强,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由材料“西汉以前…..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说明东汉以前家族关系影响政治关系,东汉以来,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故选B;材料表明宗法族群观念的淡化,排除A;材料与疆域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皇宫朝向得以固定,无关宫殿模式,排除D。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A.导致秦短命而亡

B.有利于君主专制

C.不利于巩固政权

D.更有利于百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的信息说明郡县制比分封制进步,更符合百姓的利益,故D项正确;材料评价的事郡县制的积极作用,故A和C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

【点睛】本题是以王夫之的言论作为情景考查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材料中“为天下计,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是解题的关键,首先要突破文言文的障碍。

     

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369名,出自98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134名,出自126个家族。这说明宋代

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

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

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

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材料反映了宋代宰相的家族来源扩大,这不能说明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故A错误;宰相的家族来源扩大也无法体现理学对伦理的强化,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分散相权的方式问题,故C错误;宋代宰相的家族来源比唐代扩大,这说明宋代政治开放性的加强,故D正确。故选D。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汉书·武帝纪》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

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材料并不能说明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故B错误;三段材料不能说明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故C错误;第三段材料反映了“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与举孝廉的矛盾,说明当时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故D正确。故选D。

     

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

查看解析   详情

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这些规定

A.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

B.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

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

D.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A

材料“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反映了明朝诸王有权举兵,这给以后诸王对抗中央提供了根据,故A正确;明朝诸王有权举兵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加强,故C错误;材料主旨是反映诸王拱卫天子,不是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故D错误。故选A。

     

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A.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军机处逐渐演变,不同的史学家对于它演变发展的认知有差别,故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A项正确。中国君主集权在明清一步步走向顶峰,过程并不艰难,排除B。严谨的历史研究是可以得出确切结论的,排除C。军机处设置是为了用兵西北,内容保密,并非随意性设置,排除D。

     

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A.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

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常用隐语,而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这反映了当时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说明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故B正确;隐语系统并不能说明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故A错误;隐语系统也不是中国历史文化底蕴的体现,故C错误;不敢明确指出明朝与清朝,并不是思想僵化的后果,而是文化专制的后果,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字狱等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明代官员海瑞充任地方官时,自述对案件的斟酌标准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小民,宁屈乡宦,以教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届乡宦,宁届小民,以存体也。”这体现了明朝时

A.宗法制的影响还在

B.海瑞秉公执法,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C.没有完善的司法制度

D.保持了统治阶级权力的稳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根据材料中“宁屈其弟”“宁屈其侄”“宁屈富民”等信息,可以看出审理案件标准不一,体现出明朝时期司法制度还不够完善。故答案为C项。A项不能说明“宁屈乡宦”“宁屈小民”,排除;材料不能反映海瑞秉公执法,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布罗代尔在《地中海考古》中认为,古希腊的城邦形式,因集聚效应大大促进社会分工,使知识的积累、传播和进步大大加快,促进人际互动和商品交换。由此在短暂历史中,小国寡民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该观点解释了

A.古希腊民主环境促进了文化繁荣

B.古希腊文明创造力强的原因

C.古希腊城邦产生的原因

D.古希腊工商业经济产生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材料古希腊民主环境“促进人际互动和商品交换”,还促进了经济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古希腊文明创造力强的原因是“古希腊的城邦形式”,民主政治的推动,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了古希腊的城邦形式创造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没有涉及城邦产生的原因,故C项错误;古希腊工商业经济产生的原因是古希腊的海洋文明,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战死者的父母要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和其子幸免于难者为失去儿子的人悲伤,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是城邦其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故选B;题干中的“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体现了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纲常伦理是古代中国的观念,不符合古希腊,故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怎样,故排除D。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就是考查希腊城邦的特点,即城邦利益高于一切,考生如果理解了这一重要特征,答案就不难选出了。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已,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

A.伯利克里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

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

C.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根本原因

D.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从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来看,伯利克里发动战争是根据公民大会的决定,仅仅只是伯利克里主张战争并不必然会发动战争,只有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故答案为B项。发动战争是公民大会决定的,不能由伯利克里对结果负责,排除A项;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直接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有学者指出:(雅典)城邦采取措施以保障其公民出任公职并行使政治权利的同等机会:在饥馑或城邦被困期间,更多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那些弱势群休。但共同体成员财富、能力及生活方式的不平均却是一种普遍的情形。这表明雅典

A.生活贫穷者有缘参加公民大会

B.满足所有人生存原则及追求经济平等

C.政治精英致力于缩小贫富差别

D.追求政治权利平等并不要求财产平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D

由材料可知雅典保障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平等权利,并采取措施让弱势群体能参与政治,说明其对财产和贫富的要求不高,D符合题意;A与材料所述不符,材料强调的是旨在保证贫困者的参政权利;B“所有人”“经济平等”的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缩小贫富差距的信息,C不正确。

点睛: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对参政公民实行了发放津贴的制度,旨在保障一些贫穷公民参政的权利,其在政治权利的享有方面没有明显的财产区别。

     

雅典改革家克利斯的母亲阿加里斯特是希巨昂人,其外祖父是希巨昂的统治者,他因其父亲麦加克利斯而获得雅典公民权。但是在这以后,公元前451~前450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里克利所提议的法令,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能享有公民权。这一变化

A.提高了雅典女性的社会地位

B.扩大了雅典公民的参政范围

C.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推动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据“因其父亲麦加克利斯而获得雅典公民权”到“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能享有公民权”的变化说明雅典女性的公民权的作用上升,体现女性地位增强,故A项正确;据“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能享有公民权”可知以前单纯凭借父亲公民权取得公民资格的人将不再被认定为公民,缩小公民范围,故B项错误;据所学,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据材料“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能享有公民权”说明雅典仍是公民法,故D项错误。

     

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法继承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B.与近现代东方国家有着历史的传承关系

C.梭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D.《十二铜表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法强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体现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主义的特点,A正确;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对近现代西方民主与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说法不正确;梭伦改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C不正确;《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适合于罗马公民,不是所有人,D不正确。

     

   下一页   

今日头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