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也谈文学的去精英化

①去精英化,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又一新变,或曰又一特征。这一新变或特征是同中国社会的电子传媒时代以及消费主义思潮一起到来的。对于文学秩序乃至文学观念的这一骤变,不少学者和评论家表示了深深的忧虑。他们认为,完全摈弃了约束和限制的写作,将无法保证文学必须拥有的精神力度和艺术质量;同时,庸俗的文学作品只能培养庸俗的阅读趣味,而庸俗的阅读趣味又必然反过来催生更多的庸俗文学作品,这是一种每况愈下的恶性循环。然而,文学的去精英化在带来某些问题的同时,也包含着其合理的和积极的因素,其中至少有两点不容忽视。

②首先,文学的去精英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在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里,文学并不是一个全然开放的领域,而是同体制、规范和身份联系在一起的。正因为如此,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精英在呼吁文化和文学变革时,除了主张用白话代替文言之外,还倡导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然而,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的中国社会,由于教育普及的滞后性,更由于媒体资源的有限性,五四精英们的这一倡导还基本停留在理想设计或艰难起步的层面,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境界。而它真正变为现实,恰恰是在包含了教育和媒体双重飞跃的改革开放年代。换一种更为周密而准确的表述,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特别是出现于这三十年间的教育的空前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直接孕育和造就了文学的大众化潮流,从而把文学大众化、平民化和民间化的目标,出人意料地落到了实处。这一骤变对于文学生态乃至国人精神生态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很可能会在以后的时间里慢慢地展现出来。

③其次,去精英化的文学写作中,包含着值得精英文学反思、参考和借鉴的东西。譬如,从“写什么”来看,去精英化写作喜欢表现人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化空间。乍一看来,这似乎偏离了文学的主旨,也多少有些趣味不高,但细细想来,这一切作为人性的构成,本不应该全然退出作家的视线,而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却一向很少关注,甚至完全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它们在文学去精英化的潮流中风行一时,就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态调整”的积极意义,也就很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取其合理的成分。同样,就“怎么写”而论,去精英化写作所擅长的那种放低自我、贴近生命的姿态,那种无所顾忌、实话实说的勇气,那种基于感受、自由洒脱的风度,以及那种或生猛、或俏丽、或调侃、或机智、或本色、或另类的语言,都不是精英表述的大敌,相反,经过选择和扬弃,恰恰可以成为对后者的滋养和补充。况且从文学发展的大历史来看,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从来就离不开民间和大众文学的支撑与孕育。

1 下列对文学的“去精英化”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社会的电子传媒时代以及消费主义思潮的到来直接催生了文学的去精英化。

B.文学的去精英化的历史进步是指将文学大众化、平民化和民间化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C.文学的去精英化虽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忧虑,但文学大众化的潮流的积极意义必将逐渐呈现出来。

D.去精英化写作放低自我、贴近生命的姿态,是对精英文学的生态调整,是对精英表述的滋养和补充。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学者和评论家普遍认为庸俗的文学作品和庸俗的阅读兴趣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循环关系。

B.“五四”知识精英之所以倡导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是基于文学的“有限开放”性考虑的。

C.媒体资源的有限性和教育普及的滞后性使得文学的平民化和大众化长期以来难以实现。

D.民间文学和大众文学是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支撑和孕育。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对于当下流行的去精英化的文学文本,我们应该运用更多理性的目光去选择和鉴赏,而不是盲目地追捧。

B.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年间的教育的空前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文学的大众化潮流或许还要迟些到来。

C.如果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实现教育普及、媒体资源丰富,就会在当时实现文学大众化、平民化和民间化的目标。

D.表现日常生活和个人化空间是去精英化的文学写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向很少关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B(A项无中生有,电子传媒时代以及消费主义思潮的到来,直接催生了文学的去精英化错,原文为一起到来的C项言过其实,文章第段末仅说很可能D项移花接木。)

2A(A项,原文第段只说不少学者和评论家)

3C(C项,无中生有,说法过于绝对)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张中彦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中彦领兴元尹            领:兼任

B.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      当:阻挡

C.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竟:最终

D.所司皆依违不决            决:判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3分)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分)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4B.当:处于。5B

6C。不是归附宋朝,是被迫留在宋朝;而返回金朝则没有被迫的成分。

7.(1)统计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籍:登记,统计,1分;民之从乱者定语后置1分;论:论罪,治罪,1分;戮:处死,1分;句意1分。)

2)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服叛:服从,反叛,1分;不常,没有常性,1分;若非:如果不是,1分;自行:亲自前往,1分;势必:(这种)形势一定,1分)

附文言文译文:

张中彦,字才甫,张中孚的弟弟。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宋朝为官。担任泾原副将,掌管德顺的军事。金睿宗进军陕西的时候,张中彦投降,被金任命为招抚使。后又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同时任本路兵马钤(qián)辖,再升任本路兵马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攻巩州时,张中彦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金兵攻破饶风关,取得金、洋等州。朝廷让中彦兼任兴元尹,抚恤协调新归附的各州。军队撤回之后,取代李彦琦任秦凤的经略使。秦州处在交通要道而城池不易防守,张中彦把治所迁移到北山,依据险要地势来修筑城堡,就是现在的秦州。又修筑了腊家等几个城堡,扼守进入四川的通道。中彦在秦州担任统帅总共10年,此后调任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将河南、陕西归还宋朝,张中孚作为地方官,照例留守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反要叛逃西夏,并且想伺机侵犯关中、陕西,张中彦与怀庆的赵彬部会合,共同讨伐,慕洧兵败逃到了西夏。中彦与兄长中孚一起到临安,被南宋留下,张中彦被任命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佑神观提举、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年,金兵恢复河南,金朝下诏书征召中彦兄弟北归,并任命中彦为静难军节度使,历任彰化军、凤翔尹,又调任庆阳尹,兼任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金朝的宗室宗渊打死了部属梁郁。梁郁是偏远之地的人,家中贫困没有能上告的人。中彦尽力为他公平处理,最终将罪人宗渊依法治罪。后来又调任彰德军节度使,实施平均赋调的征收制度,使土豪劣绅都不能逃避赋税,人们都叹服他的英明。

过了一年,中彦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当时淮楚地区正筹备军事行动,土民与戍守的兵卒杂居在一起,诉讼的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官员都对应该依从还是违背某一方而犹豫不决。张中彦查得戍守的兵卒盗窃的,都依法论罪,当地指挥官怪他专断,上奏章弹劾他,朝廷放在一边不加追问。任期满后,转任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没多久,退休离官,向西回到京城。第二年,又被重新起用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做乱,失败以后,统计的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

西羌的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依仗着地势奇险,不服从管辖,朝廷派侍御史沙醇之到中彦处讨论处置的方略,张中彦说: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当即,中彦到了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求见,中彦同他们约定招降的办法,事情最终平定,中彦赏赐了他们然后让他们回去了。回来上奏朝廷,皇上很高兴,派张汝玉骑快马到驿站慰劳他,赐给他球文金带,用同三司一样的加恩礼。因病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五。百姓罢市哀悼号泣,并立像来祭祀他。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9题。(11分)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立云沙①,回首见山家②。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①云沙:云海。②山家:山那边

8.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9.分析曲中“眠”“戏”二字的作用。全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8.描绘了一幅云山飘渺变化的优美画面。(2)最突出的手法是衬托(云山互衬)。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 (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云山互衬,写出了大自然的奇特景色。)

9写野鹿在山草中悠闲卧睡的神态;写出猿在野花中欢跳嬉戏的状态。(2)构成了一幅恬静、平和、有动有静的画面。(2)表现了作者陶醉云山,恬然自得的隐后生活情趣。(2)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谈笑间,               。

(3)句读之不知,                 ,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头牛     马卫

岳步云活了六十二岁,家里来的最大的官就是村长,这回村长说这是县长,吓得他差点尿裤子。不为别的,就为他岳步云是我们黑水村的老落后,全村都脱贫了,只有他家还没有脱贫,害得村长年年受批,乡长年年挨骂。这些是小,最关键的是乡长升不了官,常把村长的祖宗八代拿出来骂。

县长真是个好县长,朴实得就像地里的玉米。他看了粮仓,看了猪圈,特别是看到有一头肥硕的牛,嘴里赞不绝口:“不错嘛,这牛不就值五千多吗?还有五头猪,这一加起来不就脱贫了吗?”

随行的记者忙着记录。

乡长、村长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第二天,村长正儿八经地把红红的“脱贫户”铁牌牌牢牢地打在岳步云的门楣上。

“老岳啊,你家脱贫了,这牛也该还给人家了吧?”村长心情很放松。

“村长,啥子牛?我家可没有租人家的牛啊。”岳步云摇着脑袋说。

“就是昨天县长看过的那头黄牯牛。”

“嘿嘿,村长,你真会说笑话,那头牛是我喂了几年的了,怎么会是别人的?”

这下轮到村长鼓眼睛了。为了让县长参观,更为了脱贫致富的牌子,县长还没有来之前,村长找到在邻村的表弟,那是个养牛专业户,让他借头牛来装门面,事后再还他,顺带给他点儿补助。表弟当然同意。

“岳步云,你可不能耍横啊,这牛明明是为了应付县长的检查借来的,怎么会成了你的?”

“村长啊,这牛在我家的牛圈,不是我家的还是你家的?”

双方说红了眼,撕破了脸。村长怄得吐血,想不到这老实巴交的岳步云,要昧良心,吞了这头牛。村长想:你也太胆大了,也不想想我是谁!

岳步云真是十头牯牛也拉不回头,坚决不承认这牛是别人的。

村长心里很冒火,路过红红酒楼,抬腿就跨了进去。

红红给村长炒了他爱吃的椿芽鸡蛋,炖上香菌排骨,再开一瓶本地的崇阳大曲,生意也不做了,二人对酌起来。

村长说出他的痛苦。

红红嘻嘻笑起来:“真是笨,不就是一头牛吗?”

“你个蠢婆娘,也敢侃大话?那是一头牛,不是一只鸡,一只兔!”

“一头牛就把你难倒了?”

“你有啥子办法?”

红红说出了她的妙计,村长也不得不佩服。

村长第二天早早地起来,径直来到岳步云家中。他要看看那头牛还在不在。

岳步云看到村长来他家,心里不爽,但没发作。

“村长,你有啥子事哟?”

“还不是那头牛!”

岳步云早料着了,很坦然:“你去牛圈牵嘛!”

村长真的去牛圈,可哪里有?只有几泡牛尿还热乎乎地冒气。

村长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原来,红红给他出的主意很简单,晚上找人把牛偷回来,不就得了?本来就不是他的牛,他岳步云也不敢报案。可现在牛上哪儿去了?

转天,村长还在纳闷,毕竟心里有事,老是放心不下那头牛,不料乡秘书风风火火地闯进来。

“你个背时砍脑壳的还在做梦,乡长叫你快去,出了大事!”

“出了大事?”村长心里迷糊了。

骑着自行车到了乡里,乡长一脸的怒火——

原来县里打电话来说,我们黑水村的岳步云牵着头牛到了县里上访。牛背上写着:村长借来一头牛,我们全家熬出头,脱贫就是块铁牌牌,不信大家问这头牛!

县城轰动了,电视台的,报纸的,杂志的,广播的,嚷得个不得了。

岳步云回来了,不过不是一个人,当然还有那头牛。

跟着岳步云回来的小车上,坐着调研组。乡长陪着,村长没资格陪,只有端茶递水的份。那个戴着眼镜白脸白皮的什么科长,亲自把“脱贫户”的铁牌牌摘下来,然后对岳步云说:“大叔,你说了真话,这牛归你,钱由县里出。”

岳步云说:“我不要牛。我只想要上面晓得真相!”

乡长、村长全垂着脑壳。

村长还是不明白:那天,这岳步云为啥不当着县长的面揭穿他呢?不过他已不为这个操心了,因为他的村长当不成了,连累得乡长也当不成了。好在村长的表弟还是得到了县里赔的牛钱,不会来找他的麻烦了。

后来,岳步云成了养牛专业户,很快就脱贫了,起因就是那头借来的牛。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岳步云家还没有脱贫,害得村长年年受批,乡长年年挨骂。村长急得帮岳家借了头牛,瞒天过海地给他家 “脱了贫”,钉上了红红的“脱贫户”的铁牌牌。

B.村长的表弟愿意借牛给岳步云,一方面是因为村长允诺给他一些补助,另一方面他也怕由于表哥管辖的村里还有个别贫困户的存在,而影响表哥的政绩。

C.此事轰动了县城,调研组查清事实真相,岳步云家虽被摘下“脱贫户”的铁牌牌,但领导说“谢谢你说了真话,这牛归你”,实现了他不还牛的目的。

D.这篇小说写村长为溜须讨好领导,乡长为了升官,合起伙来造虚假业绩,结果弄巧成拙。小说对社会上弄虚作假、搞虚假政绩之风给予了辛辣的讽刺。

E.这篇小说语言平实,口语化,如话家常,具有浓郁的乡村特色,同时又极具个性化。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用语简省,但性格跃然纸上。

(2)小说前四段的交代和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岳步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岳步云一开始给人的印象与后来的行为构成了巨大反差,你认为这种反差是否合理?请从人物形象或情节设计中任选一项,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解析:D项,造假是村长一人所为,“乡长与村长合伙”在小说中并没有明显体现,故给1分;B项,“他也怕由于表哥管辖的村里还有个别贫困户的存在,而影响表哥的政绩”在文中没有依据;C项,岳步云说:“我不要牛。我只想要上面晓得真相!”表明岳步云此举的目的不是真想得到牛。

    (2)①前四段是小说的开端,交代故事起因,说明村长造假的缘由,交代岳步云贫困户的身份,胆小的性格,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张本。

     ②照应标题,设置伏笔。突出“肥硕的牛”,照应标题“一头牛”;岳步云是贫困户,家里却有一头“肥硕的牛”,暗示事有蹊跷,为下文交代村长造假埋下伏笔。故意不描写主人公岳步云的表现与态度,为下文他去县里揭露真相埋下伏笔。

     ③生动的细节描写造成欲扬先抑的效果(对比)。岳步云的胆小窝囊与下文的胆大机智构成鲜明对比,加深读者印象;县长的赞不绝口,村长、乡长的微笑,记者的忙着记录,与下文县里的严肃处理,村长、乡长垂下脑壳构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效果。

    解析:6分。答对1点得2分,没有分析得1分。

    (3)①胆子小,没见过世面。见过最大的官是村长,听到县长来差点吓得尿裤子。

    ②正直倔强。不能接受村长用虚假手段欺骗上级。

    ③机智明理。留下造假物证(牛),写打油诗披露真相,相信政府。

    ④贫穷有志向。主动摘牌,奋力脱贫成为专业户。

    解析:要有特点概括和分析,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给6分。

    (4)参考答案一:

    (1)我认为文中前后这种巨大的反差不合理。

    (2)从情节设计看:

    ①岳步云讨厌造假,也不想昧下牛,那他为何一开始不拒绝村长造假,也不当着县长的面揭穿真相,过后却牵牛上访?村长想不通,读者也很难想通。

    ②既然岳步云如此机智,有心计,一头牛就让他走上了致富路,那为何“是我们黑水村的老落后,全村都脱贫了,只有他家还没有脱贫”?

    ③这些情节设计,虽在意料之外,却不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一种虚假 编造的感觉。

    参考答案二:

    (1)我认为文中前后这种巨大的反差合理。

    (2)从情节设计看:

    ①县长视察时,作为主要当事人,他竟然毫无反应,小说一开始就为岳步云扣牛不还,牵牛上访埋下了伏笔,情节上并不突兀。他开始的不动声色,正是为了造成既定事实,扩大影响,出造假者的丑。

    ②岳步云是如此“脱贫”的,就可以想见全村是如何“脱贫”的了。岳步云的未“脱贫”,其实正是他坚持不虚报造假使然。一头牛就让他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正表明干部们过去并未给他以实实在在的帮助,否则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的岳步云早就真正脱贫了。这正是小说独到的设计。

    ③这样安排抑扬跌宕,前后巨大的反差,使小说富于故事性,突出小说主题。

    参考答案三:

    (1)我认为文中前后这种巨大的反差不合理。

    (2)从人物形象看:

    ①一开始岳步云没见过比村长更大的官,听到县长来吓得差点尿裤子,村长也说他“老实巴交”,给人胆小怕事的感觉,却突然间不怕得罪领导,主动向造假之风宣战,人物性格变化太过突然,前后判若两人。

    ②一开始的岳步云是全村唯一尚未脱贫的,给人窝囊的感觉;后来屡出惊人之举,而且因一头牛而迅速脱贫致富,能力非常出众,前后矛盾。

    ③这样塑造人物,人为刻意安排的性格突变,不符合生活的必然逻辑。

    参考答案四:

    (1)我认为文中前后这种巨大的反差合理。

    (2)从人物形象看:

    ①岳步云胆小但并不窝囊,贫穷但并非没有能力,作者对他的描写是欲扬先抑,前后并不矛盾。

    ②岳步云虽然是一个胆小、没见过世面的农村老汉,但他的性格中有农民的朴实、正直、倔强、厌恶虚假的一面,他的勇于打假的行为是有心理依据的,符合人物的性格发展。

    ③这样塑造人物,人物形象丰满,避免了概念化、脸谱化,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解析:观点明确2分,每一个分点给2分。共8分。言之成理就行。

语言文字运用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学者称:任何主讲人都挽救不了“百家讲坛”的命运,这个影响巨大的节目目前已经进入风雨飘摇的时期,甚至进入了“死亡倒计时”。

B.近年来,中东的局部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C.夏季即将来临,居民的用电量增加,为了保证发电用煤的供应,山西省各大煤矿职工宵衣旰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D.盘点一下娱乐圈女明星们的发家轨迹后会发现,为了吸引人们眼球,迅速出名,她们有的重包装,有的造“噱头”,手段不同,各有千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年轻人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了“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便抓住机会来赚钱。

B.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现年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C.很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把基因治疗作为宣传的噱头,但是第一代、第二代基因疗法,都还在实验室里等待着科学的论证。

D.不管李安获奖对于中国观众多么兴奋,看过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从制作和精神气质上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美国电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瓷上青花与画中水墨一样,都是至雅至精、至美至极的艺术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到极致,也浓到极致。青花以它的这种独特瓷韵,自蒙元以后,始终是中国瓷器的主流。

①或明朗宁静,或曲折幽深           ②具有无法言说的韵味

③画以墨为韵,瓷以青为贵           ④或如蓝天白云,或如荷塘月色

⑤一如水墨在宣纸上铺展             ⑥青花在瓷胎上的色性

A.②⑥⑤③④①    B.③⑥①④⑤②     C.②③④①⑥⑤     D.③⑥⑤②①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D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诗歌的“意象”下定义。(50字左右)(5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当我们吟诵一首首优美的诗篇时,脑海里便闪现出一个个事物——“大漠”“孤烟”“明月”“清泉”……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会被唤醒、驱动,因为它们都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形象;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因为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时,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所点染、浸润,传达着一种感化、教育的力量。从诗歌艺术上说,它们是一个个意象。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一般说来,一首诗可以有多个意象,诗歌王国里有许多为不同诗人所习用的相同的意象。但不是诗中每一种事物都能成为意象,能成为意象的,是富有深意而又形象生动的事物。

答: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请根据上下文仿写句子。(6分)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答:(1)                                

(2)                                

(3)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写作 (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作文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本道作文题有两则名言,在名言之后,命题者用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体验呢?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不仅在半高处,也可在山的不同角度去感受。所以,我们可以循着命题者的提示从不同角度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抓住第一句名言中的绝顶可立意为:从山顶看,美尽收眼底。依据一些诗句可以思考某些深层内涵:从山顶看,是为了欲穷千里目,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就会感受世界的美好;从山顶看,可一览众山小,就会感受、认识到自己的美好,增强自信心;从山顶看,则不畏浮云遮望眼,头脑清醒,不受蒙蔽,才会感受生活真实的美。

也可以抓住第二句名言中的半高处立意: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半高处有余地,留有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而不是一览无余。在文学、艺术上,半高处则表现为含蓄。文学艺术留白,可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如果把半高处比喻人生的旅途中,那么,我们会明白美在途中。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