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八校联考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A项中耋读dié,其余读zhì;C项鸩读zhèn,其余读zhēn;舛读chuǎn其余读jié。)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谋取   牟取暴利     代劳   以逸待劳 

B. 顾及   无暇顾忌    扼守   额手称庆

C. 处治   处置得宜    质疑   置疑问难   

D. 变换   变幻莫测    节流   开源截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B、“忌”应改为“及”;C、“置”应改为“质”;D、“截”应改为“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BA、鼎力,敬词,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C、尘埃落定,不能带补语。D、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这里语境不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两会期间,与会代表多人就“中国制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山东代表明确地提出了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这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B.这些图书自然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与价值,但我以为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便是生动弘扬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具有特殊的精神魅力。

C. 德川时代的日本,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实在是得益于中国儒家“仁爱观念”和“众生平等”思想的影响所产生的一种政治、道德大同的结果。

D. 为了最大限度地与奥运会接轨,北京奥组委派员到十运会组委会的贵宾接待、新闻宣传、赛事组织等部门,直接参与一线工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A、“提出”缺宾语。B.“弘扬了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动宾搭配不当。“弘扬”可以改为“呈现”等。C、句式杂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近两年,美国和欧洲科学家相继发表文章指出,北极地区的冰川正在退缩,要不了几年北极地区将冰雪融化、无所覆盖。世界在改变,我们正面对一个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意义相似的“新发现”,但这次发现的是一直存在的一片巨大陆地和相当于5倍地中海面积的海洋。

这个关于北极因冰川融化殃及生态系统的极为可怕的前景,在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和美国等北极圈国家眼中却是另一番情景。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北极圈各个国家已经开始动作,希望在冰雪最终融化的北极地区的开发中抢占先机。那里是充满自然资源的处女地,将十分有益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新的大陆和不再寒冷的广阔海洋,就是将来的渔业资源、黄金航线、旅游目的地和价值很高的不动产。专家们猜测,地球上尚未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极地区,但现在没有人清楚这些资源属于谁。

不过这些消息对于像帕特·布罗埃这样的人来说却是金子一样的宝贵。

美国丹佛的企业家布罗埃1997年以不可思议的7美元的价格,在哈得孙海湾向加拿大政府购买了一个废弃无用的港口。纽约的媒体刊登的一篇文章表示,一旦北极的夏天让终年的冰雪融化,布罗埃以及其他很多以可笑的价格买下北极冰雪之地的“天真”企业家将成为超级富豪。

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陆地的全部自然延伸,其范围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在北极地区这块相当于新发现的大陆中,列强已经开始瓜分行动。

最早动手的是俄罗斯。2001年它设想要求得到北冰洋的一半海域。由于其他国家以缺乏地理资料作相关决定为由提出抗议,俄罗斯决定派遣一支科考队坐船去收集证据,出乎人们的意料的是,俄罗斯的科考船在没有破冰船的帮助下抵达了北极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来到北极点的船,这一切都归功于正在加速的融冰。

美国因为阿拉斯加州也被列入北极圈国家之一,现在它亦希望扩展自己的领土。参议员们以“损害主权”为由反对美国在某些领土协议上签字。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它是最反对采取措施制止气候变暖的国家。美国还举行了最高级别的会议分析北极解冻的影响和结果。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情报机构1月份召集各领域资深专家进行了一次分析北极形势的会议。这次会议的总结报告写道:“我们需要谈判新疆域、新航线,分析潜在能源、渔业和其他资源的开发,考虑国家安全。”

估计北极圈内居住着400万人口,其中包括15万因纽特人。这些土著人在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狩猎、捕鱼和生活了几个世纪。他们确信一旦北极解冻,他们的家园将遭受入侵,因为全世界都将对北极地区感兴趣。一场新的、突如其来的和灾难性的征服运动就像北极解冻那样逼近眼前,而因纽特人和北极熊的“古老权利”在它面前显得那样脆弱无力。

                                    (2005年10月31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5.下列有关“北极冰雪融化”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北极冰雪融化,主要是由于全球气温变暖造成的。

B. 北极冰雪融化,将为人类带来大片新的陆地和海洋。

C. 北极北雪融化,将对人类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D. 北极冰雪消融,将给北极圈带来丰富的自然资源。

6.对“尽管存在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上述国家还是提出了领土问题”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国际公约是由加拿大、俄罗斯、挪威、芬兰、丹麦、美国几个国家一起订立的,它规定了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归属问题。

B. 国际公约规定了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归属问题,但加拿大等国撕毁条约,提出重新划定北极领土归属问题。

C. 国际上签订过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现在一些国家置条约不顾,

提出了重新划定北极领土问题。

D. 尽管国际上有关于大陆架海域和海洋主权的国际公约,但北极领土归属问题没有明确,一些国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

7.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文中新的发现是指发现了5倍于地中海面积的陆地与海洋。

B. 地球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1/4储藏在北极地区,列强已开始瓜分。

C. 第一支到达北极点的科考队是2001年俄罗斯派出的一支科考队。

D. 因纽特人不仅面临北极冰雪融化的危险,而且也将面临被征服的危险。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前几十年,如果没有破冰船的帮助,科考队根本不可能抵达北极点。

B. 美国没有签署《京都协议书》,全部动机是为了加速北极融冰以获取利益。

C. 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使世界上许多地方遭受灭顶之灾,人类应该密切关注北极的变化,尽快制订出应对措施。

D. 北极冰雪的融化,将会导致北极熊的彻底消亡。对北极资源争夺,必将引起政治、

外交、军事的冲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5D(北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是由于冰雪的融化而带来的。)

6CA、订立国际公约的不只是这些国家。B、“撕毁条约”程度过重。D、“没有明确”与“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原文无据。)

7D A、文中是指“一片巨大的陆地”和“5倍地中海面积的海洋”。 B、文中为“未开发”的1/4 C、文中是指第一支“科考船”。)

8CA、科考队可以用其它的方式登上北极。B、“全部动机”太绝对。D、“彻底消亡”太绝对,人类可以为其另觅生存之地。“必将引起冲突”也过于武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9C是“环抱”、“围绕”的意思。)

10A(两个“于”字都是表被动的介词。B、第一个“之”字,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字,结构助词,起提前宾语的作用。C、第一个“而”字表并列关系,第二个“而”字表因果关系。D、第一个“乃”字是“于是、就”的意思,表承接;第二个“而”字是“是、在”的意思,表判断。)

11B(①④两句不合题干要求。)

12B(全文写出了永州山水之美,但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在于赞美新刺史和新堂时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希望新刺史做到因俗成化,除残佑仁,废贪立廉,抚慰百姓。)

13、(1)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逸”“因”“天”“于是”答对三点即得3分。) 2)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或”“逶邃”“突怒”各1分。) 3)它将使得继承韦公来治理永州的人,看到小的方面,从而了解到大的方面啊。(“者”“细”“大”各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落职,时年42岁。②外家:娘家。

⑴该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一幅图景。上阕写的是一幅乡野春色图: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意境恬静而又生机勃勃。下阕                              

                                                                        

⑵全词的关键句是                                     。之所以说它关键,是因为,就句子本身来看,                                                         

就全词的内容来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⑴写了一幅村居图,生活悠闲,环境古朴,民风淳朴,意境闲适古朴。2分。⑵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就这个句子本身来看,它直抒胸臆,明确地交待了作者的心情:词人因愉心多情而早生白发,只能借酒浇愁,面对如此春景也无可奈。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就全词内容来看,作者心中之情与所见之景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4分。)

     

古诗文默写。(6分,每句1分)

⑴俨骖騑于上路,               。临帝子之长洲,              。(《滕王阁序》)

⑵千岩万转路不定,                       ,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⑶ 夫夷以近,              ;险以远,              。(《游褒禅山记》)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劝学》)

⑸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⑴ 访风景于崇阿 得天人之旧馆 ⑵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⑶ 则游者众 则至者少 ⑷ 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⑸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⑹ 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

落花枝头    谢大光

  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

  ③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⑥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已,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

  ⑦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

16.文中加点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在本段中应如何理解?(3分)

    答:

 

 

17.第①段中加有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4分)

    答:

 

18.文章的第⑤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品格值得作者礼赞的呢,请分条概括。(6分)

  答:

 

 

19.文章的③④两个自然段,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石榴花果满枝的景象,而文章的标题却是“落花枝头”,这样写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答:

 

20.从后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赏析谢大光《落花枝头》的短文,字数300左右。

(1)落红不是无情物

         ——试析《落花满枝》的主题思想

(2)清丽典雅韵味长

         ——谈谈《落花满枝》的语言特点

(3)柳暗花明又一村

         ——简析《落花满枝》的行文思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6、字面义:还没有结出果实的花朵。在本段中喻指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怀才不遇的落魄之人。)

17、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热烈、鲜艳、红火的开放盛况。)

18、(1)它为花蕊挡风遮雨;(2)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3)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

19、并不矛盾。作者从下面描写花果满枝的景象是为了从侧面写落花,因为正是有了“落花”的无私奉献,才会有如此花果满枝的盛事,从而巧妙地表达了主题。)

20、答案要点:

1)“落花”这一意象,千百年来,人们总用它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面对落花,总有几分感伤,发出“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叹,成为习惯性的咏意。而作者却能反思立意,异中求新,给落花配以昂扬向上的格调,唱了一曲落花的颂歌。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它为花蕊挡风遮雨;它不留恋枝头的繁华,也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它落而无憾,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通过作者的这种提炼挖掘,平平常常的落花现象,具有了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把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使文章更加深刻动人。

2)清丽典雅为本文的语言风格。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清丽,清新美丽。意蕴清新,语言也清新,体现在新鲜的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新奇感。美丽,所写对象和所用语汇富有美感。典雅,主要体现在所用的语汇是典雅的,包括书面语汇和古诗文的引用。具体说来,本文的清新典雅的语言特点体现在:

①运用词语准确并注重其感情色彩,如写石榴花,用蓓蕾婷立、含苞待放、微露金蕊,喷红流彩、随风摇曳等词语,歌颂、赞美石榴花。②句式灵活多变,突出语句、语气的表达效果,增强全文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本文中,为了使文章读起来有明快的节奏感,将长短句交错运用,使语言活泼,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在文中还引用诗句抒发感情,又插入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语气的语意及艺术感染力,进一步表明主题。③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达效果。作者灵活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本文语言生动、活泼。

既可以从词语锤炼角度,也可以从句式选择角度,还可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也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全面赏析。

3)本文行文思路富于变化。文章一开篇,作者用非常优美的笔调,描绘雨后之花富有生气,然后发出疑问:“已是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接着由想起杨万里引出石榴花;再由近观而写花果;然后又十分自然地引出本文描摹的对象——落花,而且为下文写落花与繁花硕果的关系做好了铺垫。中间部分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赞美落花,赋予落花以非常特别的积极含义。然后,进一步开拓,由物及人,由旧社会联系到新时代,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结尾一段赞美落花,直抒胸臆。既从结构上照应全文,又进一步突出主题,强调今天的繁花硕果,是因为有昨天的落英缤纷。

文章行文思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阅读时能给人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成人感叹活得太累,甚至说:“唉,我累死了!”不少高三的学子说,你们那算什么,我们才是中国最累最累的人呢!有的学生说身累,有的学生说心累,有的学生说两者兼而有之。那么,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呢?累值得吗?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累?

请以“累的思索”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