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银川一中第四次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吃少长肉      阿曼达•斯帕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进食习惯研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进食行为研究中心之一。这个非同寻常的烹饪帝国的女王是这个大学的营养学家芭芭拉•罗尔斯教授。该实验室最近研究的课题是热量密度,即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对饱觉和体重控制的影响。芭芭拉在她的新书《食量测定进餐计划》中称这项研究为“食量测定法”。

罗尔斯发现,饱觉,即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罗尔斯说,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吃饱饭后总还有肚子吃甜食”。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这个看法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

然而,她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当食物分量“超大”时,人们吃得更多。她的实验室给成年人提供四种分量不同的通心面和干酪,吃最大一份的人比吃最小一份的人多吃进去30%的热量,而受试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发觉饭菜分量不同。同样,罗尔斯用三明治搞了一次实验,让男人和女人吃6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等大小不同的三明治。与吃6英寸三明冶的人相比,吃12英寸三明冶的女人多摄取31%的热量,而男人则多摄取了56%的热量。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罗尔斯说:“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不过,显然视觉和人的暗示很重要。”

食量测定研究中显而易见的是,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可以使你在吃饱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取”。感觉吃不饱是多数“节食计划”实施不顺或长久不了的一个原因。罗尔斯在书中写道:“体重控制中缺少了饱觉这个因素。”有人说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罗尔斯对这种说法很不赞成。她说:“人们需要多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这样他们不仅能吃饱而且可以得到足够的热量。”《2005年美国人节食指南》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研究表明,鼓励身体超重的家庭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减肥的效果比不让他们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要好得多。罗尔斯说:“看来强调人们能吃什么比强调他们不应该吃什么更具有可持续性。”

根据食物包装标签,热量密度很容易计算出来。将一份食物的热量除以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利用食量测定法控制体重,罗尔斯建议食用热量小于重量(克)的食物,这样热量密度就会低于1(多数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都可以)。热量等于或略高于重量的食物也可以,热量密度在l和2之间的食物(豆类、鱼、没有脂肪或皮的鸡肉、土豆、大米等)也行。热量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则需要控制。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罗尔斯还研究了食物多样性对人的饭量的影响。如果一餐四道菜,学生们的饭量将比一餐一道菜多吃60%。吃四种不同馅的三明冶,护士学校的学生们饭量将比只吃一种馅的三明冶增加33%。就连食物的样子也会影响人们的饭量:如果供应三种不同的意大利面食,志愿者的饭量将比只供应一种增加15%。

1. 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食物分量越大,热量密度越高,反之,热量密度越低。

B.计算热量密度的方法是用一份食物的热量除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

C.热量密度,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它对饱觉和体重的控制有影响。

D.人们在进餐时,热量密度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需要控制。

2.下列说话,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罗尔斯最先提出了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的一个看法——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

B.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是因为人的饱觉(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

C.罗尔斯不大赞成有人说的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这种说法。

D.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对人的饭量有影响,因此,只要注意了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就能少长肉,不会长胖。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罗尔斯已经找到了“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的原因。

B.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即使吃热量密度在2以上的食物,对体重控制也没有多大关系。

C.如果食物包装标签上标明该食物的热量密度,人们在选取食品时便可以比较每份食品所含的热量,这样,人们控制体重就较容易了。

D.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今后的食品企业要注意多生产品种多样、样子新奇的食品,这样人们才会多吃,才有助于控制体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C(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有解释,据此可知,ABD都没有揭示它的本质或特点。)

2BA项,原文是说“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故是错误的;C项 ,原文说的是“很不赞成”,而不是“不大赞成”,故是错误的;D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是错误的)。

3CA项原文说的是“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B项,原文说的是“则需要控制”,而并不是“没有多大关系”;D项,原文无此信息,且多吃与控制体重的关键在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4B的意思是奋勉聪明机智。)

5B B项第一句中是连词,可译为于是,就,表示承接,第二句中是副词,可译为最终,表示结果。A项中的两个都是助词,无义;C项中的两个的意思都是因为,介词;D项中的两个的意思都是将要,快要,副词。)

6.C( ①④⑥是疏广回答昆弟老人劝告的话语,分别说明自己也疼爱子孙,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乐于拿圣主的赏赐“与乡党宗族共飨”,这并非是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体现。)

7B 惧有后悔的意思是恐怕有后悔的时候”如果不适时功成身退,那么将来发生祸患,就悔之晚矣,不是中途曾经后悔之意。)

8.①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

②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

③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我很乐意和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

参考译文

疏广字仲翁,是东海兰陵人。年轻时好学,精通《春秋》,在家教授学业,求学的人从远方前来请教。地节三年时,皇上立皇太子,疏广被铨选为少傅,几个月后,升迁为太傅。其兄之子疏受谦恭谨慎而有口才。宣帝驾临太子宫时,疏受前往迎接拜见应对(宣帝),宣帝非常高兴,不久,疏受被授为少傅之职。太子每次临朝时,太傅(疏广)在前,少傅(疏受)在后,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在位五年,皇太子年十二时,精通《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人知足常乐就不会受辱,知道止退就不会有祸患功成而身退,是自然的道理。现在官位已到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果不趁机离去,恐怕以后后悔,还不如爷俩告老回故乡,颐养天年,不很好吗!’” 疏广就上奏章请求告老还乡,皇上因为他的确年老,都答应了。回到乡里之后,每天让家里提供酒食,宴请族人故旧宾客们,与他们娱乐。多次问自己家里金银还剩余多少,催促卖掉金银供养酒食。过了一年多,他的子孙们私下里对疏广所喜爱信任的同族年长者说:子孙们都希望在父君活着时多建立产业基址,现在每天的饮食费用快要花费(资产),请您到父君那儿,劝说他买些田宅。老人就在闲暇时向疏广说了这个打算,疏广回答说:我难道老糊涂不顾念子孙吗?只是因为原有旧田产房屋,假如子孙尽心尽力,足以衣食无忧,与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再增加家产作为赢余,只不过教子孙们懈怠懒惰罢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况且富有往往导致众人的仇怨;我既没有什么来教化子孙,更不想增加他们的过失因而产生怨恨。还有,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所以很乐意与宗族同乡共同享受他的恩赐。这样度过我的晚年,不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疏广)最后因年老寿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十题任选八题)(8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3)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风急天高猿啸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6)画图省识春风面, __________。千载琵琶作胡语,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7)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

(8)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9)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枯松倒挂倚绝壁 砯崖转石万壑雷 2)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

3)秋月春分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4)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5)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6)环珮空归夜月魂 分明怨恨曲中论

7)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8)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9)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10)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藕与莼菜    叶圣陶

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想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使满涂污泥,便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或是较老的“藕朴”,大口的嚼着解渴。走过的人便站住了,红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而甘美的滋味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象乞丐的臂腿,便涩得象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固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祥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种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蓬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捞来的。像这样的取求很便利,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厚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留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便怀念起故乡来了。

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一九二三年四月七日

12.下面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5分)                      (    )(    ) 

    A.“与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而怀念起故乡来了。”象说家常话似的,平实质朴,开始了娓娓动人的叙述。

    B.在城里,藕成了珍品,所以只有在豪华公子硕腹巨贾家里和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有。

    C.第二段结尾处“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朋友送我的莼菜,特意装在瓶子里,并且送了我一瓶,可见其珍贵难得。

    E.作者思恋故乡,是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惟在故乡有,所以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这里的所恋即指文中的藕和莼菜。根据第一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3.作者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为什么会怀念起故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是“与朋友喝酒时嚼着藕片”怀念起故乡的,由此提到了家乡的藕,请分析作者为什么会由“藕”想到了家乡的“莼菜”,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别描写故乡的藕和莼菜的?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2.(5分)BD

13.(6分)从全文看,藕是作者故乡的代表吃食,在文中已经变成一种象征。吃到它,自然牵动作者的思绪,引出作者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14.(6分)因为莼菜和藕一样,在家乡都是鲜嫩可口、每日都能吃到的,而在这里却都成了难得一见的珍品。所以提到藕也就自然想到了莼菜。

15.作者将故乡的藕和莼菜与都市的进行对比,以都市的藕数量少、价格贵,街上挑担卖的又枯涩不堪和都市很难吃到的莼菜来衬托故乡藕的色泽鲜嫩、滋味清淡而甘甜,莼菜的多且富有诗意,令人心醉。(4分。写出两方面的对比且概括正确,各得2分。)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藕与莼菜的偏爱和赞美之情,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偏爱和赞美之情” “深深怀念”各得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

原文化部部长,现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因为日前高调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并强烈主张“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4月25日《华夏时报》),而在社会以及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有论者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先生没有被聘为“超女”评委的酸葡萄心理而已,我觉得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过于以己度人,刘先生闻听此言,一定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

但刘先生的批评也确实存在盲点。他仅仅是笼统地指责“超女超男玷污艺术”,呼吁“要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然而关键在于,何为“低俗”,何为“高雅”,这本来就是一个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偏好不同而见仁见智的问题。而他提出的让“管理部门”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的主张,更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前高级行政官员的思维惯性和惰性。

那么,“超女”问题的要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就在于它用华丽的包装、宏大的场面、成千上万“粉丝”的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这个神话在客观上起到了遮蔽青少年面临的真实社会问题、麻醉他们心灵的作用,说是一剂精神蒙汗药也不为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的年轻一代,面临许多困扰:如升学、就业、因为买房而下降为“房奴”、因为生病而变为赤贫、跻身于中产阶级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从大学生的工资逐渐和农民工趋同这一趋势就可以看得出来)等。对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分歧,关键在于如何解释这些问题的成因?

在我看来,个人的努力不够或者运气不好,仅仅是诸多原因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总的来说,这些问题是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的。对于这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需要青年们直面它、严肃认真地思考它、并本着对个人、对国家、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一起动手来解决它。在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们并无捷径可走。

但“超女”这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其所传递的全部暗示却是:并不需要这样累,只要成名,所有这些问题就全部自动消失,而成名却是人人可能的。你看那些今日大红大紫的超女们,一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嘛!

在这样一个神话面前,所有严肃认真的思考,都显得十分可笑,所有试图通过推动社会进步而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其成本都显得过于昂贵。显然,年轻一代服了这剂蒙汗药并沉沉睡去,对于那些能够从不合理的制度安排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好处的既得利益阶层来说,当然是最好不过了。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这剂蒙汗药害处多多,但超女本身是无辜的,她们仅仅是做了别人的工具;成千上万参与其中的“粉丝”们也是无辜的,他们仅仅是在追求快乐;甚至连策划、主持其事的公司和电视台,也是无辜的,他们仅仅是在追求利润。超女神话可以说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情况下,社会通过“复杂的共谋”共同制造出来的。而那些像刘忠德先生这样有话语权、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却没有及时出来大声疾呼,唤醒青年直面严峻的社会现实。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无保留地反对用行政手段禁止“超女”。因为禁止“超女”,并不能自动导致年轻人的觉醒;而在年轻人真的觉醒并看穿了神话的非现实性和不可复制性之后,“超女”也就回归于娱乐本身,不复有蒙汗药的危害了。

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超女们由“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神话会对青少年产生误导,使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一夜成名,而不必经过艰苦奋斗。

B.作者认为,用行政介入的方法来制止“超女”现象是不可取的,只有让“超女”远离炒作,回归到娱乐本身,才能真正杜绝“超女”现象带来的弊端。

C.由于当代年轻人面临着许多生活的困扰,导致他们对“超女”盲从,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能成名,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

D.作者认为,因为那些说话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没有及时唤醒青年直面社会现实,所以造成“超女”现象泛滥。

E.纵观全文可以看出“超女”这剂蒙汗药害处太多,但就“超女”本身而言,大众不能给予太多的指责。

17. 针对有评论者对刘忠德的看法,作者是怎样看待刘忠德的,试作简要概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认为“超女”是一剂精神蒙汗药,原因是什么?对此作者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刘忠德对超级女声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在网上引发了大讨论,就目前来看,支持刘忠德先生观点的占多数。新浪网新闻频道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总共31457人的调查中,赞成刘忠德观点的网友占63.76%,不赞成的28.38%,说不清楚的有7.86%。而认为超女是“低俗艺术,误导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占41.35%,认为超女“迎合了部分人的心理,但难登大雅之堂”的占23.4%。(《华夏时报》4月26日报道)你对刘忠德的观点是否赞同?请结合“超女”现象谈谈自己的观点。(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6.(5分)BDB项只有在年轻人真正觉醒,并且看穿“丑小鸭变天鹅”的不现实性,方能让“超女”远离炒作,回归到娱乐本身,从而杜绝“超女”现象带来的弊端。D项中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7.(6分)(1)刘忠德的评论表达了对文化艺术走向的忧虑。(2)刘忠德主张用行政手段直接介入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体现了思维的惯性和惰性。(3)没有真正尽到责任,唤醒青年直面现实。

18.(6分)1)有责任心的知识分子要唤醒青年直面严峻的现实。

2)年轻人要觉醒并看穿神话的非现实性和不可复制性。

3)使“超女”回归于娱乐本身。

19.(8分)赞同的角度:(1)歌唱家涌现在中国歌坛时,他们的背后是长期辛勤的付出、努力和工作,而“超女”现象使得不少青少年沉浸在一夜成名和暴富的扭曲心理怪圈中,不愿意去奋斗。超女以丑为美,哗众取宠,以此来满足某些人的心理,导致部分中国人的美丑观念被彻底颠覆。作为文艺应当具备传承文明和教化作用,而“超女”是低俗文化,大部分“超女”品位不高,口出脏话,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无知,都会对青少年造成毒害。赞同的角度:(1)歌唱家涌现在中国歌坛时,他们的背后是长期辛勤的付出、努力和工作,而“超女”现象使得不少青少年沉浸在一夜成名和暴富的扭曲心理怪圈中,不愿意去奋斗。超女以丑为美,哗众取宠,以此来满足某些人的心理,导致部分中国人的美丑观念被彻底颠覆。作为文艺应当具备传承文明和教化作用,而“超女”是低俗文化,大部分“超女”品位不高,口出脏话,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无知,都会对青少年造成毒害。

2)不赞同的角度:“超级女声”只是一种娱乐性的节目,有其存在权利,虽然不少选手暴露出低俗的一面,但大部分选手那种敢于表现自己、执着、不屈不挠、力争上游的精神还是值得人们学习的。应当好好利用,正确引导使之走向正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过多的“你怎么考得这么差”“你怎么又没完成作业”等否定式的教育,会造成亲子之间诸多问题的所在。

B.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是始于忧患终于小安的世纪,是一部屈辱与辉煌并存的历史。历史的警钟时时在我们耳边响起。

C.史学家李敖说,在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人遇害的史实,见诸于许多国际文件和美国的机密文件中,日本右派人士却无视这一事实一再否认。

D.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商务、交流、购物等方面的很大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不少信息的真实性却越来越怀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A.句式杂糅。B.句子的主干是“中华民族是……世纪,是……历史”,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中华民族的二十世纪是始于忧患终于小安的世纪,是一段屈辱与辉煌并存的历史”;C.“诸”是谦词,之于,语义重复。)

     

把下边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3分)

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面的漫画内容,然后概括其寓意。(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基础

答案示例:让千里马去拉磨,讽刺了社会上对人才的严重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