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制度      

B.分封诸侯国   

C.王位世袭制  

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B

考察古代中国的分封制西周时候,为巩固对广阔疆域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分封宗室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代到各地做诸侯,以达到“封邦建国,以藩屏周”之目的。故应选B

     

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完善。其完善表现在:

A.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废除了宰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C. 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 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考察古代中国的三省六部制唐朝时,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掌不同的权力,三省长官均为宰相。这样,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监督,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

     

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此项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违背了自然界的很多法则,      

B.打破了贵族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导致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考察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雅典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制主的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官梭伦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财产越多,享有的权利越大。这样就打破了贵族原来的以血缘关系享有权利的传统,使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获得了一定的民主权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确立。故应选B

     

关于英国布莱尔首相和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两个人物的表达正确的是

A.布莱尔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

B.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布莱尔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

C.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定

D.伊丽莎白二世有权选择内阁成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B

考察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君主立宪体制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掌握立法大权,内阁掌握行政大权,英王统而不治。首相与阁员共进退,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议会如果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A、CD排除故应选B

     

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根据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推测,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考察八国联军侵华结合时间“1900年”和图片的内容可知,“八位强人”是指侵华的美英法日等八国,“弱者”是指清王朝。,八国侵华,强迫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即“木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秩序完全形成。由于义和团运动的打击,八国瓜分中国的迷梦破产,不得不“以华治华”。故应选B

     

“清明后,谷雨前,又种高梁又种棉”“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下列关于这些谚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明、谷雨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两个节气

②二十四节气是沈括制订的

③这些谚语我国古代农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④这些说法没有任何科学性可言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科学技术

B

考察古代中国的历法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第项明显错误,可排除A、D两项;沈括制定的是十二气历,排除第项。故应选B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A

考察古代中国的商业。依据所学可知,北宋时候,商业经营已打破坊与市的界限,也没有时间段限制,并且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分析选项,A项表述正确,故应选A

     

著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这样评价道:“直到清代,中国社会从未能有垄断性的大资本家出现,即是此项政制之绩效”。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此项政制是指

A. 盐铁官营     

B. “贱商令”     

C. 闭关锁国       

D. “海禁”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A

考察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由于统治者实行专营政策,严重限制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故出现题干所描述的现象。B、C、D是商业贸易方面的政策。故应选A

     

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有

①婚姻自由被广泛认可 

②年轻人思想不断解放 

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被摒弃               

④近代西方自由思想影响国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

考察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迁。民国前后,随着西方思想的不断涌入,中国社会各方面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尤其在大城市了,婚姻自由逐渐得到认可,媒妁之言不再为年轻人所接受,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分析选项,C项的内容符合题意,化故应选C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下列技术革新和成就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的是

A.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内燃机发明与应用              

D.重工业成为主导产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A

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新技术、新能源的广泛利用,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重化工业逐渐成为工业部门的主导产业。依据所学可知,“机器制造业的诞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应选A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宋明理学

B

考察宋明理学宋明时候,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儒学家们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理学的阶段。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就是去除个人的私欲,服从封建统治的需要。“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维护社会稳定”也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故应选B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考察文艺复兴运动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文学三杰之一。其著作《十日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主义和腐败,宣传人类平等,发展人的个性。文艺复兴仍借助神学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的;“崇尚理性与科学”是启蒙运动的内容;“灵魂获救”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故应选C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C

考察中外思想解放运动依据所学可知,图一代表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图二代表的是启蒙运动;图三代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图四代表的是新文化运动。分析选项,C项最合题意,故应选C

     

西方的各种节日近年来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影响颇大,例如“圣诞节”在中国各大城市成为狂欢节,商家抓住时机促销,也成为购物节。对这种现象到底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直接冲击,还是异化,专家众说不一。因此有必要对西方文化历史有基本的了解。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复活

B.如今以色列犹太人和西欧人宗教信仰是一致的

C.圣诞文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D.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圣诞老人给世人带来平安和好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考察西方的圣诞节根据自己的知识可知,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的诞生,排除A、D两项以色列犹太人信仰的是犹太教,排除B项。故应选C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对于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积极性

B.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C.农民自由支配土地,如种植经济作物供应市场、土地转卖邻居

D.这是全面推进农村改革重要措施之一,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C

考察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C项明显错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对土地由经营权、受益权,但没有所有权,不得进行买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本质上看,依然是一种小农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特殊的暂时的现象;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的实行实际上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故应选C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B

考察雅典的民主政治依据所学可知,都体现了“它做到了什么”;则是“它没能做到什么”。题目实际上就是考察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局限。故应选B

     

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维护贵族的利益    

C.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考察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提出特点就是折中色彩浓厚。题干材料正是这种特点的反映。故应选C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上引言论应该是

A.商鞅用以支持自己变法的重要依据      

B.旧贵族反对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

C.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D.西周对夏商两朝历史经验的总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A

考察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适应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需要,知识分子站在不同的立场阐发自己的主张,展开论战与争鸣。材料“‘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映的是社会发展因时而变,不泥古,只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即可,这正是法家的主张。故应选A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考察对古代改革成败的认识商鞅因变法车裂而死,但秦国却因此而强大,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封建国家,商鞅功不可没;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但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其所实行的一些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市易法、均输法等。二人的不惧权威、勇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指的后人学习。故应选C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B

考察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依据所学可知,C、D言过其实,应排除;A项正确,但不合题意,排除;材料“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故应选B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社会的演进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针对社会风俗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这一内容的改革?(8分)

(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针对社会风俗又是如何变革的?你又如何评价?(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1)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废除鲜卑旧制。(3分)这些改革措施,革除了鲜卑族陋习,适应了统治需要。加快了鲜卑族的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 (5分)

(2)明治维新,大力推进、吸取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方面学习西方。(3分)这些做法改造了日本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促进了日本的文明开化,配合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改革;但是,日本在推行西化的同时,却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如和服、茶道等民族习俗。(5分)

第(1)问,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分析回答第一小问;从社会发展、中原文化与鲜卑文化的差异分析回答评价。第(2)问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文明开化”的内容回答。从日本学习西方的特点上回答评价。

     

“富国强兵”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请辨析这些措施的作用有哪些?(8分)

(2)王安石变法中采取了哪些富国强兵的主要措施?其作用与商鞅变法有何异同?(8分)

(3)近代戊戌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有何时代特点?结果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1)确认了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军功授爵。(3分)保障和促进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激发了秦人的作战能力,强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使秦国成为“七雄”中的强国,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5分)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甲法等。(4分)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3分)商鞅变法成功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王安石变法由于触动大地主的利益而被终止。(3分)注: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依之有据,均可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10分。

(3)向西方学习。政治民主化,经济资本主义工业化,军事西洋化。(3分)

结果失败。(1分)内因是中国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加之强大的封建专制势力根深蒂固的控制;(3分)外因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对中国的侵略加剧。(3分)

第(1)问,结合商鞅变法的“富国之法”的内容回答措施及作用。第(2)问,联系瓦舍变法吃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第(3)问,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特点解答。从内外、资产阶级本身、封建势力、人民群众等方面概括归纳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摘编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二、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6分)

(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状况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10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1)特点:主动性、示范性、实践性。(如具体答出:派遣学习,言传身教,各地实践亦可给3分)。贡献: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3分)

(2)创新:男女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招生没有教派之分;以实用科学为主,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创新原因:民主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要求教育侧重科学性,实用性;英国开拓世界市场,通过英语教学传播本民族文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第(1)问要紧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材料……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归纳特点及贡献。第(2)问结合材料回答。结合材料……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归纳创新。联系英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世界地位等内容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