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抗震救灾精神

发布时间:2021-06-14   来源:教育新闻    点击:   
字号:

抗震救灾精神4篇

抗震救灾精神4篇

抗震救灾精神(1)

抗震救灾诗歌-《中国别哭》

你 国宝熊猫之乡
曾经 风景秀丽
如今 秀色顿失
曾经 世外桃源
如今 瓦砾遍地
汶川别哭
希望的脚步疾速靠近
你 素称天府之国
曾经 美丽富饶
如今 满目创痕
曾经 山川秀美
如今 残垣断壁
四川别哭
八方力量向你聚集
你 和平友爱之邦
曾经 历尽苦难沧桑
如今 东方正在崛起
曾经 人们安居乐业
如今 大灾如梦降临
中国别哭
十三亿人民团结一心坚强不屈
转载于人民网

抗震救灾精神(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广大灾区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夺取抗震救灾斗争胜利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强大动力。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在这次灾难中,也有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形成,在凝固,在升华,在感动着苍生万物,这种精神是“98抗洪”、抗击“非典”、抗击南方冰雪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再次集中呈现。它,就是“抗震救灾精神”。

首先,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同时,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患难与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还有,抗震救灾精神再次体现了中华民族仁民爱物、物与同胞的人道主义精神,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芒。

  汶川大地震破坏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为新中国之最,令世界震惊。灾难发生,举国奋起。中华民族迸发出气壮山河、撼天动地的伟大力量,一场与死神赛跑、不惜一切代价抢险救人的抗震救灾斗争迅速展开。在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表现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中华民族面对灾难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万众一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越是艰难困苦、越在危急关头,中华民族就越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人类抗灾史上,没有任何一次救灾行动能够动员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如此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不屈不挠。  友爱互助。

  自强不息。抗震救灾斗争是对中华民族意志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前,只有更加坚定地挺起民族的脊梁,自强不息,才能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灾区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

  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靠着这一精神,我们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成果;靠着这一精神,我们一定能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胜利。大力弘扬包括抗震救灾精神在内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必能自强自立,我们的国家必能发展进步,我们的党必能兴旺发达。

  丰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辉煌升华和深刻拓展。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抗震救灾精神的铸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次强有力的推进。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12”汶川大地震,是对中华民族的一次磨砺与考验,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和检阅。面对天崩地裂的巨大灾难,面对灾难后满目废墟的家园,中国人民显示出无比的坚强和团结,中华民族表现出惊人的凝聚力。

  救援人员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令人感动。从冲锋在前的人民子弟兵,到千千万万的普通救护工作人员,他们坚持战斗在第一线,无私无畏,不辱使命,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篇章。

全体中国人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令人感动。在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爆发出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全国人民纷纷捐钱献血,同心协力,共克时艰。九州一家的温暖关爱,感天动地;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成为抗震救灾的力量之源!

(一)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各国人民都具有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崇高深厚的感情,是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一切为了灾区,为了灾区的一切,展示出全国人民全力支援灾区的民族凝聚力和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学习抗震救灾的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救灾救人催他们的坚定信念、充满力量;爱国主义是他们顽强战斗的动力,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二)以人为本精神

  抗震救灾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核心理念,这是科学发展观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的价值体系具体体现。人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落实科学发展 (三)团结协作精神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团结、大协作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的实质是集体主义精神,它要求在战胜特大地震灾害的斗争中,全国一盘棋。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要求每个个人、每个群体和组织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精神的价值基础。人类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正是这种团结协作精神,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

(四)无私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和合”思想,一种顾全大局的整体主义思想。是对本民族的,也是对全人类的。当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当全人类面对共同的敌人时,民族奉献精神更显得无比高尚、弥足珍贵。中华民族在自身的文明发展史中,坚持正义、爱好和平,无私奉献精神,努力自觉地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受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坚持正义的人们的充分肯定。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国人民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价值观。抗震救灾是中国人的爱心“井喷”,是中国人的奉献“爆发”。 抗震救灾是 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

  (五)自强不息精神

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把握命运;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战胜地震灾害。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形成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抗震救灾的处处感人细节中释放出来。抗震救灾,全社会广泛动员起来,团结一致、共同行动,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给灾区群众以无微不至的关爱,给地震地区以切实有力的帮助,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应对地震灾害带来的挑战,这就是任何灾害都吓不倒的民族自强精神。

  温家宝总理说:“地震可以移动山,可以堵塞河流,但是动摇不了我们人民的意志。只要我们大家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害。  抗震救灾,激发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救人救灾中,民族团结得到检验,民族情谊充分彰显,民族力量强大凝聚,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得到更大提升。在这场大灾难面前,心与心相连,肩与肩相并,凝聚起了压不倒、摧不垮的民族精神和力量,展示了血脉相连的民族深情。

  (六)不畏艰险精神

  在汶川震救灾中,全国军民勇敢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情、困难的挑战,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积极有效应对,持之以恒攻坚,不达目标、决不退缩,体现了“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的精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修路抢险,奋力抗灾,展现了顽强拼博的精神。自然界的大灾大难,是对一个民族意志和品格的锤炼。我们只有咬紧牙关、鼓足勇气,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力量,才能共同战胜一切风险挑战。抗震救灾中,无数英雄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财富。

  抗震救灾中体现出的“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缺少的精神品格。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不畏艰险、连续奋战”精神,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勇于突破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地攻坚克难,推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取得更大的胜利。

  抗震救灾中彰显出来的抗震救灾精神,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打胜抗震救灾这个硬仗,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也一定能开好奥运会,有了这种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有了这种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一定能兴旺发达。

表明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也给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弥坚的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获得了新的内涵,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汶川抗震精神。它主要表现为:

  (一)彰显爱心、敬重生命的人本精神

  “以人为本”是在抗非典过程中凸显的理念,并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种人本精神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升华。“生命高于一切”,成为从政府到百姓的共同价值观。务院决定在震后一星期的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以国家名义第一次为普通百姓的死表达哀思。此国殇之日,乃生民重振之时。民族精神在全民肃穆默哀的那一刻,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凝聚仪式和心灵洗礼。中国政府、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对生命价值的敬畏和尊重,赢得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在艰难困苦面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光荣传统。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中国人民战胜各种灾难的坚强信念。灾难愈大,愈加团结奋战,自强不息。大地震发生后,“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团结起来,战胜磨难”,“四川雄起,中国加油”,立即成为全国人民大援救的主题。汶川的抗震救灾再次证明:全国人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救助精神

 中华儿女迅即回应:“大地无情人有情,我们都是汶川人!”短短几天内,举国上下,大量救援物资从全国各地运往四川,不曾相识的人们的真诚的抚慰通过各种方式传送给灾区群众。这既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也展现了全世界所有炎黄子孙戮力同心、携手互助、共克时艰、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

  (四)不畏险阻、坚毅勇敢的英雄精神

  这种坚毅勇敢的英雄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营救者身上,也体现在被营救者身上。有一个退休医生在废墟中扛着断石苦撑了4天,营救者在颤抖的残墙和悬梁下在多次营救失败后仍不肯放弃。但是被埋压的医生却含泪说:“放弃我吧,去救别人!”之后,她用玻璃片划破双腕,吞下戒指,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的企盼营救的被埋压者。她为了他人的生命自我牺牲,这是人世间最悲壮的坚毅勇敢的英雄主义精神。

  (五)正确决策、有序救援的科学精神

  自抗震伊始,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沉着应对,科学决策、科学指挥、科学施救。中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两手抓,继续全力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抓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样科学有序的抗震救灾,各方面统筹兼顾,不仅最大限度地抢救了生命,保障了灾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且有利于国家社会全局的发展进步。

  (六)面向世界、融入国际的开放精神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渐渐融入国际社会之中,神州大地的发展进步同世界的发展进步日益紧密相连。世界在关切中国,中国在感动世界。汶川抗震救灾的开放精神,将与世界先进文明共存。

汶川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伟大标识,也是一本博大的教科书。它将教育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高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旗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与腾飞不懈奋斗。抗震救灾又一次激发和释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并使民族精神得到新的锤炼和升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精神成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民族精神说到底是一个民族实践的产物,抗灾救灾对于民族精神的塑造具有独特的价值。抗灾救灾是一种公共事件,是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共同面对灾难,它能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抗灾救灾是一种集体行为,是整个地区、民族和国家的总动员,它能进一步加强民族内部的协作,强化民众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顾全大局意识。抗灾救灾是一种救援行动,是抢救受灾人民的生命财产,它能进一步培养人的同情之心、关爱之心、奉献之心,强化民众的互助精神。抗灾救灾是一种艰险活动,参与者也要受到灾害威胁,它能进一步唤起民众不惧风险、敢于牺牲的精神,提抗震救灾精神是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时艰;血脉相通、心手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迎难而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百倍努力、争分夺秒、不言放弃、战斗到底;助人为乐、尊老爱幼、乐善好施、大爱无边;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仁民爱物、生命至上、人命关天、抢救到底;无私奉献、勇于牺牲、敢于战斗、夺取胜利;同心同德、患难与共、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高战胜困难、应对挑战的能力。通过抗震救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意义

  救灾实践所锻造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抗震救灾精神,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弥久愈坚,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成为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道路并不平坦,不仅会有急流险滩、风暴雷霆,还会有各种阻力、干扰,充满着曲折与艰辛、风险与挑战。因此,从现实性上说,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自强不息、应对挑战、迎接考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震救灾精神是凝聚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切民族都有自己的凝聚力,失去凝聚力的民族必然会走向没落与衰亡。当国家、民族处于多事之秋,灾难常常会异乎寻常地激起人们奋发图强的气概,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战胜困难,夺取胜利,促进国家更加强盛。汶川抗震救灾的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在地震灾害面前,党心顺、军心振、民心齐、力量聚,海内外各种社会力量有效整合,大家自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空前的高涨。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大力发扬抗震精神所展示的民族凝聚力,坚定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为搞好灾区重建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抗震救灾精神是创造力。巨大的凝聚力在实践中必然生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创新是民族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汶川大地震唤起了人们对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痛苦记忆。经其后30年的改革开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抗震救灾创新了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应急管理方式和灾难救助方式等。可以说,这次救灾过程中呈现的新理念、新实践、新突破,正是对30年改革开放的一次特殊检阅。信息的公开透明、公民精神的成长壮大,深深刻下了30年民主法治建设、社会文明进步的烙印。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创造力的发挥,将更加坚定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搞好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抗震救灾精神是文化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毫无疑问,灾难之中,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深植,国家政治文明的演进,民族内在精神的重塑,公民责任意识的增强,必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升华为一种文化力量,激发出一种制度动力,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精神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软实力”。努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将会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增强全国人民的忧患意识、大局意识、使命意识,时刻想到有困难要克服,有大山要攀登,有对手要竞争,有宏图大略要实现,始终保持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抗震救灾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今后的任务更艰巨、更繁重。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使之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信心百倍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延伸与升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与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及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次抗震救灾,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  世人由此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振和焕发、延伸和升华。

  抗震救灾精神――表征着时代精神的凝结与精华。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与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精神风貌与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创新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围绕改革创新这个核心,时代精神有着全面的多维表现,其特征是与时俱进,其本质是以人为本,其要求是确立开放。凭借这种时代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不仅奠定了抗震救灾的物质基础,而且有效提升了公民意识、国民素质、人文精神,铸造了全新的民族道德。不仅给受灾的人民群众带来了莫大希望,而且有助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准,促进社会更加和谐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现代国家生存发展的道德基础,彰显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的时代风范,显示了一个正在复兴的国家的博大胸怀与高度自信。民族精神是思想基础,着重于对历史的科学传承;时代精神是思想导引,着重于对未来的努力开拓。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具体彰显。在当代中国,我们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举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我们所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三位一体,在执政的共产党领导下有机结合,使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有了更加坚实的集体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根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大力弘扬,展示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时代意识,表征着中华民族正以全新姿态走向全球化,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适应人类文明大趋势的根本希望所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抗震救灾行动所展现的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空洞的口号,它承载着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深情厚谊,承载着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理想,凝聚着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巨大力量。作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的抗震救灾精神,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资集结调运、空中投送中,从天安门广场和在祖国大地上空回荡的“加油,四川!”“加油,中国!”的呐喊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爱祖国与爱人民的高度统一、革命英雄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高度统一,感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

灾后重建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影响巨大,防范次生灾害、重建灾区、安置灾民、恢复生产以及消除受灾群众的心理问题等任务十分严峻,应当充分认识到灾后重建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因此,要继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更宽广、更顺畅的通道,使中华民族很快凝聚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3)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大力弘扬抗震
救灾精神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庆祝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胜利的 欢乐气氛中,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昨天在北京隆重召 开。我们谨向受到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震救灾模范 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抗震救灾做出突出贡献的军队和武警部 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向抗震救灾中英勇 献身的烈士们和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示沉痛哀悼! 这次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是一次空前规模的庆功 会,也是一次巩固和发展抗震救灾成果,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员会。胡锦涛**在大会上的重 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重要经 验,充分肯定了抗震救灾工作取得的重大成绩,高度评价了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抗震救灾斗争中表现出的伟大 抗震救灾精神,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目标、指导方针和 总体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胡**重要讲话精神 ,对于我们充

分认识抗震救灾的历史功绩和深远影响 ,继承和发扬我党我

军优良传统,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 ,更好地完成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 军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震惊世界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

的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胡**的坚强领导 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地区各 方面紧急行动、全力以赴,灾区广大群众不屈不挠、奋起自 救,全社会奉献爱心、倾力支援,展开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 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 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凯歌。军队和武警部队作 为主力军和突击队,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承担起最紧急、最艰 难、最危险的任务,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做出了突出贡献。 广大官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 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不畏艰险,

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英勇奋战,以忠实履行使命的实际行 动诠释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人民心中筑起 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实践再一次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 中国具有强大发展活力,中国人民不愧为英勇顽强、百折不 挠、坚韧不拔的伟大人民,人民军队不愧为听党指挥、服务 人民、英勇善战的伟大军队,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 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群体和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 可歌可泣,他们的英勇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的优秀品格令人 敬佩,他们的崇高思想催人奋进。这次表彰的英雄集体和模 范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作为时代的先锋、群众的楷模、祖 国的骄傲、人民的光荣,这些英雄集体和模范如同一个个窗 口,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巨大勇气和精神风貌; 如同一面面旗帜,高扬在人们心中,激励亿万人民为了共同 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抗震救灾斗争考验了我们 国家的力量,也锤炼了我们民族的意志 ,铸就了“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 大抗震救灾精神 XX。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 了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 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 神。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一支军队要强大, 不仅需要物质基础,而且需要精神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既 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又可以使物质力量发挥出更大的 作用。因此,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抗震救灾精神,就是这样 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它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 神、’98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一样,将穿越历史,光 照千秋,成为党和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

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要紧密结合部队实际,结合正 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搞好抗震救灾 精神的学习教育。当前最重要的 ,就是学好胡**在全国抗

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和把握精神实 质,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要大力宣扬抗 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集体和模范的先进思想和事迹,广 泛开展向英模学习活动,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浓 厚氛围,使抗震救灾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全面回顾 总结部队抗震救灾的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遂行非战 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不断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要着眼完成使命任务,把抗震 救灾精神转化为官兵立足本职做贡献的实际行动,转化为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决心,转化为推动部队建设和改革 的巨大力量。全军官兵要以受表彰的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抗 震救灾模范为榜样,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 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抗震救灾精神(4)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抗震救灾精神永久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抗震救灾精神永久

学习体会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抗震救灾精神永久精神救灾抗震永久心得体会学习

汶川大地震,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永久的精神。由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行的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主题展览 隆重开幕。主题展览,从六个方面,以数千幅图片,全方位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真实场景,展现了军民携手抗击天灾的英勇斗争,歌颂了大灾难眼前的人间真情,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

面对地震考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展览,人们看到,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烈度最强、破坏最大、灾情最重、救济最难的大地震,党和政府是主心骨,全国各族人民是靠山,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千百万共*产*党员模范带头,共同筑就了一道抵抗和克服重大自然灾难的钢铁长城。山崩地裂,山河色变,但动摇不了中国人团结自强、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

面对生死考验,我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

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人民教师用身躯保护幼小的学生;白衣战士日以继夜治病救人;灾区群众强忍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奋力抢险;还有无数海外华夏儿女和国际友好人士,积极参与各种救济。这一切使我们深切感到,伟大和崇高正是平凡的人们书写的。

面对危机考验,我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生命第一,救人要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托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这些执政理念,充分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与千百万人的行动中。从总指挥部到救灾一线各个工作环节,科学决策、科学救济、科学重建,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眼前,坚定沉着,多谋善断,具有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抗震救灾主题展览内容丰富、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一个生动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课堂。来自现场、朴实无华却动人心魄的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教育人们也告知人们:

有以***同道为总书记的党中心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和丰富成果,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克服任何挑战,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新成功,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功。

附送: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抗震救灾精神永恒

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抗震救灾精神永恒

心得体会学习抗震救灾精神心得体会:

抗震救灾精神永恒精神永恒学习救灾抗震心得体会

汶川大地震,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抗震救灾斗争,铸就了永恒的精神。由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览”隆重开幕。主题展览,从六个方面,以数千幅图片,全方位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真实场景,展示了军民携手抗击天灾的英勇斗争,讴歌了大灾难面前的人间真情,诠释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面对地震考验,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通过展览,人们看到,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烈度最强、破坏最大、灾情最重、救援最难的大地震,党和政府是主心骨,全国各族人民是靠山,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千百万共产党员模范带头,共同筑就了一道抵御和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钢铁长城。山崩地裂,山河色变,但动摇不了中国人团结自强、共克时艰的坚强意志。面对生死考验,我们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

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人民教师用身躯保护幼小的学生;白衣战士日以继夜救死扶伤;灾区群众强忍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奋力抢险;还有无数海外华夏儿女和国际友好人士,积极参与各种救援。这一切使我们深切感到,伟大和崇高正是平凡的人们书写的。面对危机考验,我们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生命第一,救人要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这些执政理念,充分体现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与千百万人的行动中。从总指挥部到救灾一线各个工作环节,科学决策、科学救援、科学重建,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坚定沉着,多谋善断,具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抗震救灾主题展览内容丰富、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一个生动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课堂。来自现场、朴实无华却动人心魄的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教育人们也告诉人们:

有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和丰硕成果,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挑战,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新胜利,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news/141878/

《抗震救灾精神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

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

“公安”一般称为“人民公安 "(英文:People sPublicSecurity),在中国一般称为“公安”的警察特指的是公安机关中的人民警察。“公安警察“是维护国家与公民安全的人民警察,简称“公安民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8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8
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中,我市坚持稳步推进,分步从培训、摸底、施策三项基础性工作做起,努力围绕“创建标准基层掌握、支部底数清楚明白、实施方案简洁明了”的目标,为下一步达标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

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

意识形态,哲学范畴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