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苏轼的诗词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教育新闻    点击:   
字号:

苏轼的诗词18篇

苏轼的诗词18篇

苏轼的诗词(1)

走 进 苏 轼

要求:1.分析每一首诗中的意象。

2.挖掘苏轼诗词中意象的共同特点。

3.给这十二首诗词按照苏轼的经历和年代排序。

4.从苏轼的诗词意象看苏轼的经历和情怀。

1.分析每一首诗词当中的意象。

【苏轼经典诗词】

1.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即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山横在眼前,所以说横看。庐山总的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岭”即顶端有道路可走的山,形状长而平。“侧”即侧看,从侧面看,从山的一端——南端或北端看。“峰”即山顶端,形状尖而高。这两句意思是说,横看庐山是雄奇的大岭,侧看则是陡峭的高峰,随着视线的转移,从高处、低处、远处、近处等不同角度去看,景象各不相同。从写作方法来说,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这些方位词看出诗人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似乎在诗句中浓缩了一路走来所看到的景象,仅仅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把千姿万态的庐山特点概括出来,虽说是“务虚”的笔法,但给人以审美想象的空间。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表面看来是游山所见,是眼前景,其实,诗人是把庐山“岭”与“峰”特征突显出来,目的是为了营造庐山所具有的审美象征意象。王一川在主编的《文学概论》中说:“文学象征意象是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的,以象征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同时指出:“哲理性是象征意象的本质特征。”可以说,这样的审美象征性意象,往往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而读者在感受这样的意象时,它会启发读者思维,引发读者思考,从而感受或者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理趣。

2.七绝·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3.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达了作者喜爱西湖。

4.七绝·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5.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6.词·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 ,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 ”,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7.词·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该篇为词人远谪黄州,托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请泉寺风光,下片融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奋发向上的议论。

8.词·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全词有景有人,有形有声有色,乡土气息浓郁。日高、路长、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现旅途的劳累,但传达出的仍是欢畅喜悦之情,传出了主人公县令体恤民情的精神风貌。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9.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10.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12.词·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本词是伤春之作。苏轼长于豪放。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苏轼的诗词(2)

苏轼经典诗词


苏轼经典诗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少年成名,二十二岁即中进士,二十六岁又入制科第三等,科考可谓是一帆风顺,但在仕途上他的一生却是大起大落,坎坷异常。宋神宗熙宁四年,由于与推行新法的王安石等新党人物政见不同,苏轼请调离京任地方官,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宋神宗元丰二年,他因“乌台诗案”入狱,几乎送命,后在众人的说情下才免于一死,次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转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七年,宋神宗又为他恢复名誉,任为登州太守,十余日后出任礼部郎中,同年腊月调回京都开封任起居舍人。元丰八年,神宗崩逝,年仅十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开始重新任用旧党人物,史称“元佑更化”,苏轼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升三次官,出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成为正三品的大员,离宰相仅一步之遥,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最顶峰。但此时苏轼发现他与旧党领袖司马光的政见上同样有着较大的分歧,司马光病逝后旧党内部更是爆发了著名的“洛蜀党争”,让苏轼对官场深感厌倦,再次请求外任。元佑四年,朝廷终于同意苏轼的恳求,让他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领军浙西,后相继出任颍州太守、扬州太守、定州太守等职。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改元绍圣,开始重新推行新法并大力打击元佑大臣,新一轮的政治灾难再一次降临到了苏轼的头上,绍圣元年四月他以“讽斥先朝”的罪名被贬至英州,未至贬所,八月即贬至惠州,绍圣四年再被贬至儋州(今海南岛),流放到“天涯海角”。直至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继位他才遇赦召还,次年即病逝于江苏常州,享年六十五岁。尽管苏轼一生命运坎坷,但他在文坛上却光耀后世,成为不朽的大文豪:他的散文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皆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的书法自成一派,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他的画也很有名,善画竹石,师于大画家文同却又自具风格;他的诗富有新的生命,具有新的境界,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为北宋的代表;他的词更是豁达豪迈、立意高远,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后来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在中国历史上,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文学家,也是一位有着巨大人格魅力的人物典范,他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精神,性格正直、乐观而又豁达超然,一生际遇坎坷却始终屹立不倒,无论身居何处,都能随遇而安、有所作为。他一生反对新法却并不全面否定新法,而是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持肯定态度;他在地方任上也有着很好的政绩,能够兴利去弊、造福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在屡遭不幸的一生之中苏轼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不断地升华,他在去世前曾作《自题金山画像》一诗,可说是他对自己一生所作的一个最好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诗精选: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词精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掏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我一直觉得,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只有李白可以与之相比。两人同样都是满腹经纶的天才人物,李白放荡、东坡豁达;李白浪漫、东坡豪迈;两人的一生也都是跌宕起伏,李白空有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大部分时间都在漫游凭吊中度过;苏轼虽少年成名却也命运多舛,北宋政治上的两党之争让他屡遭贬斥,常常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所处的逆境带给他们的不是沉沦,相反将他们文学上的天才完全地激发了出来,于是有了李白那瑰丽奇绝的长诗,有了东坡那豪迈奔放的名词,让我们陶醉于其中乐而不返。
前段时间看百家讲坛苏轼的专题讲座,对他的一生经历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使我更加喜爱这位大文豪,他认真,画墨竹之时时讲究“胸有成竹”;他风趣,曾作诗取笑好友陈季常的夫人是“河东狮吼”;他是性情中人,侍妾朝云因说他有“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而被他引为知己;他懂生活情趣,所以才有后世名满天下的“东坡肉”;他那旷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豁达超脱的精神境界让我由衷地尊敬和佩服。苏轼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很多,我各节选了比较著名的十首,诗里面我最喜欢“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两首,充满着对人生的感悟;词里面最喜欢“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三首,念奴娇是游赤壁时的咏怀之作,大气磅礴;水调歌头是中秋大醉后的思亲之作,意境深远;江城子是怀念妻子王弗的悼亡之词,深情凄凉,均可谓千古之绝唱。

 

苏轼的诗词(3)

苏轼诗词精选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 十年生死两茫茫。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6.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7.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8.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 苏轼《和董传留别》
  9.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10.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1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苏轼《题西林壁》
  13. 天涯何处无芳草。 —— 苏轼《蝶恋花·春景》
  14.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1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6. 人间有味是清欢。 —— 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
  18.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9.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0. 花褪残红青杏小。 —— 苏轼《蝶恋花·春景》
  21.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苏轼《赠刘景文 》
  22.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3.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苏轼《赠刘景文 》
  2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25.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6.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7.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8.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9.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2.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 苏轼《花影》
  33.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34.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 —— 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38.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39. 海东头,山尽处。 —— 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
  41.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42.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 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
  43.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 苏轼《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苏轼的诗词(4)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注释

1.步自雪堂:从雪堂步行出发。雪堂,苏轼在黄州所建的新居,离他在临皋的住处不远,在黄冈东面。堂在大雪时建成,画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临皋(gāo):亭名,在黄冈南长江边上。苏轼初到黄州时住在定惠院,不久就迁至临皋亭。

3.黄泥之坂(bǎn):黄冈东面东坡附近的山坡叫“黄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为调整音节,有时在一个名词中增“之”字,如欧阳修的《昼锦堂记》:“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4.木叶:树叶。木,本来是木本植物的总名,“乔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这个意思。后来多用“木”称“木材”,而用本义是“树立”的“树”作木本植物的总名。

5.行歌相答:边行边吟诗,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过了一会儿。

7.如此良夜何:怎样度过这个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样对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对待”“对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时候。薄暮,太阳将落天快黑的时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鲈(lú):鲈鱼是松江(现在属上海)的名产,体扁,嘴大,鳞细,味鲜美,松小所产的鲈鱼。这是有名的美味。

10.顾安所得酒乎:但是从哪儿能弄到酒呢?顾,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谋诸妇:谋之于妻,找妻子想办法。诸,相当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时之须:随时的需要。“须”与“需”通。

14.复游于赤壁之下:这是泛舟而游。下文“摄衣而上”是舍舟登陆,“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断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达千尺。断,阻断,有“齐”的意思,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样子。

16.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才过了几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认了。这话是联系前次赤壁之游说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离这次仅仅三个月,时间很短,所以说“曾日月之几何”。前次所见的是“水光接天”,“万顷茫然”,这次所见的是“断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说“江山不可复识”。曾,才,刚刚。这样用的“曾”常放在疑问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几何”,也就是“曾几何时”。

17.摄衣:提起衣襟.摄,牵曳。

18.履巉岩:登上险峻的山崖。履,践,踏。巉岩,险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开乱草。蒙茸,杂乱的丛草。

20.踞:蹲或坐。虎豹,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龙:指枝柯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虬,龙的一种。登虬龙是说游于树林之间。

22.栖鹘:睡在树上的鹘。栖,鸟宿。鹘(hú),意为隼,鹰的一种。作者多次描写到赤壁上的鹘,如《赤壁记》:“断岸壁立,江水深碧,二鹘巢其上。”

23.俯冯夷之幽宫: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冯(píng)夷,水神。幽,深。“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只是说,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

24.划然长啸:高声长啸。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啸,蹙口作声。

25.亦:这个“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从”说的。上文说,游到奇险处二客不能从;这里说,及至自己发声长啸,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上了。

26.悄然:静默的样子。

27.肃然:因恐惧而收敛的样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

31.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顾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虚。

33.横江东来: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34.玄裳缟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缟,白。衣,上衣。仙鹤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这样说。

35.戛然:形容鹤雕一类的鸟高声叫唤的声音。如白居中易《画雕赞》“轩然将飞,戛然欲鸣。”

36.掠:擦过。

37.须臾客去,予亦就睡:这时的作者与客已经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寝于室内,看下文的“开户”便明。

38.羽衣翩仙:穿着羽衣(道士穿的用鸟羽制成的衣服),轻快地走着。翩仙,一作“蹁跹”。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礼。

40.俛:同“俯”,低头。

41.呜呼噫嘻:这四个字都是叹词,也可以呜呼,噫,嘻分开用,或者呜呼,噫嘻分开用。

42.畴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语出于《礼记·檀弓》上篇“予畴昔之夜”。畴,语首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昔,昨。

43.过我:从我这里经过。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吗?“也”在这里不表示意义,只起辅助语气的作用。

45.顾:回头看。

46.寤:觉,醒。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彫 通:雕)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诗词(5)

苏轼诗词

1 《上堵吟》

台上有客吟秋风,悲声萧散飘入空。
台边游女来窃听,欲学声同意不同。
君悲竟何事,千里金城两稚子。
白马为塞凤为关,山川无人空自闲。
我悲亦何苦,江水冬更深,鲂鱼冷难捕。
悠悠江上听歌人,不知我意徒悲辛。

2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主要是想表达诗人对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样。感叹人生无定无常,但是往日各种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 然后,整首诗里,苏轼认为,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如何能够实现抱负。 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苏轼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微缩的展示。

3 《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全诗散发着泥土的馨香、生活的气息,反映诗人无比欢快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厌恶俗务、热爱自然的情趣。

此诗描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前两句描写远景,用的是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铜锣,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后两句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诗的开头两句:多情的东风很会察言观色,猜透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并且立即慷慨相助,吹得雨散天开,这怎能不使诗人喜出望外呢!所以进得山来,桃花笑,柳条舞,一路喜气盈盈。新奇的比喻,巧妙的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术境界:情景相生。

4 《吴中田妇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

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镰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

茅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粞。

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

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诗中描绘了江浙一带农民的悲惨生活情景和作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苛税弊政的揭露抨击。全诗分为二大段,前八句为第一大段,写雨灾造成的苦难,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虐政害民更甚于秋涝。这首诗叙事抒情,间用议论,写得真实动人,含蓄而情深。首先叹息稻熟苦迟,其次哀叹秋雨成灾,复次喟叹谷贱伤农,末以嘲讽官吏,逼民投河作结,更令人怵目惊心。整个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农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尽管这是与反对新法的偏见交织在一起,也是不能轻易抹煞的。

5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寻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怳如梦遽遽。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以下诗入题,写访僧。先写未见僧人所居时,说明自己腊日不和妻子儿女团聚,特地入山访僧,是为了陶冶性情,自我娱乐。僧人住在山中,山路盘曲纡回,正是自己想去的地方。“纸窗”二句,写见到僧人所居后。僧人所居只是纸窗竹屋,僧人则拥褐而坐。轻轻点染,写出景物的幽旷与僧人淡泊的生活,揭示了僧人高尚的品藻;诗人访僧的经过,与僧人的交谈,就隐藏在会心之处,不写而写了出来。
    “天寒”句起写回程。天寒路远,所以天未晚就回家。自己与二僧谈得很投机,依依不舍。出山一看,只见云木回合,野鹘盘旋在佛塔之上。云木合,说雪意更浓,垂暮光线更昏暗,树木隐在迷雾之中;野鹘盘空,又在迷离之中点染一二清晰之景,使画面饶有深趣。这一景色,与起首四句相呼应而不重复。
    结末四句,写到家后的感受。“欢有余”应接前“实自娱”而来,说明不虚此行,游之乐及游之情都表达了出来,自己的人生观及僧人的清净无为也得到了再次肯定。而火急作诗,更加深了自己的欢快感。“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不仅写了自己的心情,也是苏轼文学创作观形象的表达。

6 《望云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这首诗写登楼所见的壮景。诗人用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用画笔写诗,意境更加开阔,景物别出情趣,是画,而又情出自然。四句诗都有“楼”字,而“满楼云一色”,就成了“楼”外之“楼”了,既将诗意点透,也添加了平淡诗风中的浓味。全诗句句紧扣主题,丝毫不显重复,俨若一首题画诗,堪称宋诗中的佳作。头两句放开,由近及远,拉开距离,使境界骤然开阔,烘托出望云楼周围的自然环境;后两句收拢,由远及近,拉近距离,近到楼上、楼中、楼云天浑然一体的景色。

7 归宜兴留题竹西寺①(其三)

此生也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8 《西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濯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8 《仙都山鹿》

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怅望层城霞。
至今闻有游洞客,夜来江市叫平沙。
长松千树风萧瑟,仙宫去人无咫尺。
夜鸣白鹿安在哉,满山秋草无行迹。

9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①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陇隔,唯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诗首句用问句,是感叹:我并没有喝酒,为什么像喝醉了一样,浑浑噩噩?下接着是答句,说自己的一颗心已经随着弟弟的归马而去。诗起得突兀而有意味,飘忽之极,为下面叙事抒情作了铺垫。接首二句,诗说明此心为何逐征鞍的原因,是回到父亲身边去的弟弟尚且非常想念父亲,而我这个离家的人,能以什么办法来安慰父亲的寂寥呢?这两句不直接写自己思亲,却从弟弟一面写,加重了对亲人的思念。
    以上四句是第一层,写别离思父。以下四句是第二层,转到写自己与弟弟的感情,仍接与弟别离而来。诗说别后,自己赶忙登上高坡,目送弟弟远去,但前面有山坡阻隔,只见到弟弟戴的乌帽时隐时现。这四句写得很深沉,惜别的情感十分浓郁。“登高”二句,把很复杂的心情很巧妙地表现出来,历来受到称赞。写送人时一直看到看不见,心中十分感伤。苏轼这诗就是从此化出,但增加了登高眺望的细节,更为感人。

《红 梅》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融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这首词紧扣红梅既艳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独特品格,抒发了自己达观超脱的襟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全词托物咏志,物我交融,浑然无迹,清旷灵隽,含蓄蕴籍,堪称咏物词中之佳作。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法;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苏轼的诗词(6)

「苏轼」诗词全集(3459首) 新窗口打开

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3、《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

5、《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

6、《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

7、《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

8、《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

9、《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拈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淡烟笼月绣帘阴...

10、《浣溪沙》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

11、《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浣溪沙》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13、《浣溪沙》

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14、《浣溪沙》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15、《浣溪沙》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

16、《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17、《浣溪沙》

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

18、《浣溪沙》

霜鬓真堪插拒霜。哀弦危柱作伊凉。暂时流转为风光。未遣清尊空北海,莫因长笛赋山阳。金钗玉腕泻鹅黄。

19、《浣溪沙》

傅粉郎君又粉奴。莫教施粉与施朱。自然冰玉照香酥。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雪儿书。梦魂东去觅桑榆。

20、《浣溪沙》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采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赬。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21、《浣溪沙》

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赪。 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五年兄。翰林子墨主人...

22、《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23、《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24、《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25、《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26、《浣溪沙》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27、《浣溪沙》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

28、《浣溪沙》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29、《浣溪沙》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夜阑相对梦魂间。

30、《浣溪沙》

惟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从教娇泪洗红妆。 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归来衫袖有天...

31、《浣溪沙》

长记鸣琴子溅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沈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避桐...

32、《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33、《浣溪沙》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34、《浣溪沙》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仔细更重看。

35、《浣溪沙》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红。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36、《浣溪沙》

芍药樱桃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洛阳初夏广陵春。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37、《浣溪沙》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雾帐吹笙香袅袅,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38、《浣溪沙》

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相逢一醉是前缘。迁客不应常眊矂,使君为出小婵娟。翠鬟聊著小诗缠。

39、《浣溪沙》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0、《浣溪沙》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苏轼的诗词(7)

「苏轼」诗词全集(3459首) 新窗口打开

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3、《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

5、《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

6、《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

7、《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

8、《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 美人微...

9、《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

腻红匀脸衬檀唇。晚妆新。暗伤春。手拈花枝,谁会两眉颦。连理带头双□□,留待与、个中人。淡烟笼月绣帘阴...

10、《浣溪沙》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纤手上高楼。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香生雾縠见纤柔。

11、《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2、《浣溪沙》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13、《浣溪沙》

醉梦醺醺晓未苏。门前辘辘使君车。扶头一盏怎生无。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清香细细嚼梅须。

14、《浣溪沙》

雪里餐毡例姓苏。使君载酒为回车。天寒酒色转头无。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醉中还许揽桓须。

15、《浣溪沙》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

16、《浣溪沙》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17、《浣溪沙》

珠桧丝杉冷欲霜。山城歌舞助凄凉。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轓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不知明日为谁...

18、《浣溪沙》

霜鬓真堪插拒霜。哀弦危柱作伊凉。暂时流转为风光。未遣清尊空北海,莫因长笛赋山阳。金钗玉腕泻鹅黄。

19、《浣溪沙》

傅粉郎君又粉奴。莫教施粉与施朱。自然冰玉照香酥。有客能为神女赋,凭君送与雪儿书。梦魂东去觅桑榆。

20、《浣溪沙》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采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赬。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21、《浣溪沙》

料峭东风翠幕惊。云何不饮对公荣。水晶盘莹玉鳞赪。 花影莫孤三夜月,朱颜未称五年兄。翰林子墨主人...

22、《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糜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23、《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24、《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蚕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25、《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26、《浣溪沙》

缥缈危楼紫翠间。良辰乐事古难全。感时怀旧独凄然。璧月琼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来岁与谁看。

27、《浣溪沙》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

28、《浣溪沙》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29、《浣溪沙》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夜阑相对梦魂间。

30、《浣溪沙》

惟见眉间一点黄。诏书催发羽书忙。从教娇泪洗红妆。 上殿云霄生羽翼,论兵齿颊带风霜。归来衫袖有天...

31、《浣溪沙》

长记鸣琴子溅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沈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避桐...

32、《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33、《浣溪沙》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携壶藉草亦天真。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34、《浣溪沙》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茱萸仔细更重看。

35、《浣溪沙》

惭愧今年二麦丰。千畦细浪舞晴空。化工馀力染夭红。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甚时名作锦薰笼。

36、《浣溪沙》

芍药樱桃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洛阳初夏广陵春。红玉半开菩萨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37、《浣溪沙》

学画鸦儿正妙年。阳城下蔡困嫣然。凭君莫唱短因缘。雾帐吹笙香袅袅,霜庭按舞月娟娟。曲终红袖落双缠。

38、《浣溪沙》

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相逢一醉是前缘。迁客不应常眊矂,使君为出小婵娟。翠鬟聊着小诗缠。

39、《浣溪沙》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0、《浣溪沙》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苏轼的诗词(8)

苏轼古诗词精选

1、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3、江城子·江景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4、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闲。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5、江城子·恨别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在,与谁同。

隋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版本一)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版本二)

6、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

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

美人微笑转星。月花羞。捧金。歌扇风,吹散一春愁。

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7、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8、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多情却被无情恼。(悄:寂静无声)

9、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雨疏经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

苦被多情相折。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10、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冷透人衣。有客抱愁不。那玉长如岁。

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

11、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

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12、蝶恋花·佳人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爱黄金,只爱人长久。学画鸦儿犹未就。眉尖已作伤春。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破镜重圆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

13、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春过半。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午醉未醒红日晚,

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

杨花犹有东风管。

14、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江月。

15、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飞来,光射处,

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

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16、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定风波·三月七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8、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

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

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19、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玉郎,天应乞与点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20、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山下兰芽短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不要再唱“白发催人老”“金鸡报晓”等自伤衰老的曲调了)

21、浣溪沙·四面垂杨十里荷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歌。

22、 浣溪沙. 风压轻云贴水飞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2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4、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缥缈红妆照浅溪。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2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门外东风雪洒。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26、浣溪沙·新秋

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独携手上高楼。

缺月向人舒,三星当户照绸。香生雾见。

27、浣溪沙·咏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人惊半破,清泉流齿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28、浣溪沙·白雪清词出坐间

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异乡风景却依然。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仔细更重看。

29、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一村香,隔篱娇语丝娘。

垂白杖抬醉眼,青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30、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风来气如。使君元是此中人。

31、浣溪沙 ·芍药樱桃两斗新

樱桃两斗新。名园高会送芳辰。洛阳初夏广陵春。

红玉半开面,丹砂浓点柳枝唇。尊前还有个中人。

32、浣溪沙·桃李溪边驻画轮

桃李溪边驻画轮。鹧鸪zhè ɡū 声里倒清尊。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几时归去不销魂。

33、浣溪沙·西塞山边白鹭飞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鱼肥。

自庇一身青,相随到处绿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4、浣溪沙·一别姑苏已四年

一别姑苏已四年。秋风南浦送归船。画帘重见水中仙。

霜鬓不须催我老,杏花依旧驻君颜。夜阑相对梦魂间。

35、浣溪沙·一梦江湖费五年(和前韵)

一梦江湖费五年。归来风物故依然。相逢一醉是前缘。

迁客不应常,使君为出小婵娟。翠聊著小诗缠。

(眊:眼睛看不清楚,引申为糊涂;矂 :〔眊矂〕见“ 眊”)

36、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sāo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37、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柳,唇得酒烂珠。尊前呵手霜须。

38、阮郎归·梅词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39、阮郎归·初夏 (水沈 一作 水沉)

绿槐高柳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40、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41、卜算子·感旧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42、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43、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44、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45、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46、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47、西江月·梅花 (么 同:幺)

玉骨那愁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凤。

素面翻嫌粉,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48、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49、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 通:樽)

50、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51、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52、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53、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54、采桑子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55、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尊前醉倒且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56、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损柔肠,困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

57、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

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

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58、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

霜降水收。浅碧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59、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60、满江红·清颍东流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61、鹊桥仙·七夕

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62、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朝露。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岁,且斗尊前。

63、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64、贺新郎·夏景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

65、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天长。

客舟何处来,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两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66、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州。

67、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8、惠崇春江晚景 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69、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0、赠刘景文 /冬景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7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2、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73、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4、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75、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76、海棠

东风泛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7、阳关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8、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坡头路,自爱然杖声。

79、和董传留别

粗大布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车。

得意犹夸世俗,黄新湿字如鸦。

80、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

81、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82、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苏轼的诗词(9)

苏轼的诗词大全

本文是关于苏轼的诗词大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苏轼篇——《水调歌头》
  【年代】:宋【作者】:苏轼【作品】:水调歌头【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 一片深情,情深到归于寂静无声。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赏析: 深红绿暗景,黄童白叟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
  苏轼——《定风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行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旁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朗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一道短垣隔开天涯,墙里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墙外是背井 离乡愁思难抑。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其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如见其痴满纸云烟,水墨迷离,醉后写风雨,便有云动风来, 真是酣畅淋漓,泼墨写意。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春风初起,春意未浓时节,已是生机吐露,一片欣喜。句句都 饱含春意,不是浓墨丹青,却是细笔点染,轻俏间已带出初春神髓 尤为空灵可爱。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之一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苏轼——《阮郎归》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苏轼——《哨遍》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返,本非有意。
  苏轼——《行香子》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苏轼——《永遇东》
  【年代】:宋【作者】:苏轼——《永遇东》【内容】: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容,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洞仙歌》
  【年代】:宋【作者】:苏轼——《洞仙歌》【内容】: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敧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苏轼——《卜算子》
  【年代】:宋【作者】:苏轼——《卜算子》【内容】: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释】: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漏断:谓夜已深。
  苏轼——《永遇乐》
  【年代】:宋【作者】:苏轼——《永遇乐》【内容】: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洞仙歌》
  【年代】:宋【作者】:苏轼——《洞仙歌》【内容】: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苏轼——《卜算子》
  【年代】:宋【作者】:苏轼——《卜算子》【内容】: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青玉案》
  【年代】:宋【作者】:苏轼——《青玉案》【内容】:三年枕上吴中路,谴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会湿西湖雨。
  苏轼——《临江仙》
  【年代】:宋【作者】:苏轼——《临江仙》【内容】: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江城子》
  【年代】:宋【作者】:苏轼——《江城子》【内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1]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苏轼——《贺新郎》
  【年代】:宋【作者】:苏轼——《贺新郎》【内容】: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苏轼的诗词(10)

论苏轼的“以诗为词”

内容提要: “词”作为所谓“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本是一处静谧、柔美的涓涓缓流,而苏轼以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使之变成波涛汹涌、气势壮阔的大河激流。

本文通过对苏轼以诗为词实践的论述,认识到苏轼“诗词一体”尝试虽然改变了词的原有的审美特征,但却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境界与题材,使得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能并见于词,又进而把“诗”的“言志”功能带入“词”中,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苏轼在词的领域贯彻“明道致用”,“有补于世”的文学观念,把“诗道”引入词的创作之中,提升了相对卑弱的词格,在词中承载与张扬士大夫人格力量与主体精神,从而达到诗道与词道的统一。

关键词:苏轼、以诗为词、诗词有别、诗词一体、士大夫主体精神

前人论及苏轼的词,不论褒贬扬抑,无不视他为开宋词一代新风气的词坛巨擘。正如《四库全书总目•词曲类•东坡词提要》所言:“词至晚唐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至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不能偏废。”

以上的引文把苏轼与韩愈相提并论,认为苏轼在词史中的地位与韩愈在诗史中的地位大致相当,且不论这样的看法是否允当,就韩愈生涩奇险的诗而言,在诗史中的确是不能不谓之别格的,这是有定论的。而苏轼的词在词史中又是怎样的一种别格呢?这显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言明的,下文还要详述。以下先引宋人陈师道评论苏轼词的一段脍炙人口的名言:“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1)陈师道的看法与以上引文所持观点是基本一致的,而他进一步指出苏词的基本特征是“以诗为词”。

陈师道所言的“以诗为词”具体指的是什么?他没有明言,不过他对苏词的评价倒是交代得清楚,大体的意思是认为苏词是词中的别格、另类,而非当行本色,这应该是明白无误的。而问题在于为什么“以诗为词”就会“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呢。原因只能是“诗词有别”。

一、 以诗为词的原因 :诗词有别

(一)外在形式之别:句读不葺之诗

诗词有别,就词的外表形式而言,相对于齐言的律绝近体诗,绝大部分的词皆为杂言体,但也有少数例外的。以《玉楼春》为例,上下两阕各四句,每句七字。初看非常象七律。故仅以外形来区分诗词,有时难免要犯错误。

如果诗词之别仅限与此,那对于文人的创作是没有什么大碍的,特别是对苏轼这样的大家,不过只是改变一下词句的安排,完全是胜任有余的。但问题在于词是用作协乐歌唱的,需依声

填词,即按照规定的声韵关系来填词,所以词又被称作“曲子词”。词相对不入乐的近体诗而言,与音乐的关系要密切的多。据说苏轼填词常有不协音律之作,如李清照所言:“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耳,又往往不协音律者。”(2)填词若不能依声者,此所谓“句读不葺之诗”。

对李易安此论,历来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而关于苏轼知音协律的记载也多见于宋人的著作。由于词律之学,几近失传,本是词学中的难点,对于一个初学者,更是如此。所以只能按

1

照“不知为不知”的古训,约略而言之了。

(二)意境题材之别: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诗词有别,其中差别最大的,应是意境题材的不同,这当然是就传统的婉约词而言的,也是就词的基本风貌而言的,因为“婉约词”相对于所谓的“豪放词”占了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关于诗词之间意境题材的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极精到的评述:“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所谓“境阔”当是指“诗”的意境题材相对于“词”应雄阔大气、气象恢弘,所谓“言长”则是婉转细致之意,故而带来的意境则是纤弱柔美。所以“词”较之于“诗”应多婉曲。

这样的评述是否正确呢。下文试举晚唐文人温庭筠为例来说明:

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头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

后镜,画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又是所谓“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以上两首诗词作品,即便是没读过,而对诗词稍有所知的人都能分辨出,其一是诗,其二是词。正如上文王静安所言,诗词在意境题材上的确存在着明显差别。就上文所引作品而言,诗的题材是怀古,词的题材是闺怨。而它们所营建的意境显然也是不同的,诗悲郁苍凉,而词温婉细腻。但问题就接踵而来了,为什么同样一位作家,提起笔写诗、作词,意境会有这样明显的分别呢?而且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对比宋代文人的诗词,会发现不少类似这样的情况。平素写诗作文道学气十足的士大夫门,一旦作词往往就会面目全非,全然是另一张嘴脸。

原因当是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词的功能属性——词体的认知。宋词上承晚唐五代花间尊前的绮靡婉约的词风,至苏轼涉足词坛前,绝大部分词家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走“绮筵公子,绣幌佳人”(3)的老路,题材内容总不离男女欢爱、羁旅愁绪。所营建的意境也大多纤弱凄婉。文人士大夫们填词虽是兴至而为,但仍以为词只是供侑酒而歌的,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算不上诗歌的正宗,故称之为“诗余”。

“词是诗余”这是宋人对词体共同的基本认知,所谓“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4)就连北宋文坛领袖、诗**新的主将欧阳修都是认同的 ,他说:“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5)

陈师道对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的评价,正是基于上文所论及的诗词在意境题材方面的差异而言的,也是基于对“词是诗余”的认同而言的。认为诗词各有自家的畛域,应当保持各自的审美特征。正是基于这种认知,陈后山才会对敢于冲破传统藩篱的苏词提出非议,诚然,他的观点放在词学发展史上会显得保守,但他对词的审美特征有别于诗的确认,对词的独特审美价值的肯定,都是有相当见地的。

诗与词在“本色”上不同,这一点无论从词的历史传承还是总体创作实践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苏轼而言,把诗的“本色”(审美特征)带入词里,以词来表现诗的题材、境界,又会是怎样的一种风味呢?

二、以诗为词的实践:诗词一体,

据说苏轼到中年时才开始学习填词, 他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是一家……”柳七郎即是柳永,公认的婉约派大家。苏轼所言的“无柳七郎风

2

味”,显然是要在传统的“辞情蕴藉”的婉约词风之外,另立一家,自成一格。对于这一点,宋人胡寅《酒边词序》中云:“柳耆卿后出而尽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他对苏轼“另立门户”的作词观点,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在他看来,苏词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之处,是在对词的意境的改变及提升上,改变了所谓的“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度”,而把词境提升到“超乎尘垢之外”。而达到这种改变及提升,最易行的途径显然是借鉴“诗”的题材与境界入“词”,做到“诗词一体”。纵观苏轼词创作的实践,其与一般婉约词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题材宽广、境界阔大

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说:“词至东坡,其境益大,其体始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给予了苏词非常高的评价,并且提出了“尊体”的看法,这绝非什么溢美之辞,苏轼在前人或同辈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开拓词境的基础上,进而把“诗”的“言志”功能带入“词”中,借鉴“诗”的题材、境界入“词”,使得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于词,从而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总览苏轼的词的风貌,除却传统的婉约清丽外,就“以诗为词”而言,在词的题材与境界的开拓上,大致体现在以下三端:

(1)、表达治国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词”

“言志”是宋人“诗道”的核心,也是宋人诗文中最常见的题材。但在“词”里表达士大夫文人治国平天下之志的,在苏轼之前是非常罕见的。他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为后代词家树立了榜样。如: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这首词笔力雄健,一扫当时词坛盛行的脂粉气,的确如他所言“无柳七郎风味”。词中写出猎时的盛况,可谓有声有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下半阕气概尤为豪壮,结语“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扫平边患的壮志。又如词作《沁园春》中写道:“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致君尧舜”的兼济之志。

(2)、借古抒怀的“咏史词”

“咏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极常用的一种题材,大都是通过对古人古事的歌咏来抒发自己的怀抱,实质上也是一种“言志”。当然上文举例的“言志词”中也出现了运用历史典故的情况,因为并非贯穿始终,只能看作是“比兴寄托”的运用。诗词之间,就写作方法(赋、比、兴)的使用上的差异而言,词偏重于赋,即长于铺叙。而苏轼“以诗为词”在技巧运用方面的

实质是把常用诗的“比、兴”手法多用于词。显然“用典”是实现“比兴寄托”的重要手段。

论及苏轼“咏史”词的创作,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

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

这首被宋人胡仔称誉为“真古今绝唱”的词作,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畅游赤壁写下的名篇,作者借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事来抒发自己的怀抱。词中描写赤壁雄奇的景色,塑造了周瑜“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困于无常世事的激愤情怀。风格极为豪放。正是苏轼对诗歌中的借古抒怀手法的借鉴,造就了这首将被千古传唱的不朽词作。

(3)、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所谓“兴寄”的传统,而《楚辞》又开创了以“香草美人”抒发情志的优良传统。使用“比兴寄托”的手段,抒写人生感悟的咏物抒怀、借景抒情之作在宋诗中是很常见的。

在词的创作中,单纯以咏物为表象贯穿始终,并且在其中包含遥深寄托的词作,苏词也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如: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本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创作时间与上文所引《念奴娇• 赤壁怀古》只差一年,都是在“乌台诗案”后,苏轼以罪人身份谪居黄州,政治上极度失意时创作的,词中借咏孤雁而自况,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宁可固守冷落的人生态度。词中通篇只有意象,其中人与雁,浑然一体,取象托譬,寄托遥深,风格清奇冷隽。

苏轼致力于词的题材与境界的开拓,的确做到了“诗词一体”,他所作词的题材、境界与诗几乎一般无二。然而,由于诗与词在声律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必然将造成创作时安排声韵的不同,但在方面,苏轼同样表现出“以诗为词”的倾向。

(二)不以词意就词律

上文曾谈到苏轼填词有不协音律之作,并因此为李清照等所诟病。认为填词若“不谐音律者”,所作的词便是“句读不葺之诗”。这可被认为是李易安所表述的“以诗为词”。在展开具体评论之前,有必要对诗律与词律的差异做一简单论述:

近体诗与音乐的关系,相对于需入乐的词而言,要宽松的多。早期的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为了配合音乐,就要求它必须具有特殊的格律,使歌词的每个字的声调高低,与音乐的抑扬顿挫配合起来,达到音调谐和,唱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因此,与诗只讲平仄不同,词讲究得更多更细。李清照在《词论》中说:“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计五音(宫商角徵羽),又分五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又分六律(阳为六律,阴为六吕。此处“六律”代指十二律吕),又分清浊轻重。”这也就是说,制调必须协音律。音乐奏过一遍叫一阕,为了配乐而歌,词也就以分片与之相适应。这样;词就必须注意处理片与片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像诗那样,根据内容来分段。诗的韵脚有固定位置,一般都在偶数句的句尾;而词的韵位,却大部放在音乐的顿歇处;因此,词调不同,韵位亦不同。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词由于需入乐的的缘故,在声律上与诗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而有关苏轼填词是否协音律的问题,前人各执一端,莫衷一是,而词在今天早已不能被歌唱。所以孰是孰非,已难稽考。其实,谐不谐音律对于我们今人而言,决不会有李清照般的敏感,因为不能按乐歌唱,也就无从比较谐与不谐音律的优劣。

在创作实践中,词比之于诗,对作者在形式上的束缚显然更多。有鉴于此,陆游曾说:“先生非不能歌,不喜裁剪以就声律耳。”(6)宋人王灼也说:“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7)以上

4

二位都有为苏轼开脱之意,因为“非醉心于音律者”似乎有不熟悉音律之嫌,而“不喜裁剪以就声律”更是间接指出苏词的确有不谐音律之作。

就苏词不谐音律的本质而言,由于苏词的美学风格属于阳刚,不同于表现阴柔之美的婉约词,类似于西人所言的“崇高”。 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注重于内在的理念精神的抒发,而不重视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声律在词作中当属于后者,被苏轼所轻,当是难免的。

所以,无论苏轼对于音律是否精通,当他所要表达思想内容与声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无疑将选择对声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

面对苏轼这样对传统的“反动”,并非人人都能象胡寅、刘熙载两位一般给予他肯定评价的,与此相反,当时的情况是认可的不多,反对的不少。而攻击的方向大致有二,一是对词境的拓宽上,二是在声律上。宋人俞文豹在《吹剑续录》中记录了苏轼一段逸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与柳七郎如何?’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东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词按当时的惯例,显然是应由“十七八女郎”来歌唱的,若由关西大汉替代无疑将改变词原有的审美趋向。这幕士的看法与陈师道不谋而合,看来这应当是当时的一种普遍观念,上文已经论述了诗与词在“本色”上的确有所不同,但给苏轼“以诗为词”的行为作出一个是非好恶的判断确是很为难的,因为不论是基于审美欣赏的“趣味无争辩”,还是基于正视历史存在,苏词都开创了词的另外一面,存在即合理。

三、以诗为词的内核:诗道与词道的统一

在词的领域里,苏轼无疑是一位革命者。对于他而言,一切有碍于表达思想情志的传统枷锁,都会被他砸得粉碎。无论是题材或是声律。然而,任何文学领域的变革都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任何文学创作风格的变化,都是时代变迁的产物,即所谓“文变染乎世情”。(8)

苏词以诗为词创作实践的产生,一方面是宋代特有的文化背景与士大夫心理状态的映射,另一方面则是苏轼本人的人生志趣、生命历验的反映。

(一)诗**新的余绪

苏词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的产生,是以北宋中叶开始的儒学复古思潮为其文化背景的,即所谓诗**新运动。

宋初结束了晚唐五代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赵宋王朝以史为鉴,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这一方面造就了宋代文化的极度繁盛,所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9),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宋代对外政策的孱弱。以至于两宋三百余年,边患不绝,受尽外族的侵凌。

晚唐五代是“合久必分、治久必乱”的中国历史中的又一个荒唐乱世,士人阶层的文化理想与政治热诚,在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黑暗社会现实面前,化成了“郊寒岛瘦”般的穷愁苦吟。诗文之风较之盛唐可谓格卑而气弱,所谓“唐祚至此,气脉浸微,士生于斯,无他事业,精神伎俩,悉现于诗,局促一题…无复恢涵气象”(10)。晚唐五代诗文之风的格卑气弱实与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力量的卑弱乃至整个时代的精神形态萎靡息息相关。诚如欧阳修在《新五代史•杂传》中感叹:“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

宋初诗文之风上承晚唐五代的卑弱浮靡之气,加之士人阶层由乱世入治世不久,纲纪败坏、士风卑下的局面一时难以扭转,文人多以相互唱和,粉饰太平为乐,在他们的诗文作品中,片面追求缺乏具体思想内容的形式之美,史称“西昆派”。显然,这与宋初统治者振兴文教,恢复儒家道统的想法是向背离的,所以宋真宗在祥符二年(1009)下诏复古,指斥“近代以来,属辞多弊,侈靡滋甚,浮艳相高,忘祖述之大猷,竟雕刻之小巧”并告诫“今后属文之士,有

5

辞涉浮华,玷于名教者,必加朝典,庶复古风”,宋王室的复古诏令无疑是旨在维护名教,但在客观上打击了在文坛占统治地位的西昆派。而随着文官政治的推行,科举制度的完善,士人阶层自尊心和政治责任感逐步得到提高与恢复,士大夫不再只是儒家经义的阐释者,而且同时成为儒家思想和政治主张的实践者。到宋仁宗期间,以欧阳修、梅尧臣等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们以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挺立士风为目的,在宋王朝下诏复古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文化复兴运动——诗**新运动。

诗**新运动的实质是在诗文中强调教化与讽谏的政治功用,要求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和承载儒家正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反对于社会无实际作用的浮靡文风。这使得诗文要承担起“载道”与“言志”的重任。反映在诗中,必然会选择向先秦两汉儒家诗学“言志”传统的回归。“诗言志”在汉代诗学是有着政治伦理意味的,而宋人所言的“志”并不是对前人政教诗论的简单回归,宋人所言之“志”应是更宽泛的,超越个体意识的,体现士大夫群体本质的抽象化的主体精神,可谓之“诗道”。

宋人普遍认为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的体现,所以在他们的诗文作品中,往往自觉地贯彻“明道致用”,“有补于世”的文学观念,以教化讽谏为写作诗文的主要目的。

而在词的领域,情况却与此相反,作为“诗余”的词在诗**新运动中,似乎并没有被波及。而词风自入宋以后,并无什么大变,文人对于词的功用,似乎满足于“娱宾谴兴”(11)的状态,而“诗**新”所倡导“载道”、“言志”的主张对于词的创作也并无什么实际的触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词没有“言志”的传统可以回归,再者文人也习惯于把不被“诗文”所容的“艳情”放在词中。期间虽然也有范仲淹、王安石写过一些格调较高的作品,但总体而言,词格相对于诗格无疑是较卑弱的。

相信苏轼步入词坛之时,便有意改变以上的局面。他面对相对卑弱的词格,一方面认识到由于诗词各自具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即所谓“诗庄词媚”,而词偏重于表现阴柔之美,所以苏轼致力于改变词的题材与境界,使词能兼而能表现阳刚之美,另一方面,由于前代词家在进行词的创作时,似乎总是受到某种特别的文化心态的左右,使得词人们总是喜欢矫揉造作,不以真性情、真面目见人,而苏轼则以“吾道一以贯之”理念,把诗文中“载道”、“言志”的主张介入词的创作,以真性情、真面目出现,不屑于矫首学语,矫揉造作。

苏轼上承诗**新的余绪,对词体进行了改革,使得作为“言为心声”的文学样式之一的词,能够挣脱传统的束缚,自由地抒发作者的情志。词经过他的改造,终于摆脱“诗余”的面目,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士大夫主体精神的张扬

宋代士人普遍有一种维系正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大厉名节,振作士风”的自觉。苏轼作为宋代文人楚翘,更是如此。不过,当他登上文坛时,诗**新运动已经基本取得胜利,

在诗文领域,“载道”、“言志”的文学主张已深入人心,他只须沿着前人开辟的康庄大道,在诗文的天地中去驰骋他的才华、去申明他的政治理想、去张扬他的“道”。

在词的领域,如上文所述,由于历史传承与文化心态的原因,士大夫们似乎总醉心于“词是艳科”的本色面目,而无意让词去发挥经世致用的社会功用。而苏轼以“挺立士风”、“有补于世”的道德自觉,在“言为心声”文学观指引下,着力提升词的文学地位,使之能与诗文一般,为文人士大夫“言志“、”载道”。

苏轼以“诗词一体”的实践,在词的领域贯彻“明道致用”,“有补于世”的文学观念,把“诗道”引入词的创作之中,提升了相对卑弱的词格,在词中张扬士大夫人格力量与主体精神,从而达到诗道与词道的统一。

阅读苏轼文学作品,的确能感受到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12)的强烈使命感。也正是由于他对国家、民众、文化的这种使命感,使得他一生的

6

仕途远不及他的文学道路来得显赫坦荡,由于他始终身处新旧党争的旋涡之中,而他处世立身,自有本末,不会以一己之私或政治好恶而有所趋附。以至于他一生之中总是充满了小人的讪谤与迫害,而苏轼却始终故我。在他身上充分地体现出了士大夫的人格力量与主体精神。诚如王国维所言:“即使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13)

苏轼向来被视为我国历史中最伟大的文人之一,所谓“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14)这一方面是对他在诸多文学领域建树良多的褒奖,另一方面也是对他非凡人格力量的肯定。

东坡“以诗为词”,或曰东坡词“诗化”,这是宋人对苏词的评论。陈师道《后山诗经》说:“退之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1]苏轼认为词和诗处于同等地位的文学样式,他在《祭张子野文》说张先“微词宛转,盖诗之裔。”[2]意思是说词乃诗的后裔,词即是诗。可见,苏轼词学观认为诗与词是有源流关系的,这种源流关系本身就决定了词不可能完全脱离诗的影响。但是,词本身具有的柔婉特色使得很多创作在写作时重“色”轻“德”,这样就使得词这种文体局限在较为狭小的范围之内,这与词之本源相差甚远,而这样的先天缺憾将对词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苏轼作词就有意区别于前人(如花间词人)和时下流行词的代表(如柳永)。他舍弃前人烂熟的套语和绮磨的格调,从范仲淹、张先等人那里借鉴了词境开阔、词意提升的做法,把诗的内容和情感引入了词中,“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将词的表现范围延伸到了与诗几乎一致,这样一来,词的面目和诗的面目一样都与苏轼的士大夫文人的本来面目比较切近、比较相符了。而且他在革新的词体的同时,还注意保持词独有的特点。他注意发挥词体音律谐美、句式参差、用韵错落等长处,创造出了独特的词境。用吴熊和先生的话说就是:“苏轼既‘以诗入词’,正其本源;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3]在这些材料中,苏轼词如诗是中心问题,仔细分析,苏轼在宋代之所以被人看作如诗或者看做以诗为词,关键原因在于以下两点:

其一,苏轼的词学观认为诗词同源,词闯入了诗的领地,词在诗的同化过程中获得独立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诗的题材和内容入词。

苏轼诗最大特色是能将关注国家大事和体恤民生疾苦结合起来。苏轼在词作中反映农村生活,同情百姓,以及关心政治的主张,也比比皆是。最典型的词有《浣溪沙》:“籁籁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空。”[5]这首词写出了作者归来时的愉快心情。看到百姓欣喜的劳动场面,他也欢喜起来。真谓苏轼是急民之所急,乐民之所乐。另外,苏轼的《临江仙》则反映了他积极入世的乐观精神,同时又表现出政治主张不被采纳的失意情怀。

苏词之中许多抒写爱国豪情壮志的,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豹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①

此词表现了他希冀驰骋疆场,以身汗国的豪情壮志。大家知道,有宋以来,国势不振,积贫积弱,深刻的忧患意识充斥大宋武士身心。苏轼,一芥文士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表现如何?他愿意为国效命,纵使牺牲性命亦不足惜,表达其爱国报国的高尚情操。

苏轼词中赋予哲理,是他从人生遭遇中总结出经验,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的结晶。如《念奴桥·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再如《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龙吟》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②等这些词寓理于形,形藏理,寓理于趣,趣中见情,别有理趣。

在苏轼的意识里,只要诗能表现的、接触到的一切人、物、物、理都可以入词。另外,诉说真挚的亲朋情感,展现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的诗词于苏轼作品中很常见,如《江城子》怀妻,《水调歌头》怀子由。再如《念奴桥·大江东去》《西江月》等。

第二,以诗的风格和意境入词

苏诗的风格比较多样化,但豪放、乐观、放旷的居多。正如其诗,苏词也呈现出多样化情状——既有婉约词,也有豪放词,而豪放词主导了其词的风格和意境。这就是苏轼以诗的风格意境入词,才开创了豪放词派,一改词柔媚低迷的风气,洗脱脂粉气、艳俗气,从而提高了词的地位。苏词在词体方面的努力,促成了词体的革新,解放了词。苏词作为柳词的直接对立物而突现人前,词中的形象不再只是浪子和女性,而涌现出很多的志士与英烈。当然,苏轼也并不排斥婉约词,但是他有所吸收也有所摒弃,摒弃居多。苏词不再是缠绵悱恻的抒情,而是语气爽快利落,时作旷达之想,时变得明丽净洁。苏轼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和意境,促成了词风的转变,使词又起到了如同李白诗在诗歌史上的作用。

苏词由于融入了新的题材、思想、艺术手法而具有了新的风格。例如其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桥·赤壁怀古》《定风波》《水调歌头》等,直接抒发了奔放的情怀、远大的志向,描绘壮美的景物、深沉的思索、热情与理想、牢骚与不平、傲骨与执着,都脱口喷薄而出。

第三,以才学入词。

苏轼以才学入词,这主要表现在以诗的形式和技巧入词。具体而言,有如下几点。

1.苏词冲破了音律束缚,淡化了词的音乐性,加强了其文学性。

词本来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有曲子之称。可见,词本来的音乐性很强。按照唐五代以来《渔父》词的格式,应作“七、七、三、三、七”句法,但到了苏轼,由于他“以诗为词”,以文入词,以才学入词,直抒胸臆,竟改成“三、三、六、七、六”句法。这是苏轼为了强调出“渔父饮”、“渔父醉”、“渔父醒”、“渔父笑”的悠然自得的生活乐趣。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三句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十三字一气贯成,一般用“一五”、“两四”居多,而东坡采用“一三”“一四”“一六”,语气显得明快。这样一来,使得词的音乐性大大减弱,直抒胸臆,从而加强了文学性,也即是注重情感的发泄。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为了一气呵成地抒发报国情怀,竟然使上下两片内容分段格局被打破了,上下两片浑然相接,不顾旧词格的“上片提出词意过片另起”的规定。

2.诗序入词

苏轼以诗序入词,使得词也有序。在此之前,词人多以词牌为题,不另立词序。但到了苏轼,则大多数词作都标有“词序”。

另外,苏轼较多的运用史事典故。苏轼“以诗为词”,在词中运用了书卷典故。他主张诗词同体,词也可以发表议论、说禅、说理等等。

三 “以诗为词”的艺术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苏轼将诗歌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借用到词中,使得词的表现手段更为多元化,使诗的一些特性,长处在词中得到了延续,这同样使熟悉诗歌的接受者在阅读词这种文体时感觉不陌生,因此,苏轼在扩展词的艺术手法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使词受到从多读者的欢迎。对扩大词的影响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大致来说,苏轼引诗入词的表现手法是最为重要的是:将诗歌的一种重要手法一一兴寄引入词中。苏轼不是像传统的词那样只停留在男女之情的描写上,而是常常在字里行间有所兴寄,使词的可联想性,可回味性增强,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如苏轼的一首梅花词——《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凤。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浣,冼汝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③这里起笔便以“玉骨、冰姿”来描绘梅花的高洁,接着又以珍禽作比,更显与众不同,下阕先用女性作喻,来渲染梅花冰姿玉骨的自然天成、不假雕饰,而且这样的外表之下,潜蕴的恰恰是其超然脱俗的本质,其志高其质洁,又怎么能与凡花相提并论呢?对梅花如此描写的背后,却隐含着作者自己的高贵的品格,一方面将入世间的阴晴冷暧坦然接受并勇敢面对时,苏轼另一方面却将自己的理想人格寄托于高洁的梅花,此词所描写的已远远超越了梅花这一本体,而是将作者自己的人格、情操寄于物,这样的含蓄与高远同时似乎也将读者的思绪带至洁瀚缥缈的云空之上,去追寻那执着与圣洁,再如《卜算子(缺可挂流桐)》,这首词的艺术高妙。黄庭坚评此词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六《跋东坡乐府》评价可谓甚高。尤其“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二语,能说出的苏轼的真实本领,苏轼其他好词亦常有此种境界陈廷焯评此词说:“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至也。”(《词则·大雅集》)也推崇备至。至于这首词的章法也很奇特,前人已有道出者。胡仔说:“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本咏夏景,至换头但只说榴花。盖其文章之妙,语意到处即为之,不可限以绳墨也。”词的下阕看似写孤鸿飞翔和栖宿的神态,而实际上却是写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高洁的节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表面上孤鸿高洁的精神,其实,寄托的却是词人自己不与世俗同流的志高质洁之处,与上述梅花词有异曲同工之处。

兴寄手法自屈原以香草美人来寄托政治感慨以来,在诗歌的写作中形成了一种传统,而苏轼则将这一手法移入词中,使词的表现手法多元化,也使词不再局限于风花雪月,同时也丰富了阅读者的视野;无限的遐想。除了引入兴寄手法,苏轼还将有诗歌常用的组诗手法也引入词中,在诗歌的诸多写作手法,有一种是组诗手法,即为了更好更全面地表现某一种对象或某一种情感,诗人常常转绕某一中心创作一组诗,能体现的是苏轼在徐州时期的农村词——《浣溪沙》五首。

由上可知,苏轼把词推向最顶峰,对词的创造以及词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词与诗能够并驾齐驱。

苏轼的诗词(11)

苏轼的诗词


  【篇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二:《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篇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篇四:《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篇五:《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篇六:《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的诗词(12)

苏轼著名的诗词

一、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夜阑风静谷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

①营营:纷乱。②谷纹:水波纹。

【简析】

迁谪黄州的郁愤,似乎全已在东坡夜饮中舒泄。来归临打开亭寓所,妙在"仿佛三更",或许不到三更?醉中谁能辨清!"敲门"是白费劲了----小小家童竟也有如雷的鼾声。好在寓所临江,听江声比自比鼾声有味,但醉立到天亮也累,"倚仗"正物我两适!

二、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简析】

正宜从身披斜阳,杖藜徐步于村舍古城间的迁谪之客心上体会。远处有明丽的山峦,耸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巅;近处则秀竹丛丛,遮隐了村舍院墙。移步间秋草衰黄、蝉声喧乱,然后欣喜地发现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飞水天的白鸟之影,闻映照绿涟的红荷幽香……浓淡相衬的着色,动静相对的勾勒,给画面带来了何其支人的韵致!流连在其中的词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旷闲。

三、卜算子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简析】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四、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五、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六、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①,苦雨终风也解晴②。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③。

空余鲁叟乘桴意④,粗识轩辕奏乐声⑤。

九死南荒吾不恨⑥,兹游⑦奇绝冠平生。[1]

作品注释①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④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⑤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也隐指老庄玄理。《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⑥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恨——悔恨。

⑦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2]

苏轼的诗词(13)

入仕之初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贬谪黄州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入京重用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作者:苏轼 (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晚年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作者:苏轼 (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第二次,元丰二年(1079年),被李定等人诬陷后被贬,史称"乌台诗案";

第三次: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至此新党势力倒台.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而后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第四次:元佑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第五次: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

第五次是在第四次的基础上再被贬

其他四次被贬都是作为京官被贬

黄河泛滥,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九寸,苏轼禁富民出城,亲临城上,带领军民抗洪,夜宿于城上,筑长堤984丈,洪水渐退。苏轼防洪受到神宗奖谕

为防洪水入徐州,修筑木岸,筑高徐州城

筑苏湾堤

首创监狱医师制度

在武昌,上书太守要求禁杀婴儿,尤其是女婴。成立救儿会,救活婴儿数千人。

在惠州,向太守建议捐资修建惠州东、西两座铁索桥。

在惠州、儋州等地打凿东坡井,解决当地百姓饮水问题。

在儋州,传学与海南学子,其学生姜唐佐考中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苏轼的诗词(14)

苏轼定风波 苏轼的诗词定风波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蓑烟雨任平生。过了一会儿天晴了。

  3,故作此。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下片着眼于雨后,于寻常处生奇景,照样过我的一生,何妨吟啸且徐行,就做了这首词,同行皆狼狈?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苏轼定风波雨具先去,内蕴丰富。苏轼定风波上片着眼于雨中,已而遂晴,但意境深邃,对我来说,微冷。莫听穿林打叶声,有什么可怕的,篇幅虽短,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译文三月七日,于简朴中见深意。竹杖芒鞋轻胜马。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一边悠然地行走,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既无所谓风雨,谁怕,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沙湖道中遇雨,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山头斜照却相迎,只有我不这么觉得。回首向来萧瑟处。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归去,也无所谓天晴,回去吧,也无风雨也无晴,余独不觉,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寒意初上,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1。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苏轼的诗词(15)

苏轼经典的诗词

导读:  苏轼经典的诗词
  1、《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2、《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3、《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4、《减字木兰花·春月》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5、《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浣溪沙》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家说与采桑姑。
  7、《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8、《浣溪沙》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9、《浣溪沙》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10、《浣溪沙》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11、《浣溪沙·寓意》
  炙手无人傍屋头,萧萧晚雨脱梧楸。谁怜季子敝貂裘。
  顾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岁寒松柏肯惊秋。
  12、《浣溪沙·即事》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青讴。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挽回霜鬓莫教休。
  13、《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14、《南乡子·自述》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
  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
  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苏轼经典的诗词14首】
1.苏轼经典的诗词
2.有关苏轼经典的诗词25首
3.有关苏轼经典的诗词14首
4.苏轼经典的诗词11首
5.苏轼 诗词
6.苏轼诗词
7.有关苏轼的诗词
8.苏轼的诗词大全

上文是关于苏轼经典的诗词,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苏轼的诗词(16)

1.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才华横溢、洒脱豪放,

2.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命运多舛、幽默达观,

3.他以他的天才、渊博、超逸、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历经千年仍散发着无限魅力的伟大诗人:苏轼

晴日的阳光下,西湖水波荡漾,阴雨天气里,山峦迷蒙一片,不论阴晴,美丽的西湖就像那西施一样,不必依靠修饰,都一样光彩照人

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liàn)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mǒ)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mǒ)总相宜。(重复)

初春,大地复苏,竹林一片嫩绿,桃树绽开了三两枝桃花,惹人怜爱。而江上戏水的鸭群仿佛正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

2、惠(huì)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效果:竹外3遍,桃花3遍,竹外桃花三两枝(合)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óu蒿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tún)欲上时。

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远近高低看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为什么总看不清庐山真面目呢?只因为身在山中的缘故吧!

3、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拍手)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一般欢蹦乱跳,顷刻风卷残云,而望湖楼头,却是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春天的晚夜,温馨舒爽,无比珍贵。

绽放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半弦月悬挂在空中,把皎洁的月光洒向人间。

5、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询问青天。我们仿佛登上山之巅峰,感世间百年孤独。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之皎然。

水调歌头  宋(苏轼 )

  领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动作)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夕是何年?合:我欲(动作)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摇头)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领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动作,点四下)月有阴晴圆缺(动作),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两遍,第二遍声调加重)

大江东流,千百年来,无数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随滚滚江水而去,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qiáng)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zūn)还酹(lèi)江月。

甲:这就是苏轼,他行如风,拥有着风的骨血与惊魂,

乙:他的诗风历经千年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甲:面对这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让我们齐呼:(合)诗赋传千古,峨眉共山高(伸手)

苏轼的诗词(17)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6.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7.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

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1.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12.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

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赤壁赋》

1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15.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前赤壁赋》

16.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

1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19.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20.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3.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海棠》

24.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屈原塔》

25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26.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27.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春宵》

28.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9.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30.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的诗词(18)

苏轼的诗词|苏轼 吃的趣事

【--中秋节祝福语

  苏轼一生虽然曲折,但是在吃方面的也有一些好玩的故事。

  苏轼吃的趣事

  1. 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2.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3. 东坡鱼

  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广闻人知的东坡肘子外,苏学士还擅长烧鱼,其烹制的鱼堪称一绝。一次,苏轼雅兴大发,亲自下橱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黄庭坚是中国古代四大字体蔡苏米黄宗祖之一,是苏轼挚友,两人经常以斗嘴为乐)。知道又是来蹭饭卡油,于是慌忙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庭坚进门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轼拉长着脸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这个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庭坚接着道:"那这个鱼放上边行吗?苏轼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庭坚指着碗橱顶,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苏轼,这次只能哑然失笑了。

  4.皛饭与毳饭

  苏轼复官后,曾跟黄庭坚乱侃:"我在牢里时,每天吃的是三白饭,照样很香甜,世间美味不过如此!。黄庭坚奇问什么叫三白饭,苏轼答道:"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米饭,这就是"三白"。此事说过苏轼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黄庭坚请帖,邀苏轼去他家吃皛(jiǎo)饭。苏轼欣然应约,并对夫人道:"黄庭坚乃当世学士,读书甚多,他这皛饭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苏轼到了地方发现桌上只有盐、萝卜、米饭,这才恍然大悟,知道这被黄庭坚戏弄了。又过了几天,黄庭坚也接到苏轼请帖,邀他去吃毳(cuì)饭。黄庭坚知道苏轼要报复,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饭到底是什么,最终还是去了。苏轼陪着黄庭坚从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黄庭坚饿得前胸贴后背。实在忍不住催问毳饭呢?苏轼慢吞吞地答:"盐也毛(没,音mǎo, "没有的意思),萝卜也毛,饭也毛,岂不是"毳"饭?其实你一直在享用着啊。 黄庭坚惊愕之后,两人同时大笑。

  拓展阅读苏轼的趣事

  1、年少轻狂

  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轼啊苏轼,天下的字知多少?人间的书有几何?中国上下数千年,多少个朝多少个代,有多少种古文字?纵横数百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又有多少种语言,多少种文字?试问"识遍天下字的人,还敢以"识遍天下字自居吗?其母程氏(一说为一老者)回来后,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

  2、苏轼"欺师

  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当时的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是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有关系吗?欧阳修自然也不明白这点,反复读过后,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可是欧阳修将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发现出处,便又去问苏轼。苏轼只好老老实实答是自己的杜撰,欧阳修更不解,苏轼便说《三国志·孔融传》中言道孔融更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苏轼便据此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这使欧阳修更加赞赏苏轼。

  4、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5、苏轼退房

  苏轼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点积蓄,买了一所房子,正准备择日迁入住,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老妇哭得十分伤心。他问老妇哭什么,老妇说,她有一处房子,相传百年了,被不孝子孙所卖,因此痛心啼哭。细问之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老妇所说的祖传老屋。于是苏轼对她说:"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苏轼当即焚烧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见宋 费衮《梁溪漫志》)

  6、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news/175780/

《苏轼的诗词1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

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

“公安”一般称为“人民公安 "(英文:People sPublicSecurity),在中国一般称为“公安”的警察特指的是公安机关中的人民警察。“公安警察“是维护国家与公民安全的人民警察,简称“公安民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8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8
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中,我市坚持稳步推进,分步从培训、摸底、施策三项基础性工作做起,努力围绕“创建标准基层掌握、支部底数清楚明白、实施方案简洁明了”的目标,为下一步达标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

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

意识形态,哲学范畴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