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大江、开城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瓶塞 艰涩 瑟缩 色厉内荏

   B.马厩 灵柩 臼齿 一蹴而就

   C.滞留 投掷 对峙 栉风沐雨

   D.休憩 收讫 栖身 锲而不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C (A项的“瓶塞”的“塞”读塞sāi,其余的读sè;B项的“一蹴而就”的“蹴”读cù,其余的读jiù;D项的“憩”“讫”读qì“栖”读qī “锲”读qiè)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C.衣襟 衣锦还乡 融会 融汇贯通

   D.桃园 世外桃源 直接 直截了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C(应为“融会贯通”)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A(B、“二一添作五“意为每人各分一半。C、“火中取栗”意为“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D、“拍案而起”形容愤怒至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法制社会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______,不能随心所欲。

   ②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______ 规定得过于繁琐。

   ③光盘是一种区别于软盘的存贮_______,它有点类似我们见到的CDS唱片。

   A准则 不免 媒介 B.准绳 未免 媒介

   C.准绳 不免 媒体 D.准则 未免 媒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B(“准绳”与“准则”都指言论、行动等所依据的原则,而“准绳”多作喻体,常用来比作“法律、法规”。“未免”的意思是实在不能不说是……(表示不以为然);“不免”的意思是免不了。根据语境,应填“未免”。“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告、广播等;“媒介”是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AB项 “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改为“ 中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C项“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改为“竟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D项“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改为“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看出两个问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为什么人们如此“吝啬”仇富心理?而对他充满了崇敬和敬佩?

   B.经过10年磨练,逐渐形成由张瑞锋、祝勇和庞培、宁肯为代表的新散文写作群体,产生了诸如《算术题》《牙》《旧宫殿》《收藏》等一批独创性的作品。

C. 璧由环状石斧演变而来,其名为璧(璧的初文为辟),因为环状石斧是劈削器,即

取义为它的功效——劈。”(《古史新探》351页)

   D.图书馆里的学生几乎清一色地都看英语四六级、托福、雅思、计算机、经济、法律……等应用类书籍,大家都忙于考研、考证、考公务员、考出国英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标点符号

C(A、去掉第一个问号 B、作品之间应有顿号 D、去掉“等”字或者省略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纽带,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7.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8.关于“人与生物圈计划”,下列说明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是一个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旨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这个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的活动。

   C.中国,作为该计划的理事国,自从加入起就热衷于此计划的实施。1978年成立了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D.这个计划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和为生物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方面依据的窗口。

 9.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C(AB大同小异,从人类受惩罚的原因去分析,不全面,D侧重于谈人类怎么适应环境,这只是一个方面。)

8B(偷工减料。应是有数万人参加有关的培训活动。)

9A(第二段中提到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0、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以刑徒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门虽设而常关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刑馀之人不可                ②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   C.②③⑥    B.②⑤⑥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3分)

译文: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3分)

译文: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2分)

译文: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A B项“再”应为“两次”;C项“客”应为“像对待客人一样”;D项“明日”应为“第二天”。

11D 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结交”;B组中两个“于”,前者为“向”,后者为表比较的介词;C组前一个“而”表顺承关系,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D项中两个“因”皆为“于是”。

12D ①是孙膑自我界定的话,与军事才能无关;③是交代齐魏两国交战的情况;⑤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

13B “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去了邯郸”。

14、(1)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3分)

2)和他的轻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3分)

3)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答: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分)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三顾频烦天下计 ,                     。(《蜀相》)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兰亭集序》)

(3)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4)但见悲鸟号古木,                     。(《蜀道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两朝开济老臣心2齐彭殇为妄作3蓝田日暖玉生烟4)雄飞雌从林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母亲与莫扎特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什么莫扎特。记得那一年我刚把音响搬回家时,她蹑手蹑脚走过来,奇怪地望了望这庞然大物,问我这是什么物体?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两年前的夏天,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不会说话,任你摆弄,任你和那些古今中外的哲人或动物相会就是了,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看腻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不是看的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摇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乐曲融合着沉郁的夜色才有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不碍的,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在母亲的眼里,孩子的事再小也总是大事。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在那些个无月多云或星稠云淡的夜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了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了一盘莫扎特《安魂曲》的激光唱片。我拿了起来,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一生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还是把它放下了,我实在不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短短一生写的乐曲太多太滥太流畅,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否,来不得半点虚伪。

    这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想吃点儿什么?” 她像以往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以来,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我无法不把它与母亲联系在一起,人生哪有这样的巧合?莫非莫扎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默默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母亲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亲。

    鬼使神差,我又来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7.请根据文中材料,简要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母亲的平凡而美好。(4分)

  答:                                                                   

18.阅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9.本文主要写母亲,却以“母亲与莫扎特”为题,为什么?(6分)

  答:                                                                   

20.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母亲去世前没能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和莫扎特确实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作者承认题目有点“不伦不类”。

   B.母亲本来不喜欢音乐,但常常陪儿子听音乐,天长日久,爱屋及乌,也能听出音乐的韵味,觉得好听。

   C.文章最后一段文字,能够使读者在充满遗憾、同情的余味中,思考应该如何关爱母亲、珍惜亲情。

   D.平凡、美好就是深刻,这是作者在丧母之痛中领悟的哲理,也是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的画龙点睛之笔。

   E.文章虚写“几十年”,实写“两年前的夏天”,其中着重写母亲“最后一刻的爱”,显得重点突出,血肉丰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7.4分)①看儿子摆弄邮票;②帮儿子择菜;③陪儿子听音乐。

18.4分)①感激母亲对自己的体谅;②赞美母亲的平凡、美好;③为自己没能够让母亲临终前听到《安魂曲》而悔恨;④为自己没能在母亲生前理解母亲的深刻而内疚。

19.(6分)以莫扎特的外静内热的特点,衬托出母亲外表平凡而内心充满了深刻的母爱(也可以答“内心美好”);把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合起来,使文章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意思对即可)。

20.(4分)ABA项两者无因果关系;B项可对照原文“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那便是我”)。

     

将下面长句改为三个语意连贯的短句。(3分)

   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感情为社会的母本,迅速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弟兄”的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①                                                                        

   ②                                                                        

   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①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迅速复制出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②这种人际关系以家族道德和家族感情为社会的母本 ③这种人际关系是官员为“父母”、下属为“子弟”、朋友和熟人为“弟兄”

     

(4分)一位心理学教授在课堂上对他的学生们说:“今天我们讨论谎言。关于谎言,我不想多讲,因为我已经在我的专著《谎言论》中详细作了阐述,只需要大家看一看就可以了。现在我想问的是,在座诸君有谁读过这本书?”学生们都举起了手,异口同声地说:“我读过!”教授笑了,因为《谎言论》的书稿昨天才刚送到出版社。

请你为这位教授设计几句话,即幽默,又能委婉地批评学生们是说谎的。(50字以内)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看来大家对谎言的理解和运用比我高明得多,我真不该昨天才把书稿送到出版社。

     

根据下面这句话的句式,仍以“人生”开头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4分)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萎靡的音符;

仿句:(1)                                                                   

(2)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安徽省旅游局即将组团赴香港宣传安徽。请结合安徽人文、地理特点,为该团拟写一则推介安徽旅游资源的广告词。内容中应包括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不超过40个字)

(4分)要求:①展示安徽人文、地理特点。②突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③朗朗上口,富有文采。④不能突破字数限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A、黄山太平湖荟萃老徽州自然风光,天下独绝;

九华天柱山浓缩古楚国人文精华,世间无双.

B、一品黄山,江南明珠;二品天柱,奇丽山水;三品九华,佛教圣地。

走进皖山皖水,领略魅力安徽! (排比、对偶)(36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名牌栏目,这就是“实话实说”。大概是生活中说假话的太多了,所以人们期望“实话实说”。这个栏目也因为敢于“实话实说”,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请你以“实话实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