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宫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者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蒙古虚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翠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无五军,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 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王士肚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 D 2. C 3. C

视频

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可以到原文中相应位置寻找选项的内容,选项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等。

2.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 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A项,在文中第三段“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C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他俩又吵架了。

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 “离婚!马上离婚!”

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肠结核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 “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一看这雪景,地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蚀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两人加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于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己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是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对老夫妻吵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 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C. 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他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 老婆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妇女形象,她生性好强,性情急躁,但又重情重义,还善于反省。

5. 老夫要吵架过后,老婆儿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6. 结合文中心第⑥段对“雪”的播写,简要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4. A

5. (1)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

(2)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3)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5)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6. (1)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

(2)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3)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直至不屑一想、勉强维持”不正确。

5. 试题分析:文中多处写到“雪”,第一处“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处“雪正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复杂、烦乱、忐忑的心绪。第三处“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暗示了下文“恋爱”时两人感情的美好、圣洁、甜蜜。

点睛: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

6.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答案不唯一。本题要求探究小说的主题是幸福温馨还是悲凉落寞,分析时结合文本中人物的塑造、小说情节的发展等,另外要求结合现实情况谈自己的看法,答题要有理有据,从文本中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内容,不要互相矛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对网络红人的褒贬不一,但不容小觑的是,这个群体日益增长的数量,以及其催生的“网红经济”,过去的2016年,被不少人视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网红元年”·“网红”效应渗透社交、电商、直播、游戏等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细分领域,撬动经济规模据预测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下同),新近在沪举行的“2017超级红人节盛典”上,知名大数据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2017网红生态白皮书》显示,至今年5月,网红在微博的粉丝总量达到4.7亿,比去年同期增长20.6%,直接给了“网红经济”的发展助力。

相伴而生的是,“网红产业”的专业化,大量专门支持和服务网红发展的机构开始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红成名依靠的不仅是运气,而且有背后经济公司的专业运作。

(选自郑莹莹《“草根筑梦”的中国网红》,2017年6月18日“中国新闻网”)

材科二:

查看解析   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传

【元】辛文房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若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北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②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点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B. 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C.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生长明妃尚有村

D. 亦能顺适所遇/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即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 浮屠,亦作浮图或佛图,是古代印度语的音译,本意是佛或者佛教徒,本文中指的是佛教。

D. 致仕,交还官职,指古代官员的正常退休。古人还用致政。休致等指官员辞职归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年少时就才华横溢。文中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正是侧面表现了这一点。

B. 白居易性格耿直,他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以致被谗受贬,仕途坎坷。

C. 白居易的诗歌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 白居易心系朝廷,他居庙堂之高,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也一样心忧国事,顾念百姓。

13. 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河北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2)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 A 11. A 12. D

13. (1)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没有收效,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被授予杭州太守。

(2)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B项,“之”,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衬音节,无实义;/代词,她。C项,“尚”,动词,推崇/副词,“尚且,还”。D项,动词,适应/动词,旧时指女子出嫁。A项,“贾”,名词,商人。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白居易仕途不得意时,选择的是独善其身,信奉佛教。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1)句关键点:言事”:“向朝廷进谏”;“见听”:“被采纳”;“”:“被授予官职”。第(2)句关键点:“累”:“多次”;“”:“耿直”;“”:“排斥”;“仕情”:“做官的心情”;“索寞”:“消沉”。

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在他二十岁,还没有声名远扬时,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依托佛教的生死之说,如同超脱形体痛苦的人。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没有收效,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在家中去世。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年纪大却不肯做官,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注】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波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B. 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调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C. 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满尽致地表达出来。

D. 尾联以水喻情,其手法与情感内涵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

E. 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15.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恩想感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 BD

15. 第一问:①借景抒情。它写出了太原早秋的景色特点,霜降得早,寒风寒云渡过黄河。这一景象透露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凄凉的心情。②对偶。“霜威”“云色”是秋天的景色,“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早”“秋”是时间,形式上相照应,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景色特点。③拟人。“出”“渡”二字赋予霜威与云色以人的情态动,显得生动形象,第二问:凄清伤感之情,其中寄寓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大火星出现了”分析错误,从注释,诗句看,应该是“大火星向下行”,选项对诗句的理解错误。D项,“手法与情感内涵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分析错误,这是对诗歌的情感分析有误。本诗的情感内涵为思乡;李煜的词,除了思乡之外,还有亡国之君的忧愤无奈之意。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以及情感。“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诗句中所写的“霜威”“云色”是秋天的景色,“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这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且诗人以“出”写“霜威”,以“渡”写“云色”,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这两句诗意思是“这时塞外就已经升始下霜了,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这一景象透露了诗人漂泊在外孤独凄凉的心情,这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再结合后面两联“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可知,诗人在这早秋的情景中寄寓了对自己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韩意在《师说》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似。

(3)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例,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理解性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仁义”“势”“贤”“博”“参”“省”“知”。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7月27日上映以来,首都电影院出现了座无虚席的大爆场面,还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形。

②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害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亡羊补牢。

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俗,分是指导,逐步形成匝联体组织模式

④移风易你要循循善诱,农村要在先进文化的感染下,在耳熟能详中改变不合时宣的旧习俗、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

⑤广大信访干部多年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细带,兢兢业业,扎实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⑤厦门是一个现代而精致的城市, 厦门珠宝专卖店的许多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珍宝俯拾皆是。

A. 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①使用正确,“座无虚席”指没有空着的座位,一般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句中说的是很多人观看《战狼2》,符合语境。②“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使用不合语境,语境中强调防范金融风险,还没有发生,应该使用“未雨绸缪”(指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此喻事先做好准备)。③使用正确,“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办法。④成语使用的对象范围都不恰当。“耳熟能详”指人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应该使用“潜移默化”(指人们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来、影响而发生了变化)。⑤符合语境,“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勒勤恳。⑥对象错误,“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适用于形容地上容易得到的某一类小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错别字等。对象用错,应该使用“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既可用于物(指大的事物,如建筑物等),还可用于人。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巢湖、太湖、滇池并称“三湖”,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目前通过进一步开展面源污染专项惩治,正逐步恢复生态。

B.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制裁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法案后说,法案存在“缺陷”,两国关系已处在“非常危险的历史最低点”。

C. 老北京城门的一砖一瓦、每一雕花,都刻着历史与文化,经年累月,在风雨纷争中任世事雕琢,凝结成独有的家国记忆。

D. 西湖荷花主要分布在北里湖、西里湖、岳湖,近几年,西湖荷花种植面积大约在150亩左右,每年8月上旬是荷花盛开时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开展面源污染专项惩治”搭配不当,应将“惩治”改为“治理”。B项,“两国关系”表意不明,省略不当造成歧义,“两国关系”是指哪两个国家,句中可以指美俄、美伊和美朝。D项,“大约在150亩左右”成分赘余,删除“大约”或“左右”。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如B项,因前面涉及的国家较多,故后文“两国关系”指代不明确。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么漂亮的自行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非常感谢,我一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B. 这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活动,我进去垂询了一下,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 林教授的拙荆是一位贤惠的女子,每逢家里来客人,她都会热情招待,礼数周全。

D. 中国政府发言人在谈及中东局势时说:“交战双方应停止动刀动枪,和平解决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A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A项,“璧还”是敬语,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此处说自己归还对方自行车,使用正确。B项,“垂询”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句中说自己询问别人,使用不得体。C项,“拙荆”是谦词,古人用于称呼自己的妻子。句中是说“林教授的妻子”,使用不得体。D项,“动刀动枪”是口语,此处是政府发言人谈论中东局势,应使用书面语。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汉末的建安时代是一个乱世,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①_____ ,如曹操、刘备、孙权、关羽、诸葛亮。但是,②____ ,人们在惊叹于男人的英雄气概之外,同样记住了貂蝉、蔡琰、大乔、小乔这些美女。③____ ,在某些重要场合还成了主角,在那一时代,她们与男性共同汇成了时代璀璨夺目的星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①这个时代涌现了许多风流人物(或“这个时代出现了许多英雄”) ②汉末建安的美女也是那个乱世里的灿烂群星 ③这些美女参与了时代的演出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崇孝道,许多人为了尽孝对做错了事的父母依然竭力维护,这样的愚孝必然会给他人造成消极影响,也很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发现了父母的错处立刻指出才是真正的孝顺,而只有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的人才能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①这样的愚孝不一定会给他人造成消极影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②发现了父母的错处立刻指出不一定是真正的孝顺。③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的人未必能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句的能力。文段中有一些语句说法太绝对,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考生要先找到有问题的句子,然后依照例句进行修改即可,只需把绝对的词换成有余地的词即可。如:这样的愚孝必然会给他人造成消极影响;发现了父母的错处立刻指出才是真正的孝顺,而只有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的人才能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这几句说法中“必然会、才是、才能”及格词语说法太绝对了,忽略了存在的特殊性,所以可改为:发现了父母的错处立刻指出不一定是真正的孝顺。妥善处理家庭关系的人未必能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

②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莱根谭》)

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张载)

④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海子)

⑤累累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一步,(罗曼·罗兰)

⑥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晴,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伏尔泰)

经典名言,就像一座灯塔,指引人们生活的方向。读了上面六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世界上的路有很多很多,灯红酒绿熙熙攘攘的都市霓虹大道,山居幽林花香鸟语的乡村田间小径。不同的路指向不同的方向,有的指向繁花似锦的东方明珠,有的指向绵延人迹的塔克拉玛干。有些路车水马龙,比肩接踵,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有些路万径人踪灭,千山鸟飞绝,缕缕余烟映衬着长河落日。坦途也当悉心坎坷,小径未尝不可信步由来。如同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阳光大道,任何一条路都充满着风雨,任何一个脚印都饱含辛酸,一帆风顺只是美好的愿景,坎坷曲折才能展示人生的精彩。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实现理想的生活。理想犹如航船灯塔,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定的信念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路在脚下,蜿蜒逶迤,通向前方的十字路口,一次次的停步,一次次的选择,仰望天空,黑色夜空一盏一盏的亮星,一路相随,走到启明,迎来朝阳。

雄鹰从离开母亲,离开最依赖的巢穴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的生活不会再像以往那么闲适安逸,必须用自己的双翼划破云霄,与狂风暴雨搏斗,在电闪雷鸣中成长,以获得属于自己的天地。人也终会长大,自己最信赖依托的家,只能作为心灵最深处的港湾。放飞理想,畅思未来,走向远方,创造美好。生活就是战斗,可能没有战友,只有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真正的竞争对手,而是自己:奸猾狡诈、故步自封、懒惰闲散,才是最大的绊脚石。信心、坚韧、变通是取得成功的法宝,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永远绿灯,黄灯等红灯停,或许,是让我们欣赏周围的美丽风景。身心的考验,意志的锤炼只是生活的一个插曲,踏着创新、奋进的音符迈开人生的舞步,展现自己的婀娜身姿。

“古之成大事业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选择一条路,勇敢地走下去。也许我们的路比别人的漫长,但是只要选对目标,坚持方向,就像大海里的船,总有到达彼岸的那一刻;也许我们的路比别人的坎坷,但只要乐观地接受,就让曲曲折折延伸生命的通衢;也许我们的路比别人的昏暗,但只要勇敢地向前,心中油然升起的明灯会永远照耀着勇往直前。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永远微笑着,不是我们不会忧伤,只是我们要善于遗忘,穿过密密的雨,透过厚厚的云,看到的依然是灿烂的阳光。只有不畏艰险,理性思考,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前进的路上会有难以想象和预料的艰难险阻,但我更渴望这艰难困苦能衬出我们为理想奋斗而凝聚的能量。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气、毅力和坚韧,在路上,勇往直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

参考如下:

(1)忠于理想,梦在远方

高晓松、海子、罗曼•罗兰等人的名言,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忠于美好的理想,努力向远方前行,生命会变得更加丰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2)坎坷之路,成就人生

罗曼•罗兰的名言、《菜根谭》中的名言,都强调了面对坎坷人生时应该有的积极品质人生,会遭遇困难、挫折、失败、痛苦,困境中开出生命的馥郁之花,才是最精彩的人生。

(3)修心如莲,高贵优雅

张载、伏尔泰等人的名言、都表现出对高雅纯净的人生境界的理解,都反映了对自我生命价值的理解。

(4)生命永存,精神不灭

题目中六句名言,都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对这一话题的理解。强大丰富的精神世界带动思想发条的转动,人的生命变得鲜活起米,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