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即豫南九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生物试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神经递质小泡存在于内环境中

②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血浆蛋白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④人体内环境稳态具体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

⑤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⑥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生病

⑦运动员进行跳高比赛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A

神经递质小泡存在突触前膜,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过氧化氢酶、载体、抗体不属于内环境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②正确;血浆成分稳定只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个方面,③错误;体内环境稳态中,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是相对稳定的,④错误;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组织液增加,进而淋巴增加,⑤正确;当血液的化学成分稳定时,人也可能生病,如遗传病,⑥错误;运动员进行跳高比赛时,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有变化,调节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⑦错误。因此,以上说法正确的只有②⑤,故选A。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B. 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0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 血液中Na2C03过多时,就与乳酸结合形成乳酸钠来维持pH稳定

D. 血液中C0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02排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C

人体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A正确;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0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乳酸钠通过肾脏排除体外,NaHC03水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B正确;血液中Na2C03过多时,就与H2CO3反应生成NaHCO3,维持pH稳定,C错误;血液中C0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加深加快将C02排出,D正确。

     

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稍及其支配的骨骼肌

B.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等处

C. 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休

D. 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C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稍及其支配的骨骼肌,A正确;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等处,B正确;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在脊髓,C错误;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D正确。

     

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 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1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水、无机盐

B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细胞失水,细胞内液的量减少,A错误;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细胞内液浓度增大,引起细胞吸水,导致细胞体积增大,B正确;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蛋白质浓度增加所致,C错误;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I浓度,则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减小,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D错误。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

【名师点睛】

1.归纳拓展——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总结如下:

2.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1)

(2)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

B. 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

C.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均为自身免疫病

D. 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免疫调节

B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相互影响,A项错误;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B项正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免疫缺陷病,C错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监控和清除功能可以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D项正确。

【考点定位】免疫

【名师点睛】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其中溶菌酶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二道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査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 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免疫调节

C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注射的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而变异是不定向的, B错误;由“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可知存活鸡体内有相应的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即二次免疫应答,C正确;由“巴基斯坦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D错误。

【考点定位】二次免疫

     

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B. 肝脏细胞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肌细胞不是胰岛素的靶细胞

C. 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D.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

C

试题分析:A、激素只能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不能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A错误;

B、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并且能够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因此胰岛素的靶细胞可以为全身组织细胞,B错误;

C、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C正确;

D、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它们之间是拮抗作用,D错误.

故选:C.

     

甲、乙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铕误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下列有关生长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进行极性运输,不能进行非极性运输

B. 生长素和动物的生长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C. 生长素和靶细胞的受体结合后能影响靶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种子的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

C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既进行极性运输,也进行非极性运输,A错误;植物激素没有特定的器官产生,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B错误;生长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C正确;无子果实的形成只体现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种子的形成需要受精,D错误。

【点睛】理解生长素的三类运输方式:

(1)极性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

(3)横向运输:在某些刺激(如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影响下,生长素在能感受刺激的部位(如胚芽鞘的尖端)发生横向运输(不接受刺激的部位不能发生横向运输)。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B. 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 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 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

A

A.同一植株中,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小为根>芽>茎,A错误;B.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极性运输)积累到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而顶芽的生长较快,棉花表现出顶端优势,B正确;C.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于生长素相似,既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所以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可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D.IBA也是生长素类似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D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作用及其类似物

【名师点睛】首先记住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从而对植物或营养器官的伸长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这是其基本的生理效应;其生理作用还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这与生长素的浓度对植物不同部位的敏感度有关。一般来说植物根的敏感度大于芽大于茎。双子叶植物的敏感度大于单子叶植物。所以用2,4D这样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做除草剂。它的特点是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具有和生长素一样的作用效果:1.促进插枝生根;2.防止器官脱落;3.引起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4.疏花疏果等。常见生长素类似物如1.吲哚衍生物类如吲哚丙酸(IPA)、吲哚丁酸(IBA),2.萘酸类如α-萘乙酸(NAA)、萘乙酸钠、萘乙酸酰胺(DAN)等,3.苯氧酸类主要有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4-碘苯氧乙酸(4-CPA、增产灵)等,其中以2,4-D和2,4,5-T的活性较强。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下端,生根效果一定不同

C.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精二倍体番茄子房,可获四倍体番茄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植物激素调节

D

失重状态下根失去向地性的原因是生长素不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只能进行极性运输,故A错误;生长素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一个较低浓度和一个较高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相同的,故B错误;生长素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会导致子房细胞的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果实的生长就是细胞分裂和细胞长大的结果,故D正确。

【点睛】植物激素与种子、果实、器官的关系:

(1)种子萌发

(2)果实的影响

(3)器官脱落

     

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 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 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 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 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A

根据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可直接推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则一些其他生物的生长也会受酸雨的影响,故酸雨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C不符合题意;楝树的生长受酸雨的影响,不能说明群落中其他树种都受酸雨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种群,群落

【名师点睛】充分利用题目信息“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判断出酸雨对楝树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樟树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C

试题分析: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没有抗性的兔子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子能生存下来,A正确;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子的寄生关系,毒性过强虽然病毒活性很强,但是由于宿主大量死亡,并不利于兔子与病毒的寄生关系,B正确;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子的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物种基数小,抗病毒的能力并不是下降,从这里得不出这样的结论,C错误;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D正确。

考点:生物进化

【名师点睛】在病毒感染之前,野兔就已经发生变异,部分野兔会产生抗病毒突变.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对兔种群的抗病毒能力进行了筛选,没有抗性的兔子被淘汰,具有抗性的兔子能生存下来。

     

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个部分组成

B. 草食动物的同化量不包含其排出的粪便、尿液中含有的能量

C. 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D. 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组成成分包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四个部分组成,A错误;草食动物的同化量不包含其排出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但是尿液中含有的能量属于自身同化的能量,B错误;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但是不会影响死亡率,C错误;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是次生演替,D正确。

     

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热带雨林中,常可见所谓的“绞杀”现象,即某种大型藤本缠绕在高大的乔木之上,依靠乔木支撑到雨林高层接受阳光逐渐长大,最终将乔木缠死。这种藤本与乔木的关系可称之为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A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某些大型藤本与高大的乔木相互争夺阳光等资源,二者存在竞争关系,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对群落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B. 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

C. 群落演替的本质是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演变的过程

D. 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不再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种群和群落

D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A正确;裸岩上演替的草本植物阶段,也有乔木的种子迁入,但不适合生长,被淘汰了,B正确;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C正确;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是不断变化的,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

【名师点睛】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寄生细菌杀死草原兔,可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和传递效率

B. 农业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C. 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

D. 若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则其营养结构相对较复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D

     

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如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分析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查看解析   详情

   下一页   

今日头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