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屯溪一中下学期期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A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孽根  陷阱  凋敝  既往不咎          

B.拽掉  座落  褶皱  再接再励

C.寒喧  广袤  箫瑟  声名雀起          

D.两靥  踌躇  湮没  煞废苦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
     

下列各句中,表意最明确的一句是:

A.公安局缴枪,期限30日。

B.700多年前,为忽必烈的天朝奠定了强大基础的成吉思汗陵还没有被发现。

C.同学们好!下面是读报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将会了解到国内外的大事、小事、天下事。

D.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 (A.有歧义;B.搭配不当;C.概念关系混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5C 6A 7B

     

阅读下文,回答8-10题。

“生态炸弹”——电脑

 “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1.8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电脑中的“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摘自《百科知识》)

8.下列选项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论据,错误的一项是:                          

A.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使用的水也有特殊标准。

B.生产与电脑所需的燃料质量要求高,而且消耗的燃料非常多。

C.生产电脑显示器、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石棉、砷、汞、铅放射性物质和含溴防火材料等有毒物质。

D.打印机、显示器等电脑配件在工作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电脑的生产流程、电脑生产工艺所需的材料、电脑工作和报废后的情况看,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

B.焚烧、深埋、回收是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处理电脑垃圾。

C.只要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材料中的有毒物质就会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D.所有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子雾充斥空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所消耗的资源,要比平均生产一台普通电脑所消耗的资源少。

B.生产一台电脑所需的燃料,比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燃料还要多。

C.处理电脑垃圾,关键是防止其中的有毒物质渗透出来危害环境,其难度比处理普通生产垃圾大得多,危险得多。

D.如果政府部门制定新标准,新法规来规范电脑生产厂家主动回收报废电脑,将大大减少电脑产品的危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8DD项是说电脑在工作时的情况,而不是电脑“生产”过程中的情况)

9C(原文是“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

10B(由“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不能得出“生产一台电脑所需的燃料,比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燃料还要多”这一结论。)

     

下面是白居易写的《王昭君》(二首),试与我们刚学过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作比较,说说二者的诗在风格上有何异同?(5分)    

王昭君

其一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梢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其二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莫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相同之处在于都写了王昭君的不幸。不同的地方在于白居易的诗歌明快浅显,立意巧妙,诗歌以王昭君自己的角度来入笔,先描写她为胡地风沙所困,已变得憔悴,形象鲜明,但不愿让皇帝知道,只希望回国,有恋主之情;杜甫的诗歌则深沉得多,他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借昭君来寓自己的不幸与怨愤。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9分)

晋侯使吕绝秦①,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②,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③,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④,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秦⑤,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⑥君之疆场⑦,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王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大有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崤地⑧,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崤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选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①晋侯:晋历公。吕相:晋大夫魏锜的儿子。    ② 逮:自从。

③ 天祸晋国:指骊姬之乱。    ④无禄:不幸      ⑤胤:后代    ⑥ 怒:侵犯

⑦疆场:国界    ⑧ 迭:侵犯   

(1)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3分)

 译:                                                                        

(2)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3分)

译:                                                                         

(3)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崤之师。(3分)

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1)(大家)同心合力,用盟约和誓言来明确关系,又用双方联姻来加强两国关系

2跋山涉水,经历各种艰难险阻,征服东方的诸侯

3)我们襄公没有忘掉穆公以前的功勋,但怕国家灭亡,因此才有崤地的这场战争。

     

现代文阅读,回答14—17题。(17分)

洞 庭 一 角

余秋雨

⑴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中便想:又是它了。一零四六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腾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⑵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楼,已被这篇文章重新构建。文章开头曾称颂此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于是,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上刻这两句话。进得楼内,巨幅木刻中堂,既是这篇文章。书法厚重畅丽,洒以绿粉,古色古香。其他后人题咏,心思全围着这篇文章。

这也算是个有趣的奇事,借之现代用语,或许可说,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这里,中国文学的力量倒显得特别强大。

⑷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忧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于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但是,洞庭湖没有这般小

⑺ 范仲淹从洞庭湖讲到天下,还小吗?比之心胸狭隘的文人学子,他的气概确也令人惊叹,但他所说的天下,毕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⑻ 大一统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于是,忧耶乐耶,也是丹墀金銮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里去。在这里,儒家的天下意识,比之于中国文化本来具有的宇宙,逼仄得多了。

⑼ 而洞庭湖,则是一个小小的宇宙。

⑽ 你看,正这么想着呢,范仲淹身后就闪出了吕洞宾。岳阳楼旁侧,躲着一座三醉亭,说是这位虑仙人老来这儿,弄弄鹤,喝喝酒,可借人们都不认识他,他便写下一首诗在岳阳楼上:“朝游北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他是唐人,题诗当然比范仲淹早。但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迹掩盖了,后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吕诗放在一起读,直是有点“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庄与顽泼,执着与旷达,悲壮与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对着这么大个洞庭湖,难道就许范仲淹的朗声悲抒,就不许吕洞宾的先风道骨?中国文化,本不只是一种音符!

14.第四段中加点的“两层浪涛”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答:                                               

15.第三段中的“有趣的奇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3分)

答:                                                 

16.读第五、六段,结合上下文分析:(7分)

(1)作者为什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3分)

答:                                         

(2)作者先说“洞庭湖小了”,然后又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这样说是不是自相矛盾?为什么?(4分)

答:                                         

17.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范仲淹散文名篇《岳阳楼记》,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具体有哪些评价?请分条说明。(5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4.(2分)一层是洞庭湖的波涛,一层是《岳阳楼》滚滚滔滔的文势。

15.(3分)景观被写入文章后,文章又化作了景观,文化和自然互相生成。

16.(共7分)⑴因为洞庭湖在中国文化的意义的意义上讲,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儒家的“大一统的天下”与之相比,“逼仄”得多。(3分)

⑵不矛盾。因为说“洞庭湖小了”是将洞庭湖看成了一个湖,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相比,自然小了;而说“洞庭湖没有这般小”是将洞庭湖看成“一个小小的宇宙”,它与“大一统的天下”比,自然不“小”。(4分)

17.(5分)①重新构建了岳阳楼;②写景语言讲究节奏,很有气势;③体现了作者广阔的胸襟;④能够让人们修身养性;⑤端庄,执着,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