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抚顺一中五模)

下图是以直射点为中心的侧视图,图为正圆,且A、B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两点的自转线速度相等,O点和D点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为45°,B点杆影总朝北。据此回答

据图中反映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昼半球的一部分             B.该图是夜半球的一部分

C.该图跨昼夜半球                   D.该图是昼半球或夜半球的全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A
     

下图是以直射点为中心的侧视图,图为正圆,且A、B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两点的自传线速度相等,O点和D点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为45°,B点杆影总朝北。据此回答

若图中C或D可能为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上的点,则两条日期分界线最小经度差为

A.45°           B.90°           C.135°         D.180°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日界线

C
     

下图是以直射点为中心的侧视图,图为正圆,且A、B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两点的自传线速度相等,O点和D点与地心连线的夹角为45°,B点杆影总朝北。据此回答

据图判断下列地理现象可能的是

A.此日中山站终日斜阳                B.A、B两点间球面距离约为9990千米

C.B处附近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D.此日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为40°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B
     

贵州部分地区因强烈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当地的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造成贵州“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冲刷  ③流水溶蚀  ④气候干旱  ⑤毁林开荒

A.①③④        B.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保事业

C
     

贵州部分地区因强烈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当地的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建设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③系列开发优势资源                   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开发

A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滩地M处可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水稻        B.棉花         C.油菜         D.甜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的农业

C
     

下图表示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指标,该国是

A.美国              B.俄罗斯            C.澳大利亚          D.中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界主要国家及主要特征

B
     

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下图),回答问题。

高考资源网(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性。

(2)该地区河流汛期一般是         季和        季,其原因分别是                                                                

(3)本区是有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         基地和       业基地。与其他农业基地比较,本地区种植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大规模的         化和专业化生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

1)东北,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多雨。整体。

2)春、夏,季节性积雪融化、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3)粮、林。机械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翰林院与翰林

邸永君

①翰林院自出现便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发轫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此制尽管有其种种欠缺与不足,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却不失为一项较为公正的选才制度。科举制度给无数栖身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带来了出头的希望,为其扶摇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历代王朝统治者则藉此网罗到大批知识精英,既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也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在延长王朝寿命、缓解统治危机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②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视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③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称为朝考。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为了防止冒滥现象,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

④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多出一个层次——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

(选自2008年《百科知识》第11期)

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翰林院与翰林”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

B.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开始了“非进士不入翰林”时代。

C.翰林是明清科举制度的人才结构中最高级别的。

D.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考试,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称之为翰林。

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在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公正的选才制度。

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

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

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

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朝考,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

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D(只要在翰林院学习过的翰林就被称为翰林)。

2BA.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较为公正”;C.弄错对象,“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D.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应是二三甲进士)。

3A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能”改为“只有……才可能”;C.还要参加复试,只有复试合格者才能参加朝考;D.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三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科举制度都如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4B(假:授予、使……代理)

5A(均为连词,连接手段与目的,可译为“来”;B项均为介词,前为“向”,后为“在……中”;C项均为助词,前为宾语前置标志,后为定语后置标志;D项均为连词,前表转折,后表承接)

6B(攻吴是刘备的主张,黄权只是提出攻打的策略)

7.(10分)①黄权紧闭城门,等到看到刘璋投降,才前往向刘备降附。(译对大意计3分,落实“稽”“诣”的含义各计1分)

②我过去受到刘主特别的恩遇,投降吴不行,想回蜀国没有退路,因此归顺从命(降魏)。(译对大意计3分,落实“殊”“归”的含义各计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8.具体说明一下这首诗突出运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环境的“清”的。(5分)

9.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8.反衬手法。(衬托手法)(2分)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3分)(三种情况答出两种则可)

9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字展开想象,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4分,每一点给2分)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2分)(意思对则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C(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此处褒贬误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B.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有着150多年历史,为全球投资者的金融需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已申请破产。

C.“三鹿奶粉”事件说明,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迫在眉睫,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时,能不能以“人权大于主权”为由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的态度向来是肯定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参考答案:B(A “约4.8%左右”重复;C句式杂糅,删“迫在眉睫”;D“态度向来是肯定的”,表意不明)

     

把下列句子的序号填入下面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得当。(3分)

“陆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通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从西安出发,经新疆的南路和北路,到达中亚、西亚各国,再由这些国家转道至欧洲。___________。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陶瓷之路、香药之路。

①“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又一重要通道

②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陆上丝绸之路一样

③其路线是由广东、福建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至波斯湾、红海

④史料记载,“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便已出现,到唐宋时期最为鼎盛

⑤而欧洲商人则带来毛织品、玻璃器皿、象牙等异域珍品

⑥中国商人将中国丝绸、陶瓷、香料、茶叶、漆器等物产运往欧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参考答案:②①④③⑥⑤(②承接“陆上丝绸之路”,故在最前;①中的“又一重要通道”承接②的内容,又引出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话题,故在第二;④中的“史料记载”是关键词,后面的内容都是其内容,故该句排在剩余句子前面;③写路线,⑥⑤写商品,故③排在⑥⑤前,⑤中的关键词“而”又决定了它要排在⑥后面)。

     

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来说明网络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5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把裹挟风沙的尖刀,会刮蚀我们美丽的心田;又是一道污浊的水流,会浸黑我们思想的堤岸。同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参考答案:它既是一片缀满奇珍的天空,能展现我们创造的激情;又是一泓漫溢的春水,能滋养我们瑰丽的生命。

     

请在下列应用文体中任选一项进行写作。要求:格式正确,语言得体、简洁。

(一)韩柏同学在社区图书馆借到《大唐双龙传》7本,一个月后归还。请你以他的名义写一张借据。

(二)家住向晖新村二幢一单元二0四号的军属李淑琴奶奶早上在向晖菜场买菜时,捡到一串钥匙。共八把钥匙,其中四把大的铜钥匙,两把大的铝钥匙,两把小的不锈钢钥匙。钥匙圈上还套着一个红色的塑料吹哨。李奶奶急着要找到失主,自己又不会写字。请你帮她写一则招领启事。(李奶奶要求失主与她在下光储蓄所的儿子邵向军联系,电话是67115432)

(三)立新小学传达室的吴伯伯早上在二码头公园锻炼身体时,不填失落一只黑色皮包,内有一只钱包、一副黑边方框的400度的老花镜和一张身份证。吴伯伯非常着急,请你帮他写一则寻物启事。吴伯伯表示对送来失物的人面酬。(吴伯伯叫吴根原,身份证号码是33018300325065)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写作

评分以《十一种常见应用文》练习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