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发布时间:2021-11-21   来源:材料素材    点击:   
字号: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通用9篇)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北京,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也是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开发的先驱。他被称为&ldquo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此刻怀着沉重的心情执起笔,脑海里浮现的是您接受采访笑吟吟的可爱脸庞,是您站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自由浪漫,是您俯身手捧麦穗的严肃认真……

  小时候,看着课本里关于您的介绍,我想您一定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人吧。事实确是如此。为了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您殚精竭虑,一心扑在试验田的杂交水稻上,每天不是在试验田,那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即使是卧病在床,醒来后第一句也是询问天气状况,担心着试验田的水稻。您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却始终坚持自己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原则,甚至孙女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天真地认为爷爷只是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老头。国际上也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您出国工作,都被您婉拒了,因为您坚信您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的根也在中国。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令我心向往之;拳拳爱国之心,更让我肃然起敬。

  长大后,我结束了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时代,接触到了现实的社会,也因此更加懂得了您坚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难能可贵。在通讯发达的网络中,我欣喜地发现您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幽默风趣的大师。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您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说俄语、拉小提琴、游泳、跳踢踏舞……谁能想到一个鲐背之年的科研者,还是一个紧跟时代全能的“90后梗王”。认知中的科学家形象同鲜活真实的“爷爷”之间的差距,让我们后辈对您的敬意中又多了一份亲近。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您的颁奖词曾写道,“袁老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您的一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生,纵然荣誉满身,却仍坚持俯身黄土地,您的爱国敬业、勤俭朴素、乐观风趣是我们无价的珍宝,您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更让我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袁爷爷,您是榜样,是英雄,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搁笔至此,竟不知所言。只想真诚地对您说;袁爷爷,感谢您,给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请您放心,吾辈定当不负所望,沿着您走的道路,带着“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一往无前!

第二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最最尊敬的袁隆平院士,您好!我和您从未谋面,可以说完全是行走在两条平行线上的陌生人,但惊闻您离去的消息时,一种莫名的伤感却彻头彻尾地将我笼罩。说实话,我们素昧平生,但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袁爷爷,一路走好!”,这些天令我失魂落魄不知所措。

  一生永为“稻粱谋”。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您“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必除了心中装着人民,很难找到其他的答案。千言万语,道不尽您一生的耕耘。这两天有关您的消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不停地在网络上找寻您的经历和过往,感知您的平凡和伟大,感受老百姓对您的真情和厚爱。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你若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将把你高高举过头顶”这句话的真谛。都说民以食为天,您让老百姓远离饥饿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啊,老百姓怎能不记着您的好呢?

  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昨天的长沙城下起了小雨,那淅淅沥沥的雨滴正是老百姓流下的泪水。昨天,在长沙给您送行的队伍排起了长龙,这些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嫩的孩童,有农民、医生、军人、学生、外卖小哥,有人免费送花、有人免费开车接送、有人免费提供口罩,在长长的送行队伍中大家有序等候,只为能够送袁老最后一程。虽然我没法前往悼念,但那首悲伤的《送别》曲却在我脑海里循环播放着。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您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您辛勤耕耘的写照。“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怀揣这两个梦想用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和鞠躬尽瘁的坚守,创造了一颗稻种填满粮仓的奇迹。1964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科学探索的力量,更是您不懈追求的结晶。

  您曾寄语青年:“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如今您带着一粒“种子”去了远方,落红化泥更护花,我们坚信您在中国大地上播下的梦想,必将在后继者心里生根发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袁老,您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粮食的种子,而且将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我们一定会带着您的梦想做好当下,朝着您的梦想继续前行。

第三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袁老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杂交水稻。说起杂交水稻,他眼里永远都有光,并且‘滔滔不绝’。因为专注执着,他才能挺过杂交水稻科研发展过程中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几十年如一日,才有了今天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世界领先。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学习袁老师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咏说。

         袁隆平离世前,曾在三亚住院治疗。有一天,张德咏去医院向他汇报工作,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尽管很晚了,但他依然和张德咏交流了40多分钟,耐心细致地交代中心要抓的重点工作。

         “袁老师是我们中心的家长。他走了,我们都很难过。我觉得,学习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传承是对他最好的缅怀。我们会传承先生未竟事业,竭力做好世界粮食安全事业中的中国担当。”

         “我和袁老师相处了12年,他每次看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杂交水稻。他常说电脑里、书本里都长不出水稻,要种好水稻就必须下田。他也是这么做的。前几年他身体好的时候,每天都下田观察水稻长势,风雨无阻。我做栽培工作,那时候下田次数都没有他多。这两年,由于身体原因袁老师出差次数少了,但他经常打电话询问试验田情况,特别是水稻快成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打好多个电话来问。”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说。

         “我们做栽培工作的经常被人调侃,‘远看像种田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看是做水稻科研的’。”李建武说起来很无奈,“栽培工作又脏又苦又累,有时候我都想放弃。但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都坚持下来了,我们这点苦算什么?现在袁老师走了,但他的精神就是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再苦再累再难,我们都会接续他的‘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想。”

         同样感受的,还有中心研究员马国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科研经费匮乏,从事水稻栽培工作的马国辉一度想离开。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去田间“打卡”,他拉着自己坐在田边,边抽烟边跟他说,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坚持。

         此后,马国辉担任中心党委书记期间,袁隆平依然要求他在长沙和三亚各种一丘高产田,与中心年轻专家“PK”,不能因科研管理工作而耽误科研。后来,马国辉退休,袁隆平又嘱咐他“退位不退科研”。

         “现在,我还在做第三代杂交稻攻关和耐盐碱水稻配套技术研究,并有了阶段性进展。虽然我已年过六旬,但我会像他给我起的绰号‘马似驼’那样,像骆驼般负重前行,不负他的期望。”

          心怀天下,敢为人先,他的科研从不“藏着掖着”

         1970年,袁隆平助手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为尽早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他没有藏着掖着,将珍贵的“野败”材料分发给全国相关协作单位。此后,全国大协作,在1973年迅速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种,并很快育成了“南优”等系列籼型杂交水稻高产组合,使杂交水稻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张德咏在报告中还谈及,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后,袁隆平带领团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近8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现在,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

         “博士毕业到现在已20多年,我坚持应用研究,相继选育出了中国第二、三、四期超级稻代表性品种。我们缅怀袁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他的精神,破除‘四唯’,真正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希望我们团队,未来能像他那样,扎实推进理论突破,并致力于将理论突破转化为技术和材料的原始创新,助力新品种产量潜力大幅提高。”邓启云说。

第四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袁老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杂交水稻。说起杂交水稻,他眼里永远都有光,并且‘滔滔不绝’。因为专注执着,他才能挺过杂交水稻科研发展过程中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几十年如一日,才有了今天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世界领先。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学习袁老师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张德咏说。

         袁隆平离世前,曾在三亚住院治疗。有一天,张德咏去医院向他汇报工作,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尽管很晚了,但他依然和张德咏交流了40多分钟,耐心细致地交代中心要抓的重点工作。

         “袁老师是我们中心的家长。他走了,我们都很难过。我觉得,学习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传承是对他最好的缅怀。我们会传承先生未竟事业,竭力做好世界粮食安全事业中的中国担当。”

         “我和袁老师相处了12年,他每次看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杂交水稻。他常说电脑里、书本里都长不出水稻,要种好水稻就必须下田。他也是这么做的。前几年他身体好的时候,每天都下田观察水稻长势,风雨无阻。我做栽培工作,那时候下田次数都没有他多。这两年,由于身体原因袁老师出差次数少了,但他经常打电话询问试验田情况,特别是水稻快成熟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打好多个电话来问。”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说。

         “我们做栽培工作的经常被人调侃,‘远看像种田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看是做水稻科研的’。”李建武说起来很无奈,“栽培工作又脏又苦又累,有时候我都想放弃。但袁老师几十年如一日都坚持下来了,我们这点苦算什么?现在袁老师走了,但他的精神就是我们团队的凝聚力。再苦再累再难,我们都会接续他的‘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想。”

         同样感受的,还有中心研究员马国辉。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科研经费匮乏,从事水稻栽培工作的马国辉一度想离开。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去田间“打卡”,他拉着自己坐在田边,边抽烟边跟他说,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坚持。

         此后,马国辉担任中心党委书记期间,袁隆平依然要求他在长沙和三亚各种一丘高产田,与中心年轻专家“PK”,不能因科研管理工作而耽误科研。后来,马国辉退休,袁隆平又嘱咐他“退位不退科研”。

         “现在,我还在做第三代杂交稻攻关和耐盐碱水稻配套技术研究,并有了阶段性进展。虽然我已年过六旬,但我会像他给我起的绰号‘马似驼’那样,像骆驼般负重前行,不负他的期望。”

          心怀天下,敢为人先,他的科研从不“藏着掖着”

         1970年,袁隆平助手在海南三亚发现“野败”。为尽早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他没有藏着掖着,将珍贵的“野败”材料分发给全国相关协作单位。此后,全国大协作,在1973年迅速成功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育种,并很快育成了“南优”等系列籼型杂交水稻高产组合,使杂交水稻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张德咏在报告中还谈及,杂交水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后,袁隆平带领团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近8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杂交水稻技术人才14000余人。现在,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杂交水稻试验试种和推广。

         “博士毕业到现在已20多年,我坚持应用研究,相继选育出了中国第二、三、四期超级稻代表性品种。我们缅怀袁老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他的精神,破除‘四唯’,真正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我希望我们团队,未来能像他那样,扎实推进理论突破,并致力于将理论突破转化为技术和材料的原始创新,助力新品种产量潜力大幅提高。”邓启云说。

第五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最最尊敬的袁隆平院士,您好!我和您从未谋面,可以说完全是行走在两条平行线上的陌生人,但惊闻您离去的消息时,一种莫名的伤感却彻头彻尾地将我笼罩。说实话,我们素昧平生,但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袁爷爷,一路走好!”,这些天令我失魂落魄不知所措。

  一生永为“稻粱谋”。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动力支撑着您“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必除了心中装着人民,很难找到其他的答案。千言万语,道不尽您一生的耕耘。这两天有关您的消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我不停地在网络上找寻您的经历和过往,感知您的平凡和伟大,感受老百姓对您的真情和厚爱。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你若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将把你高高举过头顶”这句话的真谛。都说民以食为天,您让老百姓远离饥饿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啊,老百姓怎能不记着您的好呢?

  稻菽千重浪,粒粒皆思念。昨天的长沙城下起了小雨,那淅淅沥沥的雨滴正是老百姓流下的泪水。昨天,在长沙给您送行的队伍排起了长龙,这些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嫩的孩童,有农民、医生、军人、学生、外卖小哥,有人免费送花、有人免费开车接送、有人免费提供口罩,在长长的送行队伍中大家有序等候,只为能够送袁老最后一程。虽然我没法前往悼念,但那首悲伤的《送别》曲却在我脑海里循环播放着。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您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您辛勤耕耘的写照。“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怀揣这两个梦想用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和鞠躬尽瘁的坚守,创造了一颗稻种填满粮仓的奇迹。1964年开创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分别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科学探索的力量,更是您不懈追求的结晶。

  您曾寄语青年:“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如今您带着一粒“种子”去了远方,落红化泥更护花,我们坚信您在中国大地上播下的梦想,必将在后继者心里生根发芽。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袁老,您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粮食的种子,而且将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我们一定会带着您的梦想做好当下,朝着您的梦想继续前行。

第六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隆平院士: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听闻这则消息,我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是震惊,是哀痛,是长久的沉默与缅怀。

  有一种缅怀是“感恩国士,吾辈奋进”袁隆平院士既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耕耘者。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南农民。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田间地头总能看到袁老默默耕耘的样子。人们看到的袁老,总是挽着裤腿下稻田的形象,无论播种季还是收获季。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即便是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袁老还是坚持亲自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在成就与尊荣的背后,这恰是我们后辈需要学习他的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

  有一种传承,是“做好种子,为国为民”袁隆平院士曾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好的精神滋养种子破土而出定将根深叶茂、枝硕叶茂。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许多像袁老这样的国之大者,在我们心里种下了一粒种子。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我们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下一代禾下乘凉,不断延续。做一个为心中理想而奋斗的国之大者。

  是您让我知道什么是“有梦想,了不起”您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一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在印度、越南、美国、巴西等各个国家大面积种植。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追求也是没有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动力来自于他的梦想。袁老的这两个梦想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能实现,对于解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是重大的突破,但他的梦想又有别于一些科学家的梦想。他所从事的水稻育种,整天与泥土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那些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梦想就跟他一辈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梦想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论,也没有围着核心期刊打转的焦虑,有的只是一颗为民分忧的心。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感谢您用一生,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解决了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您放心,吾辈自强,志存高远,必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国家,不负前人!

  此致

  敬礼!

第七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此刻怀着沉重的心情执起笔,脑海里浮现的是您接受采访笑吟吟的可爱脸庞,是您站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自由浪漫,是您俯身手捧麦穗的严肃认真……

  小时候,看着课本里关于您的介绍,我想您一定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人吧。事实确是如此。为了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您殚精竭虑,一心扑在试验田的杂交水稻上,每天不是在试验田,那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即使是卧病在床,醒来后第一句也是询问天气状况,担心着试验田的水稻。您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却始终坚持自己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原则,甚至孙女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天真地认为爷爷只是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老头。国际上也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您出国工作,都被您婉拒了,因为您坚信您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的根也在中国。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令我心向往之;拳拳爱国之心,更让我肃然起敬。

  长大后,我结束了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时代,接触到了现实的社会,也因此更加懂得了您坚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难能可贵。在通讯发达的网络中,我欣喜地发现您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幽默风趣的大师。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您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说俄语、拉小提琴、游泳、跳踢踏舞……谁能想到一个鲐背之年的科研者,还是一个紧跟时代全能的“90后梗王”。认知中的科学家形象同鲜活真实的“爷爷”之间的差距,让我们后辈对您的敬意中又多了一份亲近。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您的颁奖词曾写道,“袁老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您的一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生,纵然荣誉满身,却仍坚持俯身黄土地,您的爱国敬业、勤俭朴素、乐观风趣是我们无价的珍宝,您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更让我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袁爷爷,您是榜样,是英雄,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搁笔至此,竟不知所言。只想真诚地对您说;袁爷爷,感谢您,给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请您放心,吾辈定当不负所望,沿着您走的道路,带着“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一往无前!

第八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袁爷爷:

  您好!我是厦门市火炬学校一年级学生。我的爸爸告诉我:您今天已到天堂去了。您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为了中国人民不会饿肚子而努力。哪怕到了病情危重时,您还在关心稻子的长势。经过您的努力,中国人再也不担心吃不饱了。您真是个伟大的英雄!

  妈妈从小就和我说:“吃饭要吃干净,不能浪费、不挑食。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她还教我背《悯农》这首诗。我现在终于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意思了。

  袁爷爷,悄悄告诉您:以前,我吃饭总是吃得很慢,又挑食,昨天还把妈妈煮的豆腐汤偷偷倒掉了。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今天,我不仅没有挑食,还吃得很快。妈妈还表扬了我的“光盘行动”。以后,我不仅仅自己要珍惜粮食,还要给同学们做好榜样。

  袁爷爷,虽然,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我还是非常舍不得您离开我们。我以后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努力学习,长大后像您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愿您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怀念您!

第九篇: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此刻怀着沉重的心情执起笔,脑海里浮现的是您接受采访笑吟吟的可爱脸庞,是您站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自由浪漫,是您俯身手捧麦穗的严肃认真……

  小时候,看着课本里关于您的介绍,我想您一定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人吧。事实确是如此。为了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您殚精竭虑,一心扑在试验田的杂交水稻上,每天不是在试验田,那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即使是卧病在床,醒来后第一句也是询问天气状况,担心着试验田的水稻。您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却始终坚持自己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原则,甚至孙女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天真地认为爷爷只是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老头。国际上也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您出国工作,都被您婉拒了,因为您坚信您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的根也在中国。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令我心向往之;拳拳爱国之心,更让我肃然起敬。

  长大后,我结束了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时代,接触到了现实的社会,也因此更加懂得了您坚持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难能可贵。在通讯发达的网络中,我欣喜地发现您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幽默风趣的大师。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您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说俄语、拉小提琴、游泳、跳踢踏舞……谁能想到一个鲐背之年的科研者,还是一个紧跟时代全能的“90后梗王”。认知中的科学家形象同鲜活真实的“爷爷”之间的差距,让我们后辈对您的敬意中又多了一份亲近。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您的颁奖词曾写道,“袁老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您的一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生,纵然荣誉满身,却仍坚持俯身黄土地,您的爱国敬业、勤俭朴素、乐观风趣是我们无价的珍宝,您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更让我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袁爷爷,您是榜样,是英雄,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搁笔至此,竟不知所言。只想真诚地对您说;袁爷爷,感谢您,给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请您放心,吾辈定当不负所望,沿着您走的道路,带着“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一往无前!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wendang/199832/

《2021学生写给袁隆平的一封信(通用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

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

你知道的越多,练习的越多你练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在繁忙的项目成本实习之后,你必须准备写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可以总结经验,避免错误,指导今后的工作。那么,您如何编写项目成本实践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6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使用范围很广,报告的风格与结构因各个机构的惯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一岗”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所对应的岗位;“双责”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也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2024-04-26
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工作总结(JobSummary 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
2024-04-2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