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1-07-08   来源:人事培训    点击:   
字号: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12篇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12篇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1)

爱国的杜子威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学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妻子一起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造了一座研究室花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很有钱,问他:"你戴的是什么牌的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一百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手表。人们被他这种崇高精神所感动。(敬佩)地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闭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里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访日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2)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选段)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 c , b , a 。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1.选段出自课文《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0.5分)

2.按要求写词语。(2分)

(1)写出“圣洁”的两个近义词: 纯洁 神圣

(2)写出“清澈”的两个反义词: 浑浊 污浊

3.在选段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2分)

4.简要概括第二自然段的内容。(1分)

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5.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 排比 的修辞方法,依次列举了沙滩、耕地、山脉、河流、松针、昆虫、薄雾、白云这些景物,突出它们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3分)

6.第二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总分总的段式,并运用了 拟人 、 比喻 的修辞方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当成自己的“ 姐妹 ”、“ 兄弟 ”,表明人类与大地不可分割的关系,字里行间处处充满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2.5分)

7.第三自然段写出了我们与“ 溪流河川 ”的密切关系。(0.5分)

8.将下列内容的序号填入选段中横线上。(1.5分)

a.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 b.滋润我们的心田 c.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

9.理解句子,选择正确答案。(2分)

(1)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B )

A .我们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可以改变大地,我们是大地的主人。

B.大地滋养了万物,包括我们人类;人类的生命成长离不开大地的 给予。人类与大地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2)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   B  )

A.我们的祖先曾经为捍卫领土的独立而战,鲜血染红了河水。

B .我们的祖先热爱河水,保护河水,他们的精神像阳光下的水波一样,闪着光芒。

老人与海鸥(选段)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suò sù)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zuō 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1.选段出自课文《 老人与海鸥 》。(1分)

2.划去选段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1分)

3.写出“亲昵”的两个近义词: 亲密 亲热 (1分)

4.选段主要写了 喂海鸥 和 唤海鸥 两个内容(用小标题概括)。(1分)

5.用原文的词语填空。(5分)

(1)第一自然段 二十余里 一个词写出了路途的遥远, 只 一词写出了目的的单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爱海鸥的老人的形象。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运用 放 、 退 、 撮 、呼唤,这几个连续的动词表现老人喂海鸥时动作的娴熟;生动地写出海鸥吃食的样子的动词是 扫 。

(3)第三自然段透过老人给海鸥起的一个个朴实的名字,透过老人呼唤海鸥时 亲昵 的语调,体现了老人对海鸥的爱。

6.选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是对老人的 外貌 描写,其中反复使用的 褪色 一词,强调了老人是位勤俭的人。(2分)

7.选段中划曲线的句子运用 比喻 的修辞方法,其中 依 这个字准确写出海鸥与老人默契的配合。(2分)

8.第四、五自然段通过老人与“我”的 对话 描写,反映老人对海鸥的爱。(1分)

9.选择句中省略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 B )(1分)

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A表示话未说完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语意未尽 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最后一头战象(选段)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1.选段出自课文《 最后一头战象 》,作者 沈石溪 。

2.按要求写词语。

(2)写出“凝望”的两个近义词: 凝视 注视

(2)写出“膨胀”的两个反义词: 压缩 紧缩

3.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震耳欲聋”的“欲”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C )( E )。

A.欲罢不能 B.求知欲 C.摇摇欲坠 D.欲盖弥彰 E.山雨欲来

4.用小标题概括选段所描写的两个场面 依依惜别 、 凭吊战场 。

5.第一自然段中,作者通过描写村民 泣不成声 、 系纱巾 、绑黑布、送食物,体现了人们对战象难以割舍的情感;还从 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 和 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两个细节,表现了战象对寨子及村民的依依不舍之情。

6.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使用叠词增强了表达效果,其中“ 整整 ”一词写出了嘎羧走了很长时间,“ 久久 ”一词写出了嘎羧站在江畔的时间长。

7.选段中画线的句子从 神态 、 动作 、 吼声 三方面对嘎羧进行描写,体现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8.用曲线画出选段中环境描写的语句。

《月光曲》(选段)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洒 (洒、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 刮 (刮、卷)起了大风, 卷 (刮、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 涌 (拥、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段出自课文《 月光曲 》。(1分)

2.按照原文为选段中的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3.按要求写词语。(2分)

(3)写出“霎时间”的两个近义词: 刹那间 一瞬间

(2)写出“波涛汹涌”的两个反义词: 微波粼粼 水平如镜

4.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水天相接”的“接”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 C )。(1分)

A.接骨 B.交头接耳 C.衔接 D.迎接 E.接受

5.选段中写了 贝多芬 、 皮鞋匠 、 盲姑娘 三个人物。(1.5分)

6.简要概括皮鞋匠联想到的内容。(2分)

月亮越升越高,微波粼粼的海面被大风刮得波涛汹涌。

7.用曲线划出环境描写的句子。(2分)

8.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 好像”、“ 仿佛 ”两个词引出联想和想象。用直线画出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2分)

9.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和想象描绘了三幅画面,将他感受到的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变化排序。(1.5分)

气势逐渐增强,曲调曲折( 2 ) 高昂激越( 3 ) 轻幽舒缓( 1 )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3)

秋的气味阅读答案《秋的气味》阅读答案

秋的气味

林海音/文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卖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一九六一年十月三十日

1.本文先写物,再写 ,表现北平秋天 、 的特点。(3分)

2.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2分)

3.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2分)

4.文章语言口语化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找出一处,加以品析。(3分)

5.“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3分)

6.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北京秋的气味吗?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秋的气味》答案

1.人 祥和 亲切

2.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3.公平、亲切、随和、诚朴

4.如,“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口语化的描绘,动作、情态就非常鲜明,如在眼前。

5.拟人。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及对人的诱惑力。

6.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4)

落叶阅读答案杜渐坤

【篇一: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月考一试卷】

s=txt>###中学高一语文月考卷(一)

(总分150分,作答时间15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a.纳闷 脸夹 吹嘘 兴至勃勃

b.安适 酷爱 清辙 汉马功劳

c.嘹亮 烘托 融洽 引人入胜

d.气势 震摄 憔瘁 花枝招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

b.抗日战争时,我八路军对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秋毫无犯,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

c.我们要积极斗争,争取生存,决不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坐以待毙。 .........

d.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对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在这方面可以堪称典范。

b.新闻发言人郑重指出:在现在乃至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够自给。

c.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文化大餐。

d.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5.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于嗟鸠兮,无与士耽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

b.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

c.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d.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d.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座号:

二、文言文阅读(17分,选择题每道3分)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讫:终了,完毕。 .

b.为《学规》俾守之 俾:并且。 .c.单车屏徒从 屏:使??退避。 .d.有短朱熹者,谓其疏于为政短:诋毁,指摘。 .

( )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独端坐以指画沙 以尔车来 ..

c.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桑之未落 ..d.五年,依所请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

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

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

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

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

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10.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4分)

(2)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4分)

三. 诗歌鉴赏(20分) 11. 阅读下面诗段,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4分)

(2)诗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写景名句,请自选两种艺术手法分析其妙处。(4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自牧归荑, 。匪汝之为美, 。(《静女》)

(2)氓之蚩蚩, 。 ,来即我谋。(《氓》)

(3)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 。(《氓》)

(4)山不厌高,。周公吐哺,(《短歌行》)

(5)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6)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落 叶

杜渐坤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窸窣,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捱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和在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

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无论走在那一个林子里,无论在那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着它们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3.这篇散文生动地描绘了两幅落叶图景。

(1)这两幅图景同中有异,其异处是什么?

(2)作者在描写北国落叶时,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1)。(2分)

(2)。(3分)

14.散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于是,无论在那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了一种庄严的忘我的 思考。”联系全文看,“我”在“思考”什么?(5分)

答: 。

1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作者用落叶这一自然现象为线索,全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老叶落下,新叶

勃发的现象。意蕴深邃,含蓄隽永。

b. 这篇散文的前一部分所描绘的落叶图景,与过去许多名家笔下凋零、悲凉的落

叶图景异曲同工,格调相似。

c. 尽管两幅落叶图景描绘生动、形象,但若全文仅止于此,那么这篇散文便缺乏

积极意义和深刻意蕴,所以作者接着勾勒了一幅新叶勃发图。

d.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这里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

赞扬新叶渴望崭新的未来,完成“老叶”赋予的使命。

e. “老叶融入春泥??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这句话形象地描写出落叶的作

用和老叶的使命感。

答:(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

李娜——中国新名片

2006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八强,个人也是中国首个大满贯赛事八强;

2011年悉尼网球精英赛冠军,中国网球首个wta顶级巡回赛的单打冠军;

2011年澳网成为第一个闯入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选手;

2011年法网进入八强后成为四大满贯赛均闯入八强的唯一一名中国人,击败阿扎伦卡

后已追平亚洲选手参加法网的最好成绩,而在击败莎拉波娃后,她已将亚洲选手在法网的最佳战绩独揽在自己名下。

今天,纪录又被刷新,她夺得法网冠军,中国人乃至亚洲选手的法网最好成绩,也是其个人、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首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她,叫李娜。

从年初进入澳网决赛开始,李娜已经成为中国体育新名片、甚至是中国的新名片,一个开放的、自信的、强大的中国的新名片。

继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丁俊晖的准度后,李娜代表了中国的力度!鉴于网球在世界上的地位,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地区,李娜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上述中国明星。

如果说是精湛的球技和不俗的成绩造就了李娜今天的地位的话,那么率真的个性更是让千千万万网球迷记住了她。她可以直言不讳自己复出是为了奖金,可以将老公呼噜打得山响公布于众,可以将自己欲拿下大满贯冠军以带动千千万万中国人热爱网球的“野心”与世人分享??正是这种与中国体育环境“格格不入”且略带反叛的个性帮助李娜融入了世界体育社会并正在影响中国体育的未来。 李娜又不仅仅是一张体育名片,她的幽默和松弛以及用英语自如交流其实也代表了中国的形象。李娜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宣传着中国。今年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为她举办的生日宴会上,李娜感谢完澳大利亚大使接着说:以后去澳大利亚签证,要快快的。一时间全场大笑。这份从容和幽默让世界重新发现她个人、中国网球甚至中国。

中国网球尤其是职业网球的发展尚不成熟,李娜的崛起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网球的发展。随着李娜、郑洁、彭帅等人的“单飞”并屡创佳绩,尤其是李娜获得中国首座大满贯赛冠军,这无疑将加快中国网球的发展进程。

反过来说,李娜夺冠也让世界在加速了解中国网球。随着李娜一次次刷新个人最佳,中心球场、主新闻发布厅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她的身影,外国媒体也在不断地挖掘李娜和中国网球的相关新闻,中国网球正通过李娜这个“载体”为世人所知。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李娜的成功模式很难复制,李娜也已达29岁“高龄”。中国网球不能将希望只寄托于李娜一个人身上,中国网球主管部门应当抓住李娜法网夺冠的契机,在人才尤其是职业网球人才培养机制上理清思路、多下工夫。

李娜在法网决赛前指着埃菲尔铁塔说:希望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们也可以爬到塔尖,中国人也可以改变一切。

改变,从现在开始!

16.李娜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新名片? (4分) 17.李娜的崛起为中国网球带来了哪些影响?(4分)

【篇二:语文月考题】

t>2017年秋2017届第五学月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班级 姓名 总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1、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3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概率

b. 渲泄

c. 余暇

d. 倾泻 陶冶 冠名权开销 暴发力神彩 发祥地凑合 摄像机众志成城 杯水车薪 掉以轻心 相儒以沫

3.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项()

a.你注意过吧,胡琴的下面都有一个不小的“肚子”。——蒙上蛇皮的竹筒。

b.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想来是最流行的:“爵士乐”。

c.人们在自由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着??。

d.因而把它比着“绛囊”“红星”,都很逼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两三年来,某市大型商场所赠营业面积相当于过去十年所赠营业面积的三倍,但前往购物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

b、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

c、西昌是攀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攀西资源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不言而喻,....这里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d、10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达到11.48万人次,是最大接待量的2.3倍;游人摩肩接踵,....难以感受紫禁城的庄严气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异国的赛场上,在万众瞩目的时刻,当看到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他激动得流下了热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b.当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帐篷、饮用水、粮食和生活用品,他们还需要精神的抚慰。

c.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而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而确定的“原子时”。

d.现在也有一些人担心中国文化会不会被外来文化吞没,而我更担心的是中国文化在自我陶醉中失去自我。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文化诉求:音乐教育的深层意蕴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一个民族和国家文化特征的表现形式。音乐起源于人类原始的劳动,在对自然的改造和实践过程中,人类将自身的感受和民族特性融入到本民族音乐的创作之中,最终形成了能够集中表现一个共同体文化特征、精神气质的民族音乐。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地理环境、生态气候、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差异,世界上能够代表和表现民族特征的音乐风格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这样说,有多少个民族就有多少种音乐形态。

以我国的音乐为例,狭义上讲,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各异,风俗习惯和民族信仰上存在差异,因此各民族的音乐形态也是风格迥异的。由于生活在高原地带,藏族音乐的旋律优美辽阔、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从广义上说,整个中华民族的音乐风格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的音乐也是不尽相同的。用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演奏的中国古典民乐集中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文化积淀,既体现了儒家的中正和平、温柔敦厚,也融合了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雅淡远的文化气息。

因此,我们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的目的首先就是民族文化教育,教育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在音乐中感受祖先和历代先人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的民族历史。

音乐是最能深入人类心灵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音乐是一种具有无穷力量的文化。音乐教育不仅在宏观上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具有强化作用,而且还能直接反映一个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价值体系。一种社会所认同和坚持的文化立场和价值观,往往通过社会上主流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因此,音乐教育对于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增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开展音乐教育方面,需要注重展现音乐追求真、善、美的本质,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凸显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美育教育。音乐教育应首先树立一种观念,即坚持把音乐当成一种文化来传授,把音乐当作一种社会精神的表达来理解。古往今来,在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音乐对于唤起民族精神,推动历史发展,歌颂进步精神,批判丑恶力量都产生过巨大作用。此外,音乐教育同样面对普通大众。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是个人综合文化水平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整体文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选自2013年1月5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6.从原文看,下列对“音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音乐起源于人类原始的劳动,它在形成过程中融入了人类自身的感受和民族特性。

b.音乐的民族风格受到生产力水平、地理环境、生态气候、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

c.音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

d.音乐在宏观上具有强化人们文化认同的无穷力量,因此音乐能够深入人类心灵。

7.下列关于“音乐教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足( )(3分)

a.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感受民族历史。

b.音乐教育直接反映一个社会主导性的文化价值体系,要坚持把音乐当成文化来传授。

c.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所以要发挥艺术特有的共性,以审美为核心价值理念。

d.音乐教育能帮助人们认识本民族的文化,增强维系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力。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推断,正确的一项屉( )(3分)

a.中国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悠久的文化积淀,融合了儒、道两家的思想精髓。

b.藏族音乐旋律优美辽阔,高亢嘹亮,和他们生活在高原地带有密切关系。

c.音乐教育需要注重展现音乐追求真、善、美的本质,不需要进行音乐知识和技巧的训练。

d.如果人们不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那么我们国家和民族整体文化水平,就无法得到发展。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共6分,每小题3分)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招敕后主曰:“汝与臣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顾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1、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若嗣子可辅,辅之b、继之以死

b、 c、汝与臣相从事,事之如父 d、顷之,又领益州牧

2、与“先主于永安病笃”中的“于”意思相同的是()

a、而君幸于赵王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d、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官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满分120分)

四、(共20分)

11.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2)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1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13、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1)羽扇纶巾,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根,紧握在地下, , 。舒婷《致像树》

(3),则知名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五、(共3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9题

落 叶

杜渐坤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绀赭吧。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窸窣,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捱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和在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

队来唱歌,杂花纷然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无论走在那一个林子里,无论在那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着它们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4、这篇散文生动地描绘了两幅落叶图景,这两幅图景同中有异,其异处是什么?(6分)

15、

作者在描写北国落叶时,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词语,有什么作用?(6分)

16、散文的前部分,作者着力描绘北国之秋和南国之春的落叶情景,有何意图?(6分)

17、散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于是,无论在那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了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联系全文看,“我”在“思考”什么?(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用落叶这一自然现象为线索,全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老叶落下,新叶勃发的现象。意蕴深邃,含蓄隽永。

b.这篇散文的前一部分所描绘的落叶图景,与过去许多名家笔下凋零、悲凉的落叶图景异曲同工,格调相似。

c.尽管两幅落叶图景描绘生动、形象,但若全文仅止于此,那么这篇散文便缺乏积极意义和深刻意蕴,所以作者接着勾勒了一幅新叶勃发图。

d.“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这里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赞扬新叶渴望崭新的未来,完成“老叶”赋予的使命。

e.“老叶融入春泥??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这句话形象地描写出落叶的作用和老叶的使命感。

六、(共6分)

20.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七、作文(60分)

【篇三:高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二—四】

txt>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准噶尔的地平线

沈仁康

① 我还从未见过像准噶尔盆地那样广袤、那样深邃、那样悠远的地平线。

② 在内地,人们的眼光常被局限在山岭、树木、各种建筑物的樊笼里,常被局限在淡云、 浓雾、自然地形的桎梏里,目光投不到遥远的天地之交。

③ 但是,当我旅行在新疆准噶尔大戈壁上,却为这片凝固或半凝固的沙原所展示的辽阔和 无限震动。啊,真有大海一般的气魄!极目远视,没有高峻起伏的远山,没有绵延的森林,没有热闹的村庄,只有平荡荡的,卵石遍布的大戈壁。它努力向前伸去,伸到天地之交。那天地之交,是一条平平的、绵延的地平线!

④ 这里荒漠,但有气魄!

⑤ 这里只有疏疏朗朗的芨芨草、骆驼刺在旱风中摇曳,有些地方连稀草都没有。它是固定 了的沙漠,没有水,没有生命;但它的广袤却给任何人以壮阔的胸襟,我在默默凝视戈壁地平线时,感到了心脏的膨胀。

⑥ 地平线,在远方。

⑦ 在地平线上,清晨有初阳,这里的初阳没有那么红,它明明净净,没有晨烟晓雾的缭绕, 特别的灼白;夜晚有朗月和疏星,也那么明明静静,没有烟云的笼罩,特别的晃眼。

⑧ 地平线,在远方。每当我向前跨进,马上会出现一条新的地平线,横亘在更远的地方。 我仿佛从这里触摸到了点什么,我触摸到了我们的人生,当我们不断前进,生活远处就会不断出现新层次的憧憬。我们永远走不到地平线,但它总在吸引旅人不怠倦地朝前,如果我们可以到达地平线,那人生之路就完结了,人们的展望就不再延伸了。不,我们永远走不到地平线。超越自我的追求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境界、新的标准,在更远更高的地方产生,等待我们新的超越。

⑨ 地平线,准噶尔壮阔深邃的地平线,使我难忘,也使我思索很久。

1.在①——⑤自然段中,作者描写的主要对象是 。(不超过9字)

其独具的特色是。(不超过8字)作者由此产生了这样的意象: 。(5分)

2.文中对地平线上的初阳和星月夜的描写,(1)主要用了什么手法?(2)有什么作用?(5分)

答:(1)

(2)

3.“在地平线上,清晨有初阳”、“当我向前跨进,马上会出现一条新的地平线”,这两句话中的“地平

线”分别指什么?(4分)

答:前一句的“地平线”是指。

后一句的“地平线”是指 。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从描写准噶尔大戈壁下笔,又以准噶尔“使我难忘”收束,充分表现了热爱边疆、热爱祖

国这一中心。

b. 作者先写准噶尔大戈壁,再写准噶尔的地平线,全文内涵丰富,构思巧妙,层次分明。

c.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不只欣赏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揭示了深邃的人生哲理:人生有一条永远

走不到的地平线。

d. 最后一段意蕴深刻,启迪人们在人生旅途上要不断追求、进取,去达到新的境界,去确立新的

标准,去等待新的超越。

e. 本文不仅写“景”,而且写“意”,层层展开,通过类比联想,深化了主题,受到了意切情深的

艺术效果。

答:( )( )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落 叶

杜渐坤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金黄色,或者竟是绀赭吧。最初坠落的,..

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黄的地毯。而在这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

枝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叫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窸窣,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捱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和在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无论走在那一个林子里,无论在那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的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着它们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5.这篇散文生动地描绘了两幅落叶图景。

(1) 这两幅图景同中有异,其异处是什么?

(2) 作者在描写北国落叶时,用了“最初”、“但接着”、“接着”等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1) 。(2分)

(2)。(3分)

6.散文的前部分,作者着力描绘北国之秋和南国之春的落叶情景,有何意图?(4分)

答:。

7.散文的最后一段写道:“于是,无论在那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了一种庄严的忘我的

思考。”联系全文看,“我”在“思考”什么?(5分)

答: 。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作者用落叶这一自然现象为线索,全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老叶落下,新叶勃发的现象。

意蕴深邃,含蓄隽永。

b. 这篇散文的前一部分所描绘的落叶图景,与过去许多名家笔下凋零、悲凉的落叶图景异曲

同工,格调相似。

c. 尽管两幅落叶图景描绘生动、形象,但若全文仅止于此,那么这篇散文便缺乏积极意义和

深刻意蕴,所以作者接着勾勒了一幅新叶勃发图。

d.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这里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赞扬新叶渴

望崭新的未来,完成“老叶”赋予的使命。

e. “老叶融入春泥??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这句话形象地描写出落叶的作用和老叶的

使命感。

答:( )( )

三、阅读下面一个文段,完成9——12题

春风

林斤澜

①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 到眼前了。

②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 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 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 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江南,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 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渣……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葱葱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冰河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 石头房子的木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双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 篓,背带冰渣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的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

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比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得解气。要 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 体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

⑾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注]靸,音sa,拖鞋。

9.开头对春天有不同的评价,其含义分别是什么?(6分)

(1)北京人概括的“春脖子短”,意谓:

(2)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意谓:

10.文中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南方和北国的春风。请分别概括出其特点。(4分)

(1)第4段划线的语句刻画出江南春风的特点。

(2)第7段划线的语句刻画出北国春风 的特点。

11.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说“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4分)

答:

12.下列对文章的鉴赏评价,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作者的构思巧妙,重在写春风,却不开门见山写春风,而是从北国的春天写起,从春天的比较引

出了春风,作比较后即收束全文,文字短小精悍。

b. 春风本是无形、无声、无味、不可捉摸的,作者却通过自身的感官,把春风刻画得形神兼备。

c. 作者既从听觉,又从触觉和视觉两方面去描写北国的春风,使人感到春风无处不在。

d. 全文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描写春风,赞叹春风,旨在歌颂春满大地的祖国。

e. 本文语言朴素、凝练、传神,运用叠字、叠词增添了文章的韵味,长短句交错,读起来琅琅上口,

富有节奏感。

答:()()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4题

黎 明 的 眼 睛

端木蕻良

⑴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 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⑵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⑶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呢!

⑷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需开窗子了。

⑸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就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在搭上个顶蓬。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⑹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⑺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了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⑻随着时光流逝,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他唤作屋子了。

⑼有谁未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⑽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⑾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门拜访,有的是偷偷的混了进来……

⑿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⒀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⒁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⒂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他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到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⒃打开窗子吧!现在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1.文中写了爱斯基摩人的冰房、鄂伦春人的“神仙柱”、山顶洞人的“半截坑”,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

么?这些共同之处表明了什么?(4分)

(1)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2)这些共同之处表明了

2.在今天,作者把窗子比作“文明的眼睛”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分点概述。(6分)

(1)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5)

杜怀超《草垛》阅读答案

  草垛

  杜怀超

  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可以作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搂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再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⑦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⑧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

  10. 为什么作者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

  答:  

  11.文章第①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草垛的?请举例简析。(4分)

  答:  

  12.文章第⑥段为何不惜笔墨详写作者一家人为草垛而忙碌的情景?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3.简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①作用  

  (2分)

  ②仿写  

  (2分)

  参考答案:

  10.草垛,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父亲对草垛的敬畏之情感染了“我”;草垛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我们”的精神归宿。

  11.答案提示:从形状、颜色、神态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草垛的特征。“草垛像……太阳”,用比喻写出其形状和颜色;草垛“高矮胖瘦”,“……蹲在……默不作声”用拟人写出其形状、神态。

  12.因为草垛在作者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村生活的艰辛,作者一家人的勤劳、父亲的智慧都是在为草垛忙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13. 前后呼应,深化文章的主旨。

  仿写示例:田野里,是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上是丰收的喜悦。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6)

开国大校 杜青平

杜青平,1916年8月生,湖北红安县华河乡枣林西湾人。1929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勤务兵、宣传员、红4军军部警通班长、红四方面军总部警卫2连班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县游击大队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8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铁道兵第1团政治委员,志愿军铁道兵第1师干部部副部长,铁道兵第4师副师长,恩施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宜昌军分区司令员、地委常委。是湖北省第三届人大代表、第四届政协委员、宜昌市第三至七届政协副**。曾被授予大校军衔。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国旗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7)

草 垛 杜怀超

  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j?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可以作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搂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再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⑦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⑧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10. 为什么作者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答: 11.文章第①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草垛的?请举例简析。(4分)答: 12.文章第⑥段为何不惜笔墨详写作者一家人为草垛而忙碌的情景?请简要分析。(4分)答: 13.简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①作用 (2分)②仿写 (二)(16分)10.(共4分)草垛,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父亲对草垛的敬畏之情感染了“我”;草垛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我们”的精神归宿。(任意答出四点即可,一点1分。)11.(共4分)答案提示:从形状、颜色、神态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草垛的特征。(2分,任答两点即可)“草垛像……太阳”,用比喻写出其形状和颜色;草垛“高矮胖瘦”,“……蹲在……默不作声”用拟人写出其形状、神态。(2分,举例1分,简析正确1分)12.(共4分)因为草垛在作者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村生活的艰辛,作者一家人的勤劳、父亲的智慧都是在为草垛忙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表述不强求一律,一点1分。)13. (共4分)前后呼应,深化文章的主旨。(2分,一点1分)仿写示例:田野里,是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上是丰收的喜悦。(2分,句式相同1分,揭示景物寓意1分。)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8)

《送别杜审言》阅读答案

  《送别杜审言》阅读答案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颔联寓情于景。“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参考答案: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爱师网整理      不好。一个“嗟”字,直抒胸臆,直贯篇末,饱含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一写与知己离别的怅惘惜别之情。二为故人不得志而抒感伤之情。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写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闻”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4分。]      【参考鉴赏】      这首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较之宋之问的某些应制诗,算是别具一格的了。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当时,作者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那更是惆怅倍增。“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正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这一“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有的本子误作“闻”字,则肤浅刻露,索然无味了。      别离固已难堪,如能举杯饯行,面诉衷曲,亦可稍慰离怀;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河桥不相送”一语平平道来,作者的思想感情却曲折起伏,波澜叠出。第四句别开生面,写出了想象中的送别情景:友人去远了,送行者亦已纷纷离开,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唯有那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似无穷尽,历时既久而难以逝去。这一笔表明作者身虽未去河桥,而其心已飞往江滨,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使“送别”二字有了着落,与第三句对照起来看,又是一层波澜。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作者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这也体现了初期律诗创作中比较舒展自由的特色。      后四句接连用典。此诗用典,熨贴工稳,不伤晦涩,仍保持了全诗自然朴素的风格。第三联用的是孙楚和屈平的典故。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屈平才华卓绝,遭谗被逐,流落沅湘,自沉汨罗而死。贾谊贬长沙王太傅时,途经湘水,感怀身世,曾作《吊屈原赋》。杜审言也是个“恃才謇傲”的人,而眼下面临的却是一种逆境,此番由洛阳流贬吉州,正好取道两湖,浪迹潇湘,沿途恰是前贤足迹所到之处,抚今思昔,能不感慨系之!“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既暗点友人的贬谪,交代其行踪,更是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结尾仍用典。《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丰城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作者在此用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分明是喻友人的怀才不遇,进一步丰富了上联的寓意;但同时也发展了上联的思想: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那么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      宋之问在律诗的定型上有过重要贡献,但其创作并未完全摆脱六朝绮靡诗风的影响。这首诗音韵和谐,对仗匀称,而又朴素自然,不尚雕琢,可以说是宋之问律诗中的佳作之一,代表了作者在这一诗体上所取得的成就。      

20XX—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1)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2)上课关。   (3)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4)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5)质量关。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40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5、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2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4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4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4朱光祥动物的生殖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   **-9   20XX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   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20X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20XX—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教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我校争创“三星”级高中而发挥我组的力量。   二.主要工作及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及课标解度,积极实践高中英语牛津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进一步学习、熟悉新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探索新教材的教学模式,组织好新教材的研究课活动,为全组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2.加强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落实教学常规和“礼嘉中学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做好集体备课和二备以及反思工作。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抓好上课、课后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3.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组织教师有效开展本组的和全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研究、有活动、有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向报刊杂志和年会投稿。   制订好本组本学期的校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计划,并组织好听课、评课等工作。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制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课题组工作计划和本学期公开课名单。   三月份:1、组织理论学习。   2、高一英语教学研讨活动。   3、组织好高三第一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四月份:1、组织好高三英语口语测试。   2、高三英语复习研讨会。   五月份:1、组织好高三第二次模考、阅卷、评卷和总结等工作。   2、协助开展好我校的区级公开课。   六月份:1、组织好高考的复习迎考工作。   2、收集课题活动材料。

2019学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改革精神,以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研究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本学期教研组重点加强对教师评课的指导,使教师的评课规范化,系统化,定期举行主题教学沙龙和“会诊式行动研究”,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加快我镇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成长速度和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结合区里的活动安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改为中心,组织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让“语文研究小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组织教师开展切实有效的说课沙龙、评课沙龙,提高教师说课能力,和评课能力,能够结合主题教研活动,对典型课例进行互动研讨,开展教例赏析活动。   4、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每周以段为单位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赏析重点课文,进行文本细读,交流教学心得。让备课不再是走场,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实实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提高教师的素质服务。   5、根据上学期制定的语文常规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过关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6、 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寻找得失,确保完成各项教学指标。   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骨干教师示范、把关,当好“领头羊”。   1、本学期,语文研究小组成员继续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团队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组将围绕“探索实效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主题,深入开展精读课文教学有效性研讨活动。低段(1-2年级)则继续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的探讨。分层、有序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更成熟、有效,切实提高我校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   2、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年轻教师取经、学习,争取出成绩。   1、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新教师迅速成长,1—5年教龄新教师每一学期上1堂模仿课和一堂校内研讨课。上模仿课的内容可以通过观看名师的关盘、视频或者教学实录等途径,根据个人教学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局部模仿,从而使新教师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2019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高二的历史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培养锻炼和发展,为高三年级的文科历史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校输送有学习潜能和发展前途的合格高中毕业生打下良好基础。   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加强调考生对文科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为解决问题而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转变教学观念,紧跟高考形势的发展,研究考试的变化,力争使高二的教学向高三教学的要求靠拢。   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认真完成高二阶段的单科复习工作。坚持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要到位,适当兼顾史地政三个学科的综合要求,培养提高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水平。   二、教学依据和教材使用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一般,多数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少部分学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学习方法死板,没有人进行辅导,加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能掌握学习的内容。能跟上课的学生,课上活泼,发言积极,上课专心听讲,完成作业认真,学习比较积极主动,课后也很自觉,当然与家长的监督分不开。部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较强,不管遇到什么题,只要读了两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还相当的简捷。有的学生只能接受老师教给的方法,稍有一点变动的问题就处理不了。个别学生是老师怎么教也不会。   二、教材分析   本册的教学内容:(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3)量的计量;(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本册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得意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巧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的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第四单元量的计量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于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一方面使学生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③提出教学任务: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灵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掌握练习与讨论的时间,了解实现目标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表现出适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优良品质;认识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将自身健康与社会需要相,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结合本身项目去了解一些武术名人并能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评价;加强研究性的学习,去讨论与研究技能的实用性,加强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的环节。   (3)教学目标:   ①总体目标: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魄,在必修田径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初级长拳”、“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以及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以满足学生选项学生的需求,加深学生的运动体验和理解,保证学生在高一年田径必修基础上再加上“长拳”来引导男女生学习体育模块的积极性,再结合高二年的 “剑”选项课的学习中修满2学分。加强学习“长拳”以及“剑”的基本套路,提升学习的的兴趣,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特别是武德的培养。   ②具体目标:   运动参与:a养成良好的练武的锻炼习惯。b根据科学锻炼的原则,制定并实施个人锻炼计划。c学会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主要方法。   运动技能:a认识武术运动项目的价值,并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赛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术战术水平,并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运用能力。c学习并掌握社会条件下活动的技能与方法,并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简易处理方法。   身体健康:a能通过多种途径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关知识,并理解身体健康在学习、生活中和重要意义。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健康行为。   心理健康:a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变心理状态,并努力获得成功感。b在武术练习活动中表现出调节情绪的意愿与行为。c在具有实用技能练习中体验到战胜困难带来喜悦。   社会适应:a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创新精神。b具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体育与健康方面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4)教学措施:   采用教师示范与讲解,学生讨论,练习,教师评价,再进行个别指导,后进行学生练习,最后进行展示与学生的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行培优扶中辅差,,采用学习小组的建立,加强学习小组的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学习的效率;加强多边学科的整合,特别是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强运动力学、运动医学等进行学习,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研究的计划   (1)课题研究:加强校本课程“剑”、“平山初级长拳”的开发与教学;做好“趣味奥运会进入校园”课题的开题准备。做为“青春期健康教育进入校园”课题组的成员,协助课题组进行研究,开展活动。   (2)校本教研: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体育备课组的教研能力,做为备课组长的我与其他老师加强讨论校本的研究与开发,本次校本开发重点放在“剑”、“初级长拳”、“花样篮球”三个项目上,有所侧重。   (3)论文撰写: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撰写。   (4)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做为晋江市兼职中学体育教研员及校际组成员,积极参加校际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提升在校际组的教研水平,做好兼职教研员的本职工作,协助教研员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提升教研水平;做为备课组长的我,我计划是积极组织本组老师一起提高高中的课改力度与水平,集中老师的备课时间与讨论在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选项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协调选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及认证过程。   高二下学期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关于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   20XX高二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二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XX年高二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高二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2   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课时安排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72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   一、混合运算和应用题(11课时)   1、混合运算2课时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8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8课时)   1、十进制计数法2课时   2、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3课时   3、减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3课时   4、乘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4课时   5、除法的意义4课时   6、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量的计量(6课时)   1、常用的计量单位2课时   2、名数的改写4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7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课时   2、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3课时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课时   4、小数和复名数3课时   5、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课时   6、整理和复习2课时   五、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课时)   小管家1课时   六、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0课时)   1、角的度量1课时   2、垂直和平行2课时   3、三角形2课时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3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总复习(6课时)   XX年2月26日

向纵深发展。   6、做好论文的撰写、参评工作。   活动安排:   二月份:课例展示交流。王钧、李汪俊、罗建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三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程中华、戴辉文、孙小娟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四月份:课例展示交流。(姚爱祥)组织课题学习,刘华波、曹辉、钱芸上研究课;课题成员进行子课题研究交流。   五月份:课题研究小结

  2、组织年轻教师开展会诊式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同构异教活动,有效,切实提高我校年轻语文老师的专业水平,获得快速成长。   3、选拔教龄2——3年新教师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新生代课堂教学比赛,并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三)教研形式稳中有变,踏实而生动。   1、继续组织两周一次的专题学习沙龙和互动式评课沙龙,结合教研活动的主题组织好教师学习、交流。听展示课的教师对听课内容进行精心、系统的评点,写成评课稿,在两周一次的互动式教学研讨沙龙中进行交流、探讨。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证互动评课活动开展同时,不影响正常教学,本学期安排8次集体评课活动,其他评课通过qq群来交流、研讨。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9)

杜 平 斋

杜平斋,又名杜承钧,字平斋。1905年11月3日出生,米脂县镇子湾村人。中共党员,坚定的革命者,忠诚的教育家,中华苏维埃政府 “教育英雄”称号获得者,正省级离休干部。我族22世杜世英次子。

平斋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在私塾读书,聪明好学,学业名列同学前茅。192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陕北23县联合榆林中学。入学后,深受校长杜斌丞先生爱国思想熏陶,立志救国救民。他与同班同学刘志丹等人,在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布尔什维什的胜利》等著作,以及杜斌丞为学生们订阅的《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刊物。参加了以刘志丹为**的榆中学生自治会组织的一系列进步活动。

1925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26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毕业,奉党组织的指示,在北京、山西、陕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同年秋,中共米脂三民二中支部成立,刘春园任支部书记,他与杜守智任支部委员,在校园开展党团工作。他是中共组织在陕北地区早期活动者和组织者之一。参与创建米西苏区,曾任中共米西区委书记。1935年参加陕北红军,同年9月中北方局领导人朱理治等人执行极“左”路线,杜平斋与刘志丹、高岗、习仲勋、张秀山等几十名陕北根据地领导人被捕入狱,关押于瓦窑堡红军监狱。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2月经党中央营救出狱。出狱后任中国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教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课程,教绩卓著,被中华苏维埃政府授于“教育英雄”称号。抗日战争初期,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教务主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马列主义教员。

1939年2月,杜平斋随军东渡黄河,进入太行敌后抗日根据地,任十八集团军随营学校(抗大一分校)主任教员。同年11月由晋东南转移至山东抗日根据地,先后在沂水、莒县、临沂、沐水、费城和江苏赣榆等地办学,分校为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培养了大量军政干部,很多学员后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1943年杜平斋任缩编后的山东军区教导一团(抗大一分校)一营教导员、团部政治处宣传股长,在山东滨河敌后与日伪顽军作战。

1945年随部渡海进军东北,登陆后进入吉林省通化地区,任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民政处长,参加平息国民党和汉奸武装、日军关东军残余势力暴乱的斗争,并经历四保临江战斗。1946年9月,部队解放集安县城,任集安县民主政府县长,12月,国民党军占领集安县城,他率县政府干部与地方武装进行转移,坚持在敌后打游击。1947年2月,集安县城二次光复,平斋与县委书记陈学彬等人领导了集安县的土改、支前和基层政权建设。后调任通化行署署长,领导通化地区的土改、剿匪运动。

在解放后,杜平斋调任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校长,继续从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1956年调往大连工作,任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在该校工作生活了半个世纪。 “**”前为正省级待遇。“**”中遭受迫害,但他性格豁达,对党无限忠诚。

1981年底,76岁的杜平斋离职休养。仍订阅了十余种报刊杂志,每天坚持学习三小时以上,从不间断。他说:“我每天想的全是国家大事,考虑的都是党的前途,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这是一个老红军、老战士对祖国和人民的牵挂。2008年在大连病逝,享年103岁。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10)

《爱国的杜子威》阅读答案

  在苏州,流传着一位归国博士的动人事迹。他叫杜子威,今年48岁,是苏州医学院副院长。他出生在日本,在东京获得博士学位。1972年,他离开日本,和妻子一起回到了祖国。
  侨居在日本的父亲为杜子威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造了一座研究室花了整整一百万元人民币。杜子威不要一点报酬,把研究室献给了国家。有人以为杜子威很有钱,问他:“你戴的是什么牌的手表?”他爽朗地笑道:“国产的,苏州牌,才45元,走得相当准。”杜子威把价值一百万元的研究室献给了国家,自己却省吃俭用戴的是45元的手表。人们被他这种崇高精神所感动。(敬仰)地伸出了大拇指。
  1979年,杜子威率领医学代表闭访问日本,他离开日本七年了,家里听到这个消息,快乐极了,准备好饭菜等着他。可是,等了好几天,也不见他的身影。原来,访日时间只有半个月。杜子威舍不得这点宝贵的时间,全安排了工作,只是在归国的前一天,代表团的其他同志上街参观去了,他才回家吃了一顿饭。
  1982年,杜子威再次到日本。他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从宾馆搬到父母家住。临走前,父亲给他一台彩色电视机。杜子威却说:“电视机我有了,我缺的是专业资料,今后给我寄点”。
  这位博士归国十八年了,他以(辛勤)的汗水换取了累累硕果,用来报答自己的祖国。他和同志们共同努力,研究脑神经疾病,现在这项研究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阅读习题:
  ⑴为文中加线的词语“节省”写出一个近义词和一个反义词。
  节省:近义词()反义词()
  ⑵为文中()里的词语换两个其它的词语,重新进行搭配。
  辛勤的汗水敬仰地伸出大拇指
  ()的汗水()地伸出大拇指
  ()的汗水()地伸出大拇指
  ⑶你认为要想更好地理解这篇短文,都可以查找什么样的资料。
  ⑷学了本文,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是杜子威的什么品质。在后面画“√”
  (1)杜子威节俭节约的好品质;()
  (2)杜子威努力为国家节省外汇的好品质;()
  (3)杜子威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参考答案:
  ⑴节约浪费。
  ⑵(勤劳)的汗水(快乐)地伸出大拇指。
  (劳动)的汗水(激动)地伸出大拇指。
  ⑶略。
  ⑷(3)杜子威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11)

杜平将军的大学文凭
作者:陈益南
来源:《领导文萃》2012年第07期

        1973年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工作岗位对调之时,南京军区的政委是杜平将军。

        在司令员们的对调事务会议结束后,12月22日,毛泽东一一接见了这些解放军高级将领。当有人准备向毛泽东介绍这位南京军区政委时,毛却一眼认出了杜平,并先开口了:“哦,杜平啊,大学生哩!”毛泽东又向一旁的许世友等人继续说,“我是师范生,杜平是大学生。”

        杜平当时很是惶惶,不好意思地说:“我算不了大学生。”

        所有在场的人却都被镇住了:大学生!杜平是大学生?可原来为何从没有听人说起过呀,更没听杜平本人说过这事?

        要知道,大学学历,对这些大半生从事革命斗争与戎马生涯的解放军将领,几乎是一件不可能有的事情。然而,现在却知道,杜平竟然是一个曾上过大学的将军,并且是由毛泽东**亲口证实的。这使与杜平共事多年的许世友等将军们,一下子几乎是目瞪口呆了。

        一

        在抗美援朝时,杜平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政治部主任,1954年后任东北军区(后改为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军衔时,杜平被授予中将;1963年调任南京军区政委,**中短暂停职,1977年后则仍复任此职,直至离休。

        杜平在任上,有两件大事与他有重大关系:一是发现并宣传雷锋。是杜平第一个将下面报来原仅仅只是“节约标兵”材料的雷锋,批示提升为全面的“毛**的好战士”之典型的,从而在中国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雷锋运动之序幕;二是1963年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称号的命名大会,是杜平代表南京军区党委主持的。

        杜平原名杜豪,江西省万载县黄茅乡人,其出身于一个佃农家庭,父亲种田,母亲织布,兄弟姊妹8人。因家境不宽裕,他的父亲便决定只让杜平一人上学。由此,农家子弟杜平便得以在家乡小学及县里的最高学府东洲中学,先后接受了8年的文化教育。1927年9月,中学毕业后,杜平想继续求学的愿望,得到了他父亲的支持。虽然当时杜家每年的收入仅够家人温饱,并没有什么余钱,但是,杜平的父亲要将他认定有大出息的这个儿子培养成才的企望,却非常坚定。他千方百计为杜平筹借了学费,供杜平外出求学。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12)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

【唐】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9. 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 , ”有异曲同工之妙。

20. 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答案】19.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20. ①颔联紧承“世路干戈”,以“未归”“犹驻”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紧张局面,气象阔大,感慨深沉,深得杜诗“沉郁”之精髓:②以“朋友离别、世路干戈”是总起,颔联承“干戈”而感伤时势,颈联写“离群”而感伤别离,结尾以“美酒”“卓文君”的美好生活衬托浓重的忧时情怀,超脱了个人的离群之悲。全诗结构上参差错落,富于变化,颇合杜诗“顿挫”之美;③把时事引入传统的离别酬酢之中,将个人的身世漂泊之感与时局的动荡不安结合起来,表现岀诗人无限的忧国伤时之情,与杜诗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精神相一致。

诗歌赏析:

  李商隐此诗继承了杜甫诗的风格,把时事引入传统的酬赠之作,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感时伤世和忧国忧民这种诗歌风格。

  诗歌一开头就是一个反诘句:“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这句的前半句泛言人生离别的普遍和平常,让读者在诘问中有所思考:人生有多少悲欢离合,个人的命运又是怎样身不由己。诗人虽然有着无尽的感叹,但是调子并不悲伤。细细体味,诗中还隐含着这样的意思:既然人生离别在所难免,不如以旷达处之。后半句笔锋一转,转到“世路干戈”这个大背景上,道出在干戈中离别的沉重感伤,思路跳跃奔腾,“大开大合,矫健绝伦”。如此读来,不仅曲折顿挫、气势雄放,而且自然地引出下文的伤时感世之情,可谓落笔不凡。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这两句紧承上文的“世路干戈”,写出了当前的动荡局势。当时唐王朝和吐蕃、党项经常发生边境争夺战争,朝廷屡派使者处理边境事宜,局势紧张,动荡不安。然而诗人并未将剑拔弩张的战争场景白描出来,而是从侧面含蓄地指出时局的纷乱:使者久久未得回归,可见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局势非常不稳定;而边境处有大军驻扎,也足以想象局势的一触即发。这两句诗气象阔大,感慨深沉,不仅简洁醒目地勾勒出西北边境历年战乱的紧张局面,更饱含着诗人无限忧国伤时之情。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这两句从时事转入眼前:宴席上,醉客不断地向醒客敬酒;远处的江面上,晴云夹杂着雨云,也不知道天气会如何。看着人们只顾互相劝酒,诗人不免感慨万端。诗人用“醉客"来指饯行席上的醉者,同时暗喻其为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的庸碌之辈。此处是暗用了《楚辞·渔父》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此时此刻,有谁能够理解自己忧国伤乱的心情呢,这些忧虑只能自己慢慢地咀嚼了。“晴云”、“雨云”也不仅仅是指天气的变幻不定,更是比喻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透露出诗人的无限忧虑。该句中“醉客”对“醒客”,“晴云”对“雨云”,不仅造句工整巧妙,富有音韵之美,更是运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因此显得意义丰厚。除此以外,这还是“当句对”,即不但上下旬互相对仗,而且每句当中又自为对仗。这种手法始创于杜甫,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但成熟、定型却在李商隐,他的诗歌中有大量的类似之作,如“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等,都用了这种手法。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末联紧扣“蜀中离席”的诗题,话题仍回到饯别。有人说这是主人留客之语,如此美好的成都生活,何忍远离。但是实则“美酒”、“卓文君”这些陈述,看似宽慰或向往美好的生活,却是反衬诗人生活漂泊,家国无依的沉重心情。同时又暗指时事堪悲,一些人却沉迷于于酒色,流连忘返,着实让人不齿。从表面看是赞美,但实际上蕴含着诗人对“醉客”的婉讽。另外,在最后一句中用上卓文君这个典故,也隐约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仕途上被重用的思想感情。

  全诗看来,诗歌体现了李商隐关怀国事,忧虑时局的政治热情。诗人以矫健凄婉的笔力表达了一种深沉凝重的思想。诗歌的艺术也颇显精密,世路干戈,朋友离别是总起,下面写“干戈”而感伤时势,接着写“离群”而感伤别离,结尾却因浓重的忧时情怀而超越了个人的离群之别。全诗脉络精细,变化重重,颇具韵味。这也是李商隐极意学习杜诗的地方。

王安石曾指出,唐朝人学习杜甫而真正得到杜诗神韵的就只有李商隐一人而已。李商隐在该诗中把时事之感融人酬答唱和之中,将抒情、叙事紧紧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情韵深厚,笔力雄健,结构上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苍劲雄迈,与杜甫晚年的七律,如《恨别》、《登楼》、《秋兴八首》等诗很相近,而与诗人描写爱情的《无题》那种隐微幽深、凄婉动情的风格大有不同。不过,李商隐此诗,并非单纯的模拟,更有自己的特色,诗歌中融入了较多的个人身世之感。其体情之入骨,用情之深挚,是他一以贯之的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zhichang/158385/

《杜秋平《奖状》的阅读答案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

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

发言(fā yán),动词,释义:评论,讲话。一般表示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4
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

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4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

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4
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4
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

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