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选修1单元检测: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以上言论反映了(  )

A.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鲜卑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

C.少数民族侵扰北魏

D.北魏统治下各民族之间的混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魏太武帝在与南朝交战时派出辖下其他民族,其目的既可打击南朝,又可以消耗各民族的力量,保留了鲜卑的实力,巩固自己的统治。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  )

A.梭伦改革   B.管仲改革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综合四个选项,只有孝文帝改革符合恩格斯所说的话。

     

(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出现以上情况,主要得益于(  )

①均田制的推行 ②孝文帝重视农业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北魏时期犁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④北魏时期新耕作技术的推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材料反映出6世纪初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全部符合题意。

     

下列现象能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  )

①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②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 ③“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 ④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生活习俗”。①②体现了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体现了胡汉生活习俗间的相互影响。属于生产领域,反映了当时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故选B项。

     

下图是一幅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北魏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它能说明的问题是(  )

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

B.孝文帝改革促成了北方人民对佛教的向往

C.佛教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武器

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根据题干“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可知它反映了北魏丝织业的发达。

     

魏晋时期的下面两幅砖画作品,共同反映了(  )

①生活、文化的多民族融合 ②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汉族文化的深远影响 ④佛教文化的内传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结合两幅图的内容可知不符合题意。

     

据南北朝的史料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

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活跃及繁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理解能力。“不闻犬豕之食”“不见牛马之衣”“莫不商贩焉”等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繁荣。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的发展,因此不能体现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  )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

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

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C

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即种得再多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

     

下图是“敦煌壁画中的北魏商队”的文物图片,反映了北魏商业的发展。下列有关北魏商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洛阳出现了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

②货币贸易逐步代替了长期战乱以来的实物交易 ③与朝鲜半岛诸国、日本、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沿岸诸国都有商业往来 ④北魏统治者放弃了商鞅变法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就是鲜卑族政权汉化和封建化的过程,孝文帝仿照汉制进行改革,不可能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

     

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进步现象,对其含义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

A.各民族人民杂居相处

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D.各民族人民通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B

A项是其前提;C项是其作用;D项是其内容之一。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并在交往中逐步消除民族之间的隔阂,融为一体。故选B项。

     

北魏孝文帝之所以能够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改变北魏社会的改革运动,原因不包括(  )

A.北魏社会的各种矛盾十分尖锐

B.孝文帝对汉族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

C.冯太后支持并辅佐进行改革

D.北魏统治集团内部大都支持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D

A、C两项是孝文帝改革的客观原因。B项是主观原因。D项阐释错误,孝文帝改革的阻力非常大,且主要来自统治集团内部。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

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本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李唐一族……崛兴”“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意即孝文帝改革为隋唐重新统一,创立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奠定基础。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南北朝时期,各国之争战乱不休,并未出现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据此可排除

     

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A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不仅推动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而且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材料一 下面四幅图是鲜卑族在不同时期的服饰

材料二

图5 耕耙图(魏晋墓葬壁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这一变化有何影响?(12分)

(2)图5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1)不同:图1的服饰带有鲜卑族的特点,主要是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图2、3、4反映了鲜卑族服饰逐渐汉化。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移风易俗的改革。影响: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生活方式上的民族融合。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和迁都洛阳。

(3)不是。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

解析:本题通过北魏时期的几幅图片,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北魏时期鲜卑族服饰的汉化及生活方式上的民族融合过程。第(1)问,要将图1与图2、3、4对比,分析前后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影响;第(2)(3)问,要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分析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梭伦

材料二 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均田令,规定男子15岁以上,授给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授露田20亩。露田加倍授给,以备休耕。露田不得买卖,授田者身死或年满70者归还官府。桑田则永为个人所有,不须还官,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买卖。

——赵毅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说明梭伦是怎样使“她”重获自由的?这对于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二推断北魏土地所有制有哪几种类型,并说明依据。上述材料反映梭伦改革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有何相似之处?(10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改革历史专题

(1)拔除“债权标”(或颁布“解负令”)。

影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稳定了平民阶层;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2)类型: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和土地私有制(或农民土地所有制)。依据:土地还授、买卖的规定。相似之处: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和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制。第(1)问,只要理解梭伦诗中的“债权标”意思即可回答前一句。后一问围绕“债奴”→“平民”→“民主政治”这一思路来回答影响;第(2)问,前一句需要理解“露田”(国有)、“桑田”(私有)的性质,后一问较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