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金山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诽谤/傍晚     宵柝/坼裂     供认/供不应求   

B. 朱拓/拓展    绯红/扉页      茁壮/弄巧成拙   

C. 殉职/徇私    诡计/桅杆     强制/强词夺理   

D. 稽查/稽首     偌大/诺言      宁愿/息事宁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D

A.bàng,tuò/chè,gòng /gōng;B. tà/tuò,Fēi,zhuó/ zhuō;C. xùn ,guǐ/wéi,qiáng /qiǎng;D. jī / qǐ,ruò/nuò,nìng/ níng

     

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日本社会、媒体夸大中国海警海上执法的言论骇人听闻,昨日,日本《周刊邮报》的封面赫然写着“日中战争已经开始”,其中,“间谍渔师”的文章被日本活力门等各大网站转载。文章称,钓鱼岛海域有大量高级鱼类,所以尽管出海一趟就要花费10万多日元的油费,但冲绳渔民还是愿意到此捕鱼,毫厘不爽,而日本政府为强化控制也推波助澜,积极奖励。“但最近日本渔民十分不爽,他们的渔船一出现马上就有中国政府船进行妨碍。”

A. 骇人听闻      B. 毫厘不爽        C. 推波助澜         D. 妨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B

A.骇人听闻,多指客观事实使人震惊; B.毫厘不爽,形容一点不差,多指准确。C.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D. 妨碍,使事情无法顺利进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家养老金管理中的现收现付也就是把年轻人交纳的养老保险交给领取社保的老人的一种方式,这些年轻人老了以后又由下一代人来养,它被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讥为“最大的庞氏骗局”。

B.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证实,强台风“天兔”目前处于距离香港东偏南方向约385公里的南海东北部海面上,近中心最大风力15 级,风速约48 米/秒,广东局部海岸大风防御等级将达11级以上。

C.弄权之际,何其洒脱;获罪之时,纤毫分明。薄熙来案的宣判是警示:有贪必肃,有腐必惩,不管官有多大,权有多重,一样难逃法律制裁。

D.许多人认为应该在高等教育、企业界创造几个皇马、曼联式的“王朝”,这等于把这些“王朝”摆在了不需要竞争的位子上,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使他们表现再差也不可能被淘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C

A.语序不当;“一种方式”移至“由下一代人来养”之后,后文的“它”才明确。B.句式杂糅,“据中央气象台最新消息证实”删除“证实”或“据”;不合逻辑,“将达11级以上”描述有误。D. 成分残缺,“给了它们更大的犯错误、维持更长时间的无效率”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空间”。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凉风拂面,我们从正门走大道,沿盘山公路缓步前行,约摸一个钟头,便到了云麓宫。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周古木参天,风景宜人,有三五游客在树下歇息,此时最宜泡一壶清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云麓宫出发,十分钟即到禹王碑。

①联内隐“云麓道宫”四字   ②宫门题写“对云绝顶犹为麓,救道安人即是宫”一联

③使人进入宁静悠远的忘我境界        ④冲淡市井的喧嚣繁华

⑤此宫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        ⑥宫内有吕洞宾浮雕石像

A.①⑥④⑤②③    B.②①③⑤⑥④   C. ⑤②④③①⑥    D. ⑤②①⑥④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D

前四句由宫门写到宫内,后两句有承接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书鲁亮侪

清•袁枚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曰:“若问云何?” 曰:“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或摇手曰:“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 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李揖鲁入曰:“印待公久矣!”鲁拱手曰:“观公状貌,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李曰:“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曰:“吾暍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水誓曰:“依凡而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曰:“公何之?”曰:“之省。”与之印,不受;强之曰:“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曰:“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士民焚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 告之故。皆曰:“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南向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睨鲁曰:“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曰:“有所启。” 曰:“印何在?”曰:“在中牟。”曰:“交何人?”曰:“李令。”田公乾笑,左右顾曰:“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 皆曰:“无之。”两司起立谢曰:“某等教敕亡素,致有狂悖之员。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李令之民心如是,士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则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田公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谢,走出。至屋霤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曰:“来!”鲁入跪。又招曰:“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曰:“几日?”曰:“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曰:“公有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五日而疏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①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侪侍侧,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①三藩:清初封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守福建。后,三藩渐成割据势力。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代理

B.鲁不谢,走出               谢:感谢

C.中牟令竟无恙               竟:最终

D.与三藩要盟                 要:要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②且俗且思,意不能无动

B.①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②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

C.①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    ②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  

D.①为质子于吴          ②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B.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C.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D.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亮侪在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任职,被派去收缴中牟县令李令的官印,并代替李令接任县令的官位。

B.在摘印事件中,文章详写了三个片段,即鲁亮侪私行察访、与李令见面以及严厉指出田文镜的过失。

C.鲁亮侪年幼时,被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因为与吴王帐下健儿学习作战之技,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人一等。

D.文章通过描写田文镜的威猛严苛以及其他官员的懦弱胆怯,有力地衬托出鲁亮侪的胆识才干和沉着勇敢。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 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3分)

② 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4分)

(2)请找出能充分表现鲁亮侪“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和奇伟正直”的形象的两个事例。(可以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5. B(谢:辞谢、告辞。)Ks5u

6. C(其:均作代词,他。A、且:均为连词,表让步,况且;一边B.以:均作介词,上句表因果,因为;下句为凭借。D.为:均作动词,上句表作为;下句担任。)

7.D (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曰:“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8.B(错在“严厉指出田文镜的过失”。)

9.(1)①并且贤名在士人百姓中议论称道,(怎么)才(或“刚”)到任国库却亏空了呢?(称噪、甫、下车,各1分)

②如果没有你,我差点(几乎)错误地弹劾(揭发、撤掉)贤良的官员。只是给皇上的奏章已送出去了,怎么办!(微、劾、但、疏,各1分)

(2)“掷印铿然”(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竟怒马驰去”(最终拍马飞驰离去)

参考译文:

鲁之裕,字亮侪,是一位奇男子。当时田文镜任河南总督,为政严厉苛刻,提、镇、司、道及其下属,奉命守职,极其谨慎,在进见田文镜时,没有人眼睛敢东张西望。鲁公就在田文镜部下工作。

有一天,田文镜命令鲁公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鲁公采取改装前去

的办法,穿着粗布衣服,戴草帽,骑着驴子进入中牟县境。只见数百位老年人互相搀扶着在大路上叹苦发愁,鲁公走上去一再行礼讯问原因,回答说:“听说有位鲁公要来接替我们的县令,客人您在开封知道这事吗?”鲁公故意问:“你们问这个作什么?”回答:“因为我们县令贤明,不忍心让他离去之故。”又走了几里路,看见许多读书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好官走了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有人就摇手说:“田总督早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何况鲁公正是取代李县令职位而来的,怎么肯自己不做官而让给别人呢?”鲁公听了,心里非常尊敬李县令,但没有做声。到了县衙,见李县令的相貌温良奇雅。李县令向鲁公作揖,请鲁公进去,说:“官印已经等公很久了!”鲁公也向他拱手回礼,说:“我看您的形状相貌,衣着服饰,并不是奢侈放荡的人,而且在读书人和老百姓中间,盛传着您的贤名,怎么会刚刚上任就亏空了国库呢?”李县令回答:“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与母亲分别后,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因此借了俸银迎母亲到来。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话尚未讲完,哭了。鲁公说:“我一路来受了暑热,就准备热水,让我洗个澡!”说罢,就一直走到别的房间中去,一面洗澡,一面思索,内心不能不有所感动。想了很久,他举手敲浴盆中的水,发誓说:“如果按照常规行事,就不是大丈夫了!”于是他穿戴好衣帽向李县令告辞,李县令大惊,问道:“您到哪里去?”回答:“到省里去。”李交给他官印,他不接受;李县令坚决要给,说:“不要因为我而连累您!”鲁公将官印铿然一声掷在地上,厉声说:“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竟拍马飞驰而去。全县的人民都焚香送他。

到省以后,鲁公先去拜见布政司和按察司,禀告事情的前后经过。两司都说:“你犯了丧心病了吗?像你这样的做事,在别的总督巡抚面前尚且不许可,更何况是田公呢?”第二天早上,鲁公到衙门时,两司长官已经先在了。名片还没有投进去,全衙门已经在传呼鲁公入内。只见田公朝南而坐,脸色铁青,怒气很盛地在等着他,两旁排列着司、道以下文武官员十余人,田公斜着眼看鲁公说:“你不管县事而来,做什么?”鲁公答:“有事要报告。”问:“官印在哪里?”答:“在中牟县。”又问:“交给什么人?”答:“李县令。”田公一声冷笑,朝着左右看看说:“天下有这样去摘印的人吗?”都回答:“没有。”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认罪,说:“这是我们平时没有教诫,以致有这样狂妄背理的官员,请您将鲁之裕也一起撤职,把他交给我们,让我们来严厉审讯他们拉党结派作弊的罪行,以警戒其他官员。”鲁之裕脱下官帽,向前叩头,大声说道:“本来应当这样。只是让我讲明一下:我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因为想谋求一官半职,所以来到河南。我能得到中牟县令之职,高兴非常,恨不能连夜就摆起仪仗,立即办理公事。没有想到一入县境,耳闻目睹李县令在百姓心目中的印象竟这样好,士大夫对他也是一样;等见到他本人,知道他挪用银币又是这样的缘故。假如大人您已经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为了自己沽名钓誉,而空手归来,那是我的罪了。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的情况而命令我去,我回来向您说明这些原因,请示大人的意旨,这样或许可以不辜负大人爱才之心以及圣上主张以孝来治理天下的意旨。您若是认为李县令没有什么可以哀怜的,那么我再去取印也并不迟。不然,大人辕门外有数十名官员,都想求得一个官印而得不到,我是什么人,敢违拗您的旨意呢!”田公听了默然不言。两司给鲁公递眼色叫他退出。鲁之裕也不道谢,走了出去。刚走到屋簷外,田公变了面色走下台阶,呼叫鲁之裕:“回来!”鲁公入内跪下。田公又招呼他:“向前!”然后取下自己所佩戴的珊瑚冠戴在鲁公头上,叹息着说:“奇男子!这顶冠帽应该给你戴。没有你,我几乎错误地撤掉了贤官。可惜给皇上的奏章已经送出去了,没有办法了!”鲁公问:“几天了?”回答:“已经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鲁公说:“大人有恩,我能追还。我年轻时能一天走三百里;大人真要追还奏章,请赐给我一枝令箭作为信物!”田公应允了,于是鲁公马上就走。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从此鲁公名闻天下。

在此之前,鲁亮侪的父亲曾任广东提督,因受三藩胁迫,与他们结了盟。当时亮侪只有七岁,被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吴王上朝时,亮侪侍立在旁。读书完毕,每天与吴王帐下的健儿学习古秦国、越国作战时所摆的军阵等各种武技,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人一等。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 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二鼓尽,二更结束。②琼糜:比喻精美的食品。

(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3分)

(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的清苦诗人形象。(每个关键词1分)

(2)“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2分)“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2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4)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拥高牙。(柳永《望海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江流婉转绕芳甸汀上白沙看不见

(2)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4)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重说道

韩少功

利己是动物学的一条硬道理——承认这一点无需太多智慧。同样需要一点智慧的提醒是:人类是一种特殊动物,一旦有了文化和文明,就有了个体和群体的双重性。拉丁词persona(人),其字面原义是“传声”“声向”,已标注了人的互联特征。离群索居的成长对于乌龟或甲虫或有可能,对于人却不可能。

个体——这东西有形、易见、好懂,而群体性则有点抽象,就像砖瓦什么的好懂,房屋结构原理却不大好懂。但如果世界上没有房子,砖瓦就只会是泥土,永远不会成为砖瓦。这里有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整体使n型部分(比如泥土)演变为N型部分(比如砖瓦)的道理。人们总是太依赖直观,容易看到有形物而忽略其它。历史上一次次出现的价值迷茫,即荀子说的“利克义者为乱世”,差不多就是一种紧急解散的状态,一种砖瓦们齐刷刷要求从房屋退回泥土的冲动。至于道德的意义,无非是要尽力阻止这种匆匆退化,形成一种精神自净装置,一种社会凝结机能,以图保护整体以及组成整体的N型部分。

有些问题很朴素:为什么不能弱肉强食欺男霸女?为什么需要人权、公正、自由、平等以及均等化福利?为什么不能做假药、毒酒、细菌弹、文凭工厂?……如果利己成为唯一兴奋点,如果“利益最大化”无所限制,那么这一切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并没有特别坚实的理由来支持否定性结论,来推论你必须这样而不能那样——这是理性主义最大的系统漏洞,逻辑帮不上忙的地方。接下来的事情是,考虑到司法体系并非由机器人组成,心乱势必带来世乱,从而催生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直至越来越多的身份高危化——从矿工到乘客,从食客到医生,从裁判到交警,从乞丐到富翁,从税务局到幼儿园。有时候,即便经济形势还不错,比三百年、五百年前更是强多了,但官民矛盾、劳资纠纷、民族或宗教冲突等仍然四处冒烟地高压化,一再滑向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人们很难找到一种精神的最大公约数,来超越不同的利益,给这个易爆的世界降温。

文明发育动力的减弱也难以避免。理解这一点,需要知道科学和艺术虽贵为社会公器,却也常常靠逐利行为来推动。在实用技术领域以外,在探求真理最高端而又最基础的某些前沿,很多伟大艺术“没有用”的——想一想那么多差一点饿死的画家和诗人;很多科学也是“没有用”的——想一想那些尚未转化或无望转化为产业技术的重大发现,比如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所公布的23个难题,还有陈景润那迷宫和绝路般的(1+1)。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文明大爆炸,至今让后人受惠和妒羡的思想界群星灿烂,包括古希腊和古中国的百家并起,恰恰是无利或微利的作为,以至苏格拉底孓然就戳,孔子形如“丧家犬”。十六世纪以后的又一次全球性文明大跨越,时值欧洲大学尚未脱胎于神学经院,距后来的世俗化运动还十分遥远。出入这里的牛顿、莱布尼兹、伽利略等西方现代科学奠基人,恪守诫命,习惯于祈祷和忏悔,从未享受过发明专利,不过是醉心于寒窗下的胡思乱想,追求一种思维美学和发现快感而已,堪称“正其宜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急其功”(董仲舒语)的西方版。

人类史上一座座宏伟的文明高峰已多次证明:小真理是“术”,多为常人所求;大真理涉“道”,多为高士所赴。大真理如阳光和空气,几乎惠及世界上所有的人,惠及人类至大、至深、至广、至久却是无形无迹的方面,乃至在常人眼里显得可有可无,因此并无特定受益对象,难以产生交换和权益,至少不是在俗利意义上的“有用”。不难理解,寻求这种大真理往往更需要苦行、勇敢、诚恳、虚怀从善等人格条件,需要价值观的暖暖血温。高处不胜寒,当事人不但少利而且多苦,只能是非淡泊者不入,非担当者不谋,非献身者不恒,差不多是一些不擅逐利的呆子。

一个呆子太少的时代,一个术盛而道衰的时代,我们对如火如荼的知识经济又能抱多大希望?“为什么没有出现大师?”不久前一位著名物理学家临终前的悬问,是提给中国的,但也不仅仅是提给中国的吧?                                             

(《天涯》双月刊2010年第6期)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与一般的动物不同, 人具有群体性的特征,没有群体的利益就不可能有个体的利益。

B.文中用“砖瓦们要求从房屋退回泥土”的类比,是为了说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

C.对弱肉强食欺男霸女等系列问题,作者认为这一切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并没有特别坚实的理由来支持否定性结论。

D.那些尚未转化或无望转化为产业技术的重大发现,在俗利意义“没有用”,但对社会文明“有用”。

E.大真理并无特定受益对象,难以产生交换和权益,追求大真理的人要淡泊,有担当,有献身的精神.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 (3分)

A.利己是人与动物都共有的,因此,只有克服了利己性,社会才可能避免出现一次次的价值迷茫。

B.为了避免越来越多的身份高危化,避免滑向极端主义和暴力主义,必须用理性主义来解决冲突。

C.历史上一些科学家,如牛顿、莱布尼兹、伽利略等西方现代科学奠基人,他们不谋其利,不急其功,是追求大真理之人。

D.只要我们不受世俗“有用”“无用”标准的束缚,重视对大真理的追求,中国就会有大师出现。

14.结合文意,解释“一个呆子太少的时代,一个术盛而道衰的时代”的含义?(4分)

15.纵观全文,作者认为道德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2.DE(A.没有群体的利益就不可能有个体的利益,过于绝对。B.文中用“砖瓦们要求从房屋退回泥土”的类比,是为了说明没有了道德的约束,人类很容易退回动物的利己本能。C.原文“这一切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的前面,写道“如果利己成为唯一兴奋点,如果‘利益最大化’无所限制”,作者在这里是抨击利己主义的极端膨胀,用利益去衡量一切,让大家陷入道德泥沼。)

[5分。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3.C(A.只有克服了利己性,社会才可能避免出现一次次的价值迷茫,过于绝对。B.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理性主义的弊端,理性主义不能解决冲突。D.过于绝对。)

14. ①一个呆子太少的时代,指的是在当今社会,不擅逐利(1分)探求真理最高端而又最基础的某些前沿(1分)的人太少了。②一个术盛而道衰的时代,指的是在当今社会,追求“有用”(“有利”)小真理的常人很多(1分),追求“无用”(“无利”)大真理的高士太少。(1分)[4分。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①道德的意义,尽力阻止人类退回动物的利己本能,形成一种精神自净装置,一种社会凝结机能,以图保护整体的利益。(文中第二段) ②道德具有约束的力量,让人们找到一种精神的底线,来超越不同的利益,给这个易爆的世界降温。(文中第三段) ③促进文明发育的动力提升,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   [4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想象胡同           

铁凝 

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远的五七干校劳动,我被送至外婆家寄居,做了几年北京胡同里的孩子。

外婆家的胡同地处北京西城,胡同不长,有几个死弯。外婆的四合院是一所座北朝南的两进院子,院落不算宽敞,院门的构造却规矩齐全,大约属屋宇式院门里的中型如意门。门框上方雕着“福”“寿”的门簪,垂吊在门扇上用作敲门之用的黄铜门钹,以及迎门的青砖影壁和大门两侧各占一边的石头“抱鼓”,都有。或者,厚重的黑漆门扇上还镌刻着“总集福荫,备致嘉祥”之类的对联吧。只是当我作为寄居者走进这两扇黑漆大门时,门上的对联已换作了红纸黑字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这样的对联,为当时的胡同增添着激荡的气氛。而在从前,在我更小的时候来外婆家作客,胡同里是安祥的。那时所有的院门都关闭着,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在自家的树下过着自家的生活。

偶尔,有院门开了,那多半是哪家的女主人出门买菜或者买菜回来,于是胡同里就有了谦和热情、罗嗦而又不失利落的对话。说她们罗嗦,是因为那对话中总有无数个“您慢走”“您有功夫过来”“瞧您还惦记着”“您呐……”等等等等。说她们利落,是因为她们在对话中又很善于把句子简化,比如:“春生来雪里蕻啦。”“笔管儿有猫鱼。”

“春生”是指胡同北口的春生副食店,“笔管儿”是指挨着胡同西口的笔管胡同副食店。为了“春生”的雪里蕻和“笔管儿”的猫鱼,这一阵小小的欢腾不时为胡同增加着难以置信的快乐与祥和。

当我成为外婆家长住的小客人之后,也曾无数次地去“春生”买雪里蕻,去“笔管儿”买猫鱼,剩下零钱还可以买果丹皮和棕子糖。我也学会了说“春生”和“笔管儿”,才觉得自己真正被这条胡同所接纳。

后来,胡同更加激荡起来,这种罗嗦而利落的对话不见了。不久,又有规定让各家院门必须敞开,说若不敞开院中必有阴谋,晚上只有规定时间门方可关上。外婆的黑漆大门冲着胡同也敞开了,使人觉得这院子终日在众目睽睽之下。

那时,外婆院子的西屋住着一对没有子女的中年夫妇——崔先生和崔太太。崔先生是一个傲慢的孤僻男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现任某自动化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夫妇二人过得平和,都直呼着对方的名字相敬如宾。有一天忽然有人从敞开的院门冲入院子抓走了崔先生,从此十年无消息。而崔太太就在那天夜里疯了,可能属于幻听症。她说她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在骂她,于是她开始逃离这个四合院和这条胡同,胳膊上常挎着一只印花小包袱,鬼使神差似的。听人说那包袱里还有黄金。她一次次地逃跑,一次次地被街道的干部大妈抓回。街道干部们传递着情况说:“您是在哪儿瞧见她的?”“在‘春生’,她正掏钱买烟呢,让我一把就攥住了她的手腕儿……” 或者:“她刚出‘笔管儿’,让我发现了。”

拎着酱油瓶子的我,就在“春生”见过这样的场面——崔太太被人抓住了手腕儿。我曾经站在院里的枣树下希望崔太太逃跑成功,她是多么不该在离胡同那么近的“春生”买烟啊。

不久崔太太因肺病死在了里屋。这一切,我总觉着和院门的敞开有关。

十几年之后胡同又恢复了平静,那些院门又关闭起来,人们在自己的院子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当长大成人的我再次走进外婆的四合院时,我得知崔先生已回到院中。但回家之后他也疯了:他常常头戴白色法国盔,穿一身笔挺的黑呢中山装,手持一根楠木拐杖在胡同里游走、演说。除了作演说,他还特别喜欢在貌似悠然的行走中猛地回转身,将走在他身后的人吓那么一跳。之后,又没事人似的转过身去,继续他悠然的行走。

我曾经在夏日里一个安静的中午,穿过胡同向大街走,恰巧走在头戴法国盔的崔先生之后,便想着崔先生是否要猛然回身了。在幽深狭窄、街门紧闭的胡同里,这种猛然回身确能给后面的人以惊吓的。果然,就在我走近“笔管儿”时,离我仅两米之遥的崔先生来了一个猛然回身,于是我看见了一张黄白的略显浮肿的脸。可他并不看我,眼光绕过我,却使劲朝我的身后望去。那时我身后并无他人,只有我们的胡同和我们共同居住的那个院子。崔先生望了片刻便又返回身继续往前走了。

出人预料的是,当时我却没有受到崔先生的惊吓,只觉得那时崔先生的眼神是刹那的欣喜和欣喜之后的疑惑。他旁若无人地欣喜着自己只是向后看,然后便又疑惑着自己再转身朝前。

许多年过后,我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崔先生那疾走乍停、猛向后看的神态,我也终于猜到了他驻步的缘由,那是他听见了崔太太对他那直呼其名的呼唤了吧?院门开了,崔太太站在门口告诉他,若去“笔管儿”,就顺便买些猫鱼回来。然而,崔先生很快又否定了自己,带着要演说的抱负朝前走去。

                      (选自《铁凝散文精品赏析》,有删节。)

注:文中激荡的时期指文革时期。

16.文中作者写了三个时期的胡同生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7.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有何作用?(5分)

18.联系全文,探究本文以“想像胡同”为题有何用意?(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6.童年时的胡同,人们祥快乐祥和,充满了人情味的。少年时的胡同,人们生活充满了

动荡,人和人之间互相猜疑。十几年之后的胡同,人们生活恢复了平静,但却在心里留下了不可

愈合的创伤。(4分。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7.(1)暗示当时处于“文革”的动荡岁月中,交待社会环境。(2)和上文所说以前门扇上镌刻

着“总集福荫,备致嘉祥”之类的对联构成对比,反映胡同中两种不同的生活面貌,表现“文革”

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5分。第一点2分;第二点3分) 

18.(1)过去宁静、祥和的胡同生活,只存在于作者的回忆和想象中,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

怀念和向往。(2)“文革”使崔先生失去了相敬如宾的太太,崔先生总是在胡同中幻想着听见了

崔太太对他的呼唤。这个想象揭示了文革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

(6分。每点3分。可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1小题。

  复旦学生打赢“空调战”

                    (一)

如果要评选今年复旦大学的最热词,大概非“空调”莫属。

上半年,天气炎热,而复旦校园内绝大部分寝室和教室都没有空调,复旦学生便开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吐槽①”。

7月2日的复旦大学本专科生毕业典礼上,体育馆的大屏幕首次以微博墙的方式直播毕业生们的留言。其中一条留言引起全场大笑:“杨校长,早点装空调啊,虽然我毕业了,但是我爱师妹啊……”

由于上海的另一所知名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寝室装有空调,于是在高校开始宣传招生时,冒出了这样的段子:

复旦:我交通便利!娱乐餐饮购物一条龙!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书院高仿霍格沃兹!随处可见文史牛人!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教学楼最高端!住宿限制最宽裕!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我男女比例最均衡!校园文化最宜恋爱!  交大:我有空调。

复旦急血攻心昏倒。              交大:看,热晕。

伴随着段子的层出不穷,变化也在校园里悄然发生着。

9月6日,所有复旦学生的邮箱里多了一份标题为“关于空调租赁招标会学生代表候选人的报名通知”的文件,从学生当中招募代表参与评标,通过招投标确定承接学生生活园区学生宿舍空调租赁业务的企业。

空调租赁招标的开始,也意味着各宿舍楼和教学楼的电力扩容、线路改造等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空调终于要装上了。从不能装空调到能装空调,从能自费装空调到可以租赁空调,在嬉笑怒骂中,复旦学生们的网络“空调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二)

对于复旦大学来说,让全校近3万名学生都能用上空调,并不是件容易事。

困难的不是安装空调本身,而是电力扩容和线路改造。学校几大校区的学生公寓和教学楼的建造年份不同,只有新建的张江、江湾校区和较新的邯郸北区的电力容量和供电线路齐备,达到了安装空调的标准,其余的校区因年代较久,均需进行线路改造或电力扩容。

因此,有条件装空调的北区成了东区和南区学生的调侃对象,被称为“北区有空调,绝世而独立”。

装不上空调的枫林学生们没有放过调侃的机会。9月初,一段2010级本科生军训合唱《我们要空调》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几十名复旦学生穿着迷彩服,以《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的曲调唱道:“枫林的,空调呢?我们要空调,我们要空调,本部张江有空调,复旦校区有空调的真不少,白蚊帐里蚊虫叮咬受不了,用尽了樟脑蚊香,踩死了蜘蛛蟑螂,不要风扇,不要蚊香,不要蚊帐,我们要空调!”

                (三)

和空调一样被调侃的还有一位人物——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学生们用戏谑的改编不断表达着自己的愿望:“江州司马青衫湿,玉良校长知不知”,“宅男汗尽宿舍里,南望玉良又一年”,“复旦安上空调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成了调侃的中心,校长杨玉良倒没生气,反而在网上“潜水”看学生的发帖。5月25日晚,复旦大学“励志讲坛”的主题虽然是谈大学治理,但讲坛一开始,杨玉良就谈起了空调问题,表示校区较老,工程大,开支多,不能马上全面改动,但空调一定会装。副校长许征也介绍了空调安装工作进度和困难,并向同学们道歉。6月的毕业典礼上,杨玉良再次表示,要尽快给学生们的宿舍安装空调。

                (四)

“网络的方式比起传统的联名信什么的,成本更小。网上发个帖子,大家转转就是,不用跑来跑去,潜在的风险还更小,大家在欢欢乐乐的氛围里就把事给说了。对于被提意见的一方来说,因为不尖锐,也不触犯或者挑战权威,也更容易接受。”复旦大学硕士生吴焕良觉得,学生们用网络表达意见,是一种多方共赢的话语表达方式,大家皆大欢喜。

面对学生们的调侃和嬉笑怒骂,复旦从校长到行政部门都给予了关注,并尝试与学生沟通。在工作进行中,学生工作部门和总务部门除了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同学征求意见外,还鼓励学生通过校长信箱、学校官方微博和人人网等方式与校方沟通,对后续工作提出具体的建议。

前期的改造,加上后期的空调安装,工程总预算达9630万元。得知这个数字,一名住在复旦南区的同学颇为惊讶:“没想到9630万元的大工程,就这样被我们的吐槽给搞定了。”                           

(选自2011年9月27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注:①吐槽:网络用语,多表示揶揄、拆台、抱怨,偶尔会有一些漫骂。

19.促成复旦学生打赢“空调战”的原因有哪些?(4分)

20.简要分析文中画线“段子”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5分)

21.本通讯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9.①广大复旦学生坚持不懈地反映自己的合理诉求。②校长及学校各部门重视学生在网络上的诉求,积极回应,认真解决。③学生和校方充分借助了网络的话语表达方式,促成了彼此的沟通与理解。[4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20.①运用了对比和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②使表达更诙谐有趣,增强语言的生动性,③也表达了复旦学生要求安装空调的强烈愿望。[5分。“对比”“反复”各1分,答“对比”“排比”亦算对;“诙谐有趣”1分,“要求安装空调”1分,“强烈愿望”1分。]

21.①报道复旦学生是如何运用网络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终打赢“空调战”这一新闻。②反映“90后”大学生的时代风貌。③赞扬复旦校方能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对话方式与学生加强沟通的思想与做法。④对网络这种多方共赢的话语表达方式给予肯定。

[6分。答对其中一点得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6分。]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标,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1)这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主题标志,请对其构成与创意进行说明和诠释。(4分)

(2)为此次活动计划写一句宣传标语。(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①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1分)

标识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1分)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1分)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1分)

(2)①倡导文明旅游共建和谐社会; ②提升公民素质倡导文明旅游。(任选一即可)(2分)

     

下面是一则富有哲理的人生故事,请按要求设计一个结论。(任选一)

要求:结论必须切合材料意旨,并有一定的哲理,语言得体、语意连贯。(6分)

三个好朋友同时掉进了井里。生命危急之际,一根绳子垂下,他们同时抓住绳子向上攀爬。爬到井壁的一半时,上边有人说:“绳子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否则,就会崩断。”

三个人面面相觑。

过了片刻,其中一个松开了手,他掉了下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两个好朋友。剩下的两个人眼里流着泪继续向上爬。爬到离井口还有三分之一距离的时候,上面又有人说:“绳子现在只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否则,就会崩断。”两个人紧紧抓着绳子,互相盯视着,离生只有几步之遥,谁也不愿意松手。

过了许久,其中一个人果断地伸出脚,把另一个人踹了下去。

(1)哲学家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45字)

(2)佛学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45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1)哲学家说:第一个人虽然死了,却还活着;第三个人虽然活着,但已死了。(3分)

(2)佛学家说:放手即是得到。第一个人放开了绳子,生命得到了升华;第三个人抓住了绳子,生命却最终堕落。(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乔布斯说:“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只要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文

审题提示:乔布斯强调“不要为别人而活”,说的是我们要“做自己”,坚持自我,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个性,学会独立思考,不能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能让别人左右自己,侧重于人的自我价值。爱因斯坦强调“为别人而活”,说的是做事的目的是不能利己的,要着眼于社会和他人,要有奉献精神,侧重于人的社会价值。“不要为别人而活”与“为别人而活”看似矛盾,相互对立,实则都有道理,无对错是非之分,有很强的互补性,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行文时,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话立意,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就既全面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