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金塔中学语文预测卷(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承并重塑一个诚信社会

①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诚信,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左传》记载,“人之所以立,信、智、勇也”。诚信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传统文化历来主张一个原则,“与朋交友,言而有信”。诚信是从商之道,是儒家普遍奉行的商业伦理,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廉贾、义商,无一例外地都把诚信作为自己经商成功的要诀。

②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项普遍性伦理规范,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

③诚信应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个人品质。传统诚信伦理表明,诚信不仅是社会的本体,还是人的本性,诚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传统的诚信对现代社会个体失落的症状有直接的诊疗作用。因为传统诚信是最内在、最根源的德性工夫,它要求个体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对外恪守于“信”,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如此,独立的人格便可凸现,个体尊严便可彰显,岂不正是现实人性统一和个性张扬的有效途径?当然,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只是外在的要求,仅当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它的时候,才被逐渐内化为个人的一种品德修养。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

④诚信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现代社会更需要诚信伦理的支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交易增多,这就对整个社会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个人、单位和社会都要把诚信放在首位,作为基础性的公共伦理规范。传统诚信是构建现代诚信伦理的基石,现代诚信也只有在传统诚信的基础上才能生息和繁衍。继承和改造传统诚信道德,是构建现代诚信伦理精神的唯一可行之路。

⑤以诚信重塑一个诚信社会。今天,“诚信”二字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都在呼唤诚信,同时也感受到自己的周遭生活诚信缺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所说,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化,都会造成一些人心灵上丧失三种东西:共识、秩序和意义。由于缺乏共识,就会产生各种冲突;由于缺少秩序,人们的行为没有规范;生活缺乏意义,就会因困惑而混乱。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

⑥重建一个诚信的社会,是现代化的要求,也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内容之一。重建诚信道德,使诚信观念转化为个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良心,一方面要进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靠个人道德修养,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传统诚信理念的启示,确有在当今社会发扬光大的现实意义。                    (选自《人民论坛》,2013年15期)

1.与“诚信”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社会中,诚信不仅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立身处世之道,同时对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起到了推动作用。

B.作为现代人都已经普遍具有的重要的个人品质,诚信不仅是社会的主体,而且还是人的本性,诚是天之道,也是人之道。

C.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需要继承和弘扬其精华。

D.构建现代诚信伦理的基础是传统诚信,对其继承和改造,现代诚信才能生存与发展,这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②段首先介绍诚信是传统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从商之道,并着重论述了传统诚信在今天的意义。

B.第③段承接第②段,说明传统诚信很重要,是最根源的德性功夫,对现代社会诚信失落的症状直接的诊疗作用。

C.第④段是对第③段的深化,说明诚信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并阐述了传统诚信与构建现代诚信理论之间的关系。

D.第⑥段总结全文,表明重建诚信道德任重道远。需要道德教育与个人道德修养双管齐下,学校教育也至关重要。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的观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传统诚信需内外兼修,对内坚持自我本真与独立,对外则信守承诺,是最内在、最根本的德性功夫。

B.作者认为我们现在处于社会转到期,在呼唤诚信的同时,也感觉到周围生活缺少诚信,我们需重塑诚信社会。

C.因为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我们每个人就能逐渐把诚信内化为的一种品德修养。

D.作者指出当前社会中的突出问题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诚信的精神价值支持必不可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B(原文为诚信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个人品质,而非诚信作为现代人都已经普遍具有的重要的个人品质。)

2CA项,据原文第段内容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有着现实意义的是传统诚信伦理的基本精神,而非传统诚信,且此段并未着重论述;B项,原文是个体失落,而此处是诚信失落,不能等同;D项,2015高考金塔中学语文预测卷()教育至关重要系无中生有)

3C(根据原文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只是外在的要求,仅当作为主体的人能够自觉地遵守它的时候,才被逐渐内化为个人的一种品德修养,属于混淆因果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

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

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

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

(选自《清史稿·循吏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

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               以前:从前,以往。

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部居:分门别类。

D.次第造册请奏。                   次第:依照顺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

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

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

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晚岁终老田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5分)

(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4.BB项的以前的意思是因为之前

5.D

6.C 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这一说法曲解文意。)

7.10分)

(1) 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关键词 追比虚日”“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 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关键词顾名思义”“”“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年,做知县。当时正编撰法律条文,大学士朱轼因童华的才能推荐了他,世宗召见童华,命令童华到直隶检察赈灾事宜。乐亭、卢龙两县上报的饥荒人口不实,童华增加了一倍的数额。怡贤亲王与朱轼整治营田水利,到了永平,询问滦河水利情况,童华回答得非常清晰,亲王非常器重他。不久授职平山知县,县邑闹灾荒,不等朝廷答复,就从仓库里拿出七千石粮食借给老百姓。升任真定知府,暂任按察使。因为前面在平山时借粮食给老百姓一事,朝廷主管部门决定给予他免官处理,皇帝特地下诏赦免了他。

怡贤亲王上奏朝廷让童华治理京南局水利,童华勘探得到真定城外十八处泉水,就疏浚成水渠,灌溉六百亩田地,先后又开垦三百余顷天地。滏阳河发源于磁州,磁州老百姓想独自占有滏阳河。从春天到秋天,关闭闸门蓄水,下游的永年、曲周一点水都得不到。当时磁州改归直隶管辖,以便控制。童华建议仿照唐朝李泌、明朝汤绍恩治理西湖的办法,按照水位高低来放水,数县之间争水的事端永远平息了。童华又因为北方人不吃稻米,请求朝廷发放钱款购买这些稻谷运到通仓,这样省去漕运费用,老百姓也能用得到的钱买黍米来作为食物,朝廷听从了他的办法。

调任江苏苏州,恰逢朝廷要求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亏欠赋税一千二百余万(这件事),巡抚督责急迫,没有一天不追查捉拿有关人员的,对此童华坚持请求宽限。巡抚发怒说:你敢违背皇上旨意吗?童华回答说:童华不是违背圣旨,而是遵从圣旨,朝廷知道有长期的拖欠,没有命令严厉追查而是命令清查,正是要查清事情,明白原委,有的在于官府,有的在于徭役,有的在于百姓,有的应征收,有的应免除,要清清楚楚,上奏朝廷裁断,才符合诏书旨意。现在奉命行事的官员不认真考虑旨意要求,只是以为朝廷是要把十五年的积欠迅速全部征收上来,这是暴征,不是清查。现在请给予三月宽限时间,当会分门别类分辨明白,分成不同情况上报。巡抚听从了他的要求,就全部释放关押在监狱里的一千多人,按顺序造册上奏朝廷。当时朝廷也听说江南清查不力,下达诏书痛责,就像童华说的一样。

浙江总督李卫曾经在苏州捕人,童华因为李卫没有文书不肯交人,李卫发怒了,向皇帝诽谤他。世宗召见童华,指责他沽名钓誉。童华回答说:我为国家竭尽全力,近于沽名;一心一意为了百姓,近于钓誉。皇上的不满消除了,任命童华到陕西担任知府。暂时代理肃州知府时,辅佐经略鄂尔泰办理屯田一事,凿通了九家窑的五座山,引来渠水,灌溉田地万顷。因为违逆了巡抚被弹劾罢官。乾隆元年,被起用为福州知府,调任漳州。童华非常喜好长生之术,召集方术之士,按照炼丹家的方法反复练习,又被弹劾罢官回家。几年后去世。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 溪 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作者自己。

8、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9、词的下阕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8.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诗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

9.1)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2)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3)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诫,仍要重蹈覆辙。

(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父亲的旧怀表

敬爱的父亲去世两年了,我们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的遗物也就一直放在他生前常呆的那间小屋里,没人去动它们。

夏天的一个早上,我和姐姐终于打起精神和母亲一起来整理他的房间。

一个破旧的皮箱打开了,母亲从里面翻出了一只旧怀表。母亲用围裙角擦了擦旧表,大声地说:“这是你父亲当年一直在用的表,不知德瑞克喜不喜欢?我想送给他。”德瑞克是我儿子。“就是不知这表还能不能走?”她接着说。

我的手指轻轻地划过旧怀表的外壳,它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抚摩着这只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父亲的音容笑貌。它多像我的父亲!那么朴实、无华、简洁,而又如此忠实、可靠。

这只旧怀表令我想起父亲曾经买过的旧车。

“爸爸,你买这车干吗呀? 油漆都掉了,这么破旧难看!”

“傻丫头,尽管它的外面已经油漆剥落,可它跑起来可轻快了。嘿,爸可拣了个便宜啦!”原来爸爸看中的是更重要的东西,真的,旧车的引擎还相当完好。

我还想起早年父亲在我们的房子外面搭建的卫生间,它里面虽然干干净净,但外表简陋,甚至显得寒碜。

我想到了父亲收集在他小房子里的东西:一个旧燃气炉,一盏好用的灯,一张舒服的躺椅。在这间房子里,他常常自己动手修理着各种收集来的旧玩意儿。他捣鼓好了被别人扔掉的坏收音机,为丢弃的破玩具配上零件。这些都是别人因为坏了随手扔掉的,他,默默地拣回来,修好,再用。

是不是那会儿我们的家庭经济很困难?

两年前,在父亲的葬礼上,一位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悲伤地,带着怀念的口吻问我姐姐:“女士,你可知道,早些年,我们家因为有你父亲的帮助,才熬过一个又一个的年关? 全家因为有了你父亲经常的照顾,才免于饥饿?”我们都摇头说,从没听父亲说起过这码事儿。中年男子接着告诉我们,当年,他们家兄弟姐妹一大堆,经济拮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我把这个中年男子的话转述给母亲,并询问说:“妈,我们还真的从没有听您和爸说过这事儿。当时咱们家不是也很困难吗?”母亲说:“咱们家那会儿是不宽裕,可毕竟还可以维持生活。所以呀,你爸和我就常省下一些东西来帮助比我们还困难的人家。你们姐妹几个不知道吧,你们父亲给这山里边多少人家都送过食物和柴火。他自己呢,省吃俭用,什么都舍不得扔掉。”

是的,我们还真的不知道,我们眼见的只有自己家的破车,只关心什么时候,父亲才把它换成新的呢,让我们的小伙伴也羡慕羡慕我们?我们只关心自己家的卫生间,什么时候也能像别人家一样,与卧室配套?而不是建在房子外的陋室一间,让我们脸上无光,遭人耻笑。母亲的话,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父亲会如此节俭。

德瑞克接受了他外公的遗物。我们有一个叫霍布的朋友,家里是珠宝商。德瑞克把旧怀表拿去请他修理。两周后,怀表修好送了回来,并重新做了抛光处理。霍布告诉我们说:“知道吧? 早些年,人们买表的时候,是可以自己在商店选择表壳,然后再配上挑好的表芯的。所以,当怀表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奢侈品的时候,人们都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呀!经我手修过的旧表大多数有豪华的外壳,但是,一看内芯,质量却马马虎虎。”

但父亲的这只旧怀表却很稀罕:它的内芯质量上乘,几十年后的今天还能正常使用,而它的外壳,毫不张扬,价格也是最便宜的那种。

“什么样的人才会这样选表呀?”霍布惊讶地接着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的父亲。”

我那敬爱的父亲。他知道最重要、最宝贵的只有那内在的美,那才是最值得珍藏的东西。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

父亲的旧怀表,如他本人,在那朴实无华的外表里深藏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

(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作者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父亲生活中的小片断,表现父亲俭朴的生活作风、崇高的人格情怀。

B.“一只旧怀表”不仅是父亲的爱物,也很受母亲的看重,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

C. 霍布修表时说的那段话中,一般人“注重表的外壳,好向别人炫耀”,衬托父亲不重外表,内心高尚的人格精神。

D.“父亲默默地帮助着最需要帮助的人,为此他宁愿自己过着节俭的日子。”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

E. 作者在追忆父亲的同时,对家中狭窄的小屋、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仍刻骨铭心,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难以抚平。

(2)简要分析画线部分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6分)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父亲具有哪些优秀品质?(6分)

(4)试从主题表现、人物塑造、结构安排三个方面,探究标题“父亲的旧怀表”的作用。(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1)AC。(C3分,A2分,B1分,DE不得分。)

(2)①从人物形象角度看,这段对父亲生活环境、日常活动的描写,表现了家庭并不富裕的经济状况,说明父亲日常用度的节俭。(3分)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这些内容对父亲慷慨地帮助比他更为穷困的家庭起到了陪衬作用,突出了父亲的善良、高尚。(3分)

(3)①朴实、无华、简洁;忠实、可靠;生活节俭,性格温和;善良、高尚,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6分,答出3点即可)

(4)①主题表现:作者不仅通过父亲的旧怀表赞美父亲的高尚人格,而且还寄托着对父亲的思念。(2分)人物塑造:父亲的旧怀表是父亲的爱物,也是外表朴实、心灵高尚的父亲的象征。(3分)结构安排:父亲的旧怀表是文章结构的明线,由怀表引出对父亲的生活的回忆,使文章选材自由,而又有清晰的思路、线索。(3分)

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重点是对选项分析、概括结果的辨析,找到原文相关内容,将其与题干选项相对照,发现其错误之处。B项,母亲把它送给我的儿子,就是想让他成长为我父亲一样的人分析主观性太强;D项,流露出作者对父亲辛劳、俭朴一生的遗憾之情分析不当,实际是对父亲的理解与赞扬;E项,说明心灵的伤痕永远也难以抚平分析偏执,作者写狭窄的小层、寒碜的卫生间、破旧汽车说明家庭的经济情况并不太好,从而突出父亲帮助别人的可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

邵纯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是鱼米之乡。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刃无欲则刚”。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

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

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地、成功地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座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当天上时分至良乡。林则徐开始发出传牌。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林则徐在途中还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到达广州,当天近年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他的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

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外也享有盛誉。比如,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又如,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区辟有“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塑像。纽约百老汇的一条街命名为“林则徐街”。美国人和爱国华侨这样做,首先是把林则徐作为世界禁毒象征看待的,但也与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有密切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他对林则徐非常了解,也非常佩服,他称赞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B. 林则徐十分反感官场的种种陋习,到了杭州这种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的人间天堂,他依然拒绝迎来送往,专心于公事,即使天色很晚,他还在处理案牍。

C. 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自北京到武昌,他一路上不断发出“传牌”,虽然“传牌”上文字不多,却告诫了同僚和下属,宣示了认真治理的决心。

D. 如果没有政治家的智慧与气魄,没有禁烟领导集团和精诚合作,林则徐不可能在抵达广州后,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的鸦片。

E. 林则徐的禁烟行为还得到了世界上的更多人们的赞同,除了人格魅力的原因,也和现在世界上的禁烟形势有一定关系,美国人和爱国华侨就把林则徐作为了世界禁毒的象征。

(2)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文章中有那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成功施政离不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请简要分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林则徐的人格魅力。(6分)

(4)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并不等同于古人的“洁身自爱”“淡薄渺远,恬静自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DE。(D2分,E3分,A1分。)

(2)①英国人包令说林则徐以不敛钱财著称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壁立干仞无欲则刚,祛除贪欲是林则徐的自警自策;(3分)③1830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人湖北省后,林则徐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拒绝官场陋习和腐败;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拒绝奸商行贿。(3分)

(3)①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国家服务了36年;从善如流,和邓廷桢等人配合得很好;清正廉洁,不敛钱财;嫉恶如仇,浩然正气,富有胆略和政治才能。如: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却毅然前行;对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的惩治;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在处理政事时,态度坚定,措施有力。

(4)①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在对自己和手下人的要求上,不与官场腐败同流合污。当时吏治的腐败日甚一日,从林则徐的传牌内容上即可见一斑。林则徐对官场种种恶习十分反感,虽无奈,也保持清高耿介的节操。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体现了对自己人格的要求:无欲无求。(4分)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不只是不染,更多地体现在为国为民的积极的行动上。他没有陷在尘网”“世俗的苦闷烦恼,而是激流勇进,既清正廉洁又经世致用。他无欲无求但有为,体现的是至大至刚之气。他洞察下情,防范歪风邪气。和邓廷桢等人联合起来禁烟,坚决果断地处置伍绍荣等人,取得禁烟的成功(4分)

2[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A项,非常了解文中无据,稍显不妥;B项,他拒绝送往迎来,专心公事错,文中是说花费了大量时间迎来送往,只能在晚上处理公牍管札;C项,他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是进入湖北省后他才发出传牌,而不是自北京到武昌就沿途发出传牌。另外,不断文中无据。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B.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

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C.从先秦散文风格来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

应该说各有千秋。

D.这次中俄朱日和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

战场上的主动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C

C各有千秋意思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用在此处恰当。

A项见异思迁: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含贬义。褒贬误用,贬用作褒。

B大而化之意思为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D反戈一击指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所给语境是蓝军对另一方的行为,对象用错。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台湾歌手周杰伦的《青花瓷》对大陆的高中生非常熟悉,他的歌曲被人们广泛传唱。

B.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

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C.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关键是要靠我们共同努力,众志成城。

D.关于高中教材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一则,学生学习任务重,二

则名著晦涩难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B

A项主客倒置;C项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英国《卫报》7月1日头版刊文独家披露说,美国对其欧洲盟友设在纽约、华盛顿的机构和使领馆都实施了窃听,目标多达38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其中包括在电子通讯设备上安装窃听器

②此外,美国的窃听目标还包括日本、墨西哥、韩国、印度和土耳其等其他盟友。

③美国情报机构还在欧盟驻美机构的加密传真机中安置了窃听器

④文章还披露了“一系列不寻常的”监听方式细节

⑤监听电缆通讯和使用特殊天线等

⑥欧盟驻华盛顿代表团被窃听的工作人员高达90名

A.④①⑤③⑥②    B.④③⑥②⑤①                             C.②①⑤⑥④③    D.②①⑤④③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A

句的文章还是与前往文的内容紧密相连的,因此句应为第一句。这样排除C项和D项。在电子通讯设备上安装窃听器”“监听电缆通讯和使用特殊天线在欧盟驻美机构的加密传真机中安置了窃听器都是监听细节句的其中代指监听细节,因此,领起⑤③,应排在后面。句是除欧盟之外的地区,所以排在最后,是结句。故选A项。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保护儿童,在对象上不断扩大覆盖范围面固然重要,但建立有效的救助机制, 

      ①     ,才是治本之策。十多年前,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位中国老人到美国用“刮痧”疗法给孙子治病,却被当地儿童福利机构误认为“虐待儿童”而遭起诉的故事。今天看来,那种“误会”所彰显的“孩子至上”理念和“强制报告”等刚性制度,     ②      。让困境儿童享有一个阳光灿烂的童年,从观念更新到制度创新,从福利保障到社会参与,    ③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使之惠及广大儿童其实很值得学习借鉴所有大人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答对1句,得1分;答对2句得3分;答对3句地5分。)

     

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个字。(6分)

          前提                   基础

 

   

     

         

            接受             发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3句各2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走进书店,最畅销的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啊,健康类啊,营销类啊……读它可以直接帮你升学、谋生,获得利益。其实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样的机会。不仅读书是这样,世上很多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无用有用是相对的,材料中所说的无用并非真的无用,而是告诫人们要耐住寂寞,多方积淀,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无用就变成了有用,在不经意间也许就超越了自己。参考以下立意:

1无用实则有用,成功往往垂青于有准备之人

2厚积才能薄发,多方积淀方能助你成功

3、切勿急功近利,超越自己往往是在不经意间

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含意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