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百校联盟》浙江省高考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第六模拟)解析版

平等是人类理性精神的重要体现。下列中西方思想家中明确提出平等主张的有

①塞内卡②孔子 ③西塞罗 ④黄宗羲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塞内卡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生而平等,正确;孔子提出“礼”,强调贵贱有序,错误;古罗马时期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中包含着人人平等的思想,正确;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但与平等无关,错误。故答案为B。

     

东汉时期“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举荐人与被举荐人在政治上建立君臣关系,在私人感情上建立父子关系,被推荐的人如果对荐主不表现臣子的情分,就算忘恩负义,将为士人所不齿。这种现象

A.为士人入仕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B.放宽了对士人入仕年龄的限制

C.反映了选官中浓厚的儒学伦理观             

D.使伦理关系成为官员联系的纽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选官制度的内涵。举孝廉强调“能报恩”,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政治上的君臣关系和私人感情上的父子关系,反映出东汉时期选官过程具有浓厚的儒家纲常伦理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举荐人偏好“年少能报恩者”,不能说明士人入仕途径便捷和对年龄限制的放宽,A、B两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举荐人与被举荐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不能说明官员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伦理关系,D项错误。

     

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内容约成79.01∶20.98之比。这说明当时的北魏

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             

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

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北魏时期牛的地位已超过了马,这可以说明北魏时期农业的重要地位。从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内容来看,种植业的内容远超过畜牧业。综合分析可知,北魏非常重视农耕经济,说明北魏的汉化政策成效明显,汉族的生产方式已对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故选B项。A、D项显然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错误,因为马的地位有所下降。

     

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政府的各种经济限制政策并不是为禁而设,而是为了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体现统治者的存在感,提高被统治者的向心力,稳固集权者的统治,并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据此分析,下列对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认识正确的是

A.使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B.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C.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             

D.使中国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经济政策的特征。材料观点认为,明清时期政府各种经济限制政策的出发点是既能维护统治又能更好地获利。据此分析可知,“海禁”政策是专制统治在经济上的体现,故C项正确。“统治者有选择地提供特许”,说明政府不是垄断外贸,只是加强对外贸的控制,A项错误;“更方便收取更多的‘利’”说明“海禁”政策有利于政府增加收入,但不能因此断定“海禁”政策是政府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B项错误;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不能说明中国丧失了外贸的主动权,D项错误。

     

赫胥黎原著《天演论》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只适用于“生物界”,而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生物界”没有道德标准,而人类有着相亲相爱、互助互敬的本性,其发展模式必然不同于“生物界”。但严复却在译著里公然宣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严复的做法实质上反映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严复企图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

C.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科学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思想。由材料信息可知,严复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其实质是,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以进化论观点来宣传维新思想实现救亡图存。故答案为B。

     

阅读1916—1922年日本棉纱输华消长比较表。表中日本棉纱输华价值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受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影响             

B.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C.日本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D.日本失去独霸中国的地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从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表中日本棉纱输华价值量开始下降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当时国内掀起了爱用国货、抵制日货的运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国民大革命兴起是在1924年后;C项错误,因为当时日本并没有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D项不符合史实。

     

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量”。下图是建国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

A.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C.确立中共领导地位             

D.通过协商监督民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特点。解答本题要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建立前后的活动及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区别。由图片可知,人民政协由八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广泛民意基础,故A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此前并无社会主义民主,B错误。中共领导地位确立,与人民政协无关,C错误。人民政协人员的组成无法体现通过协商监督民主,D错误。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是公元2世纪的罗马疆界。当时罗马境内所适用的法律

①是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传承 

②是司法实践的积累补充 

③是对原有公民法的继承 

④是对外邦人的法律的借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根据图示和时间可知当时是罗马帝国时期,适用的法律是万民法。罗马万民法既尊重历史,如对原有公民法的继承,又面对现实,如借鉴外邦人的法律;罗马万民法还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如对司法实践的积累补充,但没有传承古希腊民主政治,故排除。答案为D。

     

1916年德国发动了一次战役,企图以此作为“碾碎法国的磨盘”。这次战役发生在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地图形式考查一战中的主要战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国发动的以击败法国为目的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是马恩河,马恩河战役是1914年德国在东线发动的第一次战役。是索姆河,为了牵制德军,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发动了索姆河战役。是位于法国东北部临近德国边境的凡尔登,是德国通往法国的要塞。是法国首都巴黎。故选C。

     

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新“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观念把社会平等定为一项原则。就是说,在这样一个富有的社会还有赤贫现象是不合理的,是非正义的。为消灭这种不合理现象,克林顿时期

A.初步形成全国性失业保险、养老金和救济制度

B.缩减政府开支、适当增税、鼓励消费

C.用收入调节政策实现社会相对公平

D.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教育等投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克林顿时期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社会平等”在克林顿时期主要表现为解决失业问题。“初步形成全国性失业保险、养老金和救济制度”是在罗斯福时代,A错误。“缩减政府开支、适当增税、鼓励消费”是克林顿时期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的措施,B错误。“用收入调节政策实现社会相对公平”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C错误。“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教育等投资”是克林顿时期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措施,D正确。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历史文化常识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方法。根据材料“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可知,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它就成为过去了,C项正确。

     

“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就首先在于个性的发现,在(五四运动后)差不多十年之内,这种青春激情的爆发可以用一个难以捉摸的字眼概括:爱。”下列文艺作品与这一风格类似的是

A.              B.

C.              D.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题干材料信息“个性的发现”“青春激情的爆发”等与浪漫主义流派注重个人情感的激发这一特点相符。《红与黑》是法国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A错误。《向日葵》是印象主义画家凡·高的代表作,B错误。《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文学的奠基之作,C错误。《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雨果代表作之一,D正确。故答案为D。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前中外贸易由行商控制……五口通商后,外人虽可自由选择商人交易,仍须透过买办。……(买办)除了经办本埠业务,且不时深入内地,收购茶丝,推销进口商品,转手之间,千金可致。……自是沿海人民“争附洋人”,通洋语、悉洋情者,“趋之若鹜,举国若狂”,不少人成为巨富,但亦因与外人接触,而习于西事。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沿海人民“争附洋人”的政策因素及其在经济方面的影响。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三百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材料三、五四启蒙运动不过几年,即迫于情势而转向救亡运动,其效用自然有限。陈独秀、李大钊很快转向了实用文化层次(政治革命领域),钱玄同、刘半农、胡适等人转向了普及文化层次(教育领域),鲁迅最终也选择了“血与火”的方式。

——摘编自杨春时《中国文化转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思想启蒙、政治革命和文化教育层面分别概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

(1)因素: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市场大门逐步被打开。影响: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2)特点:经历了从“西方铁路知识的传播”到“外国人在华修铁路”再到“国人自主承办”的过程;列强长期主导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和运营;铁路发展艰难,建造速度慢、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不独立,经济发展滞后;资金、技术、人才的匮乏;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传统观念的制约等。

(3)思想启蒙: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政治革命:无产阶级登上中国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逐渐传播,中共成立。文化教育:提倡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发展。

解析:

本题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为主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五四新文化运动等知识点。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南京条约》的影响作答;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可以在第一小问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3)问,根据设问要求从思想启蒙、政治革命和文化教育三个角度分别作答,需要把握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

     

历史记忆是人类前进的行囊。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记忆是人类历史行囊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图片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大和民族的部分“二战”记忆。

中国人的“哭墙”        广岛和平广场

材料二、下图体现的是人类阅兵式史上的奇葩——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炮火中的阅兵式。

材料三、下面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

昨天,日本政府已发动了对马来亚的进攻。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关岛。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人进攻了威克岛。

今晨,日本人进攻了中途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记忆中日本法西斯分子在战争中犯下的罪行有哪些?你对材料一中广岛和平广场背后的广岛之灾有何看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人类阅兵式史上的奇葩”出现的背景。这次红场阅兵在当时有何现实意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何在美国国会发表此演说?简要指出在此基础上,美国采取的对策及其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答案:

(1)罪行:南京大屠杀(灭绝人性地屠杀平民和战俘);慰安妇,烧杀奸淫;毒气室,在活人身上进行细菌试验;使用生化武器,如毒气战、细菌战等。(6分,答出3点即可)看法: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原子弹,是为了减少盟国的战争伤亡,加速了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步伐,但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伤亡。

(2)背景:德国突袭苏联,逼近莫斯科。意义:鼓舞士气,振奋斗志,促使苏联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原因:美国遭到了日本突然的、蓄意的进攻,美日矛盾激化。对策:美国对日宣战。影响: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解析:

本题以二战历史记忆为主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珍珠港事件、德国突袭苏联等知识点。第(1)问,第一小问主要考查日本法西斯分子的罪行,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要注意辩证地评价。第(2)问,实际上考查的是莫斯科战役,结合莫斯科战役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1941年12月7日”“日本”“进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罗斯福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原因是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日矛盾激化;对此,美国采取的对策是对日宣战;美国参战的影响结合二战的进程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