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4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的关键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建立责任内阁

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D

材料中所说的办法是指发动群众进行革命,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武装夺权属于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发动群众革命而非联合地方实力派,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建立责任内阁是原来辛亥革命时期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中的办法是新办法即唤醒民众进行革命,这是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择否定项,据材料提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先进中国人相继经历了由“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故A正确,排除。当时先进中国人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故B正确,排除。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在1927年后,不符合20世纪头20年,故C错误,符合题意。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传播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故D正确,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

     

下列毛泽东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井冈山斗争》

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发表于抗战时期,发表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此两项与题意不符,①②两项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故答案选A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思想

     

有人认为,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该文章

A.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C.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D.系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D

试题分析:本题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与毛泽东思想联系起来,从著作与思想的关系入手考察著作的内容。这就要求熟练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主要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论》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的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和本质特征是历史学科考察的重点。在综合归纳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历程等相关知识后,要重点掌握那些最能体现实践特征或本质的知识点。如: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发展和成熟的标志、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标志等。

考点: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

【名师点睛】新民主主义理论(抗日战争时期):

(1)主要论著: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2)主张:

正确分析中国国情:a.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b.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正确分析中国革命:a.革命对象、任务:反帝反封建;

b.革命性质: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c.革命动力:武装斗争,以无产阶级领导、以农民为主体,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和打击最主要敌人。

d.革命纲领: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

文化纲领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e.革命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3)影响: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最深远的影响是

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作法

C.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D

试题分析: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这场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枷锁对全党的束缚,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正确地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考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点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场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面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B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左”倾束缚亟待突破。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思想解放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材料的基本阅读和理解能力,以及毛泽东思想,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知识的考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思想,中国共产党依据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规律,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成为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革

B.赞成“两个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回归实事求是,规划改革开放

D.主张“一国两制”,解决统一问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C

中国新时代指的是改革开放时代,成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是因为规划改革开放,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革是在1976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反对两个凡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79年尚未出现一国两制这个说法,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兴起

B.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C.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C

“八五”(1991—1995)期间的1992年小平南巡进行南方谈话使改革再次潮涌,即“八五”处的主题词应该是小平南巡改革潮涌,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D在时间上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例如,改革开放走向兴起是在1978年,不属于“八五”,故本题选C。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B.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D.八大、十二大、十五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毛泽东思想

B

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七大,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十五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十六大,所以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C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后提出

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双百方针”

A

中共的“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所以A错误BCD是方针的内容和作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子女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教育的发展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1977年冬天恢复了中断十年之久的高考制度。1983年9月,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因此选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中国的教育观念

【名师点睛】要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教育和人才对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意义。从命题角度来看,着眼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背景、作用、经验教训等问题的分析,同时事政治、地理学科等的联系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式。

     

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培养成功

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

B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均是20世纪60年代的科技成果,而籼型杂交水稻培养成功是在1973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是在1970年,20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果,所以综上所述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杂交水稻培养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均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科技成果。

     

“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马丁·路德

D.莎士比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A

智者学派使人的注意力从外界自然转向了人本身,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马丁·路德是创建新教派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

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

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格拉底强调治国应该由专业政治家进行管理,如果采用直接民主政治就犹若雇佣一位蹩脚的舵手和建筑师,会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答案选A,BC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古代世界史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下列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

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D

左图是苏格拉底,右图是孔子,孔子兴办私学,重视教育的教化作用。苏格拉底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进一步指出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苏格拉底,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是只适合孔子,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

B.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

C.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D.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

提倡“人权”实质上是提高资产阶级的人权,实质上是提高资产阶级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资产阶级是强调“人性至上”,但不反对信仰上帝,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人文主义的弊端而非反映的实质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文艺复兴提倡“人权”是在提高资产阶级的地位。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荒诞不经,反映欧洲人早期的愚昧无知

B.反映人文主义,是研究文艺复兴的资料

C.是新教教义,有助于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D.阐述理性学说,出自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反映了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突出特征。所以本题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

     

观察下列三幅艺术作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

C.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

D.都表达作者对至高无上神性的赞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

都是对人性的赞美而非对神性的赞美,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的确都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作品中的神也都带有人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都通过鲜艳的色彩精美的、构图、高超的技艺融入了人文主义精神,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对这段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该材料

A.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向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出了挑战

C.冲击了中世纪的王权

D.倡导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对人和人性的肯定以及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肯定,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向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属于宗教改革,而材料是反映文艺复兴,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冲击了中世纪的王权属于启蒙运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倡导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也属于启蒙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C.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D.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切的尺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鼓励人们去追求现世生活,鼓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智者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时期只是肯定人性还尚未挑战王权,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属于启蒙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古希腊时期起源的一种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思潮。这种思潮在中世纪受到埋没,但是在14世纪开始复兴,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得到进一发展,17、18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人文主义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和经济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A.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

B.伏尔泰——自然权利学说

C.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属于莎士比亚作品展现的思想,他的作品注重人的理性,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故选A。BCD表述都是正确的,因此选A。

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有人说,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达尔文

B.法拉第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命起源

A

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因为进化论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属于生物学领域的成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法拉第在电磁学领域有成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伽利略在物理学领域有成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爱因斯坦也是在物理学领域有成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分清不同领域的成果,材料是考察生物学领域的成果。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具有人文主义色彩,是因为他强调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九十五条论纲》

D.“先定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正是由于这论纲的发表在欧洲揭开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这一运动使德意志、英国等国

A.以路德派新教为主

B.以加尔文派新教为主

C.仍以天主教为国教

D.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D

西欧各国进行宗教改革最终是有利于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这也是宗教改革的目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以路德派新教为主是在德意志,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以加尔文派新教为主是在法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仍以天主教为国教的是英国,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