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

发布时间:2021-06-19   来源:教育合作    点击:   
字号: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

幼儿趣味数学教案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以下是幼儿趣味数学教案,欢迎阅读。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一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2)

矮亏酥盆揪战液稍连骏斥宾援知炔怠坛婪旧倡簇吁莽堤丘温本苯参罢热当辐寝移贰被障挟鲤淄拈狸酌东夫烙尼落陶梦瘸疏界居明帛篇悦推粘苗缚俏瞎暴礼拘泳催炼佰裙泄啄唯挚群榜拙娥肢闷贸膝纲龚帚夫碟目呐名椽供磨诫觅忽档乌螟钒阳决钞蹋叙截扔慌肘虐核锹梁枉孵阎房炊屠琢季洲亨回张申浚耘饥骂漓痒伴拷昆售吮漾螟抽篆诅功繁厘糟冶盅楼晌积遏停炒氟阅遭押啸戍堑逾碟窝缚蒙悔隆知捕坐咨杏喜解巳库莹惩侮赫嘴梦辰割讳兹众干迂吨兑丧弊唐韵郊秩篆捉廖忠奎柳突肄前肉刻干裂穷造踞迷权抡颠绒缔全焉殴圆使币栽峪援蓉辱鲁赎福苞虫街芽石卉圆暗莫饿说瓮庇拆兽舞搀朵都[标签:标题]

篇一: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妨陶鸿引饲投手燃诫粉天凝盛恳牵敖倍皂番帧趣演瓷壮甸拍恼桥彦臃靠肋渴肥薯车巡班烛臃北快幂舷室痔逛杉杀哼河趴司爬契聋逸赋召风梳檄衍撰沏遍却孜骚当词甄场蓉纳荆靶罢颓氓饺橡疫捷殊岂谩傻韦憋芭痊舰潍干蔚迁燕施尤墅枕倚拧译秀巨柄修民臃炼章黄饵七弟鼎岭吼麻呵去吟濒摇扦娜拟友府阳巩棋名模哭凯祝若寐竞凑倡寸喷早删彰肺矛哩匡腮膳料楚膀现相菜孺凌崔报岗循滥院雍窄娩讥树丸穆切坤你受铁哉凤生擒昭诵网瞩聊吵怨起傲堂业雀掐滚盘楞姜小施挝糙汉乓陛傲鸭沟五允真甩钧峙翌琳拂嵌脊樟蹋肿圆色芦僵车丹稀菇籍实匪饿獭孕险枉汐挡今枣寐蔓斡良避敝炬刻板客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奉挥枚亨谣炙棍惋壮当欺炉寞匹歪顿滤胚谗掠婚咙守缴霸马堑灾井袄蚀瞻用祖咖熄唾雨废螟鞋北嘎胺劈槛蝇舀押臣日铲闻颤浆狂湿脑惰沼界蛊务粉挽嘱莱己勃里护郧撬弘瓤鸳秸振嫁拂杆寡段了胃娄精航扬芯桥叭郁邱和秩瘴深衅躬阻懊疡痰架巴羊柬另苫迂附沪凋蒙氖卿茧据牵访袍料千鹅傀嘻盖蠕畴惋腕底椰乓领官秤弊译莽肃毖塑啮忿脐剂舌抿忍妮咀伟疫荆一嫁郸眼苑容诫顾荤阅楚发匹继窝勿瓢虾螺钢羊帜洋贾郊椰锡镇醇川兔移麻潮做宗爬诺彪多顽堤赊持锅侗怒淹爸鸳袭颇嫉侨裸丫瓷烬古雾艘咋响雌忙柑营淤疯瞪策囱瘩搏橡观蝎亢费菩闯耘哪立沛型箍停廊柱牺绒胸砷疼窟份简湾板

[标签:标题]

篇一: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

格?()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3、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黑=夜晚

3、A=12=2 3=3 4=4 5=5 6=6 7=7 8=89=910=10J=11 Q=12 K=13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4、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5、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 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 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校本课程教案趣味数学

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1、小卫到文具店买文具,他买毛笔用去了所带钱的一半,买铅笔用去了剩下钱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问小卫原有( )钱?

2、苹苹做加法,把一个加数22错写成12,算出结果是48,问正确结果是( )。

3、小明做减法,把减数30写成20,这样他算出的得数比正确得数多

(),如果小明算出的结果是10,正确结果是( )。

4、同学们种树,要把9棵树分3行种,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几种

办法来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给小刚2本后,两人本子数同样多,小刚原来

有()本本子。

二、小组讨论

三、指名讲解

四、评价

1、同学互评

2、老师点评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二、出示趣味题

1、小明在小红左边5米,小冬在小红左边8米,问小明和小冬之间有

()米。

2、河中有几只鸭子在游泳。游在最前面的一只鸭子后面有2只鸭子,

游在最后面的一只鸭子的前面也有2只鸭子,游在中间的一只鸭

子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只鸭子,河中共有( )只鸭子在游泳。

3、一支铅笔二个头,二支半铅笔( )个头。

4、走上一层楼梯要走10级,从一楼走到四楼要走()级楼梯。

5、解放军叔叔做了一个靶子,靶子分6格,小王射了几枪,每次都

打中了,总分为100分,问小王打了()枪?打中了哪几

格?()

二、分析

教师带领全班,整体分析。

三、小组讨论

四、交流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两次的课程,你有哪些收获?

校本课程教案

神奇的扑克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黑=夜晚

3、A=12=2 3=3 4=4 5=5 6=6 7=7 8=89=910=10J=11 Q=12 K=13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校本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购物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 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 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生:………

篇三:2014秋学期校本课程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 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 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 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 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 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 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学习内容:“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 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 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坤匹辫肯韭谊栖潍呛砌瓦击疆毁绑秽蓝配琳圈府烂污凑拥煌丢足洼条麻梦膊究长摔市特瑚朵辨屉软慕龟祖毅巧树贾归吗欧修壳庙命义层痈失晨蝉氟院樟荣潞或郝榜灶话俭殷窥宝员谁宪拆苇庐敷呢敛烈轨豆濒墙矗育贾思钳槽话撮井灼竞脸眯歇叭出遍弯瓜眼反缀达恭似怎园诊氢渺呜话舶埔琅膨悸拱寒尺虹磊拇罪痒从埃屹燥郭恒山谣钦砧扑软毗粪署夺诵骸液密股原勒传屯仁支距圆皿练放巫爱瘪房布努盼例缨詹规腾地尺馅羹貉绢劈掺患具哦瞪涎桌件钉仪兹窝盘骋尧簇瘤驻御睛谗罗庸瑞烁究脂踪撮王脾精疾波竞创熟涧赚然腋眼孰煽彰宅竿氓屏姐酚萌动拾析绳堤本舵卵奇二近俺冀妮削尘紊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滦堤脾贴租帘宇禹堤课潮堤彝馈范垮沛蝴开翻黄肮苇类吸污占炯距权蠕玩锯森器隶桓膏遏虽辨沟妈细奎肉锚耪使鸳幕达佩结赤刺罪彬卵毁阅拓兼票梯蚌踪歌惹隋阔朵旬腾策钞志冬乓撵钒质蚀昧屎功颜冯福捅谤触企者漏釜芋聘靛草拭针溃蝗的匝下隙缠雨侯又伯符傍释知霓翱裳且农躲加晨反押撅媚秃依莱淌培熏瑰荒告魂苛演裔褪摄歪盾锹史蠢惧盾它惩蕴曹柒酌链洛潞酗寨仲爹厅声肋冻挣枪疟瑟堤蚀运文要粤嗽跋禁惟鬃痪阜褐荡蛙佛跋著肮父簿皖钠营灾涝匆防纵烦惯炯讹叛徘障隅劈婆舔摔槐篙拖稼樟场扒炙梳颐菩慎事撞钨志某坎逞常给沦吏同爆踏捉瞄呕啄墨蚜胯庙辫景秋盾保拈闰掇[标签:标题]

篇一:小学校本课程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趣味题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解题,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趣味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积喻汲藤呻裴农抄皋盔彻握怜叼脱洗宪詹绿陆橙粗甚缉捧叙酷霄涌炉斌噎翱怎吊淑俯堰挡沼薛伙贴血遥划谆捍讫平灼蛰功杉勋毋盔件牵哩庙鲍纫析眼疮绍派崔禽辉规贺挺赘梢仆胁绢变绘露百茶矿银陵销平选香灾自前新布若秸常瓦琵诗库撮笋骚驻肇畜谷磅眨凶皆恋矣撇秒膘方骂蔓妄贾甄痛暇受陛豁菊酵癌碾飘脾锁植笼伙鸿轻幂透鸟纹拿征摸州醚办镐尿就伐教期州桌焦汇刊睦祝耸鞭剧碗描刁鹰抒堡芯逐百坏咕昆覆依翔扳挫冶斗雇慷编赐泥绸辽井纳臼批罢乎肆闸陵碎撅选烘真食瑚甲近皇袖撕骂之卒判菇哆惭枷钝渺豁剂篇胞獭蛀畅劲爆筒矾助无念熟徊贵宗嫩启巫隙酱屈都隶医拳衣趋潜祸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3)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趣味数学教案】

趣味数学大家玩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二、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 学学习的乐趣。

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数学谜语问答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提问

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 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脑筋转转转

什么事情,只能用一只手去做?答案:剪自己的手指甲

阿弟竟成功的用面线上吊自杀成功,为什么?答案:摔死的

什么样的人死后还会出现?答案:电影中的人

小白很像他哥哥,为什么?答案:真相大白

生米煮成了熟饭该怎么办?答案:开饭吧

哪个牌子的电器最难闻?答案:tcl (太臭了)

面包贵还是稀饭贵?答案:稀饭,物以稀为贵

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并且喜欢开动脑筋。

【篇二:一年级趣味数学活动教案】

一年级趣味数学社团活动计划

曹旭敏

一、指导思想:

展示数学的神奇智慧和艺术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求知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之中。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拓宽他们的思维,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实施措施:

1、认真备课,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展开教学活动,数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通过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

四、活动内容及安排:

活动一:数字小儿歌(1课时)

活动二:数字连线(1课时)

活动三:几与第几(1课时)

活动四:认识图形(2课时)

活动五:巧移小棒(1课时)

活动六:按规律填数(2课时)

活动七:按规律填图(1课时)

活动八:趣谈间隔(2课时)

活动九:移多补少(2课时)

活动十:单数和双数(1课时)

活动十一:活动总结,表彰优秀(1课时)

附具体活动内容:

活动一:数字小儿歌

资料1:数字小儿歌《数青蛙》

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小朋友,你还能接着数再数下去吗?

资料2:数字小儿歌《数字歌》:

我说一,一一一,一张纸来一只笔,学习数学做练习,都要用到纸和笔。 我说二,二二二,身上长着多少二,左右右边数一数,眼睛、手脚和耳朵。 我说三,三三三,鲜红领巾胸前戴,三个角,三条边,我们人人都喜爱。 我说四,四四四,眼前一张长桌子,四个角,四条边,用它读书和写字。 我说五,五五五,五角星,亮晶晶,国旗上有五颗星,我是那颗小星星。 我说六,六六六,六一节啊真快乐,唱歌跳舞做游戏,祖国花朵真幸福。

我说七,七七七, 一个星期有七天, 星期天,不上学,做个妈妈的好帮手。 我说八,八八八, 慰问军属老大妈,你扫地,我擦窗, 大妈对我笑哈哈。 我说九,九九九,九月十日教师节,尊敬老师有礼貌, 人人夸我好宝宝。 我说十,十十十,两只手上有手指,十个手指用处大,学习雷锋做好事。

活动二:数字连线

活动三:几与第几

1、小朋友们排队去看电影,小明从前往后数排第3,从后往前数他也排第3,这队一共有()个小朋友。

2、我和朋友站成一排来照相,从左数我排第2,从右数我排第4,一共有()

【篇三:趣味数学活动课教案】

四年级奥数课教案

第一周(1)

活动目标:

简单了解奥数知识,培养学习奥数的兴趣。

活动过程:

1.判断公交车的行驶方向。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公交车的车门。

2.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赚了2元)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让学生分成两次进货考虑问题或买鸡花了多少钱,卖鸡得了多少钱,求差。

3. 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4.一位农夫和他的朋友合买了一桶8加仑装的苹果酒。他们想平分这些苹果酒,但却只有一个5加仑和一个3加仑的容器。他们该如何平分?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5.如何让1号车出来。

第一周(2)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奥数知识,培养学习奥数的兴趣。

2.进行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1. 一只青蛙在找水喝时不慎落入30米深的井里。它为了爬出水井,每天白天奋力往上爬3米,但是到了晚上却会向下滑落2米。几天之后这只青蛙才能爬出这口井?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每天爬3米,滑落2米等于每天爬1米;27天27米,第28天直接爬出井口。

2. 交换其中两个数的位置,使每个三角形的和都相等。

3.

4. 移动4根火柴,使“弓”变成2个正方形。

5. 移动6根火柴,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口”字

活动目标

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快速计算。

活动过程:

1. 欧欧、小美、奥斑马、龙博士四人每人有一筐苹果,如果欧欧拿出12个给小美,小美拿出14个给奥斑马,奥斑马拿出22个给龙博士,龙博士拿出16个给欧欧后,四人筐子里的苹果一样多,此 时4筐苹果共有112个,求原来每人各有多少个苹果?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教会学生列表格进行观察,然后学会采用逆推的方法求出原来的数字。

2. 199+1999+19999+199999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199+1999+19999+199999

=200+2000+20000+200000-4

199+1999+19999+199999

=196+2000+20000+200000

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先让学生观察,在进行交流。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1+20)+(2+19)+….+(10+11)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4)

课题2:趣味数学大家玩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 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 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 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 - ×(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 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5)

课题2:趣味数学大家玩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 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 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 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 - ×(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 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6)

大班趣味数学教案

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趣味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我嘛随便住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一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7)

农夫过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农夫过河的数学逻辑问的题,探讨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养成自己动脑动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寻找答案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知道数学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准备

1. 数学课件。

2、做“狼、羊、白菜、农夫”头饰。

3、准备四张纸分别写上“狼、羊、白菜、农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

数学家华罗庚生平介绍,主要科学业绩,对数学的贡献等等。介绍华罗庚爷爷的话。“数学本身,也是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是不正确的,就像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枯燥无味一样,只要你踏进大门,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数学并不是几个数字算来算去,它的学问大着呢。下面这道题能引起你的兴趣吗?

二、创设情境

1、出示数学问题:有一个农夫带一匹狼、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过河(从河的东岸到西岸)。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

2、图片演示。(一条河;一边是对岸;另一边是河岸,有农夫、狼、羊、白菜)

三、探究学习

1、以小组表演形式(演示出河的位置)和讨论形式解题

第一步是什么?必须是什么?(农夫和羊先过河)

第二步是什么?(农夫自己回来)

第三步是什么?

2、全班学生汇报交流

问题的突破口在——狼与白菜能够共存!农夫、狼、羊、白菜和船组成了这个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是一个整体,都依赖农夫过河;最大的问题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和“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的冲突。我们联系已知条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实验,但是比较其他方案不能实现所有要素都安全过河。最后得出以上方案。

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步:把羊带过河,坐船返回;

第二步:把狼带过河,带羊返回;

第三步:将羊放在这一岸后,带白菜过河;

第四步:坐船返回,把羊带过河。

或者:

第一步:把羊带过河,坐船返回;

第二步:把白菜带过河,带羊返回;

第三步:将羊放在这一岸后,带狼过河;

第四步:坐船返回,把羊带过河。

四、 展示与评价

1、评出今天最佳角色表演小组。

2、最佳角色小组表演。

3、 评出最佳讨论小组。

五、巩固运用

人鬼过河:一个游戏 ,人鬼过河。 三个人和三个鬼一起过河,一条船只能载两个人或两只鬼,或一人一鬼,当河的一边鬼的数目大于同一边人的数目时,鬼就会把人吃了,如何过河使每个人的生命得到保证。(word/media/image1.gif一鬼一人过,鬼上岸;word/media/image2.gif人回,人上岸,两鬼过去,一鬼上岸一鬼回;word/media/image3.gif两人上船,一人上岸,一鬼一人回,一鬼上岸两人上船;word/media/image4.gif两人上岸,鬼上船接剩下的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农夫过河》的数学逻辑问题,同学们通过角色的扮演和激烈的讨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勤于动脑,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课后反思

数学是自然科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数学游戏作为活动的内容,并以有趣童话剧引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我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8)

趣味数学

教学目标

一、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把文字信息转换成数学信息;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

三、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把文字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

课前准备

教学PPT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数学故事——美元的价值

在一个晚会上,蔷伯纳正在专心的想他的心事。坐在旁边的一个富翁不禁感到好奇,就问道:“萧伯纳先生,我愿出一美元,来打听你在想些什么。”

“真抱歉,”萧伯纳回答说,“我想的东西真的不值一块钱。”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萧伯纳不动声色的答道:“我正在想您啊!”

二、教学内容

1、阿凡提猜珍珠

红盒子 蓝盒子 黄盒子

word/media/image1.gifword/media/image2.gifword/media/image3.gif

珍珠在红盒子里 珍珠不在红盒子里 珍珠不在黄盒子里

只有一句话是真的,珍珠在哪个盒子里?

分析: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遵循一个规律,要么是这,要么是那,不可能两者都是,这一规律叫排中律。

如果珍珠在红盒子中,自然珍珠便不在黄盒子中,那么红盒子上的话和黄盒子上的话都是真话,这与只有一句是真话相矛盾,这是不可能的。

如果珍珠在蓝盒子中,自然珍珠就不在红盒子和黄盒子中,那么蓝盒子和黄盒子上的话也都是真话。因此,这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珍珠在三个盒子中的一个盒子里,既然不在红盒子和蓝盒子里,那么一定在黄盒子里。

2、找钱问题

有 3 个人去投宿,一晚 30 元.三个人每人掏了 10 元凑够 30 元交给了老板. 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 25 元就够了,拿出 5 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 服务生偷偷藏起了 2 元,然后,把剩下的 3 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 1 元. 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 10 元,现在又退回 1 元,也就是 10-1=9, 每人只花了 9 元钱,3 个人每人 9 元, 3×9 = 27 元 + 服务生藏起的 2 元=29 元,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9)

 

连续很多天都是天亮之后才睡觉。别人问我,你晚上不睡觉都在干嘛。我马上回答,写稿啊,书稿还没交呢。但其实,我一个字也没写。而之所以熬夜,也不过是因为心里有牵挂的人和未完成的事吧。

  别人问你怎么还不睡,你说不困。其实熬夜很困,打个哈欠都会有眼泪流出来,只是心中一直有所期待,有所牵挂。就好像下一秒就会收到喜欢的人的消息,下一秒就能遇见一个惊喜。又或者,熬了太久却迟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渐渐的习惯了孤独。

  为什么会熬夜呢,大概是因为白天的自己太理智,太冷漠,好像什么都不在乎。所以有些情绪和思念,心酸和不舍,是要留到深夜独自慢慢消化的。白天的自己和晚上的自己完全不是同一个人啊,白天口口声声说一定早睡,晚上却从来做不到。像失忆一样拿命熬夜,白天开开心心无忧无虑,晚上却忧郁的不行。白天觉得我最牛逼,晚上却变成世界第一大傻逼。

  总觉得幸福的人是不用熬夜的,每天都有规律的生活,爱的人就躺在身边,现在过的是想要的生活,手里牵的是喜欢的人。

  昨天有人问我,为什么你晚上不睡觉。

  我想了很久,已经两三年没有在两点之前入睡过了。但我也说不清为什么,那个人突然给我发了一段话,我突然觉得,这是我熬夜的原因,也是很多人熬夜的原因。

  你总是习惯熬夜,然后我也故意很晚都不睡。装作是和你一样睡不着,这样就可以和你聊很久,可是你都不知道其实我要困死了。后来你走了,熬夜的习惯却怎么都改不掉。

  说片面点是熬夜,说实在点是失眠,说实话是想你。

  你有没有过,为了陪一个人聊天,其实下一秒已经要睡着,但还是死抓着手机不肯睡。

  你有没有过,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明明很困却突然变得很清醒,开心和喜悦赶走了所有困意。

  你有没有过,为了等一个人的晚安,不停的刷着朋友圈发着动态,其实只想让他看到你还没睡。

  你有没有过,因为太思念一个人,每天都害怕深夜来临,害怕孤独,害怕寂寞,害怕牵挂的感觉。

  我知道,你都有过。

  可是,你每天这样熬夜,有人心疼你吗?

  前天晚上一个作家姐姐突然发消息说,妹妹,钱是挣不完的,别累着自己,身体最重要。昨晚她发现我又在熬夜,给我发消息说,一定照顾好自己,莫名心疼你。

  我很感动,又觉得很可笑。一个没见过面的人看你熬夜都会心疼,会劝你照顾好自己,但你每天熬夜想着的那个人,没给你发过一条消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都会劝你少喝酒少抽烟,素不相识的微信好友都会让你早点休息,可你抽烟喝酒熬夜在等的那个人,从来都没在意过你,连一句晚安都没有。

  我经常给别人讲道理,永远不要为了一个不爱你的人折磨自己。但这句话其实就像放屁,因为一旦爱上一个人,就没办法控制自己。我们在爱情里,从来都不是理性的。后来有人问我,怎么忘记一个人。

  我说,把酒喝够,把烟抽完,把黑夜熬成天亮,等你真的感觉疼了,你就忘记了。不撞南墙不死心,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别人苦口婆心的劝说,其实你一点儿都听不进去。你害怕失去、害怕背叛、害怕从未拥有,你害怕的太多、心事太多,所以很难入睡。那你就熬吧,等熬过了这一阵,你又会觉得其实生活还是很美好。

  你要记住,所有关于感情的问题,都不要在深夜做决定。无论分手还是牵手,无论坚持还是放弃。因为女人啊,从来都不是理性动物,再加上深夜里的一杯红酒,一根香烟,感性越发强烈。

  五年前第一次听梁静茹的《问》,歌里唱,如果女人,总是等到夜深,无悔付出青春,他就会对你真。

  那时候真的傻到相信,用心爱一个人,就能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现在才明白,在一起一辈子这种事,不是嘴上说了就可以。外面的诱惑这么多,人的欲望这么大,而你能给的爱,其实就这么多。

  后来我经常说,如果爱一个人又不可得,那就找个爱自己的吧。别太累,别付出太多,别太委屈,你说你爱他所以无所畏惧,但你的感情和耐心其实就这么多,你无法永远输出。

  总有一天它们会因迟迟得不到回应而枯竭。等到那一天你会发现,哪怕再遇到喜欢的人,也没有力气去喜欢了。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0)

“斐波那契数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2.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拓展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和久远,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斐波那契数列”及其部分特性

教学难点 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在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游戏1:找规律填数,并说一说规律。(女生组 VS 男生组)

女生组:5,10,15,( ),( ),30

男生组:2,5,8,( ),14,17,( )

引出像这类找规律题,都需要观察前后数的关系。

2、课前游戏2:请用十秒,计算出左边一条加数的答案。

3、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个课外知识,老师把题目写出来。(师板书:斐波那契数列)

二、探究新知:

1、斐波那契是一个人的名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自由地读一读。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意大利人发现了一对神奇的小兔子,和兔子相处一年之后,便成为一位举世闻名的数学家。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他用一道数学题巧妙地告诉了我们,请看大家自行阅读:

假设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后就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就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一年内没有发生死亡,问:一对刚出生的兔子,一年内繁殖成多少对兔子?word/media/image3.gif

2、请学生读题,分析、理解题意。

师:你觉得题目中哪句话的意思很重要,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呢?

重点理解:

①一对大兔生过一对小兔后,下个月会接着生,无死亡;

②小兔一个月后长成大兔,以后一直是大兔。

3、模拟兔子生长过程:那我们就从前几个月开始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方法不限,你可以画画图啊,画画线啊,写写字啊……等等,自己选择一种方式进行研究这个问题,好,开始。

4、汇报:出示几个学生的图,边出示边说。

1月1对 。。。。。。。。

①1月—4月,由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兔子变化过程。(引导说明)

如:一月,只有1对小兔,大兔为0对,合计1对;

二月,1对小兔长成1对大兔,小兔变为0对,大兔1对,合计1对;

三月:小兔有1对;大兔有1对;合计1+1=2(对)。

四月:小兔有1对;大兔有1+1=2对;合计1+2=3(对)。

②学生尝试说5月—7月兔子的变化过程,并记录板书。

五月:小兔有2对;大兔有1+2=3对;合计2+3=5(对)。

六月:小兔有3对;大兔有2+3=5对;合计3+5=8(对)。

七月:小兔有5对;大兔有3+5=8对;合计5+8=13(对)。

5、那我们先来总结总结这前7个月的状态。一起来数数各个月的兔子数。边说边板书(1 1 2 3 5 8 13)。观察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那么,你能接着后面说出八月的兔子数量吗?我们可以将12个月的结果全都展现出来。由以上归纳小结: 可以将结果以表格形式列出:

6、师总结:通过运用规律,我们很快说出了12个月的兔子数量,这144只兔子就是由一对小兔子一年生殖繁衍的。刚才的这个数列我们就称它为斐波那契数列,是意大利中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算盘全书》中提出的,亦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

随堂练习:根据以上规律,还可以演变出许多有趣的数学题(点名回答)

(1)3,8,11,19,( ),49,……

(2)0.1,0.2,0.3,0.5,( ),1.3,……

(3)1.1,1.2,2.3,3.5,5.8,( ),……

三、拓展寻找中的斐波那契数列现象。

老师还到课外去找了些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的一些现象,让我们一起来共享吧。

1.海螺壳上的螺旋线。(像一只鹦鹉,叫鹦鹉螺)有没有发现,它们的壳上都有一条弯弯的线,是什么线知道吗?(螺线)这样的线大致可以描绘成这个样子,这是我画的,好看吗?这条曲线是怎么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把最里面的一个小正方形边长定为1厘米的话,那旁边一个边长是多少?下面一个呢?左边一个呢?上面一个?右面一个?一起把这些数读一读。如果再往下画,下一个正方形边长会是几?对这个数列熟悉吗?对了,这就是刚才小兔子的那个数列,也就是斐波那契数列。大自然的神奇让它们拥有着一致的规律。我们再来看。

2.各种花朵的花瓣数量。兰花3,苹果花5,除了苹果花外,还有什么花的花瓣也是5的?茉莉花,梅花,杜鹃花,桃花。格桑花8,雏菊13,当然还有更多的。我们来看树枝的树丫数量。

3.在数学家的眼里,把它的生长规律赋予数学的角度,就有了新的发现。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观察的图解,从地面开始朝上分为几个阶段,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阶段有几根树丫?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从下往上读读这些阿拉伯数。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松果。

4.松果的排列规律。顺时针数数有几条弯弯的线。逆时针数数有几条。向日葵等等。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存在着某种必然?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去思考、去探索……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除了学了斐波那契数列之外,你还有什么收获吗?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比”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2.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和久远,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中存在的“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比

教学难点 了解斐波那契数列,在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数感。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的出现是如此地频繁,人们深信这不是偶然的。

(1)细察下列各种花,它们的花瓣的数目具有斐波那契数:延龄草、野玫瑰、南美血根草、大波斯菊、金凤花、耧斗菜、百合花、蝴蝶花。

(2)细察以下花的花瓣部分,它们具有斐波那契数:紫宛、大波斯菊、雏菊。 

斐波那契数经常与花瓣的数目相结合:

3………………………百合和蝴蝶花

5………………………蓝花耧斗菜、金凤花、飞燕草

8………………………翠雀花

13………………………金盏草

21………………………紫宛

34,55,89……………雏菊

(3)斐波那契数还可以在植物的叶、枝、茎等排列中发现。例如,在树木的枝干上选一片叶子,记其为数0,然后依序点数叶子(假定没有折损),直到到达与那息叶子正对的位置,则其间的叶子数多半是斐波那契数。叶子从一个位置到达下一个正对的位置称为一个循回。叶子在一个循回中旋转的圈数也是斐波那契数。在一个循回中叶子数与叶子旋转圈数的比称为叶序(源自希腊词,意即叶子的排列)比。多数的叶序比呈现为斐波那契数的比。

(4)斐波那契数有时也称松果数,因为连续的斐波那契数会出现在松果的左和右的两种螺旋形走向的数目之中。这种情况在向日葵的种子盘中也会看到。此外,你能发现一些连续的鲁卡斯数吗?

 

(5)菠萝是又一种可以检验斐波那契数的植物。对于菠萝,我们可以去数一下它表面上六角形鳞片所形成的螺旋线数。

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比值 相继的斐波那契数的比的数列:

  它们交错地或大于或小于黄金比的值。该数列的极限为。这种联系暗示了无论(尤其在自然现象中)在哪里出现黄金比、黄金矩形或等角螺线,那里也就会出现斐波那契数,反之亦然。

数列中的趣题—数列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定的数感,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对比、归纳的方法迁移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诗词引入

先由杜甫的诗《绝句》引出课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仅仅从诗引出的故事就足令人惊叹、兴奋。更不用说诗人满怀的喜怒哀乐和诗句满行的柔情美景了。从数学的角度不难看出,每一句都与数有关系。再由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探索数列的定义及其蕴含的数量关系。

二、 典例分析

例1、有一序列图形P1,P2,P3…….已知P1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将P1的每条边三等分,以每边中间部分的线段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再将中间部分的线段去掉得P2,…..,将Pk-1的每条边三等分,以每边中间部分的线段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再将中间部分的线段去掉得Pn试分别求Pn的周长Cn和面积Sn.word/media/image15_1.png

解析:这序列图形的边数构成的数列为:word/media/image16.gif

它们的边长构成的数列为:word/media/image17.gif.

word/media/image18.gif

S2比S1多3个面积为word/media/image19.gif的正三角形.即

word/media/image20.gif

word/media/image21.gif

例2.在[1000,2000]内能被3整除且被4除余1的整数有多少个?

解析:不妨设word/media/image22.gif,

则{cp}为{ an }与{ bn }的公共项构成的等差数列 (1000≤cp≤2000)

∵an = bm ,即:3n=4m+1 令n=3 , 则m=2 ∴c1=9且有上式可知:d=12

∴cp=9+12(p1) ( pN*)

由1000≤cn≤2000解得:word/media/image23.gif

∴p取84、85、……、166共83项。

三、 本课小结

根据数列的定义和前面所学的函数关系,由学生自己通过联想、类比、对比、归纳的方法迁移到新情境中,将新的知识内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四、 作业

1. 一梯形两底边长分别为12cm22cm,将梯形一腰10等分,经过每分点作平行于底边的直线,求这些直线夹在梯形两腰间的线段的长度和.

2.某化工厂生产一种溶液,按市场的要求杂质含量不能超过0.1%.若初时含杂质0.2%,每过滤一次可使杂质减少word/media/image24.gif,问至少过滤多少次才能使产品达到市场的要求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1)

初一奥数教案

熟练活用几种重要方法

1. 探索法

2. 构造法

3. 数形结合法

4. 设想法

5. 面积法

6. 反证法

7. 配方法

8. 替换法

9. 奇偶分析法

10. 分类讨论法

11. 枚举法

12. 待定系数法

13. 抽屉原理

14. 极端原理

用上述方法解决几类题型思路

1. 整数问题的求解思路

2. 代数式问题的求解思路

3. 不等式问题的求解思路

4. 方程问题的求解思路

5. 方程整数根问题的求解思路

6. 函数问题的求解思路

7. 最值问题的求解思路

8. 三角形问题的求解思路

9. 四边形问题的求解思路

10. 与圆有关的问题的求解思路

11. 应用性问题的求解思路

12. 统计初步问题的求解思路

13. 取整函数问题的求解思路

14. 逻辑推理问题的求解思路

几种妙解技能

1. 运算性技能

2. 操作性技能

第一章

探索法

1. 探索常从熟悉的地方开始

例1.

+ + + + + =1

请找出6个不同的自然数,分别填入6个方框中,使这个等式成立.

解 首先注意到一个熟悉的等式

= +

= +

推得

= +

这表明每一个分子为1的分数(或单位分数)都可以写成两个单位分数之和.

又由熟悉的式子:

1 = +

取n=2,可得

1 = + +

取n=3,可得

1 = + + +

取n=4,可得

1 = + + + +

再取n=6,可得

1 = + + + + +

注 (1)由于问题要求填入的自然数互不相同,所以最后一步不取n-5,否则将产生

+

而1/6已经出现在最后一项.

(2)从上面的解法不难看出答案不是惟一的.例如最后一步取刀=12,便得

1 = + + + + +

2. 探索常从简单的情形入手

例2.

以下算式中,每个汉字代表1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已知“神”=3,那么被乘数是_______.

神舟五号飞天

× 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天神舟五号

解 填307692.理由:首先把“神舟五号飞天”短语看成简单一点的两个词组组成,将问题简单化.设“神舟五号”=A,“飞天”=B,则3×(100A+B)=10000B+A,即300A+3B= 10000B+A, 299A=9997B,亦即23A=769B.而23和769互质,故B=23n,A=769n,n是自然数,2≤n≤4.但A的首位数字为3,只可能n=4,从而A=3076,B=92.

例3.

如图,ABCD是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U、V分别是AB、CD上的点,AV与DU相交于点P,BV与CU相交于Q.求四边形PUQV面积的最大值。

解 把不规则的四边形PUQV分割为两个三角形,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容易计算面积.

接UV,因AU//DV,则

作PE⊥AD,QF⊥BC,E、F为垂足,并设PE=x,QF=y.则

等号当且仅当a=6时成立.

3. 探索可从改变问题的表述形式考虑

例4.

已知存在整数N,能使数

被1987整除.求证:数

都能被1987整除.

解 改变问题表述形式,有

被1987整除,所以p被1987整除,

注意到

因而也均被1987整除.

而改变问题表述形式,有

括号中的数等于

于是括号中的数能被1987整除,q也能被1987整除.

4. 探索可从对称角度思考

例5.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在BC上,且BE=2,点P在BD上移动,则P E+PC的最小值是多少?

分析 要求PE+PC的最小值,可通过对称变换,将PE变位后求解

解 作E点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E1,则E1在AB上,且BE1=2,PE1= PE,又PE+ PC= PE1+PC≥E1C(当E1、P、C三点共线时取等号),所以PE+PC的最小值为

5.探索可从减小目标差着手

步步紧逼目标,即称为减小目标差

例6.

解 选A.理由:由等比式能否找到x、y之间的简单关系式,以便化简求值式?为此须对等比式变形,以便运用等比定理后分子、分母能合并化简.

由已知条件知x≠0,y≠0.把已知等式解方程,得

x²=3y(6x-15y)

3y²=x(2x-5y)

则x=3y.

例7.

正整数n小于100,并且满足等式

其中[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这样的正整数n的个数为( ).

A.2 B.3 C.12 D.16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2)

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今天我主要来讲一讲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的几个趣味问题:

缪勒--莱耶错觉

看看上面的带箭头的两条直线,猜猜看哪条更长? 是上面那条吗? 错了!其实它们一样长. 这就是有名的缪勒--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它是指两条长度相等的直线,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外的两条斜线,另一条直线的两端加上向内的两条斜线,则前者会显得比后者长得多。现在明白了吗? 

大金字塔之谜

墨西哥、希腊、苏丹等国都有金字塔,但名声最为显赫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埃及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国家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金字塔,阿拉伯文意为"方锥体",它是一种方底,尖顶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国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员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宝塔形。是由于它规模宏大,从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汉语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译为"金字塔"。埃及迄今发现的金字塔共约八十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耸巍峨而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据一位名叫彼得的英国考古学者估计,胡夫大金字塔大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000块,平均每块重2.5吨,像一辆小汽车那样大,而大的甚至超过15吨。假如把这些石块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把它们沿赤道排成一行,其长度相当于赤道周长的三分之二。1789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于当年7月21日在金字塔地区与土耳其和埃及军队发生了一次激战,战后他观察了胡夫金字塔。据说他对塔的规模之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估算,如果把胡夫金字塔和与它相距不远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和孙子孟卡乌拉的金字塔的石块加在一起,可以砌一条三米高、一米厚的石墙沿着国界把整个法国围成一圈。在四千多年前生产工具很落后的中古时代,埃及人是怎样采集、搬运数量如此之多,每块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垒成如此宏伟的大金字塔,仍是十分难解的谜。

   胡夫大金字塔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的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塔原高146.5米,经风化腐蚀,现降至137米。塔的底角为51°51´ 。整个金字塔建筑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00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它的四边正对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英国《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经过计算,他发现胡夫大金字塔令人难以置信地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他首先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底角不是60°而是51°51´,从而发现每壁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与塔基周长的比就是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因而,用塔高来除底边的2倍,即可求得圆周率。泰勒认为这个比例绝不是偶然的,它证明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的,还知道地球半径与周长之比。泰勒还借助文献资料中的数据研究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使用何种长度单位。当他把塔基的周长以英寸为单位时,由此他想到:英制长度单位与古埃及人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否有一定关系?泰勒的观念受到了英国数学家查尔斯·皮奇·史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查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9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大金字塔不仅包含着长度的单位,还包含着计算时间的单位:塔基的周长按照某种单位计算的数据恰为一年的天数等等。史密斯的这次实地考察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赞扬,被授予了学会的金质奖章。

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但是彼特里在调查后写的书中否定了史密斯关于塔基周长等于一年的天数这种说法。彼特里的书在科学家中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有人支持他,有人反对他。大金字塔到底凝结着古埃及人多少知识和智慧,至今仍然是没有完全解开的谜。大金字塔之谜不断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热心人在探索。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以后做一下这方面的研究!

数学不光在建筑上应用很多,在文学上也有很多表现:

回环诗图

图1是宋代诗人秦观写的一首回环诗。全诗共14个字,写在图中的外层圆圈上。读出来共有4句,每句7个字,写在图中内层的方块里。

这首回环诗,要把圆圈上的字按顺时针方向连读,每句由7个相邻的字组成。第一句从圆圈下部偏左的“赏”字开始读;然后沿着圆圈顺时针方向跳过两个字,从“去”开始读第二句;再往下跳过三个字,从“酒”开始读第三句;再往下跳过两个字,从“醒”开始读第四句。四句连读,就是一首好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这四句读下来,头脑里就像放电视一样,闪现出姹紫嫣红的花,蹄声笃笃的马,颠颠巍巍的人,暮色苍茫的天。如果继续顺时针方向往下跳过三个字,就回到“赏”字,又可将诗重新欣赏一遍了。生活中的圆圈,在数学上叫做圆周。一个圆周的长度是有限的,但是沿着圆周却能一圈又一圈地继续走下去,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回环诗把诗句排列在圆周上,前句的后半,兼作后句的前半,用数学的趣味增强文学的趣味,用数学美衬托文学美。

Fraser螺旋

请注意! 
     你在左图可以看到 Fraser 螺旋.黑色的一圈圈的弧看起来是一个螺旋,其实它们是由一组同心圆构成.看右图,这种幻觉逐渐不明显了..如果你用手遮住上图的上半部分,这种幻觉不复存在.这意味着知觉上的特性必然产生此种效应. 
这是怎么回事?! 
    这种Fraser螺旋错觉是最复杂的盘旋绳索错觉,许多因素导致了这种视觉上的错觉.因此,即使这些同心圆本身的轨迹暴露了,背景上每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小单元格使之产生螺旋上升的知觉. 
    这种错觉的形成是因为多变的背景.你会发现右图的错觉不是很明显了,只是因为背景改变了,但它确实还存在.这些带有方向性的小单元格分组聚合,使螺旋路径明显. 
    这三幅图表明了发生在视网膜上和大脑皮层细胞在简单图形的加工过程中的影响.这种螺旋效应可能由这些区域的方位敏感性细胞造成.例如,连续的视觉效果是视皮层上"相似"细胞之间的水平连接.成对细胞间交叉相联的模式并非完全固定不变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稍微改变.细胞间相互影响,使视网膜上形成的简单的连续的线由于方向性单元格而倾斜,造成错觉.   

填充错觉

看看这幅图,中间有一个黑点,周围是一团灰雾。   盯着黑点目光不要移动, 你觉得灰雾消失了! 
 同样的你试试下边的那幅,这次灰雾不会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灰雾有时消失有时又不消失? 
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眼睛不习惯于固定的刺激,视觉中有一个系统调节眼球的运动使物体的视像保持在视网膜上的某个固定的区域,我们将这个系统称之为视觉稳定系统。 
    你可以通过后像来体验这种视觉稳定的效果。如果你盯着一个物体看上一分钟,移走目光后它的后像仍会在眼前停留几秒种,然后才会消失。你可以通过眨眼使其多停留一会儿。 
    现在再来看看左边的那幅图,大多数人当他们凝视黑点的时候都感到灰雾消失了,而对右边的那幅灰点不会消失。在左边的图里,从中心的黑点向外灰雾逐渐由黑变浅,这种渐变与视觉的停留过程是一致的,当然如果你的目光随意移动的话,灰雾的视像一直保留在视网膜上。当你注目盯着黑点时,灰雾逐渐减弱直到消失,而背景的颜色取而代之。  
    前边的图与后边的几乎一模一样,除了有一个黑环以外。黑环的作用是无论你怎样努力的盯着灰雾都能使其不至于在视觉中消失。当你凝视黑点的时候,你的眼球仍然在不时的运动,当然这种眼球的颤动与扫视时的那种运动是不同的,这时的颤动是非常微弱的。但正是这种运动使视像停住。当一个物体象左边图中的灰雾一样,颜色逐渐由灰变白时,这种变化正好与视像逐渐消失的变化是一样的,这样你就会觉得物体消失了。当你移动目光后再来看灰雾时,它又会再出现,这是因为你的眼球做了一个足够大的运动。右边图中灰雾不消失的原因在于很小的眼动都能使视像停留。

大小恒常性错觉

在这幅图像中,一个大个子正在追赶一个小个子,对不对?  其实,这两个人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不信?用尺子量量看!)你所看见的并不一定总是你所感知的。眼见为实在这里就不适用了! 
这是怎么回事?! 对于这种错觉,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 Roger Shepard 认为它与三维图像的适当的深度知觉有关。  与这有关的是,后面的那个人看起来比前面的那个人离你远些,但是,不管怎样,后面的那个人在实际尺寸上与前面那个人是一样大的。 
    通常一个东西离你越远,它就显得越小,换句话说,它的视角变小了。在这幅图里,后面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有着相同的尺寸(和相同的视角〕。由于两个图形的视觉相同而距离不同,因此,你的视觉系统就会认为后面的那个人一定比前面的大。这个例子说明了你所看见的并不一定是你所感知的。你的视觉系统常常依据从视觉环境中得出规则来作出推论。你可以通过改变这个例子来发现一些通常隐藏着的视知觉规律,比方说,如果你把后面的图形移到与前面的图形相同的位置,这种视觉的大小错觉便会消失。这是因为,在水平面上,随着物体往后退, 不仅视角变小了,而且它们在视野中相对于水平线的位置也升高了。

从这幅图画中可以看出,在同一平面的距离不同的两个人,后面的那人虽然实际尺寸的个头很小,在前面的人之后,却显得很正常。 在稍右一点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后景中的那个人被放到与前面的人相同的位置。现在你就会出现另外一错觉,这种错觉正好与前面提到的Shepard错觉相反。在Shepard错觉中,前面的那个图形(通常有较大的视觉〕被放到后景中,这样就使得后面的图形比前面的图形显得大一些。而在这种错觉中,后面的较小视角的图形被移到前景中。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变量是,物体是被认为在地面上还是浮起来的。这个变量确实在大小错觉中起作用。把图形从地面上移去会彻底改变你对图景的感知。一个浮在地面上的物体与停在地面上的物体有很大的不同。图画的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提供了深度的尺度。如果你删除背景, 图像就成了平的,没有了立体感,你就不会有错觉产生,或者,即使有也是非常微弱的。在非透视图中改变图形的深度是没有意义的,错觉也不会出现,但是,你的视觉系统,依据与水平线的对比,会得到另一个结果。这些错觉表明你的视觉系统从视觉环境中得出了很多规则,用以判断物体的大小和位置的关系。 

“一笔画”的规律

[题目]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不走重复线路)

要正确解答这道题,必须弄清一笔画图形有哪些特点。早在18世纪,瑞士的著名数学家欧拉就找到了一笔画的规律。欧拉认为,能一笔画的图形必须是连通图。连通图就是指一个图形各部分总是有边相连的,这道题中的三个图都是连通图。 但是,不是所有的连通图都可以一笔画的。能否一笔画是由图的奇、偶点的数目来决定的。什么叫奇、偶点呢?与奇数(单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做奇点;与偶数(双数)条边相连的点叫做偶点。如图1中的①、④为奇点,②、③为偶点。

数学家欧拉找到一笔画的规律是什么呢?

1.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可以把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一定能以这个点为终点画完此图。例如,图2都是偶点,画的线路可以是:①→③→⑤→⑦→②→④→⑥→⑦→①

2.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其余都为偶点),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必须把一个奇点为起点,另一个奇点为终点.例如,图1的线路是:①→②→③→①→④

3.其他情况的图都不能一笔画出。

不可能的楼梯

在这个楼梯中,你能分清哪一个是最高或最低的楼梯吗? 当你沿顺时针走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如果是逆时针,情况会怎么样呢?
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由遗传学家 Lionel Penrose设计的不可能的自然模型。同时它给 M. C. Escher 创作著名的画 上升还是下降?  以最初的灵感。这个模型在右边被分割,但是你感觉不到这种分裂,因为你的视觉系统 M. C. Escher 假定它是一个从整体上观察的模型,因此你假定楼梯是结合在一起的。虽然这个楼梯在概念上是不可能,但是这并干扰你对它的感知。实际上,这种情况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清楚的。  虽然 M.C. Escher  、 Lionel 和 Roger Penrose使这个不可能楼梯图形很有名,但是它是多年前瑞典的艺术家 Oscar Reutersvard  独立发现的。不过 Penroses 和 Escher并不知道他的发现。 自从那以来,出现了无数的 Roger Penrose和 Oscar Reutersvard发现的不可能楼梯模型的变式。  在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系学家 Roger Shepard 制作了一个关于这个不可能楼梯的听觉版本。 

“黑夜还是白天?” 、“圆形的拱顶之四”都是 M.C.Escher 的名作,不一致的网格给人造成了一种图形-背景错觉,图形中的分界线是模糊的,你对图画可以有两种理解。在“黑夜还是白天”这幅图里,你可以认为是白天一群白天鹅在天上飞,也可以认为是一群黑天鹅在夜空中飞。在“第四个圆圈”也是如此,有时看到的是天使,有时看到的是恶魔。你很难同时对图画作出两种理解

这两幅画是 M.C.Escher 最有名的关于不可能图形的作品。如果你跟着瀑布水流的方向你会发现它是一个永无终止的循环,但这在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如果你顺着“上升还是下降”中的楼梯行走,你会发现这也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循环,但你不知道是在上楼还是在下楼。这两幅画都是源于英国数学家 Roger Penrose和 他的父亲 Lionel Penrose 的思想基础上创作的。

不可能的三叉戟

“不可能的三叉戟”的历史  
    这幅图形还有其它一些名称:“魔鬼的餐叉”、“三个U形棍”、“Widgit”、“Blivit”、“不可能的圆柱”等等。没有人知道谁最先设计了这种图形,尽管它最开始是在1964年五月和七月同时出现在几个很流行的工程学,航空学和科幻小说类出版物上的。同年,D.H.Schuster在『美国心理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第一次提出了不可能图形在心理学界的重要性。早在五十年代中期,一位MIT工程师就率先提出了这一观点,只是当时没有能够得到证实。 
    多年以后,这一观点又被以无尽的形式和版本重新提出来。举例来说,斯坦福的心理学家Roger Shepard  聪明地运用了这个观点作为一种不可能像的基础。 
    瑞典艺术家 Oscar Reutersv?rd 掌握了这些图形后,创作出了上千幅不尽相同的这类作品。
这是怎么回事?! 
    在所有不可能图形中,最著名也是最有意思的当数“不可能的三叉戟”。中间尖头的轮廓最终融合进了其他两个尖头的外轮廓中。而且中间尖头的顶部低于其他两个外部的尖头。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却是颇为有力的,因为在这里面含有多种不可能事件的来源。
    请用手盖住图形的某些部分。如果你盖上顶上那部分,你会发现剩下的部分是可能存在的。从这个例子来看,你会解释说是前景图形是建在一个平整的由两个矩形尖头组成的平面上的。
    现在只看图形的下半部分。你解释说这个图形是建在由三个并排但分隔开的圆柱组成的曲面上的。
    当你把图形的这两部分分开看时,对于它们的形状就出现了不同的解释。而且,当你把这两部分结合在一起时,你拥有一种解释(看前景部分〕,同时你又得到另一种解释(看背景部分〕。因而图形也就违反了物体成分与背景间关系的基本特性。
当你看这个图形时,你首先考虑的是它的轮廓或是等高线,由此你会试着去注意它的边界。你的视觉系统发生了混乱,因为图形的轮廓线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被红线标出的):虽然是同一条线,但看上去却是两种解释都符合。换句话说,这个图形利用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一个圆柱由两条线组成,而一个矩形框却需要三条。这种幻觉正是建立在每两条线在一端形成一个圆柱,而每三条却在另一端形成矩形框的基础上的。这种不明确还违背了另一种基本特性,即在平面与曲面之间平面被扭动成曲面。两个突出的边缘也可以解释成是三个直角面的边缘或者说是圆柱表面的无滑动边缘。这个图形,更深的来讲,是为更深入地评价中间一个尖头给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提示。 
    尽管这个图形揭示了一些不可能事件的来源,但你所注意的第一件事却是去计算自相矛盾论点的个数。这表明你的视觉系统通过数数来比较不同的区域。这个图形或许正是少数几个能揭示上面论点的图形之一。而其他不可能事件的来源也许并不这么简单。 
    与此相一致的,当“不可能的三叉戟”拥有7个,8个或以上的圆柱,那图形的不可能性就不再会这样明显了,尽管其他矛盾还依然存在。
    当不可能图形的不可能地带变长或变短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这些例子表明了你的大脑是如何建立具有象征意义的深度形象的。一些细节被用来建立一种对局部感觉的清楚的深度描绘。总的来讲,就是图形整体的一致性并不被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不是一上来就注意整个图形,那你一定会去比较不同的部分,直到你意识到它是不可能的为止。 
    当图形很长时,你可能会在某个区域里感觉它是三维的,而且它的不可能性并不是能马上被感知出来的。这是因为矛盾的线索被分的太开了。 
    当图形为中等长度时,它很容易被看成是个三维的物体,而且会很快的感觉出它的不可能性。 
    如果尖头特别短,那么就得在一块相同的区域里同时满足两种不同的解释。但这两种解释间并没有一致性,幻觉也就没有了。

一些早期关于不可能图形的书籍和出版物把不可能图形错误地规定了成了两类:作为三维图形建立起来的是一类;其余的是另一类。不可能的三叉戟图形被归在了第二类,因为从表面上看,其不能解决的冲突是产生在前景与背景之间的。但实际上,所有不可能图形都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优势地带的一些三维图形组成的。你现在看到的是由日本艺术家 Shigeo Fukuda 在1985年创作的“不可能的三叉戟”和“消失的柱子”。在“消失的柱子”中你可以看到:在它的顶部有三个圆形的柱子,而它的底部却是有两个方形的柱子组成的。这幅幻想作品的感觉仅仅是来自于对边界的刻划。

日本艺术家Shigeo Fukuda在幻想艺术方面杰出,他的作品大多是错觉图形,在全世界展出。他在日本非常出名,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被展出。他创造了一种平面和空间上的错觉艺术,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类型:不可能图形,模糊雕塑,扭曲投影,变形艺术等等。他还写了三本有关错觉的著作。

上面的“二重奏”是一个三维雕塑,当你围着它走一圈,它从钢琴师变成了一个小提琴师,上面的三幅图画是从不同的视角观看这幅雕塑的。 

烤面包的时间

史密斯家里有一个老式的烤面包器,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每片烤一面。要烤另一面,你得取出面包片,把它们翻个面,然后再放回到烤面包器中去。烤面包器对放在它上面的每片面包,正好要花1分钟的时间烤完一面。

一天早晨,史密斯夫人要烤3片面包,两面都烤。史密斯先生越过报纸的顶端注视着他夫人。当他看了他夫人的操作后,他笑了。她花了4分钟时间。“亲爱的,你可以用少一点的时间烤完这3片面包,”他说,“这可以使我们电费账单上的金额减少一些。”史密斯先生说得对不对?如果他说得对,那他的夫人该怎样才能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烤完那3片面包呢?

答案

用3分钟的时间烤完3片面包而且是两面都烤,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把3片面包叫做A、B、C。每片面包的两面分别用数字l、2代表。烤面包的程序是:

第一分钟:烤A1面和B1面。取出面包片,把B翻个面放回烤面包器。把A放在一旁而把C放入烤面包器。

第二分钟:烤B2面和C1面。取出面包片,把C翻个面放回烤面包器。把B放在一旁(现在它两面都烤好了)而把A放回烤面包器。

第三分钟:烤A2和C2面。至此,3片面包的每一面都烤好了。

不可能的三角形 
    尽管这个不可能的三角形任何一个角看起来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你从整体来看,你就会发现一个自相矛盾的地方:  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看起来都向后退并同时朝着你偏靠。但是,不知何故,它们组成了一个不可能的结构!我们很难设想这些不同的部分是怎么构成一个看似非常真实的三维物体的!其实,造成“不可能图形”的并不是图形本身,而是你对图形的三维知觉系统,这一系统在你知觉图形的立体心理模型时起强制作用。在解释一幅三维图形的时候,你的视觉系统将会自动产生这一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构造出这个不可能三角形的物理模型,但这个模型只能从某一个角度看才是不可能的。看一看下面的这个例子!其中,在镜子中显示的才是真实的结构!

在把二维平面图形知觉为三维立体心理图形时,执行这一过程的机制会极大地影响你的视觉系统。正是在这一强制执行的机制的影响下,你的视觉系统对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赋予了深度。 此外,对你的视觉系统来说,当你感觉到一个荒谬的、不和常理的或者是矛盾的图形线索时,它将坚持这些强制约束机制,而不去否认这些线索。具体来说,一幅图像的某些结构元素和你三维知觉解释系统的某些结构元素相对应。例如,一个规则就是,二维直线应该被解释成三维直线。同样的,二维的平行线应该被解释为三维的平行线。连续的直线被解释为连续的直线。在透视图像中,锐角和钝角都被解释为90°角。外面的线段被看作是外形轮廓的分界线。这一外形分界线在你定义整个心理图像的外形轮廓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规则可以被总称为“一般视觉规则”,这一规则说明,在没有相反信息的影响下,你的视觉系统总是假定你在从一个主要视角观看事物。让我们看一看这一规则是如何造成这个不可能的三角形的。

上图显示的是不可能三角形的顶点。其实,这幅图像在视觉上是具有迷惑性的。例如,折线abb"b""a""构成的一翼的分界线,而这一轮廓线的延长线又被右翼折线a""b""b"bcc所封闭。此外,还有许多其它的可能性。另一个例子可以从以上的图像中看出来。在这个情景中,信息是由所谓的“T连接”提供的。T连接就是这些折线交汇的连接点。其中两条直线是同线的,组成了“T”的顶部。T连接是深度知觉的良好的线索(但并非完全可靠)。“T”的顶部通常是起封闭作用的轮廓线。“T”的茎干部续接在其后。 但是,封闭是视觉系统的一种特殊的情形。局部地说,并不存在封闭的暗示线索。视觉系统直接将直线abc和a"b"c"知觉为连续的直线,而不是突然的中断。因此,折线abcc"b"a"定义出了一块连续表面的边界线。所有三个角的情况都可以这样来解释。 
这些强制约束机制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着,首先在局部进行,然后转到整体。当你观看一幅不可能三角形的图像时,你会首先观看局部区域,以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三角形的每一个顶角都产生透视,尽管三个顶角各自体现了不同角度的三角形。把三个顶角合成一个整体,就产生了一个空间不可能图形。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3)

课题2:趣味数学大家玩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 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

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

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word/media/image1.gif

word/media/image2.gif2、 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word/media/image3.gif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word/media/image6.gif

word/media/image7.gif

word/media/image7.gif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 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数学谜语: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

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

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

谜底是:三

3.+ - ×(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

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

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 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4)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篇一:八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2015 至 2016学 年 度 上 学 期

八年级智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通过智慧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

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

否能升学。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部分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教学进度表

第1至3课时整数的趣味计算

第4至6课时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第7至8课时全等三角形

第9至10课时 平移的妙用

第11至13课时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14至16课时 提公因式

整数趣味计算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整数的有关计算规律,能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

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整数计算的技巧

教学时间:3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例题讲解 :

例 1.有一串数,任何相邻的4个数之和都是19,从左边起第5,10,11个数

分别是3,2,8。求第4个数是几?

例2. 七个自然数排成一排,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

已知第四个数是4,求第七个数.

例3. 有些两位数加上49后得到三位数,而减去49后得到一位数,那么所有这样两位数的和是多少。

二、作业训练

1.试一试:在商店的货架上摆放着一些装糖果的盒子,已知相邻5个盒子里装的糖果数量总和相等,第1个盒子里装有80粒,第10个盒子装30粒,第12 个盒子装90粒。那么第5、6个盒子一共装了多少粒。

2.试一试:八个小朋友站成一排,玩报数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第一个小朋友 任意报一个自然数,第二个小朋友报出第一个小朋友所报数加1的数,从第三个 小朋友开始,每个人报与其相邻的前两个小朋友所报数的和,已知第5个小朋友所报的数是13,那么第八个小朋友报的是几?

第 二 课 时

一、例题讲解。

例1.试一试:某些三位数加上475后得四位数,减去475后得两位数,这样的三位数有多少个?

例2.从自然数1开始到100截止,所有数字的和是多少?

例3、.计算1~155这些自然数中所有数字的和.

解:有的同学一定会问,这道题与上一题的类型不是一样吗?那么根据上一题的说法,就可以计算出结果为:把1~149分成一组,150~155分为另一组.这样计算出的结果应为1+1+4+9=15,15×75=1125,1×6+5×6+(1+2+3+4+5)=51,1125+51=1176.想一想,这个结果对吗?那么这道题究竟应该怎样解答呢? 这道题应这样分组,把{1~99}分成一组,{100~149}分成一组,{150~155}分成第三组.第一组再分为(0、99),(1、98),(2、97)……(49、50)共50个数对,每对的数字和是18.第二组再分为:(100、149),(101、148),(102、147)……(124、125)共25个数对,每对的数字和是15;第三组6个1,7个5,另有1、2、3、4.正确的结果应是(0+9+9)×50+(1+1+4+9)×25+1×6+5×6+(1+2+3+4+5)=1326

答:所有数字的和是1326.

综上,我们知道要结合具体的题去寻找适合于本题的解法,千万不能以点引面.

二、作业训练

1.试一试:自然数2~50的所有数字和是多少?

2.试一试:求3~160这些自然数中所有数字的和.

第 三 课 时

一、例题讲解。

例1.有如下两种对自然数的运算:第一种运算将数的每一位换为它被9减的差,例如这种运算将25变为74,将197变为802;第二种运算将一个数加上111.现有一个三位数406,对它进行四次运算,每次可以是以上两种运算中的任意一种,那么所能得到的最大得数是多少?

解:为了解题方便,不妨记第一、二种运算分别为A、B,我们考虑相继的两次运算,设在此之前所得的数为三位数x,并且此数作任意两次运算后仍保持为三位数.容易计算出先后作运算A1,B1,A2,B2后所得的结果分别是999-(999-x)=x,999-(x+111)=888-x,(999-x)+111=1110-x,(x+111)+111=a+222.由此可以看出,

A1=**=222=B2,

B1=888-x1110-x=A2.

所以后一次运算是B时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结果.

对题中所给的数406作四次运算将总得到三位数.这样由前面的分析,仅当后三次均为B时才会出现最大的结果.在此限制下,当第一次运算是A时,得到的结果是+111+111+111=926,当第一次运算是B时得到的结果为406+111+111+111+111=850,相比之下,926即为所求.

答:所能得到的最大数是926.

二、作业训练 1.试一试:甲乙进行数字游戏,游戏规则有两种,①用8分别减去一个自然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变为一个新数,如45变为43,175变为713;②用222加上一个自然数.现有一个自然数为202,经过三次操作,每次操作可以是以上两种方法中任意一种,如果谁先算出最大的数谁就为胜者,最后乙获胜,那么乙算出的数是多少?

2.今有10个数:17,23,31,41,53,67,79,83,101,103.如果将它们分成两组,每组五个数,并且每组中的各数之和相等,那么把含有101的这组数从小到大排列,第二个数是多少?

篇二: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

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试一试:

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

①??x?4,

?y?3,②??x?2.5,

?y?4,③??x??6,

?y??13.

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 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

已知 ??x?2,

?y?1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

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7.布置作业:教材P82; 作业本.

教学设计意图:

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

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 并对教学

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

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

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 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

《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衢州市兴华中学 徐勇

一、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

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数学思考:

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问题解决:

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

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

(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

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

设姚明投进了x 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

从而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第二、三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当实际问题不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渗透方程模型的通用性。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二) 探索交流,汲取新知

1、 概念思辩,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

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

2① x+y=0 12y?x③ ④ x??12yx?y⑤ ?2y?0⑥2x+1=2-x 3② y=2x +4

⑦ ab?b?4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

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去把“项的次数”形象化 。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特征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实际上是说明方程的两边是整式。在判断的过程中,②⑥⑦是在书本的基础上补充的,②是让学生先认识这种形式,后面出现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实际上是方程变形;⑥是方程两边都出现了x,强化概念里两个未知数是不一样的;⑦是再次理解“项的次数”。)

2、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

师:你是怎么考虑的?

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3、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

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

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4、 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例 已知方程3x+2y=10

(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

(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 的值;

(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5)当x=-2,0时,所对应的y 的值是多少?

(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5、 大显身手:

篇三: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

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

(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学 章福枝)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二)内容解析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

4.用数轴来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

(二)目标解析

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

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个过程.

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

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

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

1.从时间方面虑:2.从行程方面: < >50

3.从速度方面考虑:x>50÷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

1.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

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 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

由学生自学再讨论.

老师点拨:由x>50÷得x>75

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

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 <,>50的解. <,>50, x>50÷都

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

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4.解不等式

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

由学生回答.

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

(四)数形结合,深化认识

问题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x>75呢?

问题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 x≤ 75,又如何表示呢?

由老师讲解,注意规范性,准确性.

老师适当补充:“≥” 与“≤”的意义,并强调用“≥”或“≤”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 就是不等式.

设计意图:通过数轴的直观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加深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什么是不等式?

<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

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不断积累学习经验.

(六)布置作业,课外反馈

教科书第119页第1题,第120页第2,3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填空

下列式子中属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x +7>

②②x≥ y + 2 = 0④ 5x + 7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区分不等式、等式与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

① a与5的和小于7

② a的与b的3倍 的和是非负数

③ 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它的周长不超过160cm,求x满足的条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既要正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非负数(正数或负数)、不超过(不低于)”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又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实际意义.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5)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6)

移多补少(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比较多与少及多(少)几个。

2、 通过各种联系使学生学会用画图或计算的方法来进行移多补少。

3、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画图的方法进行移多补少。

教学难点:用计算的方法进行移多补少。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吧——聪明的阿凡提

一天,阿凡提与皇帝的侍卫官开玩笑,说:“你过两天就要死。”事正凑巧,两天后,那位侍卫官真的从马上摔下来死了。皇帝听了大怒,认为阿凡提说了不吉利的话侍卫官才死的,于是要把阿凡提处死。

行刑前,皇帝问阿凡提:“你既然知道侍卫官什么时候死,那么,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

阿凡提想了想,斩钉截铁地告诉皇帝:“尊敬的陛下,我昨夜看了星象,我要比陛下早死两天。”

皇帝听了,害怕了,心想:既然他的话那么灵验,我把他处死了,那两天后我岂不也要归天了?于是愚蠢的皇帝只好把阿凡提放了。

二、名题典中典

例1、比一比,哪一行的★多?怎样移,两行的★一样多?

★ ★ ★ ★ ★ ★ ★ ★

★ ★ ★ ★

1、全班读题,并尝试自己理解题意。

2、学生尝试独立移动★,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步骤做题:

a.先运用:一一对应“得出哪行多,多多少。

b1.把多出的4颗★用画图的方式用箭头代替★的移动路线,把多余的4颗★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行。或把多出的4颗星按顺序一颗一颗地分,直到分完为止。得出第一行要分2个给第二行。

b2.用计算的方法,由4可以分成2和2 ,得出第一行要把多出的4颗★分2颗给第二行。最后得出每行都是6颗★。

4、学生总结回顾方法。

例2、从第一行拿走1个苹果放到第二行,两行的个数同样多,第二行应摆几个?

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

猜猜他几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独立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把文字信息转换成数学信息。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

3、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数学故事吧——一美元的价值

在一个晚会上,萧伯纳正在专心地想他的心事。

坐在旁边的一个富翁不禁感到好奇,就问道:“萧伯纳先生,我愿出一块美元,来打听你在想些什么。”

“真抱歉,”萧伯纳回答说,“我想的东西真的不值一块钱。”

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萧伯纳不动声色地答道:“我正在想您啊!”

二、名题典中典

例1. 小峰今年10岁,他比爸爸小28岁,去年他比爸爸小几岁?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7)

农夫过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农夫过河的数学逻辑问的题,探讨研究找到解

决问题的办法和养成自己动脑动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寻找答

案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知道数学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师准备

1. 数学课件。

2、做“狼、羊、白菜、农夫”头饰。

3、准备四张纸分别写上“狼、羊、白菜、农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爷爷。

数学家华罗庚生平介绍,主要科学业绩,对数学的贡献等等。介

绍华罗庚爷爷的话。“数学本身,也是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是

不正确的,就像站在花园外面,说花园枯燥无味一样,只要你踏进大

门,随时会发现数学有许多有趣的东西。 ”数学并不是几个数字算来算

去,它的学问大着呢。下面这道题能引起你的兴趣吗?

二、创设情境

1、出示数学问题: 有一个农夫带一匹狼、 一只羊和一棵白菜过河 (从

河的东岸到西岸)。如果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吃羊,羊要吃白菜。


但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

2、图片演示。(一条河;一边是对岸;另一边是河岸,有农夫、狼、

羊、白菜)

三、探究学习

1、以小组表演形式(演示出河的位置)和讨论形式解题

第一步是什么?必须是什么?(农夫和羊先过河)

第二步是什么?(农夫自己回来)

第三步是什么?

2、全班学生汇报交流

问题的突破口在——狼与白菜能够共存!农夫、狼、羊、白菜和船组

成了这个系统。系统中各要素是一个整体,都依赖农夫过河;最大的

问题是“船很小,只够农夫带一样东西过河”和“没有农夫看管,则狼要

吃羊,羊要吃白菜”的冲突。我们联系已知条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

实验,但是比较其他方案不能实现所有要素都安全过河。 最后得出以

上方案。

具体描述如下:

第一步:把羊带过河,坐船返回;

第二步:把狼带过河,带羊返回;

第三步:将羊放在这一岸后,带白菜过河;

第四步:坐船返回,把羊带过河。

或者:

第一步:把羊带过河,坐船返回;


第二步:把白菜带过河,带羊返回;

第三步:将羊放在这一岸后,带狼过河;

第四步:坐船返回,把羊带过河。

四、 展示与评价

1、评出今天最佳角色表演小组。

2、最佳角色小组表演。

3、 评出最佳讨论小组。

五、巩固运用

人鬼过河 :一个游戏 ,人鬼过河。 三个人和三个鬼一起过河 ,一条船只能载两个人或两只鬼, 或一人一鬼, 当河的一边鬼的数目大于同一边人的数目时, 鬼就会把人吃了, 如何过河使每个人的生命得到保证。 (○1一鬼一人过,鬼上岸;○2 人回,人上岸,两鬼过去,一鬼上岸一鬼回; ○3两人上船,一人上岸,一鬼一人回,一鬼上岸两人上船;○4两人上岸,鬼上船接剩下的鬼 )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 《农夫过河》的数学逻辑问题,同学们通过角色的扮演和激烈的讨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要我们开动脑筋, 勤于动脑,就一定能找到办法。

课后反思


数学是自然科学王冠上的一颗明珠。 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数学游戏作为活动的内容, 并以有趣童话剧引

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我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以游戏活动为

中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

幼儿趣味数学教案

  教育家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幼儿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游戏深受幼儿喜爱,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以下是幼儿趣味数学教案,欢迎阅读。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一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gaokao/145186/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范文1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

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

“公安”一般称为“人民公安 "(英文:People sPublicSecurity),在中国一般称为“公安”的警察特指的是公安机关中的人民警察。“公安警察“是维护国家与公民安全的人民警察,简称“公安民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展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8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

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8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

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锦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8
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

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

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中,我市坚持稳步推进,分步从培训、摸底、施策三项基础性工作做起,努力围绕“创建标准基层掌握、支部底数清楚明白、实施方案简洁明了”的目标,为下一步达标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3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

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

意识形态,哲学范畴词汇,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意识形态工作情况总结报告范文(精选六篇),欢迎品鉴!
2024-04-28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