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等六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  )

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        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

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        D.世袭制度并不严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C

A、B项符合史实,但均与材料无关。根据“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可知,当时有严密的世袭制度,以兄终弟及为主,嫡长子继承制还未确立,故D项错误,C项正确。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西周分封制”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晋国是姬姓封国                               B.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C.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D.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D

根据材料文字“同姓不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秦国是嬴姓,燕国是姬姓,B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宋国是商王后代,C项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晋燕都是姬姓之国,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在周代的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王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守西周的分封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C

分封制难以维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被破坏,故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之;D项过于绝对,故排除。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

“周之失,在于制”是指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是指秦朝因实行暴政二世而亡,而不是实行了与分封制相对应的郡县制。故A项正确;B项错误;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和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故C、D两项错误。

     

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B. 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彻底否定

C. 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 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动荡仅仅是一个方面,不能以此全面否定;这一时期还存在大变革,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时期。故选B。其它选项都是正确的,排除。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此大臣主张(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皇帝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A

根据材料文字“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可知,此大臣赞颂分封制,根据材料文字“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可知,此大臣在阐述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 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 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司法权

C 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宗教事务

D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表述中“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不符合史实,排除;宋朝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是在明成祖时,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 龙生龙,凤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选官制度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强调血缘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反映的是察举制,不符合题意,排除。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选官制度

A

据材料信息“孝廉”“才学出众”“孝悌力田”等可以判断出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监察制度是古代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秦朝的太尉负责监察                            B.谏议制度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C.元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D.三省六部制下负责监察的是门下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D

据所学知识,A项错误,秦朝的太尉负责军事,B、C项不符合史实,谏议制度是对皇帝进行谏议,而不是对官员的监察,故选D。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下列史实可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     )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北宋文官任知州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

材料的中心含义是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基本趋势,也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一大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侧重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从秦二世时赵高指鹿为马,到宋代童贯统辖禁军,再至晚清李莲英飞扬跋扈,宦官乱政问题一直很严重。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出中国古代(     )

A.专制皇权放大    B.官僚缺乏监督    C.宦官职权扩大    D.监察制度弱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

根据材料文字“秦二世时”“宋代”“晚清”“宦官乱政问题一直很严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乱政是专制皇权的产物。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看到“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向皇帝请旨)……述旨(口述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达皇帝旨意)。”这说明军机处(    )

A.实权很大,使皇权受到限制                 B.机构简单,行政效率低

C.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D.是决定军国大事的中枢机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军机处是内侍顾问机构,不具有决策权,A、D项说法错误。军机处设置简单,官员上传下达、跪受笔录,办事效率高,B项错误。故答案为C。

     

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三个异姓贵族取代姬姓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准,这反映出司马光认为 (  )

A.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

C.三家分晋宣告分封制结束,封建制确立       D.应该维护西周的分封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A

根据材料文字“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三个异姓贵族取代姬姓晋国)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光认为礼制的破坏是当时历史分期的重要标志。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古代西周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就其实质而言

A.地域决定政治                         B.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根据材料文字“这些机构和制度就其实质而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古希腊、罗马,还是我国的西周建立国家机构和制度,其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A

从材料看,案件的审判经历了辩护人的辩护、陪审团的投票、陪审法庭的判决等一系列过程,显示了民主原则贯穿整个司法过程,所以A项符合题意;在古代雅典,只有公民才能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故B项错;其他两项都与材料不符。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指改革中的(      )

A.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使“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

A.罗马法是世界法律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的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D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可以看出主要是考查罗马帝国对近代欧洲的影响,罗马法成为后世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故选D项。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排除A项;古罗马法不是近代法典,排除B项;罗马帝国应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故排除C项。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六、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负赔偿责任,或将该牲畜交与被害人。七、让自己的牲畜在他人田中吃食,应负赔偿责任。”可见 (      )

A.贵族垄断了立法权               B.罗马法重视私人权益的调节和维护

C.罗马法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罗马法颁布于罗马帝国时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B

A项、C项在材料无从体现且说法有误。《十二铜表法》颁布于罗马共和国时期,D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对私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对权益纠纷的调节。故选B项。

     

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这里的“紧箍”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B

根据材料文字“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即国王被套上“紧箍”。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协调(      )

A.南方与北方的关系                  B.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C.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                D.联邦与各州的关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A

根据材料文字“加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他人口应该包括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而南方各州黑人奴隶占人口的很大比例,北方则不同,所以这一规定应该主要是为了协调南方与北方的关系,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俾斯麦说:“(德意志)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材料中所说的“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指是的(     )

A.处于四分五裂政治状态的德意志     B.德意志工业革命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

C.德意志传统上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D.德意志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A

根据材料文字“这个巨型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言论指的是统一前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史学家钱乘旦说:“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法国模式发生转折的根本原因是(       )

A.共和派与君主派势均力敌         B.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C.革命使经济发展缓慢             D.英国“光荣革命”的影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B

根据材料文字“1870年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资本主义较快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这是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根本原因。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是外部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体现了该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

A.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B.实行中央和地方权力互相制约

C.坚持大小州利益妥协的原则       D.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权力机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A

根据材料文字“《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言论体现了该宪法的主要特点是遵循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表述是地域平衡机制的体现,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表述也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议会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显著特征。下列对近代西方议会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国会负责

C.法国总统有权解散参、众两院                 D.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议会出现在13世纪,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法国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解散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