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中学2015年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收藏是一种物证

马未都

①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

②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生活富足的现代人倍感亲切,乐此不疲。

③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高价拍卖成交。

④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劲的手。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事后,他对我说,那东西(《写生珍禽图》)属于我了一秒钟。1300万与一秒钟,是老先生酷爱艺术的写照,我甚至觉得他的1300万与成交价2300万相比,前者更让人感动,虽败犹荣。

⑤这件《写生珍禽图》虽为徽宗本人所绘,却没有落下徽宗手迹,因为何种原因,众说纷纭。但上面却留有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手迹,这就是乾隆——满清王朝最富魅力的皇帝。乾隆帝为十二帧画面均题有手迹并钤盖收藏章,表明他对这件神品的珍爱。我们对乾隆的了解,除去学者,大都来自赏心悦目的电视剧。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一生都是传奇。他自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八千余首,仅比全唐诗少千余首,大家可想,唐朝近300年,有名有姓、无名无姓的诗作,今存累加仅微胜乾隆一人,可惊可叹!

⑥这样一位皇帝,也同样酷爱收藏。乾隆在位长达60年,后又做了四年太上皇,当之无愧地是中国历史在位最长的皇帝。政事繁重,日理万机。但一获闲暇,他就会取天下宝物自我欣赏,吟诗作赋,倍加赞赏。清档记载着乾隆帝每一次赏古,在三希堂那半间小屋,古物向一国之君诉说着往事。那一刻,乾隆帝身心得以放松,精神获得慰藉。这有《弘历赏古图》为证。我们今天获得一件乾隆时期的文物已是欣喜,二三百年的时间对历史不过一瞬,但对我们已是遥不可及。在文物面前,不仅我们是过客,连鼎鼎大名的弘历依旧也是匆匆过客。我们在文物面前走过,带着它传授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我们接受,我们享受。中华文化就这样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文物一代代地传承。

⑦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太平天下,百姓衣食富足,便感到精神世界开始空虚。他们需要精神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白。当我们捧着一个白瓷碗时,我们应该知道古人用了上千年的努力,才摆脱了烧瓷中的“黑暗”,同时摆脱了黑瓷碗在吃饭时给心中留下的阴影。当我们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表达某一种决心时,我们应该了解中国人使用玉的历史。美石为玉,中华民族对玉石的顶礼膜拜,归纳为玉有五德,仁义智洁勇。还有什么理念比这五德更具魅力么?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藏家佩玉的沾沾自喜就来自于此。

⑧历史不会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质,带有文化特性的物质就是文物。它是一个物证,证明中华民族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证明人类进步每一步是怎样的不易,这些信息构成了文明的魅力。

1.第②段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2分)

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①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②除去材质的特性

③而物质自身

④更多的是前人对精神的具体追求。

⑤一件文物所包含的精神是一种文化

A.②③①④⑤   B.⑤③④②①   C.⑤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⑤

3.对第⑦段画线的“精神物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物证的物质。

B.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C.承载人们精神追求的物质。

D.带有一定文化特性的物质。

4.第④段可以删掉吗?请简述理由。(3分)

                                                                                  

                                                                               

5.比较分析文中有关宋徽宗和乾隆收藏的两个材料的作用。(3分)

                                                                                  

                                                                               

6.概括文章题目“收藏是一种物证”的“物证”的内涵。(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2分)藏品增值及其极大的挑战性刺激性。

2.(3分)C

3.(2分)B

4.(3分)不可以删掉,理由:此段内容照应上文第②段现代人执着收藏及第③段我们今天仍对宋徽宗的艺术造诣怀有敬意的内容,并为第⑥段文化通过文物一代代传承的主旨升华做铺垫。(3分)

可以删掉,理由:从上下文看没有断文气文脉,没有影响文物是物证的核心内容表达。(2分)

5.(3分)

相同:都为表现藏品是物证的核心内容及收藏的魅力之大。(1分)

不同:乾隆的材料承接徽宗材料的《写生珍禽图》,深入表现文物“一代代传承”中华文化的特点。(2分)

6.(4分)

(1人们精神追求的物质证明

(2)收藏者对文化艺术执着热爱的物证

(3)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的物证

(4)民族辉煌的物证

(5)人类一步步进步不易的物证

(任意答对4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

周海亮

⑴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⑵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村里会包场,三五块钱,会让他们唱到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里人难得的节日。

⑶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瑞,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⑷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⑸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⑹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⑺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唯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我想他们肯定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⑻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换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惨进一种悲怆的调子。他们的认真和耐心让我烦躁。

⑼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果然,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⑽我突然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彩,那完全是无知孩子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⑾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于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顽劣的喝彩,以及我这个唯一的观众。

⑿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⒀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彩,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丝阳光。

⒁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

7.第(3)段加点的词“小心翼翼”与“任凭”似相矛盾,对此作简析。(3分)

                                                                               

8.下列对第(5)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描写天气突变,为下文的叙述做铺垫                       

B. 用村长与男人的对话来揭示人物品性

C. 男人的话语下文的演唱,言行相印证                      

D. 天气寒冷听众很少,成为故事的逆转

9.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8)段画线句。(3分)

                                                                                  

                                                                               

10.结合文意,推断第(9)段男人“泪流满面”的原因。(4分)

                                                                                  

                                                                               

11.第(11)段中“顽劣的喝彩”与第(13)段中“稚嫩的喝彩”不同在于:          

                                                                      (2分)

12.联系全文,赏析文中“我”这一形象。(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3)“小心翼翼”刻画出女人因盲走路谨慎的样子,“任凭”则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信任与依赖。;

8.(3分)D/ G- m# x; K7 {- ]

9.(3分)以唱、报、鞠躬、唱等一系列动词呈现女人机械而看似重复的演唱过程,再现了她演出的一丝不苟。

10.(4分)信守承诺却无人理喻;认真演唱却无人喝采;悲怜妻子的卖力表演;身世之悲。

11.(2分)“顽劣”是从“我”当时的主观恶作剧而言的,而“稚嫩”主要从设想中的盲人夫妻的感觉而言的。

12.(5分)“我”既是故事的观察者又是参与者,盲人夫妻淳厚的形象是在“我”这顽童的独特视角中展现出来的。“我”出自恶作剧的喝采却鼓舞了盲人夫妻,转而促使“我”的成长,彼此辉映,彰显出要学会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的文章主旨。

     

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2)我欲因之梦吴越,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5)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草色烟光残照里,                。(柳永《蝶恋花》)

   (7)余霞散成绮,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8)当时明月在,                。(晏几道《临江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欲辨已忘言

(2)一夜飞渡镜湖月

(3)峰峦如聚

(4)别有幽愁暗恨生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6)无言谁会凭阑意

(7)澄江静如练

(8)曾照彩云归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①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②渐相亲。

【注释】①边锋,指边境的烽火。②烟火,指山村人家茅舍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14.从题材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15.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从听觉形象写起,勾勒出一幅寂静荒凉的山村远景。

B.颔联营造了幽深险僻的意境,体现了贾岛诗歌的风格。

C.颈联转写夜景,以点燃的熊熊烽火表明这一地区不平安。

D.尾联借描写山村人家的桑柘树和袅袅轻烟含蓄表达自己的感受。

16.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1分)羁旅

15.(3分)C

16.(4分)秋天的傍晚,夕阳下沉,诗人路过一座山村,看到人烟寂寥,听见山涧流水潺潺以及怪禽凄厉的鸣叫,萧疏荒凉的环境让诗人内心惶恐不安。终于,通报平安的烽火点燃,隐隐约约间诗人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战火中的阒静安谧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转为欢心喜悦。

(评分标准:由“恐”到“亲”即从惶恐到换新喜悦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方山子传

宋·苏轼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②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④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⑤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晚乃遁于光、黄间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3)往往阳狂垢污                 (4)方山子傥见之与

18.把文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9.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因谓之方山子。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

B.俯而不答,仰而笑。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C.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余既耸然异之。              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20.文章多处以对比手法来彰显方山子之“异”,请概括。(3分)

①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

②                            

③                            

21.联系全文,体会苏轼为方山子作传的用意。(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7.(4分)(1)隐居 (2)吃惊的样子 (3)同“佯”,假装 (4)或许

18.(5分)(他)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所以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此来取得功名在世上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始终没有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得分但:省略主语、闾里折节驰骋。1点1分,扣完为止)

19.(3分)A

20.(3分)(1)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2)文武全才而终身不遇(3)世有功勋而穷山隐逸(任意答对1点2分,2点3分)

21.(2分)文章通过对苏轼与方山子的相遇相交以及方山子人生经历描述,赞美方山子特立独行、淡泊自守的高洁品质;同时借此含蓄悲叹自身之不遇,表达同病相怜之感。

     

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周公瑾墓下诗序①    

唐·梁肃

①昔赵文子观九原,有归欤之叹;谢灵运适朱方,兴墓下之作:或怀德异世,或感旧一时,而清词雅义,终古不歇。”十三年春,予与友人欧阳仲山旅游于吴。

②里巷之间,有坟岿然。问于人,则曰:“吴将军周公瑾之墓也。”予尝览前志,壮公瑾之业,历于遗墟,想公瑾之神,息驾而吊,徘徊不能去。昔汉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乃张吴之臂,壮蜀之趾。以魏祖之雄武,披攘踯躅,救死不暇。袁彦伯赞是功曰:“三光三分,宇宙暂隔。”富哉,言乎!于是时弥远而气益振,世逾往而声不灭,有由然矣。

③诗人之作,感于物,动于中,发于咏歌,形于事业。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其感深。故仲山有过墓之什②,廓然其虑,粲乎其文,可以窥盘桓居贞③之道,梁父间吟之意。凡有和者,当系于斯文。

【注释】①本文是作者为欧阳仲山《周公瑾墓下诗》所作的序言。②什;篇。③盘桓居贞:言人在不可进取时应保持高尚正直。

22.简析第①段和第②③段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             

                                                                               

23.从句式的角度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后凡是有应和之作的,都应附在我的序言之后。

B.以后凡是有应和之作的,都应附在欧阳仲山的诗作后面。

C.以后凡是同意我的观点的文章,都应附在我的序言之后。

D.以后凡是同意我的观点的文章,都应附在欧阳仲山的诗作后面。

25.依据文章相关内容推断欧阳仲山的身份。(2分)

                                                                          

26.请举例谈谈你对作者关于“诗歌创作”的认识的理解。(3分)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22.(3分)第①段引用“赵文子观九原”和“谢灵运适朱方”两个典故自然引出第②段“我”与欧阳仲山对周瑜墓的凭吊(1分),同时,以此为例说明有真情实感的怀旧之作能够永远传诵不衰(1分),为第③段作者赞赏欧阳仲山的诗作及品德、抱负作铺垫(1分)。

23.(2分)运用整句(1分),表现了周瑜火烧赤壁所立下的丰功伟绩。(1分)

24.(2分)B

25.(2分)根据“仲山有过墓之什,廓然其虑,集乎其文,可以窥盘植居贞之道,梁父闲吟之意”一句(1分)可以推断欧阳仲山是一位尚未出仕的文人(1分)。

26.(3分)作文认为,诗人内心对外物有所触动进而通过诗歌表达出来,若诗人见闻广博、志向高远,其诗歌也就文采斐然、立意深远。举例:如李煜。(作者观点1分,结合例子阐述2分)

     

作文

    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爬山时,有人很快爬到了山顶,有人只爬到山腰,还有的人不去爬山只在山脚下喝茶聊天。他们都觉得自己有收获,很快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