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封浜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11分)

文化可以打造吗?

冯骥才

①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乌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你打造得了吗?

②毋庸讳言,这些口号多是一些政府部门喊出来的。这种打造是政府行为。其本意往往还是好的,为了弘扬和振兴当地的文化。应该说,使用某些行政手段,是可以营造一些文化氛围、取得某些文化效应的。但这种“打造”还是造不出文化来。打造这个词儿的本意是制造。优良的工业产品和商品,通过努力是可以打造出来的。文化却不能,因为文化从来不是人为地打造出来的。温文尔雅的吴越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美国人阳刚十足的牛仔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巴黎和维也纳的城市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苗族女子灿烂的服饰文化是打造出来的吗?谁打造的?

③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那么为什么还要大喊打造文化,仅仅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吗?

④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     ,人们已经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性愈强,旅游价值就愈高。文化是老祖宗不经意之间留给后人的一个永远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在各地大打旅游牌的市场竞争中,怎样使自己的文化更响亮、抢眼、冒尖、夺人?一句话,看来就得靠“打造”了。

⑤很清楚了,这里所谓的打造文化其本质是对原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当今有句话不是说得更明白吗——要把某某文化打造成一种品牌。品牌是商业称谓。文化是没有品牌的。中国文化史从来没有把鲁迅或齐白石当做过“品牌”。鲁迅和齐白石也不是打造出来的。当下的打造文化者也并不想再打造出一个鲁迅或齐白石,却想把鲁迅和齐白石当做一种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所以伴随着这种商业化的“文化打造”,总是要大办一场大轰大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这种打造和真正的文化建设完全是两码事。

⑥进而说,如果用市场的要求来打造历史文化,一定要对历史文化大动商业手术。凡是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吸引与诱惑人的、可以大做文章的,便拉到前台,用不上的则搁置一旁。在市场霸权的时代,一切原有的文化都注定地要被市场重新选择。市场拒绝深层的文化,只要外表光怪陆离的一层。文化的浅薄化是市场化的必然。此外,市场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还要对原有文化进行再造。涂脂抹粉,添油加醋,插科打诨,必不可少。这也是各个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的真正原故;与此同时,便是无数宝贵的口头文学遗产消失不存。再有,就是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这儿添加一个花里胡哨的牌坊,那儿立起来一个钢筋水泥的“老庙”,再造出一条由于老街拆光了而拿来充当古董的仿古“明清街”。街两边的房子像穿上款式一样的戏装那样呆头呆脑地龙套似的站着——文化便被打造成了。

⑦这里边有文化吗?真实的历史文化在哪儿呢?打造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文化”?伪文化?非文化?谁来鉴别和认定?反正前来“一日游”的游客们只要看出点新鲜再吃点特色小吃就行,没人认真。也许那些对当地文化一无所知的洋人们会举着大拇指连声称好,凑巧被在场的记者拍张照片登在转天报纸的头版上,再写上一句“图片说明”:

“东方文化醉倒西方客。”

⑧打造文化,一个多么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

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④段空格处最恰当的是(   )(2分)

A、因为         B、何况        C、可见         D、总之

2.第⑥段划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2分)

3.纵观全文,“打造文化”的具体市场表现有哪些?请分条陈述。(3分)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打造文化”的认识。(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A(2分)

2.形象地描绘出假造的经典和重建的“古迹”虚假呆板的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根据市场化再造的浅薄文化的不满(1分)。

3. ①在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大办热闹非凡的文化节来进行市场推广;②各个旅游景点充斥着胡编乱造的“伪民间故事”;③假造的景点和重建的“古迹”。(每点1分,共3分)

4. ①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沉定的,不可打造。②“打造文化”提出的本意是为了弘扬当地文化,取得文化效应。③其本质是对已有文化的一种资源整合,一种商业包装,一种市场化改造。④因此,根据市场要求打造历史文化,势必造成历史文化的浅薄化,是糊涂的说法和粗鄙的做法。(每点1分,共4分。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阅读下文,完成5-9题。(12分)

子猷的雪夜

①那该是六朝最著名的一个长夜吧。历史上多少个夜晚因为平淡无奇而永远消失在了时间的黑洞,而这一夜,却因为一个叫做王子猷的人,在后世文人心里扎下了根,以至于人们一提起魏晋风骨,便会想起并看到那个长夜的漫天风雪。

②王子猷名徽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此人既无绝世之才,也无丰功伟绩,在品德方面更是乏善可陈,似乎儒家所追求的“三不朽”与他一个都沾不上边。然而,他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如果说刘伶是个“以酒为名”的方外之人,那么王子猷就是个靠标新立异而爆得大名的“行为艺术家”了。

③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王子猷绝对是个怪人。比如,他偶然到别人的空宅里暂住一段时间,也要令家人种竹子。有人不解地问:“只是暂时住住,何必这么麻烦呢?”王子猷打着口哨歌吟了好久,才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后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好当与王子猷不无关系。又有一回,王子猷应召赴都城建康,所乘之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从岸上走过,王与其并不相识,船上一位客人道:“此人就是桓野王。”王子猷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显宦,但他素知子猷之名,对如此唐突的邀请也不在意,当即下车上船,坐在胡床上,拿出笛子吹奏了一曲“梅花三弄”,笛声清越,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整个过程,宾主双方没有说过一句话。

④据《世说新语》记载,那个令后世文人神往不已的长夜,江南一带普降大雪,当时王子猷住在山阴(今浙江),夜半醒来,百无聊赖,于是开室,酌酒,环顾四周,一片皎然。因起彷徨,咏诵左思的《招隐诗》,他忽然想起了戴安道。戴安道就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和隐士戴逵,当时戴隐居在浙东剡县,王子猷当即连夜乘小舟去拜访他。小舟在风雪中走了一夜,终于赶到戴逵的家门口时,他却忽然改变了主意,转身又按原路打道回府,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⑤王子猷的小舟在风雪中的剡溪走了一夜。这一夜,他愣是把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剡溪,走成了一处人文得不能再人文的名胜。这一深具文化意味的骇俗之举,令后世无数文人恍兮惚兮,唏嘘不已。而惯会“言约旨远”的《世说新语》却只用了六个字:“造门不前而返”。个中迂曲,则一任读者遐思玄想。

⑥时光荏苒,逝者如斯。三百多年后,子猷、安道早已作古,可作见证的惟有脉脉流淌的古剡溪。当意气风发、才华盖世的青年李白仗剑出蜀、云游四方之时,江左风流已成陈迹,大唐盛世对于士人人格的重新塑造业已完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诗仙李白,正是本土文化天地精华所滋养出的“人中龙凤”,他本属于魏晋,属于老庄,却幸而“空降”大唐,前世的烙印一直镌刻在今生的额头上,所以他总是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是能够把自我凌跃于一切外在价值之上的人,更有一份空诸依傍的有恃无恐。他不是王子猷,但他一直又是王子猷,或者说,他是拼了命要证明自己不是王子猷的李太白!

⑦在李白的诗集中,“剡”字出现凡14次,“子猷”6次,“访戴”2次,“安道”1次,除去作为诗题的2次,共引用了“雪夜访戴”之典高达21次,这还不包括其它与剡溪有关的人名和意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就是其中一例。

⑧在李白心目中,剡中是他无限向往的隐遁之地,而子猷身上的那种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风流自赏的气度,也一直是他心慕手追的风神境界。剡溪,成了诗仙念念不忘的一个符号。这符号背后,既承载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发自内心的痴情,也寄寓着诗人对一种尘世间所能有的自由境界和人格理想的不懈求索。宗白华先生论晋人之美,有“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之谓。太白对子猷的企慕,对剡中的向往,不正是晋人风流的遥远而又铿锵的回声么?
5.第二段中加点词“三不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第七段划线句出自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第七段中,作者统计“剡”、“子猷”、“访戴”、“安道”等词语在李白诗集中出现的次数,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阅读文章,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猷听桓伊吹笛的故事,说明两人都洒脱且心有灵犀。
B.“造门不前而返”六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何可一日无此君”一句,是对王子猷节操的最好说明。
D.作者认为王子猷是个炒作自己而得名的“行为艺术家”。
9.第八段中的划线句说:“太白对子猷的企慕,对剡中的向往,不正是晋人风流的遥远而又铿锵的回声么?”结合本学期学习的李白的诗作,请你谈谈太白以怎样的行为表现了对“晋人风流的遥远而又铿锵的回声”?(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5.(2分)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的给2分
(1)立德、立功、立言
(2)绝世之才、丰功伟绩、品德高尚
(3)才、功、德
(注:答出2空得1分,答出1空不给分。)
6.(1分)《梦游天姥吟留别》(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7.(2分)说明李白对子猷的企慕,对魏晋风度的向往。(关键点:“企慕”(1分)、“向往”(1分)。注:抄写第8小节第1句的得1分,在抄写句子前加动词“说明”等的得2分。)
8.(3分)D
9.(4分)要求:能写出具体的诗句(1分),能围绕本文关键词“魏晋风骨”,就李白的气节、风骨作恰当的阐述(2分),语言(1分),围绕《登金陵凤凰台》答题的不得分。
例:李白旷达的思想、狂放的性格和飘逸的风度都明显受到了魏晋风度的影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高傲耿直,不趋炎附势,不卑躬屈膝。这就是李白的气骨。透过李白的气骨,我们可以看到魏晋名士藐视礼教,轻视权贵和“不折腰”的高士节操。

     

默写。(4分)【任选4空作答;超过4空,按前4空评分】

(1)不忍登高临远,                   。(柳永《八声甘州》)

(2)万里归船弄长笛,                 。(黄庭坚《登快阁》)

(3)                      ,使我不得开心颜!

(4)分野中峰变,               。(王维《终南山》)

(5)北极朝廷终不改,                   。(杜甫《登楼》)

(6)鹫翎金仆姑,              。(卢纶《塞下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望故乡渺邈 (2)此心吾与白鸥盟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4)阴晴众壑殊 (5)西山寇盗莫相侵 (6)燕尾绣蝥弧

     

阅读诗歌,完成11-12题。(5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1诗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找出诗中点明季节的词语         。(2分)

12.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写景和三四句写景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1.秋季(1分) 橘柚香(1分)

12.前两句写眼前实景(1),后两句写分别后想象的虚景(1分,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虚实相生,共同营造出离别伤感凄怆的艺术境界。(1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 题。(10分)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节选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诗。(1分)

1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谢家来贵门(    )         (2)昼夜勤作息(    )

(3)箱帘六七十(    )         (4)久久莫相忘(    )

15.下列与“何言复来还”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府吏见丁宁              B、踯躅青骢马

   C、其制稍异于前             D、君既若见录

16.翻译句子。(1分)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17.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3.叙事(1分)

14.(1)辞别(1分)(2)工作(1分)(3)同“奁”(1分)(4)(1分)

15.D(2分)

16.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 (1分)

17. 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等优秀品质(2分,答对1点得1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8分)

寒花(1)葬志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2)。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ruò)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注:(1)寒花:婢女的名字。 (2)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媵(yì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随嫁的女子,古代贵族。

 

18.本文作者归有光是      代散文家,字        ,号        ,我们高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          》。(2分)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1) 事我而不卒  (      )         (2) 爇火煮荸荠熟(      ) 

20.上述文字主要写了几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8、明 熙甫(开甫) 震川先生 《项脊轩志》(共2分)

19、(1)奉事,服侍(1分) (2)点火,点燃(1分)

20、这篇文章写寒花只用了三件小事:初来时垂鬟着绿布裳;不让归有光吃她削的荸荠;吃饭的时候目眶冉冉动。(2分)写婢女寒花之名,实则字里行间,流露的尽是对自己妻子的无限怀念。作者借写婢女稚气地不让自己吃荸荠,妻子笑之,又写寒花目眶冉冉动,妻子指与己看,又是相笑一番,两人脉脉温情、鹣鲽情深尽显其中,这也表明,作者记着亡妻的一颦一笑,记着两人之间值得玩味的一件件小事,真真纾徐平淡,诚切感人。(2分)

附译文:

寒花,妻子随嫁的婢女。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埋葬在虚丘(地名)。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这是命啊!当初,寒花刚陪嫁过来时才十岁,梳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满满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取笑我们。妻子常常让她靠在小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眶慢慢地翻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呀!

     

作文

请以“碰撞”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不要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