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电视媒体带来了直接的负面影响。除了观众人群数量的骤减外,更是给电视文艺的创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电视文艺创作与全媒体语境互融,实现自身的复兴已经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在全媒体语境下实现电视文艺创作的互融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其一,电影元素在电视文艺节目中的互融运用。尽管都是以剧情为主要内容,但是电视剧和电影存在很大差异。电视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展现剧情,而电影更多的是通过造型、空间等表现剧情。将电影元素在电视文艺节目当中互融运用,实现电视文艺节目的电影造型化,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尝试。比如,电视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中,演员表演不同的经典电影剧情,通过塑造造型、营造氛围的方式,使观众在电视节目当中感受到电影的氛围。这种做法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对电视文艺节目收视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其二,电视文艺节目元素向网络的垂直延伸。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造成当前直播成为热门的现状。电视节目往网络延伸,同样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在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前,电视直播是当时人们能够接触到信息的最快速的途径。这个途径能够生动形象、直接地展示新闻消息。网络全民直播则是出现在2016年,自此,只要你有一台智能手机,能够连上互联网,你也就能够进行直播。这种全民直播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使直播变得没有那么引人瞩目。而带来的挑战是,直播的内容和形式成为点击率的核心,这是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从这一个方面入手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如果有游戏直播、秀场直播,或者是VR技术的应用,观众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更具有真实感,电视文艺节目也将赢得年轻观众的心。

第三,电视文艺节目元素向电影延伸。电视电影大家并不陌生,电视剧《武林外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都出了电影版。然而,这需要与综艺电影相区别。综艺电影一般是由一档十分受欢迎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电影。这类电影没有持续发展的剧情,仅仅依靠综艺节目的品牌效应,以快、准为关键,抓住市场。在一档综艺节目出现高收视率时候就立即打造出同款综艺电影,而不是等到消退一段时间之后再制作综艺电影;同时,该部综艺电影主要针对相应综艺节目的忠实粉丝,通过明星的宣传,实现粉丝经济。例如,《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奔跑吧兄弟电影版》。电视电影在借鉴其模式的时候,也不要忽视这类电影情节的碎片化、植入广告形式低幼使得票房并不乐观的问题。

(摘编自《电视文艺创作互融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囿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电视文艺的创作带来的巨大困难,电视文艺创作与全媒体语境互融已经是大势所趋。

B. 在电视中运用电影元素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将电视元素运用到电影中,电影的现状一样得到改善。

C. 相较电视,互联网直播更生动形象、更能直接地展示新闻,一直以来是人们能够接触到信息的最快速的途径。

D. 综艺电影一般是由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电影,不太讲究持续发展的剧情,凭借综艺节目的品牌效应收获市场。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到的全媒体语境下实现电视文艺创作的互融的背景是,互联网冲击了传统电视媒体,这凸显了文章的现实意义。

B. 文章在阐释电影元素在电视节目中的互融运用的时候,运用到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作者观点的理据性。

C. 针对电视电影和综艺电影,作者在论证时不再将二者进行对比,而是分析后者流行的原因,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D. 作者在论述全媒体语境下实现电视文艺创作的互融的三种尝试时,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逐步完善自身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电视文艺“实现自身的复兴”指的是电视文艺与全媒体互融,改革传统形式,吸引更多观众,从而提高收视率。

B. 借鉴目前互联网直播的经验,电视文艺节目要想发展得更好,直播的内容和形式是必须重视的两个方面。

C. 一档综艺节目出现高收视率的时候立即打造同款综艺电影,其实质是抓住市场热度,粉丝并非重点考虑对象。

D. 文章强调电视文艺节目要吸引年轻观众的言外之意是,目前电视收视市场中,年轻观众所占比重并未达到理想状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 A 2. D 3. C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电影现状得到改善”于文无据,根据原文“这种做法吸引了更多的年轻观众,对电视文艺节目收视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只是有一定的效果选项C,表述的“生动形象、直接展示新闻”“人们能够接触到信息的最快速的途径”等内容是电视节目的特点;选项D,综艺电影并非不太讲究持续发展的剧情,而是没有持续发展的剧情。故答案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考生要仔细研读文本,认真与选项的说法进行对应分析。选项D,“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逐步完善自身观点”分析有误。文章的三种方式之间并不存在层层推进的关系。故答案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结合对文本和选项的认真比对分析。选项C,“粉丝并非重点考虑对象”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内容,综艺电影在综艺节目收视率最高的时候打造出来是为了抓住市场,粉丝作为市场的一部分,本身也就是其考虑对象。故答案选C。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任

陈忠实

一场严重的打架事件搅动了罗村大队的旮旯拐角。被打者是贫协主任罗梦田的儿子大顺,现任团支部组织委员。打人者是四清运动补划为地主成分、今年年初平反后刚刚重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罗坤的三儿子罗虎。

据在出事的现场——打井工地——的目睹者说,事情纯粹是罗虎寻衅找岔闹下的。一时间,这件事成为罗村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那些参与过四清运动的人,那些四清运动受过整的人,关系空前地紧张起来了。一种不安的因素弥漫在罗村的街巷里……

罗坤听他家里的说儿子打人了,打的还是罗梦田的儿子。他放下手里的犁头,径直朝梦田老汉的门楼走去。在罗梦田的院子里,他听到几个人在议论他,说他借权报仇。他一直想找梦田老汉谈谈,可罗梦田那倔性子,一看到他就躲得远远的,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罗坤在院子里叫了罗梦田,说当务之急是治大顺的伤要紧。罗梦田想到自己在四清运动中当了罪人,自己又搁不下面子承认自己的过失。听罗坤这么说,心里更加窝火,说棒槌打人手来摸,谁都会。这闷棍,打得罗坤不知所措,只得回家。回到家,又听到四清运动中被害过的大队长在吐心中的怨气。罗坤没管大队长,让他家里的拿了五十块钱,自己亲自到医院照顾大顺,临走前让团支书和治安委会调查此次打架斗殴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上报派出所。

整整五天里,老支书坐在大顺的病床边,喂汤喂药,端屎端尿,感动得小伙子直流眼泪。梦田老汉对罗坤的一举一动都嗤之以鼻!做样子罢了!你儿子把人打得半死,你出来落笑脸人情,演得什么双簧戏!一旦罗坤坐下来和他拉话的时候,他就倔倔地走出病房了。及至后来看见,儿子和罗坤亲亲热热,把挨打的气儿跑得光光,“没血性的东西!”他在心里骂,一气之下,干脆推着车子回家了。

第七天,伤口拆了线,大顺的头上缠着一图白纱布出院了。罗坤执意要小伙子坐在自行车后面的支架上,小伙子怎么也不肯。“你的伤口不敢挣!医生说要养息!”罗坤硬把小伙子带上走了。

“大叔!”大顺在车后轻轻叫,声音发着颤,“你回去,也甭难为虎儿……”

“在你受冤的这十多年里,虎儿也受了屈。和谁家娃耍恼了,人家就骂‘地主’,虎儿低人一等!他有气,我能理解……”

罗坤心里不由一动,一块硬硬的东西哽住了喉头,只觉两股热乎乎的东西顺着鼻梁两边流下来,嘴角里感到了成腥的味道。

我回去要先找虎儿哩!他不理我,我偏寻他!”小伙子说,“我们的仇不能再记下去!”沿着枝叶茂密的白杨大路,罗坤像得了某种精神激素,六十多岁的人了,踏得车子飞快地跑,后面还带着个小伙子哩。

罗坤推着自行车,和大顺并肩走进村子的时候,就看到闹哄哄的,是派出所来抓罗虎。姜所长告诉罗坤,经上级公安部门批准,要对罗虎执行法律:行政拘留半个月。罗坤对姜所长说:“按法律办!那不是打击,是支持我工作!”

民兵把罗虎带进办公室里来,小伙子立眉竖眼,直戳戳站在众人面前,毫不惧怕。直至所长拿出了拘留证,他仍然被一股气冲击着,并不害怕。

罗坤瞧一眼儿子,转过脸去,摸着烟袋的手,微微颤抖。

就在民警把虎儿推出门的一刹那,一直坐在墙角,瞪着眼、噘着嘴的贫协主任梦田老汉,突然立起,扑到罗坤当面,一扑踏跪了下去,哭了起来:“兄弟,我对不住你……”

罗坤赶忙拉起梦田老汉,把他按坐在板凳上。梦田老汉又扑到姜所长面前,鼻涕眼泪一起流:“所长,放了虎娃,我……哎哎哎……”

这当儿,在门口,大顺搂着虎儿的头流泪了,虎儿望着大顺头上的白纱布,眼皮耷拉下来,鼻翼在急促地扇动着。

虎儿挣脱开大顺的胳膊,转进门里,站在爸爸面前,两颗晶莹的泪珠滚了出来:“爸,我这阵儿才明白,罗村的人拥护你的道理了!”说罢,他走出门去。

罗村的干部们重新在办公室坐下,抽烟,没人说话,又不散去。社员们从街巷里、大路上也都围到办公室的门前和窗户外,他们挤着看党支部书记罗坤,那黑黑的四方脸,那掺着一半白色的头发和胡茬,那深深的眼眶,似乎才认识他似的。

罗坤坐在那里,瞧着已经息火而略显愧色的大队长,和干部们说:“同志们,我们罗村的内伤不轻!人心不齐,你防我,我防你,怎么搞生产?怎么实现机械化?我想,做过错事的人会慢慢接受教训的,我们挨过整的人把心思放远点,不要把这种仇气,再传到咱们后代的心里去!”

“罗村能有今天,不容易!咱们能有今天,不容易!我六十多了,将来给后辈交班的时候,不光交给一个富足的罗村,更该交给他们一个团结的罗村……”

办公室门里门外,屏声静气,好多人,干部和社员,男人和女人,眼里蓬着泪花,那晶莹的热泪下,透着希望,透着信任……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场打架事件因打架者的特殊身份成为罗村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紧张不安的因素弥漫在罗村的街巷里,这些描述营造了特定的社会环境。

B. 从贫协主任罗梦田见义思过、引咎自责上,从打人者罗虎终于悔悟、认错服法上,都可以看出我国农民纯朴敦厚的可贵品质。

C. 小说善于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比如文中划线句子就表现了罗坤心疼儿子却碍于职务只能同意行政拘留的心理活动。

D. 小说结尾人们“眼里蓬着泪花,那晶莹的热泪下,透着希望,透着信任……”的描写,含有深意,留给读者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5. 请简要概括并分析文中党支部书记罗坤的性格特点。

6. 结合本文,谈谈作者以“信任”为题的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4. C

5. ①为人宽容:在挨整受冤十多年后却能用宽广的胸怀对待曾经在四清运动中整过自己的罗梦田。②待人真诚:大顺被罗虎打伤,他忙着去问候伤势;大顺住院,整整五天里,他喂汤喂药,端屎端尿,用行动感动得小伙子直流眼泪。③顾全大局:为了罗村的发展和富足,他以大局为重,化解了阶级斗争造成的人为矛盾。④不徇私情:儿子罗虎打伤大顺,虽然是因为上一代人的仇怨,但是他仍然遵从法律,支持派出所工作。

6. ①情节上,一场打架斗殴事件的发展,其核心是由互不信任到信任的变化。②人物关系随着情节的变化,由不信任到发展到信任。③小说标题“信任”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生活才能有希望,更美好的主题。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然后将理解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本题选项C,“罗坤心疼儿子却碍于职务只能同意行政拘留的心理活动”错,并非“碍于职务”,而是尊重法律。故答案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请简要概括并分析文中党支部书记罗坤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分析题要立足对原文描写人物的情节进行分析,例如本文中罗坤书记没管大队长,让他家里的拿了五十块钱,自己亲自到医院照顾大顺,临走前让团支书和治安委会调查此次打架斗殴事件的前因后果,并上报派出所。体现了其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态度。文本中写道大顺被罗虎打伤,他忙着去问候伤势;大顺住院,整整五天里,他喂汤喂药,端屎端尿,用行动感动得小伙子直流眼泪。说明罗坤书记待人的坦诚。原文:“同志们,我们罗村的内伤不轻!人心不齐,你防我,我防你,怎么搞生产?怎么实现机械化?我想,做过错事的人会慢慢接受教训的,我们挨过整的人把心思放远点,不要把这种仇气,再传到咱们后代的心里去!”体现了罗坤书记对罗村的发展的呕心沥血和顾全全局的态度。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考生把握小说标题含义的能力。题干问的是:结合本文,谈谈作者以“信任”为题的原因。分析小说标题的题目,一般要从情节内容、情节结构、小说主题等角度作答。例如本题从内容上看,小说开端是写人们互相的不信任导致了矛盾,到小说后面人们化解了矛盾重新信任。从小说的情节看,信任和不信任是贯穿于小说始终的。从主题上看,深化了小说主题,呼吁人们要想求得发展,必须互相信任齐心协力的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国各阶段学生视力不良率情况

查看解析   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累举进士不中,真宗录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延年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延年不得已就命。后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知金乡县,有治名。用荐者通判乾宁军,徙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上书章献太后,请还政天子。太后崩,范讽欲引延年,延年力止之。后讽败,延年坐与讽善,落职通判海州。久之,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同判登闻鼓院。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命往河东籍乡兵,凡得十数万,时边将遂欲以扞贼,延年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既不暇教,宜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又尝请募人使唃厮啰及回鹘举兵攻元昊,帝嘉纳之。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

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传王氏酒楼有三仙来饮,已乃知刘、石也。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初,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同使河东,及卒,遵路言于朝廷,特官其一子。

(节选自《宋史·石延年传》)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B.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C.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D.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获得的称号。

B. 军,为军队编制名,与现在所说的“军”相似,其最高长官为“知某某军”,副长官为“通判”。

C. 登闻鼓院,是主管接受文武官员及士民奏章表书事务的官署。设置此官署,意在使民情上达。

D. 河东,是古时河套以下的黄河以东地区的名称。不同的朝代范围有所不同,唐以后泛指今天的山西。

1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石延年注重气节。他屡试不中,真宗授予他三班奉职,他感到耻辱不去就任;范讽想引荐他,他也因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极力阻止。

B. 石延年富有远见。他曾建言皇上加强边疆的防御但不被采纳,事实证明了他主张的正确;在讨伐元昊一事上,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C. 石延年好酒放纵。他曾与刘潜对饮,整天不交谈一句话,一直喝到夜里脸上都还没有什么酒色,被当时的人称为神仙。

D. 石延年仕途顺利。他善于写诗为文,虽然科举不顺,但因人推荐上仕途;虽然曾被降职,但之后官职多次升迁。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2)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 D 11. B 12. A

13. (1)你们得到我的兵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勇敢的和怯懦的都互相混杂,假若怯懦的兵见到敌人就逃跑,那么勇敢的兵也会被牵连而遭到溃败。

(2)石延年虽然性情纵恣豪放,好像不可以询问他以当时的事务,可是他与人谈论国家的事情,是非对错都没有不恰当的。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这句话的含义是:“石延年曾经上书皇帝,说现在全国人民不知道战争的滋味已经三十多年了,请国家认真地做好对辽和西夏两个边境的防御。他的奏疏送上去皇上没有回复。等到西夏的首领元昊反,皇帝才想起他所说的话,于是召见他,并逐渐采纳他的主张”。根据理解原句:“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的意思是“石延年曾经上书皇帝说现在全国人民不知道战争的滋味已经三十多年了”,“三是余年”做“不识战”的补语,所以不能了断开。故可以排除AC选项。根据理解原句:“及元昊反”意思是“等到西夏的首领元昊反”是一个句子,不能断开,故可以排除选项B。故答案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B,“军,为军队编制名”说法有误。“军”为行政区划名,结合下文可以看出。故答案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A,“因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文无据。原文文意是:范讽想引荐他,石延年竭力阻止他。并没有说什么原因。故答案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到、“不教之兵”、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勇、“相杂互相混杂、“假若。(2)“虽然、“酣放性情纵恣豪放、“询问、“论天下事谈论国家的事情。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石延年字曼卿,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后晋把幽州送给契丹,他的祖父就率领全族人向南方转移,留居在宋城。石延年的为人放纵不拘,崇尚气节,读书通大义,做文章劲健有力。对诗最擅长而且还擅长书法。他屡次考进士,都不中。真宗录用三举的进士,以他为三班供职,他以这为耻辱不就。张知白向来对他感到惊奇,对他说“:你的母亲已经老了,难道你还这样挑剔禄位吗?”石延年不得已才去就任这个职务。后石延年以右班殿直改任太常寺太祝,又知金乡县,留下了治理有方的名声。由于受人推荐,石延年担任乾宁军通判,又调到永静军,担任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任光禄、大理寺丞,在此期间他上书章献太后,请求还政于天子。太后死后,范讽想引荐他,石延年竭力阻止他。后范讽失败,石延年因与范讽交好而获罪,降职海州通判。许久后,起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登闻鼓院同判。石延年曾经上书皇帝,说现在全国人民不知道战争的滋味已经三十多年了,请国家认真地做好对辽和西夏两个边境的防御。他的奏疏送上去皇上没有回复。等到西夏的首领元昊反,皇帝才想起他所说的话,于是召见他,并逐渐采纳他的主张。当时皇帝命令他到河东去征集乡兵,他一共征得十几万,当时边防的将军就想以这些乡兵去抵御敌人,石延年笑着说:“你们得到我的兵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勇敢的和怯懦的都互相混杂,假若怯懦的兵见到敌人就逃跑,那么勇敢的兵也会被牵连而遭到溃败。今天既然没有时间来训练,那么我们就应该招募他们中间敢于战斗的,这样,人人就成为不可战胜的兵了。”石延年又曾经上疏请求募人出使唃厮啰和回鹘,让他们共同出兵攻打元昊,皇帝对他的建议非常赞许并加以采纳。石延年喜欢痛快地喝酒,曾经与刘潜到王氏酒楼对饮,整天两人不交谈一句话。王氏奇怪他们两人喝酒喝得这么多,认为他们两人不是一般的人,就更多地供奉给他们美酒和菜肴瓜果,他们喝酒吃菜仍轻松自如,一直到夜里,两个人的脸上都还没有什么酒色,最后两人作揖而去。第二天,京城里就传说在王氏酒楼有两个神仙来喝酒,后来才知道是刘潜和石延年两个人。石延年虽然性情纵恣豪放,好像不可以询问他以当时的事务,可是他与人谈论国家的事情,是非对错都没有不恰当的。起初,石延年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一起出使河东,及石延年去世,吴遵路就把他的情况转告给朝廷,皇帝特别授予他的一个儿子官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①

三径初成,鹌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②,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③。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茸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时年四十二岁,在江西路安抚使任上,他选中了上饶的带湖一带,修建了新居,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②甚:为什么。云山:田园。③衣冠人:上层或高贵的人物。抵死:终究,毕竟。

14.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前三句照应了题目,并假设即将友好相伴的猿鹤埋怨词人仕而不归。

B. 词的上片末尾三句以惊弦、骇浪喻指了词人所处的宦途险恶、风波迭起的环境。

C. 词的下片主要表现词人对未来的设想,畅想了迁入新居后展开的经营和规划。

D. 词中巧妙运用比拟的手法,借用猿鹤与词人的对话代为抒发情志,妙趣横生。

15. 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 B

15. ①表现退隐之志:借猿鹤的话曲折表现对归隐的向往。

②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秋江上”三句,点出词人归隐原因,表达对官场的厌恶。

③表达了对崇高品质的追求:设想隐居后亲手种植竹、梅、菊、兰,表达词人对坚贞高洁品质的向往。

④书写了爱国之志:“怕君恩未许”一句,委婉流露出词人不忘复国、积极从政之心。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及手法的赏析的综合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注意把握诗词的手法,然后要与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B,这里使用的是象征的手法而不是比喻。根据理解“惊弦骇浪”象征的是黑暗的时局。故答案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情感的赏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本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合全词简要说明。诗词的情感主旨,往往体现在作者的身世命运、言语言辞之间,所以考生要注意结合诗词原句进行把握。例如本词中“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小舟垂钓种柳闲情,这足以体现出作者归隐的心态。“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沉吟了这么久,怕君王不许自己的心愿,所以内心还在徘徊矛盾,这足以体现出辛弃疾想要报国但是却找不到报国的机会,内心的壮志难酬的愁苦之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词中,上片以闻杜鹃起兴。杜鹃常在夜间啼鸣,啼声凄厉,能触发旅客思乡之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借用“____,____”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事就要坚持,不应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两句表现了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景象。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此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____”这种“战胜于朝廷”的最终成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飞湍瀑流争喧豗 (4). 砯崖转石万壑雷 (5). 王之蔽甚矣 (6). 皆朝于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事就要坚持,不应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两句表现了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景象”邹忌先从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沮”“喧豗””。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要对社会问题绝望,是因为他没有认识社会的情况。当然,青年们所痛恶的,是社会上腐旧的势力。然而那腐旧的势力,是多么脆弱呀!倘使加以有组织的攻击,真如    ,毫不费力。不过现在一般青年的对付的方法,实在太不聪明了。青年们只    ,视旧社会如异类,一切不加研究,不加干涉。这样,旧社会自然不会崩溃。只要青年人冲锋进去,对旧社会的一切加以充裕地认识,新社会就可以在旧社会的原址上建立。生在中国的社会里,有点科学知识的青年实在是天之骄子呀!他们到处可以发展自己的才能。在科学发达的国家,社会上人才    ,哪里有这般容易?所以我以为在中国能读几年书的青年,都是十分福气的,他已经是社会中    的人才!只有读不起书的穷人,那才真苦呢!目下有知识的青年,还要自暴自弃,那真才是不会做人!(    )。倘使支配不了,那就得先求诸己。所以我高呼:有知识的青年分子快起来!去建造你们理想的新社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摧枯拉朽    作壁上观    如鲫过江    凤毛麟角

B. 摧枯拉朽    置身事外    彬彬济济    凤毛麟角

C. 势如破竹    置身事外    如鲫过江    寥寥可数

D. 势如破竹    作壁上观    彬彬济济    寥寥可数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要青年人冲锋进去,对旧社会的一切加以深刻地认识,新社会就可以在旧社会的原址上建立。

B. 只要青年人冲锋进去,对旧社会的一切加以深广地认识,新社会就可以在旧社会的原址上建立。

C. 青年人只要冲锋进去,对旧社会的一切加以充分地认识,新社会就可以在旧社会的原址上建立。

D. 青年人只要冲锋进去,对旧社会的一切加以深入地认识,新社会就可以在旧社会的原址上建立。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青年有科学的知识,无科学知识的社会便可以被支配来造福社会。

B. 青年可以支配无科学知识的社会来造福社会,因其有科学知识。

C. 青年有科学的知识,便可以支配无科学知识的社会来造福社会。

D. 青年有科学的知识,便可对无科学知识的社会起支配作用来造福社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17. B 18. A 19. 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的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势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根据语境说的是“腐旧的势力”,故用“摧枯拉朽”较为合适;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带贬义。根据语意说的是青年的不关心,所以用“置身事外”较为合适;彬彬济济:形容人才盛多的样子。如鲫过江: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带贬义。语境是指人才多,所以用“彬彬济济”较为合适;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寥寥可数:形容很少,数得出来。根据上下文语境,指的是人才少,所以用“凤毛麟角”较为合适。故答案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根据“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放在第一个主语后”的规则,CD可以排除;“深广”搭配“认识”不当,故可以排除选项B。故答案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和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选项A “造福社会”的主语应为“青年”而不是“无科学知识的社会”。根据括号后的“倘使支配不了”一句,选项B语意不连贯。选项D相比选项C语言不够简洁,故答案选C。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

     

下面这封求职信的片段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叫李华,是一名山城大学毕业的才华横溢的大学生。

    ……

获悉贵公司人力资源部正虚左以待,我拨冗写下这封求职信。真诚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

职信。希望您能慧眼识珠,让我能在贵公司高就。

    此致

敬礼

  求职人:李华

2018年6月7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才华横溢”,删除;“虚左以待”,改为“招聘人员”;“拨冗”,删除,或改为“真诚的”等;“慧眼识珠”,改为“赏识我”;“高就”,改为“任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得体的运用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注意把握求职信的文体特征。例如题干中的对自己称自己“才华横溢”不符合自己的身份,第二处“虚左以待” 空着尊位恭候别人,指的是宴请时候对客人的尊重,不符合语言的环境。“拨冗”是指请别人抽出宝贵的时间,此处主客颠倒慧眼识珠泛指敏锐的眼力。称赞人善于识别人才。用在此处自称自己是人才,不合适。“高就”一般说的是别人的成就。

     

下面的材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的片段。请筛选其中的信息,简要概括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的命题意图。不超过30字。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世界。2018年高考语文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比如全国Ⅲ卷作文题,三条标语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浓缩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40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变迁,分别喊出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最强音。三条标语的组合,可以帮助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全力以赴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反映时代主题,传递价值观念,引导考生领会使命与挑战。

【详解】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此题属于概括材料的中心内容,根据理解材料说的是2018年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的命题意图,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成句:主题价值观念使命与挑战,根据以上的关键词进行答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

求学的三个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自古才子出寒门”范仲淹两岁时丧父,年幼时稠的一点的稀饭都没有吃过;明朝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曾贫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常靠弟弟的接济;苏联作家高尔基曾是一名流浪儿……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发育,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终长成参天大树,开出灿烂的花朵,贫则思变,他们的实力充分的证明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如孟子所说上天将会把重大的责任降给那些敢于吃苦的人,“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要你吃得了苦,在挫折面前决不低头,终有一天你会取得成功。

当你看到天空的霸主雄鹰在天空翱翔时,你可曾想过他们的艰难困苦。鹰的翅膀很容易老化,在老化之后他们的身体便会变得笨重不再擅长飞行,如若不及时处理的话他们便会死亡。可他们不愿沉沦,他们用自己的喙把老化的羽毛一根根的拔下,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对于我们人来说也是很难忍受的,可是他们为了生存与繁衍,默默地忍受着。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说的那样。只有勇于吃苦吃得下苦才能做出一番事业取得成功。丛林万物,适者生存,没有智慧的便会消亡。就像做加减法那样,敢于吃苦的便做的是加法,不敢吃苦的边做的是减法,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选择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为什么两者间会产生天壤之别呢?鹰生存在悬崖峭壁之上,身体弱小但他选择了加法,他获得了轻盈的尾羽和翅膀,坚硬的喙与爪,凛然于天地间十分威武;而住在隧洞里的鲶鱼,终年不见天日,索性失去了一双明眼,失去了游回大海的可能……

同学们你们是想凛然于天地还是想蝇营狗苟的生活?我定然会选择前者,让我们坦然的面对挫折,敢于吃苦,吃尽了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苦尽甘来……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以名人名言为材料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首先要结合对名人名言的理解,确定作文的审题立意。原材料: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根据理解荀子的话,考生可以从敢于吃苦、切勿享乐的角度立意写作;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根据对贝多芬的话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与命运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角度立意写作;求学的三个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根据理解加菲劳的话,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观察思考、敢于多吃苦、勇于探索和研究。根据以上对三位名人名言的理解:围绕“战胜困难”“吃苦耐劳”展开写作内容,表达人生态度。立意精准了后,考生要注意写作的内容要紧紧的围绕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挖掘,要充分的结合自身对材料的理解进行写作。只有充分的体现文本内容的现实性,才能使得作文更接地气。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根据材料看,作文供料的关键词有劳苦争先饶乐之事扼住命运屈服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考生围绕以上关键词进行立意,同时要注意紧紧扣住对材料的理解进行写作,这样作文在立意和内容上才能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