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

发布时间:2021-06-21   来源:班会频道    点击:   
字号: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

近代诗歌诗歌鉴赏:

2、丘逢甲的《元夕无月》: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① 这首诗是写在作者抗日失败潜回大陆三年之后写下的,作者居住在大陆三年,渡过了三个元宵节,惊异地发现:三个元宵节都没有看到圆圆的月亮,以至于作者深刻地怀疑月亮是否仍然留在故土台湾,或者月亮不愿意追随作者回到内地。

②由月亮引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作者的祖籍焦岭,成长在台湾,在作者看来,这两个故乡是连成一体,不可分割的,但恰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割让了台湾,让台湾落入日本殖民主义者的魔掌,从此海天相隔,骨肉分离。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3、蒋智由的《有感》: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①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②作者回首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总结历次对外战争的经验,发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抵御外国入侵、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在历史上涌现了非常之多的民族英雄,这就启示我们:只有奋发图强,英勇奋斗,才能够获得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对于日军侵占台湾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台湾,实现祖国的统一。

4、谭嗣同的《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刘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①这首诗是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噩耗传来之时,作者感受到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耻辱,为中国军队的失败,为割地赔款条约的签订悲痛不已。

②作者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愁苦,所有的忧伤莫过于春愁,但是,此时此刻,国仇家恨远远超过了春愁,这种战败割地赔款的耻辱将深深地烙在中国人心灵的深处。同时,作者极度忧虑,割地赔款的悲剧无休无止地继续下去的话,中国的神圣领土将会割让殆尽,全部沦为东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广大国人将无立锥之地,中华民族的发展前途堪忧。

③作者从一个侧面愤怒地控诉了清政府的投降主义政策路线,指出清政府在东西方列强面前一味地割地赔款,出卖民族利益,是典型的腐败无能,也希望通过广大国民的抗争,触动朝廷,影响朝野,进而振兴中华。

④作者愤怒地控诉了日本殖民主义、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对于日军的侵占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希望全国同心协力打败日本军国主义,将日军赶出中国。

5、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①这首诗是作者阅读了陆游的爱国诗篇有感而发写下的。在作者看来,陆游是一个不朽的爱国者,他的爱国精神令后人永远惊讶,他英勇杀敌的壮举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样的,陆游一生不得志,未能参加北伐收复失地的憾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②在作者看来陆游的一生是典型的爱国者的悲剧。主要原因在于:腐败无能的朝廷对于爱国志士的压制。因此,作者认为,今天朝廷不应对广大国人的爱国热情进行压制,应该顺应民心,充分发挥广大国人的爱国激情。

③作者认为:自己身为年轻知识分子的一员,理应胸怀报国之志,一方面可以投笔从戎,上阵杀敌,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长,用自己手中的笔尽情地抒写爱国篇章。

④也对古往今来统治阶级对于广大爱国者的压制进行了批判,历史的教训证明:爱国激情是压制不住的。

B.

1、蒋智由《卢骚》:

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

《民约》倡新义,君威扫旧骄。

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杜甫《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民约:《民约论》,现译《社会契约论》)

2、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

3、黄遵宪《夜起》: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

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

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 (1901年俄国要求东三省铁路专营权,以此为八国联军撤军先决条件之一)

4、郑珍《闲眺》(略)

C.词作:

1、龚自珍《鹊踏枝》(过故人家废园):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囊,濛濛扑面皆飞絮。\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2、王鹏运《念奴娇》(登台旸山绝顶望明陵):

登临纵目,对山原绣错,如接襟袖。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皋。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沉久。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惟有沙原微茫,白狼终古,滚滚墙边走。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闪灵呵守。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出山回望,夕阳还恋高。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2)

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

学习要点:

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2、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   是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3、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

4、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①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  景物形象。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

三事物形象。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树鸟兽)来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表明自己心迹或情感。(咏物诗)

(一)人物鉴赏

一、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二、例析

(一)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分析: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3)

诗歌鉴赏,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诗歌赏析:钱素琴诗作选析

  戴佳鸿

  钱素琴写的诗,我是爱读的。原因何在?或许,一句话便能概括,那就是欣赏她的诗,

  心头总有一种美的感动在荡漾。若说得具体点,她诗中的女性意识十分強烈,始终以女人

  的视角,用女人的细腻﹑直觉﹑感性﹑甚至狂放,抒写女人的情怀,倾诉女人的心声,充满了女人味,标标准准女人的诗,让人在柔润﹑温馨的语境里,体验着诗意的爱抚。除此以外,她还有一些诗,就题材和手法而言,属于为数不多﹑另一类型的诗作,不仅很有特点,而且对写诗的人很有启示作用。在这里,我暂选三首,与大家共同赏析。

  先读第一首:

  国家

  这两个字

  正着读了三年

  反着读了三年

  从左到右读了三年

  从右到左读了三年

  站着读

  坐着读

  +躺着读

  陆陆续续

  读了又读

  刚读到一点感觉

  你这一摇摆

  我又犯糊涂了

  很多写诗的作者,怕写大题材的诗。我就是其中一个,不是不想写,而是没有那种驾驭能力,担心写成概念化﹑大而空的东西,那就得不偿失了。其实问题不在写与不写,关

  键是如何写?这里牵涉到对诗的理解,以及诗的表现手法等问题。钱素琴《国家》这首大题

  材的诗,她是如何写的呢?如果,你从大的层面上去构思落笔,是很难写好的。钱素琴的聪

  明之处,在于她抓住了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就是读“国家”这个词:“正着读了三年/反着读了三年/从左到右读了三年/从右到左读了三年/……”。显然,诗中“我”的这样读

  法,是作者的一种夸张极致的笔墨。尽管有可能会引起非议,如不严肃呀﹑虚假呀等等。但

  我认为,不能用现实生活里的常态来制约诗人,“悖论”在诗中,不仅允许,而且受到鼓励,

  “反常为趣”嘛,做人要老实,写诗要滑头,就是要弄虚作假。

  这首诗的前面部分,是渲染﹑铺垫﹑造势,最精彩的地方,是结尾的三行“刚读到一点感觉/你这一摇摆/我又犯糊涂了”,因为它们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什么造成国家摇摆的呢?难道仅仅是自然灾害中的地震吗?绝对不是!我们国家遭受的折腾太多了,“政治地震”接连不断,弄不清真相,“我”只能“又犯糊涂了”。

  关于如何写大题材诗的问题,我想起了老诗人韩瀚写的一首诗《重量》。这首诗的写作

  背景是粉碎“***”之后,张志新冤案得到平反,社会反响极大,此时,这个题材的诗

  大量涌现,韩瀚的诗被一致认为写得最深刻﹑最有份量﹑最有特点的诗。诗很短,大概五

  行左右吧,具体记不清了,意思说,一架天秤上,这边放着张志新的头颅,那边放着国家,

  重量一样的。当时,读这样的诗,我们的心能不受震撼吗!

  现在,是否可以这样说,写大题材的诗,作者要善于聚焦,要先化“大”为“小”,

  角度要小,着力点要小,以小写大,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要包罗万象,也不要摆开架势,写

  得完完整整,艺术是不需要完整的。

  再读第二首:

  三爷

  三爷老了。一杯酒还沒到嘴边

  就已经洒了一半。三爷歉意地嘿嘿笑了两声

  干巴巴的笑,拧不出一滴水

  三爷的一生比这笑声,还要干

  做过许多次伴郎,自己却不曾拥有过花烛洞房

  贫穷是一只破铁锅,牢牢拴住三爷的胃口

  面对面坐着,三爷花白的头发还是二八开

  一双眯眼似乎更细了。我唤一声“三爷”

  三爷笑一下,皱巴巴的脸更加皱了

  三爷,伸过手来

  我们解绷绷,我们石头﹑剪子﹑布

  三爷呵,来,让这银铃般的笑声在你的皱褶里飞旋

  我们知道,现代诗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以“叙事”和“口语”为主的。这两点几乎

  成了某些报刊编辑,选择诗歌稿件的优先条件。《诗刊》前资深编辑﹑著名诗人林莽在谈及“叙事”这个问题时指出“若诗服从叙事,会失去诗;而让叙事服从诗,则丰富了诗。”“应略去背景和过程,仅选几个细节,这便是让叙事服从于诗的写法”。著名诗人于坚在谈到“口语”的时候说:“一首诗,如果沒有找到某种语气,是写不下去的,”他还说,应多用舒缓﹑低声调的陈述句,再加入一些幽默﹑谐趣﹑反讽等,就更妙。钱素琴的不少诗作,已初步显露出了这两方面的功力。《三爷》这首诗,就很有代表性,全诗仅选择了三爷神态﹑举止的几个细节,就把他年老﹑憨厚﹑本份,而又贫穷的特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词语的背后,充满了诗人对三爷的怜悯之情。诗里,既没有写背景,也没有写什么过程,只强调诗的在场感,陈述中不乏幽默﹑诙谐,读了很受感动。    

  虽然,我很喜欢现代诗,并积极主动汲取其艺术营养,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属于传统新诗的作者,依然习惯用书面语言写诗。起初,也曾把现代诗的叙事性和它的口语,视为散文化倾向,后来才知道,这是我们“惯性思维”所造成的偏见。著名诗人韩作荣公开亮出过他的观点,说:“真正的新诗,应该是用散文的语言写诗,看似白话,却有着内在的诗性意义”,随意松弛地娓娓道来,其本质是一种智性的语言。

  下面读第三首:

  别等月光瘦了,狼烟又起

  纵然陷阱星罗棋布

  妹妹,你只需手持那枝梅

  替我看一眼个园的紫竹

  然后离开广陵

  一路向南

  扬子江上风平浪静

  掌舵的是我的黑皮兄弟

  妹妹,上了船

  别忘记吹三声竹笛

  二月梅就会铺向江边

  你只转换一下呼吸

  便已驶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金戈铁马的金陵,我早已弃去战袍

  妹妹,那个手持诗卷的人

  从唐朝到今天

  已经为你积蓄了一坛子月光

  快来吧,妹妹

  别等月光痩了

  狼烟又起

  传统新诗的作者,习惯于线型思维,纵向的,追求诗的四平八稳,不像现代诗人的那种

  发散型思维,横向的;他们诗里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转换得快,常常出现“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的现象,让人先是莫名其妙,再想想,又觉得诗味倍增。钱素琴的《别等月光瘦了,狼烟又起》这首诗,可能正是因为有这一种特点,才会受到大家的赞赏。

  我读了此诗之后,最想说的是,她在这首诗的艺术处理上,是用方位的不断转换来诗意地说事,成了最令人拍案叫好的亮点。一开始,“妹妺,你只需手持那枝梅/替我看一眼个园的紫竹/然后离开广陵/一路向南”;到了扬子冮时,忽然出现了掌舵的黑皮兄弟;接着,“你只转换一下呼吸/便已驶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再接着,诗中的“我”闪亮登场,并自我交待:“金戈铁马的金陵,我早已弃去战袍/妹妹,那个手持诗卷的人”,不就是我前世的李白吗,“已经为你积蓄了一坛子月光/快来吧,妹妹”。如此不断地转变地点﹑转变时序,使诗句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从而,打乱了时空界限,意象动态化了,视线的运动感大大增强,令人眩目,灵气弥漫,在扑朔迷离中,使人有一种唯美的感觉。

  还要说的是,起句的“纵然陷阱星罗棋布”,该如何解读?是战争时的“陷阱”,还是人生道路上的“陷阱”?我看都行;而结尾的“别等月光瘦了/狼烟又起”,既可理解为敌人常在月黑风高的夜晩偷袭,又可理解为小人常在暗处挑起是非。这样解读,就能看出,开头和结尾是有内在联系的,前后呼应。这一首,以及前两首,我可以这样说,它们是女诗人钱素琴诗歌作品中,三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读了之后,让人回味无穷。

  2013.4月于仪征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4)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两题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                 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                       
(2)这首诗一共写了哪几方面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阅读朱熹《观书有感》,请结和最后两句,写出自己的感想。(70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


3、分析评价《无题》诗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并写出可供借鉴吸收之处。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背景提示]: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青年时有一段恋爱经历,由于外来的阻力,有情人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首诗非常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相思的心理活动。



4、阅读下列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语言、表达技艺作简要的阐释。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 [乐游原:又称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士女节日游赏之处] 

答: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 

“肥”、“瘦”分别形容                                  。
7、阅读下面一首词,按要求鉴赏。
晚 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诚,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着一“深”字,意在表现:
(2)、品味一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含义: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鉴赏。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                    ,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           。
(2)“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答: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其后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对两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两诗写的都是送别,送别的地点都是长江岸边。
   B.严维之友是从江南渡江北上,李白之友是顺江而下。

   C.严诗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的季节。
   D.李诗则用“烟花三月”点明送别是在拂柳如烟的春季。
   E.严诗中有诗人出现,而李诗中则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简析严维诗三、四两句的意境。(60字左右)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这首诗是孟郊四十六岁进士中第之后而作。
  (1)这首诗留给后人的两个成语是            、            。
  (2)请解释“龌龊”、“放荡”在本诗中的含义。

龌龊:                       放荡:
  (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猎     王 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1) 宋•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将军狩猎的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 
(2) 清•沈德潜评这首诗道:“章法、字法、句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请选择诗中两个词语说说其遣词用字的妙处。
答: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贾  生   李商隐                               贾  生    王安石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这两首诗都是对汉代贾谊的评述,角度不同: 
李商隐认为:                                                          

王安石认为:                                                             
14、“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一句是作者借鉴贾生事生发的议论,其真正用意是:                                                              
1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鹿 柴  王维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1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外任密州知州,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当时,北宋国势长期积弱不振,西北又有辽和西夏的威胁。
有人说这首词的词眼为“狂”字,你是否同意?试作简单赏析。

答: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 。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②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
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                                      


20、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21、品评这首诗的思想内容。(70字内)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方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2、阅读下列诗作,品味后两句的意蕴。(70字内)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3、下面两首诗,都写了秋雨,试比较鉴赏。(70字左右)
 栾家濑   王维 微雨夜行   白居易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但觉衣曩显,无点亦无声。

                                                                          

                                                                         
24、鉴赏下面诗作,品味一下作者想追求一种怎样的生活?(70字内)
庆全庵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花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向津。
                                                                      

                                                                     
25、用形象的语言,描摹下面这首诗的景象。(70字左右)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复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6、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参考答案:
1、(1)初夏的风光; 清和(清新、和暖)(2)晴景、雨景、远景、近景;表达了诗人对夏日风物的喜悦心情。2、参考:方塘为何而清,因为有源头活水。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方塘“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先决条件。要想保持实力,就必须充电,学习,终身学习。
3、修 辞 手 法 的 运 用 : 对 偶 , 双 关 ,   拟 人 , 比 喻 ,比兴;           
 意 境  幽 深 , 有 较 深 的 感 伤 色 彩 。 用 人 们 习 见 的 物 象 , 容 易 引 发 人 的 审 美 情 趣 。( 可 展 开 )
5、(1)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2)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意思对即可)
6、(1)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叶和花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7、(1)、其地之幽僻,环境之清净。(2)、前句用人格化的语言表现了对不被人重视的小草的关注,后句表现了作者分外珍重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的感情。晚晴短暂,应更珍重。
8、(1)幽静  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  自然清新质朴(2)言之成理即可。没有答出理的、对原句理解错误的、不符合原诗基调的均不给分。
9、(1)C(“秋”义双关,主要写心情。)  E(“唯见”的主语是诗人,不能说“诗中看不到诗人的形象”。)  (2)要点:诗人独立江边遥望朋友去处不愿离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乌鸦都已归巢,唯余江水悠悠。表达了无限的思念之情。(所答应是对意境的描绘,有人、有景、有情。)  
10、(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可。)
       (2)以动写静,反衬  (3)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1、(1)春风得意、走马看花。(2)龌龊:指处境不如意,思想上拘谨局促。放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3)描绘出诗人中第后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12、(1)答案示例:动风呼,弓弦鸣,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渭水北岸射猎;平原草枯,
积雪消融。鹰眼锐利,猎物很快被发现,马蹄腾跃,奋力追踪而至。(2)答案示例:言:“忽过”,
言“还归”,则具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威,真切地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末联“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颇令人回味;用“疾”写出鹰眼之锐利,用“轻”写出马蹄之疾迷,生动而又逼真。(第(1)题可描述全景,也可描述特写镜头。就任何一联加以描述都算对。第(2)题两个词语可分开赏析,也可以合起来赏析。可评词语还有“枯”“层”“疾”“轻”等
13、贾生治国安邦的才学得不到施展    贾生并未受到君王的薄待
14、慨叹自己居庙堂之高而不能被重用
15、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意思对即可。)
16、这首词的词眼是“狂”字。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
   比如上阕描绘的心态、举止(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牵黄,擎苍),下阕刻画的胸怀、气概(遣冯唐、射天狼)无不由“狂”生发开来。
17、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
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18、①湿、  寒    ②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应涉及“诗从对面飞来”,“悲婉”,“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
19、(1)“草色遥看近却无”。主旨:“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意思对即可。)(2)一般性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意思对即可)
20、c
21、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秋日晴空,一鹤排云,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
22、“春色”既已“满园”,而且“满”得关也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向人们宣告春天的到来。一切美好、向上、生机勃勃的事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难道墙能围得住、门能关得住吗?
23、前者写形、写声;后者无形无声。
24、诗人从观赏全庵桃花,联想到《桃花源记》中描写的理想境界,欲追求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5、春光明丽,草长莺飞,堤上杨柳依依,春风骀荡。一群儿童嬉笑追逐,趁着风势把纸鸢放上蓝天。这是一幅多么自由、天真、惬意的图景。
26、(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5)

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答题技巧

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                                                                                                                                      

【答案】⑴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前两句中描写了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分别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等景物。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答: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试题规律总结

可以运用总分或分总的方式来解答这类问题。①描绘了一幅**(时间)**(地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的方式加以总结。②用散文化的句子描绘一下题干要求的诗句,即把凝炼的诗句“泡开用。”

2、“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雪已残,雁声断了,新月初升,潮水汹涌,蓝天照到水面,好象天已到尽头。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答案】本诗的后四句融情于景,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试题规律总结

此类试题可分三步,第一步是点明手法,即融(寓)情于景;第二步是答“景”,可以用“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此类答题的方式来答;第三步写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即可。

3、首句(联)写景的作用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                                                                                                      

【答案】①(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焕然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这是何等澄明的境界!)描绘了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映衬诗人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②点明了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照应了题目,为全诗作铺垫,为诗歌后面抒发乐观旷达的情怀作铺垫。

试题规律总结

①运用“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这类试题的答题方式作答。②点明环境,为全诗作铺垫,为诗歌后面抒发某种情感作铺垫。(如果和题目照应,也要写上)综合以上两点,其实就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4、尾句(联)写景的作用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①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寄寓了更加浓厚的思乡深情。②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试题规律总结

①运用“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这类试题的答题方式作答。

②点明艺术效果,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

③如果和诗歌的题目以及开篇有相照应之处,也要点出来。

5、以乐景写哀情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                                                                                                      【答案】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试题规律总结

此类题参照“从情与景的角度进行分析”、“写出了怎样的情与景”答题模式即可,只不过第一步要写成“以乐景写哀情”。

小结:诗歌鉴赏之情景关系类试题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把景物描写能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重新予以描绘,有助于读者进入诗歌意境,切身体会诗歌景物描写中所传达出的情意。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6)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考纲解读

(一)《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规定,有两个考点针对古代诗歌鉴赏,属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近几年高考试卷鉴赏命题特点及规律分析:

1.从体裁来看,诗、词、曲都有涉及。以诗词为主,曲只是偶尔出现。

2.从题材上来看,内容多样,涉及到山水、田园、咏怀、送别、边塞、风物、咏史、羁旅行役等多种题材。

3.从作品的时代来看,上至诗经,下至清代至近代诗歌,都有选用。同时,随着自主命题省市的增多,选材范围在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名家名作。

4.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为主,选择题、填空题已不多见,不过,今年湖北第一小题考了填空题;题目采取多题(一般两小题,有的三小题),多问(一般有两问,多的有三问)的方式对诗词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考查。有些还采取比较鉴赏的形式,如今年的湖北卷就是两首宋诗的比较阅读。

5.在诗歌鉴赏的五个小考点中,评价作者的观点观点态度的考题较少见,因为评价的难度太大。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一些关涉形象、语言的试题,最终也会归结到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方面来。命题角度以鉴赏分析为主,答题不能只是列出抽象的观点或结论,还要求结合具体的内容作简要的分析。有的题目不容易准确界定考查的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还是思想内容,所以在复习训练时我们既要各个击破,也不可截然分开。

6.试题提问一般指向明确,以便于思考和答题。语言鉴赏,一般具体到某个字;表达技巧鉴赏也比较具体,如“虚与实”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哪种修辞手法等等。

二、各个击破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导语设计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常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靠的就是语言的表现力。为写一首好诗,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了“一字千金”,卢延让“吟安一字,拈断数茎须”;苦吟诗人贾岛更是追求“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用心的诗人,对语言的执著如此,诗歌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所以鉴赏诗歌的语言是诗歌鉴赏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所谓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鉴赏诗歌用词用语方面的特色和妙处。

(二)诗歌语言整体特色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和感染力。一首诗里面的词语并不多,但蕴含的意象和思想感情却非常丰富。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求我们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神之处。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注意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人的真实情感。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针对鉴赏诗歌的语言这一鉴赏角度,高考试题一般从三个方面设题:①炼字(词);②诗眼;③语言风格。

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

1.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在一首诗中,诗人反复锤炼的某一个字,往往是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独运的字,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其次是副词、数量词、叠词、名词。

①高考怎么考:鉴赏炼字型之提问方式:、

a.诗的某联中用得最生动传神(精炼准确)的是哪个字?为什么传神?

b.诗的某字(句)历来为人称道(或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你认为它好在哪里?(你怎么看?为什么?)

c.某字(词)有什么作用?(有何表达效果?)/分析某字(词)的艺术效果。

②我们如何分析应考

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我们品味炼字的妙处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活用、修辞等不同方面的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③答题步骤与答题要点

a.首先指出最为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或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用一两句话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b.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分析内容。

c.分析该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怎样的感情等。

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解题过程】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第三步,指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引”字比“别”字更妙。“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使用诗人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别”只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楚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思维轨迹】掌握词语的含义,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全诗的语境。解答题(1)要留意答题标准,须结合该词的含义答出其表达效果。题干中的两句诗是对江流风光的描摹,写的是远处的船帆像飞鸟一样停落在江面上,船停靠的时分,江流似乎也凝滞了。“江住”是诗人的错觉。题(2)中“愁”与“笑”都是作者心境的表现,因而解题时首先要剖析诗人“愁”和“笑”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在上阕中,诗人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所以为之忧虑;下阕,当诗人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挠江流东去,又乐观自信而笑。因而,由“愁”到“笑”,是诗人情感的自然转变,并不矛盾。

参考答案:(1)“住”字在句中是江水凝滞不流动的意思,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忧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欣喜。

2.鉴赏诗眼型

①高考怎么考:鉴赏诗眼型提问方式

a.请找出这首诗的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或词),说说你的理解(为什么?)

b.某字(词、句)是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c.历来评家认为某字(词、句)是全诗的诗眼,谈谈你的理解。(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②我们如何分析应考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鉴赏“诗眼”要注意与诗歌的主旨,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相联系,要注意知人论世。

③答题步骤分答题要点、

a.指出该字(词、句)对主旨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b.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句)写了哪些内容。

c.分析该字(词、句)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如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④典型例题

例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思维轨迹】本诗以“交情”为诗眼,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全诗围绕“交情”展开叙述和议论。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议论,并将“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交情”实际是全诗画龙点睛的词。参考答案:交情。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3.鉴赏语言风格型

①高考怎么考:鉴赏语言风格型之提问方式

a.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b.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c.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②如何应考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及至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诗歌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就应当就诗论诗,语言风格种类繁多,我们必须熟悉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用语自然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明丽 清新明快

雄奇奔放(雄浑豪放)——语言具有气势,节奏奔放,豪迈积极

平淡质朴(质朴无华、朴素自然) 委婉含蓄 华丽典雅(华美绚丽)

简洁凝炼(不净利落、旨简意赅) 明白晓畅 简炼生动 生动活泼

幽默诙谐(幽默讽刺) 沉郁顿挫 慷慨悲壮 口语化

陶渊明——质朴自然 王 维——清新自然 诗中有画

李 白——雄奇飘逸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杜 甫——沉郁顿挫 苏 轼——豪放旷达

李清照、柳咏——含蓄婉约

③答题步骤分答题要点

a.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b结合有关诗句句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结合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

C.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典型例释

例1: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略加分析。

【解题过程】

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本诗的语言特色是:朴素自然,明快清新。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何处住”“在横塘”,描写女主人的语言:“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描写女主人行动过程和心理。这样就把船家女感情朴实率真的性格写出来了。语言明快,风格清新。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直率的船家女的形象。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7)

【诗歌鉴赏】诗歌中意象题答题模板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

1.考查意象的内涵;

2.考查意象的作用;

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

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

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

(二)分析思路

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象作用

1.营造气氛;

2.设置背景或环境;

3.塑造意境;

4.奠定情感基调;

5.借景抒情;

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7.诗歌线索。

常见意象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三)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

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四)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注】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案:“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8)

诗词鉴赏之读懂诗歌

古诗词特点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补充省略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还原语序—重要词语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重要字词、语序、省略)

(一)词类活用。

1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2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3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二)古今异义。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憔悴。
(三)省略跳跃。

1松 下 问 童 子 ,言 师 采 药 去 。

2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语序倒装。

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补充省略------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bì]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围绕着)茅茨,云霞生(于)薜(像)帷。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全诗诗意为:山泉沟壑像飘带萦绕着茅屋书斋,墙头长着幔帷一般的薜荔,云霞就像是从薜荔中升腾起来的一样。刚下过雨的竹林和夕阳映照下的山峦多么叫人喜爱。悠闲的白鹭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家童正在打扫爬上滕萝的小径,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了会面的日期。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联想与想象,扩充内容,将诗的语言变成散文的语言。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重重青山,(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

作业:翻译这首诗

江上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翻译:秋天青色的江水碧波万顷,澄澈明净的天空如同一面镜子,两只白鸥如飞雪般忽高忽低的飞舞,我抚摸着岸边仅数尺高的小柳树,期盼盼你快快长大,等到你枝条成荫的时候能够系住我垂钓的扁舟。

关键词:飞雪-比喻 双鸥-反衬 系-拟人 江鸥-动静相间 情感- 孤寂、孤单

【特别提醒】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请你投入诗境展开想像将诗中情境再现出来:

唐 陈羽《从军行》

海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雪。

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天异常寒冷,寒风凛冽,四处不见人迹。就在这时,耳畔传出一阵高亢嘹亮的笛声。——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寻声望去,只见在皑皑天山白雪的映衬下,鲜艳的红旗高扬,一行队伍正雄赳赳气昂昂的向雪山顶端挺进。雪一直下,整齐的队伍一往无前。

商山早行 唐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杜陵:地名。温庭筠幼时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现在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曾自称为杜陵游客。

征铎鸣响催促旅人起程,刚上路就伤悲离开故乡。鸡鸣声伴有屋顶的残月,足迹已踏乱桥上的新霜。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枳树的白花只点缀驿墙。回想夜来甜蜜的故乡梦,满眼是凫雁散布在池塘。

阅读方法

1、看题目,把握有效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诗歌类型 诗歌主题(情感) 写作手法

2、看作者,知人论世

论世

①盛唐建功立业的豪歌。

②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③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

④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⑤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你读出了什么呢?(情感)

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看注释﹙背景 典故﹚

注释

作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寓意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

4、看意象,悟意境

意象与情感

月亮-----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满、缺憾;幽静、美好

杨柳-----离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菊花-----高洁、隐逸

梧桐----凄凉悲伤

浮云----漂泊

5、看诗眼(诗歌情感词)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只要抓住诗中的“旧别情”和“愁”字就不难体会出了边关军人的悲愁之所在了。

看末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9)

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讲

——明确考纲,快速读懂诗歌

1、明确考纲

《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

(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等。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炼字”“炼句”和语言特色。表达技巧主要是考查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考情分析】

近三年(2017-2019)高考全国卷Ⅰ、Ⅱ、Ⅲ共9套试卷的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以七言律诗为主,有七言古体诗、乐府诗和五言古体诗的节选,也有五言律诗。这9首古诗的作者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甚至是有某种雅号的大诗人,比如诗神苏轼、诗王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豪刘禹锡等。从题材上看,题材非常丰富:为国选材即景,酬赠嘱咐亲人,题卷戏赠友人,未及第后即景抒情叙事,题卷抒怀,咏古抒怀,题画酬赠,投谒主考明志,劳动场面描绘等。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真挚丰富,写作技法巧妙,文化氛围浓郁,语言优美流畅,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从这9套试卷诗歌鉴赏的选材来看,可以发现所选诗歌除了少量的即景抒情诗,诗歌鉴赏作为最高能力层级(鉴赏)要求的题目,更多地注重诗歌的交际功能:酬(戏)赠、投谒、题卷、题画等。这是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一大特征。古代诗歌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位或者把玩,更多的是实用功能。这些功能在现在来看变成了交际雅趣,让生活充满文化气息。

这9套试卷重在考查 “如何写的”“怎么写得这么好”“写了什么”这三方面,“写了什么”是最新出现的趋势。这种命题思路有效地真实地检验了考生是否读懂了诗歌、领会到诗歌的意蕴。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这种命题思路切合中国古典诗歌本身的特点,避免了考生运用“答题套路”来蒙混过关。在具体题型上也灵活多变,给考生设置了真实的情境。而且部分主观题目一题二问,在思维上设置了阶梯,需要学生拾级而上,层进得分。情境由浅入深,引人入胜,丰富了思维能力的考查。

当然诗歌鉴赏仍然要立足于基本要素出题:景物、意象人物性格和心理、作者情感态度等等。写景要考查氛围与景中之情,叙事要考查情节发展与细节,写人要考查具体的性格特点和心理,议论要考查是否准确把握其态度观点。

诗歌鉴赏的赋分从2018年开始减少到9分,双选题变成了单选题,更加简洁明了。

2、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答题口诀:(一)懂内容,巧翻译,析感情;(二)明题型,理思路,美语言。

1.懂内容:找谓语,定主干,去修饰。

【例1】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翻译:我身处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我独自登上这边城的城楼。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有北来的大雁向南飞,此地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州城。听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冻成冰再不能东流。你作异乡贫穷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难以平复。

2.巧翻译:字成词,词成句,不会的猜。

3.析感情:定主体,标提示,找对象,连起来。

词成句:找作者。

定主体:景、人、物、我

标提示:(情感因素)特点意象、情词、反常修饰、特点。

【附】 古代诗歌7大类意象集释

(一)送别类意象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主要意象有:

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主要意象有:

1.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表达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的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这首诗使多少思乡思亲的人洒下行行热泪。

4.双鲤。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赵令畤《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 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主要意象有:

1.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代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3.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的《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的《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的《桂枝香》:“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主要意象有:

1.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显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香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3.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强的品格。

4.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的《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6.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名句:“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的《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主要意象有:

1.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主要意象有: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的治军有方。后代则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如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主要意象有:

1.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2.东篱。陶渊明的《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例2】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试题答案:

8.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8.【试题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试题解析】词的上阕主要在写景,描写的是凄凉的景象场面:丝丝细雨被和暖的春风吹送着,飘洒在繁花落尽的树枝上。满地落花被雨水浇湿,再也飞舞不起来了。池塘里碧绿的水面上随风荡起微微的波纹。雨晴了,一轮斜阳依旧出现在西方的天空上。在“哀”的暮春景色中,抒发的是一种“哀”情,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9.【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试题解析】下阕写当主人公在百无聊赖中卷起珠帘,恰恰看到燕子成双成对地飞来飞去。这更加勾起了女主人公的一怀愁绪。这种愁绪实在难以排遣,满心想加以掩饰,无奈却在紧蹙的双眉中显露出来。于是只好强打精神,翻身起来,继续下那盘没有下完的棋。岂料应劫之际,她竟然举棋不定,沉吟半晌,难以落子。最后两句借续下残棋的动作来表达自己难以排遣的愁情。

【诗歌赏析】

“春风”二句起调低沉,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风吹雨已自凄凉,而花枝已凋残矣,风雨仍依旧吹打不舍,景象更为惨淡。“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比雨绕残枝,又进一层,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两句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调。

三、四句写雨霁天晴,按理色调应该转为明朗,情绪应该转为欢快。可是不然,词的感情旋律仍旧脱离不了低调。盖风雨虽停,而红日却已西沉。因此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暮色。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情,仍从景物引起。“帘半卷,燕双归”,开帘待燕,亦闺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许之愁,无他,“双燕”的“双”字作怪耳。其中燕归又与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衬。花落已引起红颜易老的悲哀;燕归来,则又勾起不见所欢的惆怅。燕双人独。怎能不令人触景生愁,于是迸出“讳愁无奈眉”。

一个警句。所谓“讳愁”,并不是说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内心的愁绪,而是言“愁”的一种巧妙的写法。“讳愁无奈眉”,就是对双眉奈何不得,双眉紧锁,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语似无理,却比直接说“愁上眉尖”艺术性高多了。

结尾二句,紧承“讳愁”句来。因为愁词无法排遣,所以她转过身来,整顿局上残棋,又从而着之,借以移情,可是着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迟缓,难以应敌。这个结尾通过词中人物自身的动作,生动而又准确地反映了纷乱的愁绪。

【例3】

茶瓶儿

李元膺 宋朝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赏析】这首词讲了一个类似于“人面桃花”的故事。虽为悼亡词,但含蓄不露,不加点破,更见风致。

词的上片写去年此时,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一位女子。正值春深似海,海棠花开,姿影绰约。那位女子花下,浅吟低唱,其风韵体态,与海棠花融为一体,艳丽非凡。《金缕衣》,当时流行的一支曲子。

上片意境静中见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娴静妩媚而善歌的女性形象。

下片写此日此时重寻去年踪迹,同是那庭院深处,海棠花下,飞花片片,然而那位脉脉含情,风姿飘逸的佳人却已“人面不知何处去”了。“携手处”即是去年相会的地方,而此时物是人非,美妙的春光只能使词人感到无限怅惘。

接下来,词人将笔轻轻宕开,去写眼前景物。回看通向都城的大道,红英乱落,飞絮满天,象是要追逐着骀荡的东风远去。这些景物,都大可寻味。落红之飘零,杨花之飞舞,历来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而且,那“乱红飞絮”,也令人联想一去不返的青春岁月,连同那梦一般温馨的回忆,都随着春光远去了。

这里词人以写景代替了抒情,而情景中,词意含蓄深蕴耐人深味。关于这首词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冷斋夜话》说:李元膺丧妻,作《茶瓶儿》词,寻亦卒。盖谓词人虚构了一个传奇般的“人面桃花”式的故事,寄寓了对亡妻的悼念与人去楼空的哀怨。这类传奇虽未必确有其事,但词人真挚深婉之情却是词中真味。

明确题型,熟悉答题套路

一、(2017课标全国Ⅱ,14—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1)BD

(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翻译: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二、(2017课标全国Ⅲ,14—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 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情感主旨)

参考答案 (1)CD

(2)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翻译:一篇《长恨歌》多么有文采风情,十首《秦中吟》则是匡时济世的正声。常常被元稹学去了我诗中的格律,李绅也不得不佩服我的歌行。世间的富贵我大概没有缘分,身后文章才会留下我的声名。别笑我气粗,满口大话,新编的十五卷诗集已经完成。

三、(2015·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赏析诗句)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情感主旨)

参考答案:

(1)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但又显得非常自然。(答出①的,给3分;答出②的,给2分。)

(2)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翻译:旅舍中春残夜雨刚刚晴,恍然间心里忆起长安城。树枝中蜂拥蝶舞花将落,水面上风起柳絮飘飘行。借写杆情因悟禅语止,用酒冲愁阵如同出奇兵。保存好官帽不要遭污损,擦拭净朝簪等待唐复兴。

四、(2016·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思想内容)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表达技巧)

参考答案

(1)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

(2)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翻译: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各各不同。有一天,玉花骢牵至赤色台阶前,扬首卓立,神气轩昂。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作画前曹霸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那画马神奇雄峻,好象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五、(2016·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参考答案

(1)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2)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翻译:汉江回旋万里,它的支流犹如九条龙蜿蜒盘踞;江水横溢,中国大地汪洋一片,如山的巨浪飞奔而下,迅猛湍急。六帝灭亡以后,三吴大帝不值得一看。我大唐君王统一中国,垂拱而治,国家安定。今天的任公子,江海中已无巨鱼,只能丢掉钓竿。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

高中诗歌鉴赏——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凡指互文:(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wendang/146894/

《诗歌-诗歌大全-诗歌鉴赏-瑞文网诗歌频道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

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

发言(fā yán),动词,释义:评论,讲话。一般表示会议、晚会上领导或特殊人物的讲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父亲在新人婚宴的发言致辞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4
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

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故乡读后感【汇编十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4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

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总结报告(合集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04-24
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

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度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总结报告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04-24
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

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信教排查工作总结报告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4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