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陌上桑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21-07-05   来源:写作模板    点击:   
字号:

陌上桑诗词赏析8篇

陌上桑诗词赏析8篇

陌上桑诗词赏析(1)

《陌上桑》_模板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古代民歌。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

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

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

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

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

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主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古代劝学名言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二、介绍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教师适当补充。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教师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字词。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

(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

(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

(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

(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

(4)学生齐读第3段。

6.学生齐读全文。

四、品读课文,鉴赏课文内容

1.请学生概括各段的中心意思。

2.细读第1段,从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词语。

3.默读第1段,回答:作者是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4.提问:请复述作者读书时的勤奋的情形,想一想:这勤奋和前面所说的艰难的生活条件有什么联系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5.提问: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文章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6.提问: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7.请简要介绍马生,谈谈作者对马生所持的态度。

8.读完这篇文章,你对学习有什么感受吗?

五、学习迁移

学生交流讨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读书要“勤奋”、“专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略)

点击浏览该文件

点击浏览该文件

陌上桑诗词赏析(2)

《陌上桑》学案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文中通过封建官吏妄想霸占农家采桑女罗敷的故事,揭露了酷吏的罪恶行径和统治者的无耻,歌颂了劳动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和聪明才智。

一、积累整合。
1、《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汉乐府是指____________。乐府原是__________设的_____机关,职责是_________,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2、本文描写的是_____的故事,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少女形象,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4、 按要求填上原句。
1) 描写罗敷采桑工具美的句子是:


2) 描写罗敷衣着服饰美的句子是:


3) 从侧面烘托罗敷美的句子是:

4)描写夫婿体貌形态的句子是:

二、思考与探究。
1、作者在叙述罗敷穿着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种写法的好处是什么?


2、第三段中罗敷从哪四个方面夸夫?为什么夸夫?


3、你认为罗敷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三、说明下面各组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使君从南来,王马立踟蹰。(  )
2.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3.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4.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
四、从罗敷夸夫的言辞中,可以看出,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 )
A.是一位炫耀夫势、贪图享受的贵妇人 B.是一个胆小怕事、循规蹈矩的一般妇人
C.是一位坚贞不阿、勇敢机智的劳动妇女 D.是一个爱好打扮、行为不端的不良女子

30《诗五首》学案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结构: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

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

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1、“杨花落尽子规啼”采用__________手法,抒发了__ ___________之情。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烘托,抒发了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之情。

2、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的感情。)

二、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3)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道理?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2.浮云本义是空中飘浮的白云,本诗指当时的保守势力,暗喻奸佞的小人。3.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诗人想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的雄心和壮志。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启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使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三、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练习题,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4、“潭影空人心”的“空”好在哪里?

5、以下不正确的是哪一个,并说明原因

A 末句中“但余钟磬音”的“但”字意思为“只”

B 这首诗已写景为主,描绘的是清晨山林禅寺的景色

C 所写景物如古寺,山林,曲径,深潭,钟磬等构成一幅幽静的图画

D “潭影空人心”一句的意思是说,潭水深深,让人心中的杂念的消除了,心中澄静无比

(1、幽静2、豁达3、不矛盾 以动写静 4、作动词用,与上文悦字相照映,写出作者在清晨入古寺听见钟声后心灵净空,思想升华的感受。5、B、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四、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细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神望

1。解释字词

岱宗( )未了( ) 造化( ) 钟( )阴( ) 阳( ) 割( ) 荡胸( ) 决( ) 眦( ) 会当( ) 凌( )

2。文学常识:这首诗作者是___ __(朝代)的伟大诗人__ __,是__ __主义诗人,字__ _,自称__ _。他被称为“__ ___”与“诗仙”李白并称。由于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 ___。他的诗表现了当时由盛到衰的历史现实,被称为“_ __”。

3。本诗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明暗变化的诗句:

4。本诗中最能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5。全诗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杯?

答案:

1。对泰山的尊称; 不尽; 指天地,大自然; 聚集;山的北面; 山的南面; 分; 心胸摇荡;裂开; 眼角; 终当,终要; 登

2。唐朝; 杜甫;现实;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李杜; 杜工部;诗史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五、《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中表现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的诗句是:

2.最能表达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3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人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 )句是实写。后( )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美景的诗句是: ( , );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最后写天空中的(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这首诗的主旨是( )。

(观;前六句;后四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星辰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陌上桑诗词赏析(3)

陌上桑翻译和原文《陌上桑》原文及翻译

一、《陌上桑》原文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二、《陌上桑》原文翻译

美女在渭桥东采桑,春天正是事蚕作的时候。这时,突然有个乘坐五马之车的太守疾驰经过此地,他的马装饰华美,还饰有金络。不知是哪家公子,前来调笑采桑女。采桑的人本是秦罗敷,她的美貌在整个都城里都是有名的。嫩绿的桑条映着她那洁白的纤纤细手,她正在都城的一角采桑。像使君那样的高官都调戏不动她,何况是秋胡那样的人呢。寒蝉喜爱碧草,鸣凤栖息在青翠的梧桐树上。她自己心中已经有中意之人,只怪旁人愚钝,不知道她已托心于人。只让他们从白天空等到日暮,停下车来空自踟蹰。

三、《陌上桑》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陌上桑诗词赏析(4)

第三篇 陌上桑

汉乐府

一、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乐府是汉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沤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本诗是由民间流传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类故事改编联袂而成的。

二、思想内容及段落结构

1.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2.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三、罗敷形象及人物刻画方法

见课后提示

四、参考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丝绸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众。

本课重点:

~认知本诗由民间流传的“赞美女”、“桑林戏”、“夸女婿”三类故事改编联袂而成。

~概括罗敷的性格特征,理解这是一首美女赞歌,体会其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

~认知本诗的极力铺陈手法。

~说明诗中侧面烘托手法。

~体会本诗的幽默风趣和喜剧色彩。

练习:

11.1《陌上桑》中,罗敷拒绝使君“共载”的要求所表现的性格特征是( )32-165

A.机智 B.坚贞

C.善良 D.豪爽

11.4下列《陌上桑》诗句中,描写“少年”的是( ) 32-162

A.下担捋髭须 B.脱帽著帩头

C.来归相怨怒 D.十五颇有余

11.10《陌上桑》行文笔调的主要特色是 【 】32-165

A.幽默诙谐 B.严正庄重 C.辛辣冷峻 D.优雅婉约

12.4《陌上桑》夸夫一节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32-165

A.侧面映衬 B.借景烘托

C.铺陈夸饰 D.比兴象征

12.7下列《陌上桑》诗句中,描写那位居心叵测的太守的是( )32-162

A.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B.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C.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D.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12.10《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特征有( )32-165

A.机智 B.美丽

C.俭朴 D.坚贞

E.温柔

13.1

阅读《陌上桑》中的一章,回答问题:32-165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A.“五马立踟蹰”属于何种人物描写方法?

B.这里的情节是以何种形式展开的?

C.这里表现出罗敷怎样的性格特征?

13.7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32-164

陌上桑诗词赏析(5)

《陌上桑》赏析

  摘 要:本文通过读《陌上桑》后的感想,分析了罗敷的形象,是一个善劳动、热爱劳动的女青年。就使君和罗敷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罗敷敢于反抗权势的无畏精神,揭示《陌上桑》的主题及写作特色。

  关键词:陌上桑 赏析 罗敷 性格特点

  陌上桑 (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但有个关键的问题却不容易解释:诗中的秦罗敷到底是什么身份?按照诗歌开场的交代是一个采桑女,然而其衣着打扮,却是华贵无比;按照最后一段罗敷自述,她是一位太守夫人,但这位夫人怎会跑到路边来采桑?最后一段则是罗敷的计谋,以此来吓退对方。这已经成为通行的观点。但这些其实都是一厢情愿的推测之辞,诗歌本身并没有提供这样的根据。

  罗敷是个什么样的身份呢?诗的开篇介绍道:“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偶”。这两句诗充分表明: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热爱劳动的女青年。

  第一段从起始句“日出东南隅――紫绮为上襦”,采用的是正面烘托(描写),这些诗句写了罗敷的外表之美,为下文写她的心灵之美作了铺村。然后笔触一转为侧面烘托,写“行者捋髭须”“年脱帽著峭头”“耕者”“锄者”“忘其犁”。他们由于尽情地注视着罗敷,竟耽误了手中的活,到家后彼此抱怨。

  作者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罗敷的动人美丽,用此手法作为辅助手段,恰到好处地弥补了正面描写之不足,给读者留下余味无穷的想像余地。

  以上是这首诗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罗敷身份,描述了她动人的美丽容貌。

  第二段主要写使君意欲占有罗敷。

  开头四句,写了使君突然出现,从而展开了使君和罗敷之间的矛盾冲突。前两句写使君的耀武扬威,后两句写使君凌人的气势,他大耍派头,以此来显耀官威。

  紧接着,展开了对话描写。此处对话采用了略写方法,其中使君的问话“宁可共载不?”言简意赅,兖分表现了使君为罗敷的容貌所倾倒折服。这句问话形象而深刻地概括了他当时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活灵活现地揭示了他色迷心窍的卑劣心态。

  第三段集中叙写罗敷严斥使君、热烈夸赞丈夫的致词,是全诗的进一步拓展升华。

  罗敷为何在使君面前极力夸夫呢?这是因为她很懂得封建官僚的心理特点。她盛赞丈夫如何有权有势,如何仪表堂堂,气度不凡,这点正是为了以此压倒使君,贬斥使君的一种斗争艺术手段,采取了夸张手法,是以“毒”攻“毒”的斗争艺术策略,使得使君欲贪美色而先自卑,欲旌强暴而先胆怯,这点更加充分地表现了罗敷在使君面前不畏权势、强暴、坚贞机智的性格特点。

  以上为全诗的第二部分:铺写罗敷指斥使君,竭力夸夫。

  这首诗也可以根据三个自然段各自的内容,将全诗分为三段,即一段:描述罗敷的貌美动人;二段叙述使君意欲占有罗敷;三段铺写罗敷夸夫抗婚。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歌颂,给权势者以一记响亮的耳光,使得他更加狼狈不堪,也使他歹毒的阴谋未能得逞。从道德主题来说,至少在本诗范围内,作者所要求的道德是合理的。在这里,坚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违背人性的教样,而是同确实可爱的丈夫及幸福的家庭生活联系在起的。从美的情感的主题来说,也没有因为道德约束的存在而受到过分的削弱。罗敷的美貌,在作者神妙的笔下表现得动人心魄,取得了以前文学作品所未有的效果。对于常人出于爱美之心而略有失态的行为,作者只是稍作揄,始终不失人情味。爱慕美色,其实是人的天性。但这种天性在生活中不能不受到约制,所以文学作品常常在这方面提供安全无害的补偿。《陌上桑》在这方面的意义恐怕比它的道德意味更重要一些,或至少说更受人喜欢。所以在《陌上桑》出现以后,魏晋南北朝产生了大量的模拟之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的诗篇。至于它的独特的表现手法,直到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中,还不断有人效仿。如《西记》写莺莺出场时,便先写周围人看得失魂落魄的神态,正是从此中来。

  全诗句式整齐,韵味浓烈,感情丰富,巧妙地运用了烘托、夸张、对比、映照和设置悬念等多种表现手法,达到了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的高度完美统一。

陌上桑诗词赏析(6)

青青陌上桑-陌上桑续写结尾

千里共婵娟续写陌上桑

  千里共婵娟续写陌上桑

  轻浮的眼神立刻失去了神采,略带一丝胆怯。叉在腰间的手极不自然的放在身后,脸色像深秋的重霜,两腿直发抖。慌慌张张转过身,忙对侍从说:“哦,哦,原来如此!”一脸的苦笑,让人看了难免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赶忙下了马车,像小差吏一样走到罗敷身旁,忙给罗敷提着篮子。“姑娘天色已不早,还是让在下送您回家吧!”使君殷勤的说。罗敷偏过头窃窃笑了笑,回答道:“那多不好意思呀!还劳烦您大驾?”“不麻烦不麻烦,一点都不麻烦,能够为您效劳是在下的荣幸!”说罢,使君像侍从一样跟在罗敷身后,护送罗敷回家。

  路边的几多野菊花,不经意的随风摇摆,花蕊凑成一团,窃窃私语,讽刺使君的言行。池塘里的芦苇偏向一旁,聚在一起“观看”这离奇的剧情。路边的几棵垂柳像绸带般轻飘,好似在为罗敷的聪明伶俐鼓掌喝彩。昂首站在树枝上的小燕子,叽叽喳喳,远远跟在罗敷身后,在上空盘旋啼鸣......

  使君和他的侍从灰溜溜的跟着罗敷,在半路上偷偷把篮子放在地上,从一旁的小道逃走了。

  回家的小路上,慢慢地,身影渐渐模糊,模糊......陌上桑理解默写1

  《陌上桑》理解性默写练习

  1.通过环境描写,为女主人公的出场蓄势,烘托女主人公年青貌美的句子是:

  2.写罗敷采桑的工具,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的句子:

  3.对罗敷进行头饰描写的句子:

  4.对罗敷进行衣着描写的句子:

  5.对罗敷的美丽和魅力进行侧面描写的句子:

  6.写使君的气派大的句子:

  7.写使君的胆子大的句子:

  8、写罗敷直斥使君的句子:

  9、罗敷夸丈夫的威势的句子:

  10、.写罗敷夸丈夫官运的句子:

  11、罗敷夸丈夫的相貌风采的句子:

  附答案: 1、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2、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3、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4、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5、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6、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7、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秦氏 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

  足,十五颇 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8、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 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9、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 尾,黄金络马头,腰

  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10十五府小史,二十朝 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11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 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由《陌上桑》谈语文读写结合教学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千百年来传颂不绝。《陌上桑》的艺术美,有两点需提及。一是此诗注有“三解”。“解”本是音乐专名,即是“章”;“章”是“音、十”,即乐曲终止的意思。据郭茂倩《乐府诗集》、陈�《乐书》等探知,“解”是乐府诗中的一种音乐情调性处理,其特点是“变”――强弱,浓淡,缓促,虚实,时空等。《陌上桑》正是借助“三解”、“变”的作用,使全诗不断变换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艺术境界。二是两汉诗已具光感,而《陌上桑》是运用光感十分精妙十分成功的一首诗。

  《陌上桑》一诗旨在歌颂罗敷的勤劳、坚贞与敏慧,鞭挞使君的邪恶、卑劣与愚蠢。而“解”与“光感”的巧用,使罗敷之美更美,使君之丑更丑。

  其第一段关于罗敷容貌之美的刻画,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既有夸张、排比等修辞的合理运用,又有正面、侧面描写的搭配,各种手段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水乳交融,自然天成,极大地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特别鲜明丰满。主要的描写有四方面:美好景物的烘托,精美器物的陪衬,美丽服饰的描绘,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这些描写,除了美丽服饰的描绘属正面描写外,其余属侧面描写,其中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表现刻画中心人物,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再辅以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其效果很好,特别成功。总之,在写作上,可探究和学习的地方实在太多,本文仅在“侧面描写”的学习上作一探讨,并就此谈谈怎样设置课堂片断写作练习,以期实现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在学习中,学生确实体会到了“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表现刻画中心人物”这种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学生兴致很高,跃跃欲试。所以我见缝插针,安排了片断写作练习。

  篮球赛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体育项目,我便以“一场篮球赛”为题,草拟了下面一段文字:

  双方运动员穿着红蓝不同的服装,在球场上往来穿梭,好像金鱼戏水,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勇似猛虎,有的捷如猿猴,高矮胖瘦各得其所。

  突然,�的一声,嗬!好精彩的一个球,是大个子王远距离投篮准了,周围顿时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欢呼声,激荡在整个球场上空。站在前排的观众已经顶不住来自身后的压力,不得不蚕食着球场。没有挤进前排的小个子真是不走运,被围在人群中间的 ①;而那些处在外围的更可怜,②。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看球赛的经验展开联想,完成两处侧面描写,通过观众的动作情态等来表现这场球赛的精彩。学生情绪高涨,几分钟后我便让学生读他们的习作。

  生甲:①“竭力踮起他们的脚跟,伸长他们的脖子,好像空中有几只无形的大手在扯住了他们的头发往上提似的。”②“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跑。”

  生乙:①“索性借着别人的力量,或垫着前面人的脊背,或撑着两边人的肩膀,两腿蜷缩着,将整个身子托起来,随着人群晃荡。但无论手脚怎样活动,眼睛始终直勾勾盯着球场,生怕一转眼,一件什么宝贝会从视野里消失似的。”②“他们一会儿围着人群的外围转圈子,企图找到一个缝隙钻进去;一会儿又在一个地方跳起来,瞥上一眼。”

  学生完全融入了情境之中,写作不再有难以下笔的苦恼,他们妙笔生花,洋洋洒洒,片刻之间,一朵朵奇葩绽放,满教室馨香四溢。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就能够把在“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写”的训练中对相关知识的理性认识。读是前提和基础,写是巩固和发展,写反作用于读,提高了读的水平,读和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那么,怎样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呢?课堂阅读中适时安排“片断写作练习”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词、句、段分别是构成文章的点、线、面,词是一个一个点,句子是由词这样的点构成的线,段是由句子构成的面。一个段就是一个“板块”,将这些板块拼合在一起,即成文章,所谓“千古文章一大套”。这里的“拼合”绝不是乱拼乱凑,漏洞百出,而是天衣无缝,一线贯之。“段”在文章中的地位已显而易见。虽然“片断”并不等于“段”,但“片断”是“段”的组合,一个“片断”可以有一个“段”也可以有几个“段”,依写作中的需要而定。因此,“片断写作练习”对于初中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和那些写作水平偏低的学生来说很适宜很重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进行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所以这样说,还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使训练不被课节分解、打乱,为了更好地实现读与写“结合”,简洁明快、容易驾驭、便于操作的“片断写作练习”就成为最理想的选择。

  课堂安排“片断写作练习”,宜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

  见缝插针,找准训练的切入点。

  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有的放矢,创设学生构思的情境。

  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知识点”,不错过练笔的机会。这“知识点”要能把读和写结合起来,那么这“知识点”就是写作练习的“切入点”。如《陌上桑》中的侧面描写。找到切入点后,要激发起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训练才能事半功倍。学生对认识对象产生了兴趣,就会引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是一种同中求异的发散思维过程。这时候,教师要“异中求同”,适时地树起一个训练的“靶子”,把学生的思维引回来,汇聚到一个目标,让学生在相关的情境中放出自己的模仿之箭,兴趣之箭,思维之箭。上面我安排的“球赛”训练即是一个很好的“靶子”。

  这种训练过程可图示如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师唱生和,读写结合,从而真正达到了读和写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最后要强调两点:一是这种练习宜安排在各种文体写作训练的初期,特别适宜于那些写作基本功不扎实、作文能力偏低的学生和班级。二是这种训练宜精不宜滥,宜循序渐进,忌超越学生实际,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陌上桑》的写作艺术探析

     内容摘要:《陌上桑》是一首故事完整的叙事诗,能有效地运用艺术手法来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它有完整跌宕的情节;通过对比、映衬使人物形象格外饱满而鲜明;语言简洁凝炼,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关键词:人物形象 情节 对比 映衬 语言

  《陌上桑》是一首故事完整的叙事诗,该诗的主旨主要是通过虚拟的主人公秦罗敷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来体现的,该诗在运用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现浅析如下,以供方家批评指正。

  一.具有完整跌宕的情节

  我们都知道,小说的情节应当尽量完整,这样才便于制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的具有戏剧性的冲突,从而塑造出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叙事诗同样如此,而《陌上桑》就具有这样完整跌宕的故事情节。

  《陌上桑》的第一章运用了铺陈、烘染、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极尽描写之能事来描写罗敷的美。作者越是把罗敷描绘得美丽动人,就愈能引起人们对她命运的关注。在那个政治黑暗、豪强霸道的社会,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只身到郊外采桑是极易遭受不测的。不出所料,在第二章中丑恶的使君出现了,他的出现使得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使君先“遣吏”打探罗敷的家庭、姓名、年龄情况,接着邀请“共载”,使秦罗溥一步步面临险恶情势。第三章以“前致辞”来承接,罗敷的答辞由缓而促,由温和而刚强,并虚拟了一位才华横溢、气概万千的“夫婿”来慑服使君。使君由于“相形见绌”,自觉“弗如远甚”而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陌上桑》情节起伏安排是为突出人物的反抗性格服务的。写罗敷的美貌是为写使君的丑行作铺垫的,而“夸婿”又是罗敷严拒使君之后情节发展的需要。所以,诗中女主人公的命运始终能够紧紧扣住读者的心弦,她的形象就在与使君面对面的直接冲突中得到完整而集中的展现。

  二.具有对比鲜明的性格

  《陌上桑》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即秦罗敷和使君带有美丑昭然、互相“对立”的鲜明性。《陌上桑》从罗敷的发型、耳饰以及穿戴等方面描绘她外表的美丽可爱,从而引起人们对她的倾慕、向往。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一个个人物,他们或下担或脱帽或忘犁忘锄,皆因出神观羡罗敷耽误了时间而似有所“怨”,但没有一个心生邪念而惹是生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使君一见罗敷就垂涎三尺,心生邪念并想付诸行动,想诱骗罗敷“共载”。使君的表现和众人的表现形成强烈的反差。而且,这一行人的痴迷情态又使女主人公形象得到多层次、多角度的塑造,使得罗敷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但是,通过上面各种艺术手段铺陈烘托凸现出来的罗敷之美,其形象固然”照人”,且有“招摇”之嫌,其性格尚未达到“感人”之境。接下来作者便用对话和自述的方式,让罗敷在与使君面对面的斗争中来显示其感人的性格。“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简单明了的回答,写出了罗敷温和恭顺、与人无忤的一面;而“使君一何愚……”的严厉痛斥,则写出了罗敷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另一面。至此,罗敷不畏强暴、敢于反抗的内在性格得到了升华。为了彻底制服使君,罗敷机智地虚拟出一个在家可谓“美男子”、在朝可谓“伟丈夫”的夫婿来。在对立的矛盾冲突中,“罗敷不仅表现出抗拒使君的大勇,而且表现出玩敌于股掌间的大智。罗敷的形象由美丽可爱而至凛然可敬;使君的形象由飞扬跋扈而至污秽不堪。在对比、映衬之中,人物形象呈现出格外饱满而鲜明的色彩”。

  三.具有凝炼含蓄的语言

  《陌上桑》的语言具有简洁凝炼的特点,简洁凝炼是诗的共同特点,但作为一篇较长的叙事诗能做到简洁凝炼,那就难能可贵了。可以说,《陌上桑》的语言做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如诗的第二章前面两句:“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首先,这“踟蹰”二字就很值得玩味。“踟蹰”本来是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是指使君驾车的马不停地踏着步子,这是马在狂奔途中突然止步时出现的一种惯性动作。它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在城南桑丘大道上,使君在纵马狂奔。使君自出官邸以来,逢州就有州官接,逢县就有县官迎,一路得意忘形,不时地左顾右盼,蓦然间他看见桑林中有位美人儿,邪念顿生,遂勒马定住。车停下了,马一时收脚不住,只有原地“踟蹰”不已。其实,写马“踟蹰”也是在写使君“踟蹰”,它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使君心中的邪念。文中还有其他一些词语也值得玩味,兹不赘述。

  《陌上桑》跌宕多姿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的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以及凝炼含蓄的语言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玩味的。“倘若我们捧精篇不能细品,不能‘扪毛而辨骨’、‘反三隅于字外’,就难免要辜负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了。”

  袁明进,江苏新沂市高塘中学教师。

陌上桑诗词赏析(7)

陌上桑主题赏析

摘要:《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辞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主人公罗敷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歌颂了女主人公的坚贞、机智和反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陌上桑 主题 反抗 机智 坚贞 尊严

正文:

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全诗共分三解。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陌上桑》其中一解是写罗敷貌美;二解是在第一解的基础上更进一层赞罗敷的貌美及写心灵美,三解是写罗敷的才智美。诗歌通过此三解,一层更进一层塑造一个内慧外秀、才貌双全的妇女形象。首先,写罗敷貌美。诗一开始,便用两句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出场。作者在介绍罗敷的用具、貌饰之时,采用铺陈夸张的手法,烘衬出罗敷的外貌的美:她采桑用的是精美的采桑篮;她梳着的发型是时髦的倭堕髻;耳垂闪闪发光是无价宝———明月珠; 上着紫绸棉袄,下服浅黄的丝裙。然后,又采用影中取影的手法,通过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普通人见到罗敷时出神伫立观望的痴迷情态;同时又换个角度,从旁观者一回到家中,就埋怨因观注罗敷太久,而误了行程,误了劳动。烘云托月地把罗敷的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令人印象深刻而又回味无穷。如此层层烘托,完善了罗敷美丽无比的形象。其次,是在第一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写罗敷貌美和心灵美。在第二解中,作者以“使君”跟第一解中的“群民”进行对照的手法,用对话的方式刻画代表权贵显赫的上等人的“使君”见到罗敷时的情状。罗敷之貌不仅使“群民”痴迷,还让“使君”倾慕,进一步显示罗敷的貌美。第二解中写太守对罗敷的倾慕,是在写了“群民”对罗敷貌美的痴迷的基础上,为更进一层表现罗敷貌美的需要。说明不仅一般人惊慕痴迷,连“使君”也倾慕痴迷! 从而足见其貌之美。这正是此诗构思的巧妙之处,这也正是此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正由于此,才使它的艺术性更高,传扬百世。第二解写“使君”是为塑造罗敷的完美形象———内慧外秀、才貌双全服务的。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

因此,根据上面三解的分析,我认为《陌上桑》主要衬托的是罗敷的形象。歌颂了女主人公的坚贞、机智和反抗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罗敷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在那样的社会里,罗敷这样的行为是受压迫妇女内心的渴望,代表了广大妇女的心声。

参考文献:

(1)萧涤非.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2)桑建中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使君形象别议———兼谈《陌上桑》的主题 山西师大学报,1986,(3)

(3)赵敏俐 汉乐府《陌上桑》新探 江西社会科学,1987,(3)

(4)孙玉生《陌上桑》中罗敷形象性格辨证 牡丹江师院学报,1996,(1)

(5)蔡鸿恩《陌上桑》别解 思茅师专学报,1990,(2)

(6)阎明怒 礼教与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评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2)

陌上桑诗词赏析(8)

古诗陌上桑翻译赏析

  《陌上桑》作者为西汉文学家秦罗敷。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前言】
  《陌上桑》是中国汉乐府民歌的名篇,富有喜剧色彩的汉族民间叙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见于《宋书·乐志》;又名《日出东南隅行》,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
  陌上桑属于《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的美貌与操守,以及反映了汉代社会制度即春兴季节太守出行劝课农桑。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orG《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本诗一直以来被误解为太守调戏罗敷,而被罗敷义正言辞地回绝,其实这是误读。这首诗其实是汉代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太守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在春季时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秦罗敷显然是一个贵妇人形象,太守因其美貌和疏忽了礼节上的不合理,罗敷明确地指出,表现出高尚的操守和知礼节的大家女子。
  【注释】
  ⑴陌上桑:陌:田间的路。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堕髻: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⑻帩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⑼少年:古义(10-20岁)男
  ⑽但:只是。坐:因为,由于。
  ⑾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⑿姝:美丽的女子。
  ⒀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⒂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⒃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宝剑,荆轲刺秦王 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⒄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
  ⒅盈盈:仪态端庄美好。
  ⒆冉冉:走路缓慢。
  【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堕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以致于农活都没有干完,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仔细看了罗敷的美貌。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到这,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美丽的女子。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自家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但已经过了十五了。”太守请问罗敷:“愿意与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怎么这样愚蠢!太守你已经有妻子了,罗敷我也已经有丈夫了!(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怎么识别我丈夫呢?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皮肤洁白,有一些胡子;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出色。”
  【赏析】
  《陌上桑》是汉乐府诗歌中的名篇,属“相合歌辞”一类。它叙述了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个好色的“使君”的故事。“陌上桑”是大路边的桑树,这个故事正是发生在这里。女主人公——年轻貌美的秦罗敷正在路边采桑,却被轻狂的“使君”打扰,面对权贵,秦罗敷机智应对,以盛赞自己夫君才貌的方式回绝了对方的无理要求。秦罗敷身上体现了传统女性的坚贞、睿智的品质,几千年来,成了人们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陌上桑》之所以被看作乐府名篇还因为它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一是这首诗有着完整的结构,首尾相接,一气呵成。二是这首诗以叙事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融为一体。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或浓墨重彩,富丽有加;或水墨轻扫,微妙传神。特别是用侧面描写烘托罗敷的美,对后世影响很大。三是通篇五言,气韵流畅,语言质朴。
  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首先写环境美和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言行为步步深入。
  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无理。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仕途通达、品貌兼优。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与权势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
  《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罗敷夸夫的内容也应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wendang/156298/

《陌上桑诗词赏析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

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

你知道的越多,练习的越多你练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在繁忙的项目成本实习之后,你必须准备写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可以总结经验,避免错误,指导今后的工作。那么,您如何编写项目成本实践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6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使用范围很广,报告的风格与结构因各个机构的惯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一岗”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所对应的岗位;“双责”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也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2024-04-26
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工作总结(JobSummary 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
2024-04-2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