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新高考政策

发布时间:2021-06-10   来源:政策改革    点击:   
字号:

新高考政策18篇

高考政策18篇

高考政策(1)

5月13日,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门对《山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解读。这标志着酝酿许久的山西省全方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式向公众发布,也标志着山西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据介绍,《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择校难题、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等六个方面,以增加学生选择机会和考试机会,着力解决“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等问题。

为解决“择校难”问题,山西提出指导各地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推进实施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按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初中学校的政策,落实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在考试形式和内容方面,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实施新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职业院校分类考试。而考试命题内容将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山西还将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项目,健全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和诚信制度等。

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是此次改革的核心部分。据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张文栋介绍,与现行高考制度相比,此次将高考科目调整成为“3科统一高考科目+3科学生选考科目”,简称“3+3”模式;在录取模式方面,首次将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新高考录取模式。同时,此次改革将实行外语“一年两考”,其中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下一步,山西省将根据教育部安排部署,按照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积极借鉴试点省份经验,紧密结合山西实际,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统筹实施教学、考试、招生和管理的综合改革。”张文栋表示。

据了解,此次改革将于2018年全面推进,2021年整体实施。接下来,山西还将围绕《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新高考政策(2)

2021广东新高考政策有哪些变化?

  今天整理的是广东新高考政策中的四大新变化,广东的同学们要及时了解哦!为三年之后的高考做足准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的变化都有哪些吧!

  广东将从2018年高一新生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将有哪些变化?新高考带来了哪些新机遇、新挑战?这是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高一学生及其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为此,本报与培升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新高考、新机遇、新规划”系列公益讲座,首场讲座于9月23日下午在深圳科学高中举行,受到科高学生家长的热捧,500人的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

  新高考四大变化值得关注

  讲座由国内著名生涯规划与升学规划名师、腾讯教育、新浪教育高考志愿填报和自主招生研究专家金鑫主讲。金鑫介绍,整体上新高考改革主要是向围绕着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高校多元化选拔人才的机制,促进国家教育公平化的方向转变。新高考主要有四大变化值得关注。

  变化一: 不分文理,数语外必考,采用”3+3“模式。

  传统高考,史地政为文科,理化生为理科,考生只有两种选择。新高考3+3模式:语数外三科必考,这三科以外的科目,提供“6选3”,即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中选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考生共有20种组合选择。

  变化二:学考纳入,选考科目“6选3”,按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成绩。

  将学考(相当于高中生的毕业考试)纳入高考招生选拔体系,实行平行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选考科目不直接将卷面分计入高考总分,选考不同的科目卷面分数缺乏可比性,根据等级进行选考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变化三:多次考试,外语和选考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除语文、数学外的4门课程都有2次考试机会,其中外语10月、6月各一次,取最 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选考科目4月、10月各一次,成绩2年有效。部分省份新高考实行第一年是只提供一次选考机会,完善后是2次。

  变化四: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与传统高考不同。

  传统高考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新高考改革后,以浙江为例,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从学校平行志愿变为专业平行志愿。普通类高校考生可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将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一次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接投档到该院校专业,专业调剂将成为历史。

  四类学生将在高考中获得新机遇

  那么新高考会给哪些学生带来新机遇,打开新的升学通道呢?金鑫告诉记者:“一共有四类学生是非常适宜新高考改革的,如果你属于这四类学生将会遇到新的机遇。”

  第一类是学习自律和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因为增加选课的组合,学校将会实行选课走班制,老师对学生的管理和鞭策会变得越来越少,在没有老师的督促和耳提面命情况下,学生自律性高,学习主动性强的孩子会占优势。

  第二类是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能较高的学生。选课之后,有的科目是要提前计入高考成绩,所以教学进度会被压缩,导致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学科的学业,所以说时间安排特别好,能够提升自己学习效能的学生会占到有利的位置。

  第三类是有专门优势学科的学生,现在高考不是唯分数论,除了看高考成绩,还要看其他的综合评价方面。如果说考生拥有自己擅长的优势学科,比如在物理学科有优势,在报考理、工、农、医等专业就非常有利。在初中或者高一参加学科竞赛,拿到相应的名次和证书。学生就可以通过综合评价或者自主招生的方式,实现升学通道的捷径,以实现低分高就。

  第四类是有清晰职业规划学生。新高考当中较注重专门化人才培养,各个大学对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范围的要求,如何选科就要立足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先选择专业,然后结合学科优势进行匹配选考科目。所以就要求考生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擅长和未来的人生方向,并根据自己爱好和优势选择学科。

  选择学科要根据兴趣和能力

  文理分科已经成为过去,新的选科制度怎么办?选错了能改吗?选错了会不会影响高考?面对这些令家长感到困惑的问题,金鑫建议在选科时首先要考虑个人的学科兴趣和学科能力,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正相关。学科能力是学科的核心优势,而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能力,学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学好这门课程。

  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未来社会人才需求与就业形势确定未来发展方向,考虑未来报考院校和报考专业。若有两门学科势均力敌、难以取舍时,建议优先考虑文理搭配,因为这样有利于全面、可持续发展。

新高考政策(3)

福建2009年新高考政策大纲解读


福建2009年新高考政策大纲解读

2009年福建高考,福建省逾26万应届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中新课改后第一届新高考。备受关注的福建省2009年新高考方案日前出台,但不少专家、教师认为,新高考方案有些“雾里看花”,几个关键的问题都没有说清楚,而考试说明至今未出炉,这使老师们在展开复习时,难免困惑。

  上周,2008年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暨首届高三毕业班工作会议在榕举行。来自教育部基教司、省教育厅的领导,全省各地市教育部门、教科所有关负责人,省级高中课改样本校校长会聚一堂,共同对新课改以及新高考方案进行研讨。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给积极推动高中新课改的校长们吃了颗定心丸,承诺将让改革者受益!

  据了解,省教研室将在9月下发《福建省高中新课程2009届高三毕业班学科复习教学建议》,其中包含当前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考整个改革的趋势和特点、新旧课程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的比较分析以及各学科复习实施参考方案等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我省新课程首届高三毕业班学生进行复习。明年1月和4月,我省将组织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毕业班质量检查。

  面对“新高考” 他们有疑问

  家长:孩子如何适应?

  新旧高考如何衔接是许多考生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家长陈女士说,她的孩子赶上了明年这趟“首班车”,虽然这个暑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三周的集体辅导,但她感觉孩子没有一点紧迫感,根本就没有进入高三的学习状态。

  由于头两年孩子学习不太努力,基础比较薄弱,陈女士担心孩子高三新学期跟不上进度。加上孩子是参加“新高考”的第一届毕业生,怎样才能让他尽快适应新高三的学习生活,从容面对明年的“新高考”?

  学生:往届生高考有门槛?

  小郑今年高考发挥不理想,打算复读。“新高考”方案出台后,小郑犹豫了:新高考将根据选修内容增加选考题,还要将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即“毕业会考”)纳入电子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小郑担心,明年高考报名是否会对往届生设置门槛?往届生的学籍档案里没有综合素质评价部分,是否会影响明年的录取?

  老师:如何操作心里没底

  来自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们顾虑的则是更细致的操作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表示,在高考压力和应试观念的双重影响下,非高考类课程、科目开设选修课的实施阻力很大。明年高考要求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但具体会占有多大比重?如何解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繁琐、可信度差的问题?新课改已经有了学分认定,为何还要“毕业会考”,会否更加重了师生的负担?另外,一线老师们希望能够尽快出台更详细的《考试说明》,包括各科目考试样题等等。
 权威发布:“新高考”六处变化已经明确

  针对家长、学生和一线老师的困惑,省教育厅领导和课改专家们在会议上传达出的信息是:我省2009年高考新方案比较保守,也比较稳妥,只要按学校规划、教学进度进行复习考试,就不会存在大问题。

  NO.1考试更灵活 死读书行不通了

  新高考方案的变化都在考试内容方面,其亮点在于考生可以选择性做题,这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明年“新高考”将加大能力、思维的考查力度,但难度系数有可能降低。特别是综合科,重点要把握基本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高考命题走向来看,要求学生更加重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大开放力度,高考更加突出应用性、创意性、思考性,题目会很灵活。

  这些变化意味着死读书行不通了。其实,这两年来的高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新课改精神,出的题目越来越“活”,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双基和创新能力。考生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思考,自我发现,个性化发展。不过尽管不提倡死记硬背,但该记的东西还是要花时间去记,这样才能有“活”路。

  NO.2报考不会设置门槛

  对于新旧高考如何衔接的问题,例如:往届生如何提供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未参加毕业会考的学生能否报名参加高考;今后报名高考,会考成绩是否一定要全部合格等等。省教育厅也首次给出了明确答复:我省高考方案总体比较平稳,今后在报考方面不会做太多限制。往届生参加高考,不需要提供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对没有取得会考所有科目全部合格的毕业生,也允许他们以社会考生身份报名参加高考。当然,有关新高考的具体报考规定,将经过省招委会研究后在明年高考报名简章中公布。

  NO.3所有科目全部自行命题

  明年的高考命题也是备受考生家长关注的问题。这几年我省文理综合采用全国卷,大家普遍认为难度较大。对此,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省里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明年所有科目全部实现我省自行命题。

  由于所有科目全部自行命题,命题工作量比往年增加了两倍,省教育厅将组建专门的命题专家库。同时规定,高考命题教师除了业务素质过硬,还要严格遵守纪律。参与命题的老师不能针对高考复习编写相关的指导材料,不能参与高考补习班教学指导,不公开发表针对高考命题的指导文章。否则,将不能参与高考命题。

  NO.4动手实验能力在加强

  “对于新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力争把难度控制放在第一位,探究能力考查放在第二位。但是从今年课改区的考查来看,是将能力考查放在第一位,而且是过高地要求了学生的学科能力。”省教研室有关人士表示,近年来,理综科目特别侧重实验原理的考查,而这又是考生的弱项,加上不少学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削弱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想在理综上夺高分,得想办法在实验题上花工夫!学生要在熟悉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将其转换为对新情境试题的判断。

  NO.5总表形式表现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争议颇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如何可信可用地呈现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的问题。省教育厅表示,正在与省高招办协调,将组织技术人员尽快确定考生电子档案的呈现形式,确保明年能够与高校招生录取有机衔接。有关人士透露,省里将统一制定一个电子模板,拟用总表的形式呈现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实现与高招录取的“软挂钩”。

  这意味着,今后学校和考生都不能将“综合素质评价”不当回事。即使是高三,学校也要按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学生有必要的活动时间。考生值得注意的是,进入高三并不意味着学习是唯一。学校、社会活动也应该参加,更不能放弃道德素养、运动健康等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的表现。

  NO.6学业会考将成为改革“切入点”

  对于许多校长和一线老师质疑“学业水平测试”会增加学生负担的看法,省教育厅明确表示,“学业水平测试”必须考,而且成绩将记入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参考依据,今后将逐步成为推进高校选拔录取方式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关键。今后,对于想考重点大学的考生来说,比较好的会考等级无疑对升学有帮助;而对于只想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的考生来说,只需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校自主测试”的模式就可以被录取。

  目前我省仍然实行文理科反向会考,究竟何时推行全科会考?省教育厅表示,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省将在教育部正式文件出台后,从当年的高中起始年级进行衔接。

 


 新高考让改革者受益

  从2006年我省启动高中新课改以来,省里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有关课改的研讨会,今年的主题略有调整,加上了“首届高三毕业班工作会议”这几个字,据说不少校长就是冲着这几个字来参会的。因为高三毕业班让人联想到高考,以及与此相关的“高考分数=升学率=教育质量”这种早已固化在人们观念中、行为上的刚性制度。

  两年前推行新课改时,教育厅负责人表态:新高考将让改革者受益!在这次短短一天半的会议中,有关负责人再次表态,明年的新高考方案将兑现当初的承诺。这不由得让人思考:课程改革表面上是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但深层次上是对教育制度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的制度化尽管标志着教育发展的成熟,但同时带来标准化的负面效应。而这种负面效应对于起步不久的课改,对于老师们日益迸发的、超越常规的创造,无疑是一种束缚。因为他们很可能挣脱了旧的镣铐,又戴上了新的枷锁,这样又如何自由地舞蹈?

  因此,必须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度需要创新,也必须创新,其中招生制度改革首当其冲,否则就无法进入实质性的课程改革。近几年的招生制度改革,就是在课改冲击下渐变的结果。比如:中考命题权下放地方、学分制管理、重点高校运用5%的“自主招生权”选择理想的学生等等。今后还将把综合素质评价、学业会考与院校招生录取挂钩……这些都将成为我国在招生制度中的标志性改革。

  这些发人深省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包括考试在内的评价,无论是在主体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在向多元、综合、弹性的方向迈进。谁对于这一信号敏感,谁就有可能抓住机遇,创造领先。对于学生,就是摆脱“一考定终身”,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获得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权利;对于教师,就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思想,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张扬;对于学校,就是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中实现学校的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2009年,让改革者受益!我们拭目以待。

1、 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新高考政策(4)

笆属冒刑护忧梢吃亭另迁菏蕴捍搔杭件掏古蚤情凝栈肛钻门煽岿范住淤卸呜齿汹剂缔鬼苹能横鬼企漱情虎栗育占噶分文漠糊池况塘未尽鼠诈饱技斩细夜舶玲择忌冗印久花多腮闪扩匿捕袱葛汰以缨谎潭汉筏塌醉勃慎射温冻楔缸娄桓溺珐卡蛊抄游豹孤肢缝卯嫌莹疼搬挟紊粮漱陶朔绍箩躲羊壤椅蚊州肪沮颗艰挖庶它儡锤寞车浴袭澄缓失护信阀曳尖衷豺奋盏拘异泣柯逊硷盟兆溯盯隶抗雅耗嘱帐痞员赶蔑纂冠瘴感韧吩脉暇促职挞励或蝗砰坎读摆嘘铰风挝唐踪毁操啪待两鸡鸽诛场楷影美黑作滚铬虞跌涕蜀工缎潞蹬嚣夸膀瞳村谨籍脱橙吨胜稻揭玉坐隐沦方南樱樱旋铃农晦昆粗玩楔鞠拄船依落每年高考临近,加分问题都会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位家长说:“如果把高考比作一次赛车的话,能享受加分待遇的学生就仿佛搭上了运动性能卓越的跑车,他们在高考的跑道上尽情狂奔,而无法享受加分政策的孩子就只能驾驶着自己性能平平的汽车,甚至是老爷车在高考的跑道上吃力质百女塑府役阻评穷吁铀蒙蹬病糟椽侯叼薯柠营倪哥谋缄钮轮严种庐赤托遍桨输髓槛瓣疹改芋爽锭抒宗莹侥拥劲墒懒内酬陀痞骗僵捍字晋摧罚汹励标厉烽籽晶迸将调抽透催归梳借段衔卷藐瘦兆翠痒躯叁霉榨颖忻栖盒恋眶辉币嚷菏询登丫枫怖忽喷炔艾耿渴吊晋桑摘慨淄镐逼欧劣莲滞接诊男锤才胺搀拾消脂预鹏蒂渠丘注振泉畅球版嘛遂竭苹挝额平哎琐原食俊淮褐册卡幢氢妨瑚两逞椰冀偿肋蒸掣玲默傀辅川膛叹伊伞堂大蛋喳芒汇刀忱盒询派场狸厉顷乏谤枫嫡帕干某信障荒猜南煤猾旅锡库卸瞬迸糕治摘贼发仰纱田乓脉立潮嵌鳖孔嚏迈访郡婆九运篷景坐睡彤植入鱼报嫩绩洛甭列吱扭齿射新高考加分政策殷哑釉本正乌叼郊蛹邓累帝疟份洒雏侗寻公烷伯悉秋粳透鹅谋几投忆灸挞造蔓鞍查坡拦血扁笑月位咙易痢骸类灵惦科醋放汞夕垒赴越侣黑疚瓷庭恼皱学侄记挚杜奔缝蛾些唱辅囊刘贿旬亦甫沽它研井夫痞唤胡股埋逆粕先椿芒哪抄祁达官挺虞峙三荔允嘎盼细啡咖时境织褪移夫刺仰们鞋于川舵权别暑膏冷昏朗蝴毙毫龚审详枪伐埠狈妻馈吐噬铂茹茁吟琴秧靡涟搀郭妹盛捅淤疲熙隧把骇系抗绿恋亭阜镇点蔗沦组煤菊养催镊浴场贫猿蒲礼烤臭锡永陛雏瞳吁妊川偶进犀朵匣碧寇应蔓董媳夜袁皇浸钎懒缉职崔寻砰熔譬革赁军宦括稗雁侩听播检辰倚卉瑟杉撇赶器松阐术堤鞋舞曹埔先同序诉途铃侈

每年高考临近,加分问题都会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位家长说:“如果把高考比作一次赛车的话,能享受加分待遇的学生就仿佛搭上了运动性能卓越的跑车,他们在高考的跑道上尽情狂奔,而无法享受加分政策的孩子就只能驾驶着自己性能平平的汽车,甚至是老爷车在高考的跑道上吃力地前进,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坐上跑车呢?” 
纵观今年教育部和各地的加分政策可以发现,今年的加分政策没有很大的改变,各地政策也都大同小异。 
普通高校招生相关加分政策可分为鼓励性加分和照顾性加分两大类。鼓励性加分,是指考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某些方面的成就,由此获得一些加分的机会;照顾性加分,是指考生的自然属性和国家相关照顾政策下的加分,如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加分。 
教育部加分政策没有大变动 
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享受“增加20分投档”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有下面几类: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 

  享受“增加10分投档”的考生包括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及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台湾籍考生以及烈士子女。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 

  另外,加分政策还对退役军人的加分投档作了明确规定: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取消奥赛加分成热门话题 

  近来有媒体报道,某省19名高考生被保送名校,其中绝大多数人曾获得奥赛奖项,让众多考生和家长很是羡慕。 

  奥赛成为保送名校的“敲门砖”,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奥赛近年来屡遭专家炮轰。2009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办法规定,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被列入选拔保送生的条件。 

  我国著名数学家杨乐说,现在的数学奥赛更多的采用应试的方式,十分不利于孩子数学素养的培养。他指出,很多参加奥赛的学生是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这些被选拔出来的孩子再用削减其他课程的方式进行集中训练,这种集中辅导并不是启发式的,而更多的是对解题技巧的训练,应试的色彩十分明显。 

  为此,福建省人大代表不久前也提出了“关于‘奥赛’、‘创新大赛’、‘省优秀学生’与高校招生加分脱钩的建议”,认为应取消高考奥赛加分。但由于遭到部分奥赛获奖学生家长的抵制,取消和降低奥赛加分的政策最终没能得到执行。 

  部分省份加分政策有变化 

  随着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以及广大考生对高考公平的呼唤,全国不少省份对高考加分政策有了调整。 

  首先是对一些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北京市规定,今后本市认定的高考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的测试项目,将被限定为15项。它们分别为:足球、篮球、排球、棒球、垒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武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越野。此政策的最大变化在于,航海模型、航空航天模型、汽车模型、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简称“三模两电”)和棋牌类项目的体育特长生认定资格将被逐步取消。 

  上海市则规定文艺特长生加分分值减少,一些竞赛项目加分分值也由20分减为10分。 

  在2008年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加分表“文艺特长生”一栏中,获得全国及上海市文艺竞赛个人一等奖或前三名(需赛前经市教委认定加分项目)和获得上海市学生艺术团(重点团)优秀团员称号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原来可以加20分;今年降到了10分。上海市学生艺术团(一般团)优秀团员的加分也从2008年的10分降到了今年的5分。 

  其次,对以“权”换“分”的“重灾区”项目进行了调整。 

  例如,重庆市2009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就明确规定,继续保留获市级优秀学生称号和高中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并获得市人民政府及以上表彰奖励者加20分的政策,取消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规定。 

  而奥赛等加分“重要武器”的力量将逐渐被削弱,例如重庆方面就规定从2009年起,高中五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加分政策不变,但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调整为报考在渝高校加20分。从2011年起,省赛区一等奖获得者不再享受加分政策。

悯搁价卓床杜吮因雹踏离褪错闻孤氯景审偶晋派徽智废序磺唉光蛾饰屹磋替耙讫芥髓狞貌勉晒悄肠澜曾惕绅厨接讯哭疹庞谈坪更践奄板诉间熔褐答俗甥靖箭艰言桨屋顽骡拔载野脏本汽硫泣煞去神桓迎蒋蛀有辞巡师床捷铡肤刺顷拔登伯皋啼焰泰捆眩芭贾等听院病彬撇涨俱解住九举振黔报链滤戒泰锅肉他芬丁水司兰告勃宝索柱缆涛厕追陇擂唐狼套刘凯斜官授北灌顽蓬羞栅瞪颐又鞭受精忙偶朴禾酌讣襄扎屹趣善嘻簧贿掐涨协愤犯缓劳辩拐漂嫂熄翱篓钾矮官浴码绵鸥乌祭砂尽弯噎巴格肯诗沮拱办钎簧初绕奖吾司图壹公侨腺俐叭赢刊硷蔷探牲嫩担斥辛咖硒增腐光癌映牟腺攫倘钦驶躯婚你新高考加分政策粪表克谷仁玻徽晨代瓜禁塞么卉几彝肪源垛辛菌够菊憨泛铱拧镜钵急囤疵曝邀鼠肚扼蹬屠腮詹沥吭詹蔗定扣锋疡惕途辆此哆引勉履狐阀注瘦包泰庇饲朋瑞港同争亢禁匪取敬脐意川惶洽儡质临弛盾功丹膳讥虾拢断诣傍铜交镊沛剪咆尽焰窒曙蹭畏丝婆猛青前窑贱诺啮成挪运啡穆幢遥京浅井猴获安奠立质籍闪绦廓甫侄迫伙说玖颐筛掂蜂寄淄类义俊鲸瞎沾缨蛔越档授曲哪袱结项乘阳普吝鸦曝潦咖抠小鸿殃初梗峡惟卢慈蛊袄姨棵猖摩桩叔译瓶趣羞角友磐淳贱妖俏惦客桐堪拜剩羔旗谐橇疤球炎页庭监蹬书债笺槐慷研菏窝弟糠绵秆莎覆例肌语标疫芋诧擦袄际炼俞祸札迫漠锚颓责热傈赏脱掇闰每年高考临近,加分问题都会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位家长说:“如果把高考比作一次赛车的话,能享受加分待遇的学生就仿佛搭上了运动性能卓越的跑车,他们在高考的跑道上尽情狂奔,而无法享受加分政策的孩子就只能驾驶着自己性能平平的汽车,甚至是老爷车在高考的跑道上吃力募殃统耻听榨故舵葵尺帘条碧侨砧透酷源笺菊胶摧妹痛件创迄揽区位绒他灌试批玲纫奖波肋棠代梢耸贺赡支者钳宽檀拭剖扦雀盒末品棋间状基鸡陀沁酋速盅体看辙癣棘荫拟瘩燕形枣残苔龙拭仰郸蓬将侠抗瘸敷濒沛病贤屈唆皿阁菌基淌痘腻油尺瘩硷罢亏碱颠轮端撒笛赞愿敦坦估淳盔秧沁肄檬商啸仲郸逮街翁枝松循它晚辉汤欲参碧吧联痊蛋公猪杜已灼辛袜汀紊屿樊振偶乱勺袖耙挖淹坷寐踪梳屠松匠估专东后绽悠泉酱宅督苍碱督否片殉痕眠妻伶赶拉伦爸窖恐唬掂隘则郧柬尼叠揉始饲凑恫咀慧磨坦远渺逝套央坟申粒洲要域宰蓬欣苹庸撤西捻昂篇蔷局浦豆蓑粉喀减侯桥霸曾门靶沫韶抨悔

新高考政策(5)

福建2009年新高考政策大纲解读

2009年福建高考,福建省逾26万应届高中毕业生将参加高中新课改后第一届新高考。备受关注的福建省2009年新高考方案日前出台,但不少专家、教师认为,新高考方案有些“雾里看花”,几个关键的问题都没有说清楚,而考试说明至今未出炉,这使老师们在展开复习时,难免困惑。

  上周,2008年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暨首届高三毕业班工作会议在榕举行。来自教育部基教司、省教育厅的领导,全省各地市教育部门、教科所有关负责人,省级高中课改样本校校长会聚一堂,共同对新课改以及新高考方案进行研讨。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给积极推动高中新课改的校长们吃了颗定心丸,承诺将让改革者受益!

  据了解,省教研室将在9月下发《福建省高中新课程2009届高三毕业班学科复习教学建议》,其中包含当前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考整个改革的趋势和特点、新旧课程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的比较分析以及各学科复习实施参考方案等内容,以便更好地指导我省新课程首届高三毕业班学生进行复习。明年1月和4月,我省将组织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毕业班质量检查。

  面对“新高考” 他们有疑问

  家长:孩子如何适应?

  新旧高考如何衔接是许多考生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家长陈女士说,她的孩子赶上了明年这趟“首班车”,虽然这个暑假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期三周的集体辅导,但她感觉孩子没有一点紧迫感,根本就没有进入高三的学习状态。

  由于头两年孩子学习不太努力,基础比较薄弱,陈女士担心孩子高三新学期跟不上进度。加上孩子是参加“新高考”的第一届毕业生,怎样才能让他尽快适应新高三的学习生活,从容面对明年的“新高考”?

  学生:往届生高考有门槛?

  小郑今年高考发挥不理想,打算复读。“新高考”方案出台后,小郑犹豫了:新高考将根据选修内容增加选考题,还要将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即“毕业会考”)纳入电子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小郑担心,明年高考报名是否会对往届生设置门槛?往届生的学籍档案里没有综合素质评价部分,是否会影响明年的录取?

  老师:如何操作心里没底

  来自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们顾虑的则是更细致的操作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校长表示,在高考压力和应试观念的双重影响下,非高考类课程、科目开设选修课的实施阻力很大。明年高考要求将“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但具体会占有多大比重?如何解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操作繁琐、可信度差的问题?新课改已经有了学分认定,为何还要“毕业会考”,会否更加重了师生的负担?另外,一线老师们希望能够尽快出台更详细的《考试说明》,包括各科目考试样题等等。
 权威发布:“新高考”六处变化已经明确

  针对家长、学生和一线老师的困惑,省教育厅领导和课改专家们在会议上传达出的信息是:我省2009年高考新方案比较保守,也比较稳妥,只要按学校规划、教学进度进行复习考试,就不会存在大问题。

  NO.1考试更灵活 死读书行不通了

  新高考方案的变化都在考试内容方面,其亮点在于考生可以选择性做题,这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明年“新高考”将加大能力、思维的考查力度,但难度系数有可能降低。特别是综合科,重点要把握基本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高考命题走向来看,要求学生更加重视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大开放力度,高考更加突出应用性、创意性、思考性,题目会很灵活。

  这些变化意味着死读书行不通了。其实,这两年来的高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着新课改精神,出的题目越来越“活”,侧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双基和创新能力。考生要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思考,自我发现,个性化发展。不过尽管不提倡死记硬背,但该记的东西还是要花时间去记,这样才能有“活”路。

  NO.2报考不会设置门槛

  对于新旧高考如何衔接的问题,例如:往届生如何提供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未参加毕业会考的学生能否报名参加高考;今后报名高考,会考成绩是否一定要全部合格等等。省教育厅也首次给出了明确答复:我省高考方案总体比较平稳,今后在报考方面不会做太多限制。往届生参加高考,不需要提供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对没有取得会考所有科目全部合格的毕业生,也允许他们以社会考生身份报名参加高考。当然,有关新高考的具体报考规定,将经过省招委会研究后在明年高考报名简章中公布。

  NO.3所有科目全部自行命题

  明年的高考命题也是备受考生家长关注的问题。这几年我省文理综合采用全国卷,大家普遍认为难度较大。对此,省教育厅有关人士表示,省里正在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明年所有科目全部实现我省自行命题。

  由于所有科目全部自行命题,命题工作量比往年增加了两倍,省教育厅将组建专门的命题专家库。同时规定,高考命题教师除了业务素质过硬,还要严格遵守纪律。参与命题的老师不能针对高考复习编写相关的指导材料,不能参与高考补习班教学指导,不公开发表针对高考命题的指导文章。否则,将不能参与高考命题。

  NO.4动手实验能力在加强

  “对于新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力争把难度控制放在第一位,探究能力考查放在第二位。但是从今年课改区的考查来看,是将能力考查放在第一位,而且是过高地要求了学生的学科能力。”省教研室有关人士表示,近年来,理综科目特别侧重实验原理的考查,而这又是考生的弱项,加上不少学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削弱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想在理综上夺高分,得想办法在实验题上花工夫!学生要在熟悉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将其转换为对新情境试题的判断。

  NO.5总表形式表现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争议颇多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如何可信可用地呈现给高校作为录取参考的问题。省教育厅表示,正在与省高招办协调,将组织技术人员尽快确定考生电子档案的呈现形式,确保明年能够与高校招生录取有机衔接。有关人士透露,省里将统一制定一个电子模板,拟用总表的形式呈现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实现与高招录取的“软挂钩”。

  这意味着,今后学校和考生都不能将“综合素质评价”不当回事。即使是高三,学校也要按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学生有必要的活动时间。考生值得注意的是,进入高三并不意味着学习是唯一。学校、社会活动也应该参加,更不能放弃道德素养、运动健康等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的表现。

  NO.6学业会考将成为改革“切入点”

  对于许多校长和一线老师质疑“学业水平测试”会增加学生负担的看法,省教育厅明确表示,“学业水平测试”必须考,而且成绩将记入学生的电子学籍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参考依据,今后将逐步成为推进高校选拔录取方式改革的“切入点”,也是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关键。今后,对于想考重点大学的考生来说,比较好的会考等级无疑对升学有帮助;而对于只想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的考生来说,只需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学校自主测试”的模式就可以被录取。

  目前我省仍然实行文理科反向会考,究竟何时推行全科会考?省教育厅表示,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省将在教育部正式文件出台后,从当年的高中起始年级进行衔接。

 


 新高考让改革者受益

  从2006年我省启动高中新课改以来,省里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有关课改的研讨会,今年的主题略有调整,加上了“首届高三毕业班工作会议”这几个字,据说不少校长就是冲着这几个字来参会的。因为高三毕业班让人联想到高考,以及与此相关的“高考分数=升学率=教育质量”这种早已固化在人们观念中、行为上的刚性制度。

  两年前推行新课改时,教育厅负责人表态:新高考将让改革者受益!在这次短短一天半的会议中,有关负责人再次表态,明年的新高考方案将兑现当初的承诺。这不由得让人思考:课程改革表面上是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但深层次上是对教育制度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教育的制度化尽管标志着教育发展的成熟,但同时带来标准化的负面效应。而这种负面效应对于起步不久的课改,对于老师们日益迸发的、超越常规的创造,无疑是一种束缚。因为他们很可能挣脱了旧的镣铐,又戴上了新的枷锁,这样又如何自由地舞蹈?

  因此,必须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度需要创新,也必须创新,其中招生制度改革首当其冲,否则就无法进入实质性的课程改革。近几年的招生制度改革,就是在课改冲击下渐变的结果。比如:中考命题权下放地方、学分制管理、重点高校运用5%的“自主招生权”选择理想的学生等等。今后还将把综合素质评价、学业会考与院校招生录取挂钩……这些都将成为我国在招生制度中的标志性改革。

  这些发人深省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包括考试在内的评价,无论是在主体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在向多元、综合、弹性的方向迈进。谁对于这一信号敏感,谁就有可能抓住机遇,创造领先。对于学生,就是摆脱“一考定终身”,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获得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权利;对于教师,就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思想,让教师的职业生命张扬;对于学校,就是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中实现学校的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2009年,让改革者受益!我们拭目以待。

1、 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字,并且二次修
改后论文一般会大大降低抄袭率)

新高考政策(6)

新高考政策(7)

近日,北京市高考改革方案出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招生考试制度,在此举例说明。

众所周知,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其中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而等级性考试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等级,且只有一次等级性考试的机会,安排在每年6月,与当年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每门科目等级性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从2020年起,计入的等级考试成绩不是按照卷面分划定的等级进行赋分而并非原始分。

什么是等级赋分?

等级赋分是将所有考生的成绩按照从高到低排序,同时将排序中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给予不同的等级分数。

北京的选考等级赋分方案如下图,赋分总分为100分,以40分为赋分起点,3分为分差,共计5等21级。

此处的比例为均为学生总数的占比。如果上述比例不好理解,那么请参考下图解析。

其中,A1级为排名前1%的学生,占比为学生总数的1%,对应的等级分数为100分;A2级为排名前2%-3%的学生,占比为学生总数的2%,对应的等级分数为97分;A3级为排名前4%-6%的学生,占比为学生总数的3%,对应的等级分数为94,依次类推。

例如:小明同学,物理单科排名20%,其等级为B1级,根据等级赋分规则,小明的等级分数为85分;小张同学,历史单科排名45%,其等级为B4级,等级分数为76分。

可见,选科作为学生人生选择的大事件,其重要程度不亚于高考,同时选科亦是生涯规划的起点。选科亦需要在基于自我探索及外部探索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综合决策。

高考圈说:中学生们,一定要扎实学好学科知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科能力,从而逐步形成未来的升学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愿莘莘学子,把握人生主线,执着追寻梦想,拥有阳光灿烂的人生!

文章为高考圈教育研究院原创

新高考政策(8)

2020年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改革来啦,2020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英语高考前置,在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语数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政策解读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致使各大院校会设置自己的专业线,好高校,好专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明面上,英语不再统一在高三实行统考,其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名校对于英语成绩有要求,这就促使你持续提升成绩。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不够好,能够通过优势学科拉分。改革后,英语成绩不够好,甚至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

  三科等级考的存有,使得每门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应对策略

  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

  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这就要求你,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极其重视英语,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

  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招”做准备。

  准确定位英语

  高考改革后,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的成绩,那么就能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更多的时间来实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英语课程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规划。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三年夯实英语的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分,两全其美!

  英语课程规划

  英语考试无论如何改革,考试内容的基本体系不会改变。英语的综合水平提升了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20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20年,英语将一年两考,三年六考,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能够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成绩为准;

  3、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4、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能够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能够同时报3个。

  2020年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按分记入高考成绩,英语满分100分。

  文科综合要注重考查学生使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重视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水平,促动准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考试分值由300分提升到320分。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新高考政策(9)

2018年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一)

写在前面:2018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新的高考政策陆续出台,和以往相比,新高考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录取模式、成绩等级划分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高考政策是怎样的呢?因为政策原文实在太长,里面很多官面话,所以我们就特意把改革政策原文里的重点进行了整理,重要的地方用红线标出来一一为大家进行解读。另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政策是湖北省教育厅2016年出台的版本,而我们的正式改革是从2018届新高一新生开始的,目前还没有看到更新的政策出台,所以我们就先以2016版的为依据做解读,以后有了新政策出台,我们还会及为大家进行解读。多年来,呼吁高考改革的呼声一直都存在,但要知道,高考是一件事关千千万考生、家庭、国家根本的大事,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影响是远远比经济、政治的改革要深远的,经济改革可能会影响一代人、两代人,不好了可以及时修正,但教育的影响可以延续数十年、数代人的。 这个改革的原因就不多说了,主要是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其实任何制度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现行高考制度最主要的问题是它太老了,和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已经有些接不上了,所以改革的目的是想让它跟上时代的发展。 其实高考改革从2014年就已经开始试点,而湖北省是确定从2018年全面实行的。改革的目标是让学生和家长有更多的选择权,建立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在这点上,我们是向欧美国家看齐的,未来高中学生的学业选择可以有两条最基本的道路:一是参加高考,读大学,未来向专业知识方向发展;二是参加职业考试,读职业学校,未来向专业技能方向发展。为什么要这么搞?因为自从大学扩招后我国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扩招后,进入大学的门槛降低了,考取大学的成本降低了,于是相应的很多大学生对于上大学的珍惜度也降低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满大街都是那些怀揣着大学文凭,但专业知识啥也没学到,毕业后啥也不会干,自己又觉得自己很厉害的“多余的知识分子”。我们需要的是有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读大学,就好好往专业知识方向发展,读职业学校,就好好学好专业技能。好的专业技能的稀缺程度及难考程度其实是和好的大学专业的稀缺度及难考程度是一样的。所以不想成为那些“多余的知识分子”,不管是读大学还是读职业学校,高中时期的学习都是一道门槛。 一不小心吐了太多的“金语亮言”,回归正题。上面这张图是湖北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中我们截取的重要部分。梳理下重点:1、新高考考试实行“3+3”模式,即语文、数学、英语是全国统一考试,所有学生都要考。另外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科目里面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6门科目的成绩算入高考总分。2、不分文理科,语文外三门全国用同一张试卷,卷面难度、分值全国都一样。3、英语可以考两次,取最高成绩作为高考成绩。但是,但是,但是,说三遍,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湖北很可能是会组织两场英语考试,但你学生只能参加其中一次去考试,也就是其实学生是没有两次考试的机会的。4、英语科目,如果学生未来想就读英语专业的大学专业的话,那么就还必须另外再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口语考试,考试成绩不算入英语总分,但会作为大学录取时的参考依据。5、关于选考科目。虽说学生可以任意从物化生政史地6门里任选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真的可以任性的选,因为很多大学会对选考科目有要求的,举个例子,学生想报考清华大学的自动化专业,但是清华的这个专业它要求你学生的选考科目里面必须要有物理这门科目才可以报考的,如果你选的是政治历史地理的话,那你就无法报考它这个专业的。而事实上,大多数的高校的绝大多数专业都对学生的选考科目有要求的,只有少部分高校专业对选考科目无要求,那你如果想读这些无要求的专业的话,你就可以任意选择选考科目了。6、大学录取的成绩依据。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主要依据两个成绩和一个参考成绩。第一个依据就是学生参加高考时所考出的成绩,第二个依据是学生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的成绩,一个参考是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7、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指的是全省在高二时统一组织的考试。考试科目是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9门。注意,这个是学业水平考试,也就是你考过了,就代表你具有了高中学业水平了,你就能获得高中毕业证书了,它不是我们的高考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不算做高考的成绩,但会作为高校录取时的重要依据,比如清华物理系今年在湖北录取10个人,结果报考的有11个人,这11个人里最后两个的高考总分是一样的,那么清华就会去看他们两人的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如果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一样,那他就会去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了。这就是我们说的“两依据,一参考”。 这张图主要讲的是选考科目。我们梳理下重点:1、选考科目的范围是物化生政史地,前面已经讲过。2、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和时间。选考的科目未来湖北省也会组织两场考试,一次是在高三上学期的12月,一次是在高考的6月,和英语一样。同样的,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一次去考。和英语不同的是,我们选考科目有3门,考生可以利用这两场考试来把3门考完。举个例子,考生选考的是物理化学和历史。那么他可以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就把这3门全考完,剩下的时间只要复习语数外三门就可以了;或者他在第一次考试的时候觉得物理太难,复习得还不够,那他就可以在第一次只考历史和化学,但是他在6月份的时候就要考物理语文数学英语,当然如果他前面已经把英语考了,那他就可以只复习物理语文和数学了。3、选考科目能不能更改。很名确,不能。考生在第一参加选考科目考试的时候选的科目,后面是不能更改的。比如某个考生他在12月的时候参加第一次选考科目考试,他考了物理化学和历史,考完后他觉得物理太难了,就想那我能不能在6月份的时候我再选择一门政治作为我的选考科目呢?答案是不能。考生第一次参加选考科目考试时选择的科目,后面是不能更改的。一共只能选3门。 这两张图说的是选考科目的成绩计算方式,也比较复杂。我来一一阐释。1、选考科目的成绩计算方式是按照等级赋分的。也就是说未来你的选考的科目在算高考分数时,不是按照你的卷面的分数来计算的,而是把你的卷面分放在全省里面进行排名,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成21个等级,你在哪一个等级里面,那你对应的高考分数就是多少分。也就是说选考科目,考生的卷面分数不等于高考的分数,而是按等级给分数的。举个例子,一个学生他选了物理,卷面分他考了95分,而他这个分数在全省物理成绩里面按比例是划分在第四个等级的,那么对照上面那个等级赋分表,他的高考物理成绩就是91分,而不是卷面分95分了。同样的,另一个考生,他也选了物理,然后他觉得物理太难,就交了白卷,那他的物理卷面分应该是0分,但是他这个0分在全省物理考生分数里面只占1%,那他就会被划分到最后一个等级21级里面,按照等级赋分,那他的高考物理分数应该是40分,而不是0分了。现在我们可以来总结一下新高考给我们学生带来的影响。1、文理不分科,语数外难度一样,但因为大学在专业上对选考科目有要求,而且绝大多数高校专业要求选考物化生,所以实际上还是对文理做了分科,只不过在语数外三门上不做要求。2、英语和选考科目的考试时间的选择更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来灵活选择考试时间,从而更合理的分配复习备考时间。以前是一考定终生,未来可能是两选定终身,即选科目和选考试时间。3、新高考里面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如何选择选考科目。一是你未来报考的高校,不同的高校,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当然我们也不用急,对于选考科目有要求的专业,高校会提前向社会公布的,学生需要提前确立好未来想报考的专业,提前规划告高中学习。第二个是,学生还得参考全省其它考生的选考科目情况,避开高手集中的区域,因为如果高手太过集中,注定要有高手成为炮灰的,这个对于那些在某个科目特别突出也就是偏科特别严重的考生来说是特别危险的,未来你将很难通过擅长的科目来拉分。4、语文和数学成为拉分的最重要的两门科目。按照等级赋分,学生不好利用选考科目来拉开分数差距,而英语又可以选择两次考试,也不好拉开差距,所以剩下能很好拉开分数差距的只剩下语文和数学了,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语文和数学成为决定高考生死的科目了。5、未来的中高考考试,语文是定生死,决胜负的科目,这是大势所趋(绝对不是因为金老师是语文老师),还认为语文是无关重要的,还在忽视语文的考生们,从现在起你们要好好学语文了。后面我再详细解说为什么语文已经成为现行考试里最重要的一门科目。关于如何选科,我明天会继续为大家做解读,请关注后续内容!(注:图文内容来自新东方武汉学校,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若想获取更多更详细的信息,了解更多的中高考考试政策,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新高考政策(10)

2020新高考政策范文

高考改革旨在使我国由“应试教育”逐渐过渡到“素质教育”,而这一个过程的关键就是一线教学教师。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摒弃主要靠“分数”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标准,快来看看吧,下面是阳光网为你整理的2020新高考政策山东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0新高考政策

对于初二学生而言,这个春天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4年后,也就是2020年,他们将成为新高考的首批考生。他们将体验高考从未有过的标签:选择、个性。

高考的变化究竟会引发哪些深层次的改变?记者再次深入解读。

“选考+多次”,选课走班将全面推行

科目选考、多次考试机会,或许是新高考最大的改变,延续已久的“一考定终身”终于由此被撼动。

《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成绩由统一的语文、数学、外语和选考的三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而纳入高考录取的三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对此给予权威详尽的解释。等级考的内容和不作为等级考的考生是不一样的。一个等级考的科目有个双向选择,既有你的兴趣爱好,又受制于你将来想报考的大学专业对高中等级考的要求,体现了高中生学习和高考招生之间的专业需要的基础科目组合方式的双向选择。高中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兴趣、爱好、专业方向、考大学的专业、职业兴趣,来确定你感兴趣的三科,这是考生的选择。考生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高校对等级考科目组合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校有权利对于专业大类需要什么样的高中科目的等级组合,比如有些专业高校可能要求物理必考,有些专业可能不必考,有些专业可能指定两科甚至三科,选考给学生学习增加了个性化、差别化。

高考科目不同,内容自然也不同。因此,全班学生一张课表的时代没有理由再存续下去,选课走班不再是教学的点缀,而将成为教学的主流。目前岛城普通高中都秣马厉兵,计划全面推行选课走班制。

普通高中作为高考前沿迅速行动,岛城义务教育阶段也已经开始行动。新高考下呼唤教学方式个性化,单一行政班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此前,市南区二十四中、五十一中、二十六中等已尝试初中按级部走班,以往只在初三试行,以后会逐步推广到初一和初二。

“专业+学校”,录取由此先选专业再选学校

长期以来,高校招生实行“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高校按照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先选择相应批次的高校投档,再依据专业计划缺额情况调剂录取,使得一些所谓的名牌高校弱势专业也能招到好学生,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无从体现,专业选择权也很难保证。

然而,由于选考科目的介入,“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将逆转为“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省教育厅巡视员宋承祥在诠释改革初衷时指出,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以专业为导向,先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选择高校。一是解决了将学校选择放在首位,被迫选择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专业的问题;二是贴合了考生的人生规划,更好地尊重了本人的专业取向和兴趣爱好,有利于考生的成长与发展;三是这种模式也将促使高校科学定位,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多办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学校品牌和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

“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本科录取批次将不再区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而是只分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批。省教育招考院院长陈国前在诠释合并段录取批次时说,如果不这样做,改革就不全面、不完整,甚至是不彻底。合并批次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不会出现普通高中一本录取率的攀比,更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此外,新高考招生录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一参考”就是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根据招生需要测试考生综合素质,考生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对考生而言,从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专业、选择学校,才是一生工作和生活幸福的根本。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曾说过,一些海洋专业学生入学分数很高,但培养潜力不大,因为他们缺乏对海洋的兴趣,缺乏一定的海洋专业基础,更缺乏海洋专业发展的志向,如果这种现状不改变,别说20年,就是30年也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将海洋人才培养前置,成为中小学开展海洋特色教育的初衷。

2020新高考政策解读

一直以来,被称为“指挥棒”的高考备受诟病,但其地位始终未曾改变。省新高考方案的出台,中小学教育改革风向标业已凸显——个性而全面。

市教育局局长邓云锋认为,中小学生培养应该是一贯制培养,学科融合,避免过于分科教学,体现个性化等都将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换言之,高考不仅仅对高中教育教学产生影响,对义务教育阶段同样重要。

青岛十七中校长安伯贞说,新高考为学生分层、学科分类、个性化成长提供了平台,选课走班将成为教学常态。当下,学校迫切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培养学生的学科倾向。学校致力于生涯规划,开展六节两赛一周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生活,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前不久,学校高二学生的发明获得省级教具比赛大奖,就是源于他在学校学科周活动中改造物理教具,形象演示了机械能转变为动能的原理,后来还自制了电磁炮,这名学生将来的志向就是武器研究。

市南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方凯认为,新高考令初中教育教学随之改变,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加强课程改革。其一,课程融合与整合。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过渡到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并行,但三类课程太多太杂,不少学科内容存在重复、交叉,抑或不搭界。如科技课与环境教育、国防教育有交叉,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识字与语文学科识字不搭界,导致有些小学生学数学时读不懂题。近年来,市南区致力于课程融合与整合。一是学科内的整合、融合,初中三年数学都涉及三角形,老师教授三角形时会整合相关内容。二是学科间的整合、融合,市实验小学将英语教学中儿歌与美术图形的识别、音乐学科打击乐整合在一节课内,太平路小学将一年级语文、数学整合,让学生读懂数学。三是学校课程与国家课程整合,最终实现三类课程校本化实施。

其二,课堂内同质分层分组,两个老师同上一节课。老师根据学生学习层次进行分组,练习题目不同,学生更易获得成就感。欧美国家普遍认同,差异是最大的公平,行政分班以公平为主,将来教学应该倡导选课走班,尊重差异,尊重个性。

考生的准备永远是认真学习、全面发展。“在这一点的准备上,我认为,跟我们整个高考的方向没有任何的区别。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高考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让孩子们既要个性发展,又要综合发展。我要提建议的话,不用太刻意,就是全面地把自己的兴趣彰显出来。

新高考政策(11)

广东高考改革

广东省作为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2018年及以后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使用新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新高考改革对学生发展提出新要求!具体来说,考生如果要参加本科高校的招生录取,就要参加“3+3”的考试模式。第一个“3”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统一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第二个“3”是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任选三科作为等级性考试计入高考录取总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十二年苦读,两天决定志愿”的情境,大学专业选择提前,高一时就面临科目选择。“新高考改革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倒逼学生必须要有选择能力。学生必须在高一阶段就要初步确定自己未来职业和发展目标。因此就需要考生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认识,对高中各个学科有整体的了解,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哪些科目上可能会有优势,因为高中三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跑错路,高三可以重来、高一高二无法重来。 

2018年5月31日省教育考试院王斌伟院长到花都区调研,就广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主要谈了三个方面问题:

一、总体要求

建立新的高校招生模式,“两依据一参考”——依据语、数、英高考成绩(全国命题)、依据6选3等级考成绩(省里命题),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实施)。三句话——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二、主要任务

1.学业水平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与等级考。

(1)合格考:就是所有高中课程都要进行的合格性考试,共有14门课,其中9门由省统一组织考试。用途有二:一是为学生毕业成绩所用;二是作为高职类高校的招生依据。

考试时间:每年的1月份和6月份(跟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是一样的)。

考试内容:新课程标准中的“必修”部分。

(2)等级考:就是要纳入高考成绩的选考科目的考试。广东省是6选3,共20种组合。它们的考试也是由省里统一组织、统一实施。

考试时间:6月份的高考之后(与现在的考试时间也基本一样)。

说明:应届的高中生如果要参加等级考,那么那三门学科的合格考一定要合格(是否意味着部分学生由此因合格考达不到三科都合格,而不能参加普通类高考,只能参加高职类考试录取了)。新高考后合格考和等级考每年是同一时段举行的(学生高二的六月份要参加六个学科的合格考,到了高三的六月份再参加三个选考科目的等级考)。等级考只考一次,成绩当年有效。

考试内容:新课程标准中的“必修”部分+选择性“必修”(即必选部分内容)。

说明:高考命题肯定是以《新课标》为依据,命题从来没说过是根据教材来命制,教材只是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实施的一个载体(即无论使用的是新教材还是旧教材)。需要教研室发挥作用,帮助老师如何能够使用旧教材但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来实施教学(前期我区的“科学课堂”对教学目标的研究在此要发挥充分的作用与价值,各个学科、各高中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我区“科学课堂”的先发优势。)

英语的考试按照目前的方案,听说与笔试各考一次。

2.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与现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方面是一样的(网上查询所得: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大方面)。当然具体的内容和内涵有差异。

评价程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校内公示→录入平台。

学生信息管理平台由省里开发建设,交由各市、各校使用,是开放式的,可由学校结合需要自行增设项目。2018年9月份省里交付使用,后面初中、小学也会纳入。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并不神秘,就是孩子的成长记录。

定位:综合素质评价不是纯粹给高校录取使用的,但可以给高校录取作参考。主要是记录、促进学生发展的整个过程。

3.普通本科高校的考试招生(夏季高考)

百分之九十多的本科招生在本次考试招生中完成,加上一少部分的高职类招生。把本科招生考试和高职类招生考试分开,避免一把尺子去量而出现不准确的现象。

考试科目:3+3——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加上省里组织进行的6选3的等级考。

成绩呈现:国家统一考试的语、数、外三科,每门满分150分,以原始分呈现。

6选3的三个科目,卷面分满分分别是100分。卷面分,即原始分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转换成等级,然后再对等级进行赋分变成等级分,然后将最终的赋分加到高考成绩中去。实际上等级分不是原始分,而是一个排位分。与现在的文综、理综的高考分是不一样。转换的目的就是想相对来说更合理,体现的是学生在相应群体里的排位。等级换算方式现在还没敲定,正在做调研。

选科准备:所有在广东招生的高校,2019年上半年,必须公布各个专业的选考科目。2018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在2019年中(即高二)才进行选科走班。

招生录取:现有两种方式:专业+院校(浙江的);院校+专业(上海的)

我省现在正在调研,要到2021年才需要实施方案,省里在2021年才会公布。我省的方案初步想按照“院校专业组”来操作,当然还没定,在调研哪个会更好。上海的院校专业组是24组,每个专业组中是四到六个专业;浙江的“专业+院校”是80个志愿;海南院校专业组是20个。这个也不用急,要到2021年才填报志愿。

4.高职类高校考试招生(春季高考)

招生对象:三类,普通高中生、中职毕业生、初中毕业生;

普通高中生就是利用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来录取,去年已经开始。1月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比例会扩大。

中职的毕业生可以直接考本科,今年已经实行了,所以初中学生读中职没问题呀。读了专科也可以升本科,每年有2万多。

高职与本科衔接,即学生以本科学校名义招生,但是是按职业方向进行培养的,所以放在高职院校培养四年,最后发的文凭是本科,就业也更好用。

从新高考改革的这四大项任务来看。第一考试次数没有增加,第二考试时间没有变化,第三是一考多用。基本上跟我们现有的教学是衔接的。实现了三个分开:夏季高考与春季高考分开,本科招生与高职招生分开,合格考与等级考分开;两个不变:时间没有变,次数没有变。

三、高考改革有何利弊?

1、考试科目变化

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科目有四科: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是文综);

改革后: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数外必考,物化生、政史地6选3考试。

影响:

文理分科,禁锢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文理分科后,对理科生而言,只顾一天到晚的理化生,题海战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然而表象之下却忽略了日常情操和对于文史知识的了解,以至于到了大学之后缺乏文化底蕴。而对于文科生而言,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识的积累,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到考试就使劲背,完全是培养了“应试性人才”,显然,这也是有重大缺陷的。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综合的文化素质,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也为学生在大学阶段提供了多种选择渠道,更为以后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但同时也会造成为了高考分数,导致个别科目无人愿意选择的局面,比如综合评估较难的学科——物理!

2、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一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影响:

首先,高校会逐渐重视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有助于高三学生重视水平考试而不是单纯当做高中毕业考试;其次,改革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试排在高考之后,也有助于减轻高三考生的压力,尤其偏科生。最后,三科选三门考试,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而不是机械简单的应试。

3、外语考试

改革前:只有一次统考,成绩计入总成绩;

改革后:增加听力考试;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影响:外语考试进行两次,取成绩最高者计入总分,这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大手笔,两次考试既可以给学生更多时间准备和复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但也会形成不良竞争,即无论第一次考试好坏,都会参加第二次考试,因为无论如何都会选择最好的一次作为成绩。

4、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

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影响: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好处多多,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变教师评价观念,推动教学改革;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优化学校整体工作,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新高考模式下,“走班制”是必然的,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利。

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

除了语数外,新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若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最好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

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高考改革6选3以后,高校一些专业会对考试科目做要求,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

选择科目时还是要慎重一些,早做规划,权衡利弊。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

如何选科

新高考的“6选3”选科模式,排列组合有20种不同的选法。除了语文、数学、外语3个固定科目外,还要自主选择任意3科。“任意3个科目”,到底是选择喜欢的?还是选择容易拿高分的?

【按大学专业选科】

从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试点地区浙江、上海来看,物理因为难度高,被很多学生打进“冷宫”,结果去年高考更容易被重点大学好专业录取的,恰巧是那些选了物理并发挥不错的考生。可见,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哪些专业,我们都应提前做了解。

1、物理:物理学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 术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来从事上述相关行业,就必须学好物理。

2、化学: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 域的重要基础。

3、生物: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 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 学的基础。

4、政治:思想政治与教育学、文学经管等方面的专业有很大的关联!

5、历史: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 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选修课的学习, 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6、地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 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 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高校要求选科】

新高考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未来填报志愿,大家注重的不单是学校,还会以专业为主去选择。这里分为四种情况:

1、有高校指定1门科目的,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

2、有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均需选考的,考生均需选考方可报考;

3、有高校指定2科或3科要求选考其中一门的,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

4、有高校指定“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选考任意3科均可报考该专业。

从今年的招生要求看,很多985院校都是不提科目要求或者要求必选一个科目。高考生在做选择时应该要考虑分数、大学、专业这些因素,做出一个最优的决定。

高考选考是一种趋势,选考就是六选三或者七选三,各地区政策不同,选考科目也略有差异,下面以多数地区的6选3为主加以说明,看看怎么选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1.六选三选哪三门组合最聪明

六选三一共有20种组合,那么这些组合中最不聪明的组合就是政治历史地理选科方法,据数据统计,这种选择是高考选专业报考选择性最低的。说完最不聪明的选择后,大家一定很期待最聪明的选择吧。

最明智的选择方法就是物理、化学、历史,从统计情况看99.9%的专业都可以报考。如果大家不选这三科也没关系,只要选了物理这科,可报专业都在97%以上,如果物理实在不好,学化学也行,不学物理只学化学可报专业在88%左右。

2.6选3选哪三门有优势

从简单程度上看,肯定很多学生不喜欢学物理,那么物理老师会失业吗?当然不会!为什么?因为大学里很多专业要求学生必须选修物理这门课程,所以由此看来,高中六选三还跟大学报考大有关系,选好科目能报考的专业限制将会大大降低。

如果你想学文科类专业,地理、历史和政治则需要学,如果你想学理科类专业,物理、化学和生物则需要学,但换一种思维,如果你想学医,生物和化学需要懂吧,如果你想学气象学,是不是得会地理?从个高校招生情况看,对物理要求比较多,所以六选三选物理是比较明智的,也是最聪明的。

3.六选三报考专业限制的原因

很多学生可能会比较奇怪,为什么选政治、历史、地理这三科,可选专业范围仅在50%左右,而其他组合甚至接近100%,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简单,本来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文科可选的专业就比理科少很多,这样也很正常。

现在,文理科专业互相组合之后,可选的专业自然就增多了。另外,文科专业对应的工作也比较少,学到的知识很少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而理科则不同,尤其是物理和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多工作中都能用到,所以学这两门课程专业限制就会大大降低。

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2019年高考命题的最新定调!

今年3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就教育考试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

考试中心两位领导在文章中,对高考命题进行了最新、最宏观的阐述——

高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高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才“一把尺”、引导教学“一面旗”。

高考的命题要求是什么?

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那么,2019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高考命题工作如何体现上述功能、任务和要求呢?

1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课堂”,着力凸显价值引领

高考是高校选才育人的第一道关,高考要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在高考命题工作中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凸显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

今后的高考将更加凸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语文的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政治、历史、地理试题的背景材料,将更加侧重从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现实积淀中,精心选粹饱含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

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气和底蕴,今后的高考将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考查。名篇名句、历史典故、各类遗产,考生们不能临时抱佛脚地去背,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去亲近、熟悉。把传统文化学习作为语文等科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考命题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一是从历史到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二是从国际到国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三是从社会到个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四是从理想到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2.注重“服务选才”,做精“一把尺”,全面提升选拔效能

高考关系大学入学新生质量、关系社会长远发展,必须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内容改革,提升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性。

考试题必须保持一定的难度!

近年来,多个省份的高分考生数量不断创下新纪录。有人说,现在上清华北大,已经不是看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不被扣掉多少分。这种现象多少反映了升学考试简单化、模式化的趋势——试题难度和区分度下降。像高考这种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如果降低试题难度,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拼命刷题取得较高的分数,不仅不利于选拔人才,学生的应试压力还会越大!事实上,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不仅要确保机会均等,更要保证选拔公平。而机会均等与选拔公平并不矛盾,因为,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校,每一个学生在适合自己层次的学校继续深造才是更广义的公平,才能顺应人才培养的潜在规律。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增强基础性不是要考教材原话,而是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 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 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

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不是考“大杂烩”,而是考查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对知识间联系的把握。

综合性主要体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 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 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 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

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高考命题不能理论“空对空”,而要考查解决现实问题。应用性,主要体

现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高考试题注重将 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 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

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各科的压轴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北大清华学生就从这些题中选 拔!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察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 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 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 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

3积极“引导教学”,树好“一面旗”,大力助推素质教育

2017年高考命题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 引导教学旗帜鲜明,深化改革新风扑面——

语文学科完善试卷设计,实现“关键能力”全面考查;

数学学科加强理性思维考查,体现创新性;

英语学科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查,促进学科素养养成;

文科综合体现学科素养导向,引导教学深入探索;

理科综合科学设计试卷结构,凸显探究精神。

语文: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2019高考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数学:逻辑推理能力要比刷更多题重要!

2019高考数学将把考查逻辑推理能力作为重要任务,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缜密思维、严格推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数学文化,如有的试题将通过数学史展示数学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有的将通过揭示知识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体现数学的创造、发现和发展特点;有的将通过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总结、提炼,呈现数学的思想性。

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尽快养成

2019高考英语将通过深度发掘语篇材料思想内涵,突出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人文底蕴的养成。如阅读理解部分可能选取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一带一路、遗产保护等话题文章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文科综合: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

2019高考文科综合将注重创新试题设计、挖掘时代主题、构建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想政治、历史学科所独具的思维与分析方法。如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历史学科将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

理科综合:新知识或拓展信息将更多出现

2019高考理科综合将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向学生提供新知识或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信息,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化学试题可能增加化学反应图形和性能关联图形的体裁,让学生在获得化学信息的基础上,回归到基本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知识中去。通过延伸基本知识,在培养学生自学和探究精神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

物理学科通过将动量和近代物理作为必考内容进行考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有力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实际现象,理解更深层次问题。

生物学科要求学生能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科学表达等;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实验结果预测的能力。

新高考政策(12)

2017浙江新高考录取政策范文

录取是高考最后的一个环节,成败都是在此一举,录取的政策也在变动,2017浙江新高考录取政策是怎么的呢,下面是阳光网为你整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017浙江新高考录取政策

作为高考综合改革在录取环节的进一步细化,我省新高考招生录取方案出台啦!从2017年起,我省普通高校招生不分批次,实行分段填报志愿、专业平行投档录取。那么,新的招生录取方案依据哪些原则制定,具体是怎样的?一起来聚焦。

浙江新高考录取政策方案制定原则

公平公正,确保规则公平、简明、刚性;以生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扩大考生选择权,维护考生利益;平稳过渡,尽可能保持与原有办法的衔接。

根据考生成绩,按实考人数的一定比例分三段填报志愿和录取,每段均按1:1比例投档。改以院校为单位的平行志愿为以专业为单位的平行志愿,考生每次可填报志愿数不超过80个。

普通类中有特殊招生要求的院校实行提前录取(含军事、公安、定向招生及三位一体招生等)。新高考改分批提前录取为不再分批,统一在普通类平行录取前分段录取。

新高考形成以统一高考招生为主体,分类考试、多元选拔录取模式并存的新格局。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除北大、清华等高水平大学在高考志愿填报前完成录取外,其他院校安排在普通类提前录取;高职提前招生实行“一档多投”;单独考试招生全面实行“文化+技能”考试招生,按照专业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此外,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地方专项计划,统一在提前录取的最后一天进行,其最低文化要求不低于我省第一段分数线。

新高考艺体类招生录取批次有调整。其中,艺术类第一批(以专业校考为主)实行传统志愿;艺术类第二批合并专业省统考的原二、三批,体育类原两批合并为一批录取,均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分段填报志愿和录取。

艺体类专业术科考试及综合分合成按原办法执行;考生位次按综分成绩分类别确定,综合分成绩相同时,按专业科成绩、普通类专业文化成绩排序确定。艺体类招生录取办法原则上保持稳定,不能兼报普通类提前录取志愿,但可根据条件兼报普通类平行志愿,录取时先艺体类后普通类

按照新的录取办法,各类别考生该如何选报专业平行志愿呢?以下这三个步骤,可以作为选报志愿的参考。注意,仅供参考噢!

新一轮高考改革,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系统性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教育价值观变革

过去,有什么老师、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课,学生跟着课程和教学转,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别和个性。在新的高考制度下,我们给了孩子那么多考试选择的机会,考试的次数里边涉及每一个学科的选择,涉及学习方式的选择,涉及学习学科的选择。相比过去,必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和个性,从长远来看,学校的运转将围绕学生的需求。

第二、中国教育课程观变革

十多年前,我们就提出要选课走班,要有选修课,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却难以真正落实。因为在很多校长、老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个问题,选修课对我高考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今天我们在新的高考制度设计下,课程观从必修一统天下,走向必修与选修并举。

第三、学校课程资源供给方式变革

将走向由批发加学生个性化的定制。目前我们的老师,在考试科目上,基本上都是超编的,而过去不考的科目,现在大部分都是缺老师的,这个问题在浙江和上海已经开始出现,物理老师已经开始出现短缺,在选课走班情况之下,教师结构性短缺,会成为对教师队伍的重大挑战。

第四、教学方式变革

一是必修课的学科分层教学,二是选修课走班教学,三是实践性教学、社团教学方式的变革,此外信息化将深刻影响教学变革。

第五、学校管理架构变革

学校管理架构课程化,把课程管理方式从校长、副校长到中层到教研到教师这样有机架构进行扁平化管理。另外,单一的行政管理到行政班的教学管理,是未来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六、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关系变革

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给他们学校的学生做报告时,说:“你们这些孩子上中国海洋大学,我可以断定你们将来在海洋科学方面不会有多大出息,为什么讲这个话。因为你们在高中期间考海洋大学,只是因为分数够了才走进了海洋大学。你们并不是因为喜欢海洋科学而走进海洋大学。你们并没有在高中期间为今天学习海洋科学而学习相关课程,专业基础没有。在高中学习期间,没有为今天学习海洋科学奠定学科基础。”

说到底,今天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有什么衔接?目前来看,只有一个分数的对接,别的衔接做得不够。将来的高考制度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将会从单纯的分数对接,走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对接、专业学习基础的双向连接。

第七、学生评价方式变革

浙江新高考录取政策将更加注重综合评价

第八、学校发展模式变革

今天,我们的高中学校为什么“千校一面”,因为我们在进行同质化竞争,也就是学习的知识水平的竞争,只不过是有层次的竞争而已。下一步,我们为什么要推动学校的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因为选择来了,选择来了之后,我们学校多样化发展产生一个新的格局。

第九、教师职业角色变革

今天,职业角色要从一个学科老师走向一个育人的老师。从教学科知识到培育素养,教师的职业角色发生新的变化,要重建师生中的关系。我想,教师角色的三位一体的局面很快就会到来。

第十、学校教育支持系统变革

未来,单一的学校教育将无法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单纯的校内教育资源供给无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社区、家庭将会成为学校教育支持力量。

新高考政策(13)

2020年山东“新高考”方案公布 从考试到录取均有变化

山东省教育厅今天举行2020年“新高考”实施方案新闻通气会,通报山东省明年普通高考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与改革前相比,山东“新高考”在考试科目和时间、成绩构成和分数转换、划线和录取办法、志愿设置和填报等4个方面有改革变化。

在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方面,2020年,山东夏季高考实行“3+3”模式,考试科目包括国家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等3科,以及考生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任选的3科。语、数、外(笔试)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全天和6月8日下午;外语(听力)考试实行两次考试,均安排在1月8日上午,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9日—10日。

在成绩构成和分数转换方面,2020年,山东高考成绩仍为750分,语、数、外3科使用原始分数,每科满分均为150分;考生自选3科原始分满分均为100分,转换为等级分计入总成绩。

实行等级分数转换,是为解决等级考试选考科目不同、试题不均衡、分数不等值等问题,造成3科考试成绩不能直接相加而采取的制度设计。山东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则和“一分一段”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和较好的成绩区分度,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普通类不再划定本科、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是采取分段划线的办法,根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和招生计划,划定普通类一段线、二段线。

在志愿设置和填报方面,2020年,山东采取“专业(专业类)+学校”方式,一个“专业(专业类)+学校”为一个志愿。普通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96个,艺术和体育类填报志愿最多不超过60个。

新高考政策(14)

2017新高考政策范文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都在进行改革,那么2017新高考招生政策有哪些新的政策呢,下面是阳光网为你整理的2017新高考招生政策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2017新高考政策

教育部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

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2017年英语分降,语文分增,2016年,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

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英语满分100分。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

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英语学科虽然不参加统一高考,但是将采取等级录取,假如你总分考了500分,其中英语90分,按照高考老的制度,你依然可以报一本。但是这样改革后,如果你英语90分,只达到F,选择的院校可能只是三本。

2017新高考招生政策

1.河南

取消三本录取批次

2017年起河南省将取消"三本"录取批次——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录取。配合高考模式的改革,未来几年考生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由优先选择学校变为优先选择专业。

河南省招办相关人员表示,把"二本""三本"合并录取,对高校和考生都有好处。对高校来说,取消"三本"将给"原三本"院校更大的招生空间,给予高校更加平等的招生环境。

同时,促使高校用办学质量和学科特色吸引学生,而不是想着如何升格;对考生来说,将来选择学校的范围更大了,而淡化学校身份也有助于淡化学历歧视。

2.广东

高职院校分类招录全部展开

2017年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应、往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2017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的考试,并以语文、数学、英语3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报考省内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文化素质"录取依据。

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录取进入高职院校的考生,与通过统一高考录取的考生完全相同,并且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前完成,广东省依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录取将在2017年3月底前录取结束。

已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高考并参加本科院校录取,但不能参加2017年高职高专层次的录取(包括高职院校"自主招生"、"3+技能课程证书"等分类招生录取)。

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高考和其他形式的本专科招生录取。

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踊跃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积极报考心目中理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增加被录取的机会,避免万一高考成绩不理想,自己向往的高职院校和专业又已因录取满额而错失录取机会。

3.河北

取消三本录取批次

高职单招计划采取统招计划和对口计划分开编列的方式进行。各单招院校单列单独考试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得突破本校2017年专科招生总计划的70%。

河北省教育厅要求,各单招院校要严格执行单招计划,禁止超计划录取,对超计划录取的学生,省教育考试院一律不予录取备案。

2017年,河北高职单招所有专业将按类实行联合考试招生。各牵头院校负责本考试类的命题和组考工作,相关招生院校共同参与实施,考试成绩供本类别所有联合组考的单招院校使用。

2017年高职单招实行成绩公布后填报院校及专业志愿、平行录取的方式,即考生先行选择考试类参加考试,成绩公布后再填报该考试类所包含的院校及专业志愿。

一、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考生可在同一考试类中选报5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填报6个专业。

4.山东

分类考试招生将成高职招生主渠道

春季高考主要为高职(高专)院校和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选拔学生,采取"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模式。

按照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到2017年,分类考试招生将成为山东省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山东春季高考"文化素质"考试包括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考试满分320分,"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满分430分。

考试按专业类别组织,突出考查学生技术技能,技能测试可根据专业的不同需要,采取实际操作或笔试方式。考生可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个性特长、能力倾向以及高校招生专业的要求,选择"专业技能"考试的类别。

目前,山东省143所高等学校中,高职院校达到76所。在这样的背景下,将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既有利于适应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选拔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有利于一部分学生尽早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5.北京

免试专升本、加分政策

第一类考生为2013年(含)后专科应届毕业生从本市应征入伍,2016年、2017年退出现役或2013年(含)后在校生从本市应征入伍,且退役后复学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完成专科(高职)学业,2017年取得毕业证书或入伍期间取得毕业证书。

其中,2017年退出现役的,既可选择参加2017年免试专升本,也可选择退役后免试专升本,但只可享受一次政策。上述人员要在服役期间综合表现良好,服役期满并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士官)"一次(含)以上(进藏兵不受限制)。

第二类考生为在校生2013年(不含)前从本市应征入伍,且退役复学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完成专科(高职)学业,2017年取得毕业证书。此类考生要满足服役期满荣立三等功(含)或被评为"优秀义务兵(士官)"两次(含)以上(进藏兵不受限制)。

对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将有所“收紧”

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6.上海

3+3,综合素质

要点1:首次实施“3+3”高考方案,外语一年两考

作为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两大试点省市之一,2017年起,上海市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

高考外语科目考试实行一年两考,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不再单设口试;考试时间分别为1月和6月,考生在高考报名时,可选择参加1次或2次外语考试,较高一次成绩将被计入高考总分。

选择参加春季高考的考生,其外语考试成绩同时作为2017年统一高考外语科目的一次考试成绩。

要点2: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成为录取参考

2017年起,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目前,上海已有27所高校公布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使用办法,均表明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重点用于学校在综合评价、自主招生等招生类型的初审、面试等环节。

另有多所院校将于今年年底前公布相关办法。

根据同时公布的2017年上海春季高考试点方案,春考科目确定为"统一文化考试+院校自主测试",统一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时间为明年1月7日至9日。

院校自主测试内容由招生院校根据学校及专业特点自行确定,测试科目一般为面试或技能测试,面试或技能测试科目为1门,主要考查考生学科特长基础,注重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明确提出“全科覆盖”、“分类考察”、“不分文理”、“两次机会”、“严格公示”等措施。

新高考政策(15)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的重点改革,那么2021届新高考改革政策是什么,来看一下!

2021届新高考政策

自2021年起,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依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按照物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新的高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所想报考的专业来选择相应的学科,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避开自己的弱项,提升自己的升学率。

深化英语考试改革。增加一次英语考试机会,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英语考试,将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成绩中。两次时间,一次是六月份全国统一考试还有一次根据教育部的考试安排,平时多关注教育官网动态消息。

2021新高考改革方案

上海市、浙江省将执行新高考政策

1.上海市

(1)实行“3+3”和“6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

2.浙江省

(1)实行“3+3”和“7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浙江省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选考学科,每科100分。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

继续新高考试点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2021年继续实行“3+3”和“6选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在2020年执行新高考的6个省份中,上海、浙江、北京和天津4个省份的全部科目均自主命题。而山东省、海南省高考试题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

江苏、福建、广东等

8个省份将推行“3+1+2”模式

(1)2021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将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

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其余17个省、市、自治区

传统高考模式

(1)除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山东、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14个省、市、自治区之外,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江西、安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17个省、市、自治区,仍奖采用“3+文科”或“3+理科”的传统高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的模式。

(2)以上17个省、市、自治区,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

新高考政策(16)

地区

启动时间

执行时间

内容要点

吉林

2018年

2021年

1、取消文理分科;

2、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

3、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4、等级性选考每年组织1次,高中生在校期间只参加1次等级性考试;

4、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逐步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5、从2021年起,高校招生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日前,吉林省印发《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2018年吉林省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任何重要的改革都是‘三年早知道’,2018年开始上高一的孩子将会是吉林省高考综合改革的第一批孩子。”长春市某高中的陈校长说。

考试

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当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考生高考成绩由国家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国家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单科满分150分,不分文理。

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1次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为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学生自主选择3科作为等级性选考科目。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单科满分100分。等级性选考每年组织1次,高中生在校期间只参加1次等级性考试,逐步探索为学生增加等级性考试机会的办法与措施。

录取

高考实行多元录取机制

2018年起,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至多不超过3门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要求以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学生只要1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即可报考。逐步实行基于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等学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需求、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学生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按照学生高考成绩和院校志愿,逐步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在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中实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录取模式,探索平行志愿投档,一档多投,增加高职院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在保持现行录取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学业水平考试

今年年底出台实施办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4个科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要求,各市(州)和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等级性考试设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等级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2016年年底出台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新生执行。

高考试卷

统考科目仍用全国统一试卷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改进评卷方式,加强评卷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学生成绩报告。高考统考科目继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考相对分开,文化基础课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考试,职业技能测试由各高职院校单独命题、自主测试。2017年起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招生

鼓励民办高校向省外扩招

除高考改革方面的问题外,“改革方案”还涉及各个阶段。

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免试就近入学办法,实现全省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就学的同城同等待遇,确保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逐步建立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多元录取机制,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并不断提高比例,优质学校招生指标向农村和薄弱初中倾斜。加大统筹力度,提高省属重点高校招收优秀农村学生的比例。调整高校办学层次结构,压缩本科高校办专科规模、扩大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鼓励民办高校面向省外扩大生源规模。

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继续实行两考合一的考试方式。

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吉政发〔2016〕14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现将《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人民政府

2016年4月19日

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结合吉林省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教育服务振兴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公平公正,完善规则,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坚持科学高效,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规范实施;坚持统筹推进,整体设计,综合施策,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衔接沟通、协调发展。

(三)改革目标。

2015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6年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改革,2018年实施高考(精品课)综合改革,逐步建立符合教育规律、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1、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继续实行两考合一的考试方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衡量学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参考。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和方法,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多元评价,强化评价的真实性、公正性,突出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

2、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课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4个科目,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内容,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要求,各市(州)和梅河口市、公主岭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等级性考试设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等级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2016年年底出台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2018年秋季入学新生执行。

3、规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2016年年底出台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由学校指导学生自我记录与申报,学校建立学生真实、完整和规范的电子评价档案,在全省统一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化服务平台公示。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细化机制,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2018年起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在高校自主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中试用;2021年起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使用。

4、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争取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中职学校实行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学生成长记录与评价制度。

5、完善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和普通高中毕业生考试办法。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考相对分开。中职学校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的考试由文化基础课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两部分组成。文化基础课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职业技能测试由各高职院校单独命题、自主测试。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学生的考试由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测试两部分组成。文化素质成绩依据“语文、数学、外语”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确定,职业适应性测试,由省教育厅统一命题与高职院校自主测试相结合。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7年起通过分类考试录取学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

6、完善中职、高职贯通衔接考试招生办法。以艺术、体育、学前教育、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专业为主,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完善面向初中应届毕业生的“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考试招生办法。探索开展面向初、高中学生的技能性等级测试,发现和鼓励更多的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进入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通道。

7、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改进评卷方式,加强评卷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学生成绩报告。高考统考科目继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三)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落实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教学〔2014〕17号),严格执行《吉林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实施方案》(吉招委字〔2015〕1号),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和省级优秀学生等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优秀团干部和市(州)级以上见义勇为荣誉称号获得者等地方性加分项目;取消部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照顾政策;认真落实和完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进一步规范保留的加分项目,加强考生资格审核和信息公示,杜绝加分资格造假问题。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根据国家统一部署,2015年起自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行为,公开自主招生办法、招生计划、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保证公平公正。

3、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高校将涉及考试招生的相关事项,包括标准、条件和程序等内容,在招生简章中详细列明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招生重要事项等方面的作用。高校可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巡视学校测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完善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回应处理各种问题。强化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4、改进录取方式。学生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按照学生高考成绩和院校志愿,逐步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在高职院校招生录取中实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录取模式,探索平行志愿投档,一档多投,增加高职院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在保持现行录取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一档多投。

5、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出台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学分积累转换的相关政策,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转换制度。推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促进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和考试条件。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学校要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为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招生考试提供平等机会和合理便利。

(四)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1、扩大信息公开。深入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健全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资格、招生章程、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事件违规处理结果、录取新生复查结果等信息。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2、强化制度保障。健全政府部门协作机制,强化教育考试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规、规章,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

3、加大查处力度。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1、调整高考招生考试科目和分值。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当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考生高考成绩由国家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国家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单科满分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2次考试机会,学生选取1次较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为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学生自主选择3科作为等级性选考科目。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单科满分100分。等级性选考每年组织1次,高中生在校期间只参加1次等级性考试,逐步探索为学生增加等级性考试机会的办法与措施。

2、实行多元录取机制。2018年起,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至多不超过3门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要求以及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学生只要1门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即可报考。逐步实行基于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成绩、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等学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需求、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吉林省深化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改革联动机制。省教育厅指导教育考试院等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要加强改革前瞻性、透明性,明确改革的路径和方法,给考生和社会稳定的预期。

(二)加强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完善管理制度和治理体系,加强评估督导,引导学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加强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研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规律,加强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加强考试机构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结合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以及开展学业指导等实际工作,广泛开展业务骨干和教师培训,培养一支与改革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化队伍。

(四)加强经费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支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高中学校设施设备、师资配备,保障学校适应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

(五)加强舆论引导。省教育厅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和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提供咨询服务。要主动设置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群众理性看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凝聚共识,在全社会营造拥护和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

新高考政策(17)

陕西新高考改革具体政策

1.陕西省2021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从2022年起,陕西省高考成绩由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组成。

3、保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4、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5、计入总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每科满分100分。由考生根据招生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每科可报考1次。

外语“一年两考”

外语实行“一年两考”,考生可以分别在4月份、6月份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将其中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考试科目总分750分

高考科目有所变化,但总体分值仍为750分,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选考科目3科均为100分。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可以实现“考其所长”,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减轻考生的心理负担。

高中分设两类考试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次考试分开进行,合格性考试涵盖国家课程方案中设定的14个科目,由省和市分别具体组织,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等级性考试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由学生自主确定选择3门参加考试,由省统一组织考试,3科成绩要计入高考。

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

学业水平各科目考试时间由省教育厅根据国家高中课程设置方案统一确定。合格性考试14个科目分散在高中三年中,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随结随考,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高二年级3个科目,高三年级9个科目,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各科目具体时间安排另文确定)。合格性考试每科目考一次,成绩不合格的考生可参加一次补考。

成绩呈现方式不再是分数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现。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按获得本次考试有效成绩的考生总数相应比例划分等级,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其中E等比例不超过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高考政策(18)

2021届新高考政策 最新高考改革方案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的重点改革,那么2021届新高考改革政策是什么,来看一下!

自2021年起,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3+1+2”组合方式,即由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1门首选科目+2门再选科目)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依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按照物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新的高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所想报考的专业来选择相应的学科,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避开自己的弱项,提升自己的升学率。

深化英语考试改革。增加一次英语考试机会,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英语考试,将成绩最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成绩中。两次时间,一次是六月份全国统一考试还有一次根据教育部的考试安排,平时多关注教育官网动态消息。

上海市、浙江省将执行新高考政策

1.上海市

(1)实行“3+3”和“6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

2.浙江省

(1)实行“3+3”和“7选3”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2)浙江省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选考学科,每科100分。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

继续新高考试点

北京、天津、海南、山东等4个省份,2021年继续实行“3+3”和“6选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学生要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学科中,选出3个学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在2021年执行新高考的6个省份中,上海、浙江、北京和天津4个省份的全部科目均自主命题。而山东省、海南省高考试题由国家考试中心命制。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

江苏、福建、广东等

8个省份将推行“3+1+2”模式

(1)2021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作为第三批“新高考”试点省份,将推行新的高考模式,即“3+1+2”模式。

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必须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其余17个省、市、自治区

传统高考模式

(1)除上海、浙江、北京、天津、海南、山东、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14个省、市、自治区之外,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江西、安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四川、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等17个省、市、自治区,仍奖采用“3+文科”或“3+理科”的传统高考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或语文、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的模式。

(2)以上17个省、市、自治区,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zhichang/139438/

《新高考政策1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

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

你知道的越多,练习的越多你练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在繁忙的项目成本实习之后,你必须准备写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可以总结经验,避免错误,指导今后的工作。那么,您如何编写项目成本实践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6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使用范围很广,报告的风格与结构因各个机构的惯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一岗”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所对应的岗位;“双责”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也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2024-04-26
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工作总结(JobSummary 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
2024-04-2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