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高考 试卷 中考

回乡偶书其二

发布时间:2021-06-17   来源:人事培训    点击:   
字号:

回乡偶书其二19篇

回乡偶书其二19篇

回乡偶书其二(1)

《回乡偶书·其二》

作者: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解析: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

  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

  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评析:

  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回乡偶书其二(2)

《回乡偶书》

湖南耒阳 蒋从明 李利青 蒋宇飞

2015年9月

又是农历8月初6日,又是母亲生辰时。母亲在时兄弟姐妹年年聚首,为母亲祝寿。而今母亲早已仙逝,故携带妻儿回到久违了的故乡,决定到母亲坟前拜祭。其间见曾经繁忙而热闹的故乡现在已是十室九空,过半楼阁倾覆。儿时戏水的池塘也早已干枯见了底,杂草丛生,满目所见一片凄凉。由是写下这首歌行体小诗《回乡偶书》,以作祭奠与纪念。

挈妻携子故乡行,祭奠先母传孝行。

慈母音容今犹在,唤儿声声铭深情。

曾经玩劣累慈母,为人父后悔至今。

一朝慈母驾鹤去,记宝龙山筑凤坟。

等闲欲见慈母面,明月清风梦中寻。

而今年年拜故母,坟前岁岁泪湿襟。

但见村东户户空,又见阁西间间倾。

儿时玩伴星云散,戏水池塘草成林。

秋风抿酒散焚灰,清泪长流到天明。

回乡偶书其二(3)

改写《回乡偶书》

“年少时的我,来到京城当官。这官呀,一当就是五十多年。也是时候回家看看了。”望着那皎洁的月光,已经辞了官的贺知章自言自语着。于是,贺知章索性回到了现在的住处,把衣服收拾了一下,打算明天就返乡。

第二天黎明,太阳还没完全升起,很多人都在睡梦中时,贺知章就骑着马,拿着衣服走在了回乡的路上。

中午,太阳升的老高,贺知章就出现在了他阔别已久的家乡。

贺知章刚一下马背,就四下里看了看。哇!家乡的一切都变了,唯独家门前的那棵高大挺拔杨柳树和清澈的湖水没变。

这时,贺知章走到了自己儿时嬉戏的地方——一座高大的寺庙前。如今它已经变成了一座私塾,里边还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贺知章就这么细细地听着。不知不觉间,下课了。孩子们一窝蜂地拥了出来。这是,一位小孩笑嘻嘻地问贺知章:“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贺知章吃惊地说:“我与你们一样,都出生在这里啊。”“可我不认识你,你一定走错地方了。”不等贺知章回答,他已经蹦蹦跳跳地离开了。贺知章听了这句话老泪纵横。回家后,他百感交集、诗意大发,立刻写出了一首《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高新校区

             四年五班:孙俪宁

             指导老师:李 丹

回乡偶书其二(4)

回乡偶书

这首诗是贺知章在久客他乡后回归故里,遇到故乡孩童笑问他“客从何处来”,由此感怀,书写下这首《回乡偶书》

学情分析:

1.学生能借助拼音学习生字,但对有些字词理解不了。

2.学生能正确读出古诗,但对是的节奏韵律还把握不住。

3、学生能理解诗歌的意思,但无法体会诗人那种久客他乡,回家却被反主为客的失落,感伤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工整书写生字。

2.体会诗人久客他乡,年老回到家乡却被反主为客的失落、感伤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久客他乡,年老回到家乡却被反主为客的失落、感伤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古诗

同学们,彭老师如果来你家家访,你们欢迎吗?(欢迎)那,我到你家去,你是?(主人),我就是你家的?(客人)相机板书“客”。学习并书写“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久客他乡,终于回家的诗人--贺知章。诗人回到家乡,碰到了一些人,想到了一些事,有感而发,随手写下了--(回乡偶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和同桌合作记一记它。

2、指名读生字,指名说识记方法。对于孩子较难理解的“鬓”,老师可以让学生跟着举起双手摸长在脸两侧耳朵前面的头发,通过自我体验的方法理解。“衰”,课件出示它的注释: 疏落之意 头发斑白,毛发稀疏。亦可以出示图片,更加形象理解。

3、在学习“何”时,相机进行书写指导。

4、让我们回到古诗,请学生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听老师范读,找出差距对比,引出古诗是有节奏,韵律的,只有读出它的节奏韵律,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划分节奏再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同学们已经慢慢的读出诗的韵味了。那你知道为什么贺知章会写下这首诗吗?

三、理解诗意,读出诗韵

1、课件出示诗歌创作背景,原来诗人已经离开家乡那么久啊!此刻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心情肯定非常--(激动,高兴,兴奋,开心、、、、、、)

2、情景模拟,理解诗意。老师化身诗人:是啊,久别回乡,我的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我牵着老马走到村口,那棵大柳树还在,只是和我一样已垂垂老矣。此刻,我多想马上回到家,去看看久别的父老乡亲!却在此时,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娃娃(学生扮演)。你们问我什么了呢?(诗句三四,或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而你们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读,读出关键字“改”和“客”

四、品读诗句,体会诗情

1、板书“改”,这一改,改的是?(我的年纪,我的容貌),而一直未改变的是?(乡音)。理解乡音,相机学习书写“音”。为什么我的乡音未曾改变?因为经常说,为什么会经常说呢?(喜欢,喜爱,热爱)如果学生还说不到,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东西经常挂在嘴边来体会。是啊,诗人是那么的喜爱自己的家乡,现在他终于回来了,可是,家乡的孩子却把他?(当成了客人)

2、 读三四句突出“客”。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此时贺知章老爷爷的心情。指名说(伤心,难过),从一路上的喜悦到现在的伤心,难过,贺知章心里失落极了,哦,原来我已经那么(老了),原来我离开家乡已经那么(久了),原来,在我家乡儿童的眼里,我已经不是这里的(主人),而是外来的(客人)了啊!

3、诗人最后无语回答,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好像成了一个没有了家的人。想到这,他的心中无限感伤。课件流出吟唱曲。师生跟着轻轻吟唱。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互文印证,延伸感悟

在贺知章回乡后,还写了一首《回乡偶书》,我们来读一读。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重点读一读一二句,和本诗互为印证。

六、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长听,并和他们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乡音未改 反主为客

思乡 失落 感伤

回乡偶书其二(5)

回乡偶书其二(6)

公开课教案:

[中班]古诗《回乡偶书》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的感受。

2、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理解古诗的内容。

3、让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有感情地背诵。

二、活动准备:flash、纸、画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诗的意境。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古诗,想听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介绍诗人贺知章。

师:你们知道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吗?(贺知章)那么你还知道他写过哪些诗?

2、逐字逐句讲解古诗,重点讲解“老大”“乡音”、“鬓毛衰”的含义,帮 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少年时回家和老年诗回家乡的情感。

诗的大意:从前有个人很小就离开家乡,去外地读书、做官,到他变成个老爷爷时才回家乡,这时他头发已经全白了,可说的还是家乡话。在村口碰见一群小孩子,问他从哪来,他哈哈大笑:“这里就是我家呀!”“那我们怎么没有见过你呀?”他说:“我离开这里已经好几十年了,那时,你们的爹妈都还是小孩儿呢!”小朋友们笑了,热情地拉着这位老爷爷的手进村了。晚上,老爷爷怎么也睡不着,想到白天孩子们居然把自己当成外乡人,觉得挺有趣。

3、flash播放,幼儿跟着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4、幼儿自由地为古诗配画。

(三)、结束部分

请个别幼儿拿着自己画的画儿,边展示给大家看边朗诵古诗《回家偶书》。

回乡偶书其二(7)

徐忠杰:

I left my place of birth when very young,

Without accent, I speak my native tongue.

Meanwhile, I have long passed my middle age.

Hair on temples—thins the odor of sage.

Seeing my kids, I don’t know who they are.

Neither do they recognize me, their pa.

“These parts have never seen the likes of you,

Tell us Sir, which place you hail from, please do.”

许渊冲:

I left home as a youth and now come back as an old man.

My native tongue is still the same as ever but my hair becomes gray.

The children look at me and don’t recognize me.

They ask me courteously, “Sir, where do you come from?”

王大濂:

I left home young and now return I am old.

Not in my speech but thin hair my change would be told.

Boys meet but know me not. They look at me a- while,

“ Stranger, where do you come from?” They ask me with a smile.

Giles:

Bowed down with age, I seek my native place.

Unchanged my speech, my hair is silver now.

My very children do not know my face.

But smiling ask “O, stranger,whence art thou?”

卓:

I left at tender age and now return when old and decay’d.

My accent still remains unchang’d, my hair’s been totally gray’d.

The native children in whose eyes, I am a stranger entire,

Politely smile on meeting me:” Where comest thou?” they inquire.

吴均陶:

I left home not old, when I was old and home’s again in sight.

I have my native tongue as I had. But my temple hair is sparse and white.

Confronted by the children small, I am a stranger to the place.

“ And where do you come from at all?” one asks me with a brightly smiling face.

Bynner Writer, 江亢虎:

I left home young, I return home old.

Speaking as then but with hair grown thin.

And my children meeting me, do not know me.

They smile and say “stranger, where do you come from?”

万昌盛,王 :

I left home when young, now returned I became old.

My accent as before, yet thin and gray grows my hair.

The children recognize me not when me they behold.

And inquire from where have I come from where.

刘重德:

My accent remains the same but my hair turns gray.

Kids don’t know me When one another we behold.

“Where do you come from?” With a smile to me they say.

回乡偶书其二(8)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5个生字,会写“客、何、音”三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方法:

凭借课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讨论,达到简单了解古诗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体验,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贺知章画像。

师:你知道这是谁吗?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贺知章简介,简介作者生平,学生认识作者感兴趣的事件。(贺知章:唐朝诗人,一生仕途顺利,八十多岁衣锦还乡,唐玄宗曾亲自赐诗送别,十分风光。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有感而发,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读诗悟情

1、出示《回乡偶书》,教师范读

师:打开书,做到独立识字。不认识的字看树叶中的拼音。(自由读生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古寺。

指名读诗。

师:还有三个字宝宝要求我们会写。(课件出示:音、客、何)

怎样记住他们呢?

学生分析字形

师指导书写生字。强调各的撇捺要舒展开。

生书空。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排除学习困难。)

2、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再读诗,想一想: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分小组交流。

指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诗人很小就离开了家乡,八十多岁回到了家乡,儿童们都不认识他了,笑着问他:“你从哪里来呀?”

(设计意图:充分放手,给学生探究、交流的时间和机会。)

你还有哪句不明白?

(“乡音无改鬓毛衰”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理解“乡音”和“无改”。

用肢体语言解释“鬓毛”。

出一个难一点的问题:你能不能用“虽然……但是……”说一句话,还可以解释这句诗的意思?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想后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突破本课理解上的难点。)

3、读出节奏

知道了什么意思,就读的更好了。会读了吗?

学生练读。

指名读。

课件出示节奏,学生读。

少小 离家 老大回,

乡音 无改 鬓毛衰。

儿童 相见 不相识,

笑问 客从 何处来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诗意后,鼓励学生读出节奏,为下一步读出感情做准备。)

4、读出韵味

诗人离开家乡时间长吗?你怎么知道的?

诗人回到家乡什么心情?带着自己感觉到的心情读一读。

指名说并读一读。

(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

一个“笑”突出了儿童的高兴心情。我们一起是着读一读吧!

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读出不同的韵味,进一步感悟作者复杂的感情。)

5、表演古诗

贺知章和儿童之间会说些什么吗?两个同学合作演一演吧!

自由结组,合作表演。

全班表演。给表演好的小组以掌声。

6、你能从诗句中找出反义词吗?

(设计意图: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

三、拓展阅读:

我们刚才介绍贺知章的时候就说了他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想知道另一首吗?

出示另一首《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师范读。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拓展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的诗,对理解本诗,了解作者有很大帮助。)

四、作业:

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古诗配画。

2、对古诗进行故事续编。

3、课外阅读贺知章其他的诗。

(设计意图:这种作业形式能体现层次性。)

五、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热爱家乡)

儿童 贺知章 (笑)

回乡偶书其二(9)

回乡偶书作文

  【篇一:回乡偶书】
  今天下午,妈妈到天桥岭办事,顺便也带着我来到了天桥岭。下了车,我们的位置离我天桥岭的好朋友郑书严家最近,我便要求妈妈让我到她家玩。
  一进门,我就看见我的好朋友郑书严正和她弟弟看电视,我早就想好了有许多要说的话,可我一见她,心情特别激动,把想说的话全都忘了。我们只是相视而笑。这时,妈妈说她去办事,让我在这儿等她。渐渐地,我们的话题越来越多,聊得越来越投机,她说我走后,老师让写一篇关于亲朋好友的作文,除了新来的同学,其他同学全写我,我听了泪如泉涌。我想让时间过慢一点,和每个小朋友都玩一玩,回到我们的童年时刻。
  我向她了解了她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很好,还向她了解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也都很好。时间过得真快,妈妈回来了,我和郑书严恋恋不舍的分开了。“天桥岭的同班同学们,我一定会给你们写信的!”我在心里小声的说。
  啊!我希望我们(我和天桥岭的同班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可能我们还会再次重逢!
  【篇二:回乡偶书】
  我小申可是学术界的一大名人,玉树临风,风流倜傥。我惜日的同学——刘裕涵硬是要在家乡开个同学会,还说我不懂时尚,不是现代QQ人,我虽然反对他这个活动,但我还是开着我那进口的名牌轿车——劳斯莱斯匆匆踏上了回乡之路。
  我回到了故乡。故乡的变化可大了,路上的男男女女都很时髦,我抬头从车子的返光镜中看到自己那花白的头发,为了不落俗套,我决定先到旁边的美发厅去染个发。一脚踏进美发厅,一为保养得极好的老太太把我迎进了大厅。哇!原来她是我的小学同学——杨宵,难怪我感到她是那么面熟,现在她竟然当上了这个美发厅的老板,一拉家常,我才知道她在全国各地开有好多家美发连锁店。她耐心向我介绍各种各样的神奇染发剂。绿色染发剂——可以让人随时感到空气清新;黄色染发剂——可以把头发变成金子;红色染发剂——能让人永远快乐,忘掉烦恼。在杨宵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我染了一头红色的头发,足足花了我8000dollars。
  从理发店出来,我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街上的行人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我信步来到一家装簧考究的麦当劳快餐厅,远远就看见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在那而饮酒作乐,怎么啦?难道他们穿过时间遂道来到了我们的世界?当我站在那百思不解时,这三个大诗人却一起朝我奔跑过来,大声叫着:“老同学,欢迎你回来。”我盯着他们,迷惑不解。“哈哈哈,你没认出我们吧?我们是李飞。杜宾。白军呀,也难怪你认不出我们,我们去整容了。”哦,我想起来了,当时他们三个在我们班上都因写诗而出名,老师经常把他们的诗当范文念给其他同学听。可我万万没想到,他们崇拜古代诗人到这种痴迷的地步,竟然去整容了。啊,当今的整容术也太先进了,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
  我们一起回到快餐厅,点了一大桌酒菜,开开心心地拉起家常来。我迫不及待地向他们打听其他老同学的近况,原来,我们班的班长——向冰灵现在是诗仙太白酒集团的董事长,听说太白集团的规模可大了,那大楼比美国的世贸大厦还高,一共有9999层,员工3万多人,专门制作太白酒,生意十分兴隆。惜日那个比较文静的欧阳同学,现在也开了一家汽车公司经营的全是高挡轿车,诸如宝马。奥迪。奔驰……。
  不知不觉中,时间已是下午,老同学聚会的时间到了,我们各自开着自己那漂亮的爱车朝聚会地点奔去。
  【篇三:《回乡偶书》改写作文】
  年少时,我就背上行囊,离别家乡,怀揣梦想闯天下。历尽千辛万苦,我终于闯出一番事业来。直到现在,我八十多岁了,才又回到了我思念的家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的家乡,所以直到今天,我家乡的口音还是没有改变,但两鬓的头发都已经稀疏、斑白了。我用马儿驮着货物,一步一停地走在一条小路上,前面就是我们原来的镇子了。我停下来,久久地伫望着我原来的家。
  老家的小孩子们多半都不认识我,更没有见过我。我的前面正有两个小孩子,呆呆地看着我,还上下打量着我。
  “爷爷,您从哪儿来?为什么要来这里呢?有什么事儿吗?”那两个小孩子问,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
  “我呀,就是这里的人。我小时候就远走他乡,现在就是为了来看我亲爱的家乡的!”我笑着对他们回答。
  他们的脸上露出几分疑惑。
  这时,一个教书先生来了,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俩进了屋,一边饮茶,一边谈起家乡现在的状况,不亦乐乎。我情不自禁地哼哼起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后,我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并起名为《回乡偶书》。
  【篇四:回乡偶书】
  “我自幼离开家乡,在外奔波操劳了一生,算一算也有86岁的高龄了!哎,岁月可真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呀!”树下坐着的一位老者叹息道,皎洁的月光映照在他那饱经事故的脸上。哦,原来此人便是有名的诗人贺知章呀!
  “光阴似箭,岁月如棱,短短86年过去了,我也应该尘归尘,土归土。回到我那阔别以久的家乡了!”贺知章望着那月明星稀的天空叹道。
  哦,原来贺知章是被思乡情所困扰啊!
  次日,贺老先生便告老回家,衣锦还乡了。贺老先生连夜起程,赶往家乡。在途中,他的心情万分激动,一想到要回到阔别以久的家乡,他的鞭子便不由地快了下。
  数日后,贺知章终于到达了他的家乡。他看着周围的景物心里万分激动。树,还是那棵树,茅屋还是那间茅屋……
  这时,突然有几个在嬉闹的孩子跑过来满脸笑容的问:“老爷爷,您从哪里来呀?您到我们村有什么事吗?”
  贺知章看着这些脸上挂着稚气、天真的孩子们,不禁笑了起来,说:”孩子呀,工本就是这里的原住居民,只是从小就到了京城读书,在京城当官,现在才衣锦还乡,落叶归根啊!”
  其中有一个孩子听了问:“老爷爷,您到我们家去做客吧,说不定我爷爷也认识您呢!”那几个孩子听了都争先恐后的邀请贺知章到他家做客,贺知章说:“今天我还有事,等到改日我一定登门拜访各位的爷爷、奶奶。”
  贺知章回到小时候的茅屋里,突然诗性大发,挥笔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鬃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篇五:《回乡偶书》改写】
  我36岁时,身体强壮,满腹诗文。那年,皇帝千挑万选,把我选到京城做官。从那时侯起,我日日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回家和亲人团聚。39年以后,也就是现在的我,已经老态龙钟。皇帝见我不中用,耳朵有点聋,眼睛有点花,是个75岁的老人了,就下旨让我辞官,告老还乡。想到我能很快见到我的亲人,我那满是皱纹的脸上浮出了笑容。
  我坐着马车,一路上欣赏着祖国的秀丽山河,心想:我的家乡——绍兴还是那副老模样吗?我真恨不得立刻回到家,尝尝那园子里的嫩丝瓜、通红通红的西红柿……傍晚一定要到大桃树下乘凉,还要到那个又大又圆的鱼塘钓鱼……我的家乡口音几十年没有改变,可我的头发却斑白了真不知道我的老伴和家人还认不认识我.
  经过一个月的风餐露宿,我终于赶回了家乡。啊,我的家乡,我的家!我年轻时盖的那间茅屋还在,那清清的鱼塘还在,那五颜六色的金鱼还在!我还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我的房子前嬉戏,啊,这一定是我的儿孙吧?我虽白发苍苍,一把胡须,但现在儿孙满堂,我也心满意足了。几个小孩见我走来,好奇地围着我,一位稍大的、胆大的小男孩,仰着头,笑嘻嘻的对我说:“老爷爷,您从哪儿来,要到哪去呀?”听到这话,我满脸苦笑,感慨万分,一时诗兴大发,吟出了一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出来?

回乡偶书其二(10)

《回乡偶书》

教材分析:《回乡偶书》这首诗语言非常质朴平易,内容稍加思索便显得浅显易懂,古诗重在吟诵,在诵读中略微点拨,学生便会习得诗意,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而且要借助文中的插图,点拨学生去思考,去拓展诗意。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依靠平时的经验来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偶、鬓、衰、客、何5个生字,会写音、客、何3个生字。

2、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习得一定的朗读技巧。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

4、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意思;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一.看图猜古诗导入

1、《咏柳》是谁写的?(贺知章)今天啊,老师带你学习贺知章的另一首诗《回乡偶书》。

2、穿越时空来认识贺知章。

贺知章简介:贺知章,浙江省萧山县人,他三十多岁离开家乡,八十五岁回来,有多少年没有回家啊?50年,整整50年没有回来,直到85岁回来,他很会写诗,又很会做官,官做得很打,诗也写的很好,贺知章自称“四明狂客”,人们因为他的诗豪放潇洒,风格独特,送给他一个外号叫“诗狂”。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狂放潇洒的诗人,在离开家乡五十多年后,要回乡了。他将会如何书写自己的心情呢?

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这首诗。小朋友,我们穿越时空过来学习古诗要过4关,过关之后才能收获宝藏,你们敢不敢试试?哪4关,小朋友看黑板,大家一起读!

师出示卡片,第一关:我会认。第二关:我会解。第三关:我会想。

第四关:我会读。

师:很好,现在我解释一下,认,认识生字;;解,理解诗句;想,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读,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节奏,还要读得字正腔圆。

好,我们现在过第一关!

1、把书本打开,把课文自由得朗读,独立的识字,完成这两个任务。朗读的时候要读正确,读清楚,我们生字的音要读准确,好,开始,自己读!

2、考考大家,古诗有没有读正确了。请生一二读诗,再齐读。

3、师:好,读得非常不错,考一考大家,看看生字你认识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

偶然 乡音 鬓毛 衰老 客人 何处

生齐读生字,指名一二生读词语。

4、师:同学们,哪一个字最复杂,最难写?

生:鬓!

师:好,那我把这个字放大,你们看看——

(板书大大的鬓字)

师:这个字,古人是怎么造出来的?同学们,非常有趣!这边(指鬓字左上角镸部分),古人写的长字,学过这个长字吗?它的繁体字就是这样写(板书镸),这三撇是什么(指彡部分)?你们觉得他像什么?头发!对,三根很长的头发!那么这上部分就表示长长的头发,你们知道下半部分念什么吗?(指下面的宾部分)现在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生:宾——

师:没错,像这样一个字的上部分表义,下部分表音,我们称这样的字为?生(形声字)。诗中有个词叫“鬓毛”鬓还可以组词“鬓角”“两鬓”“鬓发”你知道是哪里吗?

师:请伸出你们的双手和我一起来触摸一下耳朵上面的头发,这就是我们说的鬓毛,我们的古人太有才了,太聪明了,太伟大了,造出那么好的字,我们要不要好好学习啊?小朋友,记住老师的话,我们学习生字,记住生字,靠什么?就是经常见面,与生字交朋友。

5、师书写生字“音”“客”“何”提醒学生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的方法来识字生字。生举起手指来书空。

师:这一关过了吗?

生:过了!

师:好,我们开始过第二关了,小朋友,这一关很重要,古人的诗和我们现代的诗,白话的诗不一样,比较难懂,那老师教给你一个好方法来理解诗句好不好?好!小朋友,会扩词吗?对,就是组词,来,扩扩词看!

二、师指向题目“回乡偶书”

预测:学生可能会解释成回到家乡偶尔捡到一本书。

解释偶:随意 (换),书:书写

回到家乡随意写了一首诗 (补)

请生自由选择一句诗句,自认为最简单的诗句来解释。

1、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 老大 要换)重点解释:少小——年轻的时候。因为我们刚才看简介的时候知道贺知章是30岁离开家乡的,所以少小最好解释成年轻的时候。老大——年纪大了。

师生齐读诗句和解释: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年老了回来

3、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却已白发苍苍

鬓毛在这里仅仅指鬓毛吗?指满头的白发,看到这个字“衰”,你想到了什么?衰败,稀稀落落,又白又少,我们现在有一词叫白发苍苍,白发稀稀疏疏。

好,我们继续往前

4、小孩子见到我不认识我

儿童,我们现在叫儿童什么?这里要换,小朋友,小孩子,相见,看到我。这里要补上“我”

5、笑嘻嘻地问你这个客人从哪里来?

笑怎么扩词?这个客人是谁?

5、解释完整首诗,师读诗句,学生读解释,一起来回顾整首诗的意思。

师:跟着老师来,先读诗,再读解释。

三、我们来过第三关:我会想

1、出示书上的图片,提问:看书上的图画,一群( )的孩子,( )地跑过来,笑呵呵地问道:“—————————————————————————————— ?”

2、生发挥想象,积极发言。

四、现在我们来过第四关:我会读

师:你们会读诗吗?生异口同声:会!

师:我不相信,要不你们来齐读给我听听,记住读得抑扬顿挫哦!

生齐读。

师指导诗歌朗读

1、要读好诗,不仅要理解诗人的情感,老师还要教你一些朗读的技巧,轻重快慢升与降。看清楚,什么地方停顿,什么地方要稍微延长一点,拿出笔来画画,老师还要教你一招朗读的技巧,轻重快慢升与降。看清楚,什么地方停顿短,什么地方停顿要稍微长一点,拿出笔来画,学习不是看戏,要辛苦,一起画。画/表示停顿时间短,画//表示停顿时间长。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来,一起读一遍,注意停顿。

师生齐读。

师:很好,光是停顿还不够,还要注意延长,老师教你三个字要延长,一个这个家,注意画,用~画。少小离家~ 注意要拖音,离家50年呢,当然,不能拖音50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三个字拖音,要注意快慢,一起读一遍,读拖音的地方。

师生: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很好,教你两招了,再教你一招,我们有两个字的音要读重音,无,用△画出来,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爱家乡,50年没有改变,还有一个字,不,用△画出来,儿童相见不相识,感到很难过,不认识他,跟刘老师一起来读。

师生: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师:好,还要教你们一招,有一个地方要升,有一个地方要降,儿童相见不相识,又要拖音,又要升调,用↑画出来,笑问客从何处来,要降调,用↓画出来,很难过。听懂了吗?该升的地方升,该降的地方降,好!把诗人的心情和所有朗读的技巧汇合起来,跟着老师来朗读。

师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同学们,站起来,我们配一下动作好不好,配一下动作朗读,看老师拿两个手,主要是用右手,跟老师读。伸出去的手要大方。

这一关过了没?过了

五、体会诗情

师:故乡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字,其中的滋味啊,只有那些漂泊在外的人啊,才能体会得更深。等你们长大了,有一天离开故乡久了,也许你们会体会到贺知章写这首诗的心情。其实啊,贺知章这次回乡还写了另外一首《回乡偶书》,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

离 别 家 乡 岁 月 多,
近 来 人 事 半 消 磨。
惟 有 门 前 镜 湖 水,
春 风 不 改 旧 时 波。
不仅仅是贺知章,其实啊从古到今,很多伟大的诗人都为自己的故乡写下了不朽的名篇,来缓解自己思乡的忧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

出示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回乡偶书其二(11)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回乡偶书》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2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一首诗的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低年级古诗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回乡偶书》这首诗采用“读、说、背”教学模式。

古诗以“笑”为核心,以“情”为主线,以“美”为衬托,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反复诵读,整体感悟,感受古诗文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诗,在读诗中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并能正确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背诵古诗吗?谁能给大家首?

(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你们会的古诗可真多,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回乡偶书》

(师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理解题意 扩词:回(回家)乡(家乡)偶(偶然)书(书写)

(学生说一说“回乡偶书”的意思)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撩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用扩词的方法理解题意,自然易懂。】

二、     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ke he

客 何

(指名读、齐读,读字并口头组词,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读诗,从整体上感知诗的大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的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懂那句说哪句。

(学生自读并体会诗意,说出自己的见解。全班归纳,整体感知。)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3、指导读诗,注意重音、升降调。

(听录音,体会诗的读法。学生交流怎样读才更好)

4赛一赛

同桌比一比,谁读得好,指名读,全班评一评。

5出示多媒体课件

听配乐读,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本环节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动脑筋思考诗意,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感悟古诗的真情实感,为下一步背诵打下基础。】

四、         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熟读古诗,练习背诵。

(同桌读、小组读,评出优秀,在全班读,师生评价。)

抓重点词语背诵。

【环节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积累语言,让学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指导写字 客 何 音

(学生观察字的写法,并提醒大家在写字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 设计意图: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 本环节指导学生写字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生字的写法,并描红书写,培养学生写字的能力。】

六、         拓展延伸

把古诗中的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编故事并表演,全班评价。)

七、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其二(12)

《古诗两首-回乡偶书》教学设计

鹤溪小学低语组 朱婷婷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是生字,会写6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难点:读好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出示:车站的一张照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有一位叫贺知章的诗人也回家了,他在年老的时候回到了家乡,还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写诗题(写“偶”字,注意提醒。)齐读课题。

二、 自主学习,读通诗句,初解诗意

1、打开书本到115页,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整首诗)

(1) 点读诗歌。出现难读词语。

(2) (课件出示乡音、鬓毛衰、客、何处)师提醒:音、鬓是前鼻音,衰是翘舌音。点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3) 生字指导:字卡讲解结构,观察压线笔。书空,范写,生练习。

(4) 读准了字词,相信古诗你们一定能读的更好。再点读。

(5) 朗读古诗,如果有一定的停顿和节奏会更好。师范读,生拿起笔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

(6) 校对节奏停顿符号,生模仿老师朗读。

2.学习诗歌,读通是最基本的,我们还要把诗意读懂。(板书:懂)

3.提问:读懂古诗意思的好方法。(师总结:a.多读几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读有助于理解诗意。b.借助《词语手册》c.上网查资料d.把每个词语的意思分开理解,然后连起来就是整句诗的意思。)

4.运用方法自己理解古诗的意思。“鬓毛衰”意思解读。孩子们把诗人当成了?客人(板书:客)

5.那你认为他是客人吗?为什么。从第一行诗的哪些词看出来诗人不是客?分别说一说离和回。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行诗。

三、 品析诗句,读想结合,深悟诗情

1、想像理解:当诗人刚刚踏上阔别已久的故土时心情怎么样?读出这种心情。

2、资料阅读。点生朗读。

3、对这句诗你有新的感受吗?说一说。读出这种很长时间的感觉。

4、引申朗读,升华理解:虽然诗人离开家乡这么久了又回来的这么晚,但是每时每刻都在思念自己的家乡。(配乐配图,出示三首有关“乡情”古诗,解读)说感受。

5、这种思念的苦楚可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五十多年!(齐读前两句)

6.诗人终于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你觉得诗人最想做什么?读出这种心情。

7.此时此刻,诗人想说的实在太多太多了,他的心中无以言表的万般感慨化作了这深情的吟诵,齐读前两句。

8.从第二行诗中哪个词看出来不是客人?(板书:乡音无改)人老了除了头发变白还会有什么变化?(动作变慢)人老了会有一种沧桑感,读出沧桑感。

9.把这种对家乡深深思念的感情称为什么?(板书:乡情)

10.自由朗读三四行诗,想象画面故事,用朗读读出来。

1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发挥想象力,想象画中的人物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和你的同桌上下桌四人小组合作讨论。点两组表演。

13.总结:刚才我们透过文字,感受到了一个两鬓斑白感慨万千的老人,体会到了诗人回到家乡后既眷恋又忧伤的感情,也就是说我们把诗读透了。(板书:透)。我们一起经历了读通诗句,读懂诗意,读透诗情的过程,我们也知道了孩子们眼中的客其实并不是客(板书:给客加双引号),而是一个久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四、 反复研读,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诗人不远万里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家乡的孩子们却把他当作了客人,这是怎样一种复杂的感受啊!所以诗人才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诗!谁愿意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诗人的这种乡情,这种忧伤!点读,学生评议。

2、全班齐读。

3、全班背诵。

4、《回乡偶书二》介绍,朗读。引导下课自学。

板书: 回乡偶书

离 通

“客” 回 懂

乡音无改 透

乡情

回乡偶书其二(13)

回乡偶书

今年我15岁,生活的窘迫使我无法透气。

  到底走还是不走?是就算无法生活,也要留在我心爱的家乡,还是远走天涯,谋取生计,为自己找条活路?我艰难的选择了后者。想着以后回来报答家乡对我的恩情!

  我困难的来到了一座城市。城市白天的繁忙让我窒息,城市夜生活的繁华让我不知所措。在这时我明白了,要想在这座城市生活下去,必须奋斗!

  我开始找工作,我不知道我哪里那么幸运,很容易就找到了,虽然只有200/月!我不怕劳累,努力工作,没有丝毫怨言!就这样40年过去了。我有了一定资本,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时我开始回想自己的家乡,回想儿时与伙伴争吵的场景,觉得可笑;回想儿时与伙伴玩耍的场景,觉得快乐;回想40年前离别家乡时的情景,觉得心酸!我打算回家乡看看!

  就这样,我坐上了回乡的火车。

  “我回来了,我的家乡,我敬爱的家乡啊!”我在家乡不知名的地方长啸!我我听到了本地人的谈话,我庆幸我没有丢掉家乡赋予我的口音!

  我回想。。。那时的我是那样的年轻,那样有抱负;而这时的我没有了年轻,也只有为家乡做做事的想法!这40年,改变了许多,我多了一根根白发,两鬓就多了这些!

  我跟随着对家乡的感觉,乱走一通,最后停在一家门口!我只是想找一找家乡的感觉。开门的是一位看上去比我老一点的老人。他问我:“请问你找谁啊?”“我40年前离开了家乡,现在回来看看!”我急切的答道。他激动的说:“你就是40年前离开的那个?!哎!你终于回来了,我就是你小时候的伙伴啊!”我们聊了很久,让我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还记得我!可见家乡人对我的想念是多么的深!

  我的家乡,请不要把我当作客人。我就是主人!

  家乡,我回来报答您了!

回乡偶书其二(14)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悯农》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 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 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4、 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2、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 》

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

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闭。---------范仲淹《渔家敖》

四、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见心。--------杜甫《春望》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五、古诗词中的离情别绪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六、古诗词中的名胜古迹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洲词》

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朝发白帝城》

6、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1)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2)(青)蓑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9)(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7、你了解下列诗人吗?他们分别是谁?大杜:(杜甫)小杜:(杜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鬼:(李贺)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王维)

  唐代边塞诗人有:(高适、崔颢、岑参等人)

  8、读下面的小故事,默写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每做一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难题,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做几道菜,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纯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鸡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1)你知道这四道菜表示哪四句诗吗?默写下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这首诗的题目是:《绝句》,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9、根据要求填写诗题及作者。

  诗题作者

  (1)描写母亲的有:《游子吟》(孟郊)

  (2)描写秋天景色的有:《山行》(杜牧)

  (3)描写送别的有:《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描写对亲人思念的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10、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事物吗?

  (1)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2)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3)小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4)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7)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默写下列诗人写的一首诗。(先写题目,再默诗句。)

  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

  (2)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_宋__朝诗人苏轼在 《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_唐__朝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汗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当“比”讲,它与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中的“于”意思完全相同。

  (8)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

  (9)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蒙蒙胧胧地照着大地,清风拂面,不由撩起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我很快解开了这道难题。

  (12)爷爷七十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就你会贫嘴!”

  13、给诗句填上数字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14、唐代诗人对自然现象、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细致而生动,尤其对日、月、雨等的描写更见功夫,令人赞叹。请就下面句子中有关日、月、雨的内容填空

  有关描写“日”的句子: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描写“月”的句子:

  (1)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今夜明月人相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描写“雨”的句子: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15、唐代诗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填写下列诗句中与“酒”有关的句子。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年级 上册  古诗

   【宋】邵雍---2.1课文---P6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十枝花。

 ---4.1课文---P46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4.2课文---P4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节选) [唐] 李白---5.1课文---P5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 李绅---6.1课后---P6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 骆宾王---7.1课文---P7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宋] 雷震---7.1课后---P72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宋] 王安石--11.4课文---P99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唐] 颜真卿---3.1课文---P2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李 白---9.1课文---P6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 孟浩然---10.1课文---P7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杜甫 ---10.1课后---P75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宋] 范成大 ---10.2课文---P76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1  [宋] 杨万里---10.2课后---P77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唐] 杜牧 ---10.3课文---P7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 王维 ---10.3课后---P7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节选) 【唐】岑参 ---10.4课文---P80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清] 张潮---10.5课文---P82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

 

 【清】 高鼎 ---1.1课文---P2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唐]  杜甫---8.1课文---P6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 ] 白居易---8.2课文---P62
   弄时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唐]  杜甫---8.2课后---P63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宋]  王安石---12.1课文---P96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选)【唐】杜甫---2.4课文---P19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节选) 【唐】白居易---2.4课文---P19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宋】朱熹---5.2课后---P5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 范成大---8.1课文---P70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 范仲淹---8.1课后---P71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唐】王维---12.1课后---P108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刘禹锡---1.3课后---P8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  白居易---3.1课文---P21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唐]  胡令能---3.2课文---P23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 ]  杜牧---3.2课后---P2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宋]  杨万里---3.2课后---P24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汉乐府---4.3课后---P34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唐]  刘禹锡---6.4课后---P5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7.鹿柴   [唐]  王维---7.1课文---P55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 ]  贾岛---7.2课文---P57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  柳宗元---7.2课后---P58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  白居易---9.4课文---P78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宋]   欧阳修---9.4课后---P80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陈毅---10.2课后---P90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元]  王冕---10.2课后---P90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唐]  贺知章---2.1课文---P11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其一) [唐] 韩愈---2.1课后---P1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宋] 王令---2.2课文---P13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唐] 杜牧---2.2课后---P1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宋]  朱熹---2.2课后---P14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  翁卷 ---3.1课文---P22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 辛弃疾-课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唐  罗隐---3.2课后---P25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宋]  杨万里---8.2课文---P60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唐】高适---5.2课后---P53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王昌龄---6.2课文---P46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卢纶---6.2课后---P46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 王翰---6.3课文---P48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  王之涣---6.3课后---P49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李贺---8.2课文---P6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胡马【唐】韦应物---8.2课后---P69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唐] 王之涣---10.1课文---P7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 李商隐---10.1课后---P80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62.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10.2课文---P81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10.2课后---P82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贺知章---4.1课文---P3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4.1课后---P31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李白---4.2课文---P33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王昌龄---4.2课后---P34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维---4.3课文---P3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4.3课文---P35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唐】孟浩然---9.1课文---P74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元】马致远---9.1课后---P7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唐】张继---9.1课后---P7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刘禹锡---9.2课文---P76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北朝民歌---9.2课后---P77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唐】杜牧---9.2课后---P77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李白---9.3课文---P7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陈子昂---9.3课后---P79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宋】苏轼---1.3课后---P10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苏轼---2.2课后---P16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于谦---3.1课后---P20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汉乐府---6.1课文---P53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文嘉---6.1课后---P54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唐】 王昌龄---11.1课文---P88

   一、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宋】陆游---11.2课文---P90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唐】 杜甫---11.3课文---P9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王勃---2.1课文---P9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韦应物---2.2课文---P1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宋】苏轼---2.2课后---P1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王安石---2.3课文---P13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叶绍翁---2.4课文---P15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 苏舜钦---2.4课后---P16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宋】晏殊---4.3课后---P37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宋】苏轼---5.1课文---P3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李白---5.1课后---P40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白居易---5.1课后---P40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李白---5.1课后---P40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君不见下渝州。

 

 

[清]郑 燮 ---1.1课后---P3

   咬 定 青 山 不放松,立根 原在 破 岩 中 。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宋]文天祥---1.2课文---P4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 陆游---1.2课后---P5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清] 谭嗣同---1.3课文---P6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鲁迅---1.3课文---P6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唐]岑参---4.3课后---P34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杜甫---6.1课文---P51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宋】 陆游---6.2课文---P53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6.3课文---P55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唐】李绅---9.2课后---P85

    春 种 一粒粟,秋收 万 颗 子。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

   【唐】王昌龄---10.2课文---P92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唐]刘长卿---10.2课文---P93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一九二八年秋毛泽东---1.1课后---P6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一九五九年六月  毛泽东---1.3课文---P10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唐] 张志和---3.3课后---P27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 白居易---4.1课后---P3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魏] 曹操---5.1课文---P41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魏】曹操---5.1课后---P42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毛泽东---5.2课文---P43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è)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唐]杜甫---6.1课文---P49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 王维---6.2课文---P51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宋]李清照---7.1课后---P59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一)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回乡偶书其二(15)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导语:《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①《回乡偶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②老大:年纪大了。
  ③乡音:家乡的口音。
  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⑤衰(cuī):减少,疏落。
  ⑥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lù),方圆三百余里。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作者:贺知章
  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
  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
  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
  作者:贺知章
  离别家乡已很长时间了,
  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
  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漾着清波。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回乡偶书其二(16)

《 回乡偶书》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1) □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

(1)、在百度中搜集有关贺知章的个人资料集及创作背景。

(2)、在百度中查找课文的有关视频,修改、整理成PPT课件。

教学课题:15、回乡偶书

教材分析:

《回乡偶书》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贺知章在早年离开家乡,晚年回到久别的家乡后,发现人事的变化,面对孩童的不识与陌生,心中荡起无限感慨之情。本课学习中一共有5个生字,字形结构都不太难,学生易于识记。本课的难点是通过对词语的理解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以及回到家乡后的万分感慨之情。在这首诗中重点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有“少小、老大、乡音、鬓毛衰、笑问”等词语,只有对这些词语理解了,才能把握全诗的感情。学习古诗,理解后还要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情境导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多媒体课件:回家),“每年春节人们都会赶着回家过年,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甚至不惜整夜守候在车站,多么感人的思乡之情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回家的古诗《回乡偶书》。”(边说边板书诗题和作者。)

2、教学“偶”字,师板书偶,边释字形,学生跟着书空右半边;读“偶”。学生齐读课题。

3、理解题意:偶,偶然的意思,偶书呢,偶然间写下的诗。

“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贺知章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就要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

二、自主读诗,整体感知。(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及韵味。)

1、介绍诗人。(课件出示)

2、自由读通诗,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课件显示朗读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2、借助课文插图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划上横线准备提问。)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 带拼音读:认读“鬓”,强调发音,认读“衰”

(2) 去拼音读,开火车读。

(3) 出示词语:偶然、少小、老大、乡音、无改、鬓毛衰、衰老、相识、笑问、客人、何处来。学生认读。

(4) 说说你已经理解了古诗中那几个词语的意思。(估计学情:少小、老大;回、相见、相识、客、何处、笑问)在这个环节中相机指导“客“字的书写并让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

(5) 说说哪个词你实在想不明白?(估计:乡音、无改、鬓毛衰)读“鬓毛”,理解“鬓毛”(图片帮助理解);理解“衰”的意思。解释:“衰老”(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我吗?那形容怎样的人,比较合适?);出示“鬓毛衰”词组,学生认读,理解“鬓毛衰”的意思;

(6)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说一句,幻灯出示一句诗意)用“虽然……但是……”接“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个句子。

4、齐读古诗。

三、感悟诗意,读中悟情。

1、指名读,师生评议。(读准确,读连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情感及韵味。(大家读得这么好,我也想来读一读,同学们给我这个机会吗?)(学生鼓掌)“谢谢同学们的夸奖,老师能读得这么好可是有诀窍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拿到诗后,大家认真读,用心读,多读几遍就能把它读好。大家有信心读出诗的韵味吗?现在我们就来一句一句地读。)

(一) 指导第一句

1、学生自由读第一句。

2、(课件:出示年老而归的画面)显示年少与年老的对比图,出示两行诗。

3、指名读。通过观察对比两幅图,说说你想带着怎样的情感读这句诗呢?——难过:离开的时候还是小孩子,而回来的时候已经头发都白了,很伤感。(学生反馈)(教师及时鼓励)

4、体会情感齐读第一句。“这时候的贺知章老爷爷看着家乡的变化,听着家乡话真是悲喜交加啊!他不由地发出感叹——“少小……”

过渡:诗人已经激动得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家乡,心中无比激动高兴的诗人回到家后受到怎样的对待呢?

(二) 读第二句

1、(课件:出示儿童与诗人相见的画面)

2、请同学们观察图画,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小朋友,你会对贺知章爷爷说些什么话呢?

3、教师扮演诗人,学生们扮演孩子们,师生互动理解诗句。

“离家五十年,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结果孩子们却把我当作了外来的客人!唉!可真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你们能明白我的感受吗?”

“是啊,离开家乡的日子实在太久了,以至于孩子们都把我当作远来的客人啦。这是贺知章老爷爷深深的叹息啊!你们能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吗?”

4、指读,教师评一评。

过渡:《回乡偶书》把诗人急切重回离别了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又喜又悲的感情,表现得亲切自然。让我们再把这两句连起来读一读,看谁能把作者的又喜又悲的情感读出来。

5、齐读。

6、小组探究,想象体会。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贺知章爷爷该是多么得思念家乡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每当中秋月明时,贺知章会怎样思念家乡?每当九月重阳,贺知章会怎样思念家乡呢?一年过去了,又是除夕了,贺知章又会怎样思念家乡呢?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讨论,把你的想法轻轻地告诉你的组员。”

7、以情引读,读中悟情。

“是啊!贺知章爷爷如此的思念家乡,今天,他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可是家乡已经不是以前的模样,同学们想象一下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朋友?亲人?诗人自己……”

8、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创设情境,以情引读。

“是啊!50年后,朋友大多离去,昔日朝夕相处的朋友再也不见身影。诗人不由感叹起来——(引读全诗)”

“50年后,亲人大多离去,往日一家人团圆欢乐的景象再也无处找寻。诗人不禁叹息起来——”

“50年前风华正茂,年青力壮,50年后却老态龙钟,白发苍苍,真是人生易老,物是人非啊!诗人不由伤感起来——”

四、配乐吟诵,升华诗情。

“是啊!岁月在少年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日子给乌黑的头发染上了白霜。漂泊在外的游子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家乡的人与事每天也在变幻,但唯一不改的是游子的那颗回家的心,唯一不变的是对家乡深深的爱。”

1、学生学习吟诵。“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再次朗诵全诗。”

2、指名吟诵,师生评价。

3、配乐朗诵全诗。(教师一边创设情境,旁白配乐,学生投入朗诵。)

五、阅读续篇,深化感情。

(你们已经能像诗人一样把思乡之情表达出来了,就像诗人的知音一样。诗人还写了另外一首表达他思乡之情的诗,也叫《回乡偶书》,是第二首。请大家借助拼音自己把它读一读吧!)

1、出示《回乡偶书》第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学生自由朗读。

六、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通过吟诵诗句,体会了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第二首《回乡偶书》就请大家回家跟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好吗?

教学反思:

古诗语言精练却意境悠远,“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发”,每首诗都有着特定的创作背景,而这些背景离现在的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实在是太久远了。通过创设情境,找到切入点让学生体会,例如我在揭题时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久别家乡思念故乡的感受,再通过春节火车站人们赶着回家的图片让学生对“思乡”有了情感上的共鸣,为下面的古诗教学作了铺垫。在课中,设置了“中秋、重阳、除夕”这几个节日让这首古诗所蕴含的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化作了具体的一个个情境,如此一来久思家乡而不得回,终老才得以回乡的无奈与伤心就不难理解了。并且我以情引读,通过让学生想象家乡朋友、亲人的离去以及自己的变化来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情感进而投入地朗诵诗歌,达到感情的升华。但这些环节也只是帮助学生理解了这首诗中的作者当时是既高兴又难过的,至于百感交集、悲喜交加的这种深层次的情感是怎么也不能感同身受的,只能留待于长大以后的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去体悟。我想这堂课在学生心中已留下了这首诗的印记,为以后某时某地某情某境时有感而发脱口而出吟咏这首诗作好了存储的准备!

回乡偶书其二(17)

回乡偶书

  

【原文】:


  回乡偶书(1)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

  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第一首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本题共二首,是作者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致仕还乡时所作。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八十五岁)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杨衡《对床夜语》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

回乡偶书(2)

  原诗: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翻译:

  离别家乡已经很久了, 最近以来人和事都半消磨了

  唯有门前的镜湖水 春风都不改旧时的波浪.

  

【作者】: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杭州市萧山区)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贺知章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当世称重”,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他常醉辄属籍,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又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舍本乡宅为观,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诏许之,赐鉴湖一曲。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回山阴五云门外“道士庄”,住“千秋观”。建“一曲亭”自娱。。繁纸不过数十字。“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其间,写下《回乡偶书》2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孩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未几病逝,年八十六。乾元元年(758)肃宗以侍读之归,赠礼部尚书。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生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为时人所倾慕。当看到李白的诗文,即赞为“谪仙人也”,后成为忘年之交,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贺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常与李白、李适之、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饮酒赋诗,时谓“醉八仙”。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贺知章告老还乡,为道士。离开京师时,玄宗曾赐诗,皇太子及文武百官为其饯行。回乡后不久病逝。

回乡偶书其二(18)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894

唐诗三百首,小学古诗,思乡,感慨,伤老,早教古诗10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回乡偶书其二(19)

回乡偶书

作者:梅一梵;

作者机构:陕西;

来源:散文诗:上半月

ISSN:1004-7573

年:2018

卷:000

期:011

页码:P.34-37

页数:4

中图分类:I26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散文诗;文学;文学作品;现代文学

摘要:在春山行于故乡,阡陌,行于翠色欲滴的山中。风闲闲,雾闲闲。羊肠小路的左边和右边,一枚枚鹅黄色的嫩芽,借来蜗牛的触角,把透明的曲线,向七里香的蔓藤靠近。

本文来源:https://www.czhuihao.cn/zhichang/143737/

《回乡偶书其二1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推荐阅读

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

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

你知道的越多,练习的越多你练习的越多,你知道的越多。在繁忙的项目成本实习之后,你必须准备写一份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可以总结经验,避免错误,指导今后的工作。那么,您如何编写项目成本实践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一学生下学期工程造价综合实训总结报告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4-26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4-26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

报告是一种公文格式,专指陈述调查本身或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使用范围很广,报告的风格与结构因各个机构的惯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工作的总结报告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04-26
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一岗”就是一个领导干部的职务所对应的岗位;“双责”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既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具体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负责;也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履行“一岗双责”情况汇报个人总结报告集合6篇,
2024-04-26
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三篇

工作总结(JobSummary 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镇2022年“零事故”创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
2024-04-26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惠好考试网 京ICP备16605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