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份百题精练(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勒 lè      勒令    勒索     亲勒六军    悬崖勒马

B.宁 níng    宁静    宁亲     息事宁人    宁缺毋滥

C.着 zháo    着凉    着数     不着边际    上不着天

D.嚼 jiáo     嚼舌    咀嚼     味同嚼蜡    咬文嚼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A A都读B“缺毋滥中的nìngC“中的 zhāo;D“中的 jué。)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眩晕/ 光彩炫目        重叠/ 高潮迭起        心酸/ 人间辛酸

B.心率/ 心律不齐        掠夺/ 攻城掠地        陈规/ 墨守成规

C.轻闲/ 清闲自在        再世/ 再所不辞        青山/ 山清水秀

D.法治/ 法制社会        绿阴/ 绿草如茵        直言/ 仗义执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B.掠略,C.再在,D.制治。)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主要作了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堵塞因转型可能会带来的一些税收漏洞、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等五方面的修订。

B.2013年2月14日早上6点12分,上海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报:中山西路2271号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宿舍楼着火,警方迅速派员前往处置。

C.当时西南联大的女生很爱吃这种粑粑,昆明人又叫女大学生为摩登,这种面饼也就被叫成摩登粑粑,而且成了正式的名称。

D.之所以说熏陶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就是因为熏陶比之管理、训练,更带有老师的体温:自身的示范、心灵的融合以及情感的感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标点符号

AB冒号管到着火,所以在着火后应为句号。C“摩登摩登粑粑都加引号。D“体温后面的冒号应为破折号,因为后面的话是对体温的解释说明。)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炙手可热的名校遭到冷遇,“天之骄子”受到社会指责,人们不禁要问:“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B.这次运动会,小李得了冠军,骄傲的尾巴都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C.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D.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这种采取潜藏“阵地”的方式吃喝,就能吃得心安理得吗?岂不是自欺欺人、遗害无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DA“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比喻权贵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这里用来形容名校的抢手,热闹,火爆,红极一时,是不恰当的。B“侧目而视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C“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办事没有丝毫根据,用于一位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老人观察、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褒贬不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认为,城市雕塑是人民的艺术,是美丽中国的文化表现,应该多措并举下大力气发展好。

B.中国电影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与繁荣,必须解决两个环节的问题:一个是夯实中国电影的基础工程——电影文学队伍与新人培养,另一个是电影市场不能急功近利。

C.河南省作协名誉主席凌解放(二月河)代表建议我国设立国家级奖项或民族奖项,对好的文学作品大力扶持,对优秀的作家进行奖励,鼓励作家挖掘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认识。

D.李鹏举捐赠油画作品展日前在民族文化宫举行,34幅油画作品是旅美油画家李鹏举应西藏高山文化发展基金会的邀请,历经两年精心创作完成并捐赠该基金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BA项,由语序不当造成的搭配不当,应改为是美丽中国的表现文化C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对好的文学作品进行奖励对优秀的作家大力扶持D项,成分残缺,应在基金会后加。)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

李育书

  道德学说在儒家学说中历来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儒家道德有较强的对象性,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君子。君子主要指士大夫阶层,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平民指普通百姓。在对君子平民作出区分的基础上,儒家道德学说主要对君子提出了道德要求。对于平民的道德要求就是成为一名君子,在儒家道德中,没有专门针对平民的道德要求,可以说,平民并没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平民在道德地位上依附于君子,在这层意思上讲,儒家道德根本上是君子道德。

  儒家的君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政治意涵,二是道德意涵。政治意涵是政治上的执政者,是有位之人;道德意涵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对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就曾指出:“君子,谓贤士大夫也。”(《论语集注·先进》)在君子的界定上,儒家思想存在政治与道德的混同。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和人之间人格平等,同等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固定的等级、阶级逐渐消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变小。这一过程笔者称之为“同质化”。市场化改革以来,意识中的平等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再次说明,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自我意识出发,经济、政治、道德等领域的平等观念取得全面支配地位,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不再有君子和平民的自我区分与定位。

  儒家道德中君子平民之分的目标指向是君子,其道德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现代社会君子和平民都变成了公民,而儒家道德学说中,缺少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儒家道德主体性未能延伸到政治主体性,对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同时,儒家道德对平民缺少约束力。同质化带来的结果是,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平民道德缺失的问题就进一步暴露出来。每一种价值都在自己那里得到正当性的说明,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这种价值相对主义导致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面向“小众”、面向君子的儒家道德更加丧失影响力。

  如今,君子的角色已经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平民的道德失去了目标参照。就此而论,君子的消亡恰恰给儒家道德带来了两方面的打击;一是主体道德难以建立,二是道德失去参照,这两方面都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6.下列选项中关于“儒家君子道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君子道德是对君子提出的要求,对于平民没有道德要求。

B.儒家君子道德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存在着政治与道德上的混同。

C.儒家君子道德的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D.儒家君子道德学说,只有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缺少对平民的约束力。

7.下列对于造成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差别。

B.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

C.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

D.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的君子既是执政者,是有位之人,又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B.平民道德缺失让所有价值都能得到正当性的说明,君子的道德失范行为都能得到辩护。

C.平民道德缺失带来的价值相对主义导致道德规范进一步萎缩,平民进一步滑向无道德约束的状态。

D.君子的消亡使主体道德难以建立,让道德失去参照,从而构成了儒家道德的时代困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6.CA项对于平民的道德要求是依附于君子;B项是对儒家君子的解释,不是儒家君子道德;D项原文是缺少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

7.A(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变小,不是没有了差别)

8.B(从上下文看,得到辩护的应该是平民为自己的道德失范行为进行辩护,不是君子)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绍叔字仲明,荥阳开封人也。累世居寿阳。祖琨,宋高平太守。

绍叔年二十余,为安丰令,有能名。后为本州中从事史。时刺史萧诞弟谌被诛,台遣收诞,兵使卒至,左右惊散,绍叔独驰赴焉。诞死,侍送丧柩,众咸称之。到都,司空徐孝嗣见而异之,曰“祖逖之流也”。

梁武帝临司州,命为中兵参军,领长流。因是厚自结附。帝罢州还都,谢遣宾客,绍叔独固请愿留。帝曰:“卿才幸自有用,我今未能相益,宜更思他涂。”固不许。于是乃还寿阳。刺史萧遥昌苦要引,绍叔终不受命。遥昌将囚之,乡人救解得免。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补宁蛮长史、扶风太守。

东昏既害朝宰,颇疑于帝。绍叔兄植为东昏直后,东昏遣至雍州,托候绍叔,潜使为刺客。绍叔知之,密白帝。及植至,帝于绍叔处置酒宴之,戏植曰:“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宾主大笑。令植登城隍,周观府署,士卒器械,舟舻戎马,莫不富实。植退谓绍叔曰:“雍州实力,未易图也。”绍叔曰:“兄还具为天子言之,兄若取雍州,绍叔请以此一战。”送兄于南岘,相持恸哭而别。

天监初,入为卫尉卿。绍叔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每为帝言事,善则曰:“臣愚不及,此皆圣主之策。”不善,则曰:“臣智虑浅短,以为其事当如是,殆以此误朝廷也。臣之罪深矣。”帝甚亲信之。母忧去职。绍叔有至性,帝常使人节其哭。顷之,封营道县侯,复为卫尉卿。以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

三年,魏围合肥,绍叔以本号督众军镇东关。事平,复为卫尉。既而义阳入魏,司州移镇关南,以绍叔为司州刺史。绍叔至,创立城隍,缮兵积谷,流人百姓安之。性颇矜躁,以权势自居,然能倾心接物,多所举荐。士亦以此归之。

  征为左将军,至家疾笃,诏于宅拜授,舆载还府。中使医药,一日数至。卒于府舍。帝将临其殡,绍叔宅巷陋,不容舆驾,乃止。诏赠散骑常侍、护军将军,谥曰忠。绍叔卒后,帝尝潸然谓朝臣曰:“郑绍叔立志忠烈,善必称君,过则归己,当今殆无其比。”其见赏惜如此。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兵使卒至,左右惊散        卒:士兵,士卒

B.雍州实力,未易图也        图:谋取,对付

C.帝甚亲信之                信:相信,信任

D.缮兵积谷,流人百姓安之    兵:武器,兵器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因是厚自结附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兄还具为天子言之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营道县户凋弊,改封东兴县侯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于是乃还寿阳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骑,质于齐。兵乃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郑绍叔对梁武帝“忠烈”的一组是(3分)(  )

①绍叔独驰赴焉

②及帝为雍州,绍叔间道西归

③绍叔知之,密白帝。

④绍叔忠于事上,所闻纤豪无隐

⑤士亦以此归之

⑥善必称君,过则归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郑绍叔做本州从事史的时候,州的刺史萧诞因为弟弟的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只有郑绍叔一个人护送灵柩,受到了大家的称赞。

B.郑绍叔的哥哥奉命刺杀梁武帝,这事被郑绍叔知道了,就暗地里告诉梁武帝并做好准备,并且和哥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C.郑绍叔的性格很是拘谨而急躁,往往以权势自居,但是能够真心地待人接物,对人才也多有举荐,士人多半因此而归附于他。

D.郑绍叔被征召为左将军,但因为病重,只能在家里接受诏书,皇帝还派人一天数次到他家里为他治疗,死后,梁武帝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9.A(卒,仓猝)

10. AA因此;通过。B给、对。C因为。D才)

11.B不是对梁武帝;是对郑绍叔倾心接物,多所举荐的认可;是侧面表现)

12.D梁武帝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错)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家该向契诃夫学些什么?

童道明

①1月31日,俄国作家契诃夫诞生150周年。这一天,俄罗斯总统到契诃夫的故乡拜谒这位伟人。同一天,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和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了“契诃夫和我们——纪念契诃夫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

②对契诃夫的纪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他那里学到什么。

③契诃夫崇尚质朴与简洁。他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姐妹。”在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流行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学习契诃夫作品的质朴,学习他在平易中出真实、见深刻的追求,对我们的文学创作,对克服日常写作中的矫饰之风都不无好处。

④最早想到要向契诃夫学习的中国人是剧作家曹禺。他在1936年发表的《日出·跋》里写了一段他对契诃夫《三姐妹》的读后感:“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龇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围里。我想再拜一个伟大的老师,低首下气地做一个低劣的学徒。”

⑤在曹禺之后,美学家王元化也写过赞赏契诃夫的文字:“契诃夫的剧本一直是我心爱的文学读物……我认为质朴深沉比雕琢卖弄需要有更多的艺术才华,虽然初看上去前者并不起眼。艺术需要含蓄,需要蕴藉,但这往往是贪多求快的读者所忽略的。当我逐渐懂得去欣赏契诃夫以后,不管经历多少岁月,面临怎样的艺术新潮,我再也不会发生动摇了。”

⑥而最近中国作家刘心武也发出向契诃夫学习的呼吁。他转述了一位青年朋友对社会上比富、追星等陋习的尖刻议论之后,笔锋一转,说起了契诃夫:“听罢小G之言,我说:你这描绘,属于典型化手段,若按契诃夫剧作……或者再冲淡些表现,可能更接近真实。”

⑦契诃夫还有一个优点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他面对新思潮的态度。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正是欧洲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兴起之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象征主义流派。契诃夫没有漠视这一文艺新潮的存在,并且为我所用地从中汲取有益资源,从而补充自己现实主义的机体。

⑧从1895年创作《海鸥》开始,契诃夫就开始大胆地在剧本中运用“象征”元素,丰富戏剧的形象内涵,其结果就如高尔基所说,契诃夫把“现实主义提升到了激动人心与深思熟虑的象征”。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现实主义创作是否“过时”的争论,契诃夫的创作态度无疑对我们的作家、艺术家在把握传统与革新的辩证关系时有所启发。

(选自《人民日报》)

1.根据原文,下列不能作为“该向契诃夫学些什么”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

A.俄罗斯总统到契诃夫的故乡拜谒了这位伟人,中国也举办了“契诃夫和我们——纪念契诃夫诞辰150周年学术研讨会”。

B.契诃夫崇尚质朴与简洁,在平易中出真实、见深刻的追求,有助于我们克服日常写作矫饰的不良文风。

C.艺术需要含蓄蕴藉,契诃夫的质朴深沉创作就符合艺术的这种要求,虽然初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却需要有更多的艺术才华。

D.契诃夫面对新思潮的态度,没有漠视,而是为我所用地从中汲取有益资源,从而补充自己现实主义的机体。

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当下的中国文化领域呈现的势头是,图书出版日益市场化,流行文化明显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B.曹禺是最早想到要向契诃夫学习的中国剧作家,1936年发表的《日出·跋》体现了他的想法。

C.契诃夫创作《海鸥》,大胆运用“象征”元素,使戏剧的形象内涵得到了丰富。

D.契诃夫所处的时代是欧洲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兴起,象征主义流派即将登上历史舞台之时。

3.  以下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对契诃夫的纪念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契诃夫那里学到什么。

B.契诃夫《三姐妹》抓牢了观众的魂魄,靠的是其结构上的平淡及没有起伏生展的剧情。

C.契诃夫剧作中的描写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段,如果能再冲淡些表现,可能就接近真实了。

D.契诃夫的创作态度对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把握传统与革新的辩证关系会有所启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A(该项属于答非所问)

2.D(该项属于混淆已然未然。象征主义流派即将登上历史舞台错,原文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象征主义流派

3.DA项曲解文意,原文第2对契诃夫的纪念固然重要,而不是此项的对契诃夫的纪念并不重要  B 项曲解文意,原文第4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却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表述的转折关系,与此项靠的是的句内关系不同;  C项是作家刘心武的表述,而不是作者的观点)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节选自《汉书》)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擅:擅权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5.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3分)

①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杀了晁错,并未达到使吴楚七国罢兵的目的,还使天下之土不敢再直言进谏,汉景帝极其懊悔。

7.  把下面的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5分)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4D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5D(①④不是晁错死因: ①是皇上对晁错的重视和任用  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6C 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这个说法不符合文意)

7.①皇上刚即位,你当权处理政务,侵害剥夺诸侯利益,使人们的骨肉之情疏远,招致许多责难怨恨,你为的是什么呢?(用事:当权,掌管政务;疏:使动用法;让:责怪,责备;以上各1分;句意通顺2分)
   ②计划刚刚实施,突然遭受杀身之祸,在朝廷之内堵住了忠臣的嘴,在朝廷之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卒:突然;杜:堵住;为不取也:认为不可取,认为不该这样做;以上各1分;句意通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