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学期长沙县、攸县、醴陵、浏阳四县一中11月联考试卷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        C.儒家          D.农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A

     

史载: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可得出

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

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        D.秦统一前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已经出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

     

“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A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感,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材料反映了孔子

A.以人为本   B.因材施教                                 C.启发引导                   D.教学相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B

     

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

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

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D

     

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城市功能的变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A

     

山西在明朝中叶出现“商贾之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埒王公矣”。入清以后,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了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明清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C.形成了独特的晋商文化           D.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B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D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其不合时代潮流

C.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尖锐  D.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B

     

1824年英国人欧文到美国创办了“新和谐公社”,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但是4年以后,“新和谐公社”即宣告了破产。“新和谐公社”短暂的生命反映了

A.“新和谐公社”的出现是当时的经济和阶级状况发展的产物

B.欧文非常明确无产阶级的阶级使命

C.欧文对资本主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

D.资产阶级政府对无产阶级社会理想的极端仇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在《物种起源》一书出版20年后,有一位名叫马歇尔的英国评论家,大胆说出了他的一些同代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写道:如果英国人口的增长赶不上中国人,那个无精打采的种族将会蹂躏地球的许多地方,而本来应当是朝气蓬勃的英国人定居在这些地区将受到威胁。这主要说明

A.达尔文主义成为19世纪后期种族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B.达尔文主义应用于社会对世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C.达尔文主义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后殖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D.中国过多的人口挤占了英国人生存的空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命起源

A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B

     

1935年11月,蒋介石发表对外关系演说:“苟国际演变不斩绝我国家生存民族复兴之路,吾人应以整个的国家与民族之利害为主要对象。一切枝节问题当为最大之忍耐,复以不侵犯主权为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绝不轻言牺牲”。材料主要说明

A.蒋介石对中日妥协仍旧抱有幻想       B.蒋介石已经做好抗战准备

C.蒋介石做好了和与战的两手准备       D.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A

     

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以下关于该计划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使东欧各国的经济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 B.苏联防止了东欧国家与西方的经济往来   C.该计划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C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B.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即将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

     

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1960年提出著名的“特里芬悖论”,它是指如下两难局面:一方面,美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其他各国储备资产的来源,若美国停止不平衡,势必减少他国的流动性储备;但另一方面,若美国长期不消减国际收支逆差,又会使其他国家对美元的信心下降,因而争相拿本国的美元储备兑换美国政府的黄金。这里特里芬悖论指出的问题意味着

A.美国清偿能力和机制与国际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性矛盾

B.美国经济实力愈是强大,该悖论指出的矛盾愈是突出

C.美国享受美元特权是无需支付成本的

D.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解体意味着美国金融霸权的终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A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列宁领导的社会建设中具体是指            

A.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B.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

C.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B

     

自太平军兴起后,各省多以镇压太平军为借口,截留田赋,以备急需。《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及至民国初年,因时局动乱,各省田赋多被地方军阀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表明从晚清到民国初年

A.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被破坏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财政

C.社会动荡不安导致财赋减少                  D.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民主探索史综合运用

A

     

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这段史料说明

A.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

B.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

C.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

D.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阅读 1850~1949 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

1850 年

1887 年

1914 年

1936 年

1949 年

人口数              (千人)

414 699

377 636

455 243

510 789

541 670

人均收              入(元)

43.8

35.9

41.22

50.51

34.98

A.1850~1887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B.1887~1914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实业救国、收回利权运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以及辛亥革命有关

C.1914~1936 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D.1936~1949 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和推行“法币政策”有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

     

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铲平世界”是指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趋同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缩小南北差距

C.柏林墙倒塌是全球化加速的根本动力       

D.Windows3.0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D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其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其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作品

    A.《最后的晚餐》                  B.《人间喜剧》

    C.《牧神午后·前奏曲》                  D.《等待戈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D

     

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若是每个个人把他的权利全部交付给国家,国家就有统御一切事物的天然之权;就是说,国家就有唯一绝对统治之权,每个人必须服从,否则就要受最严厉的处罚。这样的一个政体就是一个民主政体。我相信,在所有政体之中,民主政治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相合的政体。最自由的国家是其法律建筑在理智之上,这样国家的每一分子才能自由。”上述论述体现的思想有

① 社会契约  ② 三权分立  ③ 自由平等  ④ 法律至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启蒙运动

D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了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在他们认为)的庸俗,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的驱动                    B.商业经济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工业革命使“理性的胜利”成为谎言                  D.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C

     

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

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