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第十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周末自测卷三

屈原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又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他生活的祖国在下图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屈原生活的祖国是楚国;从图中可以看出,是齐国,排除;是鲁国,排除;是燕国,排除;是楚国,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D。

【点睛】首相明确屈原的祖国;然后分析出图中哪个是楚国即可。

     

据战国策记载,秦国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国强民富,具有了其他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此农业生产技术是

A.用牛耕种

B.水排

C.耧车

D.翻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A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策记载”“农业生产技术”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采取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牛耕,故A项正确;B项是东汉时的冶铁工具,排除;C项是汉朝的播种工具,排除;D项是三国时期的灌溉工具,排除。

【点睛】“战国策记载”“农业生产技术”是解题的关键。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C

试题分析:根据四个选项的关键信息,A“为政以德”、B“以德兼人者王”都是强调以德治国,D“为天下,非为君也”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大一统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名师点睛】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详解】根据材料“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外国已经完全干预到了中国的政治体系,中国成为西方殖民者的附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项正确;A项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D项是1946年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一个包括通商航海设领等内容的条约,排除。

     

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豪放雄壮”的南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B

【详解】根据材料“豪放雄壮”并结合所学可知,辛弃疾属于豪放派,故B项正确;李清照、柳永属于婉约派,故AC两项错误;关汉卿是元朝的曲作家,不是宋朝的词人,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豪放雄壮”。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内容看,唐甄认为要实现国家富强,必须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农商并重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受到挑战,“工商皆本”思想在一些士大夫中出现。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掘出的随葬文物有以下物品,请判断此古墓的大致年代

①丝织品

②景德年间瓷罐

③唐三彩

④活字印刷品

⑤烟叶残渣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织品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出现;景德年间瓷罐出现于宋朝;唐三彩是唐代著名的陶器;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宋代;烟叶出现于明朝;因此,这个墓葬大致出现于明朝,故D项正确,ABC项排除。

     

下图是中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该组织系统最早形成于

A.新中国成立时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三大改造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图中所示的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由此形成,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D项是党的会议,排除。

     

下图是中国境内两个历史时期的近代工业资本统计资料,仔细观察图表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在中国占有优势

B.商办企业发展迅速

C.民族工业趋向衰落

D.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C

【详解】民族工业由资本不足2000万元发展到8000多万元,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从中可以分析出外国资本占优势,故A项正确,排除;商办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排除;从商办和外国资本来看,两者之间的比重差距在缩小,故D项正确,排除。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

由材料信息“1909年”、“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可判断出这是电影的功能,故B项正确;电视发明于二十年代,故A项错误;报纸和广播不符合“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故C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1909年”、“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由此判定答案即可。

     

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两个扇面”是指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深圳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也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因此“两个扇面”是指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两个扇面”的含义理解错误,排除B、C、D项。

     

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l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A

【详解】从材料“从l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呈现上升趋势,故①②正确;是1953年,排除;是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所以答案选A。

【点睛】“从l978年到1982年呈现上升趋势”“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解题的关键。

     

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B.它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起到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

D.目的是阻止革命,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全球与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外交成就,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日邦交正常化

②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④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A

本题考查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根据所学可知发生在1972年9月,发生在1979年1月,发生在1996年,发生在1991年,因此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本题答案为A。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抗日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C

试题分析:“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指的是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易错警示】如果根据材料信息“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断章取义,本题容易错选A项。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发起的第一次侵华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但鸦片战争期间,并没有出现“全民族一心一意”抗战的局面。

     

一位史学家在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时说:“政府部门的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从217万成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的哪一时期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

D.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B

【详解】从材料“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可知,应是战争的发生使男子大量应征入伍,造成劳动力短缺,妇女不得不出来参加工作以顶替男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时期,由于长期战争和大量伤亡,男子大批应征,妇女大量进入到各个部门,故B项正确;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时并没有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A项排除;经济危机时期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故C项排除;D项时期不符合“政府部门的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排除。

【点睛】“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是解题的关键。

     

有人在谈论新三民主义之“民权主义”时说,孙中山不再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而是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即“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下列构成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发生演变的背景有

①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美国总统威尔逊宣扬“民族自决”

③马列主义学说及其在俄国的实践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反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三民主义

C

【详解】根据题目中“……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可得出是1924年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发生演变的背景有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故①③④正确;没有体现出“民权主义”,排除;所以答案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1951年,美、英等国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议,签订了对日和约。中国、朝鲜、越南被排除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国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该和约的签订违反了(  )

A.《联合国家宣言》B.《开罗宣言》

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两极世界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联合国家宣言》明确规定,不单独与法西斯国家签署停战之类的协定。而材料中美国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联合国家宣言》的宗旨。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联合国家宣言》

     

伯里克利时代,凡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当时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四百人会议

B.五百人会议

C.公民大会

D.陪审法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故C项正确;A项是梭伦时期创立,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排除;B项是克里斯提尼时期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排除;D项是司法机构,排除。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B

材料论述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体现出总统和国会之间权力制衡的原则,故B正确;A和D属于联邦制的原则;C中原则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美国共和政体体现的政治理念

(1)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20017年德国电视台举办了“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正确的有:

①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②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③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④主张神职人员要洁身自好,不能结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此题考查的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可知,其中心议题就是宗教,而关于神职人员婚姻等私事,材料并没有涉及到,故,含有的选项均不正确,而①②③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活动与思想。综上所述,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母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C

【详解】材料“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说明了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项是浪漫主义文学,排除;C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符合题意;D项是无产阶级文学,排除。

【点睛】“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是关键信息。

     

在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下列四组发生在20世纪的历史大事件中,前者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后者的有

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华约的建立

②尼克松访华——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中国政府做出开发开放浦东的决策

④《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出台——欧盟的成立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约的建立,促使了华约的建立,故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促使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故正确;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实现这一具有战略意义转移的第一步,是开发上海浦东,故错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出台,促使了欧盟的成立,故正确;所以答案选A。

     

列宁认为:“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与这一措施同时实施的是

A.粮食税

B.企业收归国有

C.食物配给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A

【详解】材料“旧的社会经济结构”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结构而言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材料“不摧毁”就意味着保留这些东西,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这是新经济政策的本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符合题意;B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是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排除。

     

某科学著作阐述了这样的基本原理:在加速运动系统里的惯性力,可以运用到时空中的各种物体运动上。这一著作应该是

A.《论物体的电动力学》

B.《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C.《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

D.《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物理学重大进展

A

【详解】材料中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属于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观点的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狭义相对论的代表作,符合题意;B项的主要内容是光是由分离的粒子组成的,故排除;C项是牛顿的著作,没有体现相对论的观点,故排除;D项是广义相对论,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