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累(lèi)        一爿(piàn)

B. 间(jiàn)或       欹(qī)侧

C. 菲(fēi)薄        桀骛(ào)

D. 不惮(dān)       居戮(l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音字形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分析识别字音字形。A项lěi,pánCfěi;D项dàn;故选B

【点睛】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字音字形的能力,需要学生注意平时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审清题目要求,迅速识别字音字形。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生长在亚马孙河流域的王莲,叫片直径最大达4米,在世界上可谓绝无仅有。

B. 国庆狂欢之夜,万人空巷,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湖涌,形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C. 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绝不能削足适履,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D. 在课程改革的初始阶段,教师必须严格按课程标准照本宣科,不能随意改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D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本题A项,绝无仅有: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形容王莲珍贵正确;B项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出来,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形容国庆狂欢之夜的庆祝盛况正确;C项削足适履: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形容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不能生搬硬套正确;D项照本宣科:比喻不能灵活运用,是贬义词,而本句是说教师必须严格遵循课程标准,不能随意改造,用本成语不合语境,可改为中性词“恪守不渝”。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当地时间3月20日,希腊女祭司在古奥林匹亚遗址实地排练,并于当日中午取得了2016年里约奥运圣火的第一个火种。

B.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位于北京顺义区,经五环路、六环路、机场高速路、京承高速路均可到达,并有多条公交线路。

C. 西部地区的湖泊出现委缩的状态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湖泊水位下降造成的,每年都有很多湖泊因此而消失。

D. 在2017年花样滑冰世锦赛上,这两位选手的花滑表演,无论在艺术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获得了最高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A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型首先凭借语感检索,排除明显错误的,根据所学知识,对每一个选项压缩句子主干,进行语法分析,检查正误。逐项分析,确定答案。本题B项,成分残缺造成的结构混乱,应为“并有多条公交线路可达”,另外并列也不当,不合逻辑,五环路、六环路等与多条公交线路有包含或交叉关系;C项,“是因为......造成的”句式杂糅,应删掉“造成的”D项搭配不当,把改为还是;故选A。

【点睛】此类题型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仔细审读题目选项,凭借语感迅速排除错误的选项,然后再逐项分析,对不好识别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检查答案,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各题。

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院里种着鸡冠、秋葵,风仙一类脱不花钱,又不费事的①。有一架扁豆。还有一畦瓢菜。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    )春雨瓢儿菜,满(    )秋风扁豆花。”他很喜欢这副对子。这点②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其实呢?何必一定是瓢儿菜,种什么别的菜也不是一样吗?王淡人花费心思去找了瓢菜的菜种来种,也可看出其③处。自从他种了瓢菜,他的一些穷朋友在来喝酒的时候,除了吃王淡人自己钓的鱼,就还能尝到这种清苦清苦的菜蔬了。

4. 文中对联的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应该是(  )

A. 场    地

B. 院    树

C. 袭    目

D. 庭    架

5. 中横线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的一组是(  )

A. ①草花  ②淡泊  ③天真

B. ①花草  ②淡薄  ③单纯

C. ①草花  ②淡薄  ③天真

D. ①花草  ②淡泊  ③单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4. D 5. 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撰写对联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领悟对联的含义及对联的拟写联规律及样式.学生要知道对联的特点:(一)、字数相等。(二)、平仄相对。(三)、词性相当。(四)、内容相关。(五)、结构相称 本题中括号二“扁豆花”应该用“满架”更合适,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该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结合语境,通过比对,选出答案。一般采用排除法。本题中根据语境,首先可以通过比对“淡薄”和“淡泊”区别。淡泊主要指人对事物(抽象事物)的心态,指对事物不在意,对名利不看重。淡薄指不浓厚或者因淡忘而印象模糊,多指人对事物(抽象事物或具体事物)的印象。②处填写的词语要修饰“风雅”,很明显应该是抽象的事物,所以用“淡泊”更合适。可排除B,C;然后在比对“单纯”和“天真”。单纯是一种年龄幼稚时期的概念,指简单、不复杂。而“天真”指性情直率,不伪装,不虚饰。王淡人花费心思去找了瓢菜的菜种来种的行为是为了表现他性情直率的性格特点,所以③处应填写“天真”更合适,排除D;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时,积累记忆是解答词语题的基础,也是做对词语题的关键。首先迅速审题,然后联系上下文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做出判断。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各题。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地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呛,墙壁的點淡,家具的破日,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感概和狂乱的梦想。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那里妆饰着东方的韩幕,点着高脚的青铜灯,还有两个穿短裤的仆人,躺在宽大的椅子里,被暖炉的热气烘得打盹儿。地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陈设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在那里,下午五点钟的时候,她跟最亲密的男朋友闲谈,或者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乐于结识的男子闲谈。

6. 本段文字中加粗词语书写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呛

B. 感概

C. 幽静

D. 妆饰

7. 这是《项链》中的一段话。请结合玛蒂尔德形象分析,下列各句话不是使她痛苦伤心的原因是(  )

A. 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B. 她偏偏只喜爱漂亮服装、珠宝

C.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

D. 她一心向往着得人欢心,被人羡慕,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6. C 7. 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识别字形的能力。此类题先认真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再调动知识储备迅速识别字形。A项“呛”改为“伧”;D项“妆”改为“装”;故选B,C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针对题项的问题对应文章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点。本题中结合玛蒂尔德形象分析,她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女人,B.C.D三项都是她爱慕虚荣的表现,也是使她痛苦伤心的原因,故选A

【点睛】小题2考查的是考生阅读中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筛选,整合,得出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早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签,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课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逐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是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唔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两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8. 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栖:栖息

B.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管理

C. 贾人夏则资皮             资:物资

D. 遂使之行成于吴           成:成就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号令于军日             燃后乃求谋区

B.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是者     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C. 请勾践女女于王           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

D. 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我攻而胜之

10. 下列对文中诗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B.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如果早让我听到您的高见。越国又怎么会落后这么多呢?

C. 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色,其获利乎?

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化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D. 失此利色,虽悔之,必无及已

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1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项是(  )

A. 越王勾践在战事失利之后,紧急向众大臣求助,表现出极其诚恳的态度。

B. 因为之前文种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所以在越王求助时文种对他提出批评,

C. 伍子胥从地緣政治的角度指出吴越两国不能共存,必须将越国彻底消灭。

D. 夫差缺乏政治远见与战略眼光,听信太宰嚭一面之词,为吴国埋下隐患

12. 文种代表越国向夫差求和,清概括归纳文种讲话的要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8. B 9. B 10. B 11. B

12. 一方面:表示屈服求降,希望能保全越国。另一方面:表示如果吴王不赦免越国,那么越国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文言实词的能力。本类题型应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调动知识储备,做出正确的选择。本题中让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A项“栖”应解释为“退守”;C项“知”应解释为“积蓄”;D项“成”应解释为“求和”;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文言虚词的能力。本类题型应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调动知识储备,做出正确的选择。本题中让选出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乃”翻译为“就”,第二个“乃”译为“才”;C项第一个“于”翻译为“给”,第二个“于”译为“比”;D项第一个“之”翻译为“的”,第二个“之”译为“它”;故选B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让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B项中“何后之有”应意译为“怎么能算晚呢?”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针对题项的问题对应文章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点。B项“在越王求助时文种对他提出批评”在文中没有提到,无中生有。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核提取并整合(理解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通读全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归纳。本题中文中代表越国向夫差求和,一开始是通过送美女、珍宝、军队等来表达诚意,通过屈服求降,希望能保全越国。从“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

“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都能体现这一点;另一方面,又威胁吴王,表示如果吴王不赦免越国,那么越国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从“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能够归纳这一点。

【点睛】【译文:】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和国君同姓的人,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文种的手,

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您大王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末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您大王了,结果不免会使越国百姓

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劝阻说:“不行!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条江河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人民都不愿迁移到别的地方去,因此有吴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越国的存在,有越国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吴国的存在。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无法改变的。我还听说,旱地的人习惯于旱地的生活,水乡的人习惯于水乡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国家,即使战胜了它们,我国百姓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不习惯使用他们的车辆;那越国,如若战胜了它,我国百姓既习惯在那里居住,也习惯使用它们的船只,这种有利条件不能错过啊!希望君王一定要灭掉越

国;果放弃了这些有利条件,一定会后悔莫及的。”

越国打扮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的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楚人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俟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帷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翻详以上文言文段的通线请句。

(1)旦日,必部分众组于庭

(2)然则吾何假于被而为之役乎?

(3)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每天早晨,它一定在庭院里向众猕猴分配任务。2.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依靠它并被它驱使呢?3.只因为他昏昧尚未觉醒,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么他们的权术就穷尽了。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重点字词:旦日、组、于庭(2)重点字词:然则、假、为、役(3)重点字词:惟、觉、穷

【点睛】【译文:】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 每天早晨, 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 派老猴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 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 有的猴子不给, 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 群猴都害怕他, 不敢有违。 有一天, 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干活呢?”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 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 打破栏杆, 捣毁笼子, 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 互相拉着进入树林, 不再回来。 狙公终于饿死了。 郁离子说: “世上有用权术来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 一旦有人开导他们, 使之明白, 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②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端溪石池:指端溪砚。  ②行:将要。

14.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 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 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15. 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江总《雨雪曲》)

B.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16. 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 C 15. D

16. 本诗中,作者以酒为旗鼓,把笔当作刀槊和军队,排兵布阵,纵横驰骋,最终扫尽逆虏、取得胜利。把施于纸上的笔阵、墨阵想象成杀敌复国的军阵,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中,C项,“如见万里烟尘清”主要是写酒后的清醒,而不是恍惚迷离。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情感”。 题中,A项写的是自然之景,B写战后的混乱,渴望朝廷能有人出征,C是写写征夫思念家乡,对战争的厌恶之情。D是写男儿壮志,收取河山之情,与题意合。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主要意象。题干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答题关键词“实关国家之命运”“ 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本题答题时,要将酒与笔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最后要点出陆游的爱国之情。

     

阅读小说《断魂枪》节选,完成各题,

断魂枪(节选)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放下鞭,没向四围作揖,叉着腰念了两句:“脚踢天下好又,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围扫了一眼:“乡亲们,王三胜不是卖艺的;玩艺儿会几套,西北路上走过镖,会过绿林中的朋友。现在闲着没事,拉个场子陪诸位玩玩。有爱练的尽管下来,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神枪沙子龙是我的师傅;玩艺地道!诸位,有愿下来的没有?”他看着,准知道没人敢下来。他的话硬,可是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

王三胜,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黑眼珠,看着四围。大家不出声。他脱了小褂,紧了紧深月白色的“腰里硬”,把肚子杀进去。给手心一口唾沫,抄起大刀来:

“诸位,王三胜先练趟瞧瞧。不白练,练完了,带着的扔几个;没钱,给喊个好,助助威。这儿没生意口。好,上眼!”

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紧绷,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的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啊?”王三胜好似没听明白。

“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儿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放下大刀,王三胜随着大家的头往西北看。谁也没看重这个老人: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不像筷子那么直顺。王三胜可是看出这老家伙有功夫,脑门亮,眼睛亮——眼眶虽深,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王三胜不怕:他看得出别人有功夫没有,可更相信自己的本事,他是沙子龙手下的大将。

“下来玩玩,大叔!”王三胜说得很得体。

点点头,老头儿往里走。这一走,四外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动;左脚往前迈,右脚随着拉上来,一步步地往前拉扯,身子整着,像是患过瘫痪病。蹭到场中,把大衫扔在地上,一点没理会四围怎样笑他。

“神枪沙子龙的徒弟,你说?好,让你使枪吧;我呢?”老头子非常地干脆,很像就想动手。

人们全回来了,邻场耍狗熊的无论怎么敲锣也不中用了。

“三截棍进枪吧?”王三胜要看老头子一手,三截棍不是随便就拿得起来的家伙。

老头儿又点点头,拾起家伙来。

王三胜努着眼,抖着枪,脸上十分难看。

老头儿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随着面前的枪尖儿转,王三胜忽然觉得不舒服,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为躲那对眼睛,王三胜耍了个枪花。老头儿的黄胡子一动:“请!”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儿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拍,拍,两响,王三胜的枪撒了手。场外叫了好。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老头儿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下把掩裆,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

18. 结合《断魂枪》全文,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王三胜在土地庙展示武功前的一番话,表面上说自己不是卖艺的。其实还是希望看客们能多给钱。

B. “那条钢鞭更硬,十八斤重”一句语意双关,意在表明如果有人发出挑战,王三胜的钢鞭绝不留情。

C. 老头儿准备下场与王胜比武时,走路资势像是想患过瘫痪病,引得众人哄笑,此举意在麻痹对手。

D. 老头儿与王三胜比武,一方面有借徒弟试探沙子龙武功之意,另一方面有打败徒弟激出师傅之意。

19. 结合文意,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句的含意。

(1)王三胜以武会友,有赏脸的,我陪着。

(2)“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子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20. 这段小说节选中,王三胜与孙老者的武功各有什么特点?请一个词语概括。

21. 对比《断魂枪》与《林冲棒打洪教头》两篇小说对双方比武的描写有相似之处,请提炼其相似之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材料链接

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人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撤了棒,扑地倒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8. C

19. (1)本义指给面子,请对方接受请求或馈赠的客套话。在本句中的含义指王三胜以武会友,切磋功夫,顺便借机赚些钱的客套话。(2)本义是你有武功,指孙老者对王三胜功夫的肯定,同时也表现了老头深藏不露,自信能打败他,突出他的行家眼光。

20. 王三胜武功虚张声势、孙老者轻盈利落

21. 二者的相似之处:都同时运用直接描写,抓住动作行为、语言、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声词来刻画人物武打的场面,作用都是为了表现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武艺之高超,设置悬念营造气氛吸引读者。

18题详解】

本题考核提取并整合(理解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题需围绕故事情节的发展,结合人物描写,才能准确的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本题中C中“老头儿准备下场与王胜比武时,走路资势像是患过瘫痪病,引得众人哄笑,此举是为了麻痹对手”,在文中没有依据。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理解词语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解释词语的本义,然后再扩展范围,看句子中意思,再联系上下文即语境,深刻理解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

20题详解】

本题考核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类题目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人物描写,来归纳概括。本题中可以结合王三胜和孙老者武打的动作描写,来概括双方的武功特点。例如描写王三胜的句子“为躲那对眼睛,王三胜耍了个枪花。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儿的喉头去,枪缨打了一个红旋。” “王三胜连脸带胸口全紫了,抄起枪来;一个花子,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可以概括他武功特点:有蛮力无技巧、虚张声势、急躁冒进;而描写老者的句子“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将身微偏,让过枪尖,前把一挂,后把撩王三胜的手。”“老头儿的眼亮得发着黑光;腿轻轻一屈,下把掩裆,上把打着刚要抽回的枪杆;拍,枪又落在地上。”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可见他的武功特点:轻盈利落、沉稳灵活。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鉴赏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能力。此类题型应该从人物、情节、主旨、艺术效果的角度去把握鉴赏。本题中对比《断魂枪》与《林冲棒打洪教头》两篇小说对双方比武的描写有相似之处,很明显相似之处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以及生动传神的比喻等修辞,通过刻画双方武打的场面,作用都是为了表现性格特征的武艺的高超。

     

阅读下面《论语》四则,完成后边的微写作。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失。”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以上《论语》四则中都提到“学”,“学”在孔子及弟子思想体系中是极其重要的概念。请你结合上面《论语》四则,以议论,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一篇小作文,简要谈谈你对孔子思想中“学”这一概念的理解。

要求:(1)梳理《论语》四则中对“学”的表述,阐释其内涵:(2)自选角度,自释其理,自证其论,自圆其说:(3)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谈“学”

阅读了《论语》四则对“学”表述后,我的感触颇深。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在求学中向古人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学习。首先在学习上应该从小立志,并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尽吾志而无悔。其次,在学习上我们应该虚心求教、见贤思齐,并把学习和交友请教作为乐趣,不断地提升自己。最后,在学习中,我们还应该能吃苦耐劳,因为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一丝不苟,说话也要把握分寸,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忠于国家,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审题、翻译、写作等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得明确题干要求,然后结合所引用的名句含义来确定每一则材料的中心思想,最后再整合信息确定立意,有交集取交集,没交集取并集。这个题四段话交集是“学”字,而写的时候可以融合每一句话的指向(从这个角度而言写作的时候又可以取并集)。本题围绕“学”阐述其内涵,自圆其说即可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立意:

强调求学的态度,应该以学习和交友为乐。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失。”

译文:

子夏说:看到贤人能肃然起敬;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立意:

强调求学应该见贤思齐,孝顺父母,忠于国家,诚实守信,这是学习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立意:

强调求学的态度:不要看重物质需求,应该勤奋好学,做事谨慎。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立意:

强调学习从小立志,学有所成。

素材:

1、可以引用荀子《劝学》里的句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也可以引用《师说》里的名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请以“如歌的岁月”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或理性思考;(2)在稿纸第一行正中写上标题;(3)不少于7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如歌的岁月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世上到底有多少人爱我、关心我,但是我知道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贫是贱,在如歌的岁月里,总有两个人是真真正正的、时时刻刻的挂念着我、担心着我、想着我……

当然这两个人不是别人而是我的父母,但更多时候,他们是我的朋友,这一生中最好最好的朋友!亲爱的妈妈啊,转眼间女儿已经15岁了,这15年我知道您为我吃了不少苦、留了不少泪、操了不少心。其实我自己心里清楚我并不是一个好女儿,小时候的那个任性的我让您很伤心吧!您对我付出的那么多,我其实都看在眼里,惭愧在心里.您还记得吗?曾某时某刻您微笑着躺在床上看电视,我冲您笑了笑,您轻轻地说了声:你长大了!我仔细地想了想,确实现在的我比小时候更会撒娇、更会哄您欢笑,现在的我会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再让自己伤了您,更害怕自己会不小心伤了您,我真的好像长大了,您注意到了吗?
在某天某时我看到了您头上不少的白发,如歌的岁月啊!你悄悄地带走了一切,不留下任何足迹。不知为何,我的心会阵阵的痛,我暗暗发誓,即使我不能做一个很优秀的学生,但我一定要做个懂事的女儿,因为妈妈您为我付出了爱,因为您为我付出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您为我付出了您那宝贵的岁月啊……数不清的因为,我欠您太多太多了,但我清楚地知道在您的心里您并不觉得您欠我什么,因为您是真心的付出,不求回报的付出!
如歌的岁月啊,是你吗?是你证明给我看的吗?妈妈的爱,我慢慢地体会到了、深深地体会到了,我知道你也想让更多更多和我一样的人体会到这一点:在这个世上总有一个人爱你甚至超过了爱自己的命哪!
亲爱的爸爸啊,一路以来,也少不了您的关怀。向来低调的你更多的是不是把那份对我的爱深深地藏在内心的某个深处呢?您不喜欢常常把爱挂在嘴边,但您用行动证明了更深的爱、更多的爱!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不需要穿昂贵的衣服、吃昂贵的饭,只要有你们就足够了,就已经是天底下最最幸福、最最自豪的事了。只要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您从来都不在学习上给予我任何的压力,我知道是因为您相信我,不管我做任何事您都愿意相信我是一个好孩子,所以我总是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不能让您失望!谢谢您!我也许并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总是劝爸爸不要抽烟,虽然抽烟对身体不好,但是您的工作量大,疲倦或者烦躁的时候抽上一根可以暂时缓解压力,我很想陪您一起坐到深夜,这样您就不会感觉孤独,可是您不会让我这样做的,您付出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我能过上好的日子,这些我都知道!我想说:亲爱的爸爸,只有您开心,那才是我真真正正快乐的事!

如歌的岁月啊!你总是来去匆匆,可否暂时地歇一歇脚,此时的我是多么的满足,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永远不要分离!

【详解】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注意以“如歌的岁月”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参考立意:“岁月”是时光、时间、年龄等,“如歌”是以比喻的方式来形容对岁月的感觉。“岁月”荏苒,静静流淌,永不驻足,但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既冷漠又多情,能改变容颜也能成就人事。“如歌”,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成长经历,生命印记,更重要的是这些经历、印记后面许许多多的人生感动,以及蕴含其中的生活感悟,更有美好快乐愉悦等幸福甜蜜感。

该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为如歌的岁月,里面的关键词语是岁月,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成长起来,也就是一个情感反应,表明生活对我的影响,人、景、物等给我的感受。
在如歌的岁月里,一定有些事,可能是很小的,甚至是微藐的,却让你成长了起来。这里有父母、老师、朋友等,也可以是一种情感,如父爱、母爱、友谊等,也可以是物,如诗歌、词、书籍、玩具等。
结构: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校园生活二三事,使文章层次清晰。

素材:1、有时候觉得,今年和去年没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没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也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会发现岁月的痕迹是有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浓浓的,淡淡的,就这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2、时光如流水,流水很无情,它带走了光阴和美丽。原以为,歌中唱的就是生活。每每思及时光不再,往事难留,便有太多感伤涌上心头。殊不知,某一天,当我们去问候记忆,才发现,消逝的是岁月,也仅是岁月而已,它会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供记忆去链接那些难忘的瞬间。人生匆匆几十载,增长的不仅是年龄,更多的是财富。神奇的岁月好像魔法师,它可以让旧貌换新颜。3、一张张相片,一次又一次刺激我记忆的神经,挖掘出一个又一个岁月的印痕:石碾,洋槐,伙伴,爷爷……凡有经历便有记忆。岁月匆匆,痕迹却深深。常来问候记忆,往事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心头,美丽着,幸福着,酸酸的甜甜的,如诗如歌。4、匆匆的它来过,痕迹在心中印刻。它,是孔圣人眼中不舍昼夜的“斯夫”;它,是朱自清笔下悄然溜过的逃客。它,是岁月,虽无形却来过。云卷云舒间它来过,留下的是变幻的惊喜,亦是逝去的感伤;大雁南北飞,来往间它来过,留下的是归家的雀跃,亦是途中的辛酸。我们无不生活在岁月的洪流中,随它前行,同它起伏。或许生活的忙碌让我们不觉它留下的痕迹,但它却不容置疑的确实来过,而后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浅的痕迹、如歌的声音。5、四季的交替,时光的流逝,岁月,它来过,留给自然淡淡的痕迹。还记得门前的老树那皲裂的躯干,那衍生的枝杈,那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绿的繁叶。我知道它来过,以它独有的方式在老树上留下坚强的裂痕,衍生新的生命,见证它来过的痕迹。还记得麦芽青青的田间,那绿的刺眼的生命体如今已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我知道,它来过。那枝头沉甸甸的果实便是它匆匆足迹的最好见证。我庆幸,它来过,无论以何种姿态,都令我感受到了生命迸发的无限活力,希望洒下的漫天细雨。美妙如歌般成长经历。

【点睛】1、注意命题作文这个要求,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也不可替换。
2、注意写成小标题类结构形式时安排排好层次顺序。亲情、友情、爱情,个人、集体、国家(或国家、集体、个人),外国、中国,古人、今人……这些是已经达成共识的逻辑顺序。
所谓的逻辑一般指并列、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承接关系一般指时间先后,递进关系具体包括范围大小、程度轻重、距离远近、情感流程、时局变化等等。本文涉及到的角度有三方面,应该按照亲疏远近或者感受的轻重安排顺序,先亲情,再师生情最后写源于陌生人的真情更符合逻辑认知习惯。另外原文中小标题用的词语“关爱”“温暖”“感动”有交叉重合问题,层次不够分明。题目中“遐思”也有问题,所谓的“遐思迩想”“遐”是远的意思,而母亲的疼爱,老师的开导都是近在身边的感触。
3、根据题目的性质适合写成记叙性散文。从记叙的角度而言,应该选择一些经典实例,比如难忘的事儿,令人感动的人等等。要发散思维,多角度选材料,以便丰富充实内容,但行散还要神聚,即中心要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