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巢湖市无为县英博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下列各项中,都是因为人体内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 …(  )

①呆小症 ②糖尿病 ③白化病 ④血友病 ⑤巨人症

⑥侏儒症 ⑦甲亢 ⑧夜盲症.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⑥⑦              C.①②⑥              D.①④⑥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激素在人体内必须维持在适当的水平,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2、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解答:解:①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①正确;

②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②正确;

③白化病是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③错误;

④血友病是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引起的,④错误;

⑤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⑤错误;

⑥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⑥正确;

⑦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⑦错误;

⑧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不是激素异常引起的,⑧错误.

所以①②⑥正确.

故选:C.

点评:激素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明确各种常见的病症的原因,明确激素异常病与遗传病的区别,学生在备考复习时,要注意积累,会提高效率.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

C.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研究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沃泰默没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A错误;

B、沃泰默实验其中一组对照组排除盐酸作用于胰腺分泌胰液,B正确;

C、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正确;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的作用.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腺的胰岛细胞分泌,但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升高血糖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都是由肾上腺的不同部位分泌的,但两者作用并不完全相反,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调节糖类和水盐的代谢,盐皮质激素即醛固酮维持水与盐的平衡,而肾上腺素与神经系统共同参与人体的应急反应,对血糖也有一定的影响;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虽都是垂体分泌的,但促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甲状腺细胞生长,促进合成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和促进机体代谢;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

解答: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两者作用相反,A正确;

B、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调节糖类和水盐的代谢,两者作用没有相反的关系,B错误;

C、促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甲状腺细胞生长,促进合成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主要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和促进机体代谢,两者作用没有相反的关系,C错误;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促进幼小的动物的生长发育,促甲状腺激素主要促进甲状腺细胞生长,促进合成甲状腺激素,两者作用没有相反的关系,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被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他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接触,但有此激素只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这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被激素选择作用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分别称为靶器官、靶组织和靶细胞.激素与受体相互识别并发生特异性结合,经过细胞内复杂的反应,从而激发出一定的生理效应.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等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

C.下丘脑可调节垂体的活动

D.血液中一定含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下丘脑有抑制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解答:解:A、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直接调节甲状腺分泌激素,A错误;

B、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

C、下丘脑可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C正确;

D、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①葡萄糖浓度大幅度下降   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         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据此答题.

解答:解:①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葡萄糖浓度会有所下降,但不会大幅度下降,①错误;

②饥饿状态下,正常人体仍能维持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②正确;

③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其含量降低,③正确;

④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其含量降低,④错误;

⑤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其含量增加,⑤正确;

⑥饥饿状态下,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其含量增加,⑥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细胞、具体作用及相互关系,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模式图(片段).请分析回答:

(1)图中1表示      ,2表示      ,1、2、3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叫      .

(2)DNA中3有      种,分别是A、      、      、      .(写出字母即可).

(3)DNA分子中3与4是通过       连接起来的.

(4)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      (用字母表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2)4 T G C

(3)氢键

(4)A T G C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解答:解:(1)由图可知,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是含氮碱基,1、2、3共同构成脱氧核苷酸.

(2)DNA中含氮碱基3有四种,分别是A、T、C、G.

(3)DNA分子中的碱基3、4通过氢键相连.

(4)DNA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所以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 A T G C.

故答案为:

(1)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2)4 T G C

(3)氢键

(4)A T G C

点评:本题考查DNA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写出如图概念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名称: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①组织液 ②血浆 ③细胞外液(内环境) ④温度 ⑤酸碱度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据图示可知,①②和淋巴为细胞外液,据它们之间关系可知,①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包括温度、PH值和渗透压等.

解答:解:据图示可知,①②和淋巴为细胞外液,据它们之间关系可知,①是组织液,②是淋巴,③为细胞外液组成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包括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值和渗透压等.

故答案为:①组织液 ②血浆 ③细胞外液(内环境) ④温度 ⑤酸碱度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分析,考查学生对于内环境中成分及其作用等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如图为人体某组织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液体名称:

a表示      ;b表示为组织间隙的      ;c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      ;

d表示在淋巴管内的      .

(2)以上b、c、d合称      ,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      .

(3)从图中b进入c的细胞代谢产物是      .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淋巴)

(2)细胞外液 内环境

(3)二氧化碳、尿素等

(4)组织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组织细胞,a中的液体是细胞内液,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共同组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

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a是组织细胞(细胞内液),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

(2)血浆、组织液、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

(3)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产物经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运到肺和肾脏,经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4)人的手掌磨起的“水泡”中的淡黄色液体主要是渗出的组织液.

故答案为:

(1)组织细胞(细胞内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淋巴)

(2)细胞外液 内环境

(3)二氧化碳、尿素等

(4)组织液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e处,肌肉      ;刺激b处,肌肉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感受器 d 树突膜或胞体膜

(2)神经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不收缩 收缩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c、d、e、f分别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突触、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解答:解:(1)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f表示感受器,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表示的是突触后膜,是由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形成的.

(2)图乙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受到刺激以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该物质持续性的作用于B,造成B持续性的兴奋.

(4)兴奋在反射弧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且反射的进行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刺激e处,由于c神经中枢受损,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兴奋沿着传出神经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收缩.

故答案为:

(1)感受器 d 树突膜或胞体膜

(2)神经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B神经元持续兴奋

(4)不收缩 收缩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      (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      (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      ,表明部位d受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不属于

(2)不能

(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发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答:解:(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

(2)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传出神经到突触,不能颠倒,所以用b刺激骨骼肌,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可能是传出神经受损,也可能是骨骼肌或部位d受损.要证明传出神经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要证明骨骼肌受损,只需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要证明部位d受损,只需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而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故答案为:

(1)不属于

(2)不能

(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点评:本题结合反射弧结构模式图,考查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反射的条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明确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是单向的;其次根据题干信息“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答题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为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      (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      (填字母)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      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进行的原因是      .

(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      .

(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      物质有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神经﹣体液调节  A

(2)C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丙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反馈调节 

(5)糖蛋白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图示过程可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以及血糖调节过程.

2、甲状腺激素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图中甲是垂体,乙可表示甲状腺.

3、血糖调节:血糖浓度变化,能通过下丘丘脑控制胰岛分泌相关激素进行调节,也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关激素.所以图示中B是胰岛素,C是胰高血糖素,丙是胰岛B细胞,丁是胰岛A细胞.胰岛素可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解答:解:(1)由图可知,下丘脑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寒冷环境下,A含量升高,增加产热.

(2)当正常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示中C增多,在机体内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过程,以维持机体的血糖平衡.如果图中丙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进行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5)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糖蛋白(受体)有关.

故答案为:

(1)神经﹣体液调节  A

(2)C 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丙

(3)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反馈调节 

(5)糖蛋白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如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      (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      .

(3)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

(4)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1)常 显

(2)aaXBXB或aaXBXb

(3)AXB、AXb、aXB、aXb

(4)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分析: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遗传定律的基础知识﹣﹣包括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个体基因型的判断与概率的计算等.

与遗传系谱图相关的题目中,通常设置以下几类问题即遗传病的遗传的方式、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某个体的基因型以及相应的概率计算.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解答问题的顺序,通常要先要根据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先来断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与基因的遗传方式即判断相关的基因是否存在于染色体上以及哪种染色体上,然后再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并计算相应的概率.若题目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遗传病时,则要遵循“各个击破”与“化零为整”的原则﹣﹣先将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作独立的研究,然后再将二者按题目的要求而合理的整合起来.

解答:解:(1)Ⅰ1和Ⅰ2患甲病,生了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Ⅱ2,根据有中生无为显,判断甲病是显性遗传病,如果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亲Ⅰ2患甲病,所生女儿一定患甲病,故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Ⅰ1和Ⅰ2不患乙病,生了个患乙病的儿子Ⅱ6,根据无中生有为隐,判断乙病是隐性遗传病,题目已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的基因型是AaXBXb,Ⅰ2的基因型是AaXBY,故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3)Ⅰ1的基因型是AaXBXb,故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AXB、AXb、aXB、aXb

(4)Ⅱ3可能的基因型是AA、Aa,XBXBXBXb,故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她与一正常男性aaXBY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甲病的概率是1﹣×=,患乙病的概率是××=,只患甲病的概率是患甲病×不患乙病的概率,即×(1﹣)=

故答案为:

(1)常 显

(2)aaXBXB或aaXBXb

(3)AXB、AXb、aXB、aXb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手段主要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