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龟裂(jūn)  胚胎(pēi) 沉淀(diàn) 星宿(sù)   一丘之貉(hé)

B.栖息(qī)   贻误(yí) 联袂(mèi)  筵席(yán) 三缄其口(jiān)

C.媲美(pì)   慰藉(jiè) 妊娠(shēn) 纤维(qiān)  风姿绰约(chuò)

D.墙垣(yuán) 模样(mó) 惩创(chuānɡ)濒临(bīn) 长歌当哭(dàn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撼   修葺    形容枯槁     锃光瓦亮    万籁俱寂

B.沉湎    沧桑    蛊惑人心     晶莹剔透     长嘘短叹

C.俯瞰    萌孽    头昏脑胀     树影婆娑     桀骜不驯[来源:Z&xx&k.Com]

D.暮蔼    喋血    形影相吊     姗姗来迟     举案其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

     

在以下空白处选出恰切的一组词语填空(   )
   ①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______,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②_______生命物质的一致性与生物进化的连续性……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奠定揭开生命奥秘的基础。
   ③这些鳞环就是它的年轮,它慢慢_______的财富。
   ④场地里有许多古榕树,集中_______在石子河沿岸,是原场地最动人的风景线。

A.忽略 因为 聚敛 分散    B.忽视 由于 聚积 分散
     C.忽略 由于 聚敛 分布    D.忽视 因为 聚积 分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变“空间战略”为“法律依据”,黄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启动,城市总体规划呼之欲出。

B、这个严重的问题,如果还不能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后果是无法想象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C、现在一些民族节日少人问津,而与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却大有席卷华夏之势,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D、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是可能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1月中旬,“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被湖北警方逮捕,成为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大案。

B.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严重的用水浪费,必须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C.深圳到底有多少土地在出让后一直未能有效利用,恐怕深圳市政府的官员们也未必清楚,一位政协委员如是说。

D.据调查分析,山西“5·18”特大透水事故的原因极有可能是该矿在煤层作业时放炮震动破坏了与附近废井采空区的隔离带导致采空区积水涌入造成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锦绣的森林

  十三世纪中,教皇权势强盛,文化中心由罗马移向北欧,一种象征全盛的教权的教堂建筑样式——哥特式在那里产生。

  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出现,使宗教艺术别开生面。其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高”。然而这与现代商业大都市的高层建筑的高不同,前者向天,后者着地。教堂建筑高而尖,有向上超升之妙;商业建筑高而平,有着地堆积之感。故百几十层的摩天阁虽然比哥特式的教堂高得多,但沉重地叠置在基地土并无崇高之美感。反之,哥特式的教堂形似一簇怒放的春花,彷佛拼命地想从地上抽发出来,向天空生长;又如一簇火焰,势将上冲霄汉:所谓“锦绣的森林”是也。

  形成这种样式崇高而秀丽特色的要素是柱头和尖头拱门。为求增加垂直的效果,哥特式不用一根根的粗柱,改用一束束的细柱。又在屋顶土加尖高塔,使柱束土的许多垂直线因尖高塔的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无尽之境。柱束之间,不用壁而用尖头拱门形的窗。壁有板滞之感,足以减却向上之势,尖头窗则增加了秀丽与崇高。教堂的内部,无数的尖头拱门交互错综于上,仰望时似觉身在大森林中,而毫无屋顶压迫之感。总之,哥特式建筑全无墙壁,只有细柱、尖窗和尖塔,几乎没有水平线,全体由垂直线构成。这种建筑形式萌芽后,很快风行全欧,不但教堂建筑上用之,一般的建筑也都受这种样式的影响。

  “锦绣的森林”般的哥特式教堂诞生,宗教建筑的发展就达于极点。这种式样的杰作,多在北欧,德国的科隆大教堂为哥特式中的典范。这教堂工程历六世纪之久,其工作之困难盖可想见。为了表现宗教的神秘相,建筑师把宗教的精神翻译成视觉的形态,用形体来表现抽象的观念,于是否定了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哥特式冒险尝试而成功的另一例是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这教堂的形式,虽与科隆大教堂大同小异,但是北欧的大势与意大利的传统的合并式样,可为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这教堂全部用白色大理石为材料,据说,是意大利人欲与北方的阿尔卑斯山争高而建造的。

 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一味冒险求高,终于陷入自灭的运命。此时基督教势力也由于极度地扩张,达到了衰沉的时期。世间一切文化相关联,政治、宗教、艺术,互相牵制而展进着,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中世纪的封建制和教会权同时没落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选自《丰子恺谈建筑》,有删改)

6.下列理解和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教皇权势强盛,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使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别开生面的哥特式教堂应运而生。

B.哥特式教堂屋顶的尖高塔,使柱束的垂直线得以引伸而向天延长,至于无穷,切合了向上超升的宗教观念

C.否定石材的力学的性质,极度地使用结构的技法,最终哥特式建筑在一味冒险求高中获得成功。

D.据说,为与阿尔卑斯山争高,意大利人兼容并蓄建造的米兰大教堂,成了建筑史上的一件特殊的纪念物。

7.对最后一段中作者所表达的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与基督教势力同时达到衰沉期,这并不是偶然的巧合。

B.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促使教堂建筑一味求高,是哥特式建筑自灭的外因。

C.无视建筑构成的约束,违背客观规律,是哥特式建筑走向衰亡的自身原因。

D.世间一切文化相互关联,不可分离,哥特式建筑与教权的同兴同衰就是明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面对被誉为“锦绣的森林”的哥特式教堂,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赞叹其秀美与崇高。

B.普通的民用建筑受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影响,窗户往往采用尖头拱门的形式。

C.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减却向上之势,即使高可摩天,也不能给人崇高的美感。

D.哥特式教堂的建筑样式,不仅影响了民用建筑,而且也会影响到其他的艺术形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6.B (A项因果倒置,“宗教建筑艺术发展到极点”是哥特式建筑诞生的结果;C项“一味冒险求高”的结果是“陷入自灭”,而不是“获得成功”;D项 “据说”放在句首,整个句子变成由推测而得,与事实不符。)

7.B (“基督教势力的极度扩张”和“教堂建筑一味求高”间没有“促使”的关系,前者不是“外因”。)

8.C (无中生有,推论的小前提“商业建筑大量采用板滞的墙壁”原文没有依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 ,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    靡:没有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9D (D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

10.B(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他。A项中的“以”,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介词,凭,根据。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就;后一句表转折,可是,却。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不译;后一句表递进,而且。)

11.D(D项中“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12.6分)⑴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3分)

⑵(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3分)

     

(1)诗人在一水边送别有人,想起了哪一个历史人物?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

(2)“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诗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荆轲。(1分)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1)

2A.寓情于景,景中带比。(1分)将自我情感寄托于寒冷的易水,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1分)

B.对仗。由前一句自然引出后一句,词性相对。(2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1分)

⑵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1分)

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亦欲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2分)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_______________  ;屈原放逐,_______________。(《报任安书》)(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齐彭殇为妄作。(1分)

2)茕茕独立,形影相吊。(1分)

3)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2分)

4)仲尼厄而作《春秋》;乃赋《离骚》。(2分)

     

下面是北京大学两位著名教授有关文化的论述片断,请仔细阅读,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其主要观点。(不超过25个字)(3分)

⑴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往来,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使人类生存方式趋同。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几千年或更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尊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记。要将世界上各民族长期形成的、千差万别的文化变成单一的文化,是不可想象的。那种失去了多姿多彩的单调文化,也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袁行霈)

 ⑵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意义,因为自身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特点和个性,才是文化间交流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全球化,实际上是以强势文化取代弱势文化,这会让人类几千年来创造出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逐渐趋于一元,使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逐渐丧失,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损失。与此同时,弱势文化逐渐失去“自我”,也就失去了与强势文化平等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资本。(楼宇烈)

                (取材自2007年4月19日《中国教育报》)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示例一:文化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实现全球一元化。

示例二:文化各有特点和个性,不应将其变成单一的文化。

(要点:①各民六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②文化不应实现全球化,两个要点各1分,每超过2个字扣1分。)

     

将下面一个长句改成三个通顺、语意连贯的句子。(3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参考答案:中国女子是勇毅的;这种勇毅虽遭阴谋秘计被压抑达数千年,但终于没有消亡;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就是这种勇毅的明证。

或者:这一回中国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是她们勇毅的明证,这种勇毅曾经遭阴谋秘计被压抑达数千年但它终于没有消亡。(句子通顺1分,语意连贯2分。)

     

依照示例,从司马迁、屈原、庄子、王羲之、罗素、李白、鲁迅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相同,字数可以有所增减)(4分)

冰心的《寄小读者》养育了我,从此,仇恨不能把我拉入深渊,童心能把我引入爱的天国;困难不能使我消沉,乐观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参考答案:鲁迅的《呐喊》唤醒了我,从此,铁屋不能把我困锁,自由能把我带到光明的王国;险阻不能使我畏惧,顽强能携我飞向幸福的新生活。(作家与作品对应,得1分;仿写内容与作品相符合的1分;句式1分。没有作品名称不能得分;如果仿写内容与作品名称无关,不管句式如何均不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周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抢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来源:Z#xx#k.Com]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8.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回答。(4分)

答:                                  

                                

19.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0.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5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8.4分)答案:勇士;革命的首领。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

(在《痛哭和珍》这篇散文中,作者对刘和珍的评价散见在多处,这就需要考生加以筛选和整合。文中写道“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只要筛选出这些信息,就不难整合出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反抗黑暗的勇士,是革命的首领,是一个有毅力、任劳任怨、乐观热情的人。)

194分)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

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作者在痛哭和珍时,有两次描写到自己,一次是“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另一次是“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哪里?”首先要找到这两处描写,然后归纳出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了自己的“胆怯”;再联系文中作者对刘和珍的评价,分析出作者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205分)答案:鲁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而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最深的悲哀,永久的悲哀。

(高中生都读过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都知道该文是以先生悼念死难烈士、痛恨反动派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特别是鲁迅先生“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警句,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背诵下来。鲁迅先生的话,表达出悲愤的感情,其中更主要的是愤怒,沉默是无言的愤怒,愤怒到极点就是沉默,“出离愤怒”就成为沉默,警示人们愤怒迟早将在沉默中爆发,如果不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而作者的话表达的主要是悲哀,在作者看来,“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沉默”同“最深的悲哀”是同义语,“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是说刘和珍的牺牲给作者带来永久的最深的悲哀。总之,鲁迅先生的话表达出悲愤的感情,其中愤怒大于悲哀,而作者的话主要表达的就是悲哀。)

21.(2分)BD (A项的错误是文章一开头就将气氛“烘托”到极至。C项是将批判的对象理解错了。E项的理解可能是将对《记念刘和珍君》的理解转移给本文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风景无处不在。拈花微笑,必然有一种智慧;微风细草,必然有一分感动;平常话语,必然有一份真情;周围风景,必然有一种美丽!追求人生的风景,用周围的风景装点人生。

请以“人生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