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河联盟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一体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历史文化常识

考点:ZA: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以治国与治家的观念为考查背景,考查对社会治理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答:A、宗法血缘关系,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选项均和材料的主旨是没有关系的,排除;

B、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其实都是非常典型的家国同构、家国同等的思想观念,正确;

故选B.

     

《宋史•职官志》说:“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相’。”对以上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帝权力

B.调整中央官制,强化财政管理

C.皇帝直管财政,以防封建割据

D.削弱地方财权,强化中央财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1H: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学习时要注意其背景、主要措施、影响等.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的把握.材料描述的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通过设立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

故选A.

     

宋司马光谈到“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这里的“言事官”是指(  )

A.丞相             

B.监察官             

C.内阁首辅             

D.军机大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考点:1P: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考查宋代言事官的职能.

解答:题干中史料主要阐述的是古代对“言事官”的品德要求较高,所谓的“言事官”其职责就是批评与监督政府,监督方式主要是批评君主与百官的过失,对诏令与奏折进行审查,据此分析可知“言事官”具有监察的职能,故B项正确.其余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维新变法

考点:MD:戊戌变法的背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近代三次社会变革的理解能力.

解答:根据所学史实剧变指社会性质和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

故选C.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以下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淞沪会战②徐州会战  

③百团大战④枣宜会战⑤武汉会战。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考点:9S:抗日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需要对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时间的识记.解题的关键是对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百团大战、枣宜会战、武汉会战时间的识记.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淞沪会战是1937年9月﹣11月;徐州会战是1938年春;百团大战是1940﹣1941年;枣宜会战是1940年5月;武汉会战是1938年10月,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②④③,故A项正确.

故选A.

     

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  )

①新民主主义国家  

②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③社会主义国家 

④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考点:F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分析:材料涉及的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指出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才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解答:“共同纲领”指出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正确;

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主义国家,正确;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新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新中国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正确;

故选C.

     

邓小平在1988年谈到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时说,它虽然是亚洲的产物,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 “它”是指(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不结盟政策

C.“一国两制”的方针             

D.“一边倒”的方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FL: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分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需要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也适用于全世界,能够为不同制度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服务,能够为左邻右舍服务”可知,反映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合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A.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它(  )

A.丰富了以结盟而不对抗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B.提供了安全先行等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是由“上海五国机制”发展而来的国际性合作组织

D.2001年6月,以原始五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宣言》标志它的正式建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考点:ES:区域经济合作.

分析:本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原则,集中体“上海精神”上,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上海精神”已写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提供了安全先行等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以下关于民主与法制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②是衡量时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③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是否健康的关键所在 

④是良好政治环境的保障。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考点:4B: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对古希腊与故罗马政治文明的评价,对两国相关知识的正确掌握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社会追求的主要目标就是民主与法制不断完善.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

A.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

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考点:6D:法国《1875年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875年宪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是一波三折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是一票共和的产物,则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故选B.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考点:62:资产阶级代议制.

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材料中“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等信息反映的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特征,即议会制,政党政治和国家干预经济制度以及法律制度,故C项正确.

题干材料并未涉及东方国家的政治以及经济制度,故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特征,应排除.

故选C.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考点:74:巴黎公社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成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它给资本主义以第一次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解答:从亚当•斯密的主张可知目标是公平分配财富,社会公平、正义,而资本主义发展是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是社会主义,结合题目要求﹣﹣“率先在政治方面”,巴黎公社符合要求,故B正确;

A是理论,不是实践,故A错误;

C不符合“率先”,故C错误;

D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国际事务中,日本采取低姿态,依赖美国保护

B.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C.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D.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点:D9: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战后西欧和日本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美国的援助;(2)本地的劳动力和科技优势;(3)政府的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解答:7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故C错误,符合题意;

ABD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考点:EB:多极化趋势加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表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大国关系缓和;

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解答: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一直渴望建立单极世界,而残酷的现实却是多极化趋势在进一步加强,美国不是一个竞争对手,而是多个竟争对手,所以,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对美国来说确实是个灾难,ABC项都属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从属于D项.

故选D.

     

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曲江三章》中写道:“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诗里的“桑麻田”最有可能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考点:24: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A.依据所学,井田制于春秋战国时期崩溃.

B.依据所学,因军功受赏土地实行于战国时期及秦朝.

C.依据所学,天子分封诸侯以土地和人口发生于商周时期.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杜甫在自叹失意之作”、“杜曲(地名)幸有桑麻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桑麻田”为唐朝均田制下政府分配给农民耕种的无主荒地.

故选D.

     

中国的县级机构自唐之后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大抵在2000到2300个,可市镇数量却几何级增多,至清中期,全国已有约二三万个。市镇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             

B.专制制度的相对稳定

C.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             

D.人口数量的大幅增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考点:2P: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解题时抓住唐宋以来商品经济发展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解答:唐宋以来,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逐渐放松,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故C正确.

A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排除.

唐宋以来至明清专制制度不断加强;故排除B.

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

故选C.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考点:2X: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分析:本题以吴慧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描述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重农抑商政策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A、封建社会时期,农民一直处于社会底层,故错误;

B、在宋元时期,古代商业繁荣发展,与该项的描述不符合,故错误;

C、由材料可知:抑商主要是为了强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控制,而不是抑制商人,故正确;

D、材料的强调重点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性,故错误;

故选C.

     

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经济困难             

B.巩固大跃进成果

C.加强环境保护             

D.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考点:G8:国民经济的调整.

分析: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需要掌握国民经济的调整的背景和概况.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结合国民经济的调整的背景和概况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1961年,我国的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000万吨降到1000万吨,1962年再降到600万吨”,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使得左倾错误泛滥,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得中国进入三年经济严重困难时期,从1960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缓解经济困难,故A项增强.

B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A.

     

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他认为,现在中国正处于城市经济。根据这一观点,对应文中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  )

A.1911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97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体制改革

考点:GC:经济体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解答:依据题干“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结合所学可知,第一章是指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清政府面临崩溃灭亡;第二章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主权重建;第三章是指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第四章是指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从此开始依法治国的航程,因此第三章开始的年代应该是1978年,故C项正确.

故选C.

     

图表所显示的是16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进行竞争,商品价格也上涨了两倍以上。请问□□□□应该是(  )

□□□□

內涵

1.富国强兵为目标的经济政策

2.强调金银累积:金银代表国力(铸造货币、和东方贸易交换物品)

3.政府积极介入经济活动(商业、海盗、战争三位一体的贸易活动)

4.对内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工商业

5.对外争夺殖民地:成立特许公司以掠夺市场、原料(具有强烈侵略性)

A.资本主义             

B.价格革命             

C.重商主义             

D.商业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

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解答:重商主义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这个国家如果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出口大于进口),所以一个国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付出(贫穷)为代价.

故选C.

     

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日不落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D.危机中的帝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考点:59: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以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进行的讲座题目为内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由“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信息可判断出讲座的主题关于英国的,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英国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蒸汽动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成为“变革世界的引擎”;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使英国环境受到破坏,“哭泣的泰晤士河”即是证明;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凭借船坚炮利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12月12日报道,WTO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这说明(  )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C.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考点:EN: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作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1)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2)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的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

(3)标志着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的新时期已经开始;

(4)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解答:题干的核心信息是,“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因此,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有利于规范世界贸易活动,故D正确;

BC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故BC错误;

A与题意无关,故A错误.

故选D.

     

下图是某一时期的欧洲地图(局部).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1916﹣1917年             

B.1940﹣1941年             

C.1942﹣1943年             

D.1946﹣1947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考点:T1:第二次世界大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地图,了解二战的形势发展过程.

解答:由地图可知,这既有中立国,又有轴心国和同盟国,这说明地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版图,因此排除了A、D;

1940年6月法国沦陷;1941年希特勒突然将枪口对准东欧,分别将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入轴心国,分别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从图上可以看出此时法国已经沦陷,这四个国家已经是轴心国成员国,故B项排除;

1943年7月10日,二战欧洲战场重大战役西西里岛登陆战开始.在西西里岛登陆战中,德、意军被歼约16万人,而盟军总计损失2.2万余人.同时德军攻击斯大林格勒而失败,红军开始反击德国.所以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1942﹣1943年.

故选C.

     

中国战场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考点:T1:第二次世界大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期间的重大战役,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清楚识记重大战役的时间.

解答:百团大战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二战击败法国之后,德国迅速集结空军力量,于1940年7月开始对英国进行大规模空袭,大规模空袭一直持续到10月,最终在英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德国没有取得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这是德国的入侵计划第一次没有得逞.

B选项莫斯科保卫战的时间是1941年﹣﹣1942年;

C选项诺曼底登陆战的时间是1944年;

D选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时间是1942年﹣﹣1943年.

故选A.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  )

A.都是绥靖政策的必然结果

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C.直接决定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命运

D.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战争历史专题

考点:T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需要掌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相同点.解题的关键是对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关知识的识记与比较.

解答:注意限定信息“相同点”,结合所学可知,苏德战争是希特勒突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而太平洋战争是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先导,由此可知,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法西斯军队实施的突然袭击,故D项正确.

A项只符合苏德战争,应排除.

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有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故B项错误.

C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