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华中师大一附中下学期期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津帖  服服贴贴  挺身  铤而走险

B.贤慧  拾人牙慧  憔悴  鞠躬尽瘁

C.明智  神智不清  殉葬  徇私舞弊

D.烦躁  口干舌燥  苍桑  郁郁苍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BA.津贴 服服帖帖C. 神志不清D. 沧桑)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尽管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一再强调,微软已无意收购雅虎,但业内分析师却认为,微软CEO不能      用事,必须要收购雅虎搜索业务,否则微软迟早将退出搜索市场。

②一位网友发布的江西省新余市等地区公务员出国      清单,近日在网上引发热议,该市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已责令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

③很多网民都在访问一些小网站后“中招”:主页被      ,广告弹窗层出不穷。采用安全浏览器杜绝侵害可以说是最为实用的防毒措施。

A.意气     考察     篡改      B.义气     考察      窜改   

C.意气     考查     窜改      D.义气     考查      篡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A(意气: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义气凛然;有这种气概或情感。考察:实地观察调查;细致深刻地观察。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考查学业成绩。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窜改原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CA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B项“不绝如缕”不能混同于“不绝于耳”。C项“老气横秋”可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用在句中是恰当的。D项“索然无味”多形容文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黑龙江省安监局、省煤监局经初步调查,认定4月4日金利煤矿透水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矿方违法违规擅自恢复生产,没有严格执行井下探放水的规定导致的。

B.美国保守派为达到转嫁金融危机影响,利用其智囊团掀起一股“中国操纵货币汇率论”,并宣称将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

C.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京津两地居民上午11时前交寄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搭乘京津城际列车,当天下午6时前就能送到收件人手上。

D.2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确认,苏丹红为有害非食品原料。凡使用者要按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查处,行为严重的不但要给予行政处罚,还要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A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改为"为达到……的目的"C主谓搭配不当。在“交寄”后加“的”,使主语变成“中国邮政文件类快递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 C.居,当,任。居功,自认为有功劳。

11. D.两个“以”均是“因为”义;A. “而”第一个表并列,第二个表修饰;B.“其”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反问语气词;C.“之”第一个是结构助词,取消主谓之间的独立性,第二个是音节助词。

12. B.文章第二段谈到并且肯定了欧阳修的文章成就。

13.14分,译文:先生活着的时侯闻名于当代,先生死后有著作流传于后世,如果有这样的成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又悲伤什么呢!(“传”译为“流传”,“苟”译为“如果”,“足”译为“足够”,译对分别得1分,整句翻译通顺得1分。)

23分,译文:然而全国上下无论是不是贤人,尚且还因为先生的死痛哭流涕。(“无”译为“无论”,“涕泣”译为动词“痛哭流泪”,译对分别得1分,整句翻译通顺得1分。)

33分,译文:临风想念,往事不能忘怀的原因,就是因为想到从此再也见不到先生了,我将还能和谁在一起呢!(“复见”译为“再次见到”,“谁与归”是一个倒装结构,译对分别得1分,整句翻译通顺得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1)请根据全词简要分析“午醉醒来愁未醒”之“愁”的含义。(3分)

答:

(2)“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向来为前人称道,请你说说其中哪两个字最见诗人的语言功力?试品析。(5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3分)①因春光逝去而感伤。②感慨年华易老,往事难堪回首。“几时回”问的不仅仅是春天,还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发问。当词人临镜自照,便痛感年华永逝,更产生了往事成空、后期难凭的感叹。③形影相吊,孤寂之愁。鸳鸯水鸟双栖并宿更衬出自己之孤独。(答出其中两点即给全分)

2)(5分)“破”“弄”二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细致地描写出云散月开,原来未能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2分)。打破了上阕的忧伤苦闷气氛,把作者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的欣悦之情传达出来了。1分)

     

填空。(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               》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4)曹禺话剧创作的处女作《         》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2)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3)《人间喜剧》 4)雷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邂逅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我的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6. 作者描绘的老妇人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试作概括分析。(4分)

答:

17. 本文在构思上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具体说明。(4分)

答:

18. 文中划线的句子“它们(蜡烛)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有何深刻的含义?(4分)

答:

19.结尾处作者“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这里所说的“永恒的光明”指什么?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6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6. 她是一位六十来岁出身贫寒、饱经沧桑劳动妇女(或虔诚的教徒)(2分)。①身子佝偻,衣着朴素(1分)②工作耐心细致(一丝不苟),虔诚安然。(1分)

17. ①对比衬托。如神圣与卑微的对比,仰观壁画与低头看到老妇人时内心感受的对比,著名教堂辉煌绚丽的壁画没给作者留下太美好的印象与一座小教堂中老妇人的形象深深镌刻在作者心上的对比等等。②欲扬先抑。先写自己对教堂的印象不太美好,后写教堂中令人震撼的美好的画面。③以小见大。通过一位老妇人在教堂虔诚地扫烛油表现了人类生存最质朴的劳动之美。(答其中的两点即可得4分;每一点,概念准确1分,举例恰当1分)

18.蜡烛给许下美好祝愿的人们带来安慰,也为人间的苦难而伤痛、悲悯。

19.真正的虔诚信仰是与努力劳作结合起来的。(或:单纯地仰望神圣和膜拜崇高的人不能获得幸福,最重要的是具有悲悯的情怀,关注同情苦难者,学习他们的美德。)(3分)

结尾的作用: ①照应文题,点明题旨(卒章显志) ②升华主题。(3分)

     

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的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而碑的反面,还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第一位击退欧洲人侵略的菲律宾人。

请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立碑者的用意。(4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基础

立碑者的用意:充分肯定麦哲伦为了认知世界、传播文明而表现出的探险勇气和无畏精神。(1分)高度评价拉普拉普为民族利益抵抗侵略的历史意义。(1分)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为心中崇高的信仰而战的人,都值得敬仰。(2分)

     

尖毛草,非洲草原长得最高的一种茅草。尖毛草在它生长的初期,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半年才长了一寸高。但半年后,雨季到来,尖毛草迅速飙长,三五天后就长到两米多高。原来,在前六个月里,尖毛草不是不长,而是一直在长根部,雨季前,它虽然露头一寸,但扎根地下超过28米。

不能只要地面以上的高度,而忘了扎根地下的28米。尖毛草先长地下28米的成长过程给我们人生成长或事业发展有怎样的启发?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