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普陀区4月质量调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5分)

如今看来,威尼斯恐怕要成为一座不折不扣的“水城”了。(1)

  暴雨导致的洪水,造成威尼斯全城水位上涨。2008年12月1日,威尼斯当局发出警报称,海水可能要比正常水位上升1.6米,此次水位上涨为1986年来最高的一次。狂风使大量的海水漫入威尼斯,全城最高水位涨到1.56米,超过1.1米的洪水警戒线。威尼斯陷入瘫痪了:几乎所有街道都被水淹没;著名的圣马可广场上,水深达到了80厘米。不过深谙情趣的威尼斯人,仍然泡在水中吃着早餐,坐着泡在水里的椅子晒太阳。(2)

  中国地质环境检测院工程师何庆成去过威尼斯。水城的诗情画意让他挥之不去:这座总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如同蜘蛛网一般密布于城市之中。大约350座桥将小岛和运河连在一起。坐在威尼斯特有的尖舟“贡多拉”上,让他觉得自己如同“一个赶去参加舞会的贵族”。可是,这个城市却面临着消失不见的命运。(3)

  威尼斯最严重的洪水发生在1966年11月4日。当时,整个意大利许多地方都发生了水灾,而威尼斯城的积水深达1.94米,城中5000居民无家可归。每年的洪水入侵,使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了逃离。从1966年至今,威尼斯的人口从12.7万人减少至6.5万人。(4)

  “1900年,1米的潮水侵入不了威尼斯的任何一个区域,1.2米的潮水仅能侵入威尼斯很小的一个区域,当水位达到1.4米时,威尼斯的很多区域才被淹没。然而,到了2000年,1米的潮水已经能够侵入这个城市了。现在,威尼斯差不多每年都要被淹上一次,遇到雨水丰腴的年头,几乎是每周被淹一次。”何庆成认为,目前全世界的海平面处于上升中,只是每个海域所上升的幅度不同。威尼斯本身的海拔很低,很多地方又都处在海的入海口处,或是海边的交互地带。只要海平面上升,海水自然就会涌入城中。威尼斯每年都会遇到风暴潮,而且越来越严重。“我们从地质的眼光看,大概在20~30年后,最迟也就是50年,威尼斯就会消失不见!”(5)

何庆成认为,这种现象与全球演化密不可分。因为地质在冰期与间冰期之间,呈周期性地变化着。冰期非常寒冷,而间冰期比较温暖,温暖就必然会导致冰雪融化。虽然人类的活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加速气候变暖,但这种影响相对于地球本身的演化,并不算大。此外,威尼斯还处在软土上,被称为“软土三角洲”。这种类型的土地属于松散地层,迟早都会出现一个自然压缩的过程。“这就好像沙子之间存在缝隙,如果将重物压在沙层之上,或将沙层中的水抽掉,沙子就会下陷、变得紧密。”何庆成说,威尼斯目前就处于这种状况下。城市本身就在自然压密,然而二战后,当地为了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求,大量开采地下水,加速了软土层压缩的进程。土层被压缩后,反映在地表就是高地消失。土层在下降,海平面在上升,从而加剧了对城市的破坏。(6)

城市沉降是长期的。哪怕气候控制得很好、降水量很少,城市也在逐渐下沉。到目前为止,威尼斯在20年内已经下沉了30多厘米,威尼斯人生活的中心——圣马可广场,只高于警戒水位30厘米。现在,只要洪水发生,圣马可广场就会浸入在水面下10厘米,而且情况还在不断恶化。“威尼斯城早晚要沉掉,这毫无疑问!”何庆成说,和威尼斯一样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泰国的曼谷、美国的纽约,以及中国的上海,这几个城市也遭受着由于海平面上升、地基下陷而导致消失的威胁。(7)

何庆成认为,及早地应对,起码有足够的时间去延缓地面沉降。“但是,大的趋势我们没有办法改变,那就是海平面在不断上升。”我国一份海洋资料上显示,中国渤海湾在未来的30年—50年内,海平面将会上升30厘米—50厘米。(8)

  事实上,早在20多年前,意大利就拿出了一个拯救“水城”的计划。这是一个名为“摩西”的解救工程。方案计划在威尼斯的泻湖与亚得里亚海相连的出海口上建造活动闸门。闸门的一端固定在海床上,另一端则不固定。平时,闸门隐藏在海面之下。一旦水位超过正常水位1. 1米,就升起闸门,阻断洪水。但是,意大利举国上下对这项工程的环境影响、效果、成本等一直争论不休,于是,“摩西”工程至今仍没能上马。2004年,意大利专家提出,往威尼斯的地基灌注海水,以阻止城市下沉。项目预计耗资1亿欧元,具体内容是:在威尼斯城周围10公里的范围内,挖掘12个直径30厘米的孔洞;然后抽取海水,通过这些孔洞往地表以下700米深处灌注。因为这一深度的沙土层在吸水后会膨胀,而地表浅层的黏土层不会透水,因此,整个地表最终会被“顶”起来。专家们打算先在一个小区域内试验这一方法。但地表上升较为缓慢,恢复到沉降前的状态可能需要10年。(9)

1.从文章内容看,第(1)段中的“水城”的含义是          (2分)

2.文章(2)、(3)两段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2分)

3.就本文的内容而言,造成威尼斯在50年后“消失不见”的原因是        (4分)

4.下列各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2008年,威尼斯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

B.虽然威尼斯屡遭洪水的侵袭,但这并没有影响这座城市的诗情画意。

C.曼谷、纽约以及上海等沿海城市面同样临消失的威胁,其主要原因与威尼斯相同。

D.所谓“摩西”工程是指往威尼斯地下灌注海水来提升城市地表的拯救方案。

5.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被水淹没的城市。(2分)

2、说明2008年威尼斯洪水灾害的严重;说明威尼斯岛多、河多、桥多的城市特征。(2分) 3、四个方面的原因:从地理位置上说,威尼斯海拔低且地处入海口;从地质上说,威尼斯处在软土层,容易下陷;从气候上说,地球处于间冰期,比较温暖,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从人为因素上说,大量开采地下水,加速软土层压缩。(4分,写出1点给2分,写出2点给3分,写出3点给满分。)

4C3分)

5、本文属于说明文,语言平实、简洁、严谨。文章主要分析威尼斯及类似城市可能面临消失命运的趋势和原因。平实简洁的语言使文章的观点和内容畅晓明白;严谨的语言使文章的分析具有强烈的科学性和逻辑性。(4分,能概括语言的特点2分,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2题(22分)

孟浩然的疏离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1)

《夜归鹿门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特色,用闻一多先生话来说就是:淡到看不见诗。起笔平平写去,从黄昏□□的渡口,到月下□□的松径,似乎不过是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转换;前后平仄两组韵脚把诗切割为两个部分,照应了时空转化;作为过渡的“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一句,平淡的叙述中,同样让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诗人仿佛正把自己从喧闹的尘世中剥离出来,投身于另一个寂静而不免于荒凉的世界。(2)

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与世间疏离的感觉随处可见。孟浩然诗歌的取材,比诸其余盛唐诸大家,未免狭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诗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别诗了。读者可能会注意到,这些诗里,一如“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这样的比照,时常跳出。这虽是送别诗套数,在所存无几的孟浩然诗作中,用得未免也频密了点:(3)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送友人之京》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这些诗句里,青云与青山,水国与京华,“君”与“我”的剥离,似乎不仅在眼前的旅途,而在于他们的人生目标根本背道而驰。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个“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准备“兼善天下”,后者准备“独善其身”。“我”对“君”的心态也颇可玩味。《鹪鹩赋》乃是张华所作,赋前序云:“鹪鹩,小鸟也,生于蒿莱之间,长于藩篱之下,……色浅体陋,不为人用,形微处卑,物莫之害,繁滋族类,乘居匹游,翩翩然有以自乐也。”以“鹪鹩赋”对“王佐才”,既有谦抑之态,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对“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4)

闻一多说:“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他认为孟浩然一生没有功名,这项矛盾在他身上并不太显著。他举“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例,赞扬孟浩然止于羡鱼而并不结网,是难得的一贯,超出他的时代。(5)

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恰作于孟浩然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同时他还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这类句子。其实,那个“羡鱼”而不“结网”的姿态,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写照。(6)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从前那些诗人们的作品里,每每颠倒了过来,或者说,诗中所表达的理想时常与他们现实的身份形成反差——穷时幻想兼济天下,达时渴望退步抽身。对与孟浩然同时代的诗人们来说,功名富贵是一种正大光明的追求。李白入京求官时,会大方地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张九龄功业极盛之时,诗作表达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归隐之志。孟浩然呢?他并非没有入世之热望,却又始终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弃出世的姿态。他不曾经历大进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将迈不迈的一瞬。(7)

关于他的那个著名传说,似乎是他这种“两头不着”的境况的写照: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8)

因友人引荐而忽然有了“面圣”的奇遇,朗诵的却是“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悦,“故人”也不见得欢喜。联系到他后来终于没能留任张九龄幕府,这究竟是自觉的选择,还是背运的笑料,真是难说得很。(9)

要说谁最好地“解决”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维。荣与辱,进与退,王维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拥有的都拥有了,该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孟浩然的恬淡里仍然有焦灼:“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10)

孟浩然是幸运的,他不曾经历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流离,不曾经历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狈,甚至不曾经历王维身陷贼中的尴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时。但也因为他总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与“外面”的世界始终疏离。不够丰富的人生与对世间有限的关照,确实限制了他的创作。我们不能不欣赏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现存诗作而论,则不免于单调。一些诗意,有类一桶水倒来倒去。他与王维齐名并尊,但王维诗从体裁、题材到意象丰富变化,都非他能及。(11)

6.文章第(2)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和□□。(2分)

7.文章第(3)段划线句中“寂静”和“荒凉”不能互换,理由是          (2分)

8.文章第(4)段内容看,孟浩然觉得自己与“鹪鹩”的相似之处在于         (2分)

9.文章第(5)—(7)段中作者的观点和闻一多并不一致。闻一多认为孟浩然        

而作者则认为                。(3分)

10.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文章开篇引用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展现了孟诗中“与世间疏离”的特点。

  B.孟浩然诗歌创作取材比较狭隘,原因是他只精擅山水诗和送别诗。

  C.从孟浩然“面圣”的奇遇中我们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一位不愿趋附权贵的的君子。

  D.文章题目中“疏离”表现的是孟浩然始终不愿与现实社会妥协的品质节操。

  E.文中多处运用对比,对孟浩然诗歌创作中的不足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

  F.文章大量引用了唐人诗句,旨在增添文章的文化含量,并使语言生动华美。

11.就本文来看,孟浩然的诗歌成就比不上王维的原因是              。(2分)

12.作者认为“王维……暮年诗作里的恬淡是真恬淡”,在我们高中所学的课文《前赤壁赋》中,也有这样的境界。请结合《前赤壁赋》的内容及主题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6、喧闹;寂寥。(2分)

7、寂静是作者在诗中描写出的氛围,而荒凉则是读者从这种氛围中获得的感受。(2分)

8、虽然地位卑微,不为人重视,但自由自在,自得其乐。(2分)

9、闻一多认为孟浩然一生不追求功名富贵,在他身上有着一贯的超然。而作者认为孟浩然有着入世的热望,却不愿放弃出世的姿态。(3分,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3分。)

10AE6分)

11、因为孟浩然人生阅历不够丰富,对世间的关照有限。(2分)

12、《前赤壁赋》中答客一段,苏子以为喻,由自然到人生阐述了不变的道理。这样的道理使人超脱了人世间荣辱得失,看淡了命运中的坎坷起伏。作者将人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自然,表现了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这也是一种真恬淡。(5分。能点出真恬淡在《前赤壁赋》中表现为作者乐观旷达情怀给2分,联系内容2分,适当分析1分。)

     

默写(任选6句)(6分)

(1)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君子性非异也,            。(荀子《劝学》)

(3)阡陌交通,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5)日光下彻,          ,佁然不动。(柳宗元《小石潭记》)

(6)                 ,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7)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题竹石》)

(8)历览先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柳宗元《小石潭记》)

6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题竹石》)

8)历览先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

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减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赵佶于1127年被金兵虏获,这首词是他在北行途中所作。

14.赵佶是北宋皇帝,史称        。(1分)

15.简析“易得凋零”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3分)

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这首词称为“血书”,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谈谈你对“血书”的理解。80字左右。(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宋徽宗或道君皇帝。(1分)

15、词开头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紧接着以易得凋零一句陡转,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凄凉,引出赵佶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的悲苦情怀。(3分。答题要点:结构上的转折,场景的转折,悲苦的心情。)

16、称此词为血书,说明词中有作者悲苦血泪凝成的真情。词中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凄凉凋零,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下阕紧扣词题中的北行二字。先借燕子流露离京北上时的离恨重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八个字,概括出他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以下又以反问抒写怀念故国之情,而故宫只能是梦寐之间的片刻慰藉。结尾两句再借无梦极言绝望之情。可说是哀痛已极,肝肠寸断之音。(4分。写出血书的含义1分;联系词的内容1分;分析作者情感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7、(1)赠送,送给。(2)造访,拜访。(3)以……为异;用异样的眼光看待。(4)嘉奖,赞许,引荐。(4分,每个解释1分。)

18C3分)

19、(1)当时正值暮秋时节,天气阴沉,大约有十天阴雨连绵不绝。(3分,评分要点:秋暮、旬、霖沥。) (2)即便能够身居荣耀显赫的官位,又怎能不在心中有愧。(3分,评分要点:荣显、安得、介词结构后置。)

20、居郎署,李相国以国器重之;求官未遂,出京薄游。(2分) 21、不趋炎附势,重贫贱之交。(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12分)

余尝反复杜少陵诗,而知有唐迄今,非少陵不能作,非唱经①不能批也。大抵少陵胸中具有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三昧②,唱经亦如之。乃其所为批者,非但剜心抉髓,悉妙义之宏深;正复祛伪存真,得天机之剀挚③。盖少陵忠孝士也,匪以忠孝之心逆之,茫然不历其藩翰④,况于壶奥。犹记我友徐子能有《咏杜》一律云:“诗史春秋笔,大名垂草堂。二毛反在蜀,一字不忘唐。佛让王维作,才怜李白狂。晚年律更细,独立自苍茫。”此乃字字实录也。

唱经在舞象之年⑤,便醉心斯集,因有《沉吟楼借杜诗》,庄屈龙门之下,列之为第四才子。每于亲友家,素往还酒食游戏者,辄置一部,以便批阅。风晨月夕,醉中醒里,朱墨纵横。不数年,所批殆已过半。以为计日可奏成事也。而竟不果。悲夫!临命寄示一绝,有“且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如何”句。余感之,欲尽刻其余稿。首以杜诗从事。已刻若干首,公之同好矣。兹淝上归,多方搜集,补刻又若干首,而后第四才子之面目略备。读者直作全牛观可乎。

                                        ——[清] 金昌 《叙第四才子书》

注:①唱经:金圣叹。②旋陀罗尼三昧:佛教用语,可理解为智慧真谛。③剀挚:恳切真挚,引申为与事理吻合。④历其藩翰:窥其门径。⑤舞象之年:男子15岁。

22.高中课本中杜甫的诗篇名是《         》(1分)

23.作者认为只有金圣叹才能批杜诗,理由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4.对“剜心抉髓,悉妙义之宏深”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3分)

  A.金圣叹竭尽自己的才智来剖析杜诗中宏大深奥的道理。

  B.金圣叹深入地研究杜诗,洞悉了杜诗中深刻的道理。

  C.金圣叹挖掘出了杜诗的核心与精髓,完全道出了杜诗中宏大深奥的道理。

  D.金圣叹呕心沥血地批注杜诗,阐发了宏大深远的道理。

25.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金圣叹批“才子书”,将庄子、屈原、司马迁排列在杜甫之前。

  B.“二毛反在蜀,一字不忘唐”一句表现的就是杜甫的忠孝之心。

  C.作者认为徐子能的《咏杜》对杜甫的评价是真实确切的。

  D.金昌刻印金圣叹的《第四才子书》经过多方搜集,一次刻就。

26.作者刻金圣叹的遗稿,为什么“首以杜诗从事”?(3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22、《月夜》或《登楼》。(1分)

23、金圣叹和杜甫一样,都是忠孝之士,心意相通。(2分)

24C3分)

25D3分)

26、因为在作者看来,金圣叹早年便醉心杜诗;数载批阅,眼看即将大功告成,却最终未能如愿;临刑不忘,视为终生憾事。因此作者刻金圣叹遗稿首以杜诗从事,也是对友人在天之灵的告慰。(3分)

     

作文

“环境”即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一切。环境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文化的。环境大至天文地理,小到学校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请以“环境与我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4)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

能准确把握题意,选材恰当,立意深刻,主旨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主旨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主旨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主旨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顷,语病较多。

五类卷(21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l)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 字。

说明:(l)未拟题目扣2分。(2)不重复的错别字有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5)全文抄袭得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