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曲阜师大附中模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观摩    闭门羹  首屈一指  真人不露像

   B.屏障    拌脚石  作壁上观  朽木不可雕

   C.遨翔    穷折腾  真知灼见  物以稀为贵

   D.厮杀    杀风景  川流不息  高义薄云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D(A像一相,8拌一绊,C邀一翱)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一方面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潜力被不断发掘,另一方面原有的制度每每缺乏活力、渐趋僵化。

B.有人把“民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一类是发展型;由生存型到发展型就是由“填饱肚子”到“体面地生活”。 

C.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开始醒悟,开始反思。我渴望回到我以前的生活状态——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D.郑板桥任潍县知县(今潍坊市区)有七年时间。当时潍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他果断采取措施,开仓赈贷,救济灾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标点符号

C(A顿号都改为逗号,“发掘”后的逗号改为分号;B分号应改为句号;D括号应在“知县”前)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A(B“缓和”意为局势、气氛等和缓,此处应用“缓解”。C“当仁不让”意为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不做,不退让,应用“当之无愧”。D“不绝如缕”指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受近地面湿度较大以及降温的影响,山东、江苏部分地区再度出现大雾天气,这给、当地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不便。

B.春雨过后,千万朵槐花化作飞舞的精灵,如白雪般纷纷扬扬,四处飘洒,香满了白昼的天,也甜透了夜晚的梦。

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潍坊的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D.对在食品广告中推荐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明确规定代言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B(A“山东、江苏部分地区”有歧义;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应在“损害”后加“的行为”等一类的中心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游民、游民文化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客观存在的。最早的通俗文艺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所以在早期通俗小说和戏曲中便带有抹不掉的游民生活的痕迹,并或多或少地反映了游民对生活和历史的理解。我们从中还可以发现,文学作品尤其是通俗文学作品,由于其受众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巨大。它们不仅促成了游民的社会化和组织化(如明末清初,游民组织的出现),而且成为社会游民化的桥梁(游民的思想意识通过通俗文艺影响到其他阶层)。特别是走投无路的人们在铤而走险之时,这些具有游民意识的通俗文学作品便给了他们以鼓舞和力量,甚至成为指导他们战斗生涯的百科全书。

唐以前的朝代实行兵农合一、全农皆兵的制度,人人都是兵,农闲时,每人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唐代实行府兵制,可以说是“全兵皆农”,大部分农民都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宋代和宋代以后,整个社会风气是崇文抑武的,普通的老百姓只能从反映游民冒险生活的文学作品中吸取武装斗争和反抗的经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下层社会的人们在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中的戏剧化或小说化的倾向。这种情形甚至波及许许多多有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中去。如天地会组织模仿《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说唐》等小说作品,义和团的斗争生活模仿通俗戏曲,正像张鸣在〈戏曲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的意识走向》一文中所说:    “也许没有任何一场农民运动能像义和团那样,在其自身的活动中存在着如此明显又随处可见的戏曲映象。我们在义和团的仪式活动、舆论宣传、行为举止、言语服饰中,不时地可以发现戏曲行当、念白、表演做派的影子。”   

清末民初,土匪遍地,几乎所有的杆子都打着《水浒传》所树立的“替天行道”的旗号。英国汉学家贝思飞在考察了民国时期的土匪活动资料之后指出:“(《水浒传》中)描绘了一系列暴力事件,由豪饮的场面和插科打诨作点缀,但是重点在于罗宾汉式的英雄生活;打富济贫,在‘替天行道’的旗帜下聚义,正如对世代土匪首领所提供的激励,小说继续把年轻人的梦想引向现实。

土匪们根据《水浒传》所提供的标准选取领袖、组织战斗、安排生活,乃至对待弟兄等。不仅缺少文化教养的游民、农民如此,连南明弘光小朝廷为抵抗满洲铁骑南下侵略,在长江边装模作样地举行誓师大典时,也未能免俗,作为兵部尚书的阮大铖参加典礼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成为当时的笑柄。真是如我们平时所说的: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有时候却很像戏。

                            (选自王学泰《自民问题与社会的游民化》,有改动)

6.下列对“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这句话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的程式化、脸谱化的表演和现实生活之间有较大差距。

B.中国戏曲常见的“大团圆”结局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C.讽刺了中国有时会出现一些戏剧化的荒诞、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D.通俗文艺作品影响着社会生活,是社会的游民化的桥梁。

7.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社会游民化”的是

A.在通俗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明末清初,一些游民组织起来反抗暴政。

B.在《水浒传》的影响下,清末民初的土匪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C.义和团的仪式、宣传、言行、服饰等方面都明显受到通俗戏曲的影响。

D.阮大铖身为兵部尚书,参加誓师大典时所穿的服装就是戏曲里的行头。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正如社会生活对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一样,文学作品对社会生活也有巨大作用。

B.文学史上最早期的通俗小说是由江湖艺人创作的,因此都明显带有游民生活盼痕迹。

C.唐以前的朝代全农皆兵,唐代全兵皆农,正是这种制度造成了整个社会的游民化。

D.《水浒传》里的好汉行侠仗义、劫贫济富,他们跟英国的侠盗罗宾汉有相似之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6B(是对现实生活理想化的反映)

7(“社会游民化”指其他社会阶层受到游民思想意识的影响,A项说明游民本身的组织化。)

8C(系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依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荼醾[注]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注],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荼醾:俗名佛儿草,落叶灌木,一般暮春开花,可供观赏。 婉娩:柔顺的样子。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以及拟人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2)“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蜂儿闹”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2)(色彩对比、动静相衬、拟人手法答出两点,又有准确的简析即可得满分)

(2)面对春的离去(暮春情景),客居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2)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2)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遭难》)    

(2)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3)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潦倒新停浊酒杯 猿猱欲度愁攀援

(2)舞幽壑之潜蛟 银瓶乍破水浆进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暮霭沉沉楚天阔

(4)君子生非异也 穷则独善其身

     

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个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要求: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写一句话,做到内容谐和,句式大致相同。(3分)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示例:你是我低迷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神迷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你是我迷茫中的一盏明灯,当我徘徊歧路时,璀璨的光芒让我豁然开朗。

     

请欣赏漫画;回答问题。(5分)

(1)用简明的语言说明画面(不超过60字)(3分)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10字)(2分)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基础

(1)示例:画面左边画着一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正在向中年人说着什么。(内容全面2分,表达方式正确1)

(2)示例:①勿忘我。②我也很重要啊。③只挑它你走不远的。(只要紧扣画面内容,想象合理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云中谁寄锦书来  左建明

从前的情形,隔上几日到办公室去,总有那么一摞信件候在那里,信里自然鼓胀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不管怎样,都足够一天的心潮起伏了。但是,不知从什么时日起,那桌面上竞渐渐地荒凉起来,即使半月二十天去一趟,也鲜有书信出现,惟有一些硬邦邦的印刷品,仿如戈壁滩上的石块,摸也懒得去摸,于是,生活中平添了许多寂寥。  

有次出差,妻子跟我说,你给我写封信吧。我说,电话这么方便,还写什么信,就没有 写,兜里揣了手机,拿出来就讲,用得着再写信,再贴邮票,再往邮局跑吗?妻子的深意被我忽略了。

孩子出国读书已经两三年了,家里竟没收到过一封亲笔信,自然是因有电话。后又上了网,有了电子邮件。现在更是方便,用上了电子语音通话,不花钱,每天晚上对着麦克风尽管聊,直聊得搜肠刮肚没话找话,几成了天气报告和烹饪交流了。    

现代信息技术把时空为人制造的期待消解了。

也因此,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遥想青春初恋时,正值朔风吹雪,戎马辽东。“系书春雁足,早晚到云中。”对于书信的期盼,大约没有谁能比过当兵的人。盼信——读信——复信,这循环往复经年不衰的美妙激情,正是人生的菁华,至今想起那包被妻子珍藏起来的两地书,耳边即刻传来列车“咔嚓——咔嚓”的车轮声,那就好像我们的专列,专为我们传书送信。    

书信实在是有不可替代的品质。

你可以反复地阅读,阅读中又可生发出无穷的想象,那信纸的质地,那熟悉的字迹,那字句的删改涂抹,都令人亲切感动遐思绵绵。你甚至偶然可见信纸上轻微的汗渍,浓湿的泪痕。于是写信人的气息、心境、情感扑面而来,这时,你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记忆与想象,进而收获了一次色彩斑斓的艺术体验,对于书信,定要收藏。这比那些古玩字画等物质性收藏更为珍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旧信重读,你会发现生命从来就没有被时光的水流冲走,过去的欢乐也好,痛苦也罢,它们全被酿成了幸福。你被幸福包围着,充实而又富足。         

作为语言符号,一旦将文字落在书面上,它的表达便显得更为郑重,书信的基本品质是真实。(除非将它用于阴谋,群英会蒋干中计,也正是基于对书信真实品质的信任。)书信最能切近情感、事件的本原,因为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有关“我们从哪里来”这样永恒苍凉的生命叩问,也许能从书信中获得最温暖的回应。书信既是个人清洁的经验史,又是宽广悠远的血亲网.假如你不仅仅收藏着自己的所有信件,而且还继承了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们的书信,那真是—部精彩绝伦的家谱,如果我们妄发谵想,将此类“家谱”伸展到秦汉之前,那真正是—部伟大壮丽的画卷!有这样的参照与镜鉴,文明的脚步该是多么强健。

书信还是艺术的。它至少具备了语言和书写的艺术。为了将情感表达得强烈或含蓄,为了将事件叙述得准确且生动,为了将理性阐述得缜密与通透,等等,你必得尽其所能选择最美的语言,最美地书写。于是,许多经典的艺术从书信中诞生。《两地书》《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等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二王、欧、褚、柳、米等大书法家的信札则成为后人临池的范本。   

这—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  

而今,城市里的电信大楼是越来越气派堂皇了,端的是人如水流车如龙。零落一隅的邮政所却日渐寒伧——但是,它门前的邮筒依然恭候着您,虽然目光已有些酸楚:那小屋里依然散发着邮票、蘸水笔和浆糊的温馨,虽然有点儿清寂。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门西楼。

这时候,一位退休的老邮差正乘了月色蹒跚前行。他老伴的生命正处弥留之际,他记起了从前老伴的抱怨,因为他当了一辈子邮差,却从来没给她写过一封信。现在,他终于写好了,他要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发信。

19.解释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信里自然股长着许多的惊讶、欢喜,或许还有失望与牵挂

(2)我们再也体会不到“望穿秋水”“目尽飞雁”的诗意

20.文中划线句子“这一切,是电话和伊妹儿所能替代得了的吗?”中,“这一切”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4分)

 

21.文章以李清照的诗句为题,有何妙处?(4分)

 

22.文章的最后一段看似多余,实则不然。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9(1)“鼓胀"一词生动地表现了从前书信数量多时,给人带来的丰富的情感体验。 (2)对书信的热切期待。 (4分,每点2)

20.①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与精神的收藏价值,(1)让读者感到幸福,充实而富足。(1)②具有非同寻常的认识价值。(1)③具备语言和书写的艺术。(1)

21.①使文章含蓄,典雅,更有韵味。(2)②问句形式更能表达作者对书信传统逐渐丧失的叹惋以及对书信文化回归的渴盼。(2)

22.①是对书信品质的具体表现,再次体现了书信的价值。(2)②是对文章主题的形象表达,有利于引发现代人对书信传统的重新思考。(2)③余韵悠长,耐人寻味。(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2题。(18分)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梁衡

既然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算起,禁烟英雄林则徐就是近代史上第一人。

可惜这个第一英雄刚在南海点燃硝烟的烈火,就被发往新疆接受朝廷给他的处罚。怎么摆脱这种状况?最常规得办法是得过且过,忍气苟安,争取朝廷早点召回。特别不能再惹是非,自加其罪。一般还要想方设法讨好皇帝,贿赂官员。这时内地的家人和朋友正在筹措银两,准备按清朝法律为他赎罪。林则徐却断然拒绝,我没有任何错,这样假罪真赎,是自认其咎,何以面对历史?他选择了上对苍天,下对百姓,我姓我志,不改初衷,为国尽力。

林则徐看到这里荒地遍野,便向伊犁将军建议屯田固边,先协助将军开垦诚边的20万亩荒地,垦荒必先兴水利,但这里向无治水习惯与经验,他带头示范,捐出私银,承修了一段河渠。这被后人程为“林公渠”的工程,一直使用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建成才得以退役。就像当年韩愈发配南海之滨带去中原先进耕作技术一样,林则徐也将内地的水利、种植技术推广到清王朝最西北的边陲,他还发现并研究了当地人创造的特殊水利工程“坎儿井”,并大力推广,皇帝本事要用边地的恶劣环境折磨他,用寂寞和孤闷都杀他,他却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

林则徐在伊犁修渠垦荒卓有成效,但就像当年治好黄河一样,皇帝仍不饶他,又派他到南疆去勘察荒地,南疆沙海无垠,天气燥热,人烟稀少,语言不通,对皇帝而言,这是对他的进一步惩罚,而在他,则是在暮年为国为民再尽一点力气。1845年1月17日,林则徐在三儿聪彝的陪伴下,由伊犁出发,在以后一年内,他南到客什,东到哈密,堪遍东、南疆。他经历了踏冰而行得寒冬和烈日如火的酷暑,走过“车厢颠簸箕中粟”的戈壁,住过茅屋、毡房、地穴,风起时“彻夕怒号”“毡庐欲拔”“殊难成眠”,甚至可以吹走人马车辆。林则徐每到一地,三儿,与随从搭棚造饭,他则立刻伏案办公,“理公牍至四鼓”,只能靠第二天在车上假寐一会儿,其工作紧张、艰辛如同行军作战。对垦荒修渠工程他必得亲验土方,察看质量,要求属下必须“上可对朝廷,下可对百姓,中可对僚友”。别人十分不理解,他是一戍边的罪臣啊,何必这样认真,又哪来的这种精神?说来可怜,这次受旨勘地,是皇帝给的苦役,活得干,名分全无,他的功劳只能记在当地官员的名下,甚至连向皇帝写奏折、汇报工作、反映问题的权利也没有,只能拟好文稿,以别人的名义上奏,这是何等的难堪,又是何等的心灵折磨啊!但是他忍了,他不计较,能为国出力就行。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69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林则徐真是干了一桩“非份”之事,他以罪臣之名,而行忠臣之事。    

林则徐还有一件更加“非份”的事,就是大胆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当勘地工作将结束;返回哈密时,路遇百余官绅商民跪地不起,拦轿告状。原来这里山高皇帝远,哈密王将辖区所有土地及煤矿、山林、瓜园。菜圃等皆霸为已有,数十年间竟无人敢管。林则徐接状后勃然大怒,立判将土王所占一万多亩耕地分给当地汉维农民耕种,并张出布告:“新疆与内地均在皇舆—统之内,元寸土可以自私。民人与维吾尔人均在对恩并育之中,无一处可以异视。”各族人民奔走相告,生计无忧,民族和睦,边防巩固。他这是以罪臣之身又多管了—件“闲事”啊!    

林则徐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

                                         (选自《把栏杆拍遍》,有删改)

19.文章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充军伊犁期间,林则徐“在这亘古荒原上爆出一声惊雷”,“惊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意分条概括。(4分)

 

21.文章第四自然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环境的恶劣和林则徐的艰苦行程?(4分)

 

22.本文主要是从哪几个角度来选材组材的?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9.①内容上:表现林则徐对自己禁烟之举的正确评判,突出其刚直不屈的性格。②结构上:为下文写林则徐以“戴罪”之身为国出力作铺垫,紧扣文题,与首尾相呼应。(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①建议屯田固边,协助垦荒;②捐出私银,承修河渠;③推广内地的水利、种值技术;④发现、研究了“坎儿井”,并大力推广。(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①表现林则徐遭遇的人生困境与心灵折磨。②反衬出林则徐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高贵品质和创建的丰功伟绩。(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选材组材:从“以罪臣之名”, “行忠臣之事"两个角度。(2分,每点1分,答“罪臣”“功臣”亦可)

写作特色:①抓住传主的业绩和品格,选择丰富典型的史料,通过叙述、描写、评议揭示其特有的精神风貌。 ②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同时,融入作者浓郁的情感,使传主的精神更好地感染读者。(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根据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评分标准参见2008年高考山东评分标准。基准为43分,适度拉开档次。

无题目或改动题目扣2分;每有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