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一是打造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越来越难。这既是近年来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问题所致,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接近,观众的印象模糊,难以脱颖而出,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又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造成了选秀节目的瓶颈。倒是《中国达人秀》才艺无门槛,感人的故事是其最独特之处,通过故事和才艺表演的充分结合,提供感动观众的情感空间,成为一个有益的突破。

而《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练,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

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

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的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

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

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3分)

A、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困局。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

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

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

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

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B、今天的青年一代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

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这是他们焦虑的原因。

C、标题中的“纯粹”一词在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意义指向:一是《中国好声音》寻求音乐

的本质;二是选手们的真实、诚信。

D、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

个优秀的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B(“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节目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2.C(“凭借舞台上优异的表现”错。应是“凭借好声音”)

3.A(“最终成为歌唱家”错。应该是“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文言文阅读(19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史记·项羽本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之:到           B、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C、约为婚姻       婚姻:男女结婚          D、不如因善遇之      因:趁机

5、回忆以下句子,全都与“得复见将军于此”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①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燕王拜送于庭。    ④沛公安在?

⑤见燕使者咸阳宫。  ⑥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A、②③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知道项羽要攻打刘邦后,连夜赶到项羽的军营,告诉张良,劝他跟自己走,不然的话,就会和刘邦一起死去。

B、张良很忠诚,他不愿意这时离开刘邦逃亡,而是及时告诉了刘邦,有很冷静地给刘邦出了计策。

C、这天正值项伯的生日,刘邦奉一杯酒祝项伯长寿。项伯连夜离开刘邦的军营,并劝项羽不要攻打刘邦。

D、 刘邦几句话就化解了项羽的疑虑,项羽还道出是曹无伤告的密。可见项羽胸无城府,轻信他人。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分)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4、C 5、C 6、C

7(1我之所以派遣将领守住那些关卡要道,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匪进出以及防止发生其他的异常情况

(2)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8、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8 答题步骤: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联想和想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不能只“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案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

9答如何写景。从点面结合、嗅觉视觉、动静结合的角度即可 。 

补充:“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至易水上,······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浪遏飞舟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为我沉默3皆白衣冠以送之,风萧萧兮易水寒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5分)

怀念萧珊 

巴金

①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②她是我的一个读者。一九三六年我在上海第一次同她见面。一九三八年和一九四一年我们两个在桂林像朋友似的住在一起。一九四四年我们在贵阳结婚。我认识她的时候,她还不到二十,对她的成长我应当负很大的责任。她同我谈了八年的恋爱,后来到贵阳旅行结婚,只印发了一个通知,没有摆过一桌酒席。从贵阳我和她先后到了重庆,住在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门市部楼梯下七八个平方米的小屋里。她托人买了四只玻璃杯开始组织我们的小家庭。她陪着我经历了各种艰苦生活。

③在抗日战争紧张的时期,我们一起在日军进城以前十多个小时逃离广州,我们从广东到广西,从昆明到桂林,从金华到温州,我们分散了,又重见,相见后又别离。在那些年代,每当我落在困苦的境地里、朋友们各奔前程的时候,她总是亲切地在我耳边说:“不要难过,我不会离开你,我在你的身边。”的确,只有她最后一次进手术室之前她才说过这样一句:“我们要分别了。”

④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作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吃苦耐劳的勇气。她听一个朋友的劝告,得到后来也是给“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叶以群同志的同意,到《上海文学》“义务劳动”,也做了一点点工作,然而在运动中却受到批判,说她专门向老作家组稿,又说她是我派去的“坐探”。她为了改造思想,想走捷径,要求参加“四清”运动,找人推荐到某铜厂的工作组工作,工作相当忙碌、紧张,她却精神愉快。但是到我快要靠边的时候,她也被叫回“作协分会”参加运动。她第一次参加这种急风暴雨般的斗争,而且是以反动权威家属的身份参加,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张皇失措,坐立不安,替我担心,又为儿女们的前途忧虑。她盼望什么人向她伸出援助的手,可是朋友们离开了她,“同事们”拿她当作箭靶,还有人想通过整她来整我。她不是“作协分会”或者刊物的正式工作人员,可是仍然被“勒令”靠边劳动、站队挂牌,放回家以后,又给揪到机关。她怕人看见,每天大清早起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尽 ,才回到家里,关上大门,吐了一口气。但有时她还碰到上学去的小孩,对她叫骂“巴金的臭婆娘”。我偶尔看见她拿着扫帚回来,不敢正眼看她,我感到负罪的心情,这是对她的一个致命的打击。不到两个月,她病倒了,以后就没有再出去扫街(我妹妹继续扫了一个时期),但是也没有完全恢复健康。尽管她还继续拖了四年,但一直到死她并不曾看到我恢复自由。

⑤这就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⑥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节选自《怀念萧珊》,有删节)

(1)下列各项对本文的分析和评价,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作者在第二段中回忆了他和萧珊的相识相知,当时条件很艰苦,但是却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巴金写文章,萧珊总是第一个阅读。

B、在第四段中,作者说“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这句话指出了萧珊了缺点,也反映了作者实事求是的作风。

C、萧珊喜欢翻译,但作者认为她的翻译水平并不高,所以萧珊才到《上海文学》“义务劳动”

D、因为她是反动权威家属的身份,萧珊被“勒令”靠边劳动、站队挂牌,放回家以后,又给揪到机关,受尽磨难,但她从没有怪巴金。 

E、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巴金的文章没有雕琢的文字,不采用华丽的词藻,但在朴实无华的叙述之中凝聚着巨大的感情。

(2)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6分)

(3)请根据文章②—④段的内容,概括萧珊的性格特点。(6分)

(4)“死是一个人最后,而不是结局。”你赞成吗?作者为什么说“这就是她的最后,然而绝不是她的结局”?(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DE

 

乐观、隐忍、坚强(每天大清早起来,拿着扫帚出门,扫得精疲力尽,才回到家里)

(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

(4)参考答案:赞成(2分),死亡是萧珊生命的终点(1分),但是她对我的影响一直要延续到我的整个人生,从这个角度来讲,萧珊的生命还没有结束(2分)。“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1分),“我”只有充实乐观地活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有了好的结局,她才会有个无憾的结局(2分)。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遒劲(qiú) 颓圮( jǐ )               屠戮(lù) 踌躇(zhú)

B、租赁( lìn )  几缕( lǚ )              游说(shuì) 寥落(liáo)

C、莅(wèi)临   攒射(cuán)    创伤(chuàng)              瞠目结舌(chēng)

D、长歌当哭(dāng)              虐杀(nüè)    诧异(chà)    殒身不恤(xu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忸泥   蹒跚   樊刽  百舸       B、作揖  碟血   焦灼  漕杂

C、斑澜   怜悯   和霭  懒散       D、惩创  寥落   峥嵘  长篙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D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 母亲去世的那天,他长歌当哭,涕泗交流,在场的众人无不为之动容。

B、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喜剧演员潘长江。

C、他最近状态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这样屡试不爽的境况,让他十分沮丧。

D、 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一广有羽翼的神鸟形象,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汪洋恣肆的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B

     

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全书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左传》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对《春秋》作的较为详尽的解释。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即语言的编纂。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集中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A

     

给下列新闻内容拟标题。(4分)(不超过15字)

全国多地相继传出高考改革消息。其中重磅消息来自北京。目前北京高考改革已确定的几大方向,最引人关注的是,从2015年起,高考英语分值将有所降低。但目前具体将减少到什么程度,尚有多种传言。其中有一种意见是,高考英语分值从原来的总分150分,降低为100分,语文、数学分值将相应提高。

有人提出,减少英语分值,增加语文分值,可以改变目前重视英语教学,忽视母语教学的现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认为,这一方案并不代表不重视英语。(摘自2013.10.21日网易新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北京高考英语分值将降低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以上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分别概括其事迹并作简要点评。(50字以内)(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仿、缩、扩、续

例: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退秦晋联军。(2分)

点评: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国难当头时毅然赴难,其大智大勇让后人称赞。(2分)

     

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地注视你?又是谁在感动和激励着你……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可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