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首发2012黄冈中学三模】湖北省黄冈中学2012届高三五月模拟考试(语文).doc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骄矜      津渡      筋斗云      旌旗招展

B.整饬      敕造      白炽灯      叱咤风云

C.裨将      复辟      庇护权      麻痹大意

D.赏赉      青睐      耐火砖      万籁俱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都读chì(A“旌”读jīng,其余都读jīnC“裨”读pí,其余都读bì;D“耐”读nài,其余都读lài。)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跳槽      邻界点      醍醐灌顶      树倒猢狲散

B.心扉      协奏曲      骨鲠在喉      时世造英雄

C.像素      副食品      不记前嫌      家书抵万金

D.饯行      热烘烘      先发制人      蚍蜉撼大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DA邻—临 B世—势 C记—计)

     

在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柯达有过这样自豪的口号:“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但对于今日的柯

达而言,那些曾经的辉煌都已是明日黄花。

B.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筛了三碗酒。武松吃得荡气回肠,只顾要吃;去身边取些碎银子,叫道:“主人家,你且来看我银子!还你酒肉钱够么?”

C.全球经济波谲云诡,资本市场动荡不安。在货币政策紧缩、国内资金面紧张的大背

景下,今年以来国内A股不断下跌,很多普通投资者或深度套牢,或忍痛割肉出场,令人扼腕叹息。

    D.虽然美联储三位高层都表示反对美联储未来两年维持利率不变的举动,但他们的言论也显示,美联储内部对此问题莫衷一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B A项,“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

B项,“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不能形容吃喝C项,“波谲云诡”形容

事物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变化莫测;D项,“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其实,职业经理人孙伊萍在担任蒙牛新总裁之前,中粮集团已增持蒙牛乳业的股份至28.09%,中粮的种种表现已经暗示其对蒙牛高层将有大调整。

B.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2011年台“国安”单位侦办陆军上校罗奇正遭策反案时,

意外查获罗贤哲违法复印机密文件。经进一步追查,才发现罗是“共谍”的身份。

C.营养餐计划成了一块唐僧肉,大家都想着分吃,却少有部门和人员从孩子们的饮食安全把关的角度,解决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真正把财政资金变成安全、营养的餐食送到孩子们口中。

D.对于违反《通知》规定,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不按规定代购、

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的单位和个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责令其纠正违规行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 [A项,中途易辙,应调整为“在职业经理人孙伊萍担任蒙牛新总裁之前”。B项,指代不明,“罗”是指罗奇正还是罗贤哲;句式杂糅,发现某人是“共谍”,或者发现(揭开)某人的“共谍”身份C项,成分残缺,在“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前加上介词“为”。]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后被收录于《呐喊》。作者通过“狂人”的叙述,揭露了中国披着“仁义道德”外衣的封建家庭制度和封建礼教,其本质就是吃人。

B.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向杀父凶手复仇。

后来,哈姆雷特中了致命的毒剑,临死前,他拼尽残存的力量将毒剑刺入了奸王的胸膛,当即杀死了这个谋害他全家的凶手。

C.《雷雨》中的周萍是阴暗沉郁的周公馆中一个若隐若现的亮点,他是一个在新思想、新文化影响下成长的青年,他不顾门第差别爱上了侍女四凤,甚至想着带四凤一起去往新世界。在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曹禺的理想。

D.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成熟于唐代。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主要有五言、七言的区别。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C周萍应改为周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历史”的层次

王立群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选自《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有删节)

6.下列与“记录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记录的历史”若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也就是“真实的历史”。

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

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7.下列与“传播的历史”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的一种另类解读。

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追捧。

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话”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

D.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文君夜奔”故事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6A(“记录的历史”很难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因为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此外还与史学家在选择文献、记载历史时难免受到种种限制有关。)

7D(原文是“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

8C(大多人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对《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并不了解。)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寄欧阳舍人书(节选)
曾 巩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②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欧阳舍人:即欧阳修;舍人,官名。②衋xì:悲伤苦痛。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者得致其严             严:威严

B.故虽恶人,皆务勒铭       勒:刻

C.有名侈于实               侈:超过、多

D.辨之不惑,议之不徇       徇:徇私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作者推崇道德文章的一组是(3分)

①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②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③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         

④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⑥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中提及“蒙赐书”及撰“铭”,点明写信之由;“反复观诵”,侧面写出欧文之精彩及作者爱不释手之情景;“感与惭并”,写作者对欧阳修的感激与敬佩。寥寥二十余字,言简意深。

B.作者认为铭文流传于世,其作用接近于史书,而作为史书,则是非常严谨而真实的。而今铭文所以不实,则因逝者的子孙一心想要颂扬他们的先辈,往往刻意隐瞒逝者的恶行,致使撰铭者不能明察。

C.作者先论及古代撰写墓志铭的社会意义,在于褒扬美善;进而论及今之墓铭的流弊,在论及流弊时,特别突出了撰铭人的作用,提出只有撰铭人“畜道德而能文章”,才能写出流传后世的铭文。

D.本文借感谢欧阳修给自己祖父写墓志铭,提出了撰写铭志的两字原则——“公”和“是”,阐述了“道德”“文章”之于儒者修养的重要性,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3分)

                                                                            

(2)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3分)

                                                                               

(3)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3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9A(严:尊敬)

10C(②是说即使是恶人,也都一定要勒刻碑铭去向后世夸耀 ③是说作铭者碍于人情不能写下死者的恶行 ⑥是说人的品行,有性情善良却事迹不佳的

11B原文说是因为受过死者子孙的请托,碍于人情无法写下死者的恶行,于是铭志的内容就开始不真实了。)

12.(1如果那人行为丑恶(那是一个恶人),还有什么可以写在碑铭上呢?(那么在铭志上有什么好写的呢?这正是铭志与史书不同之处(不同的原因)。(“苟”1分,“所以”1分,大意1分。

2其中原因没有别的(其中没有别的原因),托付的人不合适,撰写的内容不公正和不合事实的缘故。(“非人”1分,“是”1分,大意1分。)

3所以说,不是道德修养高而又擅长写文章的人是办不到的,难道不是如此吗?(“畜道德”1分,“然”1分,大意1分。)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郑 人 有 且 置 履 者 先 自 度 其 足 而 置 之 坐 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 已 得履 乃 曰 吾 忘 持 度 反 归 取 之 及 反 市 罢 遂 不 得 履

                                       (选自《韩非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每划对3处得1分,共3分)(译文: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随手把尺子放在座位上,去赶集时却忘了带上。已经挑好了鞋,才说道:“我忘记带尺子了。”于是返回家里去取。等到再返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有买到鞋。)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注】,惹得诗人说到今。

【注】林和靖:北宋诗人,林逋,字和靖。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唱。 

清江引·咏梅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1)请简要分析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共同特点。(4分)

答:                                                                           

                                                                             

                                                                            

                                                                             

(2)请分析说明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4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宋诗写梅花不愿受到尘埃的污染,甘心生长在简陋的竹篱茅舍旁边,后悔和林和靖相识,以致惹得诗人们反复吟咏它。元曲写梅花只愿和纯洁无暇的白雪和月光为伴,不喜欢和蜜蜂蝴蝶嬉戏。(3分)二者都写出了梅花一尘不染、圣洁高尚、甘于寂寞、不事张扬的特点。(1分)

2)相同点:宋诗中的“自甘心”“误识”和元曲中的“泄漏”“交”“不惹”等动词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都赋予了梅花以人的品格。[亦可答“托物言志”(象征)手法,二者均是句句不离梅花纯洁高雅的品性,同时,又是字字言志,正是作者贞洁自守、不慕名利、不逐流俗的高尚人格的写照。]2分)

不同点:元曲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雪月和蜂蝶对比,说梅花愿和雪月为伴,不愿和蜂蝶相戏。(或说将梅花和百花对比,梅花不像百花那样喜欢开在风和日暖的春天,喜欢和蜂蝶相戏。)(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总角之宴,                          。(《氓》)
(2)                        ,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

(5)                            ,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8)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言笑晏晏 2青青子衿 3)莫道不销魂 4)环珮空归夜月魂

5)登东皋以舒啸(6)叶上初阳干宿雨 (7)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8)一尊还酹江月

     

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最后的沐浴

方叶

(1)为母亲沐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做临行前的梳洗。

   (4)默默地松开蓬松的发髻,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髻,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勤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都舍不得多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木热水,掺合这飘柔香波。轻轻搓揉,洗去发髻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髻上每一粒沙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他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的母亲,三岁丧父,九岁失母,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淘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看手掌上的每一朵茧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和苦难。

  (7)倏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对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眼睛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的对父亲说。于是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一有空闲就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顿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我轻轻地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

  (9)大姐小心翼翼地揭开母亲身上的蓝布衫,啊,母亲裸露在我们的面前,蜡黄的肌肤,起伏的胸廓,那丰满秀美的曲线哪里去了?母亲说过,我小时像羊羔一样,喜欢跪在地上吃奶,母亲曾很自豪地向左邻右舍夸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孝顺。作为女儿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过父母吗?“古来父母多痴心!”母亲,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曾经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哺育过子女。那丰满的乳房却被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变得那么干瘪、松散,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我小时候吃奶,常常顽皮地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让母亲痛的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母亲,还能让我吸一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一次你怜爱的拍打么?

(10)岁月无情,人生如露。母亲静静躺在灵床上。没有花花绿绿的贡品,没有凄凄惨惨的挽联,甚至不敢大放悲声。佛云,悲啼会使死者的灵魂贪恋尘世,进不了圣洁的天国。眼前唯有三炷清香,一缕若有若无的诵经声,和着两行无声的泪。但人又怎能不依恋尘世?回望生命的轨迹,无论甘甜还是艰辛,不值得回味、眷恋吗?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亲身旁,泪水滑过她的胸脯。母亲即将去那矻矻(kūkū:勤劳不懈的样子)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此时此刻,我们在为她作最后一次梳洗,尽最后一次孝心。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9)段写为母亲洗身,段末的问句实际上表达了希望能再次享受母亲的温存、抚爱的愿望。

B.第(11)段通过“跪下去”“泪水滑过她的胸脯”的细节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眷恋与负疚,深化了文章主旨。

C. 文章不事张扬,不事浮华,语句流畅,语调轻快;但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怀念。

D.文章所说的母亲“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指的是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劳作,却能吃饱穿暖,且到平平安安的生活境地。

E.唐代诗人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这篇文章所记所叙完全可以看作是对孟郊这两句诗的诠释。

17.请用简短的语言写出第(2)段“眼皮微微闭合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刚刚睡去”一句所蕴含的意味。(4分)

答:                                                                           

                                                                                 

18.文章巧妙地勾勒了母亲的生命轨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母亲的形象。(6分)

 答:                                                                                                                                                            

                                                                               

                                                                                  

                                                                                 

19.请从组织材料的线索、顺序方面对文本进行简要赏析。(6分)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6C DC项“语调轻快”不对;D项“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劳作”不对。)

17.母亲走完了值得回味的眷恋的一生,临终时安详满足,坦然恬静,无憾无悔。

18.母亲一生坎坷,历经艰辛和磨难,尝尽人间酸甜苦辣,但坚强勇敢,没有被苦难击倒;母亲勤劳节俭,善良无私,只知道为儿女付出,却从来都没有善待过自己;母亲宽厚仁慈,为儿女倾尽心血,无怨无悔,不求回报。(每点2分)

19.答案示例:文章以“最后的沐浴”为主线,以替母亲沐浴的具体过程为写作顺序,在细节描写中传达细腻真挚而深切的感情。(3分)在主线的叙写中,顺势展开回忆,以插叙的方式串起表现母亲品格的材料,清晰地勾勒出母亲坎坷艰辛、不断付出的生命轨迹,表现出母亲坚强勇敢、善良节俭、宽厚无私的品质,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私,寄托了对母亲深深的敬意的诚挚怀念。(3分)(答出“主线及其写作顺序”得3分,答出“在主线的叙写中展开回忆,以插叙的方式串连起母亲的一生”得3分。线索方面亦可答明暗两条线,明线是“最后的沐浴”,暗线是母亲的人生历程)

     

下面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关于“宝黛初会”的两段文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对两人的反应“惊”“笑”二字予以点评。(4分)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通过情态描写表现性格:“惊”表现黛玉内向,小心谨慎(1分);“笑”表现宝玉外向,坦直率真(1分)。②照应“木石前盟”传说,暗示两人心有灵犀,为后文张本(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4分)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的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曾说道:

        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人民提出意见批评政府。因此,在网上听到有“拍砖”的声音,我并不感到奇怪,我以为这是正常的事情。

    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

        温家宝总理提到“拍砖”和“谣诼”两个词。这两个词意思一样吗?请谈谈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这两个词意思不一样。拍砖:网络词语,意思是对事情问题持反对、批评意见,重于对所讨论问题的批判性。(2分)谣诼:出自《楚辞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意思是造谣诽谤,不切实际的污蔑性的批评。(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4分)

日前,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在决赛发布会上批评观众“倒戈”,引发了一场风波。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决赛当日,李永波早早出现在新闻发布厅里,准备为中国队包揽四金提前做赛事总结。可当有记者问他对前一日林丹与李宗伟(马来西亚的羽毛球运动员)的比赛有何看法时,李永波竟然很生气地表示,林丹完全可以以2:0战胜李宗伟,但由于场地的观众只顾着给李宗伟加油,影响了林丹的情绪,所以结果变成了2:1。接着,他还说:“在国内比赛很难体会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场面,总是有不愉快的经历。”这似乎还不解气,当有上海媒体转移话题,问杜婧、鲍春来的退役仪式是否会像谢杏芳等人一样在上海举办时,他很不给面子地说:“一定会办,只是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不过应该不会在上海办了,如果上海为李宗伟加油的人多了,嫌中国队拿冠军多了,那以后可能比赛也不在上海办了。”这番话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很多观众的不满,直呼李永波太“幼稚”!

请你代表观众表达对李永波在发布会上言行的不满。要求:语言得体,理由充分,不少于5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写作

李永波作为总教练,不就赛事本身做点评,反而把选手丢分原因归结为观众为外国球员加油,实在有失妥当。况且,就公平来讲,观众给谁加油是他们的自由,而为落后一方鼓劲加油也是对比赛的尊重。李永波的这番话不仅让他国球员觉得他不够友好,还严重伤害了中国球迷和观众的感情,显得小家子气有失水准。(答出两点理由即给满分)

     

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华盛顿邮报》做了次有趣的实验,请著名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在地铁站卖艺。在43分钟里,贝尔拉了6首名曲。期间1097人经过,只有7人驻足聆听;27人给了钱,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的。而贝尔的演奏会,票价上百美元,并且总是座无虚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今日头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