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秋才产生。于此相应,对于“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

B.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C.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百家争鸣

C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汉代儒学

B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   料

结   论

A

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

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

C

《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

手工纺织品的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

D

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日久生弊

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

     

下列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与右图所示相符的是

A.“植棉必凿井,一井可灌溉田四十亩”

B.“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C.“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D.“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D

     

水排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冶铁工作效率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也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其后来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这一品种是

A.白瓷      B.青瓷                  

C.秘色瓷    D.青花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B

     

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A.正确,因为它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因为它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D.错误,因为它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D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

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儒家思想形成发展史综合

D

     

下列作品体现的共同特点是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A.“笔墨当随时代”                             

B.“以形写神”

C.“人与物者,其多至不可指数”                

D.“图之工妙入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

A

     

《全球文明史》中写道:“庇西特拉图主持兴建了一大批新兴的建筑和公共工程,提供了许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后来,克里斯提尼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十个地区部落进行选举                

B.实施陶片放逐法维护民主政治

C.鼓励公民参加城邦戏剧演出                

D.推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这一规定说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血缘关系不起作用

C.公民是法律的主体                

D.名誉权利不可侵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C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理念是万物本源                  

D.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D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1846年起西方对华贸易总额开始下降,原因是中国市场开放不够

B.甲午战争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此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原因是中国各阶层的广泛参加

D.北伐战争的开始,原因是国共两党联合来争取民族独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五四运动

C

     

近代某政权编写了新版《三字经》,开篇为“皇上帝,造天地,造山海,万物备……”。另外还有一些用白话写作的颂扬上帝和耶稣的赞美诗,并加有标点以便阅读。这表明

A.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B.民国初年新旧思想并存

C.该政权力图向民众灌输基督教思想              

D.中国开始了“文学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

     

下列哪幅作品能更准确地反映中日甲午战争前夕的历史瞬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A

     

表1是某一资料统计的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军伤亡人数。该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表1

时期

年份

阵亡

负伤

合计

第一时期

1937年

125130人

224232人

349362人

1938年

249213人

485804

735017人

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大溃败                

B.抗战初期的国民党积极抗日

C.国民党奉行了片面抗战路线                

D.国民党正面战争是主要战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抗日战争

B

     

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此观点依据的史实可能是

A.洋务派打着“自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B.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D.当时的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堕落为洋人朝廷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

     

有学者认为:“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洋务企业的兴衰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多数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陆省份。电工器材厂,从原料和产品运销的角度来看设在武汉为宜,但却将其设在湘潭。这些举措

A.从经济方面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               

B.缓解了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C.提高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D.打破了我国工业的合理布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A

     

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请根据此表判断,X至Y这段时间应该是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X年输入总值

90000

3500

9600

520

2800

Y年输入总值

240000000

110000000

4900

150

0

A.1895—1912    B.1914—1919              

C.1927—1937    D.1945—1949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有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D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C

     

“学子互相约集,一声‘向右转’,齐步辞别国内学堂,买舟东去,不远千里,北自天津,南自上海,如潮涌来。每遇赴日便船,必制先机抢搭,船船满座。”上述现象应出现于

A.明末清初      B.洋务运动期间    

C.清末民初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C

     

1621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来觐见国王詹姆士一世时,他无奈地对侍从吩咐道:“你们摆好十二把交椅吧,我要接待十二位国王!”这反映了此时的英国

A.君主立宪制已经建立             

B.议会对国王形成了制约

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完全激化       

D.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