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于2016年正式迎客,6月16日至30日举办了盛大的开幕庆典。下图为全球6个迪士尼度假区所在城市的基本信息。读图,回答第1-2题。

1.全球6个迪士尼度假区中(   )

A.多数分布在东半球的中高纬地区        B.①、④两地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C.②地气候在南美洲呈带状分布          D.⑤地水汽主要来自于太平洋洋面

2.正式开门迎客期间,上海(   )

A.比①地日出晚,自转速度慢           B.比④地降水少,天气干燥

C.比③地气温低,日较差更大            D.与⑤地都应防范热带气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C D

1.读图,根据经纬度,全球6个迪士尼度假区中多数分布在东半球的中低纬地区,A错。图中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不是板块消亡边界,B错。根据气候资料分析,地是地中海气候,在南美洲呈带状分布,C对。地位于美国东部,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洋面,D错。故C正确。

2.迎客期间,时间是6月16日至30日,北半球是夏季,昼长大于夜长。上海比地纬度低,日出晚,自转速度快,A错。比地降水少,天气仍比较湿润,B错。夏季上海比地气温高,日较差更大,C错。与地都应防范热带气旋,D对。故D正确。

 

     

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降水季节变化大,西部降水季节变化小

B.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业机械化程度低

C.东部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东部城市化水平高,西部城市化水平低

4.今年1月至2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对各地进行考察,考察期间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福州的白昼先变短再变长                  B.孟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C.经红海时,看见许多猴子在沿岸大片森林中  D.经阿拉伯海时,邮轮顺风顺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A D

3.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沿海地区为亚洲,西部沿海地区为欧洲,东部为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东部降水季节变化比西部降水季节变化大;东部为发展中国家,西部为发达国家,故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西部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东部城市化水平比西部城市化水平低。故A正确。

4.游轮航行时间是1月至2月,福州的白昼在此时段一直变长,故答案A错;孟买该时段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B错误;红海两岸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看见大片森林,C错误;此时阿拉伯海盛行东北风,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所以邮轮顺风顺水,D正确。故D正确。

 

     

下图为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0m,则图中甲地与乙地高差约为(   )

A.200m          B.250m          C.220m          D.310m

6.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   )

A.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   B.流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

C.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D.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沉积作用显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B C

5.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地海拔550-600米,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 30cm,则乙地海拔300-320米。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230-300米之间,B对。故选B。

6.某地质爱好者在丁地发现河床垂直剖面上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现象,原因是该河段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雨季时,沉积物以鹅卵石为主,旱季时沉积物以细沙为主,C对。河流落差大,流速急,搬运能力强,不是细沙沉积原因,A错。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B错。降水少,地势起伏小,携带泥沙能力差,沉积物以细沙为主,不是鹅卵石沉积的原因,D错。故C正确。

 

     

正屋正脊是指主屋屋顶最高处的一条屋脊。下图示意海南岛东北部山地地区的某乡村正屋正脊线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乙地为该区域最高点,等高距为20米。读图回答7-8题。

7.海南岛乡村建筑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坐北朝南的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大,一般背山面河。

夏至日前后,站在甲处面朝正屋的房门口能看到(   )

A.太阳从右前方山头处落下            B.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落下

C.太阳从左前方山头出升起            D.太阳从正前方山头处升起

8.该乡村建筑的排列是正屋沿等高线平行或与等高线有一定角度排列,这样排列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方便整个村落的通风散热            B.便于采光

C.地面较为平坦                      D.缩小房屋间的相对高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A B

7.海南岛乡村建筑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坐北朝南的布局,受地形影响较大,一般背山面河,故甲处正屋朝向西南方向,房门朝向西南方向。夏至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位为东北方向,日落方位为西北方向,故站在正屋房门口不能看到日出,只能看到日落,看到太阳从右前方落下。故A正确。

8.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夏季气候湿热,房屋沿等高线排列建设,缩小房屋的相对高差,地面较为平坦,且方便整个村落的通风散热。故选B。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10.此时,图中M地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D A

9.本题是热力环流的等压面图,根据等压面的弯曲判断出同一水平面上甲为高压,乙为低压,热上升,冷下沉,所以气温甲小于乙;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下沉气流形成高压,所以气压甲大于乙,空中气压丙大于丁,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所以气压甲>乙>丙>丁。选择D项。

10.M地风是由甲吹向乙,根据向标,结合地转偏向力和地面摩擦力空中,风是有东北吹向西南。选择A项。

     

下图为我国110°E 以东地区的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据图,如果以月降水量大于100 毫米为进入雨季的重要参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纬度越低雨季越早       B.最大降雨量出现在江淮地区

C.华南最晚结束雨季       D.8月江南降雨量少于辽河流域

12.如果某年夏季风偏弱,那么甲段和乙段的长度最有可能(   )

A.甲段变长,乙段变短   B.甲、乙都变短   C.甲段变短,乙段变长  D.甲、乙都变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C A

11.读图可知,若以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为进入雨季的重要参数,则图中曲线并未呈现与纬度相关的变化,A错误;最大降水量出现在华南地区,B错误;8月江南地区降水与辽河流域相当,D错误;华南地区月降水量大于100毫米的月份最多,且结束最晚,推断其雨季结束的最晚,C正确;故选C。

12.若夏季风偏弱,则会出现“南涝北旱”的情况,雨带集中在南方地区,A段会变大,B段会变小,结合选项,故选A。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

13-14题。

13.“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14.“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

A.年降水量增多    B.热量交换变缓    C.水汽蒸发加快    D.地面风速增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B B

13.根据材料,“冷岛效应” 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A错。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差异无关,D错。故B正确。

14.“冷岛效应” 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故B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15-16题。

15.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16.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C B

15.根据图示的重要地理事物及轮廓判断,甲位于塔里木盆地;乙为我国海南岛;塔里木盆地的河流流量主要受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故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夏季流量大,C错误。故C正确。

16.结合上题分析,两地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而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还较低,故科技和机械化水平较低。故B正确。

 

     

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8.图示地区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C D

17.从图中材料可知,甲地是花岗岩,不是喀斯特地貌,A 错误。乙地低平,位于冲积扇边缘,泥石流灾害少,B错误。从图中看,丙村位于冲积扇的扇缘,而丁村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冲积扇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C正确。多图中看出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D错误。故C正确。

18.图示地区西部有山地势西高东低,再看水渠流向可知北高南低,A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沉积泥沙的数量,C错误。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D正确。故D正确。

 

     

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19~21题。

19.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21.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

A.河流输沙量增大

B.湖泊面积减小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降水强度变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A D C

19.读图,根据图例,比较1880—1945年,的沙洲0米线位置,处看不到1945年的沙洲0米线,说明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A对。三处1945年沙洲0米线范围比1880年扩大,说明堆积速率大,B、C、D错。故A正确。

20.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河口沙洲面积不断拓宽,河口变窄,河道可能变深,A错。沙洲向海洋推进,海水侵蚀作用小于河流堆积作用,B错。北航道泥沙淤积多,航行条件始终比南航道差,C错。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D对。故选D。

21.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小,C对。河流输沙量减小,A错。湖泊面积增大,B错。与降水强度无关,D错。故选C。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回答22-23题。

22.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A.喜光   喜湿   B.喜阴   喜湿[

C.好热   耐旱  D.耐寒   好旱

2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B C

22.结合上题可知,该森林植被在1800-1900米处分布最多,对应的是阴坡、背风坡,所以,该森林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故B正确。

23.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意味着苔原带气温升高,结合近年实际,全球变暖导致了雪线升高,苔原带变暖,适合林木生长。故C正确。

 

     

下图是我国沿30°N纬线附近地区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面积总和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7回答第24-25题。

 

24.分界线S以西区域内叶面积指数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地表崎岖      B.降水稀少      C.地势较高     D.土壤贫瘠

25.分界线 S 以东区域内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体现了(   )

A.非地带性现象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C C

24.东经100度,北纬30度,位于我国横断山脉附近,横断山脉以我国第一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以西海拔较高,故C正确。

25.S以东区域内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变化是随着距海远近的变化而变化的,故C正确。

     

(22分)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材料二:新几内亚岛简图

材料三:甲城市气温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27.1

27.5

27.2

26.9

25.3

25.4

24.8

24.9

25.2

26.6

27.0

27.3

 

(1)简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二、三,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3)乙河为该岛最大的河流,判断其入海口附近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沿海多沼泽的原因。(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特征:地形崎岖,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岸线曲折,沿海沼泽广布;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多火山。

(2)特征: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

原因:位于1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且年变化小,所以终年高温;纬度低,昼长变化小,年太阳辐射变化小;近海,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

(3)河口三角洲。

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汛期长,易淹没周围地区;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海水入侵,多滩涂。

解析:(1)岛屿中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且海拔较高,沿海多沼泽,说明地势地平。所以,岛屿地势崎岖,多火山、沼泽地貌。

(2)新几内亚岛离赤道较近,太阳高度角大且年变化小,加上岛屿受海洋影响大。所以,新几内亚岛终年高温且气温年较差小。

(3)乙河河口地势地平,形成河口三角洲。河流水量大加上地势平缓,排水不畅是形成沼泽的条件,乙河流域处在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加上下游地势平坦,形成沼泽。

     

(12分)根据材料和图13、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4为2013年11月8日17时我国部分地面天气图,此时我国海南岛及周边海域遭受强台风“海燕”影响。

11月8—12日日最高气温变化图

(1)根据图13比较南昌和乌鲁木齐两城市5日内日最高气温的变化特点。(6分)

(2)结合图文信息,说明北京11月8—12日的天气变化的过程。(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两城市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南昌气温下降幅度大,乌鲁木齐下降幅度小;日最高气温乌鲁木齐均低于南昌;乌鲁木齐气温先降后升,南昌先升后降。

(2)8日,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8日后出现大风,降温,阴天、雨雪等天气;此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1)读图1可得,两城市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然后从气温下降幅度,日最高气温和波动变化分析。

(2)据图可知是一个冷风过境的过程,注意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气压、气温、天气变化的方面分析。

     

(16分)读我国某河流(河段)流域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该河段水系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流域内平均降水量为375.3毫米/年。历史上,这里曾经水草丰美、牲畜兴旺,现在该地不仅为重要的农业区,同时矿产也得到进一步开发。近20年以来,该河流多次出现断流现象。

材料二:

A城市水文站的河流断流统计

时段

断流年数

断流天数

径流量(亿m3)

1991~1995年

1

61

9.62

1996~2000年

5

817

4.43

2001~2007年

7

2555

0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河上游来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2)该河段断流现象的延续将会使该流域出现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请提出解决该河段断流现象的一些具体措施。(8分)

(3)结合材料,指出近年来该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2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地理

(1)趋势: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

原因: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上游水库的拦蓄;上游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大量增加。

(2)调整农业结构,实行退耕还草还牧;发展节水产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种草植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干流统一调配水资源等。

(3)土地的荒漠化

解析:(1)据材料和图表可知,上游来水逐年减少,甚至出现多年无径流现象。原因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2)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

(3)据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地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