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块考试政治试题

2009年6月《新华文摘》载文指出:“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和解决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据此回答下一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A.世界观和方法论互为一体、相互决定   

B.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D.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C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哲学基本问题

C

     

下列不符合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存在即被感知”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B

     

从哲学上看,右边漫画体现了(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主观唯心主义

B

     

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下列说法与朱熹观点一致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我思故我在”                D.“世界是上帝和神灵创造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客观唯心主义

D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②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世界万物的共同属性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哲学的物质概念

B

     

宗教观念、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梦境奇遇等都是(    )

A.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B.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了人脑的结果
    C.人脑对客观事物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D.现实生活中完全找不到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C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它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吉祥物海宝的设计过程说明了(    )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唐代画家戴嵩曾做《斗牛图》,因其形象生动逼真,技法炉火纯青,一直被视作珍品。一次此画被一牧童瞧见,牧童大笑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哪有尾竖朝天。”《斗牛图》终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牧童知道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紧贴屁股下面,说明了(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时,曾经激怒了一直把牛顿力学奉为真理的世界100名著名教授,他们联合声明:爱因斯坦错了。但爱因斯坦却幽默的说:“如果我错了,只要一个证明就足够了何须100个呢?”回答10—11题

10. 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B.真理总是不断变化的

C.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D.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11.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B.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C.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D.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特点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真理

10-11 CD

     

蝴蝶的生命史为:蝶卵出生10天左右发育成虫,虫45天后变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后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她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    )

A.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B.事物自身辩证否定的过程

C.是先肯定后否定,无克服无保留的过程   

D.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辩证的否定观

B

     

有个偷针者和偷牛者一起被游街。偷针的觉得很委屈:“我只偷了一根针,为什么要和盗牛贼一起游街,太不公平了!”盗牛贼却对他说:“别嚷了,我走到这一步是从偷针开始的。”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基础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C

     

2009年7月30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发生肺鼠疫疫情,据专家介绍,鼠疫的传播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动物——跳蚤——人传播;二是通过人——人的空气飞沫传播;三是剥食患有鼠疫病死的动物时,鼠疫菌直接进入伤口感染。这说明(    )

①联系具有多样性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     ④联系是无条件的,万事万物都存在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下列俗语中,与“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B

     

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是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矛盾主、次方面的统一

C.主、次矛盾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B

     

粮店的职工对经理说:“经理,老鼠跑到油缸里去了。”经理问:“你把它捞上来了吗?”职工说:“没有,我把猫放进去了。”该职工的做法(    )

A.是正确的,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是正确的,坚持了按客观规律办事

C.是错误的,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      

D.是错误的,没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C

     

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奏乐要遵循一定乐谱一样。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色。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    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C

     

我国的煤炭高瓦斯井多,瓦斯爆炸给我国煤炭行业和矿工生命造成了重大损失;但瓦斯的另一个名字叫煤气层,它又是一种清洁能源。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煤气层,既可缓解能源紧张,又有利于煤矿安全,还可保护环境,可谓一举三得。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C.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D.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联系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C

     

马特莱管理法则认为:企业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20% 的业务骨干的管理上,用这20%的少数去带动80%的多数,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从哲学上该法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善于抓主要矛盾   

③处理好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④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告诉我们(    )

A.事物的发展总是不断重复的    B.新事物与旧事物总是不断重复的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       D.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哲学的运动概念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唯物辩证法

D

     

会徽的“世”字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概括为由“你、我、他”组成的全人类。这一会徽图案设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有反作用

C.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C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表明(   )

 A.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建筑和上层建筑都是不相适应的

B.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完全一致的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C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报道和宣传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事迹,其目的在于(    )

A.大力宣传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        B.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C.实现全社会价值选择的高度统一      D.鼓励人们献身生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B

     

2010年一号文件仍然是关于三农问题。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央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政策。30年前,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今天,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适时作出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情况下,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新政策,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党制定农村政策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这个哲学道理的?(8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央不断完善和创新农村政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2分)

2)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分)

3)我国已经进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作出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新政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

4)允许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新政策,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