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

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髭须zī                    央浼miǎn                    讥诮qiào     锣鼓喧阗tián

B、下乘chéng                 酒馔zhuàn                  恁地rèn      呼天抢地qiāng

C、赍发jī                    搠倒shuò                     剜肉wān     叨陪鲤对tāo

D、沽酒gā      寒砧zhēn                   泠然líng     乌有反哺p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CAměi B、恁nèn D、哺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噩梦                              出岫                              岑寂                              掠水越山

B、怂恿                              矫首                              凭添                              轻鸢剪掠

C、糍粑                              懿范                              洗练                              锱株必较

D、防噎                              盛筵                              尺牍                              不落言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AB、平添 C、锱铢 D、不落言筌)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北京持续雾霾天气,能见度极差,空气污染严重,这使得京城的空气质量一路下降, 

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B.近来,欧洲牛肉制品掺杂马肉的事件闹得风风火火,欧盟方面坚称,“马肉丑闻”并非食品安全事件,不必恐慌。

C.据悉,国外及合资汽车品牌每年在中国市场投入巨资,宣传、推广公车采购,而自主品牌汽车在这方面难以望其项背。

D.华人导演李安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获第85届奥斯卡4项大奖,是继《断背山》之后再次登堂入室之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C. 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A.“叹为观止”赞叹所见到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是褒义词。B.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此处应用:沸沸扬扬D.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外界对为何刘翔有伤还要坚持参赛的质疑,冯树勇解释说:“如果我们知道会出现   伤情肯定会阻止他不参赛的。保护运动员是我们的第一原则。”

B.夏季,孩子之所以更容易缺钙,这主要是因为,夏季充足的阳光能促进孩子体内生成大量的维生素D,而维生素D又加快了血液中钙离子沉积于骨骼的速度。

C.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2012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

D.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显示,包括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在内的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都存在超标。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B(A.“阻止他不参赛”否定不当。C “近”与“以上”矛盾,任意去掉一个。D.“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前缺少介词“对”,“存在超标”后缺少宾语中心语“问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一个人如果常有团体合作的训练,在学问上可以免偏陋,在性情上也可以免孤僻

②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商讨,实验的配置,遗误的检举,都必须群策群力。

③学生们尽管成群结队,实际上各人一心,每人独自上课,独自学习,独自完成学业,无形中养成个人主义的心习。

④他会有很浓厚而愉快的群的意识,他会深切地感觉到:能尽量发挥群的力量,才能尽量发挥个人的力量。

⑤现行教育有一个大毛病,就是许多课程的对象都是个人而不是团体。

⑥其实学问像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地方甚多。
A.⑤③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⑤②④⑥③      D.⑤③⑥②①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D(先用⑤引出中心,再用③解释“都是个人而不是团体”, ②解释⑥中的“需要分工合作的地方甚多”,④是对①的进一步阐释。)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三国演义》中,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但孙权见庞统容貌丑陋弃而不用。  庞统投奔刘备,刘备大喜,直接任命他为副军师。

B.《家》叙写了高家的四类人物:封建家族维护者高老太爷;败家子克安、克定;反抗者觉慧觉民;受害者梅、瑞珏、鸣凤。

C.《红楼梦》中,元春命运决定贾府的兴衰。元春进宫,贾府进入繁荣时期;元春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暴毙,贾府随之衰败。

D、桑丘一上任,公爵的手下就布置了几件疑案来捉弄他,不料都被桑丘一一妥善解决了,判得又公正又清楚,不由令人怀疑这个老实人是否真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傻头傻脑。桑丘还制订了一些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那地方至今遵称为“大总督·桑丘的宪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A.并非直接拜为军师,而是先让他做耒阳县县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德国大气化学家以微米为单位,把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分为三类:艾特肯粒子,半径小于0.1微米的浮粒;大粒子,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巨粒子,半径大于1微米的浮粒。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主要是大粒子在起作用。

这些在空气中漂浮的浮粒并不只是无所事事地在天空中漫游,它们的存在对于大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些浮粒常常在全球气象灾害中扮演重要角色。

如果一个区域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浮粒,整个地区会被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也马上降低,气象学上的“霾”便是这样的效果。在工业尚未发达的过去,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但是在工厂处处的今天,人工过程使会产生大量的浮粒,结果是在大都市地区通常都有大量浮粒,不只能见度降低,连市容也变得丑陋不堪。

最可怕的是,大量的浮粒会严重干扰太阳光到达地球的过程。浮粒中大粒子的大小接近可见光的波长(0.4-0.7微米),这使它们会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而太阳的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波段,也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如果大量的大粒子悬浮在大气中的话,太阳可见光会被严重散射回太空中,地球就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并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不可一世的侏罗纪恐龙为何会灭绝?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地球表面遭到巨大的彗星或陨石的撞击,以致扬起遍布全球的巨大尘云。这些尘云就由浮粒悬浮而成,它们千年不傲,逐渐形成了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它们散射阳光,使地球进入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的冬季景况,恐龙们连同大量草食动物最后只有饿死而灭绝。此外,人们担忧核战争的原因之一就是核爆炸会给全球带来气象灾难。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前苏联各贮有可以互相毁灭对方好几次的核弹头。科学家们推算,哪怕只是所有核弹中10%的核弹爆炸,扬起的尘云也会带来“核子冬天”的寒冷气候,其后果甚至会超过恐龙灭绝的灾难。

云是降水的前提,但是浮粒却常常使干旱地区的降水成为泡影。我们知道,首先必须有浮粒存在,作为凝结核来形成水滴,或者作为冰核来形成冰晶,从而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也就是说要是大气中没有浮粒,白云则无从产生与存在,然而当前地球上空大气的问题却是,因为人类肆意燃烧各种化石燃料和焚烧木材,使烟尘浮粒太多。当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也就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结果在水汽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小水滴或冰晶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水分而长不大,从而因重量太轻而降不下来,结果是天空阴云密布却无降水,大地干旱肆虐。

7.下列对于“大粒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粒子是半径在0.1-1微米的浮粒,它在各种灾害性的浮尘事件中起主要作用。

B.在工厂遍布的今天,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并且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C.大粒子可借自己与可见光的波长尺寸接近的条件,非常有效地散射可见太阳光。

D.大粒子如果在大气中大量悬浮,地球就可能会“吃不饱”能量,最终气候变冷。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按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中,艾肯特粒子和巨粒子也会在空气中漫游,并对天气产生一定影响。

B.气象学上“霾”的效果,就是一个地区被空气中一层烟雾似的浮粒遮盖,而使景物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能见度降低。

C.工业尚未发达以前,空气中的浮粒还不足以形成“霾”的现象,但今天的大都市地区,通常有大量浮粒,市容变丑。

D.太阳的可见光几乎是地球上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生命活动中唯一的总能源,它与生物生存的关系极其密切。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观点认为,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千年不散,最终使侏罗纪恐龙连同大量草食动物饿死而灭绝。

B.人们担忧核战争会给全球带来“核子冬天”,一旦出现“核子冬天”,地球上可能会阴霾遍布,酷寒难消,五谷不生。

C.浮粒的存在是形成水滴或冰晶的先决条件,大气中有了浮粒,才有可能形成水汽凝结的美丽的白云,才谈得上有降水。

D.浮粒形成的凝结核或冰核太多时,会形成更多的小水滴或冰晶,而如果没有足够多的水分促其长大,也不能形成降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B 以偏概全,“大粒子由人工过程产生”错误。
8.C 与原文矛盾。原文“霾的发生多半只和天气过程有关”包含了“‘霾’
即使在工业尚未发达时也会发生”的意思。

9.A 偷换概念和信息错位。“主要由大粒子组成的气溶胶曾遍布全球,
千年不散”错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
柳宗元

公字惟深,其先河东人。公应机能断而遇节必立。年十余岁,有称神巫来告曰:“若相法当夭且贱,幸而为释,可以缓而死耳,位禄非若事也。”公诸父素加抚爱,尤所信异,遽命夺去其业,从巫之言也。公不可,且曰:“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且令从之而生,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开元中,举汝州进士,计偕百数,公为之冠。江南西道连帅闻其名,辟至公府。以信州都邑,人罹凶害,靡弊残耗,假守永丰令。公于是用重典以威奸暴,溥太和以惠鳏嫠,殴除物害,消去人隐,吏无招权乾没之患,政无犯令尨茸之蠹,宰制听断,渐于讼息。耕夫复于封疆,商旅交于关市。既庶而富,廉耻兴焉;既富而教,庠塾列焉。
    泾卒之乱,公以变起卒遽,尽室奔匿于终南山。贼徒访公所在,追以相印。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贼遂执公爱子,榜棰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即步入穷谷,披草径,逾秦岭,由褒骆朝于行宫。上嘉其诚节,不时召见。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贼平策勋,赐轻车都尉,封宜城县开国伯,拜尚书兵部侍郎。是岁,盗据淮浒,方议讨戮,宰相以大理评事李元平者有名,以为才堪攘寇,拜为汝州。群臣望声徇利者皆曰德举,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华而不实,异代同德,往且见获,何寇之攘?”时人不之信也。未几,盗袭汝州,以元平归,凡百莫不嗟服焉。
    贞元五年二月五日,薨于昌化里。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无一亩之宫以聚其族属。有一于此,尚宜旌褒,矧兹备体,焉可以已: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遽命夺去其业                                        夺:改变。
B.人罹凶害                                                          罹:遭受。
C.渐于讼息                                                         息:停止。
D.无一廛之土以处其子孙                  处:与……相处。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柳公“应机能断”的一组是(   )
①缙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
②去圣人之教而为异术,不若速死之愈也
③计偕百数,公为之冠
④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
⑤往且见获,何寇之攘
⑥公累更重任,禄秩之厚,布于宗姻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自称神巫的人给年少的柳惟深看相,认为他会早死,并且享不了高官厚禄,解决的办法就是出家为僧。
B.柳惟深代理永丰县令时,采用严刑峻法打击奸恶横暴势力,并且出台宽和政策救助无依无靠的人,百姓富裕,教化得以推行。
C.泾州士卒发生叛乱,柳公带着全家藏匿进终南山,贼徒用相印来引诱他,他不为所动,受到严刑拷打,也不屈服。
D.柳公善于识人,当群臣都认为宰相为朝廷举荐的攘寇之人很得当时,只有他认为不合适,后来事实果然如他所料。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既及公而问焉,公变名氏以绐之,捐家属以委之。(4分)
                                                                                                                                                                                                                                                           

⑵公顿首流涕,累陈计画。(4分)
                                                                                                                                                                                                                                                           

⑶固当饰以荣号,章示后来。(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D(处:安排,处置。)
11.A(③是学业优秀;⑥是不积资财。)
12.C(受到严刑拷打的不是柳公。)
13.⑴等到找到柳公并且询问他的时候(1分),柳公改变自己的姓名来欺骗贼寇(1分,“绐”),并且抛弃家人来把他们交付给贼寇(2分,“捐”、“委”)。
⑵柳公磕头流泪(2分),多次向朝廷陈述平定贼寇的计策(2分,“累陈”、“计画”)。
⑶本来就应该用荣耀的谥号来赞扬他(2分,“以荣号”、“饰”),彰显给后来人看(2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1分)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 白发新添”)。(答出相关意思即可,3分)
(2)其一,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也可分析颈联)。其二,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其三,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正确指出是何种手法各1分,举例说明各1分;共4分。)

     

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

(2)          ,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3)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4)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

(5)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一条鱼的狂奔

周海亮

①他的手里提一个沉甸甸的冲击钻,腰间别一个丑陋并陈旧的卷尺。不远处的长椅上,坐着几个等车的人。那里还有一个空位。他需要一个位子,可是他不敢走过去。

②他已经累了一天。他把自己悬挂在接近竣工的楼房外墙,用极度别扭的姿势把坚硬的混凝土外壳打钻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这是他在城市里糊口的惟一本钱和留下来的全部希望。有时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一条离开了河川,在陆地上奔跑的鱼。他必须不停地狂奔,用汗水濡染身体。他不敢停下来,太阳会把他烤干。

③已经疲惫到极致,他的两腿仿佛就要支撑不住他瘦小的身体。他不断变换着站立的姿势,使自己舒服或者看起来舒服一些。没有用,腿上的每一丝肌肉都在急速地蹦跳和抽搐。这些微小的抽搐几乎要牵着他,奔向站牌下的那一个空位。

④姑娘坐在那里,空位在姑娘身边。姑娘的额头洒着几粒赭红色的迷人麻点。姑娘的眉眼描得细致迷人。姑娘穿着很长的黑色皮靴,很短的黑色皮裙。他看了姑娘很久。他是用眼的余光看的。城市生活让他习惯了用余光观察所有美好的东西——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不动声色。有风,姑娘身上的香味不断飘进他的鼻子,让他宁静、安逸、幸福和自卑。

⑤他上了公共汽车,他希望得到一个位子,他果真得到了。是公共汽车的最后一排,他冲过去,把身体镶在上面。

⑥香味再一次钻进他的鼻子,轻挠着他,让他打了一个羞愧的喷嚏。他把脑袋转向窗外,眼睛却盯着姑娘锦缎般光洁的皮肤。当然是用余光,他的余光足以抚摸和刺透一切。他再一次变得不安起来。他挺了挺身子,坐得笔直。

⑦车厢里越来越拥挤。所有站着的人,都在轻轻摇摆。姑娘倾斜着身子,一只手扶住身边的钢管。姑娘的旁边站着一个男人,身体随着汽车的摇摆,不断碰触着姑娘。

⑧他看到姑娘扭过头去,厌恶地看看男人。男人尴尬地笑,做一个无奈的表情。姑娘没有说话,她小心并艰难地使自己和男人之间闪出一条狭窄的缝隙。汽车突然猛然摇晃,姑娘的努力顷刻间化为泡影。

⑨于是他站了起来。他对自己的举动迷惑不解。他对姑娘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想他应该说出了这句话,因为他的嘴唇在飞快地抖动。姑娘看看他,表情懵懂,似乎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他只好指指自己让出来的位子,他对自己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

⑩姑娘瞅瞅他,再瞅瞅那个空位,再瞅瞅他。姑娘把头重新扭向窗外。姑娘没有动,也没有理他。姑娘说,哈。

他的表情便僵住了。他感觉自己被当众扒光了衣服,所有人都在细细研究他身上每一个肮脏的毛孔。他没有坐下。他把脸扭向男人。他对男人说,这儿有个座位,你坐。他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轻轻颤抖。那是哀求的调子,透着无比的卑微和真诚。

男人笑了。他不知道男人为什么笑,但男人的确笑了。男人的脸上瞬间堆满了快乐的细小皱纹。男人没有动,甚至没看那个空位。男人盯着他。男人说,哈。

声音是从鼻子挤出来的,——那声音有些失真。

他有一种强烈的想哭的冲动。那座位就那样空着,没有人去坐,包括他。很多人都在看他,面无表情。他感觉自己被他们一下一下地撕裂开来,每个人都拿到其中一块,细细研究。

他提前两站逃下了车。他提着那个沉甸甸的冲击钻,慢慢走向宿舍。他感到很累,似乎马上就要瘫倒。

他把冲击钻换到另一只手。他感觉自己是一条即将脱水的鱼,正被太阳无情地炙烤。他想明年,自己应该不会再来这个城市了。因为在乡下,淌着一条温暖的河。

一缕熟悉的清香悄悄钻进他的鼻孔。突然,他再一次紧张起来,他感觉姑娘就站在不远处,盯着他看。他转过身。他第一次面对姑娘。他看到姑娘迷人的脸。他的身体开始战栗不安。

姑娘说刚才是你吗?他点点头。姑娘说哦,转身走开。姑娘走了几步,再一次停下。姑娘扭过脸,说,谢谢你啊。然后转身,走进一家服装店。

他开始了无声的狂奔,泪洒成河。他感到安静和幸福。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鱼,在炙热的陆地上不停地奔跑。他不能停下,他需要汗水和眼泪的濡染。

他想他明年,可能,还会留在这里。他知道这个城市需要他,用极度别扭和危险的姿势,将坚硬的混凝土外墙,钻磨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孔。

(有删改)

16.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说设置“男人”这个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一条鱼的狂奔”作为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头对“他”进行了外貌描写,交代了“他”的农民工身份,并突出其工作的艰辛和劳累。

B.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他对自己说”表明“他”不再想把座位让给姑娘,只好以这种方式化除尴尬。

C.“他”要把座位让给那个男人是想化解被人误解和鄙夷的尴尬,证明自己没有“肮脏”动机;并帮助姑娘摆脱男人的骚扰。

D.本文的心理描写传神逼真,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肖像描写部分对表现人物性格与心理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E.“冲击钻”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对“他”的形象形成了很好的烘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6.(1)照应小说开头,再次凸显“他”的劳动对于城市的意义和价值。
(2)照应前文“不会再来这个城市”,并形成对比,暗示他内心感受到可贵的温暖。
(3)暗示“他”决心以自己质朴善良的力量洞穿城市冷漠的墙,让人看到真情的力量;凸显文章主旨。
17.(1)男人骚扰姑娘,折射世风日下的现状,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2分)
(2)男人对姑娘的骚扰与“他”对姑娘的欣赏与保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他”对宁静、安逸、幸福的追求及“他”内心世界的单纯美好。(2分)
18.(1)标题运用了比喻及拟人的手法,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他”在城市中的处境,形象生动,意蕴丰富。
(2)主人公离开家乡温暖的河流在城市艰难生存,如一条在汗水中努力奔跑的鱼,坚韧而疲惫。
(3)主人公在城市遭遇嘲笑、歧视,内心痛苦不安,希望如一条鱼一样奔跳逃避,仓皇而可怜。
(4)主人公得到理解和尊重后感受到幸福和喜悦, 如一条在感动的泪水中狂奔的鱼,激动而满足。
(5)体现了作者对主人公所代表的群体的生存状态的同情、理解,对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寻找到自己的河流的敬仰。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答对三点得8分。)

19.BE(B“他对自己说”表明“他”说话声音太小,只有自己能够听见,表现出“他”的紧张和自卑,E“冲击钻”不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相传在战国时,有位乐人叫俞伯牙,他善于鼓琴。有一次,他在鼓琴时,樵夫钟子期从他身旁经过,驻足倾听。伯牙鼓琴时想着高山,子期便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想着流水,子期便说:“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非常高兴,将子期引为知音好友。

发挥你的想象,描写伯牙鼓琴时演奏出的美妙音乐。

要求:

(1)侧重描写音乐。

(2)运用侧面烘托,正面勾画的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一)材料解读与立意参考角度
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教师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7)别人只是观众;                        (8)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 (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
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 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