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二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此处和“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  )                                         

A.叶绿体和细胞质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液泡              D.细胞核和细胞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本题是对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中的活性物质的考查,回忆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绿肥红瘦中的绿的指海棠的叶子,与绿相关的色素是叶绿素,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绿肥红瘦中的是指海棠花,使海棠花呈现红色的是花青素,花青素分布在液泡中.

故选:C

【点评】对于叶绿体和液泡的结构、功能的区别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不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B.抗体蛋白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都起作用             

C.人类蛋白类激素都可以起到信息分子的作用             

D.蛋白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

【分析】蛋白质生命获得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具有众多的功能,如催化作用,调节作用,免疫作用,参与构成生物膜等.

【解答】解:A、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中蛋白质覆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A错误;

B、抗体作为分泌蛋白,在细胞外液中起作用,B错误;

C、人类蛋白类激素都可以起到信息分子的作用,具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C正确;

D、蛋白质是大分子,以胞吞胞吐的形式进出细胞,D错误.

故选:C

【点评】蛋白质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知识点广泛,考生需注意重点归纳总结.

     

下列没有涉及到细胞间信息交流过程的是(  )                                         

A.花粉与柱头相结合                                         

B.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                                         

C.高等植物细胞间依靠胞间连丝相互交换某些物质                                         

D.甲状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结合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是:作为细胞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解答】解:A、花粉与柱头结合,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结合,存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错误;

B、抗原与抗体结合是两种物质结合,不涉及细胞,因此无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间依靠胞间连丝相互交换某些物质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C错误;

D、垂体细胞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作为一种信息分子,要由甲状腺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识别并与之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下列有关探究酶活性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从低温调至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不变                                         

B.较低的pH环境中,胃蛋白酶仍可能保持活性                                         

C.探究蛋白酶的专一性,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D.酶的活性增强,产物的生成量增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酶的特性.

【专题】正推法;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从低温调至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上升,A错误;

B、较低的pH环境中,胃蛋白酶仍可能保持活性,B正确;

C、探究蛋白酶的专一性,不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因为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C错误;

D、酶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底物浓度不变的话,产物的量不会增加,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供氧不足时,将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为乳酸和CO2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导致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专题】正推法;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

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2丙酮酸2酒精+2CO2 (细胞质基质)

C6H12O62乳酸+能量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动物细胞供氧不足时,将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只有乳酸,没有CO2A错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B错误;

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第一阶段产生的[H]与丙酮酸转化成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所以没有[H]的积累,C错误;

D、与糖类相比,脂肪的碳氢比例高,因此有氧呼吸呼吸过程中,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释放的能量多,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知识点是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的产物比较,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的反应物、产物和具体场所,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点,糖类、脂肪在元素组成上的差别与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水的量的比较,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科学家研究CO2 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透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羞异的原因是温度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

【解答】解:A、曲线IIIII只有CO2浓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A正确;

B、曲线III只有温度不同,因此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B正确;

C、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曲线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但曲线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不再变化,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掌握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及相关曲线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图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或不同曲线中相同段的影响因素.

     

关于人体内的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衰老的细胞中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B.细胞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都出现纺锤体                                         

C.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存在于机体正常细胞中                                         

D.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细胞癌变的原因;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分析】正常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这些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生物体的所有体细胞都有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就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解答】解:A、所有细胞都有基因表达过程,A错误;

B、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的出现,B错误;

C、机体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C正确;

D、细胞分裂和分化对生物体均有积极意义,但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对生物体不利,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原因及意义;识记细胞分裂的方式及特点;识记与细胞癌变有关的基因;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并与细胞坏死进行区分,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导致基因突变                                         

B.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                                         

C.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但其不可育                                         

D.染色体上的片段易位或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专题】对比分析法;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

2、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3、基因重组是指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4、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解答】解:A、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基因)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A正确;

B、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B错误;

C、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由于三倍体减数分裂联会紊乱,所以不可育,C正确;

D、染色体上的片段易位或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受精作用、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基因频率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题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解答】解: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RNA,因此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RNA的核苷酸序列中,A正确;

B、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但其碱基序列互补,因而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酒精是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试剂,下列实验中一定没有用到酒精的是(  )             

A.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专题】综合实验题;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糖类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分析】酒精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

1)体积分数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15%HCI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作解离液,用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2)体积分数50%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花生子叶切片)脂肪实验中,用于洗去苏丹染色剂染色后切片上的浮色.

3)无水乙醇: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用作色素提取剂.

4)质量分数70%的酒精:常用作实验材料或消毒剂.

【解答】解:A、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洗去卡诺氏液,A正确;

B、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试剂有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甲基绿和吡罗红、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B错误;

C、在检测脂肪的试验中需要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C正确;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需要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土壤小动物,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考查几个实验中酒精试剂的作用,这类试题要平时注意多总结,归纳,将相同的试剂在不同的实验中的作用进行分类整理.

     

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液①中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                                         

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A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的综合性考查,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血浆中含有蛋白质、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

B是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增加排尿量,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错误;

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pH会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媒介,不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水平衡调节过程,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PH的稳态维持,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液体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细胞Ⅰ、Ⅱ以及物质E、F可能依次是(  )

A.下丘脑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B.效应B细胞、病毒、抗体、抗原                           

C.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D.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由图可知,细胞通过分泌化学物质E作用于细胞的受体,体现了细胞膜之间信息交流功能.

【解答】解: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上的受体,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是细胞,B错误;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垂体细胞上的受体,C正确;

D、传入神经元可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传出神经元上的受体,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因此单侧光照不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胚芽鞘不会向光弯曲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胚芽鞘无尖端,单侧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d若果只转动盒子,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

【解答】解:Aa生长素不能通过玻璃片,a直立生长,A错误;

Bc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向光侧,因此去尖端的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B错误;

Cd若果只转动盒子,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Dd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只有小孔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小孔生长,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对于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的理解和应用的解题的关键,对于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的理解和灵活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分析】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

2、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

3、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应随机取样;

4、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

【解答】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错误;

B、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若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会导致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偏大,B错误;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在分布较稀疏地区取样会偏小,C正确;

D、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所以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和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图形:图示为酵母菌种群增长的S增长曲线,第50年达到最大值,K值为12000/mL×10mL=120000个,据此答题.

【解答】解:A、正确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种群数量太少,A错误;

BS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不能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B错误;

C、取样器取样法计数用于物种丰富度的调查,C错误;

DK值为12000/mL×10mL=120000个,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D.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专题】正推法;生态环境.

【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解答】解: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

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内在联系的能力和判断能力.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

【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解答】解: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如茎尖产生生长素能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生长,故A正确;

B、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是具分生能力的组织,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而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的重要的前体物质,故B正确;

C、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两者可对同一细胞起作用,故C正确;

D、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并筛选出特定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抗体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抗体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抗体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单克隆抗体的优点.

【专题】正推法;克隆技术.

【分析】1、抗原刺激机体可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单克隆抗体指的是由一种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克隆出的细胞群产生的抗体.

2、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只能识别抗原的(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解答】解: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是抗原,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并与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工程中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反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生物实验中经常要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实验鼠是健康的,并能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达到稳态.本题的自变量是血浆胰岛素含量,包括胰岛B细胞的分泌量和体外注射剂量两部分;因变量是血糖含量,观测指标是血糖的补充速率和血糖的消耗速率.胰岛素是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横坐标从左到右,血浆胰岛素含量不断增多,说明血糖浓度从高到低,血糖的补充速率逐渐下降和血糖的消耗速率升高也加以印证.

【解答】解:A、胰岛素作用是使血糖浓度降低,随着曲线a血糖补充速率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故A错;

B、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随着曲线b血糖消耗速率的上升,葡萄糖转变成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速度加快,故B对;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补充速率是1mg/kgmin,血糖消耗速率3.8mg/kgmin,血糖浓度不能维持相对稳定,故C错;

D、高浓度胰岛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不会抑制神经中枢,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功能.解本题时要避免两个认识误区:1是单纯将血浆胰岛素含量当成胰岛素体外注射剂量;2是将血糖含量、血糖的补充速率和血糖的消耗速率等3个概念混为一谈.本题考查了学生如何通过曲线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解答】解:A、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说明岛屿上存在水平结构,故A正确;

B、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B错误;

C、旅游等人类活动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C正确;

D、该岛屿上植被茂盛,已经演替到森林阶段,属于顶级群落,说明一定经过漫长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以下甲、乙两图都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A点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的情况对应的是乙图中的CD段

C.甲图的a、b、c、d四个浓度中c是最适合贮藏的             

D.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没有酒精产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解: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释放CO2不吸收氧气,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对应乙图中的A点,A正确;

B、甲图中氧浓度为b时,CO2的释放量远远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强度大,应在乙图中的AC段之间,B错误;

C、贮藏植物器官应选择CO2产生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最弱时,对应甲图中的c点,C正确;

D、氧浓度为d时,CO2释放量与氧气的吸收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因此没有酒精产生,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解题关键能够根据柱形图判断呼吸作用方式以及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值判断两种呼吸作用强度.

     

如图表示某动物雄性个体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的CD段表示着丝点的分裂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中BC段一个细胞内一定含有2条Y染色体                                         

C.图2只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                                         

D.图2的CD段表示末期产生子细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专题】坐标曲线图;对比分析法;有丝分裂.

【分析】分析图1:图1为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DNA的复制;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图2:纵坐标为每个细胞中的DNA含量,AB时期由于DNA的复制,DNA分子数目加倍,BC段每条染色体上含两条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CD为表示末期产生子细胞.

【解答】解:A、根据试题的分析,图1CD段表示着丝点的分裂,A正确;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B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其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B错误;

C、图2表示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DNA含量和原来母细胞相同,故图2只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C正确;

D、图2纵坐标为每个细胞中的DNA含量,CD段表示末期产生子细胞,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和图2中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有四种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D.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图中细胞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由于Aabb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精子,两种精子.

【解答】解:A、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基因型只有2种,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AabbDdC错误;

D、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另一亲本的配子为abd,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列知识要点,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以及从文字中获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3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                                         

A.1/8                B.1/6                C.1/11                D.1/14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C

【考点】伴性遗传.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知,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3只,其中雄金鱼21只,雌性个体:雄性个体=21,说明金鱼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XA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Xa=3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Y=11,因此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XAXAXaXAYXaY=3131.其中XaY死亡,所以成活个体中XAXAXAXaXAY=313Xa的基因频率=1÷3×2+1×2+3=1/11

故选: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获取结论的能力.

     

一个T2噬菌体的所有成分均被3H标记,其DNA由6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6,用该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51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噬菌体                                         

B.该过程共需要6×105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少数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带有放射性                                         

D.子代噬菌体可因基因重组而表现出不同性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生物

B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已知T2噬菌体的DNA6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6,即G=6000×2×1/6=20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C=2000个,A=T=4000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

【解答】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含3H的培养基制备标记噬菌体,故A错误;

B、共释放出151个子代噬菌体,即151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其中有两条链(可以看成是一个DNA分子)来自亲代DNA,不需要原料去合成,所以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1511×4000=6×105个,故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指导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带放射性,故C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毒、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复制及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