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1高考模拟试题(语文).doc

下列各项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髡首             舴艋             发帖子             人才倍出

B.俊彦             舛误             道春寒             面聆謦欬

C.黥型             渊薮             乖角儿             迭床架屋

D.涅磐             耄耋             金钢钻             暴戾姿睢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C

(难题)本题考察字形的识记与辨析,分值一般为3,非选择题中作文也涉及这一知识点的考察,近年江西高考只有09年未出现此类题型,10年有全国1、全国2、全国新课标、广东、福建、辽宁、江苏没有出现字形题。本题中因大多词汇出现频率低且不常见,加之要选择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因此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建议考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考虑,水平有限的话先暂时将此题放掉。A项“倍”—“辈”;B项“道”—“倒”;C项“型”—“刑”,“迭”—“叠”;D项“磐”—“槃”,“钢”—“刚”,“姿”—“恣”。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你也别_____自己的职责,毕竟这件事你也有一定的责任。

②我这次没带孩子,就是想认真干点事情,好让耳根_____会儿。

③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对文明的深刻_____著称于世。

A.推托      清净      醒悟          B.推脱      清净      省悟

C.推托      清静      省悟          D.推脱      清静      醒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词语运用

B

(中难题)本题考察对词语的辨析,近年在江西卷中频繁出现,05-09年考察基本稳定,只有2010年未出现此类题型,很难说2011年不会考察此类题型,分值在3分左右。全国10年湖北、北京、天津考了选择题,辽宁考了非选择题。推托:“借故拒绝”,推脱:“不肯承担(责任),这里是不肯承担责任之义,因此用推脱;清静:(环境)安静,不嘈杂”,清净:“没有事物打扰”,耳根应和清净搭配;醒悟和省悟都有“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的意思,但省悟也带有“反省、检讨”之义,由题可知此处应为“省悟”。

     

下列各项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较起来,如果旧韵不拘韵部的话(但不突破平仄),那么,新韵与旧韵的区别也就只在入声字上。

B.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C.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D.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标点符号

D

容易题)考察标点符号的识记和正确使用,江西卷在050608年涉及考察。预计11年会成为考察的热点,分值为3分。10年全国仅有山东、安徽、湖北和重庆4地考察了标点。A项括号使用错误,括号里的内容应紧贴解释内容,根据题意括号及内部文字应放在“韵部”的后面;B项逗号使用错误,应坚持“小并顿,大并逗”的原则,从“经济的发展”一直到“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作“随着”的宾语,应把“发展”和“扩大”后的逗号改为顿号;C项问号使用错误,“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属于“门票价格”的宾语,这是一般陈述句,并不是疑问句,应该用逗号。

     

下列各项加点成语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王是一个虚情假意的人,他对经理总是虚与委蛇,同事们都讨厌他。

B.由于林宁好吃惰做,在饮食上开支不小,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由骨瘦嶙峋变得心广体胖。

C.日本发生9.0级地震后不久,海啸又随之而来,延手县、宫城县等地区被化为了一盘散沙。

D.尽管陶渊明被贬,但他仍然以山水为乐,过着好整以暇的生活。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A

(中难题)考察对成语义的识记和理解,江西卷除了06年和08年未出现此类题型,其余年份均有出现,分值为3分。10年全国仅湖北、福建和天津3地未考察成语。A项“虚与委蛇”语出《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指对人假意敷衍应付,用在此处正确;B项“心广体胖”语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指心情舒畅,身体健壮,不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身材,此处属望文生义;C项“一盘散沙”比喻人心涣散,没有组织、不团结的一群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项“好整以暇”形容在百忙中从容不迫,不可以用此形容人的生活。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B.宋庆龄同志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亡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尤其是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为社会主义造就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C.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D.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的这一代更迫切的希望融入城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中难题)考察对语病的分析能力,江西卷年年都考察了此类型题目,大家不能忽视,每年固定分值3分。10年全国仅北京、江苏未考察语病,其中安徽、福建、重庆是以非选择题形式考察。A项逻辑错误,主客体倒置,应将“对于”移至“改革公费医疗制度”之前;B项用词不当,应将“兴亡”改为“兴起”;D项宾语残缺,应在“目标”后面加上“的地方”。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中充分强调“学”的重要性。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强调学习道德修养放在首位,文学技艺次之。(《论语》)

B.曹操疑忌马腾,召其入京。马腾欲趁机杀曹操,谋泄被杀。其子马超闻讯,与韩遂起兵报仇,屡胜曹兵。曹操使用反间计,使马超、韩遂自相火并,借机打败马超。(《三国演义》)

C.鸳鸯本来是贾母的丫鬟,后来被送给林黛玉。她同这位孤高自傲、动辄爱恼的贵族小姐相处得很好。尤为可贵的是,黛玉去世后,她仍珍重情感,谴责宝玉负情(当然是错怪了宝玉)。(《红楼梦》)

D.鲍赛昂夫人的情夫是葡萄牙最有钱有名的贵族,却为了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抛弃了她,娶了资产阶级小姐洛希斐特,迫使鲍赛昂夫人焚毁情书,退出社交界,隐居乡下。(《高老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C

(中难题)考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此类题型为2011年考纲新题型,以往江西卷未出现这类题型,只有在文学知识考察题中会涉及一小题,一般为2分。综观各省市高考题,近年也只有福建、江苏、北京对名著题单独考察。预计11年江西卷名著题会单独成题考察,分值约为34分。本题C项不是“鸳鸯”,而是“紫鹃”。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好奇心:民族文化差异之旅

文/蔡骐   张萍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韩剧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以及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掘,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同时,韩剧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我们是有差别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这也是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健所在。

韩剧把人间的种种情感都交织在一起,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如“长幼之序、孝佛之义、夫妇之伦、儿女之道”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义和平”等传统儒学基本理念,也是韩剧中所隐含的精神基石。这些传统文化的遗风,对当代中国观众来说,既熟悉又遥远,既亲切又遗乏,因而韩剧能很快地进入中国市场,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此外,中韩两国电视剧自身内容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差别,也是吸引中国观众眼球的一个法宝。如今在中国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博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即便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也往往是借家庭的冲突来反映社会问题,让人看了之后心情沉重。韩剧则通过折射韩国的城市面貌、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呈现出一种现代而又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泡菜文化”。这些都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同一本现实生活的“教科书”。这种差别一方面迎合了中国观众、特别是都市观众对韩国文化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这些观众还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宣泄的平台,以填补由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心理空虚和迷茫。

韩剧的成功,还带动了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韩国服饰、韩国音乐组合、韩国影片、演艺明星随之而来,甚至有迹象表明,在图书市场上对韩语文学的翻译也开始有趋热的迹象。由此可见,随着“韩剧热”的不断升温,“韩流”还将频频来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面对“韩流”,我们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更应有创新和超越的追求,这样才能让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向世界播撒芬芳。

 

7.下列关于“韩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韩剧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以及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掘,使观众能真切地领悟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B.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韩剧之所以能吸引中国、东亚乃至世界观众,正是因为其流露出来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其它国家有差别。

C.韩剧把人间的种种情感都交织在一起,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中长幼之序、孝悌之义、夫妇之伦、女儿之道等血缘关系。

D.韩剧的成功,带动了韩国其他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随着“韩剧热”的不断升温,“韩流”还将频频来袭中国。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韩剧中所隐含的精神基石包括中国传统儒学基本理念,它将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B.如今中国电视剧多半是关于宫廷争斗、官场博弈、商战风云和警匪拼杀等,即便是家庭生活剧,其自身内容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与韩剧也有差别。

C.韩剧能迎合中国观众,使中国观众对韩国文化产生好奇心理,一定程度上是两国民族文化差异所引起的。

D.韩剧的成功,使韩国的服饰、音乐、影片等韩国文化来袭中国,甚至韩语文学的翻译也在国内流行起来。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韩流”的不断来袭,中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韩国文化,并且这一势头将源源不断,永不停息。

B.由于韩剧呈现的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因此,安居乐业的中老年人会比四处奔波的青年人更喜欢看韩剧。

C.韩剧最终必将发展成为观众的宣泄平台,以填补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心理空虚。

D.面对“韩流”,只有我们理性对待,用海纳百川的气度接受“韩流”,同时又用创新超越的精神发展“汉风”,才能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 B 8. A 9. D

     

、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包括3个选择题和1个非选择题,其中10—12题每小题3分,13题14分,共23分)

高仙芝,高丽人。年二十余,以父功补游击将军。数年,父子并班。仙芝美姿质,善骑射,父犹以儒缓忧之。初事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不甚知名。后事夫蒙灵察,乃善遇之。开元末,表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①,其王为吐蕃所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国皆羁属吐蕃。自仁琬以来三讨之,皆无功。天宝六载,诏仙芝步骑一万出讨。是时步兵皆有私马自随,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②,经疏勒③,登葱岭,涉播密川④,遂顿特勒满川⑤,行百日。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仙芝乃分军为三,使疏勒赵崇玼自北谷道、拨换贾崇瓘祐自赤佛道、仙芝与监军边令诚自护蜜俱入,约会连云堡。堡有兵千余。城南因山为栅,兵九千守之。城下据婆勒川。川涨,不得度,仙芝杀牲祭川,命士人赍三日糒集水涯,士不甚信。既涉,旗不沾,鞯不濡。兵已成列,仙芝喜,告令诚曰:“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阵,天以贼赐我也。”遂登山挑战,日未中,破之。拔其城,斩五千级,生禽千人,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万计。
    仙芝欲遂深入,令诚惧,不肯行。仙芝留羸弱三千使守,遂引师行。三日,过坦驹岭,岭峻绝,下四十里。仙芝恐士惮险不敢进,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先语部校曰:“阿弩越胡来迎,我无虑矣。”既至,士不肯下,曰:“公驱我何去?”会二十人至,曰:“阿弩越胡来迎,已断娑夷桥矣。”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娑夷河,弱水也。既行三日,越胡来迎。明日,至阿弩越城。遣将军席元庆以精骑一千先往,谓小勃律王曰:“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若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斩之。王及妻逃山穴,不可得,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国。急遣元庆断娑夷桥,其暮,吐蕃至,不度。桥长度一箭所及者功一岁乃成八月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与令诚俱班师。于是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注]①国名。②③④⑤均为地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凡百日                              凡:大约

B.会川涨,不得度                          会:恰好

C.仙芝至,悉斩之                          悉:全部

D.吐蕃至,不克度                          克:能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父犹以儒缓忧之

       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 ①诏仙芝步骑一万出讨

       ②今少卿乃教推贤进士

C. ①今既济

       ②军惊坏都舍

D. ①潜遣二十骑

       ②断其喉,尽其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高仙芝“机智善战”和“威严威慑”的一组是(     )

A. ①仙芝美姿质,善骑射

       ②仙芝招喻,乃出降

B. ①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

       ②于是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C. ①拨其城,斩五千级,生禽千人

       ②既至,士不肯下

D. ①仙芝至,悉斩之

       ②仙芝留羸弱三千使守,遂引师行

13.(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

②阿弩越胡来迎,我无虑矣。

③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

(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一段文言文断句。(2分)

桥 长 度 一 箭 所 及 者 功 一 岁 乃 成 八 月 仙 芝 以 小 勃 律 王 及 妻 自 赤 佛 道 还 连 云 堡 与 令 诚 俱 班 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答案】 A

11.【答案】 D

12.【答案】 B

13. (1)①假使刚才我们正在渡河的时候,贼人攻击我们,我们就会全部死掉。

②阿弩越胡人会来迎接我们,我没有什么担心的了。

(我们)不打算要你的城池,我们只是想借路到大勃律国去罢了。

(2)“者”、“成”、“月”、“堡”后面各划一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1)这首词“翠色和烟老”中的“老”字用得极妙,请分析其妙在何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代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试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并指出作者抒发的情感。(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字与上片的字遥相呼应,在春草由之中,暗寓伤春之意,而这恰好是词人嗟老、倦游心情的真实写照。

(2)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兼备。词的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落入苍凉之境。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与__________________,并列称为小说的“四大家族”。玛蒂尔德是小说《__________________》中的女主人公。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户庭无尘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4)《离骚》中屈原自述出生年月日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1)长篇小说;《项链》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4)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 (5)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9分)

黄河意识流

①青海的花儿,内蒙古的长调,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走西口》一类谣曲……越是接近黄河的源头和上游,歌声越是苍凉浑朴。莫非民歌也跟黄河一样,越流越混浊了,逐渐由纯粹的自然进入世俗烟火之中?

②若把黄河流域不同省份的民歌逐一收集起来(西部歌王王洛宾就做过类似的事),本身就是一部编年史般厚重而又有层次感的书!记载黄河的风声、雨声、涛声、桨声,也记载黄河之子情不自禁的感叹与倾诉。民歌,是音乐中最有人情味的。

③虽然《诗经》与汉乐府的时代已过去了,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手持木铎,在纵横阡陌间且走且歌……

④一条河流,或大或小,可以为一座村庄命名,可以为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命名。还可以为一个国家命名。从甘肃到陕西,从河南到河北,从山西到山东,诸如此类的一些地方,河流的影子无所不在。饮水思源,它使沿岸的居民多多少少拥有某种虚拟而固执的血缘关系。黄河流域的古老文明,是有代表性的。一条河流,甚至可以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命名。

⑤当然,它也可以为一个人命名。提起那位叫冼星海的作曲家,我首先想到黄河,想到风吼马嘶的《黄河大合唱》。他谱写这首曲子,无形中成为黄河的代言人。山河破碎的危急时刻,他于现实的黄河之外,创造出一条听觉中的黄河,铁流滚滚;正如他那个时代的兄弟姐妹,在秦砖汉瓦的万里长城之外,又携手打造一道“血肉筑成的新的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一条史诗般的河哟。流血、流汗、流泪、流火,同时了流着融化的铁水般的旋律,流着钢花四溅的音符。哦,每一个音符都烫手!

⑥冼星海的黄河,可比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之流凝重得多、悲壮得多。河流的心情通过音乐得以表现,得以宣泄。听觉中的黄河,永远是愤怒的。

⑦李白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此言不算彻底的夸张。黄河上游海拔高达2000—4000米,下游海拔却不足100米,回头仰望,确实是滔滔洪流从天而降。黄河入海,会回头望一望吗?这是一次隆重的告别,为之付出了无数的日日夜夜。黄河的起源,大抵是冰山上融化的雪水;李白说的没错。甘肃有个地方叫天水,每听见这地名,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黄河。

⑧ 冬天的黄河,有时会被层冰覆盖,即所谓“欲渡黄河冰塞川”;一把透明的锁,把黄河锁住了。等着吧,春风会来的,那是另一把透明的钥匙。

⑨黄河解冻,一个病人在苏醒,岸边新滋长出的柳条或其他树叶,是它惺松的睡眼所眨动的睫毛。黄河苏醒,对于守望在岸边的我来说,仍像是梦境,梦境里的梦境……冰块坼裂并且相互碰撞的声音,如同忙乱的手指滑过琴弦,无秩序地发出梦的画外音。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⑩一群刚出生不久的鸭子,摇摇摆摆冲下堤坝,去黄河里试水。脚蹼的划动中,故乡一点点远了。但它们还是体会到某种阻力。这是它们第一次看见黄河。黄河,甚至记得这一群家禽的祖先。同样的画面,每年都会上演无数遍。鸭子当然不了解黄河意味着什么,只知道河里的水,有点儿冷。赶鸭子下河的诗人,才会尾随着,发一些多余的感慨……

⑪山东的黄河和山西的黄河,有什么区别?白天的黄河和夜晚的黄河,有什么区别?早春二月的黄河和寒冬腊月的黄河,有什么区别?

⑫即使同样作为守望者,我眼中的黄河,和你眼中的,有什么区别?黄河在变,变得太快了——每当眨一下眼……

⑬蜜蜂分辨出两朵花的区别,我发现了黄河的每一点细微的变化。它的永恒,来自于无数的瞬间。我的凝视,不过使某个瞬间变得具体了。

16.作者在第③段说“黄河,仍需要新的采诗官”,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5分)

                                                                 

17.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听觉中的黄河,算得上是这个民族最伟大的“护城河”——护卫长城的河。

                                                               

(2)冰,是水的骨头。黄河水,也会长出硬骨头。

                                                               

18.文章第⑩段刻画的“鸭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文章以谈民歌开头,强调了黄河与歌的相关性,自然地引出下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作者描绘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效果,运用了比喻、引用、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C. 文章将现代诗歌《义勇军进行曲》同古代《诗经》、汉乐府进行对比,突出现代诗歌更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D. 本文多处语言富有深意,耐人寻味,如“一把透明的锁,把黄河锁住了”,“一把透明的锁”喻指河上之冰,一个“锁”字突出冰封程度之重,全句让人联想到我们的民族面临巨大的困难的时候。

E. 本文注重叙事抒情,通过记叙黄河岸边的所见所闻,表现了黄河千姿百态的景象,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6.这样说的原因是:(1)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儿女的生存状态;(2)黄河流域的民歌记载着黄河儿女的感叹与倾诉。

17.(1长城喻指中华民族,护城河喻指关于黄河的歌。这句话的意思是,关于黄河的歌,特别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振奋了中华民族同侵略者进行殊杀的精神。

2)苦难,是对中华民族的磨砺,在苦难中锻造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18.(1鸭子形象的特点:新生,勇于探求,不畏困难。

2)作者刻画这一形象,是为了艺术地表达写作意图:赞美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不畏艰难,努力追求新生活的精神。

19AD

     

语言实际运用(15分)

请按要求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段。(15分)

【考纲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家》、《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

【其它名著】《水浒传》、《彷徨》、《哈姆莱特》、《老人与海》、《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要求:从上面十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写一段人物简评,要求写出人物外貌、性格特点、具体事例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写作

这道题目笔者认为非常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中每篇课文后的习题都有写200字左右的小作文。这道题的特点有:1.符合新课标要求。2.选材广泛,有利于考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3.材料不偏,十部名著在教材中都有缩影,如《彷徨》来源于课文《祝福》,《契诃夫短篇小说集》来源于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