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主要有①世袭统治 ②定期朝贡 ③镇守疆土 ④随从作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D

     

《汉书》载:“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这一记载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A.推行郡国并行制  B.强化君主专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解决土地兼并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C

     

唐朝元和十三年,皇甫鎛为了谄媚皇帝,上书请求减少官员的俸禄以节约朝廷开支。皇帝下诏书批准后却被给事中崔祐驳回,事情无果而终。根据材料来看崔祐是下列哪一机构的官员(    )

A. 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户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B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B.杯酒释兵权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A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  B.封建专制制度      C.宰相制度      D.内阁制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C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A.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B.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

C.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

D.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B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

A.肯定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奴隶主利益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A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罗马法

B

     

有人认为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剪 子包袱锤”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观点评论正确的是:(  )

A、正确,点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D、不妥,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不是这种简单的制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D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联邦党人主张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D.维护南北统一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

A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材料中的观点:

A、正确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C、严重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原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C

     

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不服输”反映出当时中国人

A.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                 B.不了解世界形势

C.痛恨清廷腐败                       D.对林则徐的惋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B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不熟悉西方的法律          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鸦片战争

C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B、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既有进步性也有空想性              D、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B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日方是后来出版的文献记录篡改了历史真相    D.中方是原始记录记载了历史真相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B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l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l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战争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状态B、在第二次战争中圆明园被焚毁

C、第三次战争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D、三次战争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幅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一幅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应把鬼子都杀掉……”。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成果已应用到中国

B.反映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的激化

C.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先进性和爱国性

D.说明了义和团不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

C

     

“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B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C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主要说明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辛亥革命

A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国民革命

D

     

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陆定一语)”,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井冈山“历史好”的主要依据是 

A.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B.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空谈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