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东方数学的使命

所谓东方数学,主要是中国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东西方数学的异同,也就是东方数学(主要是古代的中国数学)跟现代欧美数学的异同。我们学现代数学(也就是西方数学),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而中国的古代数学根本不考虑定理不定理,它的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方法步骤,就相当于所谓算法。美国一位计算机数学大师说,计算机数学即是算法的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算机的数学。进入到计算机时代,这种计算机的数学或者是算法的数学,刚巧是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精神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最古老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合适、最现代化的数学。

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就是从问题出发,和西方的从公理出发完全不一样。从问题出发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就带动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从问题出发,以问题带动学科的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总的面貌。

为什么解决问题要解方程呢?一个问题有原始的数据,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得出答案,这个答案也应是以某种数据的形式来表示的。在原始数据和要求数据之间,有某种形式的关系,这种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建立起来的关系就是一种方程。因此,解方程变成中国古代数学两千多年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目标。

我们经常跟着外国人的脚步走。往往花很大的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希望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推进一步。可是不管你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好,你还是比提出猜测的人低一等。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正在进入计算机时代,计算机只能处理有限的问题,所以相应的数学应该是一种处理有限事物的数学,在数学上叫组合数学。历史上,组合数学创始于中国,以贾宪为首,一系列的成就不断涌现。东方的数学有一定的思考方法,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思想地进行的。它有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形成一些新的概念,产生一些新的方法,再提高到理论上,建立一般的原理,用这样的原理解决更复杂、更重要、更艰深的实际问题,这样数学就不断上升和发展。

我们现在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使用的古代数学。怎样进行工作,才能对得起古代的前辈,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并在不远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的数学,不断地出题目给西方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思考和需要努力的方面。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4期)

1. 下列对东方数学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方数学以问题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解方程,而西方数学以公理为出发点,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

B. 东方数学着重的是计算,重视计算的过程、方法和步骤,可视之为一种处理抽象事物的组合数学。

C. 东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所走的道路与现代欧美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D. 文章第1段划线的东方数学与末段划线的东方的数学应是同一概念。

2. 对第1段末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东方的古代数学切合计算机使用,因而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B. 中国数学既是历史最悠久的数学,也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C. 中国古代首创的组合数学,符合计算机能处理各种问题的要求,是计算机时代最适合、最现代化的数学。

D. 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恰巧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要求,所以也是计算机时代最现代化的数学。

3. 如何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下面是根据原文信息所做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拥有计算机这样的便捷武器,又拥有切合计算机时代使用的古代数学,因此东方数学在未来超过西方数学是必然的。

B. 西方数学的主要内容是证明定理,在计算机时代已不适用,摒弃它的思想方法和道路,才能建立起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

C. 花大力气从事某种猜测的研究,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的意义重大。

D. 中国古代数学是符合计算机时代要求的,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应该继承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弘扬中国古代数学的精神。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1. A 2. D 3. D

1. A不是同一概念,“东方数学”指中国古代的数学及印度古代的数学,“东方的数学”指面向未来的发展变化的东方数学;B应把“抽象事物”改为“有限事物”;C“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错误,且原文中无两者“所走的道路”的相关信息

2. A“东方的古代数学”扩大了范围,它包括“中国的古代数学及印度的古代数学”,应改为“中国的古代数学”;B原文中没有“历史悠久”的数学的信息; D“各种问题”改为“有限问题”。

3. B“不适用”“摒弃”原文中无此意;C“对于建立我们新时代的新数学意义重大”与文章的观点不符;D“必然”改为“可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计算姻缘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

②一次,他跟一个刚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的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元和80元能划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会比赛谁算得更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在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老板娘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老板娘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老板娘算账,女友帮核实,老板娘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老板娘算,老板娘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老板娘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老板娘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老板娘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老板娘,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娘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老板娘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老板娘算账,老板娘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体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老板娘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很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老板娘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老板娘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老板娘,执意跟她离了婚。老板娘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是对小说内容的准确概括。

B. 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C. 小说通过曲折的,出人意料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D. 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5. 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6. 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4. B

5. ①在情节安排上: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情节陡转),出人意料,形成高潮;②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在主题的表达上: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的重要性的主题;④在艺术效果上: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思考。

6. 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

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4. 试题分析:B项,“环境描写”不当,本文没有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都不准确,本文主要人物是数学家,涉及到的其人物也比较少,因此谈不上“众生相”。

点睛:此类题目涉及考点比较多,既有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对结构主题手法的把握,还有对小说语言的品味,其中A项鉴赏小说的标题,B项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C项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D项考查段落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小说全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旨,理清情节发展脉络,研究技法,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比,找出答案。

5.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了对小说结构和技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情节的发展、结构特点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①从塑造人物的角度看,结尾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起到了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一年之后数学家还能清楚地记得自己一年前算过的账,表现出他的认真、严谨;然而当他明白了自己算错账,女老板骗了他时,他便毅然和女老板分手了,这又表明他是一个耿直的人,也是一个有些偏执的人。同时,这一情节揭示出,从算错账到数学家和女老板成婚,竟然与女老板最初的设计安排有关,这样,女老板的聪明、柔情和心计也更鲜明地表现出来。②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使本来平铺直叙的情节陡生波澜,这就将小说情节发展推向了高潮。③从表达主题的角度看,数学家虽然精于数字计算,可谓高智商,但却因对社会懵懂无知,最后还是被一个不会算账的女人算计了,同时被算计的还有数学家的同样高智商的会计女友,这一切表明,在人际交往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人的智商,而是人的情商,所以这样的结构安排也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④从作品的结构安排角度看,这样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作品有了起伏,增加了作品的情趣,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

6. 试题分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需要结合原文内容,梳理出数学天才的几次“爱情”,然后分析他得到爱情和失去爱情的情况,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第二问考生可从数学天才这个人物的性格出发,结合现实进行思考并答出启示。注意启示不能脱离数学天才这个人物。总体上看,小说中一共写到了数学天才的三次“恋爱”,第一次,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结束的原因是数学天才纠缠于“两角钱”,实际上这不是因为他吝啬,而是因为他个性的耿直,对内心原则的坚持,和对计算的偏执。第二次,两个人算是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精于计算,都乐于助人,都很耿直甚至偏执;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都有些耿直和偏执,而又互不相让,彼此之间不肯交流和沟通,才导致了他们最后的分手。第三次,数学天才和女老板是因为数学天才帮忙算账而相识、相爱的,本来已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算是修成正果了,然而却因为数学天才知道了真相,不能接受妻子的“欺骗”而分手,表明数学天才这个人不能接受别人的一点瑕疵,他也不能理解妻子当初那么做是为了爱,表明他对自己内心的原则的坚守,也表现出他偏执的个性。综观这三次“恋爱”经历,考生就可以总结出第一问的答案了。第二问,考生在解答时可以从数学天才身上的优秀品质中得到启示,如他对原则的坚守;也可以从他爱情失败中得到反面启示,如做人要学会变通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数学家陈景润

①陈景润是福建人,生于一九三三年。他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他觉得自己是父母的累赘,是一个多余的人。

②陈景润上小学和中学时,瘦削、弱小、内向,像一只丑小鸭,总是被人歧视,他习惯于挨打,从来不讨饶。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陈景润上高中三年级时,因为交不起学费,一九五零年上半年,在家自学了一个学期。高中没有毕业,但以同等学力报考,他考进了厦门大学。在厦门大学的时候,他学习的成效非常高。同学间有共同的数学语言。大学中间,没有人歧视他,他全身心沉浸在数学的海洋里,成绩特别优异。

③一九五三年秋季,陈景润被分配到了北京一所中学当数学老师。他是完全不适合当老师的。他那么瘦小和病弱,他的学生却都是高大而且健壮的。他不善于说话,很难做到循循善诱,他私下里骂自己是笨蛋。他一向不会照顾自己,又不注意营养。积忧成疾,查出有肺结核和腹膜结核病症。这一年内,陈景润住进医院六次,做了三次手术。他没有能够好好的教书。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数学专业。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刚摆上书店的书架,就被陈景润买到了。陈景润一头扎进了《堆垒素数论》,废寝忘食地钻研。住进医院,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然不放弃研究那高深的理论。在他看来,他的生命就是数学。他不能忘记自己的高中老师沈元曾说过的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他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摘取那颗数学明珠。

④一次,陈景润所在单位的一位领导遇见来北京开会的厦门大学校长,谈起陈景润时,连连摇头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王亚南——厦门大学校长,听到这样的话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他同意让陈景润到厦门大学工作。

⑤说也奇怪,陈景润听说自己可以回厦门大学,他的病也就好多了。王亚南安排他在厦大图书馆当管理员,却不让他管理图书,只让他专心致志地研究数学。王亚南不愧是专家,他懂得价值论,懂得人的价值。陈景润也没有辜负老校长的培养。他果然精深地钻研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和大厚本的《数论导引》。

⑥陈景润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也很快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文章寄给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的华罗庚一看文章,就看出了奇光异彩,提出把陈景润选调到数学研究所来当实习研究员的建议。

⑦一九五六年年底,陈景润再次从南方海滨来到了首都北京。自从陈景润被选调到数学研究所以来,他的才智的蓓蕾一朵朵地烂漫开放了。在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问题等等之上,他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单是这一些成果,他那贡献就已经很大了。但当他已具备了充分依据,他就以惊人的顽强毅力,来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了。他废寝忘食,昼夜不舍,潜心思考,探测精蕴,进行了大量的运算。一心一意地搞数学,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献给这道难题的解题上了,他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他的两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颊带上了肺结核的红晕。喉头炎严重,他咳嗽不停。腹胀、腹痛,难以忍受。他跋涉在数学的崎岖山路上,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但他毫不气馁。他向着目标,不屈不挠,继续攀登。一张又一张的运算稿纸,像漫天大雪似地飞舞,数字、符号、引理、公式、逻辑、推理,积在楼板上,有三尺深。他终于登上了攀登顶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⑧陈景润证明了这个命题,写出了二百多页的长篇论文。一九六六年五月,一颗璀璨的讯号弹升上了数学的天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⑨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脑。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

⑩陈景润的论文发表后,西方记者迅即获悉,电讯传遍全球。国际上的反响非常强烈。当时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的著作《筛法》正在印刷所校印,他们见到了陈景润的论文立即要求暂不付印,并在这部书里加添了一章,第十一章:“陈氏定理”。他们誉之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在国外的数学出版物上,诸如“杰出的成就”“辉煌的定理”等等,不胜枚举。一个英国数学家给陈景润的信里还说,“你移动了群山!”

7. 下列关于文章的内容及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 陈景润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坚韧而勤奋,对数学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

B. 文章四处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显陈景润在数学崎岖的山路上,不畏艰辛,不断跋涉的感人形象。

C. 陈景润在数学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就是登上了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

D. 英国数学家在信里称赞陈景润“你移动了群山”,的确,在陈景润身上不正体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8. 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陈景润在上小学、中学的时候总是受人欺侮,是因为他只知道演算数学习题,不愿和同学们交往。

B. 第④段中陈景润曾任职的那个中学的领导对厦门大学的校长说:“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言外之意,是想了解大学如何培养高材生的问题。

C. 王亚南让陈景润回到厦门大学图书馆当管理员,又不让他管理图书,是因为王亚南懂得陈景润的价值,为他专心致志的研究数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D. 英国数学家哈勃斯丹和西德数学家李希特的著作《筛法》被国际上誉为筛法的“光辉的顶点”。

E. 陈景润的人生经历也能说明出身贫寒、性格内向、被人歧视等并不可怕,鼓励人们要有理想有毅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9. 文章以“数学家陈景润”为题,却写了陈景润在中学任数学老师的事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 C 8. CE

9. 这样安排是合理的:①从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涵,真实全面地展现了陈景润的生活和性格。②从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厦门大学校长给他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埋下了伏笔。③从主旨上,不能胜任中学数学老师与在数学领域有重大贡献作对比,说明不要被暂时的不顺而吓倒,要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7. 试题分析:C项,“就是登上了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的台阶”不当,陈景润在数学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还有在圆内整点问题、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三维除数问题等等之上,他都改进了中外数学家的结果”,而且文中说单是这一些成果,他那贡献就已经很大了”。

8. 试题分析: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由原文可知,瘦削、弱小、内向家庭条件差是他受欺负的原因,而演算数学习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成为他唯一的乐趣。B项,“言外之意,是想了解大学如何培养高材生的问题”分析错误。“你们怎么培养了这样的高材生?”言外之意是那位领导对陈景润教学能力的不满。由下一段厦门校长的听到意见之后,非常吃惊。他一直认为陈景润是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等内容可推知。D项,张冠李戴,被誉为筛法光辉的顶点的应是陈氏定理”。

9. 试题分析:本题是探究题,答案是不开放的。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观点:这样安排是合理的。然后从内容、结构、主旨三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看,作者没有局限于陈景润数学家的身份,只写他对数学的钻研,而是加入了陈景润在中学任数学老师的事情,这就多侧面地展示了陈景润的生活和性格,丰富了文章内容。从结构上看,正因为陈景润在中学教学没有被认可,才使后文厦门大学校长给陈景润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合情合理。从表达主旨的角度看,陈景润做数学教师不被认可,却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前后形成对比,启示读者不要被逆境吓倒,应坚持为理想而奋斗,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点睛:这是一探究题,就文章中的环节提出问题,然后让考生或结合现实或联系全文谈自己的看法。答题时首先要读清题干,明白命题人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要明确要求是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按要求答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有:①观点+文本。这种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等;②观点+事例。这种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同意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③文本+现实+观点。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理由)”等。分析过程要注意事例的叙述简洁,分析到位,自圆其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祖冲之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人也。冲之稽古,有机思,宋孝武帝使直华林学省,赐宅宇车服。解褐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始元嘉中,用何承天所制历,比古十一家为密。冲之以为尚疏,乃更造新法,上表言之。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不能屈。会帝崩不施行。

历位为娄县令,谒者仆射。初,宋武平关中,得姚兴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于内转之。升明中,齐高帝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之有也。时有北人索驭驎者亦云能造指南车,高帝使与冲之各造,使于乐游苑对共校试,而颇有差僻,乃毁而焚之。晋时杜预有巧思,造欹器,三改不成。永时中,竟陵王子良好古,冲之造欹器献之,与周庙不异。文惠太子在东宫,见冲之历法,启武帝施行。文惠寻薨又寝。

转长水校尉,领本职。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冲之解钟律博塞,当时独绝,莫能对者。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乃造一器,不困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于乐游苑造水碓磨,武帝亲自临视。又特善算。永元二年卒,年七十二。

子暅之。暅之字景烁,少传家业,究极精微,亦有巧思,般、倕①无以过也。当其诣微之时,雷霆不能入。尝行遇仆射徐勉,以头触之,勉呼乃悟。父所改何承天历时尚未行,梁天监②初,暅之更修之,于是始行焉。位至太舟卿。

(《南史·文学传》)

【注】①般、倕:般,鲁班;倕,传说为舜时的巧匠。 ②天监:南朝梁武帝的年号。前文的“元嘉”,是南朝宋文帝的年号;“升明”,是宋顺帝的年号;“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元”,是南朝齐东昏侯的年号。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帝令朝士善历者难之     难:诘难

B. 每行,使人于内转之         行:运行

C. 冲之解钟律博塞             解:解释

D. 文惠寻薨又寝             寝:搁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 解褐:“褐”是用葛、大麻、兽毛等织成的粗布或做成的粗布衣服。“解褐”即脱去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

B. 仆射:官名。始设于秦,汉成帝时,仆射位仅次于尚书令。汉献帝时置左右仆射。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

C. 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

D. 钟律博塞:钟律,是古代计时的一整套方法;博塞,是机械制造上的一种动力装置。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冲之是南朝人,经历过宋、齐等朝代,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制定更加精密的历法,改造指南车,造水碓磨、千里船等。

B. 祖冲之制定的历法虽然比前人的更加精密,但因为武帝去世而未能施行,后来他的儿子重新修订之后才得以施行。

C. 因为古代传下来的指南车部件不全,无法正常运行,祖冲之加以改造之后,旋转更加灵活,在指示方向上也非常准确。

D. 祖冲之不但在器物制造上精思巧妙,同时在屯田种植、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武中,明帝欲使冲之巡行四方,兴造大业可以利百姓者,会连有军事,事竟不行。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0. C 11. D 12. D

13. (1)建武年间,齐明帝想派祖冲之到各个地方巡视,兴建创造可以利于百姓的大业,适逢连续有战事,事情最终也没有实行。

(2)(如果晋国)已经在东面把郑国作为了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想要的(或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0.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C项,“冲之解钟律博塞”意思是“祖冲之精通音律棋类等”,“解”意思是“懂得”,也可意译为精通”。

11. 试题分析:D项,对“钟律”和“博塞”的解释都是错误的。“钟律原指编钟十二律,后泛指音律指音乐;博塞(sài)””亦作博簺”,即六博、格五等博戏,下棋一类的游戏

点睛: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无中生有,为官治军上也有突出的才能,文中没有相关说明,而且文中只提到了“冲之造《安边论》,欲开屯田,广农殖”,说祖冲之制定了《安边论》,想要建立屯田制度,扩大农业种植,但具体实施了没有,文中没有具体说明。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四方”,各个地方;“大业可以利百姓者定语后置句可以利于百姓的大业;“”,适逢;“,最终。(2)第一个”,名词作动词,把……作为疆界(边境);第二个“封”,名词,“疆界”;“”,使动用法, 使……减少可译为“侵损、削减”;“”,哪里

参考译文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遒县人。祖冲之喜欢考查古事,有技巧灵思,(南朝)宋孝武帝让他到华林苑太学里当值,赏赐给他宅院车马服饰,任职南徐州从事、公府参军。

当初元嘉年间,朝廷使用何承天所制定的历法,比古代的十一家还严密。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严密,于是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上奏章加以说明。孝武帝朝廷上擅长历法的人诘难他,但难不倒他,适逢武帝去世没能施行。

后任职作娄县令,又作谒者仆射(负责朝觐宴飨的总负责人)。当初,宋武帝平定关中,得到姚兴所制造的指南车,有外形而没有里面的机关,每当运行的时候,派人在里面转动它。升明年间,齐高帝辅政,让祖冲之仿照古代的原样加以修理。祖冲之重新制作成铜机关的车,尽管不停地旋转,但指示方向却始终如一(指南),自汉末的马钧以来没有这样的东西。当时有个叫索驭驎的北方人也说能够造指南车,南朝的齐高帝让他和祖冲之各自制造,并让他们在乐游苑一同考校试验,两人所制造的指南车却有很大差别,于是毁掉并烧了索驭驎制的车。晋代的杜预心思灵巧,制造欹器(古代的一种盛水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君主可置于座右以为戒),多次改动都没有做成。永明年间,竟陵王子良(子良,人名)喜欢古代的东西,祖冲之制造欹器献给他,和宗庙里摆放的没有区别。文惠太子在东宫时,见到祖冲之所制的历法,启禀武帝施行。因为文惠太子不久去世而搁置了。

后来又转为长水校尉,并兼任原来的职务。祖冲之制定了《安边论》,想要建立屯田制度,扩大农业种植。建武年间,齐明帝想派祖冲之到各个地方巡视,兴建创造可以利于百姓的大业,适逢连续有战事,事情最终也没有实行。祖冲之精通音律棋类等,当时独一无二,没有谁能够成为他的对手。因为诸葛亮造有木牛流马,于是制造一种器物,不用被风和水制约,装置到机关上自行运转,不费人力。又制造了千里船,在新亭江上试验,每天行走百余里。又在乐游苑造水碓磨(借水力运用的舂米工具),武帝曾亲自前往观看。又特别善于计算。永元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其子名暅之字景烁,少小时习学家传的学业,深入研究的十分精细,也有灵巧的心思,就是古代传说中的鲁班和倕(传说为舜时的巧匠)这样的巧匠也难以超过他。当他思考到深入之处时,雷霆之声也难以入耳。曾经在走路时遇到仆射徐勉,头竟撞到了徐勉身上,徐勉呼叫他才觉察到。他的父亲所改定的何承天的历法当时尚未施行,梁武帝天监初年,暅之又重新加以修订,在这时才开始施行。职位至太舟卿。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秋江独钓图①

王士祯(清)②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王士祯在康熙四十三年,因申告王五冤案,以微罪罢官。《题秋江独钓图》正写于被罢官期间。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在这首题画诗中,诗人借画中渔翁的形象,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感受。

B. 细思诗中钓翁的心境不难发现画中钓翁于逍遥之中伴有的几许落寞,自在之余深藏着的几多孤寂。

C. 全诗连用九个“一”字,读来朗朗上口,这九个“一”都是“独”的体现,一个“独钓”更是点出了诗、画中人物的孤寂之情。

D. 小小孩童尚且“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江边独钓的渔翁却又是喝酒,又是放声高歌,可见此翁之意不在鱼。

E. 诗人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中营造出了与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的意境。

15. 全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展现“秋江独钓图”?请简要赏析。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4. CE

15. ①白描。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竿,诗人在前两句中,简笔勾勒出了画中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体现了画中人最突出的特征,于逍遥中带着几分孤寂。②想象。垂钓者一面歌唱一面喝酒,一人独钓满江秋意。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将无声的画写得有声有色,引发读者对秋江独钓者心境的无穷想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微罪被贬后内心的孤独落寞之感。

14. 试题分析:C,“这九个都是的体现”不当。九个中有八个是的体现,一江秋中的表示整个的意思。E,“《题秋江独钓图》……与柳宗元《江雪》……同样的意境”不当,两首诗的意境并不相同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的柳宗元在《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诗中营造的是凄寂清寒的意境;微罪被贬的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一诗中营造的是闲逸寂寥的意境。

15. 试题分析: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运用白描的手法抓住画中人最突出的特征,描写出一个穿着一件蓑衣,戴着一项斗笠,驾着一叶轻舟,手持一支钓竿的垂钓者形象。五个“一”连用,写出了画中人的孤寂之感。“一曲高歌一樽酒”,垂钓者歌唱,饮酒,这些动态景象是在图画中是无法看到的,作者凭借想象将无声的画写出了声音。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但此已非彼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联想开去,渔人钓的是鱼?是秋?是潇洒自在的生活?是无拘无束的心情?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秋江独钓者,才是真正懂得生活乐趣的人。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一般认为,诗词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第一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析效果,指出此种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一文在比较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夏季江水暴涨时水流之急的语句是_____,____。

(2)《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主人公回忆年少时的欢乐时光,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情境相仿。

(3)屈原在《离骚》中描述的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有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名言名句

(1). 虽乘奔御风 (2). 不以疾也 (3). 总角之宴, (4). 言笑晏晏 (5). 謇朝谇而夕替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乘谇。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一书收录了10位作家的61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B. 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则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中国女子三大球类运动缺少关注,收入与男子相比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C. 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屋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D.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和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人有“手机依赖症”,他们总在期待能收到最新信息。

B. 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C. 今年全国大面积的高热干旱,造成了许多地方的粮食减产,不少乡镇的粮食产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

D. 《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以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除了从语音的正误方面作出是非判断外,还注重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A

试题分析:B项,“三折、四折甚至五折”不合逻辑应为五折、四折甚至三折”。C项,“减少了一倍”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可改为减少了一半”。D项,“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表意不明,是200个字最易读错还是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不明确。

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考点比较全面。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 ②③⑥④⑤①    B. ②④⑥③①⑤    C. ⑤①②⑥③④    D. ⑤②③⑥④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句衔接

D

试题分析:②④句谈算盘的结构特点,⑥③谈珠算口诀,①⑤小结上文。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图为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位朋友转载的《五种人生好习惯》的日志摘要,请你围绕其中的一种好习惯,以议论的表达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要求观点鲜明,表述准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90个字。(含标点符号)。

五种人生好习惯:

一、保持激情的习惯。二、专注的习惯。三、执行的习惯。四、学习的习惯。五、反省的习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语言文字的运用

示例一: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正所谓:“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你受到了专注的推力,你就会得到成功的拉力,从而形成一种打开成功第一扇大门的合力。

示例二:高昂的激情来自自强不息的追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激情不断迸发的动力,是推动学习进步事业发展的加速器。让我们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把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示例三:反思,是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污浊;反思,是一副清醒剂,让你客观理性地面对自己和世界;反思也是一条鞭子,让你在抽打中保持清醒,不断进步。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从题干要求看,考生需要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论点就是五个好习惯中的一个,字数不超过9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从所给材料看,五个好习惯分别为“保持激情的习惯”“专注的习惯”“执行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反省的习惯”。考生解答时可选定一个好习惯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可以阐述这个好习惯“好”在哪里,也可以举例证明这个好习惯有什么益处,还可以分析好何才能拥有这个好习惯。注意自圆其说,还要注意字数及修辞的要求。

     

这是几则发生在数学家身上的小故事:

①德国数学家高斯小学时,老师为了惩罚学生,让他们计算,从1一直加到100,在别人都拼命做加法运算的时候,高斯采用数字首尾相加都等于101的方法很快算了出来。

②有一次,陈景润去理头发,排队取号他是38号,理头发还早着呢!于是他去了图书馆,最后忘了理发。

③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查看解析   详情

今日头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