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有助于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③封建经济结构中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成长的条件

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封建自然经济是根本对立的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C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漕渠

D.白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农业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建设。从材料“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水利工程应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A是郑国修建的;CD项西汉时期修建。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设施的改进

     

“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材料中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代

B.唐代

C.明代

D.宋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D

依据题干“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可以看出市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宋朝,故D项正确;AB两项市有严格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不符合“最早”,应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结合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

     

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坊市结构的变迁

C.抑商政策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商业

B

本题考查汉唐时期城市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汉朝长安东、西市中商业区与商人居住区混杂,唐朝的市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出现了坊市的分离。上述情况反映了随着封建城市的发展,国家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坊市结构出现了变迁,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繁荣,B项正确。宋朝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A错误;C、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所以选B

     

明初,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表现在对外政策上实施海禁政策,下列关于明初海禁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明初和清初海禁的直接原因相同

②海禁主要针对限制民间贸易

③在官府组织下仍可以进行对外贸易

④海禁对外商无限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的经济政策

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主要针对限制民间贸易,在官府组织下仍可以进行对外贸易,②③正确;明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倭寇,清初海禁主要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错误;海禁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包括对外商的限制,错误;故选C。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古代手工业

A

明前中期,朝廷严格规定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B项错误,A项正确。朝廷对使用玉制器皿的规定不属于“传统理论”,排除C。“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非材料核心意思,排除D。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华商

日商

实数

比重

实数

比重

1921

9482.2

75.9

1967.1

15.2

1931

15251.8

56.7

10851.1

40.3

1936

17294.6

44.2

19615.1

50.1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C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1921-1936年之间华商数量在增加,这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以及币制改革相关,故正确;1921年之后,日商比重不断增多,这与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不断受到挤压相关,故正确;1921年之后,日商比重不断增多,和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发动九一八和华北事变有关,故正确;而错误,华商总数量在增加,增长幅度很大,这就不能说华商发展缓慢,故选①②③,故C正确。

     

张之洞说:“现在洋商已准在内地设厂制造土货,无从禁阻,愈开愈多,华商更难觅生计,即使日后续开,已显著落后。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材料表明张之洞

A.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图求富自强

B.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合时宜

C.希望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

D.投身工业,积极倡导“实业救国”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A

从材料中的“莫若议与洋商合办,既免占我全利,并可学其工艺,此亦补救漏卮之一法”来看,张之洞主张中外合作办厂以实现洋务运动求富自强的目的。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张之洞主张通过民间办厂以解决人民生计,排除C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

     

1912—1919年期间和1927—1937年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相同的原因是

A.国家统一的实现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D.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

1912-1919年,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民族资本主义进入“短暂的春天”。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工业、农业的经济政策,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故D正确;从整个时期来看,列强并没有放松侵略,反而在一战后卷土重来,排除B;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错误;C不符合史实,排除。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布局的变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只提供了中部、西部部分省份的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全面反映国统区和整个中国的经济,故AB两项错误。C项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中部和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反映了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故选D。本题考生错选AB两项的原因是没有仔细甄别“国统区”“中国”和“中部”“西部”这些区域概念。错选C项的原因是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迁移了过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娼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维护革命成果

B.扫除封建专制

C.改革风俗习惯

D.去除封建陋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A

根据“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目的主要是以改革风俗来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故A正确;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故B错误;改革风俗习惯和祛除封建陋习,不属于主要目的,故CD排除。

     

下列各企业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A.湖北织布局,贻来牟机器磨坊

B.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

C.天津机器制造局,发昌机器厂

D.福州船政局,发昌机器厂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也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性质相同,故B正确;湖北织布局是洋务企业,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性质不同,故A错误;天津机器制造局是洋务企业,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性质不同,故C错误;福州船政局是洋务企业,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性质不同,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结合所学,近代中国代表性的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析解答。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进步,故D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19世纪末戊戌变法,A时间错误,排除;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19世纪末,引发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排除B;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是一战期间,女权运动开始兴起辛亥革命前夕,排除C。

     

“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

A.17世纪前期

B.18世纪前期

C.19世纪前期

D.20世纪前期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C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故C正确。17世纪前期没有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状态,故A错误。18世纪前期英国也没有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故B错误。20世纪前期不是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故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背景

     

对近代某位历史人物,著名作家高阳有诗评曰:“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其评论的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

从诗评中“出曾门”可知此人是曾国藩的徒弟,从“马关喋血卖国契”可知此人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叠恨终呕命”可知此人死于1901年,由此判断此人是李鸿章,故选B项;曾国藩不符合“一生荣华出曾门”,排除A;张之洞、袁世凯不符合“马关喋血卖国契”,排除C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出曾门”“马关喋血卖国契”,联系所学李鸿章的主要活动分析解答。

     

1912年-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化工产业

B.交通运输业

C.机械制造业

D.面粉业和纺织业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D

结合所学,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出现短暂的黄金时期,其中发展最快的轻工业,面粉业和纺织业尤其发展迅速,D正确;一战期间,化工产业、交通运输业等重工业部门也有一定发展,但化工产业、交通运输业、机械制造业不符合发展最快的行业,排除ABC。

     

2016年4月,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由“习近平在安徽凤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进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安徽凤阳无关;C项和D项与安徽凤阳的改革无关。

     

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途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采取逐步的和平的方法,故D选项正确;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属于一五计划,故A选项错误;三大改造并未涉及利用沿海工业,故B选项错误;C选项的表述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D

依据材料可知,从1770到1793年,英国国民总收入由140百万英镑增长到175百万英镑,而在同一时期,工人工资收入还略有下降,据此可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科技的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故可排除B;依据材料可知,工人的工资指数从1775年到1835年由42.74增长到78.69,这说明了工人的生活还是有一定的改善的,故可排除C;从1770到1835年,英国国民总收入由140百万英镑增长到360百万英镑,增长了两倍多,而这一时期,工人的工资虽有增长,但增长的速度远远低于国民总收入,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图表型历史选择题的步骤:一是审清题目,明确要求;二是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数字及数字所体现的趋势,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三是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干扰、做出科学判断。

     

“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这一发现”是指

A.电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

C.蒸汽轮船的发明

D.内燃机的发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A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这一发现”使工业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并且开始利用极遥远的水力,即利用水力发电,所以这一发明是电力,故A正确;蒸汽机利用的是蒸汽动力,而非材料中“极遥远的水力”,故B错误;蒸汽轮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利用的是蒸汽动力,而并非材料中“极遥远的水力”,故C错误;内燃机燃油产生动力,并非材料中“极遥远的水力”,故D错误。

     

“大多数英国政治家对自由贸易的信念坚信不疑……长期指导英国政策的帕尔默森勋爵称自由贸易是‘一项伟大的、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下列历史时期与帕尔默森勋爵的话最相对应的是

A.17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30年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突出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所以与之相对应的时期为19世纪中期,所以选C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影响

     

交通工具的发展见证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发展。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开始于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初

D.19世纪80年代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结合所学,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研制出使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世界上最早的汽车,故19世纪80年代人类社会开始进入汽车时代,故D正确;19世纪70年代汽车还没有发明,A错误;BC不符合“开始”,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汽车发明的时间分析解答即可。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的特征和影响

     

“英国棉制品在英国本土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行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其棉纺织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剧增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

A.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

B.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

C.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

D.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D

依据题干信息“1820年到1860年间”可知,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中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故D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已取得世界殖民霸权,但海外市场广阔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但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工人数量增加能够提高产量,但不是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1820年到1860年间”,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年份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D.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C

材料“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年)”对比表反映出英国、美国的工业生产比重逐渐增加,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中国的工业生产比重总体上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使社会不重视科学技术研究,而英国、美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说明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1900年美国工业生产份额超过英国,A中“英国工业领跑世界”表述错误,排除;工业革命是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B项表达不够全面,应排除;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放通商,但工业生产相对份额仍然下降,D不能说明中国工业生产相对份额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