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理科语文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玉簟(diàn)    神妪(yù)     奇葩(bā)     霰雪(xiàn)   

B.聒噪(ɡuō)    鼎铛(chēnɡ)  羁旅(jī)   诡谲(jué)

C.国殇(shānɡ) 剽掠(piāo)    栖鹘(xī)     子嗣(sì)      

D.桎梏(ɡù)    戏谑(nuè)   佝偻(lóu)    垣墙(yuán)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音考析

B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绸缪   凋谢   廷掾   怄心沥血      

B.门扉   跌宕   寂廖   面面相觑

C.留滞   溽热   阴霾   轻歌曼舞      

D.修葺   讫今   凌厉   切中肯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字形考析

C

     

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A.上海对“美国”、“恐龙”、“PK”等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B.面对印尼发生的四十年来最强烈的地震和海啸,我们的救援工作一定要有宏观意识,避免目无全牛。

C.投资者在把握波浪脉络后还要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唯有把握大势,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

D.面对喷薄而出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中国3G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成语、熟语

C

A项: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B项:目无全牛指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D项: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曲“青春和爱情”的悲歌,《威尼斯商人》是富有讽刺意味的戏剧,但就其流播之广而言却毫不逊色。

C.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D.“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C

解析:A缺主语 B指代不明,“就其流播之广而言却毫不逊色”在句中所指对象不清楚; D搭配不当,“成功和失败”不能同时证明“这一理念的正确”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海世博会将首次设立残疾人馆——生命阳光馆,”张海迪在回答提问时特别介绍:“‘生命阳光馆’不仅仅是一个展馆,它更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

B.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位于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8号)举办了以《智慧女性精品阅读》为主题的系列图书展示活动。

C.如果你让小学生用“榜样”造句,他会很快造出一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什么是榜样,他们也许并不知道。

D.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标点符号

C

解析:A.冒号改为逗号。 B.书名号改为引号。D句末句号放到整个括号前

     

下列表述中,用语正确、得体的一项是( )

A.(某先生接到学术研讨会的邀请,但因病不能出席,写信给大会秘书处作说明)因病不能赴会,坐失学习良机,深感内疚。

B.(某校长对回母校参加校庆的校友说)各位校友请到阅览室题书作画,我们将惠存各位的作品,作为永久的纪念。

C.(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家父身体可好?令弟大学毕业在哪里工作?令爱小学毕业了吗?

D.(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寒舍恭候各位光临!”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病句考析

D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                         (       )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

B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简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高度赞扬王维山水诗及其画作成就的)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亦/有命                      B.各自/东西/南北/流

C.泻水/置/平地                      D.举杯/断绝/歌/路难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基础

A

 

     

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9-11题。(9分,每小题3分)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一旦不能有

D. 燕赵之收藏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B.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杳不知其所之也

徙倚久之而归

11.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

B.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

C.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9. C

10.A A 两个如都是“好象”的意思 B 他们的,一定 C 比,在 D 到,助词)

11.B (选文划线①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揭示出秦始皇荒淫的生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邑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续业,自七岁属词,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贫不自振           振:奋起,振作    

B.若令执先臣故事       执:继承,发扬

C.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   徙:调职          

D.遁还,客巴西         遁:逃走,逃逸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          ②乃自刎而死。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②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邑很看重他的才能,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可是他狂骜不训,尝尝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侧面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的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文言文翻译(共8分)

15.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4分)

 

 

16.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4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12~14 C B D

15.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

16.皇帝喜爱他的才能,多次宴请接见李白。李白常常侍奉皇帝,有一天李白喝醉了酒,让高力士给他脱靴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3分)

(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3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落絮飞花”,描绘了柳絮漫天飞舞、飘荡不定的情景,寄托了作者远离亲人的飘零之感;“日又西”,写日出日落,日复一日,时间漫长,突出了作者一天处在思念亲人的情感煎熬之中。

(2)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自然引发诗人思归之情;“忍听”,即“不忍听”,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愁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3分)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请说说出这个比喻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诗词赏析

1)春花美,秋月亮,但丝毫也唤不回亡国之君欣赏的兴趣;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之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内容大体正确就可得分)

2)将“愁”比喻为“一江春水”,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含蓄地显示出郁结已久的愁绪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并且将要达到迸发奔放,纵横恣肆的程度。(内容大体正确就可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8分)

掌声

高军

在教室门外,我听到,像往日 一样,上课铃 一响,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走进教室,就感到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日不同的气氛。但我还是平静地走上讲台,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五十多个同学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

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讲课中,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我一边说一边转身准备往黑板上板书。

班上的女学生王娜娜边站边喊道:“报告老师,你看黑板上——”

我一下子惊呆了,原来黑板有一行清楚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过去每次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公开向我挑战。

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我昨天批评过的李晓写的。

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都 “啪啪”炸响。但是瞬间我就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笑容说到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

尽管我的话里透着真诚,很多同学还是一脸的不安。

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重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

许多同学这才发出了善意的笑声,课堂气氛已转入正常。

我立即一口气说了下去:“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接着我详细地介绍我的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

由于是说自己,我说得非常流畅,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口才比平常显得更好。我说完了,教室里一片沉静。我感到,同学们被我的真诚感动了。果然,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全班同学都在热烈地鼓掌。连李晓眼中也有点晶莹,他的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主课是从来不兴鼓掌的,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

我心中为自己即兴设计的教学方案陶醉了。

我潇洒地将“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             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了手,我让他站了起来。

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

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尽管自认为表现得很潇洒,但还是被学生一眼看穿了。

李晓讲得也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女学生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王娜娜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也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喜,为她的大胆活泼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同学的掌声又一次热烈地响了起来。

此事过去又快十年了。如今,李晓已成为一个著名作家;王娜娜在法国留学,已获得博士学位,正在读博士后。这个班的学生见到我或者来信时,说最佩服的是我处理这节课的方式,这节课是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语文课。

其实,近十年来,这三次掌声也仍然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20.文中写“我”看到黑板上“高老师是个——”后面附有“坏”字时,“我心里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感到头皮‘啪啪’炸响。“请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⑴“我心里的火”为什么“一下子蹿得老高”?(2分)

⑵“我”又为什么将“蹿得老高”的“火”在瞬间控制住了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2分)

21.根据小说中“我”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⑴面对突发事件,高老师采取了什么处理方法?带来了怎样的效果?请概括作答。(2分)

⑵从高老师对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2分)

22.从情节上看,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是设置巧妙。为什么可以这样说?请作简要分析。(4分)

23.小说写的是高老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的过程及产生的效果,但标题却以“掌声”为题。为什么作者要以“掌声”为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谈谈看法。(6分)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20.(1)公开在黑板上写“我”的“坏”有失尊严(面子)、有失威信。(2)担心言行失控而激化矛盾,决心通过引导、沟通的方式来取得最好的效果。

21.(1)高老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黑板上的那句话变成了说话课的题目,与学生交流,这样的处理老师不仅摆脱了窘境,而且把对抗化解为对话,使一场一触即发的冲突,变成了一场坦诚真挚的沟通,教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更加高大了。(要点抓得不准的酌情扣分)(2)高老师是一个善于克制自己而又讲究方法的老师,不仅有理性,而且有智慧,面对突发事件能够随机应变。(不够准确完整酌情扣分)

22.(1)本文情节起伏较大,显出波澜。最初,教师上课时发现黑板上写着一句充满挑衅意味的话,矛盾突然出现,并且非常尖锐,教师心火“蹿得老高”;就在矛盾一触即发之时,情节陡转,老师采取出人意料的办法,巧妙地化解了矛盾,师生关系非常融洽。(2)另外,开始高老师怀疑黑板上的字是昨天批评过的学生李晓写的,便使悬念产生,直到文后王娜娜主动承认是自己写的才使悬念得释。这样就避免了情节的平直。(分析不够到位的酌情扣分)

23.该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参考要点:掌声是对高老师理性地处理事件的赞扬;是对师生坦诚真挚的沟通的肯定;掌声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时时提醒“我”当好一个老师;师生间心灵的交流、理解融入在“掌声”中。(回答中能围绕相关要点去思考,意思相近即可。)

 

     

作文(50分)

请以“古诗文给我智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解析: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作文

【写作导引】

“古诗文给我智慧”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没有太大审题难度的作文题目,但没有难度并不意味着零难度。

学生写作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多集中为:

1)审题不全面。

“诗”和“文”二者只谈其一。

2)文章内容流于空洞浮泛。

哪些古诗文?给我怎样的智慧?此类问题避而不谈,只是一味地给文章硬贴标签;

3)错解关键词。

何为智慧?此处指来自古诗文的正面的理性的沉淀和思考,这样的思考指导自己的人生,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非所有的和古诗文有关的内容都可入文,比如有的学生通篇谈阅读诗歌的方法技巧知人论世、缘景明情、因声求气等,这样的行文显然偏离了文题。

4)犯常识性的错误。

不清楚何为“古诗文”,对“古今”的界限模糊,从而花费大量笔墨写新诗文。这就进入了严重偏题严重失分的误区。此处的中国“古诗文”应指 191954日前夕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发起的以倡导白话文为主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前的诗文。当然,学生写外国的古诗文也可,如此写作更能彰显思维的宽广,从而更易出上乘之作。然而,这样的学生应该少之又少,因为多数学生易落入“中国古诗文”的思维定式。另外,学生对于外国古诗文的积累也不够丰厚。

要想写出内容详实,结构明晰,有血有肉的佳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将题目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最恰切的做法是添加定语,扩充标题。

古诗文给我智慧  ____的古诗文给我____的智慧

2 具体写作可采取议论文常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一、是什么

即由“古诗文给我怎样的智慧”写起,可就具体篇目谈给我的具体的智慧,也可从整体上把握,根据自己脑中储存的素材灵活把握,切不可一下笔就为难自己,明明没有记住诗文中的原句却偏偏引用具体诗句文句,结果错漏百出。从宏观上大气磅礴地谈,谈出真知灼见,谁敢否认不是好作文呢?好文章贵在有鲜活厚重的思想或灵动绚丽的文笔。而考场上限时限速写出好文章更需要具备灵活调整写作角度的应变能力。

可以说,从呀呀学语始,我们就开始接触中国的古诗文。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等古诗文给我们遭遇挫折时乐观向上积极有为的智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古诗文给我们高居现实苦难之上,旷达超脱,笑傲人生的智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等古诗文给我们孤独不遇时自励自强豁达从容的智慧;“以无后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给我们洞悉事物发展规律从而事半功倍的智慧;“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等古诗文给我们成功离不开厚积薄发的智慧;“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等古诗文给我们做事要善于凭借外部条件或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智慧;“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经王国维先生的阐发,这几句诗给我们治学立业离不开循序渐进、百折不挠的人生智慧等等等等

抛开以上所举诗文,学生熟悉的可用的素材不胜枚举。比如刚刚学过的《论语》《孟子》《荀子》等先秦散文和《项羽之死》《伶官传序》等汉唐散文,李白杜甫王维陆游苏轼李清照等人的唐宋诗词。很多情况下,学生不是没有素材,而是不懂得将脑中已有素材激活,关键还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二、为什么

从“古诗文为何会给如此多的智慧”行文。古诗文是古代博学善思的古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最贴近人的心灵,所以它最易打动我们温暖我们。古诗文无论形式还是内容,总有其营养所在。写作角度多样,言之有理即可。

三、怎么做

从“古诗文如何给我更多的智慧”行文。无功利的阅读心态、专注执着的学习态度、广读精思的研习方法等等。可结合他人和自我学习古诗文的有益尝试来谈,也可谈自我在今后学习中的种种设想。

总之,以上角度可任取其一展开

古诗文给我的智慧

月色朦胧,闲来无事便顺手拿起《诗词》读了起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就像“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明白了学习的奥妙可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没等看完便又迫不及待地翻了几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由的想起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坚贞爱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对好配偶的期盼,“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仰慕。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抱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远大理想。

古人云:“诗中自有黄金屋”,诗文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明白了不少道理。诗文能赋予人极大的影知力就如同王维的诗词一样,多读便会置身于诗词当中,遨游于山景之内。渐渐地,我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品味诗的意蕴深长,爱上了诗的幽美境界。

诗境中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点点愁绪;有的只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苦闷;有的只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

也许,古人的思乡都是赋予诗词当中的,李白曾说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

诗韵,悠远深长;诗词,更是刻骨铭心。看多了人间的悲伤离愁,厌倦了久居官场的苦闷的陶渊明说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阔达心境,“衣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的高尚情操,“诗中自有黄金屋”是很多古人都追求的高尚境界,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诗词,没有什么宝贝更比诗文价值连城。

时光飞逝,眨眼间已经到了凌晨十二点了,但我却没有丝毫困倦之意,窗外月色朦胧,蛙声一片。手里的《诗词》仍在,徘徊在月色下看意味深长的诗词,可谓是一种享受,一种悠然情趣的散发,我爱读书,更爱读古诗。

不久,夜幕渐渐降临了,耳畔响起了那熟悉的读诗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古诗文给我智慧

落日余晖,淡淡隐去,交接的元月缓缓升起,月光如水般泻下,我总会在这似水般恬静柔和的月幕下,轻轻掀开那弥漫着墨香的书卷,迷醉于一本佳作之中,看遍云卷云舒,花开花落,踏进雪落天山,风过楼兰……

古文——给我智慧

捧起那卷司马光的《资志通鉴》,我便深深地陷入其中。一列长长的迎婚队伍一,西出都门,驶向那遥远的荒漠,艳红的迎婚长队在夕阳的余晖中,行走在那茫茫无际的黄沙中,是那样的凄美,让人娇呵!车中的新娘没有哭泣,从容而又坚定。她便是那位倾国女子——昭君。她的远去为汉胡两家带来了几百年的和平,更将汉家文化传播抛洒。

她舍一已之利,为国献身,这是位大义爱国的女子。《资志通鉴》给我智慧——国家的利益重于一切。

古诗——给我智慧

月圆夜明,坐在百花丛中,喝一杯沁人心脾的天露,在花香中手拿《太白诗集》细细品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一种何等旷达而又浪漫的情怀,失意时,他从不气馁,依旧去欣赏这世间的美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望乡而生的思念之情,思念故乡物那片白云,思念故乡的粗茶淡饭,思念故乡的那抹乡音。从此,月亮成了千古迁客骚人笔下的常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多么的气势磅礴,雄浑辽阔!怕是只有青莲居士才会写如此震撼心灵的景物!

他以他那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他那独有的浪漫情怀,让世人惊叹,更让我为之倾倒。《太白诗集》给我智慧——只有想不到,没有写不到。

古词——给我智慧

独坐幽帘,与菊花相伴,细细品读《易安词选》,我懂得什么了是慧质兰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种少女独有的情怀,在她笔下是那样的生动形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国破家亡,丈夫早逝,她内心的痛苦惟有那满地憔悴的黄花懂得。

一位如花般容貌,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女子,不禁让我为之心痛,为之心碎。《易安词选》给我智慧——腹有诗书气自华!

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漫游在古诗文的花海中,沉醉不知归路!